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數和負數課件

正數和負數課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正數和負數課件

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第1篇

葫蘆島市中心醫院婦產一科,遼寧葫蘆島 12500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常見類型和預防方法。方法 選擇該院在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進行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3 000例,對所有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類型以及相應的預防方法進行分析。結果 所有患者在腹腔鏡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26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87%。所有并發癥中,切口愈合不良9例,腹壁血管損傷8例,會氣腫2例,輸尿管損傷2例,腹腔內出血2例,繼發性腹腔妊娠、感染以及切口疝各1例。子宮肌瘤剝除術組和LAVH組與附件手術組并發癥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組與附件手術組相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出現并發癥與手術方法以及進行手術的技巧相關,在手術時需要嚴格進行操作,盡可能的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常見類型;預防方法

[中圖分類號]R7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3(c)-0067-02

Discus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Types

ZHU Yifeng

Huludao Central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Liaoning 1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typ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Methods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4 were 3000 cases of complications typ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prevention in all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ppeared analysis.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26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0.87% in laparoscopy. All complications, poor wound healing in 9cases, 8cases of abdominal vascular injury, perineal emphysema 2 cases, ureteral injury in 2 cases, 2 cases of abdominal bleeding, secondary abdominal pregnancy, infection and incisional hernia 1 case. Differences in uterine fibroids cystectomy group and LAVH group and accessories surgical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la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ttachment surger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surgical method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e need for strict during surgery oper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ications; Common type; Prevention methods

[作者簡介]朱屹峰(1978.9-),男,遼寧葫蘆島人,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婦產科。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婦科中,腹腔鏡手術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手術切口小,患者恢復時間短,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并且患者不僅在術后切口美觀,而且有效提高了日常生活質量[1]。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不斷改進,在剖腹下可以完成的婦科手術的患者可以在腹腔鏡下進行,但是隨著手術范圍的不斷擴大,手術難度也進一步增加,隨著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種類和發生率也相應增加[2-3]。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減少術后并發癥是目前研究中重點。為了進一步探究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常見類型和預防方法。在該次研究中選擇該院于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3 000例,對所有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類型以及相應的預防方法進行分析。現將研究資料結果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在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進行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3 000例。所有患者采取以下4組:①附件手術組。患者共2 479例,患者年齡17~71歲,平局(均)年齡為(38.5±2.4)歲。手術類型主要為卵巢囊腫剝除術、輸卵管切除術、附件切除術以及書魯昂(輸卵管)成形術等。②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組。患者共255例,患者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為(37.9±3.2)歲。手術主要類型為不孕癥行盆腔粘連松懈(解)術、輸卵管成形術。③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共119例,患者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為(39.5±2.4)歲。患者疾病類型為子宮漿膜下肌瘤。④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組(LAVH)組。患者共147例,患者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為(40.2±2.8)歲。患者疾病類型主要為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宮頸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宮腺肌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仰臥位或膀胱結石位,采用3點式或4點式對患者腹部進行手術。氣腹壓力控制在10~15 mmHg之間,按照常規的操作進行手術,采用單極、雙極電凝進行縫合。術后進行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腹腔鏡采用美國史塞克(stryker)1188。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P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類手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比較

子宮肌瘤剝除術組和LAVH組與附件手術組并發癥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組與附件手術組相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所有患者在腹腔鏡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26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87%。所有并發癥中,切口愈合不良9例,腹壁血管損傷8例,會氣腫2例,輸尿管損傷2例,腹腔內出血2例,繼發性腹腔妊娠、感染以及切口疝各1例。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不斷改善,目前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婦科手術中,其相比于傳統手術方法,患者手術創口小,術后恢復時間短,且手術切口美觀,能夠被術者廣泛接受[4]。該次研究中的3 00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在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26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87%。導致患者在腹腔鏡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的原因比較多,主要與手術類型、手術方法以及手術相應適應癥的選擇相關。術者手術操作技術熟練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是也不能夠完全避免,所以也需要積極對并發癥進行相關預防措施[5]。術者需要充分的了解手術相關器械的操作方法、手術適應癥,進而盡可能的減少術中可能出現的手術操作不當導致患者出現組織器官的損傷,在手術中不能夠盲目擴大手術適應癥和中轉開腹率[6]。

