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格心理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格心理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人格測驗;學生;人格心理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01(2016)02-0074-01

人格心理學是以人格測驗為基礎的抽象性心理學課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學學習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心理學規律,為個人學習和生活服務。目前,人格心理學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偏重于心理學理論教學,人格測驗較少,學生被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束縛,失去學習興趣。而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主要對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人格測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否則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因此,人格心理學教學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不斷深入探索人格奧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測驗則可以實現。在人格心理學中,為避免枯燥心理學理論“霸占”學生的思維,筆者帶學生在課上做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實踐證明,這種人格測驗非常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說出了他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人格特質;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把他們從自我認識混沌中抽取出來,能夠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興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過實踐積極了解個人心理學的內涵及其價值意義,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格心理學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地開展人格測驗,提高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人格測驗可為學生學習理論提供感性知識

人格心理學理論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學的內涵,若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抽象、枯燥的理論,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但若此時恰當地運用人格測驗,使學生從人格測驗中獲取感性認識,并結合感性認識理解抽象理論,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對人格心理學抽象理論的興趣。如筆者帶學生做艾森克人格問卷時,提到了人格的維度理論,強調人格特征研究必須從人格的特質和維度(包括E維度、N維度、P維度、L維度)出發。做完艾森課人格問卷,筆者以某同學為例,說明問卷的記分與獲取結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該同學的特質。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說明該同學是一個性格外向、情緒穩定的人,且其對危險環境較敏感,做事不易出現掩飾傾向。在這種自我測驗下,學生能更直觀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質和人格特點,進而在其學習中采取更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為此筆者建議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進行實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效率。

三、人格測驗可輔助學生優化學習方式

據相關研究指出,適當的人格測驗有利于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利用人格測驗了解以上幾種心理因素后,即可讓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采取合適的教案與教學方式,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具體來看,使用人格測驗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優化效果:一是不再僅僅著眼于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會逐漸選擇更多與個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學習方式;二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整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點將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融會貫通;三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改進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總體來看,心理測驗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使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逐步改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有效學習。

四、結語

人格測驗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認清“我是誰”,并以此為基礎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及學習方向。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更多的人格測驗條件,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個人心理學的需要,讓學生真正從人格心理學學習中了解課程開設的意義及課程學習對自己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基越,徐建平.五因素取向人格測驗的發展與比較[J].心理科學進展,2015(6):740-752.

[2]周爽,陳啟山.人才甄選中的人格測驗作假研究的深入與拓展[J].心理科學,2015(38):490-495.

[3]焦玲艷,張華偉.幾種常用的人格測驗方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4):17-18.

人格心理學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人格教育,人格,人格心理學,心理健康

 

1.引言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及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1】。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健康人格教育的比重極小,很少從人格教育的角度入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2-3】;同時,少量相關的實證研究僅探討了人格教育對心理健康的有效性,而沒有提出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4】;心理健康教育多從問題矯正或行為調適而非發展入手,積極干預措施不多【5-6】。本文作者在人格心理學教學和人格教育的實踐中發現僅僅通過簡單的知識講授,人格教育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必須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人格教育發揮出更大的功效。筆者曾使用兩種不同的人格心理學教學方法,并且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基于此素質教育論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檢驗兩種不同人格教育方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征有什么樣的不同影響,從而從人格教育的角度提出一種較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本次實驗采用整群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了河南某高校07級和08級應用心理學專業兩個心理學班級8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07級43人作為對照班級,08級44人作為實驗班,共進行為期兩個學期的實驗研究。

2.2 研究工具

(1)大五人格量表采用周暉、鄒泓根據“大五”人格結構編制的 “青少年人格五因素問卷”。包含五個維度,分別為外傾性、神經質、宜人性、責任心和開放

性。各維度和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介于0.73-0.85之間。

(2)癥狀自評量表(SCL-90)包括90個項目,共9個因素,包含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能夠較為準確地測查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2.3 研究程序

2.3.1前測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分別采用大五人格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進行前測。

2.3.2 干預程序

針對對照班,采用傳統的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式,即根據教學大綱按部就班的講授教材(人格心理學鄭雪編),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記為主。

針對實驗班,采用楊眉教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該模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健康人格模型介紹+核心人格特質訓練+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和體驗論文開題報告。

