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南之于西北

南之于西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南之于西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南之于西北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制備;冰凍紅細胞;臨床

Nanchong Blood Preparation of Frozen RBC for Clinical

LI Xiao-bi

(Nancho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Frozen red blood cells,because it has long storage,reliable quality and it's physiological form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washing are both similar to the red blood preserved by liquid,has a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rescueing patient with a rare blood type,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blood shortage of military and local medical institutions when responding to emergencies.

Key words:Procedure of production;Frozen red blood cells;Clinic

冰凍紅細胞的冰凍原理:紅細胞的代謝速度取決于保存溫度,如果把血液保存在很低的溫度下,可使紅細胞的代謝活動降低或完全停止,紅細胞代謝耗能少,從而可避免代謝毒性產物的積累,達到延長紅細胞保存期的目的。但是,血液在0℃以下時紅細胞周圍有冰晶形成,易刺破紅細胞膜或損傷紅細胞結構而引起溶血。保持紅細胞在低溫下長期保存而不受破壞是冰凍保存紅細胞的關鍵。常用的方法是添加防凍劑防止胞內冰晶形成,甘油是最常用的防凍劑。

冰凍解凍紅細胞的優點:保存期可長達10年,能部分調節血液供應不平衡現象,特別為RH 陰性稀有血型患者提供了方便,紅細胞經洗滌后,去除了絕大部分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蛋白,減少了輸血反應。

為了降低輸血風險,滿足稀有血型患者用血需求,2012年9月,南充血站購進并安裝調試了ACP215全自動紅細胞處理機,工程師對成分科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于11月上中旬,血站派成分科和質管科工作人員到上海血液中心進修學習,掌握了冰凍紅細胞和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制備原理和方法,及質量控制。這三年來南充血站根據RH陰性稀有血采集情況和臨床需求進行了制備供應。

1 制備方法

設備、耗材、制劑:ACP215紅細胞處理機、水浴箱、無菌導管連接器、熱合機、轉移袋、三珠袋、ACP215耗材(225#和235#)、復方甘油溶液(160ml/袋)、9%濃鹽水(80ml/U)、0.9%生理鹽水。

2 甘油化

①自采血日起6d內的全血或懸浮紅細胞離心3800prm/10min,分離出紅細胞;②開啟ACP215電源,設備自檢,離心機蓋需反復開關三次;③用“修改程序”(MODIFY PROGRAM)鍵選擇甘油化(GLYCEROLIZATION),按“是”(YES)確認;④取出ACP215一次性甘油化器材,關住所有滑動夾,與紅細胞袋無菌連接,裝入甘油化器材,檢查耗材安裝,紅細胞袋固定在搖床上;⑤鍵入操作人員姓名代號,按“修改程序”(MODIFY PROGRAM)鍵修改程序參數,一單位紅細胞添加160ml甘油,二單位紅細胞添加320ml甘油;⑥按“開始”(START)鍵開始甘油化步驟 ,預沖耗材,加甘油進行中,機器搖床自動混勻甘油;⑦甘油化結束,機器發出嘟嘟聲,加甘油程序結束(GLYCEROLIZATION COMPLETE),拆除耗材,關機。啟動甘油化程序,約15min完成;⑧甘油化后室溫靜置30min,輕離心1250g/5min,去上清將甘油化紅細胞轉移至800ml低溫袋,打印貼上冰凍紅細胞標簽后速凍成固狀,再移入-65℃以下冰箱保存。

3 去甘油化

①將需去甘油的冰凍紅細胞放入(37±1)℃水浴解凍。②開啟ACP215電源,設備自檢,離心機蓋需反復開關三次。③用“修改程序”(MODIFY PROGRAM)鍵選擇去甘油化,按“是”(YES)確認。④血袋稱重,取出ACP215一次性去甘油化器材,關住所有滑動夾,將去甘油化器材紅色管道用無菌接管機連接已稱重的血袋,裝入去甘油化器材,按“是”(YES)繼續。⑤用無菌技術連接溶液和血液制品。⑥將連接好的融化的冰凍紅細胞牢牢地放在搖動器平臺上。⑦檢查證實所有管道段被正確地裝入適當的閥中,放開所有滑動夾,按“是”(YES)開始耗材核對。⑧鍵入操作人員。⑨按“修改程序”(MODIFY PROGRAM)鍵修改程序參數: 紅細胞重量(Thawed Unit Weight),9%NaCl溶液容量(HYPE)。⑩按“開始”(START)鍵 ,開始去甘油化步驟。11結束后機器發出嘟嘟聲,甘油程序結束(DE-GLYCEROLIZATION COMPLETE),拆除耗材,關機。12打印標簽包裝后入庫再發往臨床使用。啟動去甘油化程序,約1.25h。

2012年9月~2015年9月,南充血站制備冰凍紅細胞23袋(39.5U),用于臨床搶救了急需RH陰性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特別是對RH陰性血孕產婦及宮外孕的搶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南之于西北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市土地儲備制度;難點;對策

1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

建立城市土地儲備制度是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創新,其基本思路是由城市政府的委托機構,如土地儲備中心,通過征用、收購、置換等方式,將土地使用者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土地整理和開發,在完成一系列前期開發整理工作后,變成可建設的“熟地”,根據城市土地年度計劃,通過招標、拍賣有計劃地將土地投入市場,以供應和調控城市各類建設用地需求的一種經營管理制度。它類似于歐美的“土地銀行”制度。

由于歷史和制度的原因,城市存量土地幾乎都掌握在土地使用者手中,無償劃撥以及規劃、計劃沒有控制好,土地供應量過大,結構不合理,導致城市土地閑置或低效利用,以往推行過“退二進三”,鼓勵困難企業自行盤活自己使用的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在現行法律制度下,這些土地使用者可通過補辦土地出讓手續轉讓土地,成為土地供應者,形成存量土地多頭供應的局面。

