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好的現代詩

好的現代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好的現代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好的現代詩范文第1篇

廣告教育從本質上講,是培養以思想、文化、品格為內蘊的人才,其內在動力就是創造力和批判精神。創造力的形成根植于教育啟迪心智、培育人文精神、激發創造力,培植敏銳的觀察與判斷力的功效。如何激發培養創造力一直是我國高校教育亟待破解的難題。本文認為由于現代詩歌所獨具的特點,對于廣告人才創造性培養,尤其是文化符號的創造力培養來說,現代詩歌的讀寫訓練不失為一條現實可行的解決之道。這里面涉及幾個方面的問題:對于廣告人才創造性問題的認識;現代詩歌特征與廣告創作能力的培養的關系與具體做法等。

為此首先應明確什么是廣告所涉及的“創造性”,以及它同現代詩歌學習的關系。廣告表現的創造體現在表現策略和表現手段的運用兩個方面。文化符號的創造性運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圍繞文化符號的創造與建構,梳理廣告實踐中的創造性應當包含以下幾種:(1)對“現有狀態”的突破和改變。包括對現有領域有所改變,或把它轉變成一個新領域的行為、思想以及成果。(2)與想象力密切相關的能產生具有原創性和有價值成果的、富有想象力的活動。(3)人類天賦本能的延伸和發展。如“創造是兒童游戲的繼續或替換”“創造性的知覺和欲望比任何其他事物更能使人類感到人生和生命的價值”。(4)對于各種要素的組合。如認知能力、想象力與全部個性品質的綜合等。 綜合來看,創造能力的核心是想象能力,原創能力。而當我們深入挖掘詩歌的本質與特征時,就會發現這正是詩歌的長處。

具體來說詩歌的創造性特點和具有的培養廣告人才創造性能力的功能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詩歌直接指向了社會意義系統和個人感知之間的聯系與沖突,一方面積極維護個人感受的價值;一方面同整體社會象征系統和價值系統保持溝通與挑戰的充滿張力的關系。所以,現代詩歌某種意義上是一處個人感受、社會表征、象征圖示之間積極的充滿活力的語義場。一直以來它都表現為對于固有的陳舊模式的突破,并將這作為其價值的重要依據。這正是一種強烈的對于“現有狀態”的突破和改變姿態,而且十分符合我們對于廣告創造性能力的基本界說。

2.現代詩歌不同于其他符號藝術形式,它主要表現為語言初創期的經驗與符號的共同振顫,以精妙精細的話語回應經驗的發現、感知與命名。就像馬克思所說:“現代社會的謎底就是創造出具有豐富的、全面的深刻的感受能力的人。”現代詩歌就是向這個謎底探索的藝術。現代詩歌由于對于感知和其載體語言的敏銳,以及其面對的是公共語義的貧乏,因此現代詩歌的藝術更多是指向語言自身,用充滿想象力、敏感性、新的意義的語言進行公共社會的想象力和敏感性的啟蒙。詩歌對于廣告實踐和實踐主體的意義,就在于其是對于符號的創造,凝練而充滿想象力的心智的練習和語言實踐的符號試驗。是絕對原創的對于語言、感受、語義場的創造性的修辭探索。這也是廣告人才創造性訓練的核心所在。

總之。詩歌創造尤其是現代新詩的學習與練習可以有效的幫助廣告人才創造能力的培養。它首先改變的學生對于自我與世界的體認角度與方式,尤其是對于事物的認識、建構與解構等。是對于創造者物我關系的認識途徑。其次,有助于形成他們的創新精神。詩歌是對于世界表象時空背后的疆域的探索,也是對于自我感知世界的探索,并努力尋找兩個世界交匯之處。詩歌的作者要努力揭示在表象世界和自我感知世界所體驗到的真。這需要不斷地求新求異,不斷地實驗各種方式方法,尋找最為合適的表達策略,以傳達作者的體驗與感受。另外,學會命名世界、事物,尋找最佳的解構切入點。還有,對于語言符號本身的張力的衡量體味等等。當然,都市商品經濟的非人性化體驗與詩歌所帶來的人性溫暖,使得詩歌在現代都市中所具有的更為本質的力量。是未來廣告實踐的一個途徑,也應是用現代詩作創造性訓練的一個額外收獲。

詩歌由于它所具有的諸多創造性特點,這使得它成為非常重要的進行廣告創作訓練的手段。同時,既是文化符號創新的學習和訓練途徑,也是進行多元化廣告全方位訓練的基礎。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具體的學習與訓練。

好的現代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包豪斯;設計理念;功能性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9)一10-0014-02

