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藝術培訓論文

藝術培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培訓論文

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藝術類;行政人員;培訓;人才隊伍建設

一、引言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藝術類高校教育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藝術類高校要想保障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就必須不斷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努力培養出一支專業化、實用型的行政人才隊伍。行政管理人才隊伍的有效建設,能夠幫助學校合理分配各項資源、優化學校各個部門的人才結構,不斷提高行政工作的綜合管理水平,促進高校建設和諧穩定的持續發展。

二、當前藝術類高校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培訓工作不夠科學完善。存在一部分藝術類高校領導過于重視教學人員的培養,一定程度忽視了行政人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學校內部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專業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學校行政管理整體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學校對于行政管理人員缺乏科學完善的培訓運用機制[1],培訓工作更多是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有效的促進學習作用,行政人員更多是抱著以娛樂為主、學習為輔的心態參加各項培訓活動,從而造成培訓工作效果不夠理想。第二,行政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設計不夠合理。由于藝術類高校在行政人才隊伍上缺乏明確的建設目標,內部結構較為混亂,從而導致當前學校無法有效建設出一支專業化的行政管理人才隊伍。與此同時,由于學校高層領導缺乏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認知,未能夠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行政人才隊伍建設,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判斷,促使人才隊伍建設過程較為盲目,不能根據科學的建設方案實施培訓工作,整體人才隊培養水平偏低,難以充分發揮出行政人員之間的互補效應,實現他們的共同進步發展,成為現時代高素質、高層次的行政管理人才。第三,行政人員管理制度的落后性。由于部分藝術類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不重視,高層領導缺乏創新改革意識,從而導致學校一直仍在沿用傳統的垂直性行政管理體制,在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上缺少與之對應的科學管理制度,各個考核工作無法有效實施,行政人員培訓學習激勵效果不夠明顯。此外,學校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行政人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各項服務工作執行力偏低,成員之間職責不夠清晰,從而導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混亂局面。高層領導對于行政人員的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缺乏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2]。

三、藝術類高校行政人員培訓與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第一,建立科學長效的學習培訓機制。藝術類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和條件,有針對性應用科學的行政人員培訓方式,不斷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水平,促使他們樹立起先進的工作理念,成為現代高素質、高文化的行政管理仁慈啊。例如,學??梢圆扇∶摦a學習、集中時間培訓、網絡平臺學習等多元化培訓方式,讓行政人員自主進行選擇,這樣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第二,加強行政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藝術類高校要針對行政人才的培養工作,科學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明確行政各部門崗位的發展目標。通過采取行政人員的選拔制度,切實落實職業資格認證,督促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員都要參加崗前培訓,認真修完安排的具體課程。此外,學校要根據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的職責,明確他們的崗位要求和工作任務,不斷優化學校行政人才隊伍的結構,注重不同成員之間的互補性,促進他們培訓學習的共同進步發展,最大程度滿足現代行政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第三,創新行政管理制度。藝術類高校在行政人員培訓管理工作上要積極創新各項制度,打破傳統垂直管理模式的弊端,有效建設出信息共享、協同共管的人才建設管理體制。對于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的任用,各部門領導必須嚴格遵守相關任用制度,確保行政人員具備專業資格證書。此外,高校要建立起健全的崗位責任機制,根據不同部門崗位行政人員,明確他們的工作要求和任務,實現內部人才隊伍建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3]。學校針對行政人員培訓工作,要合理設計出績效考核體系,采取科學的激勵措施推動各項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掘出行政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校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類高校要想推動學校教育的持續發展,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就必須不斷加大行政管理的培訓教育力度,努力建設出一支專業化的行政人才隊伍。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針對行政人員的需求,有效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行政人員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校高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許珍花.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創新路徑[J].廣西教育,2013(5):121-123.

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第2篇

一、突出重點,強化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群文工作能力為了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文化的能力,提升和保持群藝館的品牌形象,增強全館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我館在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務創新上狠下功夫,同時建立健全了全體干部職工的學習制度,及時更新業務知識,從而使干部職工的創作能力、組織與輔導能力和理論研究能力等綜合素質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進一步提高創作能力。衡量一個地方的群眾文化是否繁榮,其重要的標志為這個地方是否創作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我們要求全館專業人員加強自身創作,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十年來,我館業務干部在音樂舞蹈創作、美術攝影創作、文學曲藝創作等方面碩果累累,先后創作出了許多弘揚正氣、真切感人、喜聞樂見的作品,其中有109件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進一步提高組織輔導能力。我館在主辦和承辦市級文藝活動的同時,積極組織輔導市直各單位XX縣區的群文活動;

xx年來先后為市直、基層和駐衡單位策劃、組織、編排和輔導文藝活動萬余次,同時加強對老年人的文藝輔導和少兒藝術輔導培訓,1995年創辦的群眾文化藝術學校積極領舞全市藝術培訓市場,常年開辦各門類藝術培訓,每年平均輔導學生xx余人次,并為中央、省市專業藝術院輸送大批藝術人才,也為基層培養一批又一批藝術骨干。進一步提高理論研究能力。群眾文化工作既要注重實踐,也要重視理論的創新。因而我們注重積累、注重調研,深入研究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群眾文化的新路子,以創新的精神指導實踐。

