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涉江采芙蓉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局,憂傷以終老。
一
我僅僅是一個奴隸,呵呵,一個奴隸。在西周,奴隸如同野狗一般賤,做著牛馬般的重活,受著豬一般的侮辱。。。但是生活卻遠遠不及豬狗牛馬。生活?可笑,一個奴隸有什么生活可言?
我從小就是一個奴隸,小的時候是個小奴隸,長大了,就便成了大奴隸了。“這,就是你們的命!”主人們說。想必我爹娘也是奴隸吧,奴隸的兒子是奴隸,這比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還要名正言順。我的這個主人是我有記性以來的第三個主人了,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也不敢做什么壞事,當然,好事和壞事都不是對我們奴隸而言的。
我的主人很富有,當他母親死時,陪葬了三百個奴隸,他們與豬羊一同埋在一個墓坑里,活埋。他們其中,有我認識的,但更多的是我不認識的。因為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主人的書房和千百個臥室中的一個里度過的。我是一個小奴隸,并且我顯得乖巧,我只做主人要我做的事情,不做主人不要我做的事情。因為我知道無論怎樣,主人都是我的神。這是一個小小奴隸的生存法則,在黑暗奴隸主的統治下,它適用與每一個奴隸。
二
在我十四的那年冬天,主人帶著我去打獵,同行的還有幾個主人。大雪封山,寒風凜冽,積雪深數尺,白茫茫的一片。同行當誘餌的奴隸死在路上了,為了不讓其他主人們掃興,主人在獵時笑著把我喊到馬前,兩耳光扇暈我,捆起來,放在雪地上,放在冷風之間,引狼。對于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小奴隸來說,狼,就代表著死亡,幾十雙幽綠的狼眼,幾聲滿月時的狼的號叫。主人說這是我的福分。我早雪中瑟縮著,凍得失去幾乎失去了知覺。從那一刻開始,我發誓我要反抗,反抗,反抗!我不能暴露自己。我的主人對我毫無感情,這些主人們對奴隸毫無憐憫。這些人不把另一些人當做人看待,工具是對奴隸最好的注釋。我會讓主人為他做過的后悔的,會讓他付出代價。我的眼淚隨著憤怒一起傾瀉出來,在冰天雪地里很快成了一掛冰凌,伴著身體的抽搐而抖動。主人們毫無收獲,與主人們同樣兇殘的野狼放過了我,我知道我是欠它們的,冥冥之中,它們成全我讓我完成我的斗爭。我被我的同伴抬了回來,被放在篝火旁。
因為另一個同行主人的幾聲奉承,我的主人為了顯示他虛偽的慈悲,我被送近了奴隸學校。我學習了文字,近身格斗,使用各種武器,我將這作為我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做得很好。當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我又回到主人身邊,貼身保護他。這真是諷刺,我時時刻刻都想殺死他,但是我知道我絕對不能暴露我自己。
三
我將我主人保護地很好,一直很好。我本該一直保持這樣,然后在找個機會殺掉他,再逃走。但是,我遇見了她,我明白到我的命運又一次被改變了。她,褒姒,多么美的名字,傾國傾城,幽王的王妃。幽王,周的王,我們的王。
