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錢學森語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補充有助于理解課文的材料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這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教教材”,而應“用教材去教”。如《負荊請罪》是一出兩幕話劇。第一幕講述了藺相如解釋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第二幕講的是廉頗“負荊請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廉頗為何請罪,他有什么罪?這需要我們從第一幕話劇中尋找答案。為了更好地把握廉頗負荊請罪的背景,有必要在課前讓學生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故事。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請學生查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中人物的資料,把認為有價值的內容補充到人物介紹里來。后來,在進行話劇表演時,學生對人物的性格拿捏得比較到位,尤其對廉頗當時的表現作了仔細揣摩,將廉頗從原先的傲慢轉為真誠的道歉,從動作、表情、愧疚的神態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刻畫”。
二、補充有助于情感升華的材料
對課文的理解,只對課文內容進行引導分析還不夠。比如《錢學森》這篇課文,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錢學森是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得意”和“得力”這兩個詞的內涵:什么樣的學生才是老師得意的學生?錢學森為什么會成為老師得意的學生?他是怎么做的?你們怎么做才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呢?這樣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對于錢學森歸國的艱難,課文僅寥寥數語,學生感觸不深,于是我給他們補充了“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錢學森回國意志的堅定,旨在讓學生感受錢學森的愛國情感。為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形象更生動,我還介紹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人們對他的評價。如出示“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給錢學森的頒獎詞: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這份頒獎詞恰如其分地評價了錢學森,適時、適度地引入材料深化了學生對錢學森的認識。
三、補充有助于拓展延伸的語言材料
現在,教師越來越關注材料補充對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意義。除了以上兩種形式,我們還可以在教學結束時補充適當的材料,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學完《錢學森》一課之后,我讓學生通過上網、請教他人等途徑,查閱有關錢學森的其他資料,進行收集、加工、創作,結果學生寫出了《偉大的導彈之父》《杰出的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的貢獻》《錢學森語錄》等文,呈現出一個多維立體的錢學森形象。
閃婚與閃讀
隔壁張大媽美滋滋地送來喜糖,眉宇間是掩飾不住的喜悅。我卻有些迷惑——如果沒有記錯,離她兒子最近一次相親,也不過兩三個月,怎么這么快就把婚給結了?
網上有句名言:“談什么戀愛?虛偽。如果有誠意,咱們直接去結婚。”我一直把它當笑話,看來,網上說的八分鐘相親、幾十天閃婚,并非夸大其詞。放眼四周,還有誰有心思慢騰騰地談一場結果不確定的戀愛?
追溯往昔,年少時我最愛聽單田芳的評書。有一次他講到《隋唐演義》里的李元霸大戰宇文成都,正聽得熱血沸騰,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讓人欲罷不能,真恨不得擠進小小的收音機里尋個結果。可是每天就半個小時評書,雷打不動,那時候特別想不通,一段好好的故事為什么硬生生被撕裂成幾段?
然而正因這份懸念與期待,讓我癡迷不已。現在不同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鴻篇巨著《紅樓夢》,短短36集電視劇便可“一目了然”;如果嫌麻煩,還有更直接的四大名著經典概括。《紅樓》:丫頭臉皮厚;《水滸》:朝廷臉皮厚;《三國》:軍師臉皮厚;《西游》:神仙臉皮厚。網絡發達時代,只要鼠標一點,國際時訊一網打盡,時尚潮流盡收眼底,天南海北的商品自有快遞送貨上門……
快雖快了,但走馬燈似的時光幻影里,“神馬都是浮云”,入心入肺的情愫與思考還剩幾何?
【把脈時代病】
曾幾何時,“多快好省”還是效率優先的代名詞;而如今,卻成了快餐時代的通病。
君不見,為了加快生豬出欄,給生豬注射鎮靜劑;為了快速蒸饅頭,給面粉加入發酵粉;為了快速熬制高湯,干脆用調料秘密調制;為了快出圖書多賺利潤,復制克隆樂此不疲……
“雞的屁”(GDP)上去了,只是,雞蛋再也吃不出蛋味,饅頭再也聞不到麥香,穿越搞笑滿熒屏,全中國都像北京城,人們的幸福感也悄然流失了。
與此同時,因為網絡無處不在與方便異常,博聞強識不再是做學問的必需,摘抄積累成為遠古神話,閱讀紙質書籍已成為網絡時代的奢侈……干部寫總結,百度一下;教授寫論文,百度一下;學生做作業,百度一下……
沉重的錢學森之問,哪里會有答案?