①創辦了XX省第一家市級群眾藝術館網站,全國各地群眾藝術館單獨建立網站總共只有10家,通過這個網站,我們加強與全國各地群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總結推介了全市各項文藝活動及工作經驗,從而為全市群眾文化工作開拓出新的平臺和空間;

②設立群文理論研究專欄。在館辦刊物《石鼓文化》、館網站上開設群文理論專欄,報道我市群眾文化活動動態和我館的一些典型經驗,刊登群文理論研究論文,加強館站群文工作交流,探索群眾文化的工作經驗;

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第3篇

一、樹立了正確的教學目的,培養創新的態度,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注重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他們的好奇心,啟發學生敢于想象和聯想,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勇于質疑,鼓勵學生善于反向思考,標新立異,以學生喜愛的活動為突破口,主動突破教材的定勢與習慣性框框,引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變教學過程為學生帶著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

二、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找準創新的途徑。

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為目標,以學科學習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游戲和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創新的動力。以主動獲取新知識信息,掌握認知的策略,實現創造性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在藝術教育的綜合素質。

三、拓展美術文化范疇,培養創新的思維。主要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著手,在美術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激發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生動教學,樹立以發展能力和人格為中心的教學質量關,在學生發展創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術的著眼點放在開發學生的主動性上。

四、課堂上要有效的運用創新教育,使學生動手、動腦有機結合,實現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養的轉化,在教學中能夠愉快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五、樹立新型的師生觀,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

實行教育民主化,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能力的主動建構者,成為學習真正的主體。教師也積極參加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業務學習時間積極學習有關教研教改的理論文章,通過認真學習研究創新教育的理論,使教師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實驗研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進一步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 相關研究 發展脈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告設計實踐發展迅猛,開設廣告設計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超過1000所,但當前廣告設計實踐發展和廣告設計人才培養嚴重脫節,廣告設計教育問題叢生。目前我國雖然擁有10萬多家廣告公司,但是廣告產業還處于粗放式經營階段,至今沒有一家本土廣告公司可以進入世界級跨國大型廣告公司的行列;雖然1000多所高校設置了廣告設計相關專業,但是尚沒有一所大學可以引領世界廣告設計教育的學術潮流……這些廣告現實問題都可以從廣告設計教育中找到回應。新一輪產業競爭環境下,我國廣告設計教育何去何從?其中,重要的經驗,來自對廣告設計教育發展的歷程的總結。

對于“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史”這一專題的研究,迄今為止,僅有零碎的研究而鮮有發現專門研究。與該主題相關的理論成果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即國內外傳播學、廣告學領域關于廣告教育、廣告設計教育的研究,設計學領域對設計教育和廣告設計教育的研究,以及歷史學、教育學領域關于藝術教育史、設計教育史的研究。其具體理論形式表現為專著、個案研究、專業期刊雜志上的論文、相關調研報告及資料匯編等。國內外與該課題相關研究的發展脈絡如下。

國外學者歷來重視廣告設計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們從各自的文化背景出發,對本國的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程及其演變規律加以總結、概括,達到完善廣告設計教育史理論體系和促進廣告設計產業健康發展的目的。比如二戰后以漢斯·M·溫格勒的《包豪斯》為代表的數量眾多的研究性著作和專題性論文,從理論上對先進教育經驗及時總結研究,奠定了今天西方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包括廣告設計教育蓬勃發展的基礎。1959年由美國“卡內基”(Carnegie)和“福特”(Ford)基金會分別資助而獨立發表的兩項關于大學廣告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掀起一場廣告教育研究的學術。1967年日本成立“日經廣告研究所”,相繼出版《日經廣告研究所報》和《廣告報告》期刊,對日本業界廣告教育的諸多理論問題做了深入研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于1990年表《廣告教育白皮書》和新世紀初葉發表《2001年廣告教育峰會報告》等,對當代美國廣告教育的狀況與社會效應問題等進行了深入調研、客觀評析和深度展望;美國著名學者BillyI.Ross于2006年出版的《廣告教育:昨天、今天與明天》,則對百年來的美國廣告教育做了開創性的梳理、總結與前瞻;英國的“英國教育”、“英國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等國家教育網站則專設了廣告教育研究欄目,對英國近百年來的廣告教育展開了多向考察與深入探究……(參見查燦長著.《國外高校廣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部分)概言之,西方學界或業界的這些具有重要意義與實踐價值的學術成果,主要集中于其本國范圍內的廣告設計教育,而從國際視野角度來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進行探討的成果,僅見有零星論文,如日本株式會社電通企業計劃局副局長坂本直規的《關于中國廣告教育的現狀與課題》(《中國廣告》,2004.9),點出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的種種問題,如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等等,但專門的“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專題成果還鮮有發現。

