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湖的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關鍵詞:水利工程 維修養護 資料整理
論文摘要:隨著水管體制改革的全面進行,水利防洪工程維修養護工作也正在逐步走向專業化、規范化和市場化。對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技術資料的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存在項目多并且內容復雜等因素,結合近年來對維修養護資料整理的經驗,對規范、快捷的整理維修養護技術資料進行探討。
0 引言
我國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形成了集“修、防、管、建”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缺乏外部競爭壓力,難以形成內部監督、有效達到激勵機制,缺乏管理活力,嚴重制約了水利工程事業的全面發展。鑒于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多、內容復雜等因素,維修養護內業資料需進一步規范完善。在實際工作中,人員整體素質低下,參加維修養護工作的人員對新頒布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習不積極,對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體制改革精神實質領會不透徹,出現了維修養護內業資料記錄不規范或不完整,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維修養護工作的全過程。下面就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1 維修養護資料的內涵
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是承擔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管理和業務單位在維修養護及一系列相關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一套較為全面、規范、完整的文件材料。從項目的提出、籌備、勘探、設計、施工、竣工、運行等形成資料的主要過程,經常以相關文件、圖表、計算材料、聲像圖片組成資料。
2 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技術資料整理的原則
2.1 資料整理的及時性原則
整理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要講求時效及時進行,以達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信息的及時利用。任何信息的價值都有其時間性,且在某種程序上信息越及時其價值越高。過時的信息只能作為歷史資料,對決策毫無用處。這一原則要求及時記錄維修養護資料信息,對發生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及時進行資料處理,及時傳遞和報告維修養護信息。收集、積累和整理維修養護技術資料要始終和維修養護工作同步進行。是對水利工程質量情況的真實反映,監理機構與水管單位隨時檢查資料的整理情況,杜絕事后補記工程維修養護資料的整理以及造假資料現象。[1]
2.2 資料整理的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又稱“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采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內容完整、真實可靠。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的真實性是保證優良水利維修養護工程技術的靈魂。遵循實事求是客觀準確的原則,不要脫離實際歪曲事實,保證維修養護技術資料是對維修養護工程質量的真實寫照,資料的整理應與施工過程同步進行。
2.3 資料整理的準確性原則
準確性原則是個老生常談的原則性。因為是匿名性,在交流時,不不實不全的信息;表達觀點時,盡量述說地簡潔準確淺顯,少用網絡用語(尤其是數字),保持清醒頭腦,能獨立判斷,確保資料準確性。資料的準確無誤是做好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的核心。做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質量評定的填寫應規范化、項目內容填寫具體化,不能以“符合標準”、合乎規范”來定論,領導、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單位資料整理人員以及審核人員都要把好數字關,真正做到按章辦事,及時準確地整理資料。
2.4 資料整理的完整性原則
完整性指信息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網絡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刪除、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行為破壞和丟失的特性。資料完整性指在傳輸、存儲信息或數據的過程中,確保信息或數據不被未授權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夠被迅速發現,是做好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料的基礎。應該設專人整理各類有關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資料,根據合同的簽訂、工程的施工全面記錄填寫,按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工作流程細致地整理資料。確保養護資料有始有終、便于查找、全面完整,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養護資料的不完整會導致決策的片面性,致使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出現質量問題,釀成災難。
3 防洪工程維修養護工作的準備工作
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一直以來,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進展緩慢,運行機制不靈活,維修養護經費不足,致使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維修養護,水利工程效益嚴重落后,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在投入上,基礎設施投入多運行維護投入少,基礎建設資金不能用于運行管理,財政撥款資金又遠遠不能滿足運行維護所需費用。在管理上,建設管理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模式,而已建工程的運行管理沒有建立起規范的管理模式,定額標準陳舊、管理方式單一、經營方法不規范。要實施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核心是落實人員編制和人員經費、維修養護經費。學習維修養護有關規章制度和政策,迅速提高有關人員把握政策的能力。根據養護細則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對各個養護項目有計劃、有目的安排實施,明確維修養護工作崗位職責,做到工程維修養護工作有布置、有檢查、有評比。[2]
4 維修養護與資料整理同步