健康人格模型介紹:向學生介紹西方人格心理學家的心理健康觀,這些心理學家包括: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弗洛姆、艾里克森等。教學中,把這些人格心理學家的健康人格觀提煉并介紹給學生,向學生提供一個視野非常寬泛的對比參照。 核心人格特質訓練:在理論講授之外,對學生的責任感、共情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做專門的訓練,以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與體驗:教學中遵循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和非指導式教學方法。尊重并信賴學生的自主性,相信學生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教學中,把團體咨詢的技術用到課堂上,充分利用團體動力,如通過課前短講、課堂討論、提問、作業分享、小組活動以及注重此時此地的鼓勵、支持與提倡情感表達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自己指導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知行統一的能力素質教育論文,課堂上安排了約2/5的操作訓練內容,包括各種技能訓練,訓練中我們還常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2.3.3 后測

當學生學習完課程后,再使用大五人格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進行后測,作為干預后的數據。前后兩次測量均采用統一的指導語,要求獨立完成,問卷不記名。

2.4 分析方法

用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

3 結果

3.1干預前后對照班和實驗班大五人格各因子比較

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大五人格問卷上前測和后測上的得分情況及協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和傳統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習者的人格特征是否有較大影響?我們以是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分類變量,以前測大五人格問卷得分為協變量,以大五人格后測問卷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變量單因素的協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教學模式和方法對學習者人格特征的影響。如表1所示,在干預進行之前,兩班學習者在大五人格各因子上沒有顯著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外傾性和開放性因子上,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前后測均沒有顯著差異,兩班的后測也無顯著差異。在神經質、責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對照班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p < 0.05),實驗班前后測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 < 0.01),兩班的后測也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 < 0.01)。以上結果表明,和傳統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習者的人格特征在一些方面有較大影響。

表1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大五人格問卷上前測和后測上的得分情況及協方差分析結果

對照班實驗班

(N=43) t(N=44)t t

外傾性 前測 33.52±4.1334.13±6.34 4.23

后測34.22±5.24 4.17 33.27±4.55 5.643.25

神經質 前測 34.42±4.25 33.43±5.16 5.26

后測29.52±3.24 5.24* 23.19±4.25 4.58**6.47**

責任心 前測 36.71±6.2435.23±4.34 5.47

后測42.35±2.27 5.68* 48.53±6.26 6.27**4.35**

宜人性 前測 35.42±6.14 34.25±5.14 6.57

后測41.15±3.26 6.37* 47.33±4.24 5.46**4.39**

開放性 前測 41.42±4.3542.33±5.14 3.25

后測42.12±3.25 3.14 41.16±4.17 3.576.58

注:*:p<0.05素質教育論文,**:p<0.01;下同

3.2干預前后對照班和實驗班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比較

表2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癥狀自評量表上前測和后測上的得分情況及協方差分析結果

對照班實驗班

(N=43) t(N=44)t t

軀 體 化 前測 1.51±0.231.54±0.34 4.21

后測 1.47±0.34 3.251.42±0.43 4.243.57

強迫前測 1.62±0.331.59±0.26 3.43

后測 1.54±0.35 3.651.47±0.35 6.244.65

人際敏感前測 1.72±0.131.64±0.33 5.13

后測 1.52±0.23 5.27*1.31±0.25 4.34**4.32**

抑郁 前測 1.63±0.271.67±0.25 5.13

后測 1.47±0.24 3.27*1.26±0.35 3.55**2.15**

焦慮 前測 1.59±0.331.62±0.233.13

后測 1.41±0.24 4.38*1.17±0.35 5.44**2.35**

敵對 前測 1.62±0.231.73±0.34 3.53

后測 1.49±0.24 3.15*1.27±0.35 4.24**2.65

恐怖 前測 1.52±0.131.55±0.31 2.27

后測 1.42±0.27 4.621.39±0.55 4.243.65

偏執 前測 1.54±0.331.51±0.24 5.21

后測 1.46±0.21 3.171.44±0.25 6.245.16

精神病性前測 1.55±0.131.57±0.27 5.24

后測 1.46±0.34 4.511.47±0.56 4.244.55

SCL-90總分 前測 37.52±11.1738.23±12.14 6.23

后測 28.22±8.44 4.17*23.227±9.65 5.64**5.26**

由表2可知,在干預進行之前,兩班學習者在SCL—90的各因子上沒有顯著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則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軀體化、強迫、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前后測均沒有顯著差異,兩班的后測也無顯著差異。在其他因子及SCL-90總分上,對照班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p < 0.05),實驗班前后測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 < 0.01),兩班的后測也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 < 0.01)。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兩種不同的授課方式的干預對于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效果。但是,和傳統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更大。