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具體預防處理方法如下:①出血。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在很多環節上會損傷導致出血癥狀的出現,例如損傷血管、電凝止血不夠全面、結扎不緊以及卵巢囊腫后創面止血不徹底等。因此預防此類并發癥需要在穿刺時需要盡量避開血管,并且在切割之前充分電凝血管以止血。在手術后殘端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在手術過程中出現血管殘端處理不當。在血管收縮作用消失或腹腔內二氧化碳排空后壓力下降,進而使得原本不會出血的創面發生出血癥狀[7]。所以術者需要在手術結束后,需要仔細檢查每一個殘端和創面,如果觀察出有小的出血點可以采用電凝進行止血,如果有大的出血點需要采用結扎、鈦夾止血。②血管損傷。很多患者出現血管損傷的主要原因與氣腹和鞘卡穿刺相關,其能夠出現在手術過程中的任何階段。對于腹壁血管損傷,術者在術中需要采用腹壁全層縫合法進行止血[8]。縫合的位置需要包括Trocar穿刺處上下1.5 cm左右,術者也可以采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對于此類并發癥預防的有效措施為術者需要充分熟悉血管解剖走行,采用精巧的Trocar穿刺操作。③泌尿系統損傷。此類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患者膀胱和輸尿管的損傷,其也是導致婦科腹腔鏡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轉為開腹手術的原因之一。膀胱損傷的主要處理方法為給予患者保守治療,而對于輸尿管損傷的處理方法為根據患者損傷的相應部位和范圍,而采用輸尿管內置Double-J,尿道吻合術,或者采用尿道-膀胱吻合術[9]。④胃、腸管損傷。此類并發癥出現的主要原因為手術器械導致機械性損傷,如果在手術過程中使用的激光、微波等造成灼傷,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胃腸脹氣、腹腔粘連以及穿刺技術不佳等也是并發癥出現的主要原因。患者出現胃損傷的處理方法:對于胃損傷小于5 mm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而對于損傷大約5 mm的患者需要進行修補術。患者出現大腸損傷的處理方法為進行腸切除、腸造瘺等[10]。而對于小腸損傷的患者,需要對患者進行保守手術,對于具有貫通傷的患者需要進行開腹手術。

綜上所述,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出現并發癥與手術方法以及進行手術的技巧相關,在手術時需要嚴格進行操作,盡可能的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彭青蓮. 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7): 48-49,52.

[2]靳浩然,史偉,周應芳,等. 盆腹腔手術史對婦科腹腔鏡手術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9): 685-689.

[3]呂玉璇. 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近10年情況前后比較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 520-522.

[4]劉蔚,彭順平,張莉. 改良頭低臀高截石位對婦科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影響[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4,34(8): 541-542.

[5]李寶花,渠銀平,倪金龍.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效果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5): 552-553.

[6]Heitz F,Ognjenovic D,Harter P,et al.Abdominal wal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2010,20(1): 41-46.

[7]金萍. 1557例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5): 581-584.

[8]徐瓊,楊秋梅. JCI標準下團隊健康教育在婦科腹腔鏡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3): 350-351.

[9]Mi-La Kim,Taejong Song,Seok Ju Seong.Comparison of single-port, two-port and four-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yst enucleation in benign ovarian cysts[J].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investigation,2013,76(1): 57-63.

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A-0047-01

讓數學思想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是新課標的要求。數學的本質是要讓學生從看似無序的變化中找到有序的規律,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就是最樸素的數學思想。但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卻一直是筆者苦苦思考的問題之一,難以釋然。在市級觀摩課中,《認識負數》這節課無意中為筆者打開了一扇窗戶。在此分享幾個精彩片段。

片段一:預設認知沖突,生成符號化思維

課堂伊始,執教者向學生提供了生活中常用到的數字。比如,足球比賽中國國家隊上半場進了2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學校四年級轉來25名新同學,五年級轉走10名同學;張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賺了6000元,四月份虧了2000元。學生在生活化的數字面前,將會如何形成數學思維呢?這個完全要以教師的課堂預設來生成動態的情境。執教者預設的問題是:這樣記錄,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用文字展示第一種情況)

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們認為比較繁瑣。此時有學生提出:用+表示轉來,用-表示轉走;也有學生提出:用表示賺,用表示虧。教者適時提問:你怎么想到這兩個符號?(生:我認為張阿姨賺6000元,所以用表示賺;而虧了2000元用表示虧)

師:像這樣用符號表示的確很簡便,但所用的符號只有你自己明白,他人未必能明白。怎么才能讓大家都明白呢?