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是承擔工程維修養護的業務單位,在維修養護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一套較為全面、規范的文件資料。資料整理人員不能只在辦公室單純的整理資料,要和監理人員、質量監督人員到施工現場察看工程的質量、進度情況。要做好養護工程技術交底,落實工程質量管理計劃,搞好施工前檢查,做好工程技術復核,進行材料的試驗和檢驗工作,搞好示范工程養護質量的檢查驗收等,要及時檢驗養護效果,掌握養護質量動態,發現質量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5 收集整理養護資料
要從收集到的大量文獻中攝取有用的資料,就必須對文獻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去除假材料,去掉重復、過時的資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確闡明所要研究問題的有關資料,以及含有新觀點、新材料的資料,但對孤證材料要特別慎重。建立維修養護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對在工程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字、數據、圖表、聲像、電子文件等,要在收集、整理與分析后及時、完整、準確地輸入計算機,使內業資料的保存更加安全,查找也更加方便快捷。
6 及時收集工程竣工后的資料
工程竣工資料的收集是竣工檔案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工程竣工檔案管理的前提,工程竣工資料的收集是使竣工檔案完整、準確的重要措施。只有把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竣工資料收集齊全、完整,才能全面地進行資料的立卷工作。工程竣工報告和工程管理工作報告的編制,工程結算單的原件,簽字、蓋章手續必須完備。在收集工程竣工資料時,要積極運用錄音、錄像、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收集和儲存資料,這是多快好省收集與儲存資料的有力措施。由錄音筆、數碼相機攝取的資料便于用計算機處理,將為后續的資料整理與保存帶來很大便利。養護資料的完整齊全對工程的重大問題決策處理、保證安全運用起重要的作用,對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規劃設計工作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總之,維修養護資料必須真實,為核定工程質量等級提供重要的依據。維修養護工作過程的圖片、照片、錄音(像)、數據電子文件等聲像資料,是水利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管理過程中的真實記錄,反映了工程內在質量的管理水平。資料人員要對工程技術資料內容更加規范、全面、完善整理,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才能做好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持續氣道內正壓通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R338.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032-0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類型,具有潛在的危險,可累及全身各個臟器,需要及時治療[1]。本研究通過對70例OSAS患者采用持續氣道內正壓通氣(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0例OSAS患者,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齡(41~73)歲,平均(57.4±10.06)歲,體重指數(BMI)(44.17~59.21)kg/m2,平均(47.33±7.99)kg/ m2。所有患者均有夜間打鼾癥狀,且經多導睡眠圖(HMS5000)確診。
1.2 研究方法
連續兩夜給予所有患者攜帶式脈搏血氧飽和度儀檢查。第1夜在此基礎上加多導睡眠圖診斷,第2夜在第1夜基礎上使用自動CPAP呼吸機給予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記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的VX4(攜帶式脈搏血氧飽和度儀)資料,包括ODI4(每小時血氧飽和度下降4%的次數)、氧飽和度大于和小于90%時下降4%的次數以及最低氧飽和度和基礎氧飽和度等,并通過問卷調查所有患者的主觀感覺,包括晨起后口干、頭疼、白天疲倦等表現。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且以P
2 結果
2.1 CPAP治療前后VX4資料比較,見表1。
注:血氧飽和度下降4%后再上升一次稱為一個falls。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CPAP后睡眠時血氧飽和度更趨穩定,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2.2 CPAP治療前后多導睡眠圖參數比較,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使用CPAP治療阻塞型呼吸暫停次數、呼吸低通氣次數以及睡眠呼吸暫停次數+低通氣指數均明顯降低,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患者主觀癥狀改善情況
由表3可以看出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與治療前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指睡眠狀態下反復發生的呼吸暫停和/或低通氣,繼而引起睡眠中斷、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引發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征。隨著病情的進展,可以出現高血壓、肺心病、心律失常、肺動脈高壓,甚至呼吸衰竭和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2]。阻塞型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為其中一型,其特點為呼吸暫停的過程中,呼吸動力仍存在[3]。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為:睡眠時上氣道狹窄且軟組織松弛,舌根亦松弛或后置,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軟腭和舌根墜入咽腔,緊貼咽后壁,阻塞氣道。
CPAP呼吸機可以在自主呼吸時,在整個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中,施加一定壓力,阻止氣道萎縮,增加功能殘氣量,以改善肺的順應性,并通過胸壁和迷走神經傳入以及其反饋作用,增強上氣道開放肌群的作用[4]。本研究證實,使用CPAP呼吸機,確實可以改善肺通氣。
在使用CPAP呼吸機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使用過緊、不適的鼻面罩,以免長期壓迫面部皮膚造成壞死。帶鼻罩時應避免張口呼吸,以防漏氣,如患者不易合作,可帶下頜托[5]。
總之,使用CPAP呼吸機可改善OSAS患者的睡眠質量,且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玉艷,駱元正,劉之武.OSAS合并高血壓患者CPAP治療前后血壓和24小時尿蛋白變化[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5,12(1):59-60.
