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楊善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是楊善洲的二女兒。記得上小學時,有一天,老師教給我一首好聽的兒歌:“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們是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回到家,我背給姐姐聽,背著,背著,姐妹倆就哭了。
為什么哭呢?因為我們很少見到當時擔任保山地委副書記的爸爸。我是3歲多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爸爸,媽媽讓我叫“爸爸”,我卻害怕得直往媽媽身后躲。
不光是為我們姐妹哭,也為媽媽哭。爸爸長年在外,媽媽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糧食不夠吃,她就上山找來野菜充饑;我和妹妹沒有錢上學,她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編糞箕、扎掃把,挑到街上去賣,一分一分地湊學費……
慢慢長大了,有人對我說:“你爸是地委書記,靠著這棵大樹,你們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實我知道,爸爸這棵樹,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還經常“阻止”好心人對媽媽和我們姐妹的幫助。那時候,我感到的不僅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媽媽生我妹妹,家里缺糧,一家人靠野菜摻雜糧度日。有一天,鄉民政干部經過我家,看到這種情況,就送來了30斤救濟大米和30斤糧票。后來爸爸知道了,責怪我媽說:“我是黨的干部,我們不要占公家的一點便宜,領導的家屬決不能搞特殊!這大米和糧票要攢了還給公家!”差不多過了半年,我媽媽硬是東拼西湊,才還清了這筆糧款。媽媽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公家歸公家,個人歸個人,我曉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點,只是娃娃們餓著可憐啊……”
更讓我們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擔任保山地委書記的時候,按當時的政策,媽媽和我們姐妹都可以“農轉非”。爸爸身邊的工作人員填好申請表后,向他報告,他卻把申請表要了過去,鎖進了抽屜里。一個地委書記,老伴和3個孩子竟然在老家當農民,說起來恐怕誰都不會相信,可爸爸就是這樣做的。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時,我們讀到了多年來埋藏在他心里的對家庭的歉疚:“我出來工作,家庭是很困難的,家有老母親、老伴兒,后來又有3個娃娃,就靠老伴兒在家養老供小,我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我對家庭欠債很多……我從地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回到大亮山種樹,除了想為家鄉的群眾做點實事,就是想離家近一點,每個月都爭取回家看看。”
爸爸其實是個很有感情的人,無論是對群眾,還是對自己的家人。
我讀初二的時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讀書。在保山,每個月爸爸給我買好飯菜票,還給我6塊錢的零花錢。有一次,我發現自己的枕頭下多了一把梳子,后來才得知是爸爸給我放的,細心的父親知道女兒已經到了愛美的年齡。還有一次,學校放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來接我,因為擔心趕不上客車,爸爸帶著我早上四五點鐘就起來走小路。結婚時,爸爸沒有給我買過什么,后來我有了孩子,爸爸來看我,發現一家人的衣服亂七八糟地塞在一個大紙箱子里,就給了我100塊錢,讓我去做個衣柜。
在爸爸的內心深處,他覺得這一輩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媽媽。1996年我媽媽因膽結石住院16天,因肺氣腫住院13天,兩次住院,爸爸都從大亮山趕下來,一直守在媽媽身邊。他每天都會早早地買好早點帶給媽媽,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飯,他都要親自端到媽媽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卻不要媽媽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時,媽媽到醫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見媽媽就說:“你怎么來了?你暈車,以后別來了,我不會有事的。”媽媽說:“我來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媽媽在醫院守了爸爸三天,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強忍著不出聲,那是因為他不想讓媽媽擔心。