“國立包豪斯學院”是由建筑家格羅佩斯于1919年在德國魏瑪建立的,這所專業的設計學院是第一所致力于當代設計發展而設立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成為歐洲現代主義設計的中心,并把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豪斯教學理念的核心強調“功能”與“運用”。集中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各國對于設計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綜合和完善。雖然后期的包豪斯學院因為成為政治運動的中心遭到納粹的強行關閉,但包豪斯在過去十年所創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卻影響了現代設計,它培養了―代建筑和設計人才。也形成了+時代的建筑和設計風格,因此被稱為“現代設計的搖籃”。二戰期間,包豪斯的教師和大批的學生為了逃避戰爭和納粹的迫害被迫逃到美國,將包豪斯的一系列設計觀念和方法帶到了新大陸,二戰之后,依托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長期的設計研究和實踐,終于將這種新的風格發展為國際主義風格。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對現代設計理念啟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為大眾服務

格羅佩斯本人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民主色彩和社會主義特征。他提出設計的目的不是專為達官族服務,而是“為大眾設計和為工業化’。在建筑方面,洛可可和文藝復興時的建筑特征成為包豪斯反對的對象,提倡設計出符合現代社會功能性的設計作品,并盡量節省材料、費用和勞動力的時間。包豪斯采用鋼筋混凝土、玻璃、鋼材等作為建筑的基本材料,目采用簡單的、裝飾很少的設計,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降低建筑的造價,使人民大眾部能夠受到相對廉價的住宅空間。在視覺傳達設計方面,包豪斯采用盡量簡潔的版面編排和無裝飾性的字體,降低書籍等印刷品的印刷費用,包豪斯在這些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設計為全社會服務的目的。

包豪斯強調設計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為此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然后把時代的美學特征加入到設計之中,反對單純為了外部美而設計的觀念,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設計思想使人們更加注重與大式業生產力式相結合,最終有利于使思想上的產品為大眾服務付諸于實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愿望和思考階段上,在教學實踐中,設計師們對設計好壞的評價標準也不僅僅是形式美,而是著眼于結構、功能、造價等整體的設計,新的設計思想應運而生,從簡化設計產品的外形人手,以簡湖的幾何造型為主流,這種設計語言更加適合大工業生產批量化、標準化的生產需要,指明了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方向。

二、技術和藝術的統一

1919年的4月1日格羅佩斯擬定的《包豪斯宣言》發表,宣言中指出:“藝術不是一門專門職業,藝術家與工藝技術人員之間并沒有本質區別,藝術家只是―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并目超出個人一直的那個珍貴瞬間,上蒼的恩賜它的作品變成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師的熟練對于每―個藝術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真正創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1在1923年魏瑪舉行的展覽會上格羅佩斯以宣言的形式正式提出了藝術和技術相統―的設計理念,這種理念以新的世界觀為基礎,被譽為包豪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思想闡釋。號召從事純藝術的藝術家們打破“為藝術而藝術”的束縛,將對傳統繪畫藝術的追求轉移到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道路E來,設計出符合大眾需要的日常用品,培養出集藝術,設計和技術三者為一身的新型人才。

格羅佩斯強調藝術家、工藝技術員和工企業家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系,這種理念的實施就是魏瑪時期采用的“雙元制”教學,教學方式的改變使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同時獲得學校教育和社會經驗、藝術和技術的雙重教育,這些都值得現代的設計教育去學習和借鑒。另外,包豪斯在迪索時期還建立了以車間為教學中心的教育體系,先后開辦了印刷作坊、陶藝作坊、雕刻作坊等,用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車間教學不僅會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在做結構、功能等整體設計時能考慮到生產問題,使設計更符合理實生產的需要。包豪斯還盡量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的設計案例,在經歷調研、策劃、設計,生產以及商業運作等過程之后,學生可以盡早了解到設計市場的整體運行和融入社會。格羅佩斯認為藝術和設計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活動,而只是同一個對象的不同分類而已。藝術家和工匠各有優點,藝術家有深厚的藝術理論且接受新思維能力較強,所以他們教育育學生的能力勝過工匠,工匠在工世上技藝精湛,格羅佩斯把兩種人才都聘請到包豪斯,藝術大師激勵學生開發創造,作坊大師訓練學生的手工技巧,