1999年新的《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加大了保護耕地的力度,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數量受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的數量受到嚴格控制,用途管制、占補平衡和土地有償使用費中央分成的措施不僅使新增建設用地的數量大為減少,而且占用耕地的成本有了較大提高,使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價值更加突出。同時新土地法將利用存量土地的權利和收益放在地方,這使得利用存量土地成為城市政府增加建設用地供給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渠道。由于城市發展,城市區域的向外擴張,使一些原來地處城市邊緣的工業、倉儲用地逐漸進入城市的內部,占據了中心市區大量區位條件優越的土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給居民生活及城市環境等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無論從城市更新還是從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看,對存量土地的投資需求越來越強。此外,通過土地的收購、儲備、供應的運營,政府財政支出在投資乘數效用下,有效地刺激了當地經濟發展。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在杭州、上海、深圳、青島等城市都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但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在發展的初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還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2 土地收購資金籌措

建立土地儲備制度,政府由出讓“生地”為主轉為出讓“熟地”為主,除要支付土地收購費用,一般還要在出讓前經過拆除地上建筑物、平整土地直至“七通一平”等前期開發整理,為此需要支付相當大的成本,需要大量資金。目前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城市采取資本金由市財政撥款,運作資金通過土地抵押貸款等方式籌措。土地收購費、前期開發整理和儲備期間的管理費由土地儲備中心支付,并從土地受讓單位支付的土地開發整理費中補償。資金和土地是土地儲備制度的兩大基本要素,土地儲備過程是土地流轉過程,也是資金循環過程。目前無論是政府財政撥款或是銀行貸款,都未形成有效的資金籌措機制,而且存在較大的的風險,特別是統一收購制度實施后,客觀上要求政府對需要盤活的土地實施敞開收購,資金需求量很大。筆者曾就利率對土地儲備運營資金收益的影響做過分析,表明土地收購資金運作受利率變化的影響較敏感,在儲備土地較長時間不能賣出的情況下,土地收益將低于土地儲備成本,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要改變單憑銀行貸款來籌措資金的做法分散風險。可通過設立土地基金、實施土地債券化、推行換地權益書等做法吸納社會資金實施土地儲備。這樣,既保證政府在土地盤活中取得合理的收益,又能有效地調動社會資金,共享利益,分擔風險,保證政府對城市土地資產的有效經營。由于運營中需要大量資金,對經濟不發達或經濟實力較差的城市,政府無法承受如此大的經濟負擔,影響該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

3 土地儲備的范圍、數量和利用

調整存量土地,關鍵是按城市規劃調整不合理的用地結構,對城市規劃中確定的更新改造地塊,原則均可列入儲備范圍,使政府在實施土地收購時可以編制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留有選擇的余地。規劃用途決定土地使用價值,因此要擇優收購開發潛力大、價格較低、規劃用途與市場需求一致的地塊。收購要進行效益評價。

通過儲備土地,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對土地供應總量進行控制,而只有土地儲備積累到一定數量,才能使政府在市場土地供應短缺,地價暴漲時具備調控能力。但土地儲備過多,會造成資金占用過多,而資金不足,儲備量過小,就達不到調控土地市場的目的,如何科學地確定土地儲備數量是一個重要課題。土地儲備數量的確定要根據土地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而土地供求取決于社會、經濟、政策等若干因素,可通過對相關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設計需求預測模型,進而得到最佳土地儲備數量。通過土地儲備制度有利于實現城市規劃,實現城市規劃指導下的土地最優利用。

4 土地收購原則

建立土地儲備制度,需要對土地收購原則進行研究,它是土地儲備制度的基礎。考察國外“土地銀行”制度以及杭州、上海等城市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實踐經驗,實施土地收購的主客體雙方可能存在三種關系:一是市場條件下的“自由買賣”關系,在這種關系下,政府或其授權機構在實施土地收購時,與被收購土地的單位或個人是兩個平等的經濟主體,是否收購和收購價格應根據市場狀況自由協商制定。那么實施土地儲備的政府或其授權機構就是一個純粹的地產開發公司,它僅能實現其效益最大化的微觀目標,而土地儲備制度的宏觀的社會、經濟目標就無法實現。二是一種“權利和義務”關系,即土地收購是政府的權利,對被收購方講是對國家的義務,收購是一種行政行為,收購價格不必遵循等價有償的原則,這不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三是國家對土地收購的“強制性買賣”關系,承認土地收購雙方存在“買賣關系”,但這種“買賣關系”是強制性的,表現在收購與否由政府決定,收購價格由地價評估機構評估并由土地行政部門確認,而不由原土地使用者自由要價。“強制性買賣”關系有如下性質:(1)土地統一收購屬于政府的特有權力;(2)土地統一收購權力是用于公共目的;(3)行使土地統一收購權力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

綜上所述,土地收購要堅持強制性原則、合理性原則:(1)所謂強制性原則是指政府收回土地無需征得土地使用者的同意。首先,當根據城市發展規劃調整土地使用時,土地使用者只能服從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其次,對土地處分權是所有權的權能,受法律的保護。至于對非法占用土地的處理理應依法辦事,該收回的堅決收回,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官地收回”,其性質是完全一樣的。(2)合理定價原則:是充分考慮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分配問題,除土地使用權價格以外,還應適當補償地上物和搬遷費用以及付給一定的地段差價。

南之于西北范文第3篇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37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當前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施工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對混凝土數量要求越來越大,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為了滿足當前日益發展的建筑工程規模,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各種施工技術和施工手段不斷的提高和變化。針對南水北調中線金河倒虹吸混凝土澆筑施工與質量控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二. 金河倒虹吸混凝土澆筑施工

金河渠道倒虹吸設計樁號為總干渠220+040~220+538。由進口漸變段、進口檢修閘、管身段、出口工作閘和出口漸變段五部分組成。混凝土48589方,鋼筋3437噸.;進口漸變段長65m,出口漸變段長80m,底板與翼墻為分離式混凝土結構。進口檢修閘閘室長15m,共3孔,單孔凈寬6.5m,為3孔一聯的開敞式鋼筋混凝土整體結構。管身段長316.0m,由進口斜管段、進口水平段、穿人防洞斜管段和水平段、出口水平段及出口斜管段六部分組成。管身為3孔一聯的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單孔尺寸6.5×6.7m(寬×高).出口工作閘閘室長22m,共3孔,單孔凈寬6.5m,為3孔一聯的開敞式鋼筋混凝土整體結構.

