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動作文開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只寫記敘文,好好把記敘文復習好。
(二)、兩個原則
1、真實才能動情。真正能打動讀者的,還是那些你親身經歷有真情實感的身邊小事;
2、妙語才能煽情。只有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的語言才能讓讀者眼前一亮,讀之使人不斷點頭默嘆。
(三)三字要求
1、穩:
寫好事,力求能夠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開頭結尾注意點題,結尾處要點明中心,穩定的發揮好自己的寫作水平。特別是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不要強求自己必須寫出“驚世之作”來,考試作文能夠發揮自己80%的寫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細:
不要像電視劇情介紹那樣的簡單敘述,中間要加入環境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能力好的同學再來些遠近相襯、動靜相映、側面烘托、環境渲染、五覺描寫,是文章細膩、動人。
3、精:
對于一般的同學來說,“精”體現在:(1)選擇自己最拿手的內容;(2)寫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順手的結構(總分結構或順敘方式),力求發揮好自己的水平。
對于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來說,“精”應體現在:(1)選擇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寫好的內容;(2)有漂亮的書寫;(3)精心的安排好開頭和結尾,適當的采用倒敘、襯托、聯想、象征、描寫、抒情、以小見大、欲揚先抑、渲染氣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結構文章;(4)采用適當的修辭手法,特別是運用比喻、反復、排比、反問等手法,恰當的運用成語、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四個流程(保住基本分)
1、審清題意:千萬注意,題意審不好,來個文不對題,哪就……應該先花2-3分鐘看看作文題,然后在開始答基礎知識題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導自己想說什么,是喜歡、是厭惡?是感動、是反對?是快樂,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贊揚、是批評?…………用一句話把它寫在草稿紙上。
3、選好材料:符合題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夠寫好的事。
4、寫好提綱:(1)用一句話寫出中心內容和主題;(2)分清開頭、中間、結尾各寫什么?(3)打好開頭、結尾的細稿,以及每段的開頭句。
接下來就是在試卷里寫作文啦,要力求一氣呵成,只要提綱和開頭、結尾、段落開頭的稿子打得好,一氣呵成事不難做到的,思路順暢了
20分鐘就可以把作文寫好。
(五)五項技巧(贏得感情分)
1、有一個靈活的頭腦:造句法、篩選法、換題法。
2、有一張可愛的臉蛋:書寫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夠寫多好就必須寫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隨意修改,特別是開頭、結尾和段落的開頭句,不能修改。
3、有一雙閃亮的眼睛:好的文題等于成功了一半。參見《中考滿分作文擬題技法——眉目傳神惹人眼》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裝:(1)一個最拿手的題材(適合自己);(2)一個好故事(好布料);(3)一個好結構(好設計);(4)一口流暢、優美的語言(好花紋、好色彩)。
5、有幾件精美的飾品:(1)倒敘、描寫、引用開頭(好發型)(2)結尾:議論反問式、含蓄余味式、贊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點睛式、聯想做夢式、決心號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點綴(鉆石喲);(4)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如夢的紗巾)。
(六)六個大忌(莫丟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書寫要端正,千萬別連文題都改,只改明顯的錯別字,將錯就錯,能夠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過短過長:字數一定要足,字數不足,寫得再好也很難及格;字數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試卷中的作文紙,萬般無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內。
三忌開頭議論:還不如開門見山、直接點題開頭的好,能來點環境描寫,就先來點描寫。
四忌分段太少:4-6段為好,千萬別少于3段。
[關鍵詞]敘事性散文寫作訓練方法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10015
做事總是有方法可循的,敘事性散文的寫作也不例外,我想結合平時的訓練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審清題目要求
現在的作文大都是命題型作文,在寫作文之前,學生首先要審清題目的含義。
1.抓住關鍵詞
抓關鍵詞就是要學生抓題目中的重點詞語來審題。例 “又是一個新起點”,“又”“新起點”是兩個關鍵詞。“又”說明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新起點”是基于此次事件自己對于未來的目標來說的。