“廣告設計教育史”作為一個研究專題在中國的萌發,是在20世紀20年代西方學科分工制度中的“專門史”的建構,以發達國家的廣告設計教育研究為中心的學術熱潮的打破,發展中國家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告產業環境和廣告設計教育實踐大發展的形勢下,有關設計教育和廣告設計教育學術論文日漸積累而逐步萌蘗、發展起來的。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理論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廣告通史類著作中“廣告研究與教育”的專題敘述。中國第一本廣告史著作——1948年如來生撰寫的《中國廣告事業史》包含了初步的廣告教育和教育家的個案研究。他的著作將廣告教育與學術研究機構納入廣告事業的系統的結構之中,其中有陸梅僧、林振彬等廣告人的個案研究資料,由此開啟了在廣告通史類著作中研究廣告設計教育史的先河。這一研究范式一以貫之,迄今為止較為著名的成果有:陳培愛的《中外廣告史》(中國物價出版社,1997年版)(雖然這本著名的廣告史著作影響廣泛,但陳培愛本身的文學研究學術背景影響到其在廣告史研究過程中對文學史的研究方法和寫作風格的滲透);樊志育的《世界廣告史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1997年);余虹、鄧正強的《中國當代廣告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版;劉家林的《新編中外廣告通史》(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寇非的《廣告·中國(1979—2003)》(中國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劉家林的《新編中外廣告通史(第二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孫順華等的《中外廣告史》(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黃升民、丁俊杰、劉英華的《中國廣告圖史》(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概括起來,這些著作均把廣告業分為“廣告媒介”、“廣告公司”、“廣告行業組織”、“廣告制”、“廣告主”、“廣告管理”、“廣告研究與教育”等幾個不同的專題,并在整個廣告產業環境中對廣告研究與教育進行描述、分析。雖然敘述極為簡略,在很多方面缺乏史料的支持,很多觀點只是根據二手資料得出的常識性論述而缺少一手的實務文獻和文本文獻,教材的體例也決定了對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方法本身不可能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討,但是,前輩們把廣告設計教育置于宏觀的“廣告生態”大環境之中,從廣告產業的整體環節的立場去考察廣告設計教育及其發展規律,開辟了中國廣告設計研究者對本土廣告設計教育史的研究之路。在這些著作中,對當代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部。

著名文藝美學家余虹教授的著作《中國當代廣告史》側重于從美學和藝術的角度,作者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等研究手段,走訪了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數十位廣告人,在廣告設計學術史上自創以分期為綱、每期內以“專題”為線索的寫作體例,詳述并評論了中國廣告史上1979—1996年間的眾多大事件、主要學術論爭和廣告營銷現象。該著作對于一手文獻的把握、基本歷史框架和一些基本的判斷,是廣告設計教育史分期的重要參考。

陳剛主編、姜弘擔任顧問的《當代中國廣告史1979—1991》(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在分期方面從廣告自身的產品競爭、價格競爭、渠道(通路)競爭、品牌差異化的競爭入手,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在研究方法上,這部廣告史注重采取大量圖像—文本的一手資料,并且采用了深度訪談、口述歷史等人文—社會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種夾敘夾議的寫作方式,這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的研究方法具有深刻指導意義,對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提供某種“范式”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2.設計史、設計教育史中廣告設計教育史的專題研究。在設計學領域,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的研究還沒有充分展開,僅有零散的論文和片段式的理論成果。雖然當今中國廣告設計歷史研究的相關著作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如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夏燕靖的《中國設計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版),等等,但關于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的專題性研究,尤其是從設計學本身的視角出發所進行的研究,目前還屬空白。

