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國的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李白《古風》
3、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屈原《國殤》
5、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簾來。——張祜《集靈臺·其一》
7、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9、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柳宗元《詠三良》
10、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11、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溫庭筠《過五丈原》
15、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16、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遠》
17、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18、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寫懷》
19、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杜甫《琴臺》
20、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22、春來未有不陰時。——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23、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納蘭性德《秣陵懷古·山色江聲共寂寥》
24、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絲。——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26、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嚴武《軍城早秋》
27、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8、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29、國破山河落照紅。——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30、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31、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32、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3、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4、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5、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
36、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7、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戚繼光《望闕臺》
38、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9、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王維《少年行四首》
40、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41、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曹植《怨歌行》
42、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溫庭筠《過五丈原》
43、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
兒子兩歲那年,我暫居在加利福尼亞州。與我家相鄰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美國老爺爺。在我家屋子后面的草坪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鴨子,因為兒子特別喜歡它們,所以我也樂于帶孩子去親近這些小動物。
一次,老爺爺見我兒子喜歡看鴨子吃東西,就進屋拿來了半袋面包片,然后把它們撕成小塊兒,扔給鴨子吃,然后和我兒子一起欣賞鴨子們奔過來吃面包時的樣子。
見我兒子看得很入神,老爺爺就問我兒子,想不想親自喂鴨子。我兒子一聽,高興極了,歡跳著從老爺爺手里接過一片面包,樂得忘乎所以,非但沒把面包扔給鴨子,而是自己大口大口吃進了肚里。這一下把老爺爺樂得合不攏嘴,和我兒子開玩笑地說:“面包是給野鴨吃的,你怎么給吃了?你吃了這片面包,會變成鴨子的。”說著學著鴨子的樣子“嘎嘎”叫起來,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老爺爺并沒有就此“剝奪”我兒子對鴨子的飼養權,而是又給了我兒子一片面包,這回孩子一口也沒吃,整片地扔給了圍在腳邊的二三十只鴨子。細心的老爺爺笑著對我兒子直搖手,他對我兒子說,最好把面包片撕成小塊兒,太大了會噎著鴨子的。然后,他示范給我兒子看,我兒子呢,就學他的樣子,撕小了以后再喂給周圍的鴨子們。我當時就想,老爺爺對他的鴨子呵護得真細心。但是后來才知道,這一大群鴨子是野鴨,因為他經常來喂,時間長了,野鴨們知道路了,就天天光顧這里。聽人這么說,我對老爺爺肅然起敬。我曾問老爺爺,天天這么喂,你得花多少錢,他說不知道,反正每天至少要喂一袋面包。他說,天天看野鴨開心地吃他喂的東西,是一種快樂,花點兒錢來喂小生靈,太值了。
因為當時我們剛搬到這里,老爺爺提醒我們娘倆,鴨子們的巢就在草坪后面那條河上的小橋附近。現在是野鴨孵卵季節,在河邊走時要小心,別踩到野鴨蛋。聽著老爺爺對我們的忠告,不禁心頭產生一種暖暖的感覺。當我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鴨子們吃完面包后,穿過濃密的樹林,歡快地張著翅膀,跳進潺潺流淌的小河里游泳、洗澡時,我想這就是它們最美、最舒適、最安全的天堂了。
大汽車謙讓“霸道”小鳥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傷害鳥兒是極不道德的行為。美國有關法律也規定,凡傷害鳥類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那年,我隨夫遷居佛羅里達州。這個州是美國兩個氣候較佳、環境優美的地方之一。所以許多美國富商、政府官員都在這個州有豪宅。
然而每到七八月份,都會出現一段酷熱難當的天氣。一次大暴雨后,停車場的水泥路或柏油馬路的坑洼處,出現了“小水塘”,不知哪來的鳥兒們,三五成群,呼啦啦地落在“小水塘”中。有的喝水,有的洗澡。它們抖動身上的水珠,讓過往行人也感到絲絲涼意。這時,一輛轎車朝小鳥嬉戲的方向駛來,距離大約10米遠時,車子開始減速,就像人走路那樣,慢慢地往前“爬”。鳥兒們,就像沒看見一樣,照常洗澡。
這個問題,把我絆了一會,而后,我無比認真地寫下了:愛情的忠貞不二。
我知道,我的這個回答會讓諸多沉浸在熱戀中正信誓旦旦著今生今世你是我唯一的戀人們鄙視。可,這是我的實話。除了他,世上再無人可愛的狂熱階段,我也曾有過,那是因為那時的我還年輕,年輕得常常把生理躁動當成了愛情,就像未曾涉世的嬰兒以為母乳是天下唯一美味可口的食品,可嬰兒終將是要長大的,終將是要接受母乳之外的其他食品,以生存以成長。大多數人經歷過失戀,也嘗受過失戀的痛苦,可是,到目前為止,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還沒見哪個人因為失戀了就永遠一個人。在這里,我要庸俗地把愛情比做食品,當我們一直賴以生存的某種食品斷了檔,沒人會選擇餓死在原地。
而當愛我們的那個人不再給予愛,或我們不再愛對方,那就是在精神上被動或主動地失去了某種精神食物。
失去物質上的食物時,生理機能會用饑餓提示我們對食物的需要和渴求。當愛情逝去,精神上的失落和痛苦同樣會提醒我們,心很餓,需要一些溫暖和關愛來喂養它,也或許,那個喂養我們精神的感情對象還在,可他已經變質了,或已遠遠不能提供給我們心靈的溫暖,我們在精神的饑渴催促下,不得不另覓一個貌似可以讓我們的心不再感到饑餓的人,撫慰又冷又餓的心靈。
愛情的忠貞不二,之所以被情男情女們念念不忘,不過就是因為,它是癡男怨女們心目中的烏托邦,美麗異常,卻難以抵達,只好念念有詞地絮叨著它,以鞭策自己、督促那個被我們愛著的人,向著這一烏托邦,努力努力再努力。
愛情這東西,是沒影沒形的,就像宗教,大多虔誠的教徒并未見過上帝本人,上帝的無所不能只能是虔誠的想象,唯一能證明上帝存在的地方是教堂,而唯一能證明愛情真實存在的是一紙婚書。教堂里的上帝和婚書都是沉默不語的,上帝是否對你進行了救贖,婚書上的那人到底還愛不愛你、你還愛不愛他,全憑自己的意會。