歐陽修到任時已是深秋時節,但滁州瑯琊山的景色依然是美麗的。山上林蔭草地,秋葉黃花,別有風韻。古開化禪寺(即今瑯琊寺)雄踞瑯琊山腰,肅穆宏偉;滁城以西,遠有清流關,宋太祖曾在那里打過仗;近有西澗水,韋應物有《滁州西澗》一詩流傳于世。歷史勝跡,自然風光,相得益彰,令歐陽修欣喜不已,使他忘卻了蒙屈受貶帶來的煩惱。他常去瑯琊山游覽,遍游了開化禪寺的各個景點,他與寺僧交談,與百姓共話,激情之下便吟詩作詞,先后寫下了《永陽大雪》、《游瑯琊山》、《百子坑賽龍》、《瑯琊山六題》等詩篇。他在《游瑯琊山》一詩中寫道:“……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間。長松得高蔭,盤石堪醉眠。止樂聽山鳥,攜琴寫幽泉。愛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牽。歸來始覺遠,明月高峰巔。”
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歐陽修發現了位于豐山腳下的幽谷泉。他親自前去考察,見泉水涓涓,清澈見人,嘗之甘涼可口,喜出望外。再看四周景色,“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竊然而深藏”,美不勝收。他“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在那里修建了豐樂亭。之后,他常到豐樂亭飲酒游樂,寫詩作文。除了親自為豐樂亭撰寫了《豐樂亭記》外,又先后寫下了《豐樂亭游春》、《憶滁州幽谷》等詩篇。在這些詩文里,他都對滁州的山水之美作了深情的描繪和謳歌。如他在《豐樂亭游春》這樣寫道:“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喜愛之情溢于字里行間。在《豐樂亭記》里他結論性地說:“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也是在慶歷六年這一年,開化禪寺的智仙和尚專門在瑯琊山下建了一座亭子,請歐陽修為亭子取名,并作記,歐陽修欣然為之。這時他已多次進山宴飲游樂,對山間的情況多有了解,對山間景色之美感受更為深刻。于是他伏案提筆,運用其特有的古文筆法,濃墨重彩而又輕松流暢地寫出了后來千古稱頌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對滁州瑯琊山的景色進一步作了生動的描述。文章一開頭便說:“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略略數語便描繪出一幅風光絢麗的大自然畫卷。文中,他又對山中的景色作了具體的描繪:“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清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他用一連串簡明的文字,把瑯琊山早晚和四時的景色描寫得淋漓盡致,秀美誘人。
除了上述詩文外,歐陽修在其他一些詩篇里對滁州山水也多有描寫,都寫得美妙無限,勝于畫卷。如他在《題滁州醉翁亭》中寫道:“……但愛亭下水,來從亂峰間。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流入巖下溪,幽泉助涓涓。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又如在《幽谷泉》詩中寫道:“踏石弄泉流,尋源入幽谷。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溉稻滿春疇,鳴渠繞茅屋。生長飲泉甘,蔭泉栽美木。潺無春冬,日夜響山曲。” 歐陽修描寫滁州山水,無論是詩還是文,都簡明生動,富有感情。他在《醉翁亭記》里概括瑯琊山的景色只用了八個字,即“林壑尤美”,“蔚然深秀”。這八個字把瑯琊山的遠景如實全面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至今我們看瑯琊山還是這樣子。他寫瑯琊山中的早晚和四時景色,用字也極簡練,總共只有五十幾個字。山中四時之景,每一時只用一句話,每句話少的四個字,多的也只有六個字。他用的是文言語法,但明白易懂,猶如白話,卻又韻味無窮。他的其他一些詩句也多是如此,如“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豐樂亭游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畫眉鳥》);“南山一尺雪,雪盡山蒼然。澗谷深自暖,梅花應已繁”(《游瑯琊山》),“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遠近紅”(《憶滁州幽谷》)等。這些詩句無不體現了生動實在的特點,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具體的描寫,更洋溢著深深的情感。
歐陽修筆下的滁州山水,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陰晴晨昏,都呈現一派無限秀麗的景色。雖無險峻,但清雅動人;雖無奇偉,但絢爛多姿。
我們在揚州東關街上已經走了好幾個來回,就是找不到“小玲瓏山館”。
“小玲瓏山館,沒聽說過。不過這一大片全是當年鹽商的老宅,應該就在附近吧!”按照當地人的指引,我們拐進一條小巷,鉆進一座正在翻修的老房子,老宅的門一重又一重,可以想象當年絕對是一座豪宅,這里會不會就是當年揚州“二馬”的府第呢?
“這里不知道換過多少主人了,曾經有一個姓馬,但好像是個當官的,不是什么大鹽商。”工程負責人來自揚州一個古建開發公司,現在揚州正在打造文博城,這幾年他們已經修復了大大小小幾十處古建筑群,這座古宅正在趕工期,要在4月揚州“煙花三月節”前修好。面對著眼前這林林總總的老房子,有的變成博物館,有的開發成高級酒店和會所,我們到哪里去尋找清朝筆記上多次提起、讓無數文人雅士魂牽夢繞的“小玲瓏山館”呢?