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

【賞析】在第一個環節中,教師通過數字來預設認知沖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數字。結果學生選用了符號化的思維,將數字運用不同的自我認知符號來代替。教師又巧妙地利用這些資源,生成符號化的思維,通過有序反饋,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來形成數學思維。這是學生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建構數學思想當中的符號化思維的過程。教師通過短短的細節,帶領學生進入抽象的數學思維當中,實現了數學課堂的數學化對接。

片段二:預設數據比對,生成數感思維

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某日的天氣預報錄音:哈爾濱零下12℃到零下2℃,北京零下4℃到6℃,上海0℃到3℃,海口11℃到22℃。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明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師:誰能把溫度計上的溫度讀出來?(溫度計上分別顯示28℃,0℃,-28℃)

學生用舉卡片的方法對應老師的溫度符號。

師:那也就是說,在溫度計上,越向下溫度越低。假設你處在28℃和-28℃時分別有什么感覺?(生:冒汗和哆嗦)

【賞析】通過廣播的溫度播報,讓學生建立起溫度的概念,而后教師在沒有標明刻度的情況下,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確認0℃的位置。在操作觀察之后,學生進行討論得到認知: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這樣通過對0的再認識將正負數有機整合。而在-20℃和20℃進行比對的問題預設中,讓學生通過數據的比對,將負數的比較、絕對值等后續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給了學生體驗數感的機會。“太冷了”“太燙了”,使學生豐富了數字的體驗。

片段三:預設生活情境,生成數學思想

教師請兩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競賽寫正數、負數。邊寫邊問:如果給你時間,你可以將正數、負數都寫完嗎?用什么符號可以表示?(教師分別在正數、負數的下面寫出省略號)你再想想看,和所有正數、負數有什么關系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用課件顯示: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0.4米/秒。

師:風速怎么還有負的?

生:風和劉翔是對著跑的。(兩名學生表演逆風跑步)

師:風的方向正好跟劉翔賽跑的方向相反,那風速用什么數表示?(負數)

師:如果當時風速是+0.4米/秒又是什么意思?(生再次演示同方向跑動)劉翔的成績還會怎么樣?(更好)

師:剛才我們發現,順風時的風速用什么數表示?逆風呢?這一順一逆意思正好相反。那這樣一組意義相反的量就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正數和負數)

【賞析】結合相關內容通過多種途徑滲透數學思想。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通過學生廣泛例舉,感悟正負數的無限性,對集合的思想有簡單的了解。通過小小的省略號,提升了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知。此外,教師預設了生活情境,用劉翔跑步中的逆風順風來建構正負數的概念,并體會相反意義的量,這是一個非常直觀又形象的數學素材。

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負數 現實情境 數據對比 數學思想

片段一:創設現實情境,認識新知。

(一)提出問題,親身體驗。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聽到的數據準確地填在表格中,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看明白。1.足球比賽,中國國家隊上半場進了2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2.學校四年級轉來25名新同學,五年級轉走10名同學。3.張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賺了6000元,四月份虧了2000元。

學生獨立填表,教師巡視收集信息。

(二)有序反饋,集體討論。

師:這樣記錄,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展示第一種情況)

生:他用文字描述進2個球,丟2個球,我認為比較煩。

師:都是2個球,但一個是進球,一個是丟球,意思正好怎么樣?同時借助手勢表示進球和丟球的相反意義。轉來和轉走的意思呢?賺和虧呢?僅僅用我們學過的數,還能區分這些意義相反的量嗎?

師生交流第二種情況:學生用+表示轉來,用表示轉走。

師生交流第三種情況:學生用表示賺,用表示虧。

師:快說說你怎么想到這兩個符號?(師指向賬目結算部分)

生:我認為張阿姨賺6000元,所以用表示賺;而虧了2000元用表示虧。(其他學生發出會心的笑)

師:看得出來,大家很欣賞這種方法。像這樣用符號表示的方法還有嗎?(師隨即展示其他同學使用的不同符號)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有創意。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你用的符號你明白,他用的符號他明白。但是,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幫助我們相互交流的,怎樣才能讓大家都明白呢?

