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舞蹈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舞蹈;表現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在動作的表現上不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內心情感的充分表達。[1]舞蹈也是一種表演形式的藝術,觀眾在進行舞蹈欣賞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達著舞者的精神世界,通過自己的專業性動作和一些創新風格的融合,引起觀眾的共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人才的要求開始產生多樣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逐漸開始真正的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不僅僅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面發展。那么在舞蹈的過程中就會涉及一個深刻的問題:舞蹈表現力。
二、舞蹈表現力的深刻內涵
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可以從本質上打動人的內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將自己的感情世界傳達給觀眾。當年的“千手觀音”引起了觀看者的震撼,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效果是因為舞者的舞蹈表現力。相對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學生而言,僅僅具備基礎的舞蹈動作是絕對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具備細膩的情感,然后與自己的舞蹈動作相結合將情感表達給觀看者,只有這樣舞蹈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品??偠灾?,根據相關學者的闡述舞蹈表現力分析可以這樣來解釋:首先,基本形體動作構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運用相應的舞蹈技巧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傳遞給觀眾,真正的將自己和舞蹈融合為一體,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樂、喜悅與憂傷,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神態、表情中體會細膩的情感世界,從而產生共鳴。
三、舞蹈表現力的重要作用
(一)傳達精神內涵的重要途徑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僅是為了愉悅觀眾或者給觀看者一定的審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和相應的神態來傳達該舞蹈的精神內涵。[2]同樣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會詮釋出不同的風格,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在舞蹈的編排上獨具創新,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舞蹈者會傳達出舞蹈的精神內涵,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將精神層面的的文化內涵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二)評價舞蹈演員的重要標準
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只有單純的舞蹈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難度系數達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備很強的舞蹈表現力。舞蹈是由一個個舞蹈動作組成的,但是這些都只是機械的肢體語言,舞蹈動作要想達到藝術語言的層面,就需要舞者具備較強的誤導表現力。
四、普通高校增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措施
(一)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與普通的文化課知識學習不同,舞蹈專業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也在與時俱進,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傳統的舞蹈教育也屬于“填鴨式”教學,授課老師知識根據傳統的教學習慣進行舞蹈知識的傳播,這在很多程度上就損害了學生自己的創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師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導致的是舞蹈表演毫無新意而言,很難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針對以上種種現存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倡老師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身體發展的特質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異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進。一方面老師要進行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有一個扎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要求學生不斷地觀察生活并且熱愛生活,只有這樣創作出來的舞蹈才會具有生活張力。[3]課下老師要與學生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改進。
學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賽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讓每一個舞蹈專業的學生都充分的參與進來,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會加強對舞蹈的創造性。也可以實行舞蹈學習小組,同學之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行舞蹈再創造,一方面加深了對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舞蹈老師不同于普通專業課的老師,舞蹈老師需要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主要表現在專業知識和審美水平上。一個優秀的舞蹈老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不是死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創造活動,因此老師應該不斷地啟發學生,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讓每一個舞蹈專業的學生都真正的熱愛舞蹈。老師要真正的將課堂歸還于學生,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另外作為一名舞蹈老師,要敢于打破陳規,根據舞蹈的不同種類,不斷地啟發學生和自己一起進行舞蹈創新,在舞蹈中一方面注意表達方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中的感悟和體驗,最后在音樂的渲染下創造出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所以一個舞蹈老師只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是絕對不夠的,還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獨特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審美水平。
五、結語
舞蹈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普通高校應該注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學生對舞蹈的創新,不斷的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實處。因此,舞蹈表現力是提高學生舞蹈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只掌握單純的舞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加深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現力的培養。學生和老師都應該從舞蹈動作、眼神、舞臺表現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普通高校的舞蹈專業會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美虹.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大眾文藝,2010,03:163.
[2]李卓.淺談如何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吉林教育,2013,34:6.