[2] 錢朝霞,高中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40例臨床分析[J].淮海醫藥,2005,23(2):94-95.
[3] 陸再英,鐘南山,謝毅,等.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3.
【關鍵詞】 干細胞;移植;護理
1 臨床資料
造血干細胞移植為近40年來新興的臨床應用科學,已廣泛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根據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來治療肝硬化腹水,我院從2008至今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工作,我們共護理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12例。包括慢性重癥肝炎2例,肝硬化腹水10例,年齡36~60歲。經過工作的實踐,我們在整個移植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我院的護理經驗介紹如下。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該患者長期病痛纏身,久治不愈,反復發作,易出現急躁厭煩情緒,鼓勵患者多與他人交流,引導患者聽舒緩、優美的樂曲,以克服抑郁、憂傷、悲觀等情緒,達到心情舒暢,因此我們主動與患者溝通,觀察患者的舉止,了解患者的心理,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1],耐心向他們講解干細胞移植的作用,本組患者經以上心理護理,焦慮情緒顯著降低,能夠積極接受干細胞移植術。
2.2 講解身體對由自身抽取的干細胞沒有排斥反應,創傷性小,而且移植到肝臟后能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使肝功能逐漸恢復,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2]。
2.3 術前訪視 術前1天與患者交談,向患者簡單介紹介入室的環境及c型臂的作用,射線對人體的損害程度及現有的防護措施,以消除環境陌生的恐懼感,使患者身心放松,積極配合治療,交待術前注意事項,手術的目的,方法、過程時間,使患者了解相關知識,以更好的配合手術。
2.4 制定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及暈針,訓練床上大小便,囑患者術后正常進食。
2.5 做好消毒隔離 加強消毒隔離的管理,減少陪護,禁止探視,將患者安置在單間內,病室紫外線照射每天2次,保持室內通風,但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地面和物品表面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和擦拭窗臺和床頭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減少機會性、醫源感染。
2.6 在移植前1~4 d,遵醫囑給予粒生素肌肉注射,150~300 U/d,每天查血常規,指導患者剔去,雙腹股溝備皮。
3 術中護理
病情觀察 建立靜脈通道,給予2 L/min氧氣吸入,上心電監護,便于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意外情況的處理,術中不斷詢問患者的感覺,密切配合醫生。
4 術后護理
4.1 囑患者術肢制動6~12 h,伸直,24 h后下床,避免劇烈運動和下蹲,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重要性,3 d內勿洗浴,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以防針孔部位感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查看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輔料是否脫落。
4.2 觀察足背動脈的博動情況 術前在足背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做標記,術后嚴密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是否存在,減弱或消失,以防穿刺部位包扎過緊,影響術肢的血液循環。
4.3 觀察患者黃疸、腹水的消長與下肢浮腫是否改善等,如有發熱應查明原因,記24 h尿量,術后1周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規等。
4.4 飲食護理 術后食欲明顯改善,指導患者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類及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飲食易多樣化,適量增加營養和熱量。
小結:對本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提高了好轉率,減少了并發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直接取材于患者本人,安全性高,沒有異體排斥反應,移植后沒有明顯的免疫排斥反應,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這12例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參 考 文 獻
化療是滋養細胞腫瘤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隨著化療的方法學和藥物學的快速進展,滋養細胞腫瘤患者的死亡率及復發率大大降低,但化療的同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她們承受著生理、心理和社會平衡的各種不良的應激狀態[1]。舒適護理(comfortcare)是由Kolcaba1995年提出2],目前認為舒適護理是整體護理的過程和追求,應是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研究患者能獲得更全面的舒適感和滿意度。實踐證明化療期間護理人員及時、優質、全方面的舒適護理,可以減少化療毒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化療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2016年6月-16年12月,對30例滋養細胞腫瘤化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患者年齡16-52歲,平均35歲,其中侵蝕性葡萄胎12例,絨毛膜癌18例。其中有22例患者使用氟尿嘧啶+更生霉素聯合化療方案;8例患者使用環磷酰胺+長春新堿+足葉乙甙+更生霉素+甲氨蝶呤,即EMA-CO化療方案。均為全身靜脈化療,療程在6-8次之間。化療后病人體重無明顯下降,偶有惡心嘔吐,食欲略下降,無1例并發感染及其它并發癥,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2.化療前舒適護理
2.1 心理疏導:化療前責任護士熱情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傾聽患者的感受,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化療的目的、要求及如何配合等,了解并盡量滿足患者對舒適的要求,解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列舉化療效果好的病例幫助其樹立信心,有針對地進行疏導、干預,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化療。對于初次化療的患者,把宣教的重點放在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是血管損傷等副作用的了解和防護上,建立指導合作型護患關系模式;對多次化療的患者,由于對化療已有親身體驗,治療中我們盡量與其建立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模式,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增強治療效果。
