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秋思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秋
中秋的總是那么圓那么亮,就像人們手中那甜甜的月餅,就看不厭,久吃不膩,還是那么的令人回味與窮。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久的時候。說他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為有經歷過鄉村體驗過的人,才會有這種感情、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想身在異處的家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做月餅給我們吃。媽媽的月餅外觀像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可畫出來的圖案,其中就有桂花雕印出來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糖,里面放些芝麻、青紅絲、果仁,葡萄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所以一趕到中秋,總是要吃上兩大塊,覺得好香,好甜……
??我記得我有一句名言是怎么說的?“小獸兇猛,請勿靠近,如若不然,后果自負!”
??就在我幾乎要認命的時候,報名單的時候出現了點兒問題,我們大隊長堅決不同意我去。“現在是第三戰役啊!她走了十天一報怎么辦?刑偵綜合系統怎么辦?我們全市的排名怎么辦?不是誰都向她那么能輸案件的!”對于隊長對我的信任和重視我十分感動,可我真是不知道他是夸我還是損我,說實話刑偵綜合信息系統已經輸到讓我自己都惡心嘔吐的地步。如果說輸綜合系統非我所欲,大練兵亦非我所欲,而二者必選其一對自己進行身心折磨的話,我倒是寧肯大練兵也不輸綜合信息系統的。
??“我也很不舍得小秋啊!”局長大人亦作依依不舍狀,但是他的高度就是比隊長高。“大練兵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啊。像小秋這樣微機操作熟練、體能又好(難道長得虎背熊腰也是我的錯么?)的女同志,不讓她去為隊掙光讓誰去呢?”原來我在領導的心目中竟然是如此的美好。我在震驚和感動之余也深深思考:那么去年年終評選優秀人民警察、個人三等功、優秀公務員的時候,為什么還有那么多比我更美好的形像在我前面前仆后繼呢?
??兩位領導意見相佐,爭執不下,做為當事人的我也感到十分的過意不去,所以我只得時刻保持一副深明大義狀,表現出自己哪里能用哪里搬的大無畏精神。局長很是無奈地說:要是小秋會分身術就好了。我在心里嘿嘿冷笑,如果我真會分身術的話,我倒是可以分一個出來陪陪老公孩子,我再給你們拼命干活,你們會發雙份獎金給我么?再說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地球離了誰都能轉么?”沒有我第三戰役就不打了么?沒有我大練兵我們市就棄權了么?非也非也!不過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你不講困難,領導就以為你沒有拖家帶口你家的孩子是不用管也能唰唰往上張的那種。
??可是事情卻還是向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方向發展。經兩位領導認真向市局咨詢,得知我們的訓練不過是早上早起會兒晚上晚睡會兒加班加點不影響正常八小時工作運轉的。于是兩位領導握手言和皆大歡喜如獲重釋喜不自禁的把小秋的名字寫在了欽定的名單上,只是苦了小秋自己,又要從那屬于老公孩子并不多的時候里再剝削一些出來。嗚乎,大練兵非我所欲,第三戰役亦非我所欲,然而我竟然可以兼得,難怪有人說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劃分節奏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馬致遠生于1250年,約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生寫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稱“嘆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
元曲:
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式,如唐詩、宋詞、元曲。《天凈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譜式,規定著不同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曲牌表示曲調,另有題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個,即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凈沙秋思》屬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天凈沙秋思》賞析 ——整體把握詩意: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賞析 ——細細品味
原文:
《上谷秋日雜書四首》朝代:明 作者:程可中
南山沖道厄砑,井邑蕭疏樹影遮。
橋斷渾河爭倚石,地留故苑失飛花。
1.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
數學本身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科學的觀察。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觀察和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問題,審視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
2.啟發學生用多種思路解答問題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思路和最佳解題方案。
例如:計劃修一條長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這條水渠的20%,照這樣的進度,修完這條水渠還需多少天?
這道題可以啟發學生先求工作效率,即從“工作量÷工作時間”來思考。
解法(1):120÷(120×20%÷5)-5
解法(2):(120-120×20%)÷(120×20%÷5)
這道題也可以從分數的意義直接進行解答:解法(3):1÷(20%÷5)-5
解法(4):(1-20%)÷(20%÷5);解法(5)5÷20%-5
在學生進行解答后,我再讓學生找出最佳的解答方法,學生經過比較,可以發現以解法(5)為最優。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這樣進行多向思維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廣開思路,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3.設計開放性習題,進行思維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