通過關鍵詞,大概理出寫作思路:首先,學生要寫出自己的生活;其次,經過深入思考后,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再次,經過此事件,自己的思想水平有哪些提高,精神上如何引領自己成長等等。
2.由表及里,抓引申義
許多作文不能簡單看題目表面上的意思,往往要深入理解它的深層含義。
(1)比喻類:比喻類作文,作者可以試著把題目還原成比喻的形式,例如“……像……”等,以此來判斷是否為比喻類的作文。這類作文大都需要學生根據本體進行引申,然后進行構思寫作。例如作文《酸酸的泡菜》,這當然不是讓學生寫“泡菜”,而是從“泡菜”這一事物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心理感受及追求等,只有把本體和喻體結合起來,才能提升文章的思維空間。
(2)象征類:此類文章,不僅要看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所要闡釋的深層含義。例如作文“穿過烏云的陽光更燦爛”,難道文章僅僅要寫“烏云陽光”嗎?看到“烏云陽光”,你會想到什么呢?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烏云”象征自己經歷的困難挫折等等,而“陽光”則象征經歷過坎坷的生命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挖掘出文章的象征意義,文章讀起來才會更有味道。
二、訓練聯想和想象
豐富的想像力能使作文文采飛揚,學生的思維放飛馳騁,如何訓練呢?
1.明確聯想和想象的含義
何為“聯想”?何為“想象”?只有在明確了它的含義后,才能更好地應用它,才能更好地啟發思維。
2.基于詞語的聯想和想象
(1)基于詞語的聯想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一些詞語進行相關、相近、對比等關系的聯想。例如,看到“雙休日”這個詞,就會想到周末、作業、老師、興趣班、游戲、公園等;提到“春天”,會想到河水解凍、春暖花開、柳樹發芽、萬物萌生等;體悟深刻的同學還會想到春天是一年的開始,要明確目標,樹立理想,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等。
(2)基于詞語的想象
對于此類的訓練,學生可由一個或幾個詞展開合理的想象,由現實中存在的事物或現象可以想到現實中不存在的。例如 “南瓜”一詞,有的同學想到形狀、顏色等詞,還有的同學會想象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樣,坐上南瓜車到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
3.基于語句的聯想和想象
詞語的聯想和想象訓練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我們開始擴展到對于語句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的訓練。
(1)比擬修辭:這類修辭在本體的基礎上,加入作者的聯想和想象,把原有的事物寫得生動形象,使人讀之興趣盎然。例如:樹枝晃動起來。采用擬人的手法,我們可以擴展為:樹枝左右搖晃起來,他扭動著身子,揮舞著身上的綠色綢帶,又像在不停地向行人揮手。
(2)比喻修辭:就是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句子生動形象可感,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例如:遠望山巒,層層疊疊。可以擴展為:遠望山巒,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像綠色的綢幕鑲嵌在遠處的天邊。加入了聯想和想象后,句子是不是變美些了呢?
(3)夸張修辭:恰當地運用夸張,既能使自己的語句非常生動,又可以暗示一定的心理。例如:這時狂風大作,烏云漸漸布滿天空,只見天空越來越暗,烏云越來越低,像一只巨大的口袋撲向我們。這是夸張的手法,既寫出了天氣的變化快,又伴有人們對此種天氣的些許恐懼心理。
4.基于場景的聯想和想象
語句的聯想和想象訓練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我們開始擴展到對場景的訓練。
云起云落、夕陽西下,總會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面對不同的場景,孩子們會有無窮無盡的想法,就此,我們可以分類進行訓練。例如景物描寫、勞動場景、學習生活、運動競技場等。
三、開頭和結尾訓練
1.內容上首尾點題
我班的學生作文基礎都不太好,我在訓練作文時,讓大部分學生盡量開頭結尾都要點題,假如開頭不適合點題的話,那么結尾一定要點題。
例如:“母愛,感動”一文,學生的作文開頭是:“夜深了,我久久還未入眠,起身眺望窗外,樹影婆娑,月光透過樹的縫隙照射到地上,微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 然后轉入對事件的描寫。我覺得可以對開頭再作一下補充:“在這寂靜的夜晚,母親對我的關愛,幸福的、感動的思緒不禁涌上心頭……”“景為情設”,寫景的目的就是為抒情服務的,補上一筆抒情,既點了題,又能達到景與情的和諧統一,意境更美了。
2.結構上首尾呼應
首尾呼應會使得整篇文章結構緊密、完整,布局合理。例如,在“就這樣慢慢長大”一文中,一位學生的開頭是“時光悄然而逝,如白駒過隙,我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長大了”;結尾是 “現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懂得了許多,就這樣我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收獲” ,而結尾中的“成長,收獲”就是對開頭的照應和對長大的回答。
3.語言上生動優美
通常在語言上的修飾,我們一般采用修辭手法,把一些平實的語言比喻化、擬人化等。例如“秋天到了,小麥黃了”,學生可以試著修改,如:“一塊塊麥田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風的吹拂下,麥浪掀起層層漣漪,像海面上的微波在不停地晃動。”這樣的句子是不是生動了許多?
