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讀后感200字左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90后是一個充滿能量,蓬勃向上,渾身散發出青春光芒的孩子。
《我是90后有感》這本書充分的體現了90后的孩子們善于創新,有責任,自信樂觀,陽光無限。我們90后深處祖國飛速發展的偉大時代,將來擔負起富強中華重大的責任。作為90后,用眼發現是我們的特質,愛問為什么,愛質疑,也應該是我們具備的特點。身為90后的新一代,我們應該懂得生命的珍貴。其實,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同齡人中,有很多珍愛生命的感動故事,他們就是我們90后的榜樣。
我們是90后,堅強的新一代,相信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
新疆烏魯木齊市兵團二中學校三年級:楊淼
所屬單位名稱:成都市鹽道街小學
聯絡電話:028-81711940
E-mail地址:.cn
正文:
珍視友誼——學生活動感受
哲人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我榮幸地參加了這次“讓我們做朋友(鹽小-三小)”的活動,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那一份份因自己辛勤的汗水而得來的快樂,平靜如水的心境,更是純潔樸質的友誼。這是份來之不易的友誼;這是份讓我良久回味的友誼;這份令我珍視一生的友誼!
“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2006年10月,在“鹽小-三小學生群里”我與陵江三小的何靜雪結為對子,從此植栽起了那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友誼。從與何靜雪的聊天中我知道了蒼溪陵江貧窮落后,因條件不寬裕很少上網,自己打自速度特別慢......令我欣喜的是何靜雪并沒有為此郁悶,在學校努力學習,與同學友好團結,廣交朋友。一聲聲“姐姐”令我聽后心暖不已,我為自己交到這樣一位天真活潑的朋友而高興。 在愛生學校校際協作小組“介紹我自己”這一板塊兒中看見到了何靜雪制作的友誼卡,她的字跡蒼勁有力,端端正正,照片上的她扎著一對小羊角辮,正沖我微笑著呢!她看了我的自我介紹后也不住地對我有了好奇心,整天刨根問底......我們彼此相互了解著,相互珍惜著!
在讀了《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同學們都寫了讀后感。我與組員合作的讀后感語句通順,思路清晰,用詞準確,頗受好評。但我閱讀了何靜雪寫的讀后感之后,先是氣得齜牙咧嘴,暴跳如雷,給她留言:我寫了800字左右,你才寫200字都還不到!”何靜雪早知道我會有這樣的想法,便給我留言:邱天姐姐,請原諒,我的文章不能和你相媲美,但是我實在用自己的心再寫整篇文章。
的確她的文章中并沒有華麗的修飾,卻以她那顆真誠樸實的心書寫著全文,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令鹽小的師生深受感動。何靜雪讀后感中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友誼是你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財富;友誼,是快樂的源泉;友誼,是最純真的一份感情;友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友誼可以把大家連接在一起,一起快樂的生活!”她是多么珍惜我們彼此的友誼啊,原來朋友便是我們靈魂的伴侶。我為自己能與何靜雪吵架而感到幸福,我們不再是沒有任何關系的熟人了,而是“親人”。只有在親人面前,我們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不分彼此,盡管在其他人心中自己犯了任何錯誤,但好朋友會原諒你!所以說我應該為我和何靜雪吵架感到慶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飛鴻傳真情”這一板塊兒,我看到了何靜雪的來信。信中她寫道:“我住在一個山區的小縣城,雖然這里沒有你們大城市繁華,但空氣新鮮,到處瓜果飄香。每天早晨我呼吸著瓜果的香味上學。每天下午放學時,這些香味就消除了我一身的疲勞。我在陵江三小上學,雖然我們地處山區,但我們的教學理念很先進,我的學校是廣元市藝術特色學校呢!當你走進校園就會被濃厚的學習風氣感染,校園文化也會吸引你的。說到校園你肯定想知道我的學習情況吧!我的學習……哎,不好意思說了,很一般啦!不過聽石老師說你是一個大方乖巧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孩。我真為我有這樣的朋友而自豪,所以,我把你作為我的學習榜樣!對了,我還要在這里謝謝你呢,謝謝你送給我的那七個可愛的不倒翁小狗。你知道嗎,我把他們放在我的書房,他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勇敢堅強,不向困難低頭,我知道你送我禮物的用心。姐姐相信我吧!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這封信來的有些突然,是臨近期末考試時受到的,我想何靜雪一定是想一此信來鼓勵我考出優異的成績,我怎能辜負她的重望呢!她還讓我多加衣服,以防感冒......何靜雪真是個有志氣,關愛他人,樂觀向上的好女孩......我倆已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姐妹了,難以割舍!
通過這次活動,我要告訴何靜雪:"友誼是我們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的舒解劑,是我們的壓力的流泄口,我們災難時的庇護所,是我們猶疑時的商議者,是我們腦子的清新劑,我們思想的散發口,也是我們沉思的鍛煉和改進。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 ......”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一起來珍視我們這份來之不易的友誼吧!為我們的純潔樸實的友誼喊萬歲!”
