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效益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效益分析范文第1篇

本文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安徽省水科院關于安徽省抗旱規劃工程進行的調研和資料匯總,即《安徽省抗旱規劃工程部分匯總表》。使用了其中部分指標1990~2007年間全省合計的數據,其中包括地區生產總值、農村人口、播種面積、糧食產量、受旱面積、受災面積、成災面積、因旱糧食損失量、因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抗旱投入資金(中央、地方、群眾)、抗旱效益(減少農業經濟損失、減少糧食損失)等。

2安徽省農村抗旱效益實證分析

2.1模型構建

生產函數描述的是一定技術條件下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產函數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由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共同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主要研究勞動投入、資本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其基本模型形式如下:Y=AKaLbm(1)式中Y是工業總產值,A是綜合技術水平,L是投入的勞動力數(單位是萬人或人),K是投入的資本,α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是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μ表示隨機干擾的影響,μ≤1。本文根據經濟學中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產函數理論,進行抗旱投入效益分析。由于研究的是抗旱效益,因此對生產函數進行了改動。設定抗旱投入資金K及抗旱投入勞動力L1的產出為減少農業經濟損失Q。其中在抗旱投入勞動力L1中引入了旱災因子———旱災強度指數Id,因此,農村抗旱投入勞動力L1可通過以下公式進行估算:L1=Id*L(2)其中,L為安徽省農村人口數。構建引入旱災因子Id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如下:Q=AKaL1bm(3)其中,Q表示抗旱投入減少的農業經濟損失,A為綜合技術水平,K表示抗旱投入資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群眾自籌的總和),L1表示抗旱投入勞動力,m為隨即擾動項。

2.2旱災強度指數

Id的計算農業旱災統計中使用的受災、成災和絕收的概念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農業旱災的強度,但不能給人們一個清楚的災害強度概念。因此提出旱災強度指數概念,作為旱災因子,用來描述區域農業旱災的總體強度。農業旱災強度指數Id可定義為一個區域內有效受旱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Id=(w1S1+w2S2+w3S3)/S播(4)其中Id是農業旱災強度指數;S1、S2和S3分別是農業旱災受災面積、成災面積和絕收面積;S播是歷年的農作物總播種面積;w1、w2、w3分別表示S1、S2和S3的權重,根據不同受災程度下作物產量下降的比例設定這些權重。從以往研究中得知,一個地區農業旱災損失達到30%左右的農田所占比例即可看作是農業旱災強度。因此,以S2的權重為單位1,我們可以得到w1=P1/P2=0.45,w2=1,w3=P3/P2=1.78,其中P1、P2和P3分別是受災、成災和絕收的產量損失比例。根據我國災害統計定義,我們可以用中值法來確定P1、P2和P3的值,分別為P1=20%,P2=45%和P3=80%。從Id的定義可知,Id值越大,表示該省份農業旱災越嚴重,旱災損失也越大。

2.3模型計算及結果分析

運用eviews6.0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并進行加權回歸以消除異方差性,得到如下結果。結果顯示,模型的F檢驗和t檢驗都是顯著的,表明該模型是整體有效的。R2=0.99,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很高。抗旱投入資金K和有效投入勞動力L1兩個變量均對Q有正向促進效果,相對于K,L1對于減少農村經濟損失Q的作用不太明顯。

3結論

效益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態效益;土地利用;園參;集安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5-000-01

一、集安市園參用地變化分析

從集安市園參面積的變化趨勢看,園參面積在不斷減少。1997年園參面積為1391.19hm2,2013年末為765.39hm2。

根據集安市地貌氣候特點,將集安市園參用地劃分為老嶺以南、老嶺以北和鴨綠江沿岸三個區域作為效益分析的地域單元。

嶺北園參面積從1997年至2000年持續攀升,2000年達到最大值1134.82hm2,2000年后均低于1000hm2。嶺南園參面積較為穩定,變化相對較小。鴨綠江沿岸園參面積自1997年71.83hm2降至2000年的62.04hm2,2005年至今,無園參種植。

二、園參用地生態效益

本文對涵養水源、固定土壤和保土養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選用目前國際上較通用的等效益物替代和貨幣置換法進行“產品”的轉換和量綱統一(以貨幣為準)。園參的種植方式是毀林栽參、參后還林,毀林后土壤極易發生水土流失,且還林樹種單一,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涵養水源的能力削減,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較大。

