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滿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次失敗的小實驗
今天,韓老師要和我們做一個小實驗,是什么實驗呢?為什么韓老師這么神秘呢?
韓老師從講臺上拿了個杯子和一張白紙,大家一起喊道:“我知道,我知道,韓老師要把紙塞進杯子里。”韓老師說:“是嗎?”韓老師把紙蓋在了杯子上面,然后問道:“把這個杯子倒著,紙會掉嗎?”有的同學說:“會掉。”也有的同學說:“不會掉。”韓老師笑了笑,問道“你們想知道答案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喊到:“想知道。”韓老師說:“要想知道答案,我們必須來做一個小實驗。”于是,我們瞪大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韓老師。只見韓老師先用手把紙托著,然后慢慢的倒過杯子,把手一放,紙就像落葉一樣掉了下來。剛才猜會掉的同學們大喊一聲:“耶!”,猜不會掉的同學們嘆了口氣說:“唉!”。
這時候,韓老師在杯子里裝滿了一杯水,再次把杯子蓋在上面,微笑著問同學們:“這回我把杯子倒過來,紙會掉嗎?”,大家齊聲喊到:“不會掉,不會掉。”韓老師把杯子倒了過來,手一松,水都灑了一講臺,紙也濕透了,可能是因為紙太薄用了雙層的緣故吧。我們都以為實驗會成功,結果失敗了,我們非常的失望!我說:“這次實驗太沒有意義了。”然而韓老師卻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不也是經過上千次的失敗嗎?我們要反復實驗,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
雖然這次實驗失敗了,但他卻給了我一次深刻的記憶,也使我堅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呀!
【關鍵詞】消防 演練 失敗與成功 反思
中圖分類號:[X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5-256-01
為了迎接上級領導檢查,某施工單位組織了15名工人,在某建筑施工現場舉行了一次消防演練活動,由于該施工單位項目領導重視不夠,導致一場消防演練以失敗而告終,受到上級領導和業主的嚴厲批評。
這次共進行二個內容的消防演練:撲滅油箱內燃燒的汽油;用消防水給火場乙炔瓶、氧氣瓶降溫并搶運。
一、演練現場場景回放:
(一)撲滅油箱內燃燒的汽油滅火演練:
第一個演練的是撲滅油箱內燃燒的汽油,由于用于盛汽油的油箱四周漏油,根本無法裝汽油,原來計劃先用消防水槍將油箱灌滿后再將汽油倒在水面上,可是由于漏洞太多,始終無法將油箱內盛上水,只好將油箱底部放上二張報紙,將汽油直接到在報紙上。
當油箱內報紙上的汽油點燃后,頃刻間,油箱燃起了熊熊火焰,4名工人提起手提式干粉滅火器,對著熊熊火焰進行噴射,4具滅火器將油箱內的火焰撲滅后,火焰順著油箱的漏洞流出來的汽油一起竄出來,預先準備的4具滅火器全部用完才將從油箱的漏洞流出來的汽油和火焰撲滅,演練現場沒有多余的滅火器作為預備,倘若是汽油再多一些沒有將火撲滅,差一點就造成人員傷亡,險些造成演練人員受傷。
由于事前沒有對演練人員進行培訓,滅火人員沒有站在風向的上方或上側風方向對著熊熊火焰進行滅火,其次是在演練過程中,有附近村民從演練場穿過,四周沒有拉警戒繩。
(二)火場乙炔瓶、氧氣瓶降溫搶運:
在隨后進行火場乙炔瓶、氧氣瓶降溫搶運的演練時,由于事前沒有將消火栓專用扳手帶到現場,而帶到演練現場的一把活動扳手只能用來打開消火栓的水閥門,好在用活動扳手胡亂敲打一陣后勉強將消火栓水帶接口打開。
將消防水帶安裝上消火栓后,水帶與水帶之間又扣不上,換了一根水帶后,才勉強將2根水帶接起來。將水帶接好后,把消火栓閥門開至最大,消火栓沒有水壓,射程只有1米多遠,根本沒法將水噴射到預定的位置。
二、對演練失敗的剖析
領導不重視
應急演練的組織與實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建立應急演練策劃小組(或領導小組)是成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工作的關鍵。[1]該施工單位的領導沒有把消防工作提到一個應有的高度,對此次演練不重視,施工現場的安全人員長期不到位,只有安監部部長一個專職安全員,而安監部部長演練前沒有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
準備倉促
因為上級領導第二天要來檢查,沒有時間進行人員、物資等方面充分的準備,如:油箱、汽油、臨時消火栓、消防水帶和水槍等器材準備不恰當,對消防設施檢查不到位,消防水壓力未檢驗,消防水帶接口對接未檢查,臨時消火栓、消防水帶等不能滿足演練要求,更不能達到演練效果,完全是匆忙應付上級檢查而已。
三、事前策劃不到位
1.沒有制定演練方案。由于事前沒有制定成熟的演練方案,沒有成立演練組織機構,各級人員職責不明確,就是安監部長一個人的想法,而且沒有將其想法向參加演練的人員交底,使得演練過程中參加演練的人員不像是參加演練的人員,更像是旁觀者。