1.理論課程的改進設置
由于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舞蹈專業中的武功技巧課程進行了改革。從教材方面來看,更加注重了學生的人文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特點,并且提高了教師的舞蹈理論基礎,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案編制與優化方面也進行不小的改變,主要可以根據舞蹈專業的學生能力和身體素質等特點為基礎,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教材設置中針對理論講解方面更是增加了實踐教學,以多元化舞蹈人才培養目標做到舞蹈學生對舞蹈基礎的合理、完整、充分的學習。
2.舞蹈身韻課程的改進設置
身韻課程的改進主要在于身體運用技巧和韻律的掌握能力,身體運動技巧屬于舞者的外在表現,韻律的掌握能力在于舞者的藝術內涵,兩者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夠真正的體現出舞蹈的藝術價值和審美特征。在身韻課程的改進中,將與身韻有關的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等動作元素貫穿到身韻課中,并且強調呼吸在舞蹈中的要求與作用,在節奏的教學方面,要求貫穿手、眼、身、法、步的體現。在課程改進設置中,可以從“跑圓場”開始訓練,訓練初期注重身體的運用技巧及韻律的整我,要求“手”、“眼”、“身”、“腳”的變化以及“節奏”、“氣息”、“神韻”等方面的能力表現,每次上課跑圓場可以設定為20~25分鐘,期間組織學生變換隊形和位置,同時不斷變化學生的“呼吸”與“節奏”。通過這樣的訓練,便能夠提高身體運動技巧性與韻律的掌握能力。
3.武功技巧課程的改進設置
在舞蹈武功技巧課程的改進方面,可以針對學生的身體關節、韌帶的柔軟度、幅度等方面進行訓練,特別是對腰、髖、腿的柔韌性需要特別訓練。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
(1)下肢要求有大的幅度運動,要求學生達到前、旁、后腿的180°,訓練的方法可以設定為壓、劈、搬、踢、悠、撩等。通常在身體柔韌度方面可以通過舞蹈中常用的“翻滾調壓”四種方式來練習。
(2)要求學生力量練習,做到舞蹈動作要輕、飄、柔,在運動過程中緊密結合,發力集中,快、穩,講究發力的“內勁”,也就是訓練舞蹈的“爆發力”。同時要做好身體素質與控制能力的訓練,為力量的練習打好基礎。
(3)武功技巧的要求,戲曲中武功技巧可以說是舞蹈動作的一種延伸,這種技巧與舞蹈動作十分相似,常見的武功技巧有“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對此方面的訓練一定要求學生有舞蹈功底,然后在做大幅度慢翻身訓練,保證武功技巧體現出圓潤、充實、力量的表現。
二、教學結果檢驗
經課改以后,舞蹈教學中融入了新鮮元素,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也更加的科學、合理,對新課改后的教學成果的檢驗,有以下兩方面:
1.因材施教
對于舞蹈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課堂中能夠很容易的完成學習目標,然后采取拔尖教學法,對基礎好的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向是自主學習;對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將學生的“層次”拉近,主要針對中差學生進行教學內容和項目的調整,保證了教學的效率。
2.技巧鍛煉
利用改變傳統戲曲劇目教學方法來促進舞蹈專業武功技巧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教學初期,便能夠規范和建立出合理的教學體系,利用改變后的教材與教學方式,合理的融合武功技巧,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做到簡單易懂、深入淺出的教學效果,建立一套合理、科學、全面的教學體系,保證了學生舞蹈技巧的學習效率。
三、結論
舞蹈是一門集音樂、美術、雕塑、戲劇等因素的綜合藝術,是藝術地再現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的反映,舞蹈能藝術地反映和表現生活,還是一種能將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發展的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舞蹈教育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越來越具有較為突出的位置,影響越來越大,在整個教育界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舞蹈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種理想方式,也是普及舞蹈文化,傳播美的真諦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方法之一。
舞蹈形體訓練是一門科學,它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美學原理為指導,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素質訓練,換句話說,舞蹈訓練就是美的訓練,即外形美與內在美的訓練,它是增強體質、提高形體美與增強審美意識,將人們無意識的肢體活動變成有意識的強身健美運動,從而獲得更為健美的體格,優雅端莊的體態,勻稱和諧的形體。形體訓練是載體是基礎,美的意識是靈魂,二者不可偏廢,美的意識只能在形體運動中去培養。
我院是一所藝術職業院校,教學理念是“圍繞舞臺造就人才”,不管學生從事的是戲劇、音樂、影視表演、播音主持、酒店管理、導游等等專業,站在舞臺或講臺上都需要較好的形體和舞臺感覺,平時的舞蹈形體訓練就必不可少,舉手投足之間體現著藝術的感覺,把自己的專業和優美的形體融為一體,給觀眾最好的視覺效果,無形中也對自己的專業添磚加瓦。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實驗;報告分析
中圖分類號:G65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11-0240-02