學生也可以進行分組練習,組內每人出一句,其余同學修改,然后在班級中交流展示,比一比誰修改得好,讓學生互相取取其長而補其短。
四、提升細節刻畫
細節描寫會為文章增色,對此,我們可以多加練習訓練。
1.景物描寫
作文中的景物描寫對于烘托人物、渲染氣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文中的景物描寫不可小覷。
(1)景物描寫要匹配人物心理。“景為情生”,環境的描寫與文中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景物描寫要符合作文的要求。如果作文的開頭是:“天空越來越暗,烏云也越來越多,窗外的樹木隨著大風的襲擊瘋狂地搖動他的身軀,好像隨時都可能被狂風吞噬。”這時的景物描寫一般對應人物的心情應該是“焦急或焦灼不安”,而不應該是人物喜笑顏開或心情萬分高興。
(2)景物描寫要細致生動。景物描寫需要學生提升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走在田間小路上,我聞到泥土的氣息,看到了草葉上有露珠。”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使句子細膩生動,提升句子的美感以及可讀性。可以修改成:“漫步在田間小路上,路邊田野里的泥土微微潤濕,青草夾雜著泥土的氣息一陣陣撲面而來,偶爾會傳來路邊野花的香味。深秋的早晨,只見草葉上晃動著圓圓的露珠,晶瑩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
2.外貌描寫
(1)外貌描寫要匹配人物形象。外貌描寫可以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中窺見人物的一些性格特點。描寫時要考慮到人物的性別、年齡、職業等,觀察要仔細,要能為文章的主題服務。不能把“一雙孔武有力的雙手”用來形容顫巍巍的老人和天真可愛的孩童,只能用來形容健壯的中年人。
(2)升格外貌描寫。可以采用擴寫的手法升格外貌描寫。例如,“父親的雙手很粗糙、長滿厚厚的老繭,手指上還有裂口”,我們可以進行升格練習,通過現實和想象結合起來展示父親的雙手。可以升格為:“我看到了父親的雙手,黝黑、干裂、粗糙,在我接住包裹與父親雙手接觸的剎那間,父親手上的裂皮刮過我白皙的雙手,讓我感覺有些許疼痛,父親那攤開的手掌上,長滿厚厚的老繭。”讓學生把對父親雙手的描寫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會更有感染力。
3.動作描寫
在一些文章中,為了表現主題,需要對人物的動作進行一些細部刻畫,細心觀察,分解人物的動作,就像電影里的慢鏡頭。
例如校運會上,“只見運動員雙腳用力蹬地,身子往前傾斜,隨著‘砰’的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個個像離弦之箭,揮動著有力的雙臂往前奔跑”。這樣的畫面把運動員矯健的身姿和拼搏的精神很好地刻畫出來了。所以,在動作的刻畫上,先引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分解動作,然后再輔之以必要的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完美。
4.語言描寫
人物的語言不在多或少,而在于使用得是否恰當,能否為文章的主題更好地服務。例如《背影》中:“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一句平淡無奇的語言彰顯的卻是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厚愛。語言雖然簡短,卻符合文章表達主題的需要。這就告訴我們,在作文中,人物語言的出現要根據文章主題表達的需要,作者需要考慮斟酌,不可任意而為。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場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語言描寫,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學生對作文人物語言的寫作水平。
5.心理描寫
不少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把握不好,我為此設計了一些場景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例如:上課鈴聲急促地響了起來,老師拿著這次考試的試卷匆忙進來,我心里不停地在想。學生先自主填寫人物的場景心理,然后在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慢慢提升自己的心理描寫能力。然后再設計一些其他場景來進行心理描寫訓練,慢慢提高。
【關鍵詞】閱讀 仿寫 寫作
【課題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十二五”立項課題《藏族地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作文指導訓練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研究》(批準號 GS [2014] GHB0266)階段性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95-02
