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復興之路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百多年前,祖國大地山河破碎,風雨如晦,生靈涂炭。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國生機勃勃,智慧與創新的源泉涌動著,日日夜夜盼望著的偉大中國夢,正一點一點地實現!
未曾想過,當翻開《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本時,我會流下淚水。我曾以為那些“奮斗史“離我非常遙遠,遙不可及。可當我真正觸碰到這些文字,心里卻奇妙地產生共鳴,思想不斷地碰撞,震撼,感動。
他們熱愛祖國,熱愛這片在當時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土地,熱愛這個國家!他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放棄海外優越的條件,毅然踏上了漫長而曲折的回國之路——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華羅庚踏上了回國之路;“如果我不回國或許成就更大,但絕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程開甲回國了;取得博士學位以后的第九天,鄧稼先回國了;受過牢獄之災,絲毫未能動搖回國的信念與執著,錢學森回國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看到他們堅定的眼神,偉岸的身影,斬釘截鐵地離開,這么一個小小的片斷,卻點燃了我的一顆火熱之心,胸中縱使千般感受,也只能為他們的行為暗自欽佩!
那些為祖國事業偉大獻身的人物自然不在少數。無論是革命烈士,科學先驅,勞動模范,人民的好書記等等,他們每一個都有著一腔愛國的熱血,那顆赤子之心滿滿裝的都是祖國!
而我記憶最深的卻是這樣一位女商人,如今,中國品牌已走向世界,“老干媽醬油“更是遍布X多個國家和地區,家喻戶曉。當有人問道,為何“老干媽醬油“國外賣的比國內貴好幾倍?她毫不猶豫地回答,中國人自己吃,就是這個價,賣到國外去一定要漲!
她說話時的底氣讓我由衷的欽佩。是啊,就是這樣一群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不懈努力,拼搏奮斗!就是有這樣一個中國夢,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準備開出最絢爛的花朵,結出最甜美的果實!
我合上讀本,就是這樣一些事,或波瀾不驚,或跌宕起伏,讓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這些事跡卻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那種強烈的自豪感、責任感,依舊伴隨著心臟跳動著;那些路上的戰士,毅然回國的志士,開拓創新的斗士,保家衛國的勇士,是我永遠無法忘記的!
一、傳統文化進校園,重視教育內涵發展的理性探索
早在2011年3月,我校堅決貫徹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的部署,校長親自制定了 “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的活動方案及考核評比辦法,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希望通過學習文化經典《弟子規》、《三字經》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升,使學生的人格、智慧、責任感,自制力等全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傳統文化進校園,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具體舉措
2011年3月初,我校召開“傳統文化進校園”動員大會,以深刻的道理和生動的事例說明活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全校師生要以高度的政治覺悟來貫徹落實好此項工作,并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之后,為了讓學生人人參與學“傳統文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廣泛深入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系列活動,并把此項活動作為師生德育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
1、晨讀、自習、課前、課間、路上、回家隨時誦讀“經典”,使“國學經典”教育無時不在。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采用“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課前兩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2、黑板報、手抄報、小廣播、國旗下的講話、測試、演講、故事會、誦讀比賽、寫讀后感、心得體會、班會、家長會使“傳統文化”教育無事不在。
四年來,每天早上第一節課前的紅領巾小廣播時間,小播音員們充分解讀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精品的內涵、講述經典傳統美德故事,向學生們滲透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們在聆聽中鞏固了知識,受到了熏陶。
2011年上半年少先隊先后兩次組織《弟子規》全文背誦比賽。第一次采用齊背,第二次采用接龍背、單個背的形式,3―6年級學生并進行了筆答測試,逐個檢查驗收了各班級學生的背誦情況,并以故事會的形式,廣泛推廣《弟子規》崇尚的思想。對活動中表現好的班級和個人進行了表獎,并評出了學背《弟子規》典型人物。
“六.一”是孩子們的節日,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每逢這天,我們少先隊都熱烈而隆重地舉行“慶六一”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精心演繹了他們自己編排的小節目,其中每班都展示體現感恩報恩、《弟子規》學習踐行方面內容的節目。
2012年3月,我校家長學校正式開課,開課這天,所有家長匯集學校,和老師、孩子共同上了一課。孩子們向老師家長匯報了學習成果,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解決了教育難點和迷惑,知道了教育孩子不能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孩子的傳統美德教育,國家需要品學兼優的棟梁之才。