迪索時期包豪斯的校舍最能體現出藝術與設計相統―的設計理念。首先,在設計上,格羅佩斯采用了非常簡單的形式。從建筑物的實用性出發,按各個部分的實際用途和相互關系制定出相應的位置。建筑高低錯落有致,采用非對稱的結構,建筑總體上呈現是普通的四方形,直線條的明朗體現出建筑結構的力度感。整座建筑設有任何裝飾,各個功能部分通過天橋相互連接,這是現代主義設計在當時的最高成就,其次,在材料的運用上,采用鋼筋混凝土,玻璃等現代的建筑材料,體現了材料的本色美。建筑結構上采用墻與窗、混凝土和玻璃對比的手法分離空間,建筑的外層用玻璃代替墻體這一創舉后來被現代建筑廣泛應用,如現代社會的聯合國總部大廈、巴西議會大廈、紐約西格拉姆大廈等。這座校舍以嶄新的現代設計形式與傳統劃劃清界限,被認為是現代建筑中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三、與時代相吻合

包豪斯始終站在時代高度來處理設計的問題,敢于改革,勇于創新。格羅佩斯最初期的理想是建立―所藝術與設計學院,來滿足他本人最初的微型社會實驗的目的,追求那種非機械化、中世紀行會的友好合作的精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格羅佩斯發現繼承中世紀行會的手工藝發展模式根本無法滿足工業時代的生產要求,于是放棄了早期的觀念。大約在1923年起,包豪斯開始走向理性主義,拋棄原來那種行會式浪漫主義色彩的設計,強調為大工業生產服務,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規劃設計教育的發展方向。藝術和設計是為時代服務的,根據時代的變化推陳出新,這些都對現代設計教育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好的現代詩范文第3篇

2、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3、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愿顛沛流離?

4、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5、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緣、恐結他生里。

6、如有來生,我愿為樹,一葉之靈,窺盡全秋。

7、一湖秋月碎離愁,風也迷離,雨也迷離。

8、我為你入了魔,就罰你傾這一世來渡我。

9、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好的現代詩范文第4篇

當前,中國會展業已進入高速的發展期。近年來,我國的展覽業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2003年中國展覽業產值上升到80億人民幣,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較2001年翻了近一番。截至2005年,中國國內展覽項目數為3800個,出國展覽項目數為950個,全國展覽收入總額達到127億元人民幣。2010年中國會展數量和規模迅速不斷擴大,目前已有6000多家專業展覽公司。未來的展覽會評價一個展臺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僅是看它的展臺是否華麗,還要看它表達的概念與參觀者之間是否有溝通,以及展臺能否表達展品的內涵,好的展示設計內容要有秩序,要有合理的空間布局,清晰的導向指引,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整體與局部的統一、科學與藝術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的設計。

1.展覽設計中色彩運用的方法

展示設計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展示設計應充分運用空間、照明、色彩、造型等多種表現手法。而展覽設計中如果不能恰當自如的運用色彩,會給展示效果帶來大大的折扣。要協調設計時候的色彩運用,展覽設計色彩的根本問題是配色,有句話說: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研究表明,若把從白到黑的明度分成十個等級的話,這種變化最好控制在三個等級左右。對比小于三個等級的調性,會使人感受到呆板、缺乏生氣。對比大于五個等級的調性,則會使人感到刺激,加速視覺疲勞。

色彩效果取決于不同顏色間的相互關系,不同的背景下的同一顏色效果可以多種多樣,差異很大,展位用色不宜過多,形成一個較為明顯的體系。可以運用色彩的三大屬性(色相、明度、純度)來達到這一目的:在整個展示中如果用不同的色調來區分時,必須使各區域的色彩有一個明顯的體系性;或用相同明度、彩度,不同色相的色彩體系;或用色相差異較小的同類色、近似色來構成體系,形成色彩體系的完整性;或是用不同的色相,但必須降低彼此的明度和純度,最大限度地保持展示區域色彩體系的完整性。

這樣才能使人賞心悅目,做到根據不同人的喜好、不同的視覺感受對色彩的刺激本能地進行調劑,以維持視覺的生理平衡。視覺的生理平衡取決于建立和諧的色彩體系及互補關系。

要認真研究展覽設計的色彩構圖,色彩在展覽設計構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吸引眾人的眼球,提高關注度,可以使展覽產生節奏感、收縮感、膨脹感,可以虛構展會的空間形式,打破展覽布置原有的空間格局,使展會物件的產品材料、質地形成彼此的內在的聯系。

在展會期間應注意色彩的主次關系,背景色為主,主體色為輔,主體色決定強調色。色彩的統一與變化,是色彩構圖的基本原則。為了達到更好的展示效果,應運用重復、呼應、節奏、對比等方法進行具體的考慮,進行協調以達到最佳效果。解決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色彩構圖的關鍵,展覽色彩可以統一劃分為許多層次,色彩關系隨著層次的增加而復雜,隨著層次的減少而簡化,背景色和重復色運用的好可以使展覽提升,使展覽設計達到多樣的高度統一,統一而不呆板,變化而不單調,有序而不雜亂,色彩之間有主、有從、有中心,形成一個完整的和諧的一體。