教材既是閱讀、理解和欣賞的藍本,也是寫作的范本。以教材為依托進行仿寫訓練,可以有效地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既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立意、構思或表現手法,進行再創作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汲取范文中語句技法的精華,為我所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示范性,捕捉精彩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一、仿寫對象要選好
語文教材是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經典文章,貼近生活,分單元整合,這些文章有的非常適合學生學習,但不一定都適合學生仿寫,教師要有所選擇,適當安排。初中課文中的很多片斷,在段落構成、過渡照應、表達方式、修辭手段、語言等諸多方面都顯示出鮮明的特點,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仿寫的對象。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自己學生實際選好仿寫對象。
二、仿寫訓練內容要豐富
1.仿寫句子,積累名言警句。
語言是構成文章的基石,好語言的準確使用,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擷取課文中極富生命力的語言,有意識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句式訓練,讓學生掌握句式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詞匯量豐富、句式特點明顯、修辭運用巧妙的句子讓學生仿寫,鍛煉他們精確表達的能力。比如《荷葉 母親》中的結尾點明主旨,表達對母親的由衷感激與愛戀。學生可以仿照“……啊!你是……,我是……,心中的……,除了你,誰是我……?”的抒情式議論句式抒發感動之情,這樣的仿寫可以豐富學生的表達。同時,一些簡單而耐人尋味的句式也可以做仿句練習。
2.仿寫段落,積累精彩片段。
優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們仿寫的對象。例如《春》最后三段把春天寫成“像剛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這三個比喻從三個不同的方面,贊美春天的“新”、“美”、“力”,之后學生仿寫:春天像一首詩,飽含著感情;春天像一幅畫,舒展著,耀人的眼;春天像芭蕾舞,旋轉飛動,踏著催人奮發的鼓點。三個比喻句表現了春天的深情,美麗、振奮人心的特點,符合教材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細節仿寫的訓練。很多課文就是因為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使人物形象鮮明。想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就得進行細節描寫的指導仿寫。《王幾何》一課中用“擠進門”“那矮胖老師一句話不說,像一尊笑面佛一樣,只是站在講臺上啞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說,他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發都在微笑!” “這就是那些老同學給我取的綽號。天啦,本人太喜歡這美妙的綽號了!可惜,從來沒有一個同學當面喊我王幾何……”等動作、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使人物形象豐滿突出。這些寫法可讓學生進行仿寫。
3.篇章仿寫,成就出色文章。
篇章的仿寫主要是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學習范文的結構方式。閱讀了課文,有所收獲,有時很想模仿它寫一下,激發創作欲。例如七年級上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許多同學學完這篇課文都仿照該篇文章的寫法寫下類似的經歷和感悟。
篇章仿寫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整篇布局,首尾呼應的寫作思維,對學生進行開頭和結尾仿寫的專門訓練。如《紫藤蘿瀑布》中的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開門見山,突如其來,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結尾:”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結尾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這種篇末點題,直點中心的結尾法,加以點拔,也可出現在學生的文章中,使他們把作文寫得更嚴謹,嚴完美。閱讀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開頭、結尾的范例牢牢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其醞釀、發酵,最后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三、訓練形式要多樣