1.混凝土澆筑前的施工準備

(1)安排檢查混凝土供應的備料情況,要保證澆筑施工的連續性。為了確保輸送泵的連續工作,澆筑時泵機周圍最好能停放兩輛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并做好現場的排水工作。

(2)檢查各種設備設施的工作狀態。

(3)混凝土澆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凈,澆筑面驗倉合格后才允許進行混凝土澆筑。

(4)為保證新老混凝土施工縫面結合良好,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前,應鋪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2~3cm,鋪設的砂漿面積應與混凝土澆筑強度相適應,鋪設厚度要均勻,避免產生過厚或過薄現象。

2.混凝土的拌制

(1)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原材料計量準確,同時嚴格控制混凝土出機塌落度。

(2)要盡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機口溫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兩種降溫措施:一是送冷風對拌和物進行冷卻,二是加冰拌合,一般使新拌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在6℃左右。

3.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材質控制

(1)混凝土澆筑前商品混凝土廠家以及自拌混凝土應有詳細的混凝土試配報告。砂、石含泥量應控制在規定范圍內。碎石要求為級配良好的5~31.5花崗石。砂為含泥量低的中粗砂,并且不夾雜螺殼等影響混凝土質量的物質。水泥不得采用過期或剛出爐的水泥,重點檢測水泥的安定性。外加劑供應商必須是信譽良好、技術力量雄厚的生產廠家。所有混凝土組成材料(除水外)均須經過材料復試并合格。

(2)澆筑前商品廠家須備夠符合要求的各型材料。具體來說,425#普通水泥,5~31.5mm花崗碎石(或其它合格碎石)、中粗黃砂、粉煤灰(建議摻加粉煤灰)均須按要求備足,另需根據外加劑的型號和摻量配備足夠的外加劑。

(3)由于混凝土在生產、運輸、澆注等施工組織過程中可能存在缺陷(如混凝土泵站機械設備故障、堵車、堵泵、停電、振搗機械故障等),為確保有較長反應時間和避免出現施工縫,混凝土終凝時間保持在6~8小時,且混凝土運至施工現場后的終凝時間不低于4小時。

(4)頂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墻體、底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

三.混凝土澆筑方法控制

混凝土澆筑必須嚴格按規范進行操作,避免漏振、過振現象。混凝土澆筑前應準備詳細的作業指導書,并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現場振搗應有專職管理人員監督實施和進行指導。振搗作業人員應有多年的混凝土振搗實踐經驗。澆筑須注意接漿處理,特別注意底板以上倒角位置的振搗,防止爛振和振搗不密實而滲水。平臺混凝土不應堆得太高;注意模內雜物清理和模板濕潤。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

1.混凝土澆筑前,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工程師應檢查混凝土的澆筑方法是否合理、水電供應是否保證、各工種人員的配備情況;振搗器的類型、規格、數量是否滿足混凝土的振搗要求;度件模具及數量是否合適;澆筑期間的氣候、氣溫,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蓋材料是否準備好。針對不同的部位應要求采用不同類型的振搗器或振搗器組合使用,例如倒角位置采用平板配合50振動棒,振搗效果好;當混凝土澆筑超過2m應采用串筒式溜槽。應審查確認施工縫的設置位置是否合適,使施工單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澆筑順序,保證分區、分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澆筑過程中,注意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問題,應及時對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調整;督促施工單位控制好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及振搗器的插點是否均勻,移動間距是否符合要求;對鋼筋交叉密集的梁柱節點是否振搗到位,以防出現蜂窩、麻面。對大體積混凝土或厚度較大的部位,應采用低水化熱水泥并加強保溫養護措施。

2.除了要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對其質量也必須進行較為嚴格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對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對于這一問題,我們仍以項目為研究對象來進行分析與闡述。歸結起來,主要可以從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以及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控制。混凝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澆筑的質量。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混凝土有水泥、骨料、混凝土摻合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劑等幾種,對于水泥來說,最好選擇強度符合要求且有質量證書的產品,骨料是混凝土的重要構成部分,必須具有高強度、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等特點,對于混凝土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來說也必須盡量符合質量標準的規定;其次,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如果不合理,極有可能給建筑工程的質量帶來一定影響,該項目在進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時,始終堅持高強度、水泥用量以及體積變化率等的原則,將配合比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最后,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季節等,需要引起重視并對其進行嚴密控制。比如,在冬季進行澆筑時應充分考慮氣溫、工程進度以及施工環境等因素,而在夏季時則需要將施工塌落度所造成的損失以及溫度控制等因素考慮在內。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的夏季澆筑,尤為重要,金河倒虹吸澆筑方量大,任務重,工期緊,為避免夏季溫度過高,對工程產生不利影響,對高溫時節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控制,采用避開高溫時間,摻加粉煤灰,涼水加冰拌合,薄層澆筑,及時養護等。必要時采用了噴霧降溫的方法,對于重要部位,采用冷卻水管降溫,保證夏季高溫季節澆筑混凝土的質量。

五.混凝土養護措施

1.混凝土澆筑完收光后的12h內對混凝土進行澆水養護,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澆水養護不少于7d,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

2.當氣溫較高時,混凝土采取覆蓋養護法。在混凝土表面鋪一層草袋(或麻袋),并視氣溫情況派專人澆水養護;當氣溫較低時,直接在混凝土面上澆水養護。

六.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對建筑工程安全與可靠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就成為很多建筑單位執著追求的目標。作為衡量建筑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混凝土澆筑質量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所以針對金河倒虹吸混凝土澆筑施工與質量控制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小萌、李麗;淺談施工中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安徽建筑,2010 年10 月05 期。

[2]張紅英、王鵬;論混凝土澆筑技術的發展趨勢,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11 年09 期。

[3]馬良柱.現澆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與質量檢測[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1 (06)

[4]孫修艾,程曙明.大面積框架結構梁板混凝土一次整體澆筑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2012 (01)

南之于西北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云南;植被;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MODIS