我校還要求各班在班隊課組織學習“國學經典”。也許是新的學習內容還未完全適應,也許是學習得不夠深入,也許是學生害羞不敢于表達,一開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探討,發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并敢于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通過各班學生的班級分享活動,不僅有利于“經典誦讀活動”的深入開展,而且對班級的良好班風建設有莫大的幫助。
3、校園文化、興趣小組、課堂教學、社會實踐體現“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教育無處不在。
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在2011年3月剛開始學習踐行《弟子規》的時候,全鎮小學各教學班的墻壁上就張貼了《弟子規》、《百孝篇》張貼畫。給教師、學生發放了免費讀本,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光盤。隨后各班又布置了競賽臺,每天放學后聽取學生匯報,班主任及時與家長、學生核實,每周評比一次,評比結果在競賽臺展示,每月評出一名行為規范生,發喜報并獎勵。每名學生的《弟子規》踐行檔案與《弟子規》競賽臺一同都要上墻。2012年上半年在教室走廊墻壁、教室后墻“學習園地”兩側懸掛了中華傳統文化之名人名言,以此規范師生的行為。
2012年3月,我校在繼續踐行《弟子規》的同時,又印發了《三字經》讀本,按經典誦讀之“《三字經》誦讀”的活動方案,各種系列活動也在按步就班地進行著。為體會父母辛勞,學會感恩,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營造感恩教育氛圍,我校《弟子規》教育寓各個學科當中。4月12日上午,我校喜迎省、市、縣品德與生活(社會)專家領導蒞臨我校對 “寓德于教”工作檢查指導。省專家對兩節公開課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兩節公開課都符合教學品性,教學模式、方式,符合課改理念要求,能利用圖表、圖片,目標達成的很好,課程設計步步深入、環環相扣,教學范圍預設與生成和諧。”
四年級《品社》課老師結合教材開展了以“感恩父母心,懷蛋在行動”為主題感恩教育活動。活動結束時,同學們向大家朗讀了自己在為期一周的“懷蛋”行動中所記錄下的――“懷蛋心得”。同學們這樣記錄著:通過這次行動,我知道了,母親十月懷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們生下來,又用乳汁把我們喂養大,并無微不至的呵護培養我們成長,母愛無疆……
2013年4月25日,市、縣關工委主任等領導在縣教育局局長、教育局關工委主任的陪同下,來我校就“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進行了調研指導。領導們首先視察了一所村小的校園文化建設,看了二年級學生的國學經典積累本、手抄報等等。村小二年級老師為領導們上了一節《三字經》經典誦讀匯報課。領導們在操場上觀看了我們中心校全體師生的集體誦讀――《弟子規》、《三字經》,誦讀小組為領導們獻上了幾個精心編排的小節目,聲情并茂的表演感動了各級領導。市關工委主任贊揚我校國學經典教育抓的出色,支持到位,能在誦讀的基礎上抓踐行,國學經典誦讀常態化,生活中能拿出典型,教育身邊人,說身邊的事。縣關工委主任稱贊說:“貴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顯現出了經典誦讀對孩子能力培養的作用,也注重了經典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性情修養的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我校經典誦讀小組自成立以來,一直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排練。2012年11月11日上午,駐我縣境內的一所福利院里歡騰著一片歌聲和笑語,誦讀小組的同學正在為老人們表演節目,孩子們稚嫩的童聲和老人們有力的掌聲交織在一起,譜寫出了一屋愛的暖流。這次活動校長親自帶隊,主抓德育工作的書記、工會主席及相關老師攜60名少先隊員趕赴現場,節目歷時兩小時。縣電視臺記者對本次活動進行了跟蹤采訪和報道。活動通過少先隊員有聲有色的節目表演,給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帶去了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使老人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小朋友們的愛心。達到了歌頌祖國歌頌黨,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感恩報恩的傳統美德的活動目的。
2014年3月5日是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51周年紀念日。為了讓“雷鋒”這個閃爍著無限光輝的名字像一座豐碑鐫刻在每位少先隊員的心底,激勵他們用行動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拉拉河鎮中心校領導了解到敬老院的老人們年齡大,體質弱,行動上不方便,接受外界新事物少,有一種寂寞和孤獨感,3月5日上午,學校組織同學們協同團縣委領導來到敬老院,開展“學雷鋒、獻愛心、關愛老人”慰問演出活動。同學們精彩的文藝表演,給爺爺奶奶們帶去了溫暖和快樂。本次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尊老、愛老、敬老的優良品質,同時同學們以實際行動,體驗到“關心別人,快樂自己”的深刻含義。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敬老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三、傳統文化進校園,收獲施教內涵發展的累累果實
自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后,同學之間和睦多了,班集體更團結友愛了,校園里的打鬧現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衛生問題也明顯好轉了。在班級,學生們更加注意集體團結,注重班級榮譽,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
教學水平逐年提高,師生關系更為和諧。據教師反映:自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后,課前紀律明顯好轉,學生上課認真了,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自然就輕松了許多。“傳統美德”教育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