1.研究方法

(1)水源涵養效益

園參的種植多為毀林栽參,園參地的水源涵養效益當于無林地的效益。這部分效益的指標量化一般采用“等效益物替代法”,計算公式為:

(1)

式中:V1―園參用地水源涵養效益經濟評價值(元);

Si―第i種森林類型面積(hm2);

Hi―第i種森林類型攔洪能力(m3/hm2);

H0―天然林地攔洪能力(m3/ hm2);

n―森林類型個數;

b―攔蓄1m3洪水的水庫、堤壩修建費(元);

β―效益與投入比值。

(2)固定土壤效益

固定土壤效益經濟評價值采用影子工程法,用泥沙淤積損失作為衡量園參地經濟損失的指標。最終淤積處的損失可用河流、水庫等因泥沙淤積清淤費用計量。

Vg=K?S?G?d (2)

式中Vg―園參用地固定土壤效益經濟評價值(元);

K―清淤費用(元/t);

S―園參毀林面積(hm2);

G―進人河道或水庫泥沙占總泥沙流失量比值(%);

d―天然林比園參地減少的年侵蝕量(t/hm2)。

挖取或攔截1t泥沙的平均費用為1.5元,即K=1.5元/t[76]。依據舒爾茨(1983)的研究,進人河道徑流中的固體物質約為泥沙流失量的1/2,故取G=0.5[77]。

園參用地生境相當于無林地,S取園參歷年水土流失面積。相應地,d值取天然林比無林地減少的年侵蝕量(36.85-0t/hm2))。

(3)保土養肥效益

園參的保肥效益(氮、磷、鉀)可用彌補養分流失所需肥料價格計量。此處僅計算主要養分氮、磷的變化量,并將土壤中純N,P量分別換算成碳酸氫銨、過磷酸鈣之量,計算公式為

(3)

式中: V1―園參地保土養肥效益經濟評價值(元);

d―天然林比園參地減少的年侵蝕量(t/hm2);

S―園參毀林面積(hm2);

P1i―園參土壤比天然林地土壤氮、磷的減少量(%);

P2i―純氮、磷折算成化肥的比例,79/14,506/162;

P3i―化肥在當地的銷售價(元/t)。

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兩種化肥的平均售價為386元/t和365元/t。測定園參用地土壤和對照樣地土壤中氮、磷含量。

2.園參用地生態效益分析

集安市園參種植歷史久,計算1997-2013年間園參的生態效益,繪制園參生態效益走勢圖。

園參用地的涵養水源、固定土壤以及保土養肥效益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集安市園參生態效益指標也從1997年的74698003.99減至2013年的64439934.54。

三、結論

集安市園參產業為支柱產業,本文以集安市-園參用地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1997-2013年園參用地變化,從涵養水源、固土,保肥等方面對參業用地的生態效益進行了定量計算和時空變化分析,分析可知,集安市園參用地面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其生態效益值也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應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和國情、省情,提出較合理的補償值及補償渠道和方式,從而為集安市園參用地的合理布局及參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蘭仰金,韋素瓊.福州市城鎮用地經濟效益分析[J].福建地理,2003,02.

效益分析范文第3篇

2008 年, 徐州市農機技術推廣站承擔了省農機三項工程“大型雙軸稻麥秸稈切碎還田機研制開發”項目。 項目組人員在調研、了解國內外現有稻麥秸稈還田、旋耕技術和相關機型的基礎上,結合我省稻麥種植特點、農村經濟水平和配套動力保有量情況,引進了SGTN-180D4V3 型雙軸滅茬旋耕起壟機一臺,在試驗、研究討論的基礎上,研究開發設計了 1JHG-180 型稻麥秸稈粉碎還田旋耕機。 該機具設計了一種新型秸稈粉碎紋齒刀具,優化了碎草刀的排列、回轉半徑、線速度及旋轉方向,研究設計了限深裝置,改進設計了旋耕刀的安裝數量、轉速。2009 年試制樣機2 臺,分別在銅山縣大許鎮、張集鎮進行了生產試驗考核,考核面積920 畝,并且當時有很多農民在參觀學習,我們直接現場給他們講解示范,得到了在場所有人員的認同和好評。