中圖分類號:Q9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13402

1引言

植被是指覆蓋地表的植物群落的總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表覆蓋狀況,在地球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中起著巨大作用,為各種生物提供棲身場所和食物,還能改善氣候、減少環境污染等。植被是陸地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它通過光合作用減少大氣中CO2含量、調節全球碳平衡、減緩全球變暖的進程,對氣候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植被也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有助于生物地球化學的良性循環[1]。

植被指數是衛星遙感中最具明確意義的指標,是基于植被葉綠素在0169Lm處的強吸收,通過紅外與近紅外波段的組合實現對植被信息狀態的表達。在眾多的植被指數中最為常用的是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它能夠敏感地反映出植被生長狀況、生物物理化學性質及生態系統參數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像元所對應區域的植被和土地覆蓋類型的綜合情況,因此,NDVI常被直接或間接用于研究植被或土地覆蓋變化[2]。運用遙感圖像反映地表植被覆蓋信息時常用的植被指數包括: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 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改進植被指數(AVI, Advanced Vegetation Index)、高級歸一化植被指數(ANVI, Advanced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等。其中由于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能夠相當精確地反映植被綠度、光合作用強度、植被代謝強度及其季節和年際變化,因此,在全球或各大陸等大尺度的植被動態監測、植被分類、全球和區域土地覆被分類及其變化、作物長勢檢測和物候監測、自然災害監測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3]。

歸一化植被指數作為植被生長狀況及植被覆蓋度的最佳指示因子,在植被遙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被認為是監測地區或全球植被和生態環境變化的有效指標[4]。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是植物生長狀態和植被空間分布的指示因子,與地表植被的覆蓋率成正比關系,對于同一種植被,NDVI值越大,表明地表植被覆蓋率越高,植被長勢越好[5]。

近年來遙感技術不斷發展,遙感數據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連續性,同時具備動態和快速等優點,應用遙感數據對區域尺度上植被動態變化研究的現象已比較普遍。動態監測植被覆蓋的時空演變,對深入研究植被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響應關系、揭示區域環境狀況的演化與變遷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

2研究區域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位于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97°31′39″~106°11′47″之間,北回歸線橫貫該省南部,東西橫跨864.9km,南北縱距990km,總面積39.4萬km2。氣候類型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的氣候類型,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地形地貌復雜,云南高原大面積土地高低錯落、縱橫起伏,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階梯遞降,斷陷盆地錯落,江河縱橫、湖泊棋布。以上氣候地理特點使得研究區域植被類型豐富多樣,植被覆蓋率較高。

3數據與處理

3.1數據來源

MODIS指的是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是美國宇航局研制的大型空間遙感儀器,隨1999年EOS(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泰拉(Terra)AM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MODIS植被指數產品是在已有的植被指數的基礎上改進設計的,增強了其對植被的敏感度,減少了外部影響因素(如大氣、觀測視角和太陽角等)和內在的非植被因素(如葉冠背景等)的影響,使其適用于全球范圍[7]。MODIS13是陸地2級標準數據產品,本文所采用的MODIS13A3數據產品內容為柵格的歸一化植被指數,每個自然月更新一次,空間分辨率為1000m,時間跨度選取2000年2月到2012年12月。

3.2數據處理

4分析與結論

本研究從年及月的不同尺度上分析了云南地區NDVI值近13年來的變化特征。從圖1可以看出:5月份植被明顯進入生長階段,一直到9月生長達到最旺盛,10月植被生長呈下降趨勢,一直下降到來年3月份,4月份NDVI值呈增加趨勢,但增加幅度不大。得出結論春季最后的5月份,整個夏季6、7、8月,秋季的第一個月9月為生長季。從圖2觀察曲線規律和趨勢線可以得出結論為近13年來云南植被總體呈上升趨勢,植被生長狀況向好的方向發展,年平均NDVI值呈現波動性的逐漸上升趨勢,其中2000年NDVI值最小,植被生長狀況最差,2008年NDVI值達到最大,植被生長狀況最好。從圖3可以看出植被生長實現正增長的年份有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8年,植被生長狀況相對良好。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10年5年負增長,植被生長狀況相對較差。2000年植被狀況最差,在均值以下,偏離均值比較大;2001~2005年植被以小幅波動為特征,屬于中等時期,NDVI值基本上圍繞均值波動;2006~2009年植被狀況處于最好時期,NDVI值都在均值以上,其中2008年NDVI值達到最大值;2010年植被變差,NDVI值處于均值以下。2011~2012年植被向好的方向發展,NDVI值回升且高于均值。

參考文獻:

[1]曾小平,趙平,孫谷疇.氣候變暖對陸生植物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12):2445-2450.

[2]李月臣,宮鵬.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變化及其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資源科學,2006(2).

[3]宋富強,邢開雄.基于MODIS/NDVI的陜北地區植被動態監測與評價[J].生態學報,2011,31(2):354~363.

[4]羅玲,王宗明.1982~2003年中國東北地區不同類型植被NDVI與氣候因子的關系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9,29(4):0800~0808.

[5]劉綠柳,肖風勁.黃河流域植被NDVI與溫度、降水關系的時空變化[J].生態學雜志,2006,25(5):477~481.

南之于西北范文第5篇

2012年10月9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出臺。《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出了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程度,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并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指南》頒布以來,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熱度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面對各種評價,本刊聯合西南大學研究生團隊從2012年11月開始,針對重慶部分區縣的10所幼兒園,展開了為期3個月的小樣本調查,現將結果呈現出來,以饗讀者。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里的呈現是開放式的,并非定論,旨在引發社會、家庭和幼兒園對兒童成長的關注和討論。

幼兒園看過來

拔苗助長無意義,4歲之后自然迎來更快發展

提前識字、教授加減法,對幼兒是否可行?參與此次調查的重慶市武隆縣一所幼兒園的黃園長認為:幼兒的心理和認知發展有著天然的規律,提前教授小學內容,抱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最終多數會失望而歸。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最重要,找到孩子跳一跳能摸到的發展區,這樣游戲和學習效果最好。