其一是口頭仿寫。說是寫的基礎。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進行口頭仿寫,它允許學生說錯,隨時修正,容易見效。其二是課中仿寫,能當堂完成的,可當堂完成仿寫,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及寫作速度。課中仿寫宜在學生口頭仿寫訓練或對課文內容、語言理解比較成熟的基礎上進行。其三是課后仿寫,有些較長片段、篇章仿寫可留到課后,但應堅持求質減量原則,一學期布置數量不宜超過10篇(次)。
四、仿寫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仿寫訓練要把握好“度”
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進行仿寫,也并不是每篇課文的學習都要進行仿寫。無效的的仿寫只能摧毀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及靈性,起不到任何作用。
2.仿寫的訓練要有序列性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過程訓練,為寫作大作文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進行仿寫活動:由仿詞仿句的練習過渡到仿段的練習(開頭、結尾、優美的景物描寫段、過渡段等)再到仿篇(側重結構、行文特點等)的練習 。
3.訓練要有針對性
片段訓練不是隨意的,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時,讓每一次訓練都能起到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服務的目的。
總之,仿寫要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進行,注重閱讀感悟,反復琢磨,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精心構思,仿寫自如,仿中而有新意,通過仿寫的訓練而有頓悟,在原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升華,達到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由模仿到創造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趙懷兵
[2]《如何以課本為依托進行仿寫訓練》 張百祥
[3]《淺議初中作文教學中的仿寫》 吳傳超
[4]《仿寫訓練對于提高農村中學生語言表達的行動研究》 牛瑞花
第一,要布局好“承上詳寫”這部分的結構
縱觀這幾年中考滿分作文“中間承上詳寫”都有這樣的結構特點:
1、“標題式”構思
這種構思是在行文中運用小標題,將文章的內容分為幾大板塊,條理清晰,外在結構勻稱醒目,同時也能提綱挈領,減少過渡文字的鋪排,使中心更加突出。例如2011黔東南中考滿分作文《沒想到我如此幸福》,作者就用了“和煦的三月暖陽”、“溫馨的七月夏風”、“涼爽的十月秋風”三個小標題,敘寫了“喝姥姥的豆漿”、“同學的友情”、“陌生男孩的讓座”讓我感到了幸福。
2、“鋪排式”構思
這種構思就是在寫作時用鋪張揚厲或者片段組合的方法,以排比方式來構成文章的主體,進行結構的創新。
例如《我喜愛吟詩》這篇中考滿分作文就用這種構思。文章用了四個排比式的首括句:沮喪的日子里因為有詩而變得快樂;煩惱的日子里因為有詩而變得坦然;寂寞的日子里因為有詩而變得美麗;平靜的日子里因為有詩而變得單純,使得段落的中心和文章的層次一目了然,富有一種美感。
3、“鏡頭式”構思
即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用搖拉切換來掃視生活,將主題集中的各個畫面盡收鏡頭之中,并通過組合展示豐富的內涵。
例如2011年荊州市中考優秀作文《我們的心近了》,作者用“鏡頭一”、“ 鏡頭二”、“ 鏡頭三”、“ 鏡頭四”分四個活動項目來表現出“我們的心近了”, 原文層次清晰,結構整齊。
這三種構思學生容易掌握,加強訓練,考場上學生就會有“下筆如有神”之速,并且這三種構思能緊扣題意,大大加深閱卷者對作文“思路清晰”與“中心突出”的印象,因而容易獲得高分。
第二,掌握行文中的詳寫方法
我們先看看這段文字:
【原文再現】
那一刻,我流淚了
我來到糧庫工地上,看到父親扛著沉重的麻袋,非常吃力地走著,汗水浸濕了他的衣服,我感動得流出了眼淚。
我們看了這段文字之后,是不會陪著流淚的。因為上面這段文字不具體,不細膩,非常空洞,細節沒有表現出來,作者的情感沒有找到寄托,所以不能夠引起我們內心的情感共鳴。不妨這樣改動:
【升格作文】
那一刻,我流淚了
我加快腳步向糧庫工地走去。近了,近了,遠處傳來機器的轟鳴聲。突然,一個瘦弱矮小的身影闖入了我的視野,小山一樣的麻袋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體被壓成了弓形,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傾,邁著蹣跚的腳步一步一步向前走著。只見他來到輸送機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氣,慢慢轉過身來。剎那間,我驚呆了,那個人——我的爸爸!
