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開國大典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說明:資料整理于2021年7月2日,資料涵蓋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電大期末考試的全部試題及答案。
簡達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07年1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10年7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17年6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18年1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18年7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20年7月試題]
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具備的條件。[2021年1月試題]
答:正當防衛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條件:
(1)起因條件:存在不法侵害。
(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正處于已經開始并且尚未結束的進行狀態。
(3)對象條件: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而不能對沒有實施侵害的第三者實行。
(4)主觀條件:必須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衛意圖。
(5)限度條件: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簡述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2008年1月試題]
簡述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2011年1月試題]
簡述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2012年1月試題]
簡述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2015年7月試題]
簡述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2016年1月試題]
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011年7月試題]
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013年7月試題]
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014年7月試題]
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016年7月試題]
簡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020年1月試題]
答: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具體犯罪構成的實行行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
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個特征:(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范里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來,即犯罪未達既遂形態而停止了下來。(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簡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條件。[2009年7月試題]
簡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條件。[2012年7月試題]
簡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條件。[2019年7月試題]
答: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構成共同犯罪,必須具備如下條件:(1)主體要件。必須是二人以上。(2)客觀要件。各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3)主觀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簡述減刑的概念和條件。[2011年7月試題]
簡述減刑的概念和條件。[2015年1月試題]
簡述減刑的概念和條件。[2016年1月試題]
簡述減刑的概念和條件。[2021年1月試題]
答:減刑,是指對于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在刑罰執行期間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現,而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
根據刑法典的規定,對犯罪分子減刑,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減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是減刑的對象條件,即刑法對減刑適用范圍的限定。
(2)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這是減刑的實質條件,也是決定性要件。
(3)減刑必須有一定的限度。這是減刑的限度條件。
簡述適用假釋應遵守的條件。[2007年7月試題]
簡述適用假釋應遵守的條件。[2008年7月試題]
簡述適用假釋應遵守的條件。[2009年1月試題]
答:根據刑法典的規定,對犯罪分子適用假釋,必須遵守下列條件:
(1)假釋的對象只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這是假釋的對象條件,即對假釋適用范圍的限定。
(2)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已經執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罰。這是假釋的限制條仟,也是前提條件。
(3)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后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假釋的實質條件,也是關鍵性條件。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殺人、爆炸、搶劫、、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l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這是假森的排除性條件,即假釋對象條件的例外。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08年1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1年1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2年1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3年7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5年7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6年7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18年7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及其基本適用規則。[2020年7月試題]
答:數罪并罰,是對一行為人所犯數罪合并處罰的制度。我國刑法采用的數罪并罰原則是以限制加重原則為主,以吸收原則和并科原則為補充的折衷原則。
根據我國刑法典的規定,數罪并罰時應遵守如下基本適用規則:
(1)判決宣告的數個主刑中有數個死刑或最重刑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則,僅應決定執行一個死刑。
(2)判決宣告的數個主刑中有數個無期徒刑或最重刑為無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則,只應決定執行一個無期徒刑。
(3)判決宣告的數個主刑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則,即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
(4)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則,附加刑均須執行。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2010年7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2017年6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2018年1月試題]
簡述我國刑法規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2019年1月試題]
答:我國刑法規定的計算追訴期限的方法是:
(1)在通常情況下,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2)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3)在時效中斷的情況下,前罪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4)在時效延長的情況下,追訴期限不受限制,即: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簡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2015年1月試題]
簡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2019年1月試題]
簡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2019年7月試題]
答: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為:
(1)前罪與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主觀條件。
(2)犯罪分子在犯前罪和后罪時都是年滿18周歲的人。此為構成累犯的主體條件。
(3)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后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此為構成累犯的刑度條件。
(4)后罪發生在前罪的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內。這是構成累犯的時間條件。
(5)前后兩罪均非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或者前后兩罪之一不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罪質條件。這是一般累犯與特別累犯的區別所在。
簡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條件。[2013年1月試題]
簡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條件。[2014年7月試題]
答: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
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是:
(1)自動投案。即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實際情況徹底供述自己實施并應由本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
簡述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形態的特征。[2010年1月試題]
簡述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形態的特征。[2017年1月試題]
簡述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形態的特征。[2020年1月試題]
答: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形態的特征是:
(1)時空性。必須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過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狀態的情況下放棄犯罪。
(2)自動性。即行為人必須是自動放棄犯罪。
(3)徹底性。指行為人徹底放棄了原來的犯罪。
(4)有效性。指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實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生,使犯罪未達既遂狀態而停止下來。
篩述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2007年1月試題]
答: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為:
(1)前罪與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為構成累犯的主觀條件。
(2)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后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此為構成累犯的刑度條件。
(3)后罪發生在前罪的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內。這是構成累犯的時間條件。
(4)前后兩罪均非危害國家安全罪,或者前后兩罪之一不是危害國家安全罪.此為構成累犯的罪質條件。這是一般累犯與特別累犯的區別所在。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2017年1月試題]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2007年7月試題]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2008年7月試題]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2009年1月試題]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為?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2010年1月試題]
答:所謂犯罪的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有義務實施并且能夠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即應該做也能夠做而未做的情況。
構成犯罪的不作為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
(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而未履行。
(3)行為人禾履行特定義務的不作為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什么是犯罪中止?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有何特征?[2014年1月試題]
答: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
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1)時空性。必須是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必須是在犯罪處于運動過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狀態的情況下放棄犯罪。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觀前提特征。
(2)自動性。即行為人在主觀上自動放棄了犯罪意圖,在客觀上自動停止了犯罪的繼續實施和完成。這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本質特征,是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的未遂形態和預備形態的根本區別所在。
(3)徹底性。指行為人在主觀上徹底打消了原來的犯罪意圖,在客觀上徹底放棄了自認為本可繼續進行的犯罪行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繼續實施此項犯罪。
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2009年7月試題]
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2012年7月試題]
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2013年1月試題]
什么是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是如何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2014年1月試題]
答:刑事責任年齡(簡稱責任年齡),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我國刑法典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不滿14周歲。
一、把握設計精度,避免教學環節的繁瑣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學環節的環環相扣。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應該積極把握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通過合作與分析來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注重時間與教學內容在各個環節的有效安排與精心設計。從而避免由于教學環節設計失“度”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課堂時間浪費等情況。
例如,在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一般都是通過情景的創設、講故事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導入的內容與時間,就會造成失“度”現象。以《炎帝的傳說》為例,教師在導入課題的過程中,最好將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之內,且導入應該圍繞著“傳說”展開,避免喧賓奪主的現象發生,這樣才能在緊扣課題的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知識之間的過渡。
二、掌握提問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為了避免課堂提問無效、低效的現象出現,教師同樣需要掌握好問題的難度,采取“因材施教”的對策,根據學生具體學習狀況提出相應難度的問題。同時,教師應該把握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給予學生正面、積極的評價與鼓勵,這樣才有利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以《古詩兩首》為例,教師可針對學生的水平差異提出有難度層次的問題。例如,針對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書本原有的內容進行提問:“朝辭白帝彩云間中的‘朝’是什么意思?”;對于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可提:“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等;而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創新思維出發,提出以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畫描述詩中的情境嗎?”“《早發白帝城》中最后一句的‘輕’字在運用上有什么妙處?”問題的設置必須考慮到教學目標與學生自身的特點,合理把握問題設置的難度,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精彩。
三、注重評價效度,推行積極向上的教學
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樹立評價的維度,即加強對學生在行為、語言上的理解與鼓勵,通過把握非語言評價與語言評價使得學生時刻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愛護,從而提升在學習上的信心。教師還需要在評價中盡顯其風度,即利用標準流利的語言、靈活生動的方式發揮其導向性作用,從而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風度”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寓言兩則》的《刻舟求劍》中,某位學生對刻舟求劍這個故事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成不變,應該看到變化、認識變化。”同時,該學生還在老師的提醒下舉出了一個生活中與“刻舟求劍”寓意類似的案例。教師對于有個人見解與想法的學生應該給予積極的表揚,通過點評加以強化,促使學生在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都有進一步的提高。而對于課堂上問題回答錯誤、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以鼓勵為主、以批判為輔,避免打擊學生自尊心、積極性而影響其長期發展。
四、啟發思維廣度,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高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利用水平,通過技術手段的形象性、生動性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是思維的啟發一定要具有充分的廣度。
以《開國大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會“開國大典”的場景,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圖片、文獻與影視作品進行了展示,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聯想開國大典時的情景,但是過多、過于直觀的圖片及影視資料反而造成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教師應優選、精選相關的照片與資料等素材,適度地利用多媒體器材與資源,把握促進學生想象力發展的恰當時機,使得學生思維啟發的廣度得以加強,讓小學語文課堂綻放思維之花。
五、拓展延伸深度,充實語文教學的內容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100分)
題目1
關節脫位的共同癥狀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疼痛劇烈
B.
異常固定
C.
關節變形
D.
肢勢改變
題目2
關節內出血不能吸收時,可作關節穿刺排出,同時通過穿刺針向關節腔內注入
選擇一項:
A.
0.10%普魯卡因青霉素溶液
B.
0.25%普魯卡因青霉素溶液
C.