二、市場需求及推廣前景分析

據調查我省今后僅有30%的稻麥秸稈用于造紙,發電,草編等,約有 70%的秸稈用于還田,而目前稻麥秸稈主要是以焚燒為主, 所以每到稻麥收獲季節,農田中“遍地火海,濃煙四起”。 焚燒秸稈造成了資源浪費、熟化了土地、污染了環境,還經常引發火災。 因此,研究開發新型稻麥秸稈切碎還田機械,變廢為寶, 已成為全社會關注和亟待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級領導的重視和農民對秸稈還田技術的認識提高, 稻麥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勢在必行。 據農業部門介紹,稻麥秸稈以切碎后混合在土壤耕層內為最佳, 而目前我省乃至全國推廣的稻麥秸稈還田機都以整草還田為主,雖可推廣應用,但不是市場需求的理想機型。據統計,近年我市7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以每年1000 臺左右的速度遞增,而與之配套的秸稈切碎還田機尚屬空白,以至于形成了有動力而無配套機具的尷尬局面,嚴重制約了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發展。研究開發與大拖配套的雙軸稻麥切碎還田旋耕機是今后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我省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研究開發秸稈還田機具及技術,90 年代開始推廣應用, 到目前為止,我省稻麥秸稈還田機主要有旱地反轉滅茬和水田秸稈還田兩類機具。 由于受結構和性能限制,這兩類機型都無碎草功能,主要是將秸稈埋入土壤中,在作業中易出現作業負荷大,秸稈覆蓋率低的現象,不適應稻麥秸稈旱地切碎還田作業。 雖推廣多年,但保有量仍不多,使用甚少。

稻麥秸稈是一種生物資源,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鈣,鎂,蛋白質等礦質養分和有機質,將稻麥秸稈直接切碎還田,能夠全面補充土壤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農作物產量。 一般 1 畝/年還田稻麥秸稈 500 公斤,可提高地力,對下季作物平均畝增產幅度為5%,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我省稻麥種植面積約5650 萬畝,全國稻麥種植面積約9 億畝左右, 如果有 70%的面積使用稻麥秸稈切碎還田機,每臺機器按承擔 1000 畝計算 ,僅我省需稻麥秸稈切碎還田機4 萬臺, 全國需推廣應用65 萬臺,市場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三、經濟效益分析

該項目的實施,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效益,促進了購機戶增收,也給種植戶帶來了一定的效益。

1)企業的生產效益。 1JHG-180 型稻麥秸稈粉碎還田旋耕機每臺售價11000 元, 按每年產 500 臺計算,生產成本為9000 元/臺,即每年可創利 100 萬元,銷售利潤可達20%,即生產企業效益顯著。

2)批量生產經濟效益。 年產量為 500 臺,每臺銷售價11000 元, 年銷售收入為 11000×500=550 (萬元),產品銷售成本為9000×500=450(萬元),年毛利為年銷售收入(550萬元)-年銷售成本(450萬元)=100 萬元。 年稅金=每臺稅金×年產量,即 11000×5%×500=27.5(萬元)。 年凈收入=年毛利-年稅金,即 100-27.5=72.5(萬元)。 銷售利潤率=年凈收入÷年銷售收入,即 72.5÷550=13.2%。產品盈虧平衡分析:根據盈虧平衡點的產量Q=(B×生產能力 )/(P-V)公式計算。式中:B—為固定成本,工資,管理費,折舊費及其他費用之和;B=560+420+210+260+280=1730 元;P—每臺價格,為 11000 元/臺;V—單位可變成本,為總成本與固定成本之差;V=9000-1730 元=7270 元;Q—盈虧點產量;Q=(1730×500)/(11000-7270)=232 臺。盈虧平衡點時的銷售收入:11000×232=47.4 萬元;盈虧平衡點產量占生產能力的比例:232÷500=46.4%。上述數據說明, 盈虧平衡點產量僅為 232 臺,占生產能力的46.4%,因此 , 該項目的盈利潛力很大。

3)農戶使用經濟效益。 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據農業部門試驗證明,每畝還田秸稈 500 公斤后,可相當于施用土雜肥 2500 公斤,碳銨 11.7 公斤,過磷酸鈣6.2 公斤,硫酸鉀 4.75 公斤,通過試驗每畝平均減少開支50 元。

一年后,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提高 0.05%~0.23%,全磷平均提高 0.03%,速效鉀增加 31.2PPM,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 連續多年秸稈還田的耕地,不僅可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補充土壤鉀素的不足,還可提高地力0.5~1 個等級。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 機械化直接粉碎還田可比傳統的漚制還田節省了割、捆、運、鍘、漚、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工效可提高 80 倍,成本可降低75%。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爭搶了農時,節省了大量的勞動用工。