截至2012年5月12日,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上,以“關鍵詞”為檢索項進行“廣告設計教育”的關鍵詞搜索,共有學術文章77篇。以“全文”為檢索項進行“廣告設計教育”的關鍵詞搜索,共有學術文章220篇(其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3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5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篇),而且論文的選題主要集中于當前廣告設計教育的課程結構設置,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以及廣告的創作手法層面。從宏觀的設計藝術教育的視角進行的涉及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的研究性著作、論文,僅有袁熙旸所著《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南京藝術學院2000屆博士論文,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以及2004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田君的碩士論文《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萌發——民國工藝美術教育研究》。但這兩篇論文的視角是整個藝術設計專業,雖然有關于廣告設計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翔實史實、資料,但沒有形成系統的關于廣告設計教育的專門論述,對廣告設計教育本身缺乏一個長期的規律性專門研究。

2004—2009年鄔烈炎主編的《設計教育研究》(1—7)是設計教育史研究的論文匯集,該叢書有專門的設計教育史研究欄目,還有專門一冊設計教育史研究專輯,其中不乏國內外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論文。

由于中國設計學學科的發展,一批碩士博士論文開始關注廣告設計教育方面的研究,如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搜索獲得的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博士論文龐蕾的《構成設計研究》,作者對廣告設計教育中基礎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的構成課程的歷史、發展和出現的問題做了系統考查,并就構成教學改革與設計基礎教學整體實驗的關系進行了設想與討論,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課題設計與作業編排的路徑與方式,是廣告設計教育中構成課程的集中理論成果。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碩士論文李曉慧的《廣告設計教育的社會適應性問題研究》借助廣告學的理論支持,通過對當前高等院校廣告設計教育現狀的分析和對廣告公司相關人員的調查,歸納出當前高等院校廣告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應對措施。此外,還有2012年南京藝術學院的部分學位論文,如易菲等就中國設計教育史上的某一組織進行研究的專題,雖然這些具體的個案研究對于豐富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但畢竟缺乏廣告設計教育的專門性系統性敘述、解讀、分析。

另外還有國外的廣告設計教育方面的學術論文作為比較研究,對于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董占軍的《德國廣告教育札記》(《現代廣告》,2005,(9))介紹了德國的廣告設計教育的綜合大學的廣告設計,實用性專科學校的廣告設計,職業性培訓學校的職業培訓,以及各自特點。還有相關研究見于晚清、民國時期廣告文化史、廣告設計史中關于“廣告設計”的研究與教育方面的一些名家、個案,如張燕風所著《老月份牌廣告畫》(《漢聲》雜志社,1994年版)對“月份牌廣告畫”及相關廣告畫家,廣告畫技法的探索,以及廣告畫人才培養的追溯。又如趙琛的《中國近代廣告文化》(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1月)對當時著名的廣告畫家徐永青冠以“近代廣告教育家”的稱謂并提供了相關史料論述。

3.專門的廣告教育研究中的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近三十年來,關于廣告教育的研究逐步展開,如張樹庭所著《廣告教育定位與品牌塑造》(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對我國高等廣告教育規律進行了探索,對廣告專業定位、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進行了初步論述,并組織了《2003年廣告教育調查的研究報告和數據報告(高校卷)(畢業生卷)(在校生卷)(廣告公司卷)》,具有珍貴的實證資料價值;查燦長著《國外高校廣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10年版),本書主要研究當今世界上廣告產業最為發達的美、英、日等國廣告教育發展之歷史脈絡與現實狀態、廣告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與價值指向、廣告教育實務的多元模式與個性特點、廣告教育衍生的社會組織與學術活動、廣告教育發展的趨勢走向與前瞻思考、國外廣告教育對中國廣告教育的啟示。這些專著總結了前人對于廣告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數據的支撐下分析了中國高校廣告教育。但其對廣告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廣告教育方面,對于生活中的廣告、公司的廣告培訓探討較少,而對于廣告設計教育的論述更是放在廣告教育的一個從屬地位,仍然是從廣告學的專業背景出發來論述廣告設計教育。另外還有相關論文,如韓志強的《對傳播類廣告學專業設計教育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3))提出構筑傳播類廣告學專業設計教育的新模式;吳琪的論文《廣告職業的專業性初探——以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國內地廣告職業為例》(北京廣播學院2002年碩士學位論文)就“廣告職業化”對廣告職業教育、院校教育等情況作了梳理,等等,但缺乏對廣告設計教育史本身的理論思考。