終于我們在旁邊另一處晚清鹽商的老宅汪氏小苑里發現了新的線索,在關于鹽商的展覽中有一張清代鹽商住宅的分布圖,明確標有“二馬”住宅的位置。我們興沖沖地再次回到東關街按圖索驥,出現在面前的竟然是一片巨大的廢墟,幾十個建筑工人正在一所老房子里吃著晚飯,看來又一個古宅重建項目動工了。我們仍舊不能確定這就是“二馬”的“小玲瓏山館”,夕陽下的曠野讓人感覺有幾分悵然若失。
也就是不到300年前,這里應該是當時中國文人最向往的地方,就因為這里的主人馬曰、馬曰璐兩兄弟,他們被稱為揚州“二馬”。馬家本是安徽祁門人,從祖父那一代起就在揚州經營鹽業,是典型的徽商之家。清代的鹽業基本被揚州的徽商壟斷,他們手中集聚了大量的財富,可謂富可敵國。
人有錢了做什么?而且是在非常有錢的情況下,這似乎是擺在人們面前一個永恒的問題。揚州鹽商給出的答案很耐人尋味。當然他們還首先是滿足自己感官的享受,
住的地方不僅要富貴氣派,更要高雅別致,所以就有了“甲天下”的揚州園林,由此也派生出了繁榮的花木、盆景業,“十里栽花當種田”,可以想象那時揚州的消費水平到達何種程度?
接下來就是吃。很多鹽商家里養著頂尖的廚師,鹽商們時不時還聚在一起比一比誰家的廚藝更高,名為“斗廚”。鹽商對吃的高品質追求直接催生了“淮揚菜”這個菜系。
吃、住以外就是玩,養家班,賞昆曲,聽彈詞,玩古董,養“瘦馬”(小妾)……
但這些并非是揚州鹽商看重的,他們真正追求的除了財富,還有就是過一種有品位的精神生活。鹽商階層也分上、中、下三品,劃分的標準是品位的高低,不是財富的多少。
“二馬”兄弟絕對堪稱上品鹽商,他們結交的朋友都是當時的文化名流,小玲瓏山館里經常能看到全祖望、鄭板橋、厲鄂、金農這些大學者、大詩人、大畫家的身影,“二馬”真正把他們當朋友看待,有任何困難都會給予最大的幫助。“二馬”的詩文水平也很不錯,而且酷愛藏書,家中有一座叢書樓,藏書10萬卷,修《四庫全書》時,馬家就貢獻了許多孤本,為全國私人藏書之冠。“二馬”在家中設刻印房,不惜花費巨資為當時的學者刻書。除此之外,“二馬”還熱心教育和公益,獨資興辦梅花書院,還在揚州開渠、筑路,造福蒼生。
正是因為有一批像“二馬”這樣“供養文人過一生”的文化贊助人和保護者,在清代前期,揚州成為當時文化最興盛之地,無論學術水平,還是藝術水準,還有工藝技巧都達到一個巔峰:揚州學派,揚州八怪,揚州雕版,廣陵琴派,揚州昆曲,揚州評話,揚州園林,揚州盆景,揚州漆器,……除了當時的都城北京和后來在晚清民國時期崛起的上海,沒有哪個城市會像揚州一樣在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能占一席之地,這和揚州鹽商――這一清代富豪階層的推波助瀾密切相關。
從保養的內容而言,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1 清潔
保養的第一步驟是清潔。汽車很多部件被灰塵等覆蓋,這時會影響檢查效果,如果有問題、有隱患,容易看不清楚,所以清潔這步很關鍵。另外,清潔能夠保證讓發動機進氣更清潔,讓空調吹出更新鮮的空氣等。
到底清潔哪些部分,用什么方法清潔呢?一般而言,清潔的目的是為了后續檢查而準備,所以說清潔的部分和清潔的方法取決于后期要檢查的內容。
2 檢查
保養的第二項任務是檢查。4S店的保養檢查不同于一般的路邊店或者小修理廠的保養,根據車輛不同的運行狀態和運行公里數(或者時間),需要檢查的內容就不同。
檢查主要有三項內容。
第一是對系統的檢查,即對各個旋轉部件和機械配合的檢查,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
第二是對一些老化現象的檢查,包括電路、油管、冷卻系統等等很多部位,但主要是對管路和制動系統的檢查。管路可能出現老化、破裂、變形等問題,這些直接影響其使用性能,使車輛出現突發故障。
第三是檢查是否有松動。一些螺栓或者安裝位置會有位移,或者在行駛顛簸后出現松動。這些松動如果不處理,螺栓一旦掉下來,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此外,因為現在車輛大部分是由電腦控制的,數據的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所以還有一部分檢查,就是檢查車輛運行記錄。車輛運行記錄說明了車輛運行現狀,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知道發動機運行現狀,變速箱運行現狀等,有些車還會發現曾經發生故障的記錄,即偶發故障,這些故障可能現在沒有表現,但在道路運行時就表現出來了,所以說這個檢查是預警性的檢查。