增加了作物產量。機械化秸稈還田后,改變了土壤理化特性,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平均畝增產幅度為5%左右。

我省主要是稻麥輪作地區,平均一季水稻畝產650 公斤,小麥 430 公斤。 本項目實施區水稻,小麥產量平均提高約3%,一季畝增產 :水稻 650×3%=19.5公斤,小麥430×3%=12.9 公斤,若我省稻麥秸稈還田有70%使用 1JHG-180 型稻麥秸稈粉碎還田旋耕機,則全省稻麥生產年增效將非常可觀。

4)購機戶效益。 該機的作業效率以 6 畝/小時,每天工作9 小時計算,一天可作業 54 畝,一般每年可作業10~15 天,每畝收費 45 元,即一臺機器最低毛收入為24300 元/年。 扣除油料、折舊、修理及人工費20 元/畝 , 每年需成本費 10800 元 , 即每年可創收13500 元,購機戶不但當年可收回成本,而且還有可觀的經濟收入。

四、社會生態效益分析

大型雙軸稻麥秸稈切碎還田機研制開發項目對提高我市稻麥秸稈還田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通過召開現場會和項目試驗示范,使農民對 1JHG-180 型稻麥秸稈粉碎還田旋耕機及使用技術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應用該機具具有以下兩點社會生態效益: 一是秸稈粉碎還田旋耕后,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提高下茬作物的產量;二是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可避免秸稈廢棄,腐爛,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減少火災,交通事故的發生,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效益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油田企業 投資效益 分析 管理方法

油田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能源,油田企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的比重中,油田企業占據著十分必要的位置,對我國整個的國民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具有廣泛的影響。油田本來就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油田開采隨著社會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進入了中后期的階段。從目前油田企業的各項發展來看,油田企業在投資效益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只有了解和解決了這些問題,油田企業才能取得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一、油田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前期投資工作深入不夠

可行性的研究報告,以及經濟評價,是很多投資項目都要做的兩種前期工作,甚至可以說是企業或公司在投資的決策進行前絕對不能忽略的工作步驟。很長時間以來,油田企業都存在著一些在前期方案上不夠深入,在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上比較滯后等問題。“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這種“三超”現象,是油田企業投資項目上的典型問題,一直困擾著油田企業的投資管理工作。尤其是隨著現代社會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深入,對投資項目的前期工作進行認真梳理,實現油田企業投資決策的科學化,使油田企業在投資上的效益有所提高,是油田企業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油田企業投資項目決策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所有的投資項目其實都要經過立項、可研等種種過程才能真正確定實施,但很多油田企業出于各種原因,在人力、財力等方面不愿意過多花費,導致前期調研不夠詳細。等到計劃下達以后更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細致研究,導致投資之后出現各種問題,給油田企業投資效益帶來損害。

(二)投資決策的過程較復雜,時間較長

油田企業因其自身的獨特性,在投資計劃周期上往往十分漫長和復雜,即便是最正常的申請計劃,基本也需要經過至少一個月亦或幾個月時間的等待才能被批復。但眾所周知,在變幻莫測的今日社會,在投資方面說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在計劃的額度上,油田企業最后一個季度往往是投資年度中所有額度最多的一個季度。正是因為每年都這樣,很多銷售商和公司對這些情況都很清楚,他們對油田的財務制度也同樣熟知。所以很多銷售商和公司利用油田企業投資的特點,知道油田企業在投資上無法跨年度使用,所以絲毫不在談判中退步,從而導致油田企業在投資效益上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提高油田企業投資效益的策略分析

(一)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做好投資事前決策

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的研究就是投資事前決策的主要內容,只有對其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才能知道項目的投資方向與取舍多少等。投資項目中經常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實際上就是一種對將要投資的項目的技術旋緊與否,建設可能性大小,經濟合理與否等進行的一系列綜合性分析和研究調查活動。可以看得出來,投資前的可行性研究是投資過程中必須準備的一項具有科學性的工作,即在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運用科學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所以,油田企業在進行項目投資時一定要進行可行性的深入研究和調查,做好投資的事前決策,保證投資效益的穩定。