望著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身影,望著他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我鼻子一酸,眼淚一個勁地在眼眶里打轉兒。以前,我是多么幼稚啊!我從來都沒有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沒有想到手里花去的錢是父母用血汗這樣換來的。這幾年,腰疼的毛病一直折磨著爸爸,但爸爸總是沒日沒夜地拼命地干活賺錢養家,任勞任怨。爸爸才四十歲出頭的人,看上去卻像五六十歲的老頭兒。額頭過早地爬滿了皺紋,鬢角過早地出現了白發……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我們來比較一下原文與修改后的文章。上段中加黑的語句“加快腳步”表現了我去看父親的急切心情,說明我和父親之間的心理距離很近,為下文流淚作了很好的鋪墊。“我驚呆了”寫出了我看到那是父親的一刻的合理反應,為文章增添了真實感。“瘦弱矮小”“看上去卻像五六十歲的老頭兒”“額頭過早地爬滿了皺紋,鬢角過早地出現了白發”等語句表現了父親為了我、為了家庭的過度操勞的結果。而 “小山一樣的麻袋重重地”“身體被壓成了弓形”“雙手緊緊地攥著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傾,邁著蹣跚的腳步”“深深地喘了口粗氣,慢慢轉過身來”等語句則從情態、動作等方面把父親沉重的負擔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有了這樣的細致入微的描寫,文章才具有真實的強烈的感染力。最后在“我”的情感達到時,流淚自然水到渠成。
從原文到升格作文,我們可以歸納出五種詳寫的具體方法。
方法一:要學會多問幾個“怎么樣”來擴展情節
作文時有些同學只習慣于概括敘述。怎么辦呢?行文中如果學會多問幾個“怎么樣”就能夠把情節寫得具體詳細。例如從上面的原文中我們可以這樣發問:
1、麻袋有多重?(小山一樣的麻袋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身上)
2、父親扛著麻袋的樣子怎樣?(他的身體被壓成了弓形)
3、父親是如何吃力地向前移動?(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傾,邁著蹣跚的腳步一步一步向前走著。只見他來到輸送機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氣,慢慢轉過身來)
方法二:學會把一個場面或片段分解開寫把一個場面或片段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就像電影中的慢鏡頭一樣,對每個部分、每個動作都作出描寫,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起來,可以使描寫變得具體生動。
例如上文中作者寫父親扛著麻袋的過程是分成這幾個動作進行描寫的:壓成——攥著——向前傾——邁著——喘了——轉過。
方法三:詞語添加法
比如,遇到名詞(表示名稱的詞),想辦法在前面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語,什么樣的+名詞:
一個瘦弱矮小的身影
小山一樣的麻袋
蹣跚的腳步
沉重的麻袋
疲憊不堪的身影
汗水浸透的衣服
再如,遇到動詞(表示動作的詞),想辦法在前面加上“怎么樣地”—— 怎么樣地+動詞:
鬢角過早地出現
額頭過早地爬滿
深深地喘了
雙手緊緊地攥著
重重地壓
方法四:用上比喻、擬人、夸張、排比使句子更具體更生動
小山一樣的麻袋——夸張
他的身體被壓成了弓形——比喻
額頭過早地爬滿了皺紋——擬人
方法五:換情
當我看到父親那疲憊不堪的身影和汗水浸透的衣服時,我內心有怎樣的想法呢?作者這樣寫道:
作文來自生活,但應該高于生活,應該有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領悟。事實上,好多學生作文中的材料的的確確是來自生活,而且是自己親身經歷,但讀起來會覺得蕪雜,沒有生活氣息,沒有真情實感,讀起來自然就索然無味了。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曲解作文真實,把作文的真實等同于生活的真實。“真實”的確有“真正的,實實在在的”的意思,但是并不等于說作文就一定要寫自己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要寫實實在在的東西。而很多學生把生活中的事情敘述得很完整,枝枝節節一點都不落下,但沒有進行心靈上的交流,也沒有對生活進行再創造,更沒有對生活做思考和感悟。沒有融入真情,注定作文是乏味的,給人的感覺未必就“真實”。
二是缺失細節描寫。生活中的細節最能撩撥人心了。細節描寫的真實,才是文章真實的核心,點點滴滴閃真情。在生活細節上進行合理推斷、虛構、想象是不會影響文章的真實性,反而會增加作文的真實感。細節描寫的缺失會使文章顯得空、假,失去個性化的色彩,導致作者的真實情感流于平淡。如果朱自清的《背影》缺少父親攀爬月臺的細節描寫,那父愛就不會顯得那樣濃烈,背影也不會印在讀者的心中,情感自然流于空泛了。
