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衛星最多的行星

衛星最多的行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衛星最多的行星

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第1篇

2002年11月23日零時許,被告人蒲某與林某沿如皋市如城鎮躍進路由東向西步行至新皋橋東首時,看見前面有兩個步行的女子,林某與蒲某打賭是否敢打前面的兩個女子,被告人蒲某回答說“我敢”,遂趕超同向步行的劉某姐妹,擊打被害人劉某臉部左側一拳,劉某呼叫,被告人蒲某即用手推劉某,在劉某倒地的過程中,被告人蒲某看見劉某手上拎著皮包,產生非法占有之念,隨即強行拽走劉某手中的皮包,內有人民幣570元及三星A188型手機1部(價值人民幣1053元)。被告人蒲某在逃跑時,將皮包扔掉,后在如皋市如城鎮影劇院門前被群眾抓獲,而犯罪未遂。

二、分歧意見

對被告人蒲某的犯罪行為如何定性,形成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蒲某的行為構成搶劫罪。被告人蒲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擊打被害人臉部、推倒被害人等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財物,其行為構成搶劫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蒲某的行為構成搶奪罪。被告人蒲某擊打被害人劉某的暴力行為,是出于追求刺激、尋釁滋事的行為,當其發現被害人劉某手上拎著皮包時,即產生非法占有的故意,強行拽走劉某手中的皮包,在此過程中,被告人蒲某未使用暴力,其行為構成搶奪罪。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三、評析

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搶奪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在仔細辯析了搶劫罪與搶奪罪的概念后,我們可以看出,搶劫罪與搶奪罪同屬侵犯財產的犯罪,彼此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1)在犯罪客體上,兩者都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2)在客觀方面,雖然搶奪罪使用的強力奪取的方法,直接作用于被搶奪的財物,但有時也會發生致人重傷、死亡的結果。因此,兩者在客觀方面,不僅行為方式有相似之處,而且危害結果也可能相同。搶劫罪與搶奪罪的主要區別是:(1)犯罪侵犯的客體不同。搶劫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搶奪罪侵犯的是單一客體,即公私財產的所有權。(2)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不同。搶劫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并且法律上沒有劫取公私財物數額的限制;搶奪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公然奪取公私財物,并且法律要求數額較大時才構成犯罪。這些區別為我們區分搶劫罪與搶奪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觀標準。

筆者認為,本案中被告人蒲某的犯罪行為構成了搶奪罪,而非搶劫罪。其理由如下:

一、被告人蒲某主觀上具有搶奪他人財產的故意,但其并沒有為搶奪他人財產而當場實施暴力、脅迫或其他人身強制行為的故意。

以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刑事責任理論認為,任何犯罪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態度支配下實施的。對于是否實施危害行為是通過人的意志和意識的積極作用,通過相對自由的意志的選擇和支配來實現的。行為人在具有相對自由的意志和意識的支配下,選擇實施危害統治階級利益的犯罪行為,他就不但在客觀方面危害了社會,而且在主觀方面也具有了犯罪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度,這種心理態度使他在國家面前產生了罪責。①從主觀方面看,被告人蒲某在實施危害行為時必須具備主觀罪過,即行為必須是在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的心理態度下實施的,這是行為人構成犯罪并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被告人蒲某看見被害人手上拎著皮包時,臨時起意,產生搶奪被害人皮包的故意,正是這種在相對自由意志基礎上產生的危害社會的故意的心理態度,形成了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根據。例如,盜竊槍支的罪犯必須知道自己所盜竊的是槍支。如果行為人不了解所竊對象的這種性質,即使客觀上在盜竊其他財物時意外地竊取了槍支,也不能認為有盜竊槍支的故意。

二、被告人蒲某客觀上實施了搶奪他人財產的行為,但在非法占有財物的當場沒有實施暴力、脅迫或其他人身強制行為。

被告人蒲某是否構成搶劫罪,應以其非法占有財物的當場是否實際采取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為標準。搶劫行為實質上是一種雙重行為,由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構成。方法行為,是指為了能劫取到財物,而實施的暴力、脅迫或其他人身強制行為。目的行為,是指為了能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即當場奪取財物,或者使他人當場交出財物的行為。二者緊密結合,不可或缺,方能構成完整的搶劫行為。正確理解搶劫行為,關鍵在于理解其方法行為。這種方法行為是犯罪分子為了排除被害人的抵抗,從而得以搶掠財物而故意實施的,主要是指對人身實施強烈的打擊或強制,包括毆打、捆綁、傷害、禁閉等等,足以危及其身體健康或者生命安全,致使被害人不能抗拒,任其搶走財物,或者被迫立即交出財物。②被告人蒲某在實施犯罪時,采取的方法是“強行拽”,“拽”的對象是“被害人手中皮包”,在此過程中,被告人蒲某未對被害人劉某的人身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即犯罪手段侵犯的對象是財物而非人身,完全符合搶奪罪的特點。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犯罪分子為了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往往作了幾手準備,哪種手段能達到目的,就使用哪種手段。在處理此類案件時亦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按照實施犯罪時實際采取的手段定罪。