【聆聽畫外音】
1.“剩”還是“閃”——愛情大難題
無論是北上廣,還是二線三線城市,年輕人面對“亞歷山大”的工作,“一路狂奔”的節奏,“彼此隔絕”的圈子,決定了突如其來的邂逅不可能,不期而遇的浪漫屬傳說,熱心的月老牽線太稀有,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剩”下來。怎么辦?那就回老家相親去,到婚介所聯誼去,上電視征婚去……學歷、薪酬、住房、職位,一一速配,三言兩語即可直奔主題,結果當然是“閃”。 只是,當浪漫的愛情都變成了條件、財力、物力、外貌之間的數學游戲,婚姻還靠什么去堅守?
2.復制還是創新——量與質的博弈
洋快餐麥當勞有這樣的規定:用刀的寬窄精確到毫米;炸薯條成品的保存不得超過7分鐘;一個牛肉餅出爐20分鐘后還沒有賣出就當廢品處理。麥當勞食品加工作業手冊有560頁之多,而正是這些程序標準的完美執行,才保證在全球任何一家麥當勞都能買到同樣口味的產品,才造就了麥當勞在快餐領域的帝國基業。但這些程序和標準,扼殺了各地門店推陳出新的靈感,剝奪了顧客改變口味的權利,也注定了麥當勞所有的廚師干得再出色也只是高級工匠,根本不可能躋身大師之列。令人憂慮的是,當前的政界、商界、學界、藝術界、娛樂界,甚至思想界,到處快餐文化泛濫。
3.急還是不急——心態在迷失
“桃三李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換錢。”孩子的成長,著實讓一代代父母望眼欲穿。但是當火箭升空加速時,航天器里的人會有嚴重的壓迫感,這是速度帶來的結果。請家長不要盲目追求高速,應從容地等待孩子長大。在等待中,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獨立思考;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獨立觀察;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學會動手;解放孩子的耳朵,讓他們聆聽各種聲音;解放孩子的雙腳,讓他們走到社會中去。
4.休閑還是經典——讀書的空氣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是指做學問、寫文章,要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工夫,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但當前不少人日益缺乏耐心和韌性,變得膚淺、浮躁。他們喜歡閱讀玄幻靈異、言情武俠、休閑娛樂類的暢銷書,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庸俗,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膚淺。其實,淺層次的作品,總是把“1+1=2”這樣簡單的東西兌上肥皂水,弄成五彩斑斕的泡泡,讓你消耗大量的精力而得不償失。判斷一下:你喜不喜歡用語錄代替思想,用格言代替智慧,用簡裝代替原版,用讀圖代替讀書?如果是,請警惕,因為這會讓你變得淺薄。
【快餐時代的生活秀】
1.《百年孤獨》榮登好書榜榜首
由新浪網評出的“新浪中國好書榜”近日揭曉,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名著《百年孤獨》高居榜首。許多中文系的師生都認為這本書閱讀難度很大,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愿意努力去讀它,熱烈地談論它?我們認為,這與中國當前的時代背景有關。我國的經濟與社會,近幾十年來經歷了全面深刻的轉型,國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也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但目前沒能涌現出忠實反映這種轉型、變化并鍛造時代文化特征的文學作品。只能通過偶爾拾起舊時名著,在對艱深復雜、內容與意義跨越了時代等界限的作品解析中,去勉強搭建一條安撫內心混亂的通道。所以現在更孤獨的中國人會如此膜拜追捧馬爾克斯這部不易閱讀的大部頭,是因為找不到精神的家園。
畫龍點睛:一邊是黃金,一邊是智慧,只讓你選一樣,你會選什么?如果你選智慧,阿凡提則會嘲笑你:缺什么選什么,原來你缺智慧!引申開來,選擇《百年孤獨》,就是選擇深邃與深刻,遠離膚淺與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