《鄉村愛情》能走三季,正是“快樂牌”創造的奇跡。一部農村戲,一撥中年老少爺們,要多土有多土,要多寒磣有多寒磣,甚至要多低能有多低能。但是,人家要多少笑點就有多少笑點,要多紅火有多紅火,甚至頂著不許再上續集劇目的風要上央視就上了央視!
“鄉村愛情”系列前兩部都引起了收視狂潮,平均收視率為8.46%,最高收視率達到11.62%,第三部更是超過前者。而招商引來的廣告也堪稱壯觀:雪佛蘭、諾基亞、匯源、蒙牛、創維……連片尾字幕也有“創可貼”的隨片廣告,可以說但凡能植入的地方,一個都沒落下。如此生猛的廣告植入,在農村題材電視劇中實屬罕見。
三季的收視數據與豐厚的招商成績不會是偶然。緣何?白巖松說,《鄉村愛情》讓農民有了對應的情感出口;倪萍說,它讓人看了很快樂;徐滔說,它群像生動,對白詼諧……
這就是效果了。“趙本山”這三個字幾乎代表了中國笑星的極致,而他的愛徒們也是個頂個的能出戲。本山傳媒將非主流的民俗文化作為看點,走出了一條以小博大的道路。他們的笑都有個共性,那便是――土到掉渣不說,還要將自己降低乃至作踐到極致,小到像一只螞蟻,或者一只跳蚤,用其愛徒們的話說便是“發揮臭不要臉的精神”,只為博您一樂。為了搞笑,良苦用心到這個份兒上,臺下觀賞的再高雅的頭腦與再尊貴的屁股也會情不自禁奉上掌聲。
2007年8月5日中午,驕陽似火,廣州廣園東碧桂園中英文學校大門口,保安蔡小華像往日一樣,認真地堅守著崗位。忽然,一名皮膚白皙、蓄著大波浪卷發的外國女孩,在校方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進了校園。路過門崗時,工作人員向蔡小華介紹,這個女孩Ⅱq蒂芬妮,美國的大學畢業生,是來學校當外教的。蔡小華伸出一只手,笑著向蒂芬妮做了個“請”的手勢,蒂芬妮報以同樣的笑容。
此后,蔡小華每次碰見蒂芬妮,總是報以微笑,漸漸地,蒂芬妮竟在這笑容里分了神。
半個月后的一天,蔡小華正伏在門崗的小桌上記錄著車輛進出的信息,蒂芬妮來了。蔡小華連忙站起來,說“歡迎蒂老師前來指導工作”,不等蒂芬妮回應,他已因自己叫這個美國女孩為“蒂老師”而樂得不行了。蒂芬妮覺得蔡小華的表情很好玩,也咯咯地大笑起來。
蔡小華聽不懂英語,而蒂芬妮也不會說中文,兩人只能以微笑和手勢來溝通。后來,蔡小華便提議兩人互教母語,共同進步,蒂芬妮快樂地答應了。她在紙上畫張嘴,他就知道是想聊天;畫條街,他就知道是想逛街,畫個碗,他就知道是想吃飯。
有一天,蒂芬妮向蔡小華邊說邊比劃腦袋,蔡小華以為要用中文說“頭”這個單詞,就用普通話連說了好幾遍“頭、大腦、腦袋
”但蒂芬妮都搖頭,這可把蔡小華急壞了,后來,著急的蒂芬妮干脆抓住他的手摸自己的額頭。蔡小華羞得面紅耳赤,慌忙縮手,不過,即使是一瞬間的肌膚相親,他也感覺到了異樣,覺得她的額頭好燙。這次,他沒笑,而是嚴肅而莊重地主動摸了摸她的額頭,發現蒂芬妮發燒了。蔡小華趕緊讓同事項一下崗,自己帶著蒂芬妮去醫院輸液。輸液時,蒂芬妮孩子似的緊攥著他的手,然后閉目微酣,長長的睫毛,偶爾受驚似的跳幾下。
蔡小華頓時心生憐惜,也希望自己能給這位洋女孩一些呵護。輸完液的蒂芬妮,像個聽話的小女孩,被蔡小華緊緊地牽著手,一起過馬路。當蒂芬妮上出租車時,蔡小華伸出手擋在車門框上沿,以免碰著她的頭。蒂芬妮看在眼里,說你,細心。
有了這次零距離接觸,蒂芬妮與蔡小華走得更近了一些,雙方的外語也提高得很快,她喜歡他親切的微笑和體貼,他喜歡她四溢的才華和美麗。
2007年12月3日晚,蒂芬妮邀請蔡小華外出吃完飯后,兩人散步回校。蒂芬妮突然拉過蔡小華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一臉羞澀地看著蔡小華說:“蔡,聽說,你是單身,我愛你,我要嫁給你!”蒂芬妮突然向蔡小華表達了愛慕之情,然后緊緊地抱住了他。這一舉動令蔡小華手忙腳亂,拼命掙脫了蒂芬妮的懷抱,逃也似的跑回了宿舍。
“真是瘋了,她到底看上我哪一點,”蔡小華自言自語。同事小黃聽見后,問他怎么回事,蔡小華說:“那個美國女老師蒂芬妮要嫁給我。”小黃確信自己沒聽錯后,打了他一拳,笑著說:“你小子,天還沒完全黑,你就開始做美夢了。”
“不,這回是真的做美夢――做美國媳婦的夢。”蔡小華說道。
19封英文情書打動中國保安
后來,蒂芬妮居然追到了蔡小華的宿舍。在同事小黃瞠目結舌的注視下,無處可逃的蔡小華只好乖乖地跟著“蒂老師”出去溜彎兒。
蔡小華將自己的身世說給蒂芬妮聽。現年35歲的蔡小華出生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徐坡村小蔡莊,因家窮,又喪母,剛滿15歲的蔡小華初中沒讀完便去廣東打工,賺錢供妹妹讀書。2007年6月,蔡小華來到廣東碧桂園中英文學校當保安。
蔡小華真誠地對蒂芬妮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保安,保安在中國是很平常的職業。我又沒錢。又沒高學歷,哪里養得起洋老婆?”