生1:需要找到一種大家都能看懂的符號。

生2: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

[評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要讓孩子們重蹈人類思想發展中的那些關鍵步子……而且僅僅是關鍵步子。”首先,教師請學生記錄具有相反意義的三組數量。學生采用了單純的數據、文字加數據、圖標或符號加數據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了學生對情境問題的深入思考。教師巧妙利用這些有價值的資源有序反饋,兩個數量的相反意義始終凸顯在學生面前,并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直到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負數的概念呼之欲出。在解決不斷產生的認知沖突過程中,學生感悟著正、負數的意義,體驗著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逐漸從模糊到清晰。短短的一個環節,教師帶領學生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

片段二:有效的數據對比,引領學生深層思考。

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某日的天氣預報錄音:哈爾濱零下15℃到零下3℃,北京零下5℃到5℃,上海0℃到8℃,海口12℃到20℃。隨后,引導學生初步明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師:生活中用什么來測量溫度呢?(溫度計。)你們能讀出溫度計上的溫度嗎?(能!)

師:誰能把溫度計上的溫度讀出來?(溫度計上分別顯示=20℃,0℃,-20℃)

學生用舉卡片的方法來回答。

師:那也就是說,在溫度計上,越向下溫度越(冷)。用你的動作和表情告訴我-20℃時有什么感覺?(學生做出哆嗦的樣子。)

[評析]在沒有標明刻度的情況下,學生再次產生認知沖突,喚起了更深層面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討論,學生在有學習意義的操作中,在思維的碰撞和互動中明確感悟到:在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同時,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即后續學習的有理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操作結果,引導學生思考:-20℃和-15℃相比,哪個更冷?同學們在操作、觀察中感悟到“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直觀、具體的思考,把負數大小的比較、絕對值等后續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數據對比突顯出優勢。注意賦予讀數新的內涵,學生在讀過溫度后聯系自己的經歷說感受。這給了學生更多的體驗數的機會,“太冷了”,“太燙了”,原來沒有生命的數大大豐富了學生的體驗,數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片段三:結合具體情境,滲透數學思想。

教師請兩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競賽寫正數、負數。

師:如果有時間給你不停地寫,正數、負數寫得完嗎?正數、負數各有多少個?用什么符號表示無數個?

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正數、負數的下面寫出省略號。

師:想想看,所有正數和0相比,有什么關系?所有負數和0相比,有什么關系?

(板書: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

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第4篇

1.通過實例,讓學生來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3.還要使學生能運用有理數加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二、教學重點

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之所在,會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三、教學難點

就是有理數加法中的異號兩數如何進行加法運算。

四、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等。

五、教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數學課就是來學算數的。過去我們學的都是正數的運算,可是在實際生活問題當中,做加法運算的書有可能超出正數范圍。比如說,在足球循環賽中,我們把踢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而把它們的和則叫做凈勝球數。下面請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紅隊進4個球,失了2個球;藍隊進了1個球;失了1個球。

于是乎紅隊的凈勝球數是:4+(-2)。

藍隊的凈勝球數是:1+(-1)。我們看一下,這里就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理數的加法》。(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過程設計

師:(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來進行思考)有理數如何進行加法運算,有理數加法有幾種情況?

生:參與學習,可小組討論研究,發表見解。最后歸結為三種情況:(1)同號兩數相加;(2)異號兩數相加;(3)一個數和0相加。

(三)師生互動,拓展新知

教師請同學按照老師指令進行表演,并且結合數周來說明兩正數的加法。

(教師設計意圖):在一條直線上的兩次運動的實例中,要說明以下幾點:(1)原點是第一次運動的起點;(2)第二次運動的起點是第一次運動的終點;(3)由第二次運動的終點與原點的相對位置得出兩次運動的結果;(4)如果用正數表示向右運動,用負數表示向左運動,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應的運動問題。具體活動內容:在黑板上掛上事先寫好題的小黑板,請學生一起來看問題。

例題1:一個物體作左右方向的運動,我們規定向左為負,向右為正。向右運動5m記作5m,向左運動5m記作-5m。

假如物體先向右運動5m,在向右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讓學生充分觀察后,進行判斷回答:學生爭相發言。

歸結統一答案: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8m。寫成算是就是:5+3=8。

接著請學生繼續參與表演,并類比兩正數的加法說明兩負數的加法。

例題二:如果物體先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其結果為: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左運動了8m。寫成算是就是(-5)+(-3)=-8.