還要強調,這些檢查項目要根據車輛不同行駛里程而適當選用。比如,不能新車就檢查油管是否老化,但車輛行駛到6-1075-km時,這就要重點檢查了。
一般車輛運行里程較短,比如5000~10000km,就主要檢查液面,如果液面低了,可以預測發生泄漏,因為損耗不可能那么多。檢查不可能把所有管路都看到,所以,通過液面檢查,包括冷卻液液面、制動液液面等觀察,看看是否有管路說到保養,不能說大家不重視,但是很多技師對保養的理解深度不夠從定義上講,汽車保養主要針對機械部分、電子控制部分這兩大部分,這兩大部分在運行過程中會有磨損、失效等情況發生。保養就是在失效之前,進行適當地檢查、維護,及時發現,及時補救,讓汽車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老化、泄漏等。
3 緊固
保養的第三項任務是緊固。對一些安全有必要的螺栓,比如底盤懸掛安裝螺栓、傳動系統螺栓等,需要進行相應地緊固。
緊固的過程其實也是檢查的過程,螺栓是否松動用肉眼看不出來,必須用一些量具,比如扭矩扳手等,按照校合的扭矩去校合,如果拉動了說明有松動,如果沒拉動,說明之前就滿足要求。所以說,緊固也是一種檢查過程,稱為緊固或者檢查都合理,確切地說是用緊固的方式進行檢查。
緊固什么內容呢?這需要根據車輛的安全要求和行駛里程確定所涉及的部位。對于新車來說,主要是緊固輪胎;車輛行駛2萬km后,對于底盤的主要螺絲需要進行緊固;行駛里程更多,比如6萬km,對于發動機缸蓋等部件也需要進行緊固,如果不緊固,缸蓋過松,缸墊就疵了。所以,對于不同內容的檢查緊固要根據車輛的行駛里程等狀況。
4 更換
保養最后一步就是更換。實際保養更換的內容是很少的,雖然少,但都是必須要更換的。
更換的第一項內容是油類的,比如發動機、變速箱、轉向等部位的油類更換。
第二項內容是液類,包括制動液、防凍液等的更換。
第三項內容是更換一些磨損的部件和壽命部件。所謂磨損部件,比如軸承有異響,就是出現磨損;所謂壽命部件,比如正時皮帶、輪胎等,到了壽命不更換會出現突然地斷裂、爆炸等,造成更大的損失。壽命的設定是為了減少更大的損失,其實更換的時候還沒有壞,但等到壞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需要提前更換。
更換需要遵循一些要求,不同地區、不同環境溫度都會有不同。比如油的更換一般是最快的,可能7500km、1.5萬km時需要更換,這些是周期性的;再比如機油濾芯、燃油濾芯、空氣濾芯等,都需定期更換;還有正時皮帶、輪胎等更換,周期可能較長。
更換周期各個主機廠設定不一樣。每個主機廠設定更換項目周期,是根據產生危險的程度來區分的。比如,正時皮帶大概需要6~8萬km來更換,但如果是鏈條傳動的,就不需要更換了,因為不會產生危險。
5 調整
在做完清潔、檢查、緊固、更換四件事情后,由于現在很多汽車靠計算機控制。所以更換完零部件之后,一些計算機程序也需要調整,但實際上也就是更換程序。這種更換程序有人叫升級程序,也有其他叫法,但最終目的是,做完保養后,告訴車輛電腦做過哪些事情。
比如,原來節氣門較臟,清潔后,節氣門傳感器記住了原來的狀態,所以清潔后著車,如果不把節氣門歸零,怠速就會很高。再比如變速箱清潔后,如果不去清零,就可能換擋;中擊。原來變速箱可能有一定阻塞,液壓上來慢,換擋較遲;但在清潔后,換完變速箱油,不歸零,就產生換擋沖擊了。
綜上所述,清潔、檢查、緊固、更換、調整。這些就是現代車輛保養的整個流程。
二、保養周期
大家在保養當中,根據主機廠給的周期,有規定5000km或者7500km首次更換的,接下來是7500km、1.5萬km、2.25萬km、3萬km等周期,到3萬km以后可能重新滾動了,滾動到6萬km可能就清零了,有些主機廠也可能規定9萬km清零,比如豐田車4萬km清零,到4萬km就是一次大保養,該換掉的都換掉。之后重新開始周期。
1 保養周期是取最短時間
為什么有的車規定5000km,有的車規定7500km,有的車規定1000km循環檢驗呢?有什么區別嗎?哪個里程更合理呢?