那天,我陪同主人來觀看為褒姒準備的表演游行。千萬人,浩浩蕩蕩從皇宮中開出。我主人一戀媚笑地跟著華車后。出了皇宮,我便緊緊跟在主人身旁。我瞇著眼睛四處觀察,仿佛在嗅著危險的氣味。這時,她,褒姒,她轉過頭來,我和她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那一刻仿佛凝結,我看見一雙飽含痛苦的眸子,雙眸清澈卻泛著痛苦,讓我感到深深的心痛。她的痛苦與我的痛苦是多么相似啊,失去自由的人們的眼神是多么的相似,這種眼神只有有著同樣經歷的人才能讀懂。然后,她笑了,笑得那么發自內心。但是隨即,她的臉上露出了高貴冷峻的表情,頭冠的垂飾蕩起,她將頭轉了過去,不再看我。
當晚,我用匕首割開了我主人的喉嚨,血從他嘴里涌出,他嘴唇嗡想要叫喊,但是卻涌出了更多的血。他抓住我的手腕,絕望地注視著我,我微笑地注視著他,他的痛苦深深的然后他斷氣了。我把匕首在他華美的絲衣上擦了擦,重新捅入了他的肚子。然后,讓他帶著肚子上的匕首沉入湖底。這是他的最終的歸宿。
當夜,我潛入皇宮,帶走了褒姒。
四
“你要帶我去哪兒?”在馬背上,她問,手攬我腰,長發飄飄,不笑中帶著笑。我不語,她又問:“你會帶我去快樂的地方么?”我仍不語。“救我出宮為何又不與我說話呢?”她微微怒到,卻在話語中委實生出百般可愛。“你愿怎樣?”我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溫暖的聲音穿過厚厚的時間的帷幕傳響在我積郁以久的心中。
飛奔了一夜,又一夜,她一直在笑,淺淺的笑,很美。
我們只在夜晚趕路,白天實在是太顯眼了,皇宮中驚動的消息很快趕上我們。同時,軍隊,諸侯的軍隊甚至周王的護衛軍隊都在集結準備著大規模的搜索,來殺我,來“救”她。
在普通老百姓和奴隸的眼力,我是逃犯,是殺了主人又闖入皇宮截走王妃的身懷絕技的逃犯。我的故事被一批又一批人傳誦著,到了最后一定也會變成神乎其神的傳說,最終會堙滅在無數嗤之以鼻的嘲諷中的。不過,我知道無論怎樣,我是一個奴隸,或許說我曾經是一個努力,這是無法更改的事實,這個殘酷的無法更改事實早已深深烙進了我的肌膚,和我的心里,它壓迫著我,使我永世不得翻身。
在眾多追兵的搜索中,我曾向她保證,“我不會讓你回去的”我說。那一刻,她雙眸流光,輕聲說道:“我相信你”。她如同天仙一般,裙帶飄飄,卻又站得與我如此的靠近,她如同一株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多日逃亡的辛苦在那一瞬無影無蹤,我的心被這愛意融化了。
五
我的斗爭,是渺小的,但是是我必須要的,似乎我這一生都在等待著它。最終仿佛如古書中寫到的,我們來到了周王勢力的邊界,那是一片很美的地方,白色的蘆葦一片一片,從中穿過一條潺潺的河,河對岸是一望無際的沼澤,沼澤中盛開著她的花——出水芙蓉。
沒有一支箭飛來,因為怕傷到她。但軍隊的腳步聲卻越來越近,這本身就是一支利箭讓人膽寒,而她卻笑了,笑的那么美,如對岸的芙蓉。
兩人都逃離的機會很渺茫,我必須做出抉擇。為了她的生——我甘心去死的。我松開她的手,最后看了她一次,把那絕美的畫面刻在我即將停止跳動的心里。然后低聲道:“走吧,走吧。”她怔住不動,淚水即將流出,而我卻微笑,說:“不要讓我做無謂的事。”說完,我迎著那支軍隊的先鋒沖去,不再回頭。
我拔出青銅短劍,這是來自于主人的饋贈,現在,與短見相配的匕首還插在主人腐爛的肚子上,成了他唯一的陪葬品。我所受的嚴厲的訓練能使我成為殺人的利刃。“快走!渡過河水就是你的自由!”我高聲喊道,沒有回頭。
“不!”身后傳來了她歇斯底里的喊叫。而我卻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已經沖到了第一個人身前。
我沖向前去,反手一劍,劍鋒將他的劍擋開,又順勢剖開了他的肚皮,巨大的沖力將他從下而上的擊上了空中。不等他落地,我已經近身到第二個人身旁,抬手轉身劃破了他的喉嚨。這是那支軍隊的先鋒部隊,人數不會多于三十人,我有勝算,但是不大,不過現在,來說,勝算又什么重要的呢?