2.2 創造舒適環境: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安全的住院環境。病房整齊清潔,可適當進行美化,如懸掛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擺放1-2盆綠色植物或鮮花。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證室內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室內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床上用品整潔柔軟,盡量減少和避免對皮膚的刺激。了解患者生活習慣,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為患者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的治療氛圍,最大限度的減輕其心理壓力。
2.3 協助患者做好化療前的常規檢查
絕大多數化療藥物都會不同程度地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經肝臟代謝,由腎臟排出,故化療前要協助患者進行血常規及肝腎功能的檢查,以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
3.化療時的舒適護理
3.1 做好化療前的思想準備:再次主動向患者介紹所用藥物的特點、療效、用法、常見的副反應及處理方法,讓患者進一步了解和熟悉化療藥物,解除其思想顧慮,愉快接受治療。化療前協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做好化療前的一切準備。
3.2 準確穿刺:穿刺前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此護士要有過硬的穿刺技術、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在尊重患者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血管。特別是對于長期靜脈化療的患者,選擇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因為它能大大降低化療藥物對淺表血管的刺激和藥物滲漏造成的局部組織疼痛,壞死,o脈炎,以及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本組30例病人均采用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PICC成為化療患者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藥的一條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靜脈通路。
3.3 化療中觀察:根據不同化療藥物的特性,調節不同的滴速;需要避光輸注的藥物,要使用避光輸液器或采用避光套,以確保療效和減少不良反應。另外,在藥物輸注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情況,并注意傾聽患者的感受,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4.化療后的舒適護理
4.1 惡心、嘔吐的護理:消化道的毒副反應是化療患者最先出現的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甚至惡心、嘔吐,其主要治療手段是止吐藥物的應用。為了保證止吐藥的療效,必須正確掌握止吐藥的給藥時間及給藥途徑,一般在化療前30min靜脈給藥1次,化療后再重復給藥1次,這樣可使患者在惡心嘔吐發生前止吐藥的血藥濃度最高,最大限度地拮抗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為了減輕患者的惡心、嘔吐程度,化療前護士應告知患者給藥后可能出現惡心甚至嘔吐等毒副反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同時指導患者化療期間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飲食。避免食物太甜或太油膩,不可空腹[3]。出現惡心嘔吐時,關愛患者,輕拍背部,嘔吐后協助其漱口,及時清理嘔吐物,更換污染衣物床單,指導患者深呼吸、聽音樂,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淡化惡心反應。本組30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經有效的護理后均表示能耐受,并順利度過化療期。
4.2 防感染的護理:由于化療藥物對骨髓的抑制,因此,化療后均要密切觀察患者血象變化。對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神志及全身皮膚黏膜有無出血傾向;做好安全教育,防碰傷,協助生活所需,防患者跌倒;盡量減少穿刺次數,如必須穿刺,則盡量延長按壓時間。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應積極協助其做好個人衛生,特別是口腔和會護理;嚴密監測體溫,指導患者用軟毛刷刷牙,不用牙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特別要減少或控制陪客和探視,病室每日通風2次,每次30分鐘,每天動態紫外線消毒1h,必要時行保護性隔離。
4.3 脫發的護理:及時向患者解釋抗癌藥物引起的脫發與化療藥物對毛囊細胞的損傷有關,一般是可逆的,輕者不需要處理,停藥約1個月便會開始再生,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也可鼓勵患者通過戴帽或假發等方式改變現有形象,樹立生活的勇氣。本組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脫發,經有效的心理護理后均表示能接受。
4.4 癥狀的觀察:滋養細胞腫瘤的基本特點是惡變的滋養細胞侵蝕破壞子宮基層深部或早期侵入血液循環,向全身播散,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依次為肺、陰道、腦,本組有25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肺轉移;2例患者出現陰道轉移;1例患者出現腦轉移。因此在整個化療過程中,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觀察患者有無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等肺轉移癥狀;對可能有陰道轉移的患者應注意觀察陰道流血的顏色、性狀及量,并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頭昏、心慌、疲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同時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突然跌倒、一過性肢體失靈、失語、失明等一過性腦轉移的癥狀。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并遵醫囑進行相應處理。
4.5 皮膚反應的護理:本組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色素沉著,經局部溫水洗凈外涂喜遼妥軟膏數日后好轉。本組無一例發生嚴重的皮膚感染。
5.出院指導
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明堅持正規化療的重要性,鼓勵患者主動來院接受治療,并給予其詳細的健康指導,如:注意休息,做到動靜結合;進食營養豐富、全面、均衡的食物,并注意新鮮蔬菜、水果的提供,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少食多餐;保持外清潔,勤換內褲,預防感染;節制性生活,有陰道轉移的患者應禁止性生活。叮囑患者按要求做好定期隨訪,同時應告訴患者,出院初期正是化療毒副反應最重的時期,如出現劇烈嘔吐、嚴重的消化道潰瘍、腹瀉及發熱等反應時應及時就診。