有人說這其中有主機廠的營銷在其中,更換周期越短,轉的圈數越多,更換次數越多,更換部件也多,費用也多,修理企業或者主機廠可能賺得也越多。
看似是上面所說的情況,那周期變成1萬km不是最好了嗎?到底能不能拉長周期呢?比如油到5000km是不是必須更換,其實油的壽命可以達到1~1.5萬km;空氣濾芯的壽命,從過濾雜質的能力和壽命而言,可以達到1.5~2萬km。那為什么還有那些限制呢?其實關鍵問題不在于機油等的壽命,主要是在機油的消耗量,有的車機油消耗很快,如果不能及時保養檢查到,不能及時更換,就需要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加機油,但非專業人士很難正確地加機油,車輛就可能有損傷,所以,就把周期定在這個保養周期定內機油不至于消耗到報警的狀態,這也就要看報警時間有多長,如果報警時間長,1萬
多km才報警。那保養周期就定1萬km,如果不夠長,就定7500km,再不行就定5000km了。
所以,主機廠在保養周期的規定上,取的是最短時間,即消耗最快的那個部件或物品需要更換的時間。換一句話,如果機油不換,不做7500km的保養,加一些機油,就可以度過7500km,到1萬km了,事實上是可以的。但主機廠在新車的索賠期內,有相關規范,規定責任的劃分,用戶必須按照它的體系來做,才能保證質量,所以新車不可以這樣做。出了保修期的車輛,可以根據車輛的使用條件,適當地延長保養周期。
2 周期的最長極限
汽車保養最短的時間取決于消耗最快的部件,那最長呢?如果一輛車2萬km機油的液面還保持正常高度,是不是就不需要保養了呢?其實不是,因為保養的主要目的在于檢查,而不是更換。
一輛車安全行駛周期是多少,這決定了一輛車保養周期最長時間。過去,老的技師都叫季節性保養,現在很少有技師再談了,機油都是四季機油、防凍液都是四季防凍液,沒有季節性,看似這個理念是合理的,因為機油都按周期更換,防凍液也不再是水,冬季也不再需要考慮結冰的問題,所以就認為就沒有季節性了。其實這個理念并不完全正確,至少季節性的檢查是有必要的。比如在春季,要對空調提前進行檢查、除味,到夏季空調使用才能更好,如果等到夏季空調有故障再修,也許就是高峰期,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甚至一夏天都修不好。在入冬之前,要對冬季低溫下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前檢查,到冬天不至于產生因為冬季的環境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比如輪胎花紋磨薄甚至沒有了,到冬天下雪時就容易車滑出現事故,再比如ABS故障燈亮了,在夏天可能沒有對安全產生多大的威脅,在冬天危險就大了。因為完全發揮不了制動的效能。
所以,除了一般的周期性保養,季節性檢查也很有必要。如果把季節性檢查和季節性保養放在一起做,那不是最簡單了嘛,其實保養本身就是清潔和檢查。一般車輛,每半年都應做一次安全性檢查,無論車輛開與不開,里程是否到。如果只按里程來保養,出租車一個月也許就行駛不止1萬km,所以對于車輛保養來說,除了里程,還要關注時間。
從時間角度來說保養,就是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安全性檢查,有周期性地對氣溫變化、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因素進行檢查。而這個周期往往就是半年,在入冬前檢查防止冬天容易發生的問題,在入夏前檢查夏季容易發生的問題。