補充說明:這個運算也可以用數軸表示,這其中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見教科書圖1.3-1)。

教師繼續讓學生進行表演,還要結合數軸進行詮釋說明。通過學生的表演、結合數軸,我們的用意是讓學生了解用數軸表示加法運算的方法,從而為后面利用數軸探究其它情況做準備。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題三。

假如物體先向右運動5m,在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2m,寫成算是就是5+(-3)=2.

補充說明:這個運算也可以用數軸表示,這其中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見教科書圖1.3-2).

拓展探究:利用數軸,求以下情況時物體兩次運動的結果:

(1)先向右運動3m,在向左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2)先向右運動5m,在向左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3)先向左運動5m,在向右運動5m,物體從起點向___運動了___m;

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填寫計算。歸結明確:這三種情況運動的算式如下:

3+(-5)=-2.

5+(-5)=___0.

(-5)+5___=___0.

發揮主體作用,練習、鞏固所學有理數加法知識

利用小黑板展示練習題:在足球循環賽中,紅隊勝黃隊4:1,黃隊勝藍隊1:0,計算各隊的凈勝球數。且看:三場比賽中,紅隊共進4個球,失2個球,凈勝球數為:

(+4)+(-2)=___+(___4___-___2___)=___;

黃隊共進2個球,失4個球,凈勝球數為:

(+2)+(-4)=___-(___4___-___2___)=___2;

藍隊共進____球,失___球,凈勝球數為___=___.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22頁練習第1、2題.

總結所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能說說嘛?生:回答(略)

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1.3第2、4、8題。

正數和負數課件范文第5篇

【摘 要】有效整合課程資源、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以直觀、動態、豐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轉化;教學效能

我們知道:現代信息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方面的理論與實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即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生動、形象、個別化、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等特點。數學課堂中,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過去舊有的信息封閉、單向傳遞的思維模式,將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方式。

一、化抽象為直觀,增強數學知識趣味

剛踏入初中的學生抽象思維薄弱,他們易接受形象直觀的事物。但初中數學幾何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抽象性很強。如果教師能把“抽象”變為“形象”,再由“形象”變成“直觀”,學生更易理解,然后深入,由“形象”上升為“抽象”。這一過程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實現。既能解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又能加強直觀,更有利于抽象概括,從而有效地避免學生課堂上的無趣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他們能長久的處于興奮、充滿趣味性的探索知識的狀態。如在授課“圖形的展開與折疊”這一節,正方體展開成平面圖形有多少種情況時,我借助多媒體中的幾何畫板將正方體展開的11種情形一一用動畫呈現,概括出“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三三”型、“二二二”型,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很容易把抽象的過程一一記住,化抽象為直觀,體會到了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靜態為動態,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但信息技術可以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圖、聲、像兼具的動態知識。學生通過眼睛感受到知識形成的過程。為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養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只有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了,他們才能提出獨特的觀點和見解。比如在授課“一次函數的圖像”時,我用幾何畫板工具制成了動畫課件,讓學生們能很直觀的知道無數個點帶著腳步聲走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條直線。學生能體會到一次函數的圖形就是無數個點形成的一條直線,因此他們能很快的得出結論:“一次函數的圖像就是一條直線”。再如在授課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大大小小無解了”這種情形時我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中的動畫創設兩個人背靠背先不動,然后一個向南走一個向北走,結果這兩個人沒有交叉共同之處,這種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不等式組無解的過程。利用這種動態教學我們老師可以把說不清道不明的知識點講得更清楚,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中,進一步地加強學生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