參考文獻:
親愛的邱天姐姐:
你好!
當你收到這封信時一定會感到很意外吧!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寫信。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情況嗎?我今天就和你談談吧。
我住在一個山區的小縣城,雖然這里沒有你們大城市繁華,但空氣新鮮,到處瓜果飄香。每天早晨我呼吸著瓜果的香味上學。每天下午放學時,這些香味就消除了我一身的疲勞。
我在陵江三小上學,雖然我們地處山區,但我們的教學理念很先進,我的學校是廣元市藝術特色學校呢!當你走進校園就會被濃厚的學習風氣感染,校園文化也會吸引你的。
說到校園你肯定想知道我的學習情況吧!我的學習……哎,不好意思說了,很一般啦!不過聽石老師說你是一個大方乖巧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孩。我真為我有這樣的朋友而自豪,所以,我把你作為我的學習榜樣!對了,我還要在這里謝謝你呢,謝謝你送給我的那七個可愛的不倒翁小狗。你知道嗎,我把他們放在我的書房,他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勇敢堅強,不向困難低頭,我知道你送我禮物的用心。姐姐相信我吧!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姐姐,我向你提個小小的要求,行嗎?我天天做夢常夢見你,可我夢見你的模樣很模糊,是因為沒見你真面目,別生氣啊,所以我希望你每周六晚上八點和我網上聊聊,我要向你請教很多問題呢!天氣越來越冷,姐姐一定要穿厚點,以防感冒。同時帶我向你的老師和同學問好!謝謝了。
祝:
元旦快樂,學習進步!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展示性 實踐探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在“學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放開學生的“手和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筆者希望通過大量的課內外的閱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然而,作為一線教師,筆者看到的、聽聞的語文閱讀現狀讓人揪心。初中三年,“死磕”6冊教材里的200余篇文章。課外閱讀量少,大多泛泛而讀。筆者在做全校性“課外閱讀問卷調查”后,最多的回饋是:喜歡看電視和卡通動漫;對書籍耐不住性子讀;沒時間讀課外書;認為課外閱讀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沒有多大關系;理科老師“鄙視”課外閱讀,強調做練習,可以更快提高分數;家長眼睛里只有分數……這些現實,令人尷尬。在近幾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展示性”拓展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所謂“展示性”,一是注重教師在閱讀過程對“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下水展示”的引領作用,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最后以聽、說、讀、寫、表演、競賽游戲等多種形式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以教材為基石,拓展閱讀眼界”作為原則,合理調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資源,重視拓展開發高質量的新課文。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去做。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
(一)家校合璧,筑書香門第。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家校聯合,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語文老師及班主任不間斷地與家長溝通,尤其要引起家長對語文學習的重視,提高家長對名著閱讀的興趣。我們可以這樣做:讓家長參與到閱讀中來,為孩子買書、找書、上網查書,自己讀書,陪孩子讀書,與孩子聊聊書中的故事。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閱讀展示課中,每學期安排一次名著閱讀展示活動,邀請家長來觀看。
(二)師生共讀,聞墨韻漫地。
師生之間,只有共同學習,才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怎么讀?生生共讀一本書:可以個體自由讀、朗讀、默讀、快速讀、細嚼慢咽琢磨讀,可以集體讀、小組討論讀、爭論讀、分享賞讀。師生共談一本書:生生通過個別讀,再小組討論讀,分享閱讀感受,寫下閱讀心得,上臺呈現閱讀成果。老師也讀,參與到學生中去討論,寫下閱讀心得,分享閱讀成果,歡迎百家爭鳴。
二、多元展示,拓展眼界
展示活動課每周會安排一節課,設定主題,一周時間學生們自己讀書、小組討論、選出代表準備好展示的節目。
(一)我手寫我心。
“我手寫我心”拓展活動,關鍵在于“寫”,所謂“詩言志”,筆言情。實現從“閱讀”升華到“寫作”的目標。筆者在教授七年級學生讀安徒生的《丑小鴨》一文時,讓學生反復朗讀該童話,并分角色演繹人物,揣摩“丑小鴨”心理,分享感受,課后布置了片段作文《我和丑小鴨》(200字左右),看著他們的文字,那份真誠和善良,深深地打動著我。因我能夠清楚感受到安徒生這只“丑小鴨”的命運已經跟大多數孩子們的生活遭遇發生了共鳴,他們說要學習丑小鴨,并且相信努力之后會變成白天鵝。閱讀教學的高效與否,最好的驗證方法:一是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二是學生是否因文本的解讀而對自身生活、社會現象有所感悟。“悟”的最好方式是“表達”出來,而靜下心來思考的狀態和寫作的情景,則是我認為最動人的畫面。
(二)話劇大演繹。
學生的話劇表演是基于文本的基礎上,自導自演,實現從文本賞析中得到“體驗”的目標。
筆者執教《棗兒》一文的經歷,印象深刻。兩位學生毛遂自薦說要表演話劇《棗兒》,經過一星期的準備后,課堂上一男生飾演“棗兒”,一女生飾演“爺爺”,學生們靜靜觀看。10分鐘后,演出結束,師生情不自禁地鼓掌。當我提問學生感受時,一女生竟然啜泣著,說想念自己的爺爺了。然后是三分鐘的寂靜,沒有一點兒聲音,我也哽咽了,不說任何話。這個場景,就是教育的最好狀態,沉默是因為觸動了內心最溫柔的地方。正是這一課,給我帶來了閱讀教學的啟示:文本可以演繹,只要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活動,都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去“演”,真情演出就是真閱讀。