2.準備工作不仔細。
參加演練的人員到現場后,沒有警戒繩,專門派人回辦公室去取;警戒放好后,沒有人員進行警戒,在演練時有老鄉從演練場穿過;
消火栓與水帶的接口處防護蓋扳手不對;
水帶與水帶之間對接口接不上;
臨時消火栓水壓不夠,致使演練時消火栓根本就沒有壓力,射程只有1米左右。
(四)演練過程混亂
由于事前沒有對演練人員進行培訓和交底,參加演練的人員心里沒數,不知道干什么,實戰操演人員情緒不飽滿,態度不嚴肅,松散不緊張,加上安監部長指揮不力,具體行動安排不到位,安監部長叫張三干啥,張三去干,李四就站在原處不動。
四、重新進行演練
演練結束后,上級檢查組當場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該單位領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連夜召開專題會,并重新制定方案。在次日中午,由項目部領導親自掛帥,進行了預演練,在下午17:00時左右,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演練內容,同一批參加演出的人員,進行了第二次消防演練,結果獲得成功。
此次演練失敗的教訓是深刻的,一旦真正發生火險,會造成嚴重后果。好在該施工單位能夠以此為鑒,從失敗案例中吸取教訓并改正,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工作。
(一)領導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演練組織機構,針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現場實際制定了演練方案,方案針對性與操作性強,并且對演練方案逐級進行審批和完善。
(二)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充分準備,所有參演人員(指揮、保衛、救護、物資、宣傳、記錄等)全部到崗到位,職責明確。
(三)加強演練安全技術交底。參演人員處理火情時動作準確,緊張有序,真正發揮演練在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制、教育員工的作用。
加強物資保障。對所有器材、物資提前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開展演練風險評估,做好應對風向變化或者出現其他以外造成演練人員傷害的各項安全防護措施。
五、這次演練的失敗與成功的反思
剖析這次消防演練的失敗和成功留給我們的很多思考,進行消防演練不僅能夠強化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和員工的團隊凝聚力,更能提升及鍛煉應急領導小組在應對突發事故迅速做出應急應變反應的組織、協調能力,通過演練可以提高員工撲救初期火災能力。
此次演練失敗的教訓深刻,好在這次失敗僅僅是演練,不是真正的救火,我們要把這次演練失敗當作鏡子,以此為鑒,從失敗案例中吸取教訓,充分認識消防工作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把消防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達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關鍵詞】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失敗原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604-01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兒科基本技術操作之一,穿刺成功與失敗,直接關系到患兒能否得到及時的治療與搶救。我院是一所百萬人口的大縣,作為縣級醫院的兒科護士,肩負著全縣幾十萬兒童的健康保護,所以,必須掌握熟練的頭皮靜脈穿刺及時,才能更好的為患兒服務。為了提高兒科護士的穿刺及時水平,我分析了工作中常見的穿刺失敗的原因及采取的對策,如下所述。
1 頭皮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
1.1患兒頭部固定不牢 家長寵愛孩子,舍不得用力固定, 或固定的人手不夠,致使頭部或身體固定不得力;患兒不配合,頭部搖擺不定,難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膚及血管,導致穿刺失敗。
1.2患兒營養狀況欠佳 患兒生病后食欲下降,或疾病本身使得患兒吐、泄,導致血管不充盈或者血管不清楚,穿刺難度大。
1.3 護士缺乏良好的心里素質和溝通技巧 護士缺乏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家長心疼孩子,對護士期望值過高,都希望一針見血,影響了護士的操作情緒,護士因緊張、壓力大、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了穿刺。