4.廣告設計綜合研究工具書與資料匯編中的廣告設計教育相關實證資料。1988年起陸續出版的被稱為“研究中國廣告業發展的編年史冊”的《中國廣告年鑒》是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指導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廣告監督管理機構、廣告協會組織、全國廣告界參與編寫的大型行業資料工具書,其主要內容有:中國廣告業發展概況,中國廣告業統計資料,廣告法規、條例、方針、政策,廣告界大事紀要,廣告學術論文選登,廣告專業名詞注釋,廣告教育,國際廣告交流活動,等等。該年鑒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為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支持。1995年起每年編輯出版的《中國設計年鑒》,梁梅編著的《中國當代設計圖典》(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各種《中國廣告作品年鑒》,等等,往往作品圖片豐富并配有簡要介紹,具有很重要的資料價值。朱銘、奚傳績編著的《設計藝術教育大事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從設計學的角度考查了廣告設計教育發展史上的若干大事件?,F代廣告雜志社出版的《中國廣告業二十年統計資料匯編》(2000年版)收集了1979—1998年間“全國廣告業各項經營統計數據”和“中國廣告20年札記”相關資料,為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提供定量與定性研究的重要資料。另外,還有范魯彬著《中國廣告2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年版)一書及其相關論文。這些成果都或多或少包含廣告設計教育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但其資料性勝于學術性及思想性,只能提供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背景素材。

5.歷史學、教育史學科領域關于藝術、設計教育史的研究。我國歷史學、教育史學科相對發展完善,理論成果比較豐碩。其宏觀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包括大的中國教育發展階段階段劃分等,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1840—2012)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如:何東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導語和結束語(《高校理論戰線》,2007,(9),(12)),其教育史學術視野和分期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的分期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在這些教育學、歷史學學科領域出現的新的視點、理論關注點和研究方法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課題有著新的啟發、借鑒意義。在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課題本身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借鑒歷史學、教育史學科的理論成果十分必要。其中,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系中國教育史專業中國教育發展方向2009年博士論文賀曉舟的《近代中國藝術教育研究——清末學堂藝術教育的發生與演進》,從教育學的背景考查了近代中國藝術教育,但由于專業不同,對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史課題來說有“隔”的感覺。

綜上所述,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還沒有系統的專門理論歸納,其成果散見于國內外傳播學、廣告學領域關于廣告教育、廣告設計教育的研究,設計學領域對設計教育和廣告設計教育的研究,以及歷史學、教育學領域關于藝術教育史、設計教育史的研究。其具體理論形式表現為專著、個案研究、專業期刊雜志上的論文、相關調研報告及資料匯編等方面。可以認為,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史研究的薄弱是阻礙學科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于中國現代廣告設計教育歷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分析和研究近代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的歷程,總結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從中探索廣告設計教育的性質及發展規律,可以清楚地認識影響廣告設計教育發展的各種因素,有助于當代廣告設計教育的理論積淀,有助于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廣告設計教育問題,有助于為現實中國廣告設計教育改革的決策提供服務,有助于闡明現在和將來中國廣告設計教育發展的可能趨勢。

參考文獻:

[1]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藝術培訓論文范文第5篇

十天的學習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前三天由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組織進行通識培訓,后七天主要由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進行學科培訓。在這十天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專家與教授對我們進行精彩的講座,蔣平教授的《陽光心態與幸福生活》講座既充滿趣味又富有內涵,許錫良教授的《人性、人權與教育》講座讓我們大開眼界,王紅教授的《中美基礎教育的考察與思考》讓我們認識與了解了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美國基礎教育,劉良華教授《教育研究與教師寫作》既有激情又非常實用,左雙文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的前沿問題與研究》、張慶海教授《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問題》讓我們了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宋德華教授《歷史研究論文寫作方法概論》讓我們知道歷史研究論文的選題、規范、有效,黃牧航教授《歷史教師從職業化走向專業化》站在一個較高的高度上對我們進行指導,讓我們知道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化的教師。現將十天的學結如下: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干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干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系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高廣方教授在《生本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講座中,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的教育為的是什么?她提出了四個觀,即:生命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展方向,最后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了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前沿講座,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了解,張慶海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三、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通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了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了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四、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武冈市| 红桥区| 闻喜县| 随州市| 仪陇县| 清原| 鄂托克前旗| 和硕县| 靖宇县| 黑水县| 皮山县| 社会| 江都市| 尼玛县| 尉犁县| 富源县| 湄潭县| 澄城县| 循化| 平远县| 贵定县| 湘潭市| 木兰县| 平陆县| 汉中市| 崇左市| 钟祥市| 大田县| 北宁市| 虎林市| 太谷县| 手机| 孝感市| 邯郸县| 布尔津县| 若羌县| 山东省| 辽宁省| 通河县|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