在參與調查的過程中,黃園長在西南大學專家的指導下對自己幼兒園孩子的注意力、邏輯能力和記憶力3個部分,進行了記錄,最后的結果表明,幼兒這幾個方面的能力隨年齡段上升而不斷發展,在4歲之后有更快的發展速度。

關于定點位置與色彩的判斷,小班及其以下孩子的正確率僅有7%左右,中班時,正確率只有25%左右,到大班甚至更大的學前班時,已有90%以上的幼兒能作出正確判斷。

在形狀顏色和方向的問題上,中班的孩子回答的正確率只有18%左右,大班、大大班或者學前班的孩子,也只有40%左右能答對。

但在最簡單的推理題目中,中班孩子的正確率只有40%,但到大大班時已有85%的孩子能夠正確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從孩子中班之后每一個年齡段,平均發展都顯著高于前一個年齡段幼兒的同期,這表明幼兒邏輯能力的快速發展階段可能從小班后期開始,并在幼兒園階段持續。

通過語言溝通日常對話和看圖說話等方式進行測試發現,小班開始到中班下期幼兒掌握日常對話能力發展較快;在大班以后,大部分幼兒能夠較好地完成日常對話。

另外,幼兒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小班到大班快速發展,主要掌握具體直觀的常用詞匯。而對句子的理解能力也在掌握詞匯的基礎上快速發展。

從以上記錄可以看出,幼兒的認知和語言發展遵循一定規律。

專家建議:

1.家長應理性選擇適合其最近發展區的玩具與學習材料。同時,在選擇游戲時,注重游戲本身的邏輯性與科學性,才能幫助兒童更有效地發展思維。

2.針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狀況,則要結合幼兒時期在語言理解方面的快速發展,可以在中班時加強使用句子和幼兒溝通的頻率,在幼兒掌握兩個細節的句子之后循序漸進,并在學前班以后加強對復句的練習。同時,建議對幼兒多用含義清晰的詞匯,注重語言的交流功能,注重兒童的生活經驗,通過語言進行日常交流來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案例鏈接:

不想上學的小竹

年僅6歲的小竹是幼兒園里有名的小才女,不僅會鋼琴、舞蹈、素描、書法等藝術特長,珠心算和跆拳道也樣樣精通。平時周一到周五,小竹從幼兒園出來就直奔興趣班,周末更是全天學特長,最多的時候,她同時上九個班。

然而,小竹對自己的特長只有厭煩和恐懼。“每天要彈兩個小時鋼琴,練半個小時的書法,還要珠心算100道題,做不完不能玩,做不好媽媽還會打我。”小竹委屈地說。小竹的小姨說,小竹曾給她打電話說,不想上小學,因為“學習太累,活著沒意思”,這讓她很是吃驚。進入8月后,小竹的恐學情緒越來越嚴重,幾乎每晚都做噩夢,而她說得最多的夢話是“我不上學,別打我!”

“孩子可以‘充電’,但充太滿,就沒有后勁了。”小竹的心理醫生說,小竹媽給小竹報了八九個興趣班,孩子被過早地透支了學習的熱情。而小竹媽的棍棒政策,又進一步讓小竹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醫生表示,這樣的孩子,上學后,一開始可能成績不錯,但因為缺乏學習興趣,兩三年級之后成績就會大幅下降。

教師請注意

合作游戲可防自私

北碚一幼兒園園長在分析他們幼兒園活動時發現,幼兒在關心他人、安慰他人、幫他人解決困難等項目上,表現很不理想。有禮貌地請求幫助、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食物等等方面也都表現很弱。此外,不少孩子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之后,對丟失損壞的東西不感到難過。即便有些孩子能主動想辦法修補尋找也只有三分鐘熱情,這表明在做事專注度方面也發展得不好。這就充分印證了當代獨生子女容易自私的事實。

幼兒園通過合作性規則游戲能有效增強幼兒的合作行為,有效防止幼兒的自利行為。小班幼兒協作意識、自制力有所欠缺,因而游戲多為無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水平較低。到了中班時,協作意識有所提升,故合作游戲也越來越多。到大班時,合作性規則游戲已成為玩耍的主要形式。

有20年教齡的李園長指出:3~6歲幼兒完全有能力做出幫助、合作、分享、安慰等行為,但幼兒早期這些行為是比較少的,很大部分來自于他人的要求。比如:成年人的提醒、引導和及時強化,家庭和幼兒園的有意識培養不可缺少。

幼兒園有意識地組織開展合作性游戲,并引導孩子和同伴之間互助、分享,是幫助孩子防止自私的重要途徑。同時,家庭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如過分嬌寵溺愛,可能導致孩子自利行為的加重,要想防止這一行為,家庭的作用首當其沖。

“小班幼兒協作意識、自制力有所欠缺,因而游戲多為無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水平較低。到了中班時,協作意識有所提升,故合作游戲也越來越多。到大班時,合作性規則游戲已成為玩耍的主要形式。”

教師請注意

幼兒園的“男孩危機”

此次調查對象共涉及男生752人,女生535人。調查數據反映出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女性兒童在認知、語言、運動、社會性情緒發展等方面全面超過男性兒童。

“在語言、社會性、精細動作方面女孩超過男孩是正常的,但在運動力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輸了,要引起警覺。”重慶市大渡口區的張園長說。

一位老師指出:“我們的教育在很多情況下比較適合女性兒童,應該多給男孩子發展的機會。”

不得不注意還有這樣的事實:在很多幼兒園進行的角色扮演游戲中,角色往往偏女性、生活類的內容更多;不少幼兒園區角中的花店、娃娃屋、小廚房,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女性特點。在很多幼兒園,老師偏重選擇運動量小、風險小的活動,運動量大、風險大的活動受冷落,這也直接導致了男孩子們冒險精神、運動能力發展受到限制。

幼兒閱讀中的傾向也被引用為“女孩勝過男孩”現象的一個誘因:繪本中的溫情故事、公主奇遇等情節和角色,同樣女性化色彩濃厚,而科普、科技類書籍在幼兒階段閱讀偏少,也會影響男生和女生的發展。

有關人士指出,幼兒園教師中女性占了絕大部分,也可能是引起上述現象的另一個誘因。

學前教育怎么提供適合男孩的教育,讓男孩同樣得到發展,應當引起園長和家長的反思。

對話>>

兒子上幼兒園后“柔”了

張女士的孩子4歲了,去年進了幼兒園。一段時間后,張女士發現,原來爬上爬下挺皮的孩子變文靜了。

記者:您是怎樣發覺孩子的變化的?