例如車輛自燃。很多人認為車輛自燃在夏季時發生最多,但冬天一樣會遇到。車輛自燃原因很多,但80%~90%都是因為車輛保養不到位造成的,由于沒有做到及時地保養,尤其是及時地清潔而造成的。很多人認為漏汽油會造成自燃,但漏汽油往往能及時處理,真正因為漏汽油造成的自燃不到5%;車輛因為電器短路造成的自燃不到10%;剩下的85%是什么原因呢?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是最容易著火的,第一是石油蒸汽,大家很容易看到機油、變速箱油等燒完之后,很多地方掛著黑乎乎的東西,都以為那東西不著火,其實那是最愛著的;另外一個地方是空氣濾芯,空氣濾芯如果不及時更換或者及時清潔,最容易造成著火,而且這種著火一燒就把整個車燒光了,比電器著火嚴重多了,電器著火往往只燒一條線,能及時救住,而蒸汽、濾芯等著火,往往損失很大。
保養如何能不讓車輛自燃呢?以空氣濾芯為例,由于發動機積炭多,沒有及時清潔,空氣濾芯也很臟,沒有及時清潔,在著車回火的時候,或者停車之后的騰騰騰幾下,回火在進氣管里,空氣濾芯就陰燃了,就像香煙一樣,煙點上也是陰燃的,如果點上不抽可能得15min才燒完,空氣濾芯陰燃后,由于進氣口很小,沒有足夠空氣,在缺氧狀態下也是這樣慢慢燒,燒到后來溫度越來越高,把進氣管橡膠烤化,烤化后就漏空氣了,一旦漏空氣,加上很高的預熱溫度,很多的橡膠件,就迅速燃燒起來了。這個過程一般需要2~3h,這時往往已經停車回家睡覺了,不能及時發現,也就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以說車輛不能有故障行駛,不能帶著拖著不保養行駛,這其中就跟自燃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發動機過臟,不能及時清除,不能保證點火器良好,高壓線、火花塞沒有及時檢查,這時就容易產生回火現象,在停車時或者停車1~2h后產生自燃。
三、正確保養
做好保養不等于做保養,做保養勤和做全是兩個概念。做得再勤,每5000km都做,但如果技師不了解車輛狀況,沒有按照車輛設計要求做保養,也是白費。現在北京交通非常堵塞,但每天的堵塞,有10%以上是因為事故而堵的,事故中除了因駕駛經驗而導致的刮蹭外,就是保養不到位而導致的車輛事故或走不動等現象。所以,做好保養對交通管理、道路管理也很重要。
那怎么做才能算是嚴格按照要求來保養呢?現在很多4S店做的項目也不一定全,和技師的操作技術要求、熟練程度都有關系。技師需要給車主保養檢查單,保養的項目需要畫勾,對一些需要測量檢查的部位光畫勾不行,要記數據,比如剎車片、輪胎花紋等一定要測量厚度并記錄數據,輪胎氣壓調到多少也不能只畫勾。
再比如大家可能以為輪胎氣壓高了,爆胎的可能性大,實際恰恰相反,在高速公路行駛的時候,應將氣壓調得標準之內的稍高位置,這更有利于減少輪胎的磨損,而且輪胎氣壓稍高的時候,負載加大的時候,輪胎變形也較小,產生熱量也低,也就不容易爆胎。如果輪胎氣壓低了,內部變形就很大,產生熱量也就高,橡膠在高速震蕩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撕裂,爆胎機會也就多了。有人建議夏天把胎壓調低些,冬天調高些,這都是錯的,外界氣溫影響輪胎的氣壓可能有一部分,但影響很小。所以,不論冬天夏天,輪胎氣壓應該在標準之內,標準一般是2.0-2.4bar(1bar=105Pa)之間,冬季的時候應該選擇2.3-2.4bar之間,夏季的時候選擇2.2-2.3bar,但不要選擇2.0bar。
四、保養與維修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