2.高科技手段的運用

高科技的應用可以使一個國家更加強大,可以鞏固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在現代展覽和藝術設計中也同樣如此。因此,在現代展覽和藝術設計中運用高科技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1現代展覽

科技的高速發展,高技術工業化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這類產品的展示與推廣的展覽會、博覽會此起彼伏。為了展現高技術工業化產品的尖端特色,在展示中創造一種相適應的工業化氣氛或高科技氛圍,來烘托展覽的主題和展品。另外,現代建筑技術與材料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筑的高技派風格所形成的空間美學、材料美學及體現的反傳統樣式,為現代展覽設計所借鑒。高技派設計在展覽空間設計中,強調工業技術特征,顯示結構構成,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空間效果。材料上,運用金屬、玻璃、合金類等現代工業材料及工業類材質的模擬品,并較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燈光效果,創造一種極具現代感、時尚感的展覽氛圍。

2.2藝術設計

傳統的藝術設計更注重人思想的創作,而現代的藝術設計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擴大。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高科技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已經是普遍的現象。高科技的應用使得藝術設計豐富多彩,并且使得藝術設計中的創新精神更能體現出來。

例如,在重慶科技館中,展示的多幅著名作品,在高科技的環境下,呈現出了更一種風味,將3D制作、全息影像、語音識別、裸眼立體電視等技術融合在每幅作品中,為每幅作品增加了原來沒有的內容,使得作品不再只是靜態的,而呈現出了它的動態性。

3.結語

總之,作為展覽活動重要環節的展覽設計,展覽設計師要具備較高的觀察和理解能力,良好的色感和空間處理能力,抓住時代的脈搏,運用豐富的設計表現手法和高新科學技術手段,合理的運用色彩搭配,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的展示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 戚彬,孫曉明. 展示設計中的人性化研究[J].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04).

好的現代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竹林七賢;文學;文化;思潮

竹林七賢指的是追求自由生活、善于談玄清議的七個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和王戎,他們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所代表的就是自由隨意、遠離政治的文化符號。本文分析了竹林七賢在文學創作中體現的人生態度,并對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時代影響進行了探索,對其具體的詩文內容進行了簡單的評析,從文學創作中尋找竹林七賢所引發的文學思潮。

一、竹林七賢的文學創作

(一)創作背景

1.時代背景

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屬于動蕩的魏晉南北朝事情,這段歷史時期屬于中國社會最為動蕩不安的階段,而竹林七賢文學創作的階段更是處于動蕩的司馬氏統治初期,在這個時期,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的斗爭異常激烈,相對的對文化的統治也十分嚴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影響下,“竹林七賢”成了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由于嚴重不滿統治階級自然就使得文學創作更趨向于向往仙界、自由、田園的精神追求。

2.人生態度

受時代背景和個人性格的影響,竹林七賢的人生態度以追求精神寄托、向往輕松的生活方式為主,政治上有回避的態度。其行為也從議論時政轉向談玄,所謂談玄就是這個事情魏晉士大夫空談玄理的表現,談論本身不涉及政治內容,但是其思想其實是政治影響下知識份子對現實的敏感逃避與批判,是一種將希望寄托于超現實理想的表現。

(二)詩文評析

竹林七賢的詩文作品以文學修養、藝術修養表現為主,同時也展現了對其人生態度的解釋,在創作體裁方面以詩、駢文和賦為主。具體來講竹林七賢代表作品如下: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賦》、《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琴賦》是他琴學理論及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的序言也表現了其莊子思想,如其寫道:“舞鸑鍛ソ祝聞啥摧汀8刑斕匾災潞停鮚栃形誒唷<嗡蠱髦裁階任囊宰暈俊S婪謊幔毆漚裰蟆B以唬簮謵智俚虜豢剎賡猓邇逍腦跺?極兮,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惟至人兮!”這些其實都是其仙境的追求表現。。《聲無哀樂論》是嵇康所作音樂美學論著。他的《聲無哀樂論》影響深遠,直至今日,對建立新的科學的音樂美學體系還具有啟發與借鑒的意義。