三是缺乏自我感悟。好多學生的作文喜歡隱藏自己,很“害羞”,在開頭結尾站出來現身一下,事件就交由他人來處理,方便省事。學生自身沒有融入作文中,沒有傾訴真實感受的熱情與沖動,如此的作文何以打動人心,以何感染熏陶讀者呢?自我的缺失易使文章沒有個性,文中的“我”可以換成任何一個“他”,誰會相信文章就是寫自己呢。
四是忽視典型環境。寫出典型環境中的人和事,真實感就會出現。就如莫懷戚的《散步》,在一次野外散步,展示美麗的自然這個情境中流露出的親人間的溫暖,尊老愛幼的美德無不使每個人泛起愛的情感的漣漪。而大多數的學生寫的作文都是為文而文,很少去反思、捕捉特定情境下的心靈體驗。而有些學生只把情境當作是展示自我語言功底的一種裝飾, 脫離了人物和事件,文章雖會很美,但無法感動讀者。
我認為“作文的真實”有兩種含義:“真實的作文”,就是在寫作文時盡量去展現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的作文”,有這么一句話“有真情的作文,假的也是真的,無真情的作文,真的也是假的”,只要通過必要的加工、改造,如運用虛構,會給作文烙上“真實”的痕跡。那會使學生的作文既“真實”又有“真情”,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立足親身經歷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猶如泉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指出了作文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生活。寫作時要盡量從自己經歷的生活中篩選素材。親身經歷過、體驗過的生活,寫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實,情真意切。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提升,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不會是件難事。
(2)寫具體事件
要使文章有真情實感,就必須把事件寫具體,但并不是說和主題沒關系都寫,而是要有側重點。但一般來說,具體的敘述更易讓人信以為真。如《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優秀作文,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我坐在座位上,手捧著《簡?愛》,心無旁騖。忽然不知誰傳來消息:“明天要體檢了!”體檢?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聽:“測些什么?”同桌不以為然地說:“身高、體重,這些都免不了唄。”啊,我心里發虛,低頭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個兒,聽著后排那兩個瘦如麻桿、身材苗條的女生半真半假對自己的身段作著自我批評,真是欲哭無淚。
這個開頭,把什么人、干了什么、發生了什么、問些什么等通過對話介紹出來。因而,給人真實的感覺。
(3)重視細節描寫
細節的多少和真實與否,反映出一個人對生活的體驗程度的深淺,也直接關系到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實感。如果是些籠統的、概括的敘述,即使是親身經歷過的,也給人不真實的感覺,而使別人認為是虛假的。如“我輕蔑的笑”、“我雙手托住,交給了監考老師,大步邁出考場”中的“托住”和“大步邁出”等細節就把人物驕傲自滿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4)彰顯人物個性
作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畫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種刻畫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肖像描寫、正側面描寫、細節描寫、對比等,如魯迅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進行了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還運用了對比,從變化中看到了閏土受盡生活的折磨,精神的摧殘,揭示當時人的生活現狀。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學生成為名家,但至少能從他們的文章中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希望學生作文中的人物也能夠活起來,富有個性。
(5)優化虛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