三、化被動為主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輔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提高學習質量”。在數學學習中要實現這一點,現代信息技術能辦到,因為它有學生動手操作、 反復觀察的機會, 有利于學生形成:“猜想——分析——發現——結論”的思維,更有利于他們互相交流探討得出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和共性。例如,在授課“一次函數性質”中, 過去通常是讓學生用描點法作出y=2x+1,y=1/2x-1,y=-2x+1,y=-1/2x-1等有限幾個特殊函數的圖像,甚至是教師展示自己預先作好的幾個圖像來討論一次函數y=ax+b(a≠0)的性質,不讓學生動手。為什么僅僅研究這幾個函數的圖像呢?這幾個函數的圖像就可以代表一般一次函數的圖像嗎?研究時把系數a分為正數b為正數、a分為正數b為負數、a分為負數b為正數、a分為負數b為負數這四種情況,這種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呢?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但學生都不得而知,這樣的學習就顯得比較被動。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強大的作圖功能,引導學生隨意地取a和b的值,在同一坐標系內就顯示出對應的函數圖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非常清楚地看到系數a和b對函數y=ax+b性質的影響:隨著a為不同正數,他們發現函數圖像呈逐漸上升趨勢,清楚地看到a>0時圖像始終過第一和第三象限,當b為不同正數時圖像還過第二象限,當b為不同負數時圖像還過第四象限等更是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再通過a為不同負數,b為正數和負數時的連續動態變化來演示函數圖像的變化情況,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楚地發現一次函數y=ax+b(a≠0)的性質,并體會到從量變到質變的事物發展規律。由于學生參與熱情十分高漲,學習方法由接受式轉變成探究式,大大增加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思考構建數學概念、解決數學問題的可能性,學習效果就非常理想。

四、化感性為理性,拓展動態思維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類認識過程要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思維規律”。但書本上的數學基礎知識一般都是數學家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是感性的。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這些感性知識讓學生理性的掌握,體會其中思維形成過程的奧秘,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可以行之有效的辦到。它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去理性的掌握。例如,我在授課“矩形的判別方法”時,首先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如何變到矩形,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矩形的聯系,再在多媒體計算機上動態演示:用“割補法”推導平行四邊形變成矩形的過程。我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平行四邊形到矩形的過程中,理解“有一個角為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一判別方法,最后要求學生依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以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矩形的其他判別方法奠定了有效的思維基礎。再如在授課“平移”時,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早有了豐富的感知。但要讓他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某一射線方向平移一定距離時,卻產生了如下問題:(1)平移的距離弄錯;(2)平移前后圖形的形狀發生了變化;(3)平移前后圖形的對應點沒找準,出現一定的偏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制作了“PPT”課件,讓學生直觀感知圖形在某一射線方向的整體運動過程,并讓他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構建并記憶下動態的運動過程,從而探索出對應邊和對應點之間的連線存在著什么樣的位置和數量關系。很好的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態思維能力, 更提高了掌握知識的效能。

五、化理論為實際,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只有廣泛的應用到實際中去才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但真正要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時,會因為運算過于繁雜甚至無法完成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應用的范圍。有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數據在運算處理上就不成問題了。譬如,國慶小長假期間小紅到一家國有企業勤工儉學,老板給出三種工資方案:①第一天5元,第二天10元,第三天15元……依次類推;②第一天1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遞增20%;③每天30元。問:小紅應該選擇那種方案才對自己有利?假設小紅的工作天數為x,按以上3種方案,學生列出小紅的工資總數(單位:元)分別為y1=5/2x2+5/2x,y2=5×1.2x-5,y3=30x。第三種方案對應的工資總數比較容易得出,但第一種與第二種方案相比較誰高就有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了兩種解決策略:①用幾何畫板繪制出相應三個函數圖像,通過數形結合進行判斷;②取x等于1,2,3,4……,用Excel分別計算y1,y2,y3的值,進行比較。發現這兩種策略都獲得成功,學生也親身體驗到利用計算機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價值,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讓學生從中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與技能上的提高,滿足了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更提高了數學素質和信息素養。用它來輔助數學教學,就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還要加強學習,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燦爛!我們的學生也會變得樂學、善學、會學。從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胡利平.《信息技術基礎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版

相關期刊更多

時間頻率公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崇阳县| 长乐市| 衡东县| 象山县| 西贡区| 巨野县| 呈贡县| 荣成市| 小金县| 昭苏县| 三江| 富川| 梓潼县| 内江市| 宁远县| 华容县| 高唐县| 六安市| 大石桥市| 长泰县| 鹿泉市| 新晃| 衡山县| 乌兰察布市| 颍上县| 石景山区| 德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织金县| 广饶县| 四平市| 林周县| 荆州市| 巴彦淖尔市| 黄骅市| 安宁市| 石楼县| 隆昌县| 界首市|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