(二)油田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要進行控制與監督

不管是油田企業還是其他企業,投資都是一種過程,而不只是一種結果,只有對整個投資過程進行管理才能真正確保投資能夠達到預定的效益目標。作為投資全過程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投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控制與監督最大的特點是對已經做出的決策提供高效、快速運轉的保證。企業投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工作基本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控制欲監督是保證投資項目可靠轉化成效益的前提,當然也是投資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差錯的一個環節。所以,對油田企業來說,為了對投資項目進行更好的控制和監督,必須要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通過對項目的加深了解,達到保證質量,節約資金,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油田企業應該建立健全投資項目的建立制度,把控制與監督上升到制度的層面,保證投資各個環節的良好運行。

(三)油田企業在投資決策上要做到果斷和高效

上面已經分析過,決策不夠果斷是油田企業在投資過程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這樣不僅不利于投資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同樣會使油田企業貽誤投資時機,失去好的投資機會,給油田企業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而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油田企業的體制和人。所以,油田企業要改革現在的投資體制,降低投資決策的復雜度;油田企業員工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在決策上做到果斷和高效,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投資的效益不斷穩妥和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對油田企業投資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油田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只有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問題,并做好投資事前決策,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在投資過程中做好控制與監督工作,在投資決策上要做到果斷和高效才能保證油田企業投資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效益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農機 深松作業 效益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2-0229-01

農機深松技術可使農田土壤透氣性增加,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同時,土壤深松對地表擾動小,基本保持農田秸稈覆蓋狀態,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保障技術措施,文章就深松作業的效益進行分析。

1 農機深松作業的意義

農機深松作業是指在不翻土的情況下,通過拖拉機牽引深松機具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排澇能力及農作物抗倒伏能力的一項耕作技術。實施這項技術,對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有效加強抗災減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面積連片作業它既可以有效的節省勞力、還可以提高服務效率,搶抓農時。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的新形勢下,對農機深松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確保耕作、管理和收獲等服務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農機深松作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既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也提高了農機技術服務水平。

1.2 提高了農機作業戶收入。原來各農機戶從事農機作業都是單打獨斗,各干各的、顧此失彼、自我服務能力不強,作業效率較低,經濟效益也受到一定影響。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后,農牧民購置機械的積極性高漲,大家抱團合作,分工負責,作業效率明顯提高,經濟效益顯著增加。一臺大型拖拉機配套土地深松機、秸稈還田機、免耕播種機,再加上小麥聯合收割機真正成為鐵甲精兵,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服務水平。

2 農機深松作業的原則

農機深松作業應該根據土壤的墑情、耕層質地情況具體確定,一般情況下,對于耕層深厚、耕層內無樹根、石頭等硬物存在的地塊應深一些,反之則淺些合適。

3 深松作業深度的確定

農業部要求的深松深度是大于25cm,深松鏟間隔小于70cm。由于農機深松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犁底層,所以在確定深松深度前,首先要對深松地塊進行調查,測量出犁底層深度,并保證深松深度要大于犁底層深度l―3cm。一般來說,對常年旋耕深度在10―15cm的地塊,深松深度達到25cm即可,但是對常年旋耕深度在15cm以上的地塊,深松深度要相應增加。

4 目前農機深松作業存在的問題

由于近年來化肥的普遍使用、以及農家肥的施用量逐年減少等原因,我鎮目前的耕地大多存在嚴重板結現象,但2015年保和鎮的深松面積也只有3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2.6 %。推廣范圍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4.1 保和鎮農機深松作業推廣工作起步晚,農戶對深松作業的認識不足,購買與使用深松作業機械的數量較少(至2015年我鎮只有大寶山農機合作社購買并使用深松機2臺)。

4.2 受地理條件和歷史原因限制使得深松作業難以推廣

保和鎮地處云嶺山脈三江并流腹心地帶。轄區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高谷深,由于河水沖刷和自然風化,地貌被分割形成分布不均、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坡地,加之受立體形氣候的影響,同一村組的物候時間都不相同,耕作時間難協調一致,而且機耕路網建設滯后,可供大中型農機具作業的耕地數量少。

多年來的使得耕地被分割成破碎的地塊,且地塊間的埂子較高,大中型的農業機械作業難度大,影響作業效率,無形中增加了作業成本。

4.3 作業資金補貼力度不足

在農戶認識不到位,作業成本居高、費用難以降低的情況下,實施深松作業補貼,無疑將是實施大面積深松作業的助推器,對于全鎮整體耕地面積來說,每畝40元補貼額度還太低,使土地深松推廣受到一定限制。