6.結語
通過對滋養細胞腫瘤化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不僅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愛,對化療的焦慮和恐懼感明顯減輕,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達到最佳狀態,提高了其對化療毒副反應的耐受性,順利
地完成整個化療過程。同時舒適護理還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滿足患者身心需要的同時,也促進了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兵, 石瑞啟, 吳平. 癌癥化療患者舒適護理的探討[ J ] . 護理雜志, 2003, 20( 4) : 58.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子宮肌瘤;臨床治療;應用探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2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24-01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方式,主要是指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康復狀況進行相應護理的一種有計劃的護理模式,它能夠根據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效果等為患者選擇最節約的康復計劃,能夠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且能夠提高護理質量[1],與當今提倡的“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是相一致的。本文筆者就以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進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和常規護理,旨在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優勢,為子宮肌瘤的臨床護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隨機選取了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的38例患者,年齡在40-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2±1.1)歲,病程在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4±0.6)年;對照組的38例患者中,年齡在35-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8±1.9)歲,病程在0.7-3.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1±0.3)年。且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病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1.3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即在患者入院后,詳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子宮肌瘤大小、病程等信息,并根據結果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路徑,然后為患者細心地講解手術準備工作,并指導患者進行陰道的清洗;第二天,指導提醒患者進行相關的手術前檢查、化驗等,為手術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三天,對患者進行禁食,并指導患者做好手術前的衛生清理;第四T天,也就是手術當天,要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選擇,并對患者進行鼓勵,手術后對患者傷口進行包扎,防感染處理,并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食譜,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第五天,根據患者病情變化,為患者選擇合理的,對患者的陰道進行清潔,做好各種管道的護理,并指導其進行小活動量的康復訓練;第六天,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合理用藥以及拔管等,并留取患者血尿標本與手術前進行比較;第七天,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營養支持,并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第八天至出院,對患者進行術后的飲食指導以及術后自我護理教育,并做好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進行復查等。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1.4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治療費用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5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5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技術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經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觀察組的38例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在8.2-12.3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9.3±1.7)天,治療費用在5800-6100元之間,平均治療費用為(6000.5±1.5)元,且無術后并發癥出現;經常規護理,對照組的38例患者,住院時間在13.4-16.5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14.6±1.2)天,治療費用在7900-8200元之間,平均治療費用為(8087.7±20.5)元,且7例患者出現腹脹癥狀,并發癥發生率為18.4%。且兩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醫院護理理念的不斷提高,人性化、舒適化科學護理方法不斷增強,而臨床護理路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興護理方式,它更加注意護理人性化,且加強了目標性、計劃性、科學性,使臨床護理效果更加顯著,而且有計劃的護理方式還有效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患者的治療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有效減少了資源的浪費,使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實惠[2]。總而言之,臨床護理路徑加強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使護理質量得到了提升,且能夠真正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獲得了較高的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