1.4穿刺室光線過強或過暗而影響護士對患兒血管的正確判斷。
1.5 穿刺針本身的原因 穿刺針大小不合適、穿刺針本身帶勾、堵塞、彎曲 。
1.6 選用血管不正確 如錯將動脈血管判斷成靜脈血管而穿刺。
1.7 穿刺方法不正確 進針角度過大過小、進針深度過深過淺。
2 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對策
2.1 操作者良好的情緒護士在選擇靜脈和穿刺時,都要集中精力,沉著冷靜,耐心,同時盡量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長的主動配合。
2.2穿刺前的準備 囑家長摁住患兒的膝關節,另一家長雙手扶緊患兒的頭部,輕壓雙臂,夾緊患兒雙肩,使其相對固定,另備一條足夠長的膠布。
2.3 選擇穿刺靜脈 穿刺前應仔細評估血管,盡量選擇較直、彈性好的血管,爭取一針見血。
2.4 選擇合適的頭皮針 小兒頭皮穿刺,鋼針一般選擇5.5號針頭,留置針選擇22號針頭,在穿刺前檢查針頭是否通暢、光滑、筆直、針斜面是否適宜。對于特別細的,諸如毛細血管之類的血管,可選擇4.5號的針頭進行穿刺。
2.5 穿刺的其他條件 穿刺時最好在適宜的自然光線下進行,因為光線暗,小靜脈系數自然條件就差,所以穿刺的難度就大,光線太強,皮膚會反光,也會影響穿刺成功。另外,穿刺前要做好皮膚準備,穿刺點周圍5*5的范圍必須干凈,如有毛發最好剃除,便于靜脈更清楚的呈現和穿刺后的固定。
2.6 穿刺的方法 穿刺時持針必須穩,深淺適宜。一般情況下,針頭與皮膚呈5°角,沿血管走向進入0.3cm左右,抬高針柄10°-15°,針頭再進入0.1-0.2cm,有輕微突破感或有靜脈血回流即可。對一些哭鬧患兒,會使靜脈血回流壓力上升,頭皮血管會有短暫的充盈,這時穿刺最易成功,見有回血即可。對于一些嚴重脫水、循環差的患兒,操作者感覺針頭已在血管內,但沒有回血,此時可輕輕擠壓頭皮針的細管,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腫脹,證明穿刺成功。
2.7 固定方法 固定針頭也是穿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穿刺成功后,要迅速固定針頭,以免針頭上下、左右擺動,以致針頭穿破血管壁,或針頭從血光內滑出造成穿刺失敗。如針頭與血管不在同一水平干線,可在針柄下墊一高度適宜的消毒干棉簽(以免針頭斜面貼在血管壁上),用膠布妥善固定。有的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部固定法固定與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避免膠布脫落。
2.8 提供護士素質 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良好自制力和應變能力,克服急躁情緒,在操作時一定要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集中精力,沉著冷靜,從容不迫,排除干擾,工作忙而不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頭皮靜脈穿刺;失敗;原因;護理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嬰幼兒最普遍、最常用的給藥和給藥方法之一,且是兒科護理常用的技術操作之一。但是在臨床上的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出現護士一次靜脈穿刺失敗的情況,本文就對臨床中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的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門診在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行頭皮靜脈輸液的患兒75例,其中一次性靜脈穿刺成功45例,占64.3%,失敗30例,占40.0%,其中2次以上穿刺失敗6例。
2 穿刺失敗的原因與護理
2.1 穿刺失敗的原因
2.1.1 患兒因素 ①患兒的頭皮較細,分支較多且彎曲隱秘,尤其是肥胖患兒皮下脂肪較厚,靜脈不明顯,在穿刺時不易掌握血管的深淺度;②脫水及循環不良的患兒由于血容量不足,血流緩慢,在穿刺時不易回血等情況導致穿刺失敗;③患兒在高熱或營養不良時導致血管脆性增加;④患兒特有的哭鬧動亂會加大靜脈穿刺的困難,并且即使穿刺成功,有時也會因小兒的躁動不安出血針頭滑脫等情況導致需重新穿刺。
2.1.2 護士因素 ①護士的基本功不熟練,對小兒頭皮血管解剖和分布不熟悉以及缺乏經驗等導致穿刺失敗;②護士手法不穩定,血管選擇不準確或進針角度選擇不恰當導致刺破血管或見回血潛行過多;③操作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如穿刺部位備皮效果較差,容易對較細的靜脈辨別不清,同時患兒的頭部和身體固定不理想,也易使進針失去平衡,導致穿刺失敗;④有些護士的心理壓力較大,若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可能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因而易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會較大的影響穿刺技術水平的發揮。