漂亮的格擋,后退,佯攻,在是殺招,我擊倒了第五個,第六個,第七個。。。。。。青銅短劍劃出優美的弧線斜著劈出,斬了一個人高舉著劍的手臂切下了他的頭,巨大的血壓將頭射向空中后猛烈的噴出,制造出一陣血雨。我大吼一聲,我身后等待時機偷襲我的人愣了一下,我便要了他的命。我滿身是血,有我自己的,大部分是別人的。
我的短劍上下翻飛像精準的飛鏢一般劃開了一個又一個人的喉嚨,切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肢體。最終,我被包圍了。一個人劃傷了我的左小腿,我反手持劍插入了他的肩膀,然后。。。。。。另一吧劍插如了我的肩膀。疼痛,我可以自主的忽視它,但是肢體的損傷我沒辦法彌補。我的動作越來越慢,被刺中數劍,我抬頭仰天大笑,笑聲中透著蒼涼。然后,我持劍的右手被斬斷了,劍同手一起飛了出去,我眨眨眼,沒有血流出,隨后,血噴涌出來。
我倒下了,等待著致命的那一劍。我在一瞬間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一生,我在該反抗的時候反抗了,斗爭了,我絕不后悔,但是——她!
那一劍遲遲沒有劈下來,我帶著勝利者嘲諷的微笑掙扎著昂起頭,卻發現她擋在我前面,這是真正的力量的偉大之處。
我兩耳轟鳴,眼前事物漸漸模糊,我昏了過去。
六
我仍然沒有死,這是她的付出,她回到了幽王身邊換得了我的茍延殘喘的余生。從此我被流放到了那個地方,那個美麗的凄慘的地方,我將在那里老去,然后死去。在我死去之前我就被人們遺忘了,我過好在我并不求得讓人銘記。
我是被流放的罪犯,同時也是個奴隸,我常常在深夜中驚醒,總夢見她,她笑著,又哭了,淚水掛在帶著笑容的臉上,凝結成了冰霜。
我在這荒無人煙的絕美之地一住就十年,然后,我終于等到了一個旅者。我款待了他,聽他講述這十年的故事:“褒姒從逃犯身邊被救回來,舉國歡慶了三天三夜。但是,從那以后,傳說她就在也沒有笑過,這傳說應該是真的,因為幽王曾為了博她一笑烽火傳諸侯,褒姒看到各路諸侯率兵來到城下,果然笑了,傳說她的笑容是天仙的笑容,連太陽的暗淡了下來,這不是我們凡間的俗物。不過各路諸侯再得知自己上了幽王的當,紛紛造反,結果幽王就被殺了,你說,這還不是禍水么?”。我默默無語,倚門朝國都的方向望去,一片飛霞遮蔽了我的視野。
我親手殺死了我的主人完成了我的斗爭,而她卻用自己的方式殺死了幽王,完成了她的斗爭。
七
一年后,又是同樣的季節,同樣的景象,芙蓉依舊在對岸盛開著,而今卻人已不在,我涉水來到對岸,穿過蘆葦,采摘芙蓉。
一支,一支,一支,我因失去手臂而殘廢,這又算得了什么呢?她的離去讓我的心成了灰燼。
一支,一支,一支,我直起身子,迎著輕風和朝陽依稀的光,隨著白色蘆葦的擺動低聲吟唱著: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局,憂傷以終老。
一支,一支,一支,生死之間的漫漫長路誰能走盡呢?