阮籍:傳世作品《大人先生傳》,《達莊論》、《詠懷詩》等。《大人先生傳》風格與劉伶《酒德頌》相似,象征著終極自由追求的擬人化形象,表達了阮籍對于自我實現這個最高需要的渴望和向往,也表達了他的驕傲。他的《達莊論》又說:“人生天地之中,體自然之形。身者,陰陽之積(一本作精)氣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魂之變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馭者也。”這是企圖證明,人在實質上,是同天地萬物為一體的。阮籍認為,人生于天地之中,作為自然的一個體現者,他的身體就是陰陽之氣積合起來的,人的本性就是五行的本性,人的感情就是靈魂的變動的欲望,人的精神就是天地的主宰。由此可以看出,阮籍的玄學思想還是較為明顯的。《詠懷詩》真實地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復雜的思想感情。如“夜中不能寐”一詩“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這詩表現了生活在黑暗現實里的詩人內心苦悶,末兩句更充分表現出他那看不見任何希望和出路的憂思。“獨坐空堂上”一首則典型地表現了詩人孤獨索寞的感情。

劉伶:好飲酒,傳世作品《酒德頌》。大意是: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于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這首詩就明顯地表達了竹林七賢的文人心態,展現了酒后的不滿反應。有著明顯的政治逃避思想,情感方面有著明顯的。向秀在竹林七賢瓦解之后,寫有《思舊賦》。而阮咸、山濤、王戎的流世作品較少。

二、竹林七賢與魏晉時代的文學思潮

(一)玄學思潮

竹林玄學是魏晉玄學的一個重要階段。竹林七賢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為基本傾向,但在對名教與自然關系的體任上又有所差別。他們通過各自的玄學實踐,將莊子的人生哲學演繹為更具有人間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確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竹林七賢引領了魏晉時代的玄學思潮,這種思潮本質是黑暗殘酷政治下的產物,是那個時代文人的悲劇,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正始文人以其遙深,清峻的創作風格,標榜了轉變期的文學精神。阮籍、嵇康詩之無題化現象說明竹林七賢無意為文。這種創作態度的理論基礎是嵇康“性動說” ,性動說的本質是任自然。無意為文表現在作品中就是師心使氣 ,其長處是情濃言簡、新穎獨特 ;短處是“漫衍”。七賢所處的險惡社會環境激活了其原始詩性精神 ,導致其創作既有玄言文學 ,也有憂生之作 ,后者奏出了正始文學最強音。竹林七賢的精神境界有不同內蘊:嵇康、阮籍都仍以儒學為精神內核,表面上卻采用玄學和自然主義形式;山濤、王戎徘徊于儒學與玄學之間,隨時俯仰,是功利主義的代表;阮咸、劉伶借來達到性靈的蘇醒,與儒學無關,略有玄學的自然跡象;向秀已經實實在在地走進了玄學的范疇,他同樣放棄了儒家的操守,但目的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玄學的自然和自由。

(二)文化引領

竹林七賢的談玄清議成為了魏晉時代的文化符號,因為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作家們既 要適應戰亂,又要適應改朝換代,一人前后屬于兩個朝代甚至三個朝代的情況很多見。敏感的作家們在戰亂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以及個人的無能為力,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性基調。悲劇的逃避之后,文人對藝術的追求更為明顯,彈琴、喝酒、書法等都成為了文人自覺的審美追求。在竹林七賢的引領下,四聲的發現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的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總之,這個時期的文學特征顯示出了玄學及佛教、道教從興起走向興盛,散文較之兩漢散文,有著明顯的變化,一變板滯凝重的面目而為清峻、通脫;辭賦創作也呈現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賦的出現,是這一變化的重要標志;受講究對偶、聲律和藻飾的風氣的影響,駢文出現并走向成熟。

綜上所述,竹林七賢的文化意義,在于他們創造了獨特的時代文化符合,形成了自由化的文化之美。在文學上,他們繼“三曹七子”以后,又創造了詩學新的輝煌。在思想上,玄學理論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文學思潮的影響,帶動了詩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心靈的完美融合,創造了中國古代文學史方面的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

參考文獻:

[1]鄭建和. “竹林七賢”的身體文化透視[J]. 紅河學院學報, 2010,(03):96-99 .

[2]申華岑. 簡論竹林七賢的隱逸[J]. 焦作大學學報, 2010,(02) :36-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河东区| 尼勒克县| 碌曲县| 商丘市| 台江县| 兴国县| 涟水县| 双桥区| 昭通市| 海兴县| 太仆寺旗| 九江县| 弥勒县| 天水市| 大石桥市| 江西省| 恩施市| 信宜市| 潢川县| 宜兴市| 永新县| 河北省| 潞城市| 五台县| 湟源县| 兴安县| 弋阳县| 沈丘县| 衢州市| 周宁县| 红桥区| 田林县| 长岛县| 祁连县| 扶沟县| 顺义区| 习水县| 定陶县| 公主岭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