一、舞蹈專業鋼琴集體課有效教學的教學模式概述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1915――)認為,“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習者對問題或知識體系循序漸進的學習來提高學習者正在學習中的理解、轉換和遷移能力?!庇行Ы虒W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舞蹈專業學生的鋼琴集體課的有效教學模式就是以舞蹈專業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綜合性的知識理論、鋼琴音樂與相關的舞蹈鑒賞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力圖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鋼琴的基本技巧。
二、有效教學的優勢
1.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鋼琴集體課在大部分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學院舞蹈專業并不是主修課程,因此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目標也不清晰。有效教學正好符合我國藝術課程的目標。
2.擴大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鋼琴課只注重專業技術的練習,鋼琴集體課程自1993年從國外引入并逐漸在各大高校開展以來,一直很注重知識結構的綜合,但是多數都局限于如樂理、視唱練耳等基本理論知識。
3.提高學習興趣,培養遷移能力
美國學習理論家加涅認為:提高學生的認知策略能力,最重要的問題是提高他們認識和掌握學習遷移的能力。所以,在鋼琴集體課中要充分利用其優勢來有力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4.加強個人體驗,完善音樂素質
學生通過欣賞后所獲得的個人體驗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感知音樂的過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要素感知的過程。
三、課堂實例
筆者所倡導的舞蹈專業學生的鋼琴集體課是一門集鋼琴基本彈奏技巧+基本樂理知識+與之相關的舞蹈鑒賞的綜合教學形式,與常規的鋼琴集體課要求有一些區別。在教材方面,筆者沿用李和平等編著的《鋼琴》教材,并以某周的課例和教案來具體討論這堂課的特點和授課方法。
課題:跳音的學習 時間:2課時
教學的目的任務:
(1)通過學習跳音的彈奏,掌握這類基本技巧;
(2)以教材中的《乒乓歌》為例進行練習,并講述移調的概念;
(3)欣賞波爾卡舞蹈,進一步體會跳音的彈奏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1.學習彈奏跳音
教學過程:以提問的方式提出跳音的標記、概念,如何彈奏、聲音效果等。
跳音的標記:音符的符頭上方或下方加小圓點(?)或小尖角(),表示音符要短促地彈奏,音符與音符之間要斷開,跳音奏法也屬斷奏奏法。
彈奏要點:手臂、手腕方式,手指保持堅挺而主動,指尖觸鍵面積要小,手指下鍵動作敏捷,彈到鍵底后,立即放松,靠鍵盤反彈的力量回到鍵面。
跳音要領在于動作要敏捷,有爆發力,手指快速下鍵后力量集中于指尖,一經觸鍵即迅速離開琴鍵。
跳音的聲音效果:明亮、集中、富有彈性。
2.進行跳音練習
教學過程:以教材第一冊第八頁的《乒乓歌》為例,先用Fake Book(不完全譜)的形式進行練習,C大調。(插入譜例)
3.欣賞捷克的波爾卡舞蹈
教學過程: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欣賞捷克的波爾卡舞蹈,注意觀察舞蹈演員舞步中跳步的動作,將腳尖的跳躍方式與指尖的跳躍方式相通,進一步體會跳音的正確姿勢和彈奏。
4.移調概念及學習
教學過程:將彈奏的《乒乓歌》前面C大調部分通過練習后,有一定熟練基礎。再復習樂理中移調的概念,嘗試用首調唱法,將C大調移至F大調,并用Fake Book進行練習。(插入譜例)
教學重點:跳音的彈奏
教學難點:跳音的彈奏、移調
作業:在課堂上剩余時間內完成《乒乓歌》的全譜彈奏,掌握跳音的彈奏技巧。
四、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分析及解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音樂水平普遍較低,幾乎都是零基礎,且課程時間短,僅為一學期,要快速掌握鋼琴彈奏的基本技巧,通過欣賞推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學習遷移能力最大程度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鑒于學生跳音的彈奏技巧方面比較欠缺,筆者在課程中選用欣賞捷克的波爾卡舞蹈,該舞蹈最大的特點是有大量跳步的運用,而腳尖跳步動作的整個過程與手指尖跳音動作的過程非常相似。學生在欣賞波爾卡舞蹈的過程中,體會跳步的細微動作要領,同時將這些要素遷移至手指尖的跳躍動作的練習,既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練習效果又非常高效、明顯。
在教材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練習曲目中不僅包含單純的鋼琴基本技巧彈奏,往往還富有樂理常識。舞蹈專業學生的樂理通常也只有一學期的課程,能掌握的知識量非常有限,需要在鋼琴曲目的學習和練習中不斷補充和強化。鑒于彈奏的練習曲《乒乓歌》中有移調知識,需要對學生的移調知識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強化。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掌握C大調移調至F大調的彈奏,最好的辦法就是首調唱法。首先,將C大調的音樂旋律通過演唱、邊彈邊唱的形式進行旋律的記憶,然后移至F大調時,將前面記憶的C大調旋律演唱出來,并在琴鍵上摸索彈奏,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整彈奏。
五、結論
通過實踐證明,有效教學模式非常適合舞蹈專業學生的鋼琴集體課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我們對本課程的理解:1.音樂與舞蹈等藝術形式是相通的,科學地融合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2.鋼琴的學習可以加強學生音樂素質和音樂感的培養;3.對舞蹈專業學生實行鋼琴集體課教學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當然,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茂平.音樂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教育學基礎[M].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編.北京: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3.