一支,一支,一支,或許我就這樣憂傷著老去吧。
一支,一支,一支,晨霧快消散了,我的臉上不知是露珠還是淚水。
老來應免多情,還因風景好,愁腸重結。可惜良宵人不見,角枕蘭衾虛設。宛轉無眠,起來閑步,露草時明滅。銀河西去,畫樓殘角嗚咽。
【前言】
《念奴嬌·晚涼可愛》是宋朝朱敦儒寫的一首詞。這首詞通過對秋夜景物的點染,表達出詞人的情意,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詩文,自然貼切,已臻化境。
【注釋】
①念奴嬌:著名詞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歌伎,名篇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賞析】
這首悼亡詞,寫得深曲婉轉,語淡而情深,是見作者之詞品頗高。
開頭“晚涼可愛”一句領起了上片詞意。經過炎熱的夏天,到了初秋夜晚,有些涼意,頗為喜人“是黃昏人靜,風生蘋葉。”夜深人靜之際,習習的涼風吹來,使人郁悶之感全消,就是這個可愛的晚涼之夜,勾引起詞人對往事的回憶。“風生蘋葉”本于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的文句。
“誰做秋聲穿細柳?”這個反詰句式,顯出了詞情的波瀾,表現出傾聽的神情,穿過細柳傳入耳鼓的是寒蟬鳴叫的凄切之聲。“寒蟬凄切”原為柳永著名詞篇《雨霖鈴》的首句,此句斷斷續續的蟬聲,引起了詞人的“凄切”之感,似乎更深切地反映出他蘊蓄內心深處的悲涼情緒。“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徹。”是虛寫,重化用古代詩句抒懷。《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末兩句尤切合詞人的境遇,不同的是彼為生離,此為死別。南朝劉宋時期的樂府民歌中有一首是:“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這首詩是用香和爐的密切關系來比喻男女情愛的。此處詞人偏寫沉香猶存,山爐已杳。接著道“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獨臥”一詞里隱含著酸楚,透露出悼亡的詞旨。
《古詩十九首》教學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它的抒情技巧:
一、以情融事,雙管齊下
《古詩十九首》善于通過某種生活情節抒寫作者的內心活動,善于通過敘事滲透抒情,使詩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鮮明突出。它借鑒《離騷》的抒情性,同時 “將敘事與抒情合二為一,詞意婉轉,詩思纖密,明顯呈現出一種低回要眇的美學風貌”[1]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詩歌那種單純而優美的抒情性格。相對于樂府民歌而言,《古詩十九首》側重抒情,以情融事,作品多按感情的起伏節奏為主線。如《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這首詩是寫游子思念故鄉和親人,先說采香花芳草打算贈送對方,再說所思的人身在遠方,心愿難遂,最后說人各一方,憂傷難遣。以采芙蓉和蘭草作為表達感情的手段,以“遺所思”,具體而深刻地表現了對“同心”人熱烈而深厚的感情。結構回環曲折,由相思而采芳草,由采芳草而望歸鄉,由望歸鄉又回到相思。這種回環反復的結構,正反映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悶而復雜的心情。
又如《西北有高樓》寫士子失意。它并不抽象地寫他如何懷才不遇,失意彷徨,卻寫“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通過高樓聽曲這一具體事件的描繪,無意中流露了對那位歌者的同情:“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我們的詩人,從那凄切的琴聲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 的傷情。也表明了自己生不逢時的寂寥;最后希望化為雙鴻鵠同她一起奮翅高飛,更塑造出主人公奮發有為,而又四顧無侶的形象。
二、善用比興,平易淡遠
“比興”是中國古代詩歌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具體生動、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古詩十九首》在藝術手法上,就是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又汲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善于運用比興手法,映襯烘托,著墨不多,而言近旨遠,語短情長,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例如《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以馬和鳥的猶思故土,暗喻游子的眷戀故鄉之情。這不僅可以把游子思鄉之情具體化,而且還能啟發人們作這樣的思考:一般動物猶戀故土,那么極富感情的人,更當如何呢?這就增強了感情的濃度。
又如,《冉冉孤生竹》是成功運用比興的詩篇: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全詩十六句,運用比興的有十句,只有“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四句和末尾兩句直接敘述抒情。文中的比喻,不但形象鮮明,而且在憂愁幽思中散發出一種強烈的青春氣息,抒發了紅顏易老,自傷遲暮的感慨。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情感內涵,使它顯得更加飽滿,更加生動。
三、融情入景,寓景于情
《古詩十九首》常常借助自然景物和環境描寫對作者的主觀心情作必要的渲染和襯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結合,達到天衣無縫、水融的境界。例如《迢迢牽牛星》這首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作者通過對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形象的描繪,抒寫男女離別之情,通篇全是寫景,而情在其中。“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等幾句,仍然是扣緊織女的形象和現實的景物來描寫的,而織女的離愁卻輕輕地點了出來。雖然是寫天上的星星,居然像人間綢繆的夫婦,情景相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又如《明月何皎皎》這首詩: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本詩為思婦之作,以其夫客行不歸,憂愁而望思之也。如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說,“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詩篇以月明夜靜,對影寂寥,憂愁之感,忽從中來,始而攬衣徘徊,既而出戶彷徨,終而入房泣涕,情景如畫,意味深遠,沁人肺腑。