0.15%普魯卡因青霉素溶液
D.
0.20%普魯卡因青霉素溶液
題目3
手術療法治療公豬的鞘膜內陰囊疝,在切開總鞘膜,送回脫出的內容物后,在精索根部結扎1~2道后,將腹股溝管外環做
選擇一項:
A.
結節縫合
B.
減張縫合
C.
內翻縫合
D.
紐扣狀縫合
題目4
四肢機能障礙的綜合癥狀是
選擇一項:
A.
咳嗽
B.
腹痛
C.
跛行
D.
腹瀉
題目5
關節扭傷,在急性炎性滲出減輕后,應及時使用溫水浴,適宜的水溫是
選擇一項:
A.
35~
50℃
B.
40~
60℃
C.
25~
40℃
D.
30~
45℃
題目6
煮沸法適用于金屬、玻璃器械的滅菌,一般煮沸時間為
選擇一項:
A.
30~40
min
B.
20~30min
C.
10~20min
D.
40~50
min
題目7
腹腔內器官連同腹膜壁層脫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內時稱為(
)
選擇一項:
A.
臍疝
B.
嵌頓性疝
C.
疝
D.
鞘膜內疝
題目8
急性肌肉風濕病的臨床表現不包括(
)
選擇一項:
A.
體溫升高
B.
患部疼痛
C.
觸診肌肉緊張
D.
患部肌肉萎縮
題目9
跛行運步視診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選擇一項:
A.
初步發現可疑的患部
B.
觀察肢是否平衡負重
C.
確定患肢
D.
確定患肢的跛行種類和程度
題目10
對于成熟但未破潰的膿腫,應采取的治療方法是(
)
選擇一項:
A.
病灶局部青霉素普魯卡因封閉
B.
盡早切開引流排膿
C.
用冷敷和消炎藥
D.
用熱敷和消炎藥
題目11
新鮮創的治療,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清潔創圍,清理創腔
B.
組織缺損較多,創腔較大的,盡量密閉縫合
C.
盡早徹底止血
D.
外科處理徹底,創面整齊的,密閉縫合
題目12
病畜兩后肢同時得病時,可表現為
選擇一項:
A.
后退困難
B.
后肢前踏
C.
腰部弓起
D.
運步較快
題目13
關節扭傷的治療原則,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促進組織增生
B.
制止出血和炎癥發展
C.
恢復關節機能
D.
促進吸收,鎮痛消炎
題目14
關于急性結膜炎的治療,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用0.5%~1%硝酸銀溶液點眼,每日1~2次
B.
當分泌物變為黏液時,則改為溫敷
C.
在充血顯著時,初期用冷敷方法
D.
0.5%~1%硝酸銀溶液點眼后,要用5%葡萄糖液沖洗
題目15
關節風濕的特點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常發生于肩、膝等活動性較大的關節
B.
常呈對稱性,也有轉移性
C.
運動時表現為懸跛為主的混合跛行
D.
駐立時患肢常屈曲,以減負體重。
題目16
關節扭傷的癥狀,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疼痛
B.
發涼
C.
腫脹
D.
跛行
題目17
關于打結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外科常用的結有平結、外科結和滑結
B.
打結要求做到方法合理,快速可靠
C.
打結方法有徒手打結和器械打結兩種
D.
打結主要用于血管的結扎和縫合時的結扎
題目18
術部消毒的三個步驟,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手術
B.
皮膚消毒
C.
術部隔離
D.
除毛和三個步驟。
題目19
關于懸跛的描述,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抬腿困難是臨床上確定懸跛的依據
B.
跛行在空懸階段表現明顯
C.
基本的特征是“抬不高”和“邁不遠”
D.
系部直立和蹄音低是臨床確診的依據
題目20
以下是確定支跛的依據,除了
選擇一項:
A.
蹄音低
B.
系部直立
C.
減免或免負體重
D.
前方短步
題目21
應用煮沸、蒸汽等物理方法殺滅附著于手術器械、物品上面的微生物的方法叫做
選擇一項:
A.
抑菌
B.
消毒
C.
殺菌
D.
滅菌
題目22
化膿創的治療原則,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防止感染的發展和全身中毒
B.
消除創圍急性炎癥
C.
防止創傷自家凈化
D.
除去創內異物、壞死組織和膿汁
題目23
手術部位的消毒一般第二步是
選擇一項:
A.
2%來蘇兒水洗刷術部及周圍皮膚
B.
涂擦5%碘酊
C.
除毛
D.
70%酒精脫脂
題目24
以下是蹄葉炎的臨床特征,除了
選擇一項:
A.
多呈慢性經過
B.
突然發病
C.
跛行顯著
D.