4 討論

4.1 兩種人格教育方式都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學習了人格心理學課程后,在大五人格量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上的得分都發生了變化,心理健康水平較之學習之前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與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人格學課程的學習確實能改變學生人格特征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說明從人格教育入手,通過開設人格心理學課程是完善學生人格和解除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建議各高校應重視人格心理學課程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并將其納入課程體系,向學生系統進行人格教育。

4.2兩種人格教育模式的教育成效存在很大差異。

盡管兩種不同的干預方式都有一定成效,但是,和傳統教法相比素質教育論文,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更大,這說明新的教學模式更加科學、合理論文開題報告。即講課、討論、訓練與作業分享合一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鍛煉了他們的自主與開放精神,使他們降低了防御心理并學會了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同時,這種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對健康人格的欣賞與向往,使他們產生追求心理健康的需要和動機,也向學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培養健康人格特質的知識和方法,從而滿足了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建立同一性的成長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有助于學生產生幸福感,從而促進其心理健康。

4.3 人格教育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產生部分影響,而非全部。

研究結果表明,在大五人格方面,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前后測在外傾性和開放性因子上均沒有顯著差異,在神經質、責任心、宜人性因子兩班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說明外傾性和開放性受先天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是人格中較穩定的成分,很難通過課程的干預有所改變,神經質雖然也有其生理基礎的制約,但通過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方法,依然會有顯著改變。而責任心、宜人性因子主要是個體為人處事的特質,這兩個方面通過后天環境的影響改變較為容易,因此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這兩個方面也發生了顯著改變。

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對照班和實驗班在軀體化、強迫、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測均沒有顯著差異,而兩班在人際敏感性、敵對、焦慮、抑郁因子上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軀體化屬于生理方面的改變,強迫、恐怖、偏執則屬于神經癥性問題素質教育論文,精神病性則屬于最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很少出現這三種心理問題,因此也就不存在改變的問題。而人際敏感性和敵對則屬于應對人際關系時出現的問題,通過訓練可以有所改變。焦慮、抑郁則屬于不良情緒問題,通過訓練掌握一定的情緒管理技巧,也會有所改變。

5 結論

5.1 人格教育有助于大學生人格健康人格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和傳統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學教學模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習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

5.2 人格教育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產生部分影響,而非全部。大五人格方面,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前后測在外傾性和開放性因子上均沒有顯著差異,在神經質、責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對照班和實驗班在軀體化、強迫、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測均沒有顯著差異,而在人際敏感性、敵對、焦慮、抑郁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和展望.心理科學.2007年第2期.

[2]王秋英.心理教育課程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第5期.

[3]付建中.心理學課程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第9卷第5期.348-349.

[4]林澍峻.大學生健康人格模式的構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4(8):23-25.

[5]楊眉,等主編.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模式.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6]楊眉:從人格教育入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人格心理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情緒;情感;焦慮;抑郁;認知

在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電影《觀音山》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主演范冰冰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充分展示了電影《觀音山》的獨特藝術魅力。影片緊緊抓住觀眾心理,讓觀眾的心情隨幾個典型人物的思想、行為、性格、命運發展而起伏跌宕,影片人物性格個性鮮明,展現特定環境下生活的真實情感,影片幾個主要人物或因生活環境、或因偶然事件形成了他們的認知水平、情緒情感和思維方式,隨著電影序幕的拉開、情節的推進,讓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心理學的視角理解他們的性格發展軌跡。