張女士:一開始是覺得挺調皮的孩子開始在家里不再爬上爬下了,只會坐在桌子旁玩。喜歡聞我的香水味,還說他爸臭。

記者:僅憑這個好像不能判斷孩子變化了,可能那一段時間他的嗅覺發展比較快呢?

張女士:單憑剛才說的那些確實也不構成我的擔心,后來又發現兒子在外面不跟男孩子玩了,只扎在女孩堆里,而且行為舉止也偏女性化,喜歡翹蘭花指。

記者:為此您和兒子溝通過嗎?

張女士:我問兒子為什么跟女孩子玩,兒子稱老師說男孩子太頑皮,不是好學生,跟他們玩得太瘋會臭臭的。

記者:他們班里的其他孩子也這樣嗎?

張女士:我問過其他家長,發現或多或少都遇到類似情況。我們一合計,覺得根子可能在幼兒園。我到幼兒園了解情況,無意中發現里面竟全是女老師,未見男老師的影子,這讓我有點焦慮。

記者:焦慮什么?

張女士:我覺得,女老師對男孩在氣質方面會產生柔性的引導,反而兒子會受女老師言行的影響。孩子在幼兒園上體育課,還是希望有男老師帶一下,并且孩子課間玩耍時有男老師在旁保護也更安全。

家長別這樣

過早“起跑”,錯過大于收獲

大班后孩子進入幼小銜接狀態,往往會因為上輔導班、進行知識性學習而坐在課桌前,而戶外運動的時間在此階段大量減少,直接影響孩子運動能力發展。

萬州區一民辦幼兒園園長說,經過觀察我們發現:幼兒時期孩子的運動能力容易增強,是培養孩子運動興趣的關鍵期。同時,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父親陪伴孩子進行戶外運動的次數,都直接對孩子運動興趣和技能產生影響。

另外還發現,大班階段,是兒童大動作本應該出現高速發展的關鍵年齡階段,結果卻出現減緩。參照上海相關調查的四個類別:精細動作、平衡與協調、速度與敏捷、力量,得到的結果如出一轍,只有精細動作得到明顯快速發展,俯臥撐、仰臥起坐、兩頭起、橫線兩邊雙腳跳、繞點跑、10米跑等運動能力發展趨緩。其他三項運動能力全都出現減緩發展的態勢。然而歐美兒童的相關調查顯示,大班后三項運動能力是呈快速發展趨勢的。

大班后孩子進入幼小銜接狀態,往往會因為上輔導班、進行知識性學習而坐在課桌前,而戶外運動的時間在此階段大量減少,直接影響孩子運動能力發展。

家長、幼兒園教師害怕孩子受傷,減少孩子的運動量,也是影響孩子運動技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比中美兩國的陪伴情況: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增幅高達153%,54%的爸爸每周都會帶孩子戶外運動兩次以上。由此可見,在孩子運動習慣和興趣的培養上,爸爸起著重要作用。在幼兒園里運動減少、學習壓力逐漸侵襲的時候,陪孩子多運動,是一個父親的重要職責。

在我國,孩子隔代帶養現象非常普遍。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顧孩子,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而無法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上述調查對不同照料者照顧的幼兒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在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的總分以及絕大多數分維度的比較中,由父母作為主要照料者的幼兒在所有的指標上均優于祖輩帶養的孩子。

結果顯示,父母自己帶養的孩子特別是在精細動作、平衡與協調、速度與敏捷、力量、適應技能五個領域,遙遙領先于祖輩帶養的孩子。從運動維度上看,不同主要照料者照料的幼兒體現出了顯著的差異,在精細動作、速度與敏捷、力量3個分維度中,由父母作為主要照料者的幼兒的得分明顯偏高。證明由父母承擔幼兒的主要照料責任很可能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體運動能力發展。

除了以上幾個領域,在注意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也是父輩帶養的孩子得分更高。在所有的維度中,祖輩帶養的孩子只有語言理解能力超過父輩帶養的孩子。調查人員分析,這可能是因為祖輩比較樂意和孩子溝通的原因。

祖輩照料者往往采用的是低要求、高回應的“溺愛型”教養方式,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幼兒常常在與成人互動時占有主動權,導致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對自我欲望的適當控制都較難培養,從而導致他們的社會性情緒特別是適應技能方面的發展落后。同時,祖輩也容易在有意無意間為幼兒代勞,造成孩子無論是需要手眼協調的動作還是戶外活動,都有可能相應減少,對運動能力的發展不利。

同時,調查也發現,父親的文化程度對兒童的認知影響重要,母親文化程度對社會性和語言有顯著影響。隨母親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幼兒包括社會性有所上升;母親受教育水平高一層次的幼兒社會性總體均顯著高于母親受教育水平低一層次的幼兒,母親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時,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落后較多。

家庭經濟狀況對幼兒的發展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影響。總體上,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更高的幼兒更有可能在社會性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

此次調查結果從一個側面證明,與讓孩子上更高級的幼兒園相比,家庭文化程度、家長的陪伴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更大,也就是說,良好的“家教”比上個有名的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老人幫忙帶,父母是主導

有爺爺奶奶幫著看孩子、接送孩子上學,是件幸福的事情,小兩口可以安心工作,但是煩惱也緊隨而來――他們發現,自己日漸失去了對孩子教育的主導權。即便有老人幫著帶孩子,家長仍應主導孩子的教育。

68%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

李爽最近很煩,初為人父的他在欣喜之余也感受到兩代人在帶孩子觀念上的差別。老太太覺得兒媳婦沒有工作整天玩,經常把孩子丟在這里,一兩個月不聞不問,弄得孩子睜著大眼睛問奶奶:“我是媽媽生的嗎?”老太太聽了之后,淚水往肚子里咽。