2.1.3 家長因素 患兒家長對護士的技術操作要求高,希望護士可以“一針見血”及對護士的不信任等,都加大了護士的心理壓力,導致操作的失敗。
2.1.4 客觀因素 氣溫較低時,如冬季時血管收縮變細會加大穿刺難度;光線不足也易導致穿刺失敗。
2.2 護理對策
2.2.1 加強護理人員心理素質的培訓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護理人員的不良心理狀態是導致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失敗的重要原因,一切對護理人員產生心理壓力的刺激都會影響穿刺成功率[1]。首先加強對兒科護士心理學知識的培訓,目的可以使護士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正確的自我調節,并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舒緩心理壓力;其次還應學會與患兒家長有效溝通的方法,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 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 由經驗豐富和技術嫻熟的資深護士對年輕的護士進行穿刺技能的培訓,并使年輕護士在掌握頭皮靜脈穿刺技術的基礎上,掌握穿刺技巧。主要包括:①選擇靜脈穿刺時首先要與動脈相鑒別,并選擇血運良好的靜脈,可采用指壓法[2],在放指的瞬間注意觀察血運是否良好和靜脈走向,以保證穿刺成功;②在保證頭皮針梗進入靜脈三分之一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進針部位和穿刺血管的距離,以減少頭皮針在皮下穿刺的時間,并盡可能的減少穿刺對患兒的刺激;③對待特殊患兒時,如皮下脂肪較厚的患兒的血管較深,此時可在手指的探摸下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順靜脈血管的凹陷的方向進行探摸可提高穿刺成功率[3];對嚴重脫水的患兒,穿刺針尖進皮后,再沿血管方向緩慢進針,當針進入血管腔內稍等片刻后再行抽吸;對長期輸液的患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擇靜脈留置針,以減輕反復穿刺對患兒造成的痛苦;對血管能見度較低的患兒,可采用靜脈穿刺引導儀對血管進行尋找和定位[4];③根據壓力原理采用低瓶高調法對輸液瓶的高度進行調整,可將液瓶高度與操作臺保持平行,這樣易于在兩者之間形成壓力差,可易見回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5]。④加強對客觀環境的改善,充足的自然光是一種理想的光線,但是在自然光不理想時可置150w燈于穿刺者的左前方,且保持燈高距穿刺靜脈45-50cm的距離,以改善光線,提高穿刺成功率。
2.2.3 穿刺后的固定 在靜脈穿刺成功后應進行牢固的固定,可采用四條膠布固定法進行固定,第一條固定針柄,第二條交叉固定,第三條將塑料管盤曲后固定,第四條將頭皮針塑料固定在患兒就近的耳廓上,這樣的固定法不會因為患兒頭部的轉動而致針頭拔除[6]。
3 討 論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兒科臨床的一項既簡單又復雜的操作技能,本文通過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提高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術、心理素質以及穿刺后的看護等,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保證“一針見血”,使家屬滿意,并對和諧護患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艷紅,曹逸嬋.社會因素與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成功率有關[J].山西護理雜志,2008,9(3):101-102.
[2] 佟文芝.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討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2):2394-2395.
[3] 萬莉,閆凱麟.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一次成功技巧[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4):134-135.