主演范冰冰飾演的女主角南風是一個酒吧歌手,生活在一個父親酗酒、母親軟弱的家庭,由于厭倦自己的家庭,離開家庭,獨自闖蕩生活,她對父親有較深的怨恨,母親多次叫她回家勸勸父親不要喝酒了,她不愿意回家,當她面對因喝酒而住院的父親,她則采用了一種“以暴制暴”的自虐姿態,拿起酒瓶仰頭就喝,還不住地喊“喝!喝!”嚇得父親直求饒,然后她憤然離去。她對父親的情感是復雜的,有恨有愛有無奈,父親讓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讓她逃避名存實亡的破碎家庭,南風一直在壓抑中抗爭,這是形成她情緒情感的主要原因。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她知道自立、自強,靠自己的勞動生存。她想過上溫暖的家庭生活,可是現實環境并不如她所愿那樣無憂無慮,南風的工作環境昏暗、嘈雜,面對的人群是酒色之徒,因為無意間傷了顧客,顧客要老板賠償,老板就要她賠償,否則老板就炒她魷魚,無奈被迫賠償2萬元,她的生活可以說是雪上加霜,本來就是維持在較低水平線上生活,一下子哪來那么多錢,這一切使她無助、壓抑、恐懼,這些生活的問題她解決起來實在太難,她會產生強烈的焦慮。丁波把自己的生活來源摩托車賣了也還是遠遠不夠,后來他們發現了常月琴束之高閣的箱子里有錢,便偷偷拿了出去還了錢,這暫時解決了她的工作危機。觀眾擔心,被主人發現就是大事兒了,這不是犯法的事情嗎?她實在沒有好的辦法,真是危險,走向犯罪就是一步之間。后面我們也看到他們把自己掙來的錢偷偷地往箱子里放,在一點點地還錢,他們的本性還是向善的。

體現在南風身上的主要情緒情感是焦慮和抑郁,焦慮是一種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膽與某種緊張不安狀態,它常常與焦急、憂慮、恐懼等感受交織,成為一種負情緒。心理學上講焦慮感的產生與兒童早期的無助感緊密相連,兒童感覺不安全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不良的親子關系,都會導致產生基本焦慮,當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冷漠、忽視、懲罰性的時候孩子便感到孤立無援。南風從小就在父親的冷漠、自私、懲罰的陰影下長大,她童年就有不安全感、焦慮感、孤獨感。她又正處在青春期,產生的“存在的焦慮”,即因生活意義上的追求引起的焦慮,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家庭因素等都能產生焦慮情緒,所以南風的性格有時是暴躁、易怒、沖動的,有時還有暴力傾向,有時還有開朗、直率、勇敢、堅強的一面。

南風在心里把丁波當做男友,天天吃住在一處,可是丁波酒后卻激吻另一個女孩,南風看到后傷心地離去,無處傾訴,躺在常月琴的床上流淚,她傷心失望怨恨等情感又一次糾結于內心,極度抑郁,在心理學上抑郁是一種由情緒低落、冷漠、悲觀、失望等構成的一種復合性負情緒,按精神分析理論,抑郁是由“丟失”引起。南風生命中自認為僅有的最重要的愛情丟失了,她能不抑郁嗎?她生氣,離開丁波,回到家,但是后來又回到他們的住處了,這種行為完全是正常人心理狀態,在接受不了現實的時候,離開這個環境,心情平靜了想明白了再去面對。

影片還有幾處暴力鏡頭,血淋淋的場面,極有爆發力的表演,南風用啤酒瓶砸破自己的腦袋,血從額頭一直流到嘴角,她卻抱著那群小混子中的女孩子狂吻,這是肥皂被人欺負,南風仗義復仇的場面,還記得她面對父親酗酒也是采取了自虐的方式解決,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一是她壓抑的情緒的爆發,二是她生活環境中的人就害怕這種方式,加之她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更有力量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用狠的傷害自己的手段把對方嚇倒,這根本不能解決實質上問題,但唯有這樣,才是獨特的南風,才符合她的閱歷、她的心理、她的性格。

陳柏霖飾演的男主角丁波,母親已經去世,他父親又有了新的女人,準后媽出現在他面前,他表現出一種煩躁情緒;當看他父親收拾房間準備新房摘掉他母親的遺像時,他憤怒了;在他父親的婚禮上甚至與父親動起手來。他是不通人情嗎?他是叛逆嗎?應該怎么理解這個人呢?他失去了母親,缺少一個愛護他的人,家里出現了繼母,他又要失去存身之所,這是造成內心恐慌的重要原因,面對生活、生存的巨大壓力,他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從事著無證摩托車營運的職業,天天提心吊膽,看見城管就拼命地跑,他的前途迷茫,面對壓力,他必須找到發泄的方式,那就是和他的父親對抗,影片中他留給人的形象,沒有多少笑容,眉頭緊鎖,眼神帶著不滿,似乎在深思,心里不知有多少矛盾和斗爭、壓抑和反抗。