最近有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目前68%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專家對這種現象也表示擔憂,孩子還是應該由父母帶,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長大后孩子不但教育成問題,和父母的代溝也漸漸無法逾越。

年輕父母: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風景線

一家三口叫核心家庭,即使父母的工作再忙也要陪著孩子成長,孩子的成長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這個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很快就過去了,不可重復。如果一味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負責,可能會讓孩子失去美好的童年,日后會感到十分遺憾,而且無法彌補。

身為醫生的家長小玲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哮喘后到醫院一問是冷飲吃多了。爺爺奶奶就愁眉苦臉地說,爸爸媽媽整天吃冷飲,小孩也就跟著吃。這明顯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年輕的父母首先應該建立責任感,對孩子要加倍耐心。

老一輩:不要干涉年輕父母教育孩子

“隔代親”是自然現象,所以,爺爺奶奶對孫子女總會有點溺愛,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對第三代的教育,就想當仁不讓地“主動”管理孫子女的生活以外的學習和其他一些教育事宜。其實,這是不對的。

如果與年輕的爸爸媽媽意見不一樣時,即便覺得自己是對的,也要跟自己的子女多溝通,盡量取得共識,而不應與子女“爭奪”第三代的教育權。但是提供自己的育兒經驗,也是必要的。

明確分工:孩子教育以父母為主導

那么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如何協調矛盾呢?教育孩子,首要的責任人是父母,其次才是其他家庭成員,在現實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只能早晚陪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主要的接觸對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即使上了幼兒園,除了老師,接觸最多的還是老人,當孩子出現問題,老人家和年輕父母之間的彼此抱怨情緒,易于引發沖突。孩子的教育,理所應當是由父母承擔主要責任,比如價值觀的引導,各種習慣的培養,盡量由父母直接承擔,而其他成員則明確職責,在日常生活上照顧好孩子即可。

提高早教質量 共創快樂童年

――關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體會

《指南》的目標定位

《指南》“說明”部分的第一條中指出,其目的是“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那么,目前我國幼兒身心發展的哪些地方不夠和諧呢?我們在2005年對65名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進行的關于新入學兒童問題的訪談研究發現,當前幼兒的主要問題表現在:(1)由于家長為幼兒包辦過多,而且幼兒園里自主活動機會不足,導致幼兒的獨立性差,自理能力不足;(2)由于家長對幼兒知識學習的過分期望,以及幼兒園過早采用了小學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導致幼兒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興趣缺乏,思維不主動,注意力難以集中;(3)由于家庭中獨生子女的中心地位,以及幼兒園里社會領域教育的薄弱,幼兒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為以自我中心,難以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需要;(4)由于早期教育內容過分集中于讀寫、拼音、計算,導致幼兒生活經驗貧乏,知識面狹窄;(5)由于早期教育中過分重視書面語言學習以及單純重視成人向幼兒的單向灌輸,幼兒的談話類活動、講述類活動機會不足,導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薄弱;(6)由于幼兒自主活動機會不足,缺乏從他律轉向自律的必要經驗,導致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薄弱,難以遵守規則;(7)由于過度強調紙筆學習方式,導致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此外,我們在2008年進行的一項城鄉幼兒發展對比研究中發現,城鄉幼兒的發展又有各自獨特的不和諧之處。城市幼兒的問題在于,由于戶外活動機會的貧乏,動作技能發育明顯落后于農村幼兒。而農村幼兒的問題在于,由于教育資源的貧乏,除動作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發育速度過于緩慢。

只有了解目前幼兒發展的不和諧之處,才能有的放矢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下面我們結合《指南》,談談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的途徑。

《指南》中的核心

教育理念

《指南》中關于幼教的核心理念主要體現在“說明”中第二、三、四條。其中的思想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平衡幼兒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

從短期利益著眼,一些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入學后能有個好成績,并為此希望幼兒園提前彩排式地學習小學課程。盡管追求好成績的心愿本身并沒有錯,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將事與愿違。幼兒教育的小學化會導致幼兒發展的幾個消極后果:第一,不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導致幼兒早早地對知識產生了厭惡情緒,扼殺了幼兒應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就像莊稼在不同的節氣里需要不同的打理一樣,兒童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的營養。由于小學化的學習內容對幼兒活動時間的大量侵占,使得幼兒期缺失了本階段最關鍵的成長經驗(例如在假裝游戲中發展表征思維,在自主活動中發展自控力等等),以至于在小學中年級開始顯得缺少發展后勁(這一現象被小學老師們稱作“三年級效應”);第三,進入小學后,由于第一年的學習內容幾乎全部都經歷過,會使得幼兒在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感到缺乏挑戰,于是需要通過分心走神、甚至搗亂的方式來消磨時間,導致不良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不良后果會損害幼兒的長期利益。

因此,《指南》中指出,幼兒教育應該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不能為了急功近利地追求小學初期的好成績,而損害了兒童長遠發展的潛力。

從長期利益來看,當展心理學已經通過大量的縱向追蹤研究證明,未來學業成績的影響因素不是幼兒期的識字和計算,而是五個核心領域上的準備水平:(1)身體健康與運動技能的發展,包括正常的身體發育速率、無慢性疾病、大肌肉動作、精細動作,以及自我照料能力;(2)情緒和社會性的發展,包括積極的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表達情感的能力、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性;(3)良好的學習品質,包括對任務的擔當精神,對挑戰的開放態度,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謹慎的行為方式,解決問題時多角度努力思考的習慣,對事情的專注投入,在困難面前勇于堅持等;(4)言語能力,包括口頭言語能力(聽、說)、萌芽中的讀寫能力(對書和故事的興趣,理解故事等);(5)盡管籠統但卻廣泛的知識經驗,包括關于事物的知識(例如關于事物的物理屬性、生物屬性等)、關于事物之間關系的知識(例如基于豐富經驗而自然形成的數概念和各種邏輯關系)、關于社會習俗的知識(例如傳統或規則等)。