疼痛劇烈
題目25
鞘膜內陰囊疝的臨床表現,錯誤的是
選擇一項:
A.
患側陰囊明顯增大
B.
觸診柔軟
C.
陰囊大小固定
1.識字與信息技術。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如何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利用多媒體,激發識字的興趣。多媒體賦予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兒童的認識與教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能愉快地探索知識的奧秘。“學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發了興趣,也就為學習開了一個好頭。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這一課,一開始,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畫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駛。這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移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接著引入課題后,馬上展開課題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有著閃閃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著槳。在畫面切換的同時,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小小的船》。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生好奇心,進而開始探測下面將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誦課文,使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彎等,部分學生會主動開始跟著朗讀,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些生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運用媒體,拓寬學生的識字空間。利用多媒體識字,能幫助學生盡早學會識字方法,解決了識字教學中最基礎、最難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圖識字。為了使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教學中很好體現形聲字的特征。如教“青、請、蜻、清、情、晴、睛”一組字時,第一幅畫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畫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讓學生結合屏幕上顯示的小河流水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礎上加什么偏旁呢?學生會很快地答出加三點水旁,教師在“青”上用鼠標一點,一個活靈活現的三點水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了“清”字。操作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以同樣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幾個字。為了能更好地體現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制作課件時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紅色。一組教學完畢,大屏幕上再次出現這一組字的整體內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請(請坐),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觀察這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記住這一組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找出這組字的異同點,自己總結出記住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記住這些字,而且記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會混淆了。學生逐漸地了解、理解了這一識字方法,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并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律自己去識字。
關鍵詞:靈活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225-01
當今社會已進入高速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普及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它打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語文教學應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不但符合少年兒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而且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使其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突破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增加教學容量,減輕課余負擔。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靠“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模式,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如果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把投影、錄像引進教學中視聽結合,能使事物形象、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因而,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采用幻燈圖片,把課文的插圖放大演示,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小蝌蚪的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的可愛樣子。這時,學生很想讀文,很想體會小蝌蚪可愛的樣子。此時,我又出示課件中小蝌蚪找媽媽動畫過程,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畫意之中,自始至終對學習課文有著極大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人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用運多媒體來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將學生的注意最大限度的集中到課堂上來。
例如: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教師先放映《開國大典》錄象片段,那嘹亮的口號聲,那氣勢宏偉的閱兵儀式,很快收攏了學生課間玩散的心,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將注意投入到新課中。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美麗的小興安嶺》當教學中的知識要點、關鍵詞句需要理解,而學生“若有所悟”又“啟而不發”時,我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語文學科整合,幫助學生理解,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可用過多媒體展示,圖文對照形象的理解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小鹿在小溪邊欣賞自己的倒影”夏天“森林浸于晨霧、像利劍般的金光”;秋天“松柏更蒼翠、落葉飛舞”;冬天“雪花飛舞、西北風呼呼”所描繪的種種景象和詞句中準確用詞的生動含義。
低年級的孩子認識字形往往是注意大體輪廓,而對細節注重不夠,寫錯字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教學中,教師可對這些字的側重點放在字形教學上,運用多媒體針對字形易錯的部位,用醒目的顏色,通過比較特別是關鍵筆畫的閃爍,來提醒學生注意,加深它們的印象,如教學“渴”和“喝”,首先要學生仔細觀看,找出與字之間的細微差別,通過仔細觀察、辨析、發現這兩個字的左邊偏旁不一樣,而右邊部分一樣。比較時,課件用醒目的顏色出示,同時配上口訣:“喝水要用口,喝有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點水”。這樣通過觀察、比較,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
四、運用多媒體,深化情感教育
電視錄像具有行、動、聲、色、情、意等特點,恰當使用,可以強烈刺激學生感官,增強感染力,把真實生動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
比如:《,你在哪里》一文,課前先放映《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實況,可以看到十里長街,靈車緩進,花圈花環,哭聲震天,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信息,達到了情感的共鳴,這樣老師只需對課文內容稍加點撥就會是學生領會“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思想感情;又如:教學《》一文時,再現在烈火中被活活燒死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明白為了掩護戰友,為了完成任務,寧愿犧牲自己生命,也遵守紀律的精神,從而教育學生也要嚴于律己,無論做什么都要有集體榮譽感。
五、增加教學容量,減輕課余負擔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這就要求我們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因此,如何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時間利用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浪費學生課堂時間嚴重。
如:教師在黑白上畫圖,抄寫短文、例題、隨堂練習等這段時間,學生幾乎白白浪費掉,進而代之的是課下的加班加點,這無疑人為地浪費了學生的寶貴的課堂時間,加大了學生課外學習負擔。利用電教手段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