[4] 張維珍,范力明,葉茜,等.不同人員應用靜脈穿刺引導儀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的對比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9,22(14):1331-1332.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2013)04_0330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3.04.3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并發緩慢型心律失常,這種并發癥不僅增加患者疾病過程中的風險,而且增加急診PCI手術過程中的風險,可造成嚴重后果。既往處理常首選植入心臟臨時起搏器,或者術中臨時予阿托品針靜脈注射。但是臨時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容易導致心臟穿孔、誘發惡性心律失常,故限制了它在急診PCI術中的應用。我院從2011年5月起在此類患者中,在行急診PCI術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前即常規給予阿托品針0.5mg,必要時再追加0.5mg,發現PCI術中出現低血壓、再灌注心律失常(緩慢型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的發生率減少。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I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確診為急性STEMI伴緩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心率小于60次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年齡38~80(64.6±3.5)歲,作為對照組作回顧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確診為急性STEMI伴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40~80(65.4±4.3)歲,作為干預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危險因素、心肌梗死部位、Door_to_Bloon時間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入選急性心肌梗死標準均符合下列3項標準中的2項:(1)缺血性胸痛時間≥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2)心電圖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ST_T動態演變。(3)血清心肌標記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或肌鈣蛋白I(cTnI)超過正常值2倍。
1.2.2 急診PCI的適應證:參照2009年中國經皮冠脈介入指南,1)心電圖ST段在2個以上相鄰胸前導聯抬高≥0.2mV或在2個以上肢體導聯抬高≥0.1mV;2)癥狀開始至入院時間≤12h。
1.2.3 圍術期處理:術前嚼服阿司匹林腸溶片300mg,波利維300mg;術中用肝素針100ug/kg,血栓負荷明顯者術中加用欣維寧,兩組用藥劑量及種類無統計學差異。
1.2.4 觀察指標:冠脈慢血流或無復流及低血壓,再灌注心律失常。
1.3 干預方法:
1.3.1 干預組冠狀動脈造影開始前常規予阿托品針0.5mg,根據心率情況可再追加0.5mg,必要時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對照組冠脈造影開始前未用阿托品針,必要時術中加用阿托品針及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干預組術中無一例需要緊急植入心臟臨時起搏器。對照組中有5例經藥物治療無效(術中靜脈推注阿托品針0.5mg至1mg)術中需要緊急植入心臟臨時起搏器,60次/分起搏,術后24至48小時停用,術后隨訪1月均無異常。
1.3.2 術前18導聯心電圖檢查,術前、術中動態監測心率、呼吸及血壓,觀察血壓、再灌注心律失常、TIMI血流分級與死亡的發生。所有患者均成功取橈動脈為冠狀動脈造影及冠脈PCI徑路,如需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者再經股動脈徑路植入。干預組中無1例需要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對照組中有2例低血壓經藥物干預后無好轉,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術后48小時停用,隨訪1個月血壓正常。采用Judkins法進行左右冠狀動脈造影,對梗死相關動脈進行PCI治療,包括單純PTCA或PTCA及支架置入術(根據血栓情況決定是否行血栓抽吸治療)。
1.4 觀察指標:統計術中低血壓、再灌注心律失常、TIMI血流分級、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及死亡結果并進行分析。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壓、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慢血流或無復流及死亡率比較:見表1。
2.2 干預組中無1例出現慢血流或無復流,對照組中有2例出現慢血流,占對照組病例數8%,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例均未發生死亡,兩組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早期再灌注治療可以明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死率[1]。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直接介入治療已經成為心肌血運重建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2]。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常并發緩慢型心律失常,而緩慢型心律失常又增加急診PCI手術風險。急性心肌梗死緩慢型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及房室傳導阻滯,多發生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伴迷走神經張力高表現,前壁心肌梗死伴傳導阻滯則常提示梗死面積大[3]。緩慢型心律失常是STEMI右冠狀動脈閉塞直接PCI最常遇到的問題。許多術者最常采用的處理方法是右心室臨時起搏,但是起搏導線常常誘發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室顫動發生率為35.3%,并且起搏導線還可導致心臟穿孔(2%)。阿托品是一種膽堿能受體阻滯劑,能拮抗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所致的傳導阻滯和心律失常。與右心室臨時起搏相比較,直接PCI時靜脈注射阿托品同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率(其中部分恢復為竇性心律,更符合生理狀況)和幫助穩定血壓,同時可以避免右心室起搏誘發的心室顫動和潛在的心臟穿孔的危險。因此在STEMI直接PCI時,靜脈注射阿托品應當是處理慢性心律失常首先采用的措施[4]。慢血流或無復流發生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微血管循環功能障礙等有關,與心率無明顯相關性。故術前阿托品針使用后未明顯減少慢血流及無復流的發生率。但是也有報道阿托品試驗中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等[5],一般單次劑量在1mg及以上。但是我們應用阿托品時均為小劑量(每次0.5mg),緩慢靜脈注射,未出現不良反應。故應用阿托品時應該小劑量、緩慢使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監測心率、血壓、心電圖變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緩慢型心律失常術前常規應用小劑量阿托品可避免緊急心臟臨時起搏器的應用,提高手術安全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當然術前抗血小板、縮短門-球時間、血栓抽吸、IABP泵以及由經驗豐富的術者及導管室等綜合應用,都是明顯提高PCI手術成功率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建偉,周旭晨,鄭曉群.老齡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12):52.
[2]馬玉良,王偉民,劉健,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血栓處理策略[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0,18(1)10.
[3]胡大一,主編,心血管內科學高級教程.第一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58.
[4]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培訓教材領導小組,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教材冠心病分冊.2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