面對愛情他不敢接受,他怕承擔不了愛的責任,他青春欲望爆發時去親吻別的女孩,而對他身邊的南風卻不去碰,他害怕,他沒有信心,自卑壓抑是他的性格,他渾身充滿力量,且勤勞機智勇敢,他渴望親情,渴望愛情,渴望美好的生活,他沒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沒有理想和遠大目標,沒有一技之長,沒有掌握未來的本領,將來是什么樣他不清楚,只有過一天算一天,他沒有目標地生活,我們為他的未來擔憂,也為這社會擔憂。

肥龍飾演也得不到家庭溫暖的肥皂,電影給他的鏡頭好像除了吃就是睡,拖著游手好閑的肥胖身軀,迷迷糊糊地過著每一天,他父母都下崗了,經營著一家小面館,父親沉迷于打牌,家里沒人在意他的存在。生活中他是弱者,在同類的青年人中他被人欺辱、嘲笑,沒有膽量去拼斗,被幾個小混子搶了錢,需要南風替他出頭。他似乎快樂,卻是茫然。他表現的主要心理特征是無聊,無聊心理的主要特點是空虛、幻想、被動,感覺不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其癥結是沒有確立起合適的人生目標。空虛,是因為沒有目標或目標太低,遠遠不能滿足心理需要。沒有目標的牽引,生活就缺乏動力;沒有對目標價值的深刻認識,生活就缺乏意義。于是,活著就變成了吃飯、睡覺、混日子,這實際上是對生活的否定。被動是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因為所追求的“目標”不是自己由衷向往或自覺認同的。他覺得做事是為了別人做的,他只是像個機器在機械地運轉,他沒有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他不會主動做有益的事情,只跟在南風和丁波的身邊一起玩。他的信仰是邁克爾,邁克爾死了,他找不到生活的真諦,什么也做不來,沒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電影里多數時間他都很快樂,至少比另外三個人快樂。快樂很單純直接,不需要內涵,肥皂的快樂在于他沒失去多少,也不指望獲取更多,只要能保證他的伙食質量,他就基本能給周圍的朋友輸送快樂。

張艾嘉飾演的常月琴,因為兒子在生日那天和女朋友浪漫出行遭遇車禍而死亡,常月琴經常坐在兒子出過事故的車里痛哭,不給兒子消戶口,有時瘋狂地喝酒、吸煙,她極度悲傷且孤獨,陷入絕望境地不能自拔,對她而言,這個家徹底破碎了,沒有一絲希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悲傷是一種極富殺傷力的惡性情緒之一,悲傷給人所帶來的傷害卻可以超過一般疾病。早在1961年,著名精神科醫生恩格就曾指出,人因為失去親人所承受的悲傷,其嚴重程度相當于一個受創傷或燒傷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創痛。恩格認為,悲傷代表脫離健康與幸福的狀態,如同身體生病需要時間康復一樣,一個面對悲傷的人,同樣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來平復自己的悲傷,以求得新的平衡。失去親人會使人產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憤怒、愧疚、自責、焦慮、疲倦、無助感、孤獨感、驚嚇、苦苦思念,這些應說都是正常的悲傷反應,然而當某一種感覺持續過久過強時,就有可能變成病態了,嚴重的就是抑郁癥。

常月琴的思想、行為、生活都與失去兒子的悲傷有密切聯系,派出所讓她去消兒子的戶口,她沒有行動,她的心中兒子仿佛還在,兒子的破車被南風他們開出去了,她發瘋一樣地喊叫,誰也不能碰她兒子的舊物;兒子的女朋友也因思念男友,拿著生日蛋糕到她家給她的兒子過生日(雖然人已經不在了),常月琴發出壓抑已久的極深的憤怒,“沒有你的浪漫我能失去兒子嗎?”失去親人所受到的打擊和引起的悲傷,讓她生不如死,刻骨銘心的孤獨,無人能解決,實質上她已患上抑郁癥,割腕自殺,幸好三個年輕人及時發現,把她救活,但是依然不能改變她的想法,雖然他們四人一起上觀音山,修觀音像,好像她會改變面貌,她怕孤獨,最后還是和兒子永遠在一起了。從心理學上觀眾更容易理解她的性格和命運。