四、言近旨遠,含義豐富
《古詩十九首》的語言不假雕琢,淺近自然,如話家常,但又異常精煉,含義豐富,耐人尋味。例如:“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行行重行行》),思婦說:自別后,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游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又如“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涉江采芙蓉》)。在這里,無法讓人看到長長的思念最終帶來的相互團聚,而最終到死一直折磨人的卻是愛而離居無法相守的悲哀。你所感受到的,是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
總之,《古詩十九首》的抒情技巧應從其深入淺出的精心構思,富于形象的比興手法,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語言等幾個方面把握,形成曲盡衷情而委婉動人的獨特的抒情藝術。
――――――
注釋:
[1]劉躍進《賦到滄桑》,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頁。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第三冊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徐季子《中國古代文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關鍵詞】 “香草” 淺析
自古以來,語文就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的必修課程之一,甚至有人認為:“語文天生重要”(華羅庚)。隨著語文教學中古代經典著作的比重不斷增加,語文教育工作者對經典的理解和解讀也就顯得日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深挖教材,更要在著作的創作背景、文化傳統、作者的創作心態等方面進行更為深廣的開掘。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近文本、走入文本、融入文本。本文擬以古典文學經典著作《楚辭》為基點,希望對這種開掘能夠做有益的嘗試。
“香草”作為《楚辭》中的一個重要意象系列,包含蘭、蕙、芷、薜荔、杜若、留夷等二十三種意象。它們神秘多義的指代與在詩中的重要作用,屢屢為歷代人所傾倒。傳統認為這些香草象征了忠臣、賢士。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已經為這以看法奠定基調,他指出“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諂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之霓,以為小人。”王逸固然指出了“香草”意象是一個有著隱喻功能的意象系統,但它們的具體所指功能作用,后代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清人葉燮言“楥美人以喻君王,指香草以擬君子。”清人朱鶴齡也在《愚庵小集》中說“離騷托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如果我們將這些“香草”意象放回到它們出現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分析,會發現這些有著豐富內涵的意象其實是很難簡單指稱的,更多的是當時文化和信息的沉淀,傳遞給讀者的是作者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文化在作者身上產生的影響,從側面反映出作者的人格特征。洪興祖《楚辭補注》曰“芳菊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另外,學者傅慶升、孫綠怡也認為“香草”作為人的食物、飾物時,絕大部分是實詞,既表現這些職務木然的外觀形態,也表示它們用作生活物質資料的日常形態和習慣用法。
我們對于具有使用功能的“香草”可以進行如下分類:①用作衣服上的配飾或制作衣服的材料;②用作裝飾居所、美化生活環境的建筑材料;③用作食物或可焚燒之物。
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代李商隱
4、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代虞世南《蟬》
5、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屈原《九章?涉江》
6、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代譚嗣同《獄中題壁》
7、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明代于謙
8、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9、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0、 寧為忠臣,不作庚仆??明代王廷相《答薛君采論性書》
11、 一身輕似葉,所重全名節??清代李丕《清忠譜?傲雪》
12、 人無剛骨,安身不堅?明代施耐庵《水滸傳》
13、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明代夏完淳《獄中上毋書》
14、 士窮乃見節義??唐代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15、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
16、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17、 與其生無義,固不如烹??《史記?田單列傳》
18、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漢代桓寬《鹽鐵論?地廣》
19、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宋代梅堯臣《古意》詩
20、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唐代李白《于五松山贈南附常贊府》
21、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唐代白居易《李都尉古劍》
2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代周敦頤《愛蓮說》
23、 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24、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代李清照《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