4.4 深松技術的宣傳,推廣力度還不夠

保和鎮在2015年才開始推廣農機深松作業項目,老百姓對農機深松作業的認識還不足,還需要我們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需要建設對比示范項目區,將土地深松技術列入對機手培訓的議程。

5 農機深松作業所帶來的效益

5.1 提高土壤的透氣性

農機深松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打破了由于犁耕或者滅茬所引起的土層堅硬問題,土壤的透氣性好,可以加快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有利于作物扎根,增加吸收能力,促進農作物根系發育。

5.2 排澇

農機深松后提高了土壤的透氣性以及滲水能力,如果遇到雨水天氣,深松后的土地比普通土壤滲水能力提高了將近5倍,起到了排澇作用、還能有效地排除鹽堿。

5.3 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干旱季節,農作物可以依賴土壤里的水分正常發育生長,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資源,提高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同時可降低廣大農民群眾灌溉的成本。

5.4 減輕耕作阻力

5.4.1農機深松作業效率高,成本低

農機深松與傳統的耕作相比,單位時間內,作業面積廣,也可以節約農村勞動力,將更多的勞動力應用到其他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5.4.2農機深松作物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

由于農機深松作業不翻土,因此可以減少由于大風天氣,土壤飛揚造成的揚沙或者浮沉天氣,減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綠色生態環境。

5.4.3農機深松可以提高農作物增產

中國農機院對農機深松做過實驗,結果表明農機深松的增產效果顯著。以每667m2來說,玉米平均增產達20%以上,大豆平均增產達15%以上。

5.5 減少水土流失

通過農機深松,可以加深土壤的耕層,可減少徑流,降低風蝕、水蝕造成的水土流失,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像保和鎮這樣坡地居多的山區來說,開展農機深松作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會更大。

6 提高深松作業效益應采取的措施

6.1 必須得到各級領導以及相關技術部門的高度重視,切實擺上重要日程,制定機械化深松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推進土地深松作業全面開展。

6.2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農機深松不僅可以改善農作物的種植土壤,深松后的土壤蓄水能力強,可以減少灌溉次數,減少農民群眾種植的成本,增加農民的凈收入。每3年深松一次,每次的深松深度在30M左右,可實現玉米每667O增產100kg左右,小麥每667O增產50kg左右,效益十分顯著。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采取現場演示會、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深松作業的意義,改變農民群眾傳統的耕作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6.3 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購買和使用大中型高科技深松機,充分利用好土地深松作業補貼資金。作為維西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保和鎮,要充分發揮大寶山農機合作社的示范帶頭作用,積極引導他們購買和使用深松機,要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種類等因素及早選定深松機機型,做到周到服務,應補盡補。

6.4 找準切入點,強力推行。要選定幾個有實力、有規模的合作社、專業村、種糧大戶,作為機械深松作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強力推進,從而帶動全鎮深松作業的全面實施。

6.5 搞好農機深松技術培訓,對農機深松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性專業指導

各級領導以及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農機深松技術培訓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好農機深松作業技術培訓,幫助農機手把理論知識切實應用到深松作業實際中去,充分了解和掌握土地深松作業技術要點,以保障深松作業質量,確保工作實效。

7 農機深松的必要性

農業生產的事實告訴我們,制約糧食增產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壤的質量問題,過去我國大部分土地都是以傳統耕作方式為主,連年的耕作導致土壤耕層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結現象嚴重,阻力不斷增加,犁底層的土壤變得又硬又脆,一鋤下去就會出現大塊大塊的開裂,同時厚硬的犁底層也阻礙著土壤上下水氣的貫通和天然降水的貯存,導致土壤養分輸送能力破壞,難以維持農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

農機深松作業補貼是是實施大面積深松作業的助推器,用深松技術替代農田翻耕,可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充分接納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庫,對解決旱區農業水資源制約瓶頸,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保持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計東波;王志剛;機械深松聯合整地技術的應用[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9年0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宗县| 武清区| 衡山县| 平泉县| 年辖:市辖区| 黑龙江省| 新绛县| 确山县| 吉隆县| 崇文区| 稷山县| 玉龙| 秦安县| 阳曲县| 安徽省| 东莞市| 班戈县| 三原县| 澎湖县| 霸州市| 安顺市| 蒲江县| 阳江市| 东明县| 舞阳县| 沙洋县| 始兴县| 武城县| 诏安县| 太和县| 东乡县| 双鸭山市| 阜阳市| 容城县| 临泽县| 仪陇县| 洛宁县| 景宁| 福泉市| 潢川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