蒂芬妮困惑地說“我為什么要你養呢,你有什么義務要養我?”頓了頓,她又說,“通過近半年的接觸,我發現你笑起來很帥,我很迷戀。你又非常熱心,我覺得你很有修養,值得我托付終身。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喜歡中國人。”
蔡小華在心里則認為蒂芬妮是因為寂寞才找他。西方人對待愛情的方式,他也有所耳聞,內心是不敢茍同的。為了打消她的“荒唐”求愛,他帶她找到在廣州當保潔員的表姐大風,想讓“蒂老師”知道自己的親戚都是掃大街的。誰知,蒂芬妮竟萬分高興,她從大風手里搶過掃把,像模像樣地掃起大街來,越掃越帶勁兒。當表姐知道這是表弟的洋女友時,差點沒驚掉下巴。
為了躲避蒂芬婉,蔡小華請假回了假老家。
然而,2008年3月28日,闊別19天的蔡小華回來了,蒂芬妮去車站接他,人來人往的站臺上,她準確地從人海中找到了他,不管不顧地送上了火熱的香吻,說“蔡,我要送你一份禮物,你一定要收下。”她拿出一大包信件雙手遞過去,他數了數,19封。拆開其中一封,雖然讀起來異常吃力,但滿紙的“LOVE”,還是讓蔡小華嗅到了從未品嘗過的愛情味道。他真沒想到,美國女孩追起愛情來,如此堅貞不渝。在他心里,不是他不愛她,而是配不配,能否高攀得起的問題。
看蔡小華讀起來很吃力,蒂芬妮隨便抽過一封信,說要翻譯給他聽:“……蔡,看到火車載著你遠去后,那哐啷哐啷的聲音像錘子敲打著我的心。為了你,我熟悉了中國人的婚戀觀,對待婚姻,我也會很慎重。這是我的初戀,蔡,希望你珍惜,我愛你…”
蔡小華聽得眼睛起了霧花,他小心地將情書收好,眾目暌暌之下,他第一次主動吻了女友,很火辣,很深情。
可接著,阻力就來了,來自學校。學校負責外教工作的領導認為一個農民保安和一個美國女講師談戀愛,不太妥,提醒蔡小華,要么與女友分手,要么辭職。蔡小華為了蒂芬妮,毅然辭了職。可蒂芬妮的反應卻非常強烈:“蔡,咱倆是伴侶,要么一齊留,要么一齊走,你們中國不是有同舟共濟的說法嗎,我也辭職。”
蔡小華從女友的語氣中讀出了白頭偕老的信心,便說:“好!”
花好月正圓,共度美好人生
2008年6月10日,蔡小華與蒂芬妮雙雙辭掉工作,回到了河南汝南縣小蔡莊,沒想到,聞訊而來的1000多名鄉親將村口圍得水泄不通。短短的幾百米路,他們走了一個多小時。面對看稀罕的鄉親,盡管坐了長途車的蒂芬妮很疲累,但她沒有半點不耐煩,一路笑著走進家門。
2008年7月6日,這場象征中美友誼的跨國婚禮在梁祝鎮小蔡莊舉行,蔡家的五間瓦房拿出了兩大間做洞房,十多桌親友濟濟一堂,歡聲笑語不斷。
蔡小華與蒂芬妮的愛情故事傳出后,鄭州輕工業學院外事辦的領導馬上與他們聯系,想請蒂芬妮去該院做口語外教,還安排了一套大房子。蒂芬妮與丈夫商量后,答應了。2008年7月25日,學院的李老師接待了前來報到的蒂芬妮,蔡小華也扛著一個大包給妻子送行李。不知情的李老師對蔡小華說:“你把包放下吧,多少錢?”蒂芬妮馬上將丈夫一摟,甜蜜地說:“這是我老公,蔡小華。”
李老師鬧了個大紅臉,連忙向蔡小華說對不起。
由于年齡差別不大,蒂芬妮很快和大學生們打成了一片。為了讓蔡小華有事做,蒂芬妮建議丈夫與大學生一起上課。由于丈夫在外打工多年,普通話說得很不錯,妻子就讓他一邊學英語,一邊幫一對澳大利亞夫婦學中文,報酬還不低。
婚后不久,蒂芬妮就懷孕了。由于妊娠反應很強烈,暫時無法上課。2008年11月初,他們暫時請假,回到梁祝鎮安心保胎。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一直要求蒂芬妮去美國生產,孩子也有美國戶口。蒂芬妮對著電腦上的視頻,撫著日漸隆起的肚皮,笑著拒絕了娘家的好意:“爸媽,我就在中國生產,我是中國媳婦,我的孩子也是中國人,中國有句古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扁擔扛著走……”也許是她的翻譯不到位,父母聽得一頭霧水,問:“什么雞呀狗的,你生的可是人,是孩子。”
這邊的電腦前,蔡小華兩口子早就笑得前仰后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