[3] 尹紅.音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Malgorzata Kopacz.Personality and Music Preferences: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Preferences Regarding
Musical Elements[J].Journal of Music Therapy,Silver
Spring:Fall2005.Vol.42,Iss.3.
[5] Kelly D Schwartz,Gregory T Fouts.Music
Preferences,Personality Style,and Developmental Issues of
Adolescent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New
York:Jun 2003.Vol.32,Iss.3.
[6] 王建元.流行鋼琴基礎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9.
[7] 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8] 趙蘭.旋轉舞臺上翱翔――舞蹈藝術解讀[M].鄭州:鄭州 大學出版社,2004.
通過實地調查、網上查資料、咨詢的方法進行搜集資料,對本校、不同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幾個藝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做了統計分析。通過對本校上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發現,上屆舞蹈畢業生共有13人,畢業后真正從事與舞蹈有關的人不足8人,要么選擇改行,做自己比較得心應手的工作,要么選擇自主創業,還有一個情況就是依靠家長的關系,把自己介紹到學?;蛘咂渌麊挝?,而選擇考研或公務員的也有。而與舞蹈有關的學生選擇的工作也大多與自己當初的目標相差甚遠。根據資料顯示:北京舞蹈學院學生畢業后,只有85%會真正從事與舞蹈相關的工作??既氡本┪璧笇W院的學生,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有些學生畢業以后,憑借自身的優勢,有些會進入演藝圈發展,有些會進入別的行業,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北京學院尚且如此,何況別的院校呢?但是要說明的一點是,他們的改行并不是因為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是本身的意愿所致。這是跟其他院校有所不同的一點。通過對山東藝術學院08屆舞蹈學專業畢業生的資料分析,整個08屆舞蹈類畢業生離校后能真正從事對口專業的只占畢業生總數的一半多一點。資料顯示多數人畢業后會選擇自主擇業。僅僅從上面這些數據顯示就可以看出,舞蹈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是一個不容樂觀的問題。
二、分析造成目前舞蹈畢業生就業困境的原因
首先,就業機會與就業者需求不對應。除去中專畢業后考入大學的舞蹈學生,還有很多是非專業和非學歷教育的畢業生,他們大多是“半路出家”“學藝不精”。而現在的大多用人單位越來越要求專業技術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這就致使大多.數畢業生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困境。其次,期望與現實的錯位及尷尬處境。很多學生選擇藝術類來考學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而近幾年來,藝術培訓的大熱仿佛使許多選擇藝術類的學生看到了希望,而總是有很多人會抱著這樣的想法:先考上大學拿到畢業證再說。但是,很多畢業生可能沒有想到,現實是藝術培訓班已經不像從前那么吃香,或者可能在飽和以后將會成為又一個煩惱。另外,供需見面會上,用人單位對高學歷、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開始有所改變,各大單位不再追求高學歷而是瞄準實用人才。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差距是造成舞蹈畢業生就業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改善舞蹈畢業生就業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高校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首先,除個人品德之外,又極其重視藝德、臺風等方面。其次,藝術類學生自身在努力學習專業課,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必須努力學習文化課,并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在藝術大軍的洪流中不被淘汰。呂藝生表示,舞蹈人才不只是包括實踐方面的人才,也包括理論研究方面的人才。他建議,學生在學舞的同時,應上好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課程,提高不同門類的藝術修養。
(二)改革與完善藝術院校的教育體制首先,思想觀念、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在教學觀念上,很多教師還奉行著“慢功出細活”的老觀念,在老觀念的支配下,學生的學習時間大部分被專業課學習占用,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專業理論、其他學科課程及自己消化和思考所學的東西。其次,課程設置的調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一是需要加強舞蹈專業理論課程建設,加大舞蹈理論學習課時;二是需要加強與舞蹈學科相關課程的設置;三是各級學校要加大專業課再后,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改革的關鍵。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最根本的是教師隊伍的競爭。只有教師的專業水平、教育能力等綜合素質有所提高,才有可能提高所培養出的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與能力
(三)國家政策對舞蹈教育要大力支持各級政府大力支持藝術類辦學,投資卻明顯不足。各院校在硬件建設和軟體條件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爭先恐后地開班授徒,卻把經費不足等危機轉嫁給了學生及其家長,造成藝術類專業高收費問題。國家及各地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舞蹈教育進行大力支持,改善各院校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為提升舞蹈專業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做保證。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