為使幼兒在上述五個入學準備核心領域上取得進步,《指南》要求“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此外,還特別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二)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表面看來,快樂的童年和有意義的童年似乎是矛盾的。孩子希望什么也不要學,整天瘋玩就很快樂。家長覺得要多學知識、為未來的學習做好準備才有意義。于是,就像瑞吉歐幼兒教育創始人馬拉古奇在詩歌里所批判的那樣,成人企圖告訴孩子:“理解世界不必伴隨快樂。愛和驚喜,只在復活節和圣誕節才有。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已經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他們告訴孩子:工作與游戲、現實與幻想、科學與想象、天空與大地、理智與夢想,都是水火不相容的。”

事實上,在各種類型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從低結構化的自主游戲、區角活動,到高結構化的主題統合集體教育活動、分科教學活動),都有可能讓快樂和意義同在。前蘇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3歲前嬰兒的學習是自發型的學習,其主要特點是嬰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法聽從成人的指引。成人若想促進其學習,只能參與到嬰兒想干的事情之中;6歲以后的學習是反應型的學習,其主要特點是學生應該對老師的指令做出恰當的反應。老師要求學生做什么,學生就能夠遵從要求去做什么;而3-6歲幼兒則處于從自發型學習到反應型學習的過渡之中。在這一過渡時期,教育者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善于把教師想讓幼兒做的事情,變成幼兒想要做的事情。這一技巧的本質就是寓教于樂。

因此,《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幼兒的學習方式具有與小學學習不同的三個特點:

第一,幼兒需要在游戲中學習,前文已對此做過部分論述。這里需要補充的是,只有在那些能吸引幼兒興趣的活動中,幼兒才會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沉浸其中,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才存在高效的學習。

第二,幼兒的學習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的學習絕不僅僅發生在教育活動的教室里,更多情況下,幼兒的學習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沒有了家長教育、家園協作、保教結合等努力,就不會有高質量的學習。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全部教育都離不開經驗。教育是在經驗中,由于經驗,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決定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應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在于生活的變化。”所以,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決不能只體現在教室里的集體活動之中,幼兒園和家庭都要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第三,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如學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我聽過的,我忘記了。我,看過的,我記住了,我做過的,我理解了”。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到:“不經歷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而單純接受的知識不能成為生動的知識。”因此,《指南》中指出,教育者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知識灌輸不是教育,技能訓練也不是教育,只有在豐富環境中的生動體驗,才蘊藏著寶貴的教育機會。

《指南》中的學習進程地圖

《指南》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國家聲明了它希望本國幼兒所要達到的發展結果,勾勒出到達該結果的學習進程,并說明這些學習進程應該得到哪些形式的支持。就發展結果而言,《指南》提出“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就學習進程而言,《指南》描繪了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32個目標,并根據幾年的測查研究結果劃分了不同年齡階段所達到的子目標。就支持形式而言,《指南》在各部分的“教育建議”中說明了87個支持形式。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把這些發展結果、具體目標、支持形式相互聯系,整體把握和理解,在自己的教育觀念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學習進程地圖,并掌握相應的實現策略。

同時,教育者也需要注意到,每個孩子在這個進程圖上的行走速度和方式不盡相同。一方面,幼兒發展規律有著一定的普遍性,他們都沿著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方向成長;另一方面,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優勢領域,有不同的發展速度,有不同的終點水平。因此,《指南》中也提醒教育者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同時也要恰當地運用教學支架“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讓每個孩子最大程度地實現其與他人不同的最近發展區。《指南》只是一個行進的路線,而不是一個考核的標尺。所以“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指南》對于師幼關系和教師角色的啟示

教育是一種交往,是具有不同成熟水平的人之間的交往(例如一日生活或集體教學中的師幼互動、自主活動或合作學習中的同伴互動)。教育也是一種關系,包括師幼關系、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等。在幼兒教育中,這種交往關系的性質尤其明顯。

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有些教育者的眼光只能看到幼兒知識增長和技能進步上的收益,甚至不惜以關系的惡化(競賽式的評價和貶損性的批評,甚至不同程度的體罰)來換取這種收益,并且美其名曰“為孩子負責”。殊不知這種所謂的收益背后的巨大代價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關系的損害,進而造成受教育者自我意識的扭曲、內在學習動機的減退、以及進入小學以后消極師生互動模式的形成。

良好的師幼關系應該以師愛為原點,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愛,表現為對幼兒的情感需求敏感且反應及時,對幼兒的反應富于積極情感和平等意識,對(有著不同水平的)幼兒能力的信任,對(不同水平)幼兒所取得成果的欣賞。同時,教師的愛又不同于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而是用愛承載規則和期望,恰當地運用獎賞和懲罰的技巧,實現愛與規則的平衡。

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足夠多的自主選擇及擔當后果責任的機會。教師要相信幼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有著蒙臺梭利所說的吸收性心智,能從有營養的環境中主動吸收養分。教師不是灌輸知識的人,而是為幼兒創設有恰當難度的挑戰并提供合適扶手的人。因此,教師應該成為幼兒活動環境的創設者,幼兒活動興趣的激發者,幼兒活動過程的參與者、觀察者和引導者,在幼兒教育中實現自主與支持的平衡。

教師也是幼兒情緒學習的示范者和調節者,一方面,教師要善于調節自身的情緒,不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帶到教育中,也不應在教育過程中受到失控情緒的干擾,要為幼兒創造良性的情緒環境,有利于幼兒形成樂觀的情緒基調;另一方面,教師要敏于發現幼兒的消極情緒,用恰當的方式從外部調節幼兒的情緒,并逐漸引導幼兒學會內部的自我調節。

相關期刊更多

嶺南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

古漢語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湖南師范大學

東方藏品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徐州市| 南部县| 泸州市| 休宁县| 宝丰县| 皋兰县| 大宁县| 南江县| 安康市| 会宁县| 翼城县| 台北市| 浑源县| 长汀县| 尉氏县| 龙岩市| 泉州市| 卢湾区| 双鸭山市| 海宁市| 浏阳市| 民县| 台州市| 博乐市| 沐川县| 方正县| 布尔津县| 龙里县| 乐陵市| 翼城县| 南川市| 广德县| 唐海县| 嘉黎县| 白沙| 红原县| 永和县| 日照市| 香港 |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