社會處在變革轉型時期,人們承受的生活壓力在不斷加大,因為生存環境的殘酷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缺失,人們的生活熱忱會不斷回縮,家庭成為最后的安全港灣。如果家庭關系失和或者家庭突然遭遇變故,會直接影響現代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所以電影中的人物都是因為家庭的種種因素而變得情緒不穩定或郁郁寡歡,或不知所為,他們的性格都直接地受到家庭的沖擊。

影片中三個年輕人本該是朝氣蓬勃陽光四射的青春,本該在學校學知識學技能的年齡,本該在父母身邊享受親情的溫暖,被電影中冰冷的家庭背景劃出了一道道裂痕,被現實逼著不得不學會獨立學會生活,他們三個年輕人不是社會中的大多數,有人稱他們為邊緣人。他們在家庭得不到溫暖,在社會得不到關注,他們的認知能力處在較低層次,他們解決不了復雜的人生難題,所以在遇到一些困難時,他們的認知水平決定他們處理矛盾、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簡單的粗暴的暫時的;正處青春期的他們對待壓抑的情感、焦慮的情緒也一定有自己釋放和宣泄的方式,電影中扒火車、穿鐵軌、上觀音山等情節正是影片以細節感動觀眾之處,他們的行為方式是合乎情理的。他們性格里的積極、熱情、樂觀、開朗、向善的方面也同樣閃耀人性的光芒。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用心理學視角分析,電影的情節、細節,人物的思想、行為都是符合心理學的發展規律的。

[參考文獻]

[1] 張玲.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認知心理學(第三版) [M].楊炳鈞,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人格心理學范文第4篇

1.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教師是很神圣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2.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心理學范文第5篇

提起班主任工作,越來越多的老師都感到工作難做。究其原因,其中有一條是現在在校學生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中普遍存在"嬌氣十足,不堪一批",稍一批評就負氣出班,"不給學".所以,所有的班主任老師都應該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這里,我想著重談一點,那就是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點,必須給學生創造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由地求知,大家知道,學生學習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師生關系所處的狀況。如果學生對老師有成見,出現師生關系障礙,學習就不能搞好。因此,作為班主任,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首先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搞好班級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前提。因為只有在師生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敢發表各種見解,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他們也有得到老師尊重認可的權利,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成績不同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學生,平等地對待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學生,平等地對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才會促使學生自尊、自立、自強,也才能得到學生們的尊重和支持,共同搞好班級。

當然,關心尊重學生并不等于不嚴格要求學生,也不是一味包容學生的錯誤,而是要嚴格有度,要求有法,當學生犯錯時應該以平等的身份耐心地幫他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校的統一要求,硬性地讓學生完全按照教師自已的意愿去做,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對學生施行思想工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頗,從而達到預期效果。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了教育的孩子,都是具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沒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切不可單以成績論英雄,相反,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特殊關注,要承認并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使多種類型的學生都有得到關注和尊重,都獲得應有的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以滿足未來社會的不同層次需求。

有一個宣傳口號提得很好,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班主任老師,只要能做到這點,關心、尊重每個學生,我想班主任工作再也不是那么難了。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臨床心理學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心理學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江西省教育廳

心理學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江西省教育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汝阳县| 宝兴县| 信宜市| 娄烦县| 黎川县| 临猗县| 新乡县| 米易县| 曲周县| 青州市| 蒲江县| 广东省| 蕲春县| 武鸣县| 江孜县| 阿勒泰市| 上杭县| 巫溪县| 甘孜县| 阜城县| 铜山县| 寻乌县| 灵璧县| 瑞安市| 德安县| 衢州市| 阿城市| 鄂托克旗| 铁岭县| 冀州市| 外汇| 柯坪县| 江华| 洛川县| 三亚市| 滨州市| 安图县| 县级市| 广昌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