(三)影視劇賞析。
影視劇的欣賞是必要的,就像《課標》中所說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從影視劇賞析中得到“體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目標。因此,在閱讀課中,老師對于影視劇的裁剪要精到而有意義,尤其是名著中歷來為人們稱贊的經典片段,學生在欣賞后應該討論評析。筆者讓學生欣賞電影《簡?愛》中片段“羅徹斯特和簡?愛在花園里互訴衷腸”的感人畫面,讓學生對比閱讀教材中的這一段原著,談論電影與原著之間的異同點,感受主人公簡?愛的自尊自愛個性。《范進中舉》一文中對“范進因聽聞中舉而發瘋”的場景描繪是形象生動的,那“喜極而瘋”的畫面,通過5分鐘影片欣賞,更加沖擊學生的頭腦,不禁感嘆:范進真可憐。閱讀教學中,教材文本是宗旨,電影手段是輔助,通過電影的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深刻理解了文本和社會生活。
(四)七嘴八舌談名著
筆者在教室三尺講臺上設立《百家講壇》:我讀書,我說書。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實現從文本中得到“感悟與探究”的目標。筆者在教學《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時,體悟到封建科舉制度對于讀書人的精神迫害,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儒林外史》,就帶領他們進行專題研讀《走進<儒林>,談談讀書人》。分小組討論研讀,全書共56回目,周末作業每人平均讀一回目,寫下1000字讀后感,回校后小組討論,研讀賞析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和主要事件,并記錄下來。最后每組推薦一位學生上臺分享演說。“聽眾們”拿紙筆記錄并評價。筆者會在最后做一些知識補充或是點評工作。這就是學生們的“七嘴八舌談名著”。這個展示活動很有挑戰性,也非常有意義,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語的。語文閱讀,尤其是名著閱讀,說的是“真閱讀”,是學生真的靜下心來去讀,去思考,去分享。
(五)玩轉語文大天地
語文閱讀課程可以拓展為“聽說讀寫演”等綜合性活動。筆者堅持“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原則,盡最大努力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味語文中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筆者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會成為“樂園”,師生一起“玩轉語文大天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主要分為兩大類:競技類和文化沙龍。競技類,顧名思義,需要通過比賽角逐勝利者,我們會模仿《中華好詩詞》。比如“古詩詞大闖關”、“詩歌鑒賞比拼”、“閱讀競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成語接龍大比拼”等。文化沙龍,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一起暢談文人、文學、文化。例如“走進唐詩”、“走進宋詞”、“聽聽元曲”、“說說蘇軾”、“走進成長小說系列”等。在游戲中,讓學生們互相切磋,共同成長。真正去閱讀,去感受,展現出自己的閱讀能力、學識、勇氣、自信。
三、科學評價,確保實效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學。閱讀教學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第三、第四學段,可通過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同時要尊重學生個體在學習基礎和能力方面的差異性,考查時應采用“分層考核”進行評價。根據各學段的具體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查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筆者的初中語文“展示性”教學模式的實踐已經有整整一年了,在這期間師生共同經歷了酸甜苦辣,也共同成長起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閱讀量擴大。師生共同發起了“積微齋”讀書活動,天天讀書,互相借閱,一學年下來,少則讀書兩三本(20余萬字),多則達到十余本(超過百萬字)。第二,閱讀方法多樣。學生們熱衷于寫讀書筆記,做閱讀卡片,做批注,寫書評,沉浸在書海中不亦樂乎。第三,閱讀興趣提高。學生樂于參與各類和閱讀相關的活動:閱讀大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并且都取得好成績。
當然,筆者的“展示性”教學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見效慢。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模式的閱讀成效并非短時間內顯而易見,這種閱讀模式是要長年累月堅持下去才能出成績出分數的,因此需要師生、家長耐著性子等待。第二,難以“皆大歡喜”。“展示性”閱讀教學模式實踐了一年多,成功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遺憾的是總有十余位同學對文本閱讀“無動于衷”,只是被動地接受著,他們并不快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筆者需要思考與改進的。
就像《課標》中一再強調的:閱讀是個體的活動,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絕不可替代學生去感受。閱讀教學,必須“以生為本”,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參考文獻:
[1]鄭玉濤.讓拓展走在語文的路上[J].教學論文?論文集粹,2006.10.
[2]劉明.“積累?整合”課程目標之于高中語文閱讀鑒賞實施策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