三、被告人蒲某實施的暴力,因其不存在主觀與客觀的聯系性,因而不是搶劫罪立法意義上的“使用暴力”。

作為定罪原則的主客觀相統一,是指司法人員在認定某一行為事實是否構成何種犯罪時,必須既考慮行為的客觀事實,又要考慮行為的主觀認識活動,并且司法人員只有在行為人的主觀認識活動與行為的客觀事實相符時,才能據此定罪。③對一個人定罪和追究刑事責任,不但要求犯罪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必須同時具備,而且還要求它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這種有機聯系表現在:一方面,行為人的客觀上危害社會的活動,只有受到主觀故意或者過失的犯罪心理態度支配和決定時,才是刑法中的犯罪行為;另一方面,行為人危害社會的故意或者過失的犯罪心理態度,永遠表現在刑法所規定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當中。在犯罪構成中,犯罪的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任何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復存在,這樣,整個犯罪構成亦不復存在,對該行為人就不能定罪并追究其刑事責任。④因此,假如出于其他目的對被害人實施暴力之后臨時起意當場占有被害人財物,即使該暴力行為在客觀上為當場占有財物提供了方便條件,對后一行為也不應定搶劫罪。本案中,盡管被告人蒲某實施了擊打被害人臉部、推倒被害人的暴力行為,但因其不具有為了排除被害人的抵抗,從而得以搶掠財物的故意,而只是出于追求刺激、尋釁滋事的故意,與其后實施的占有被害人財物的行為沒有主觀和客觀上的聯系,所以本案仍應定搶奪罪。這與我國刑法堅決摒棄“客觀歸罪”是一致的。如果是在搶奪財物過程中,無意傷害了被害人的身體,情節較輕的,因其主觀上不具有傷害的故意,亦應定搶奪罪,對于傷害結果,一般可以作為從重處罰的情節予以考慮。例如,甲為了將婦女乙打昏,在之后,見乙戴有高檔手表,遂起意將表摘下據為己有。甲打乙的目的是乙,與占有乙的手表沒有主觀聯系,故對甲應分別定罪和盜竊罪,而不能定罪和搶劫罪。

筆者認為,第一種意見沒有用唯物辯證法的系統觀去認識犯罪構成,把犯罪構成的性質與功能看成是各個要件的性質與功能簡單相加的結果,而沒有認識到各要件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犯罪構成的整體性質與功能也就不同,這樣容易導致犯罪構成整體與其構成要件之間以及各構成要件之間的分離,不能認識到要件相同,但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社會危害性。⑤四、被告人蒲某的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是他人財產權利,是單一客體,而非復雜客體即他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被告人蒲某實施犯罪行為時,直接作用于被搶財物,侵犯的客體是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財產所有關系,其犯罪行為侵犯的客體決定了其所犯罪行是搶奪罪。

五、本案中亦不存在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情形。

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脅的,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其中包括了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的情況。本案顯然不屬于該種情況。

總之,被告人蒲某出于兩種主觀故意——尋求刺激和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客觀上先后實施了兩種行為——尋釁滋事和搶奪,我們不能無限聯系,將本來涇渭分明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扯在一起,應正確理解我國刑法在定罪和追究刑事責任上堅持主客觀要件相統一的原則,犯罪的主觀方面是客觀存在并且要通過犯罪行為得以客觀外化,只有全面地、辨證地分析案件的各種具體情況,才能查明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罪過,行為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是何種故意或過失,有無特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動機如何,從而對其主觀心理態度作出符合客觀真實的判定和結論,進而準確定罪量刑。

① 參見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頁。

② 參見劉家琛主編:《新刑法條文釋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7頁—第1208頁。

③ 參見趙秉志主編:《犯罪總論問題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73頁。

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復方利多卡因乳膏;胃減容術;氣管拔管;心血管反應

[中圖分類號] R61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a)-0117-03

Effect study of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gastric reduction surgery

LU Ting WEI Guo-hua SHEN Ji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gastric reduction surgery.Methods 60 patients underwent selective gastric reduction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rom October 2015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body mass index was 35-58.5 kg/m2.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L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 group) and group C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first 1/3 tracheal catheter in group L was applied with 1.0-1.5 g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while,no medic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tracheal catheter in group C.The level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heart rate (HR) and oxygen saturation (SpO2) before anesthesia (T0),1 min before extubation (T1),extubation (T2),1 min after extubation (T3),3 min after extubation (T4),5 min after extubation (T5)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incidence rate of cough reflex,breath holding and restlessness during extub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level of MAP and HR in group C at T1-T5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0,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Compound Lidocaine Cream;Gastric reduction surgery;Tracheal extubation;Cardiovascular response

近年來,腹腔鏡胃減容術因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迅速、減重效果確切和安全性高等特點而備受關注,但病態肥胖患者(BMI>35 kg/m2)由于生理病理的改變,全身麻醉后易出現呼吸道問題而影響該類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給此類患者拔管應十分慎重,需等患者完全清醒后能夠配合指令再進行拔管,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其安全。在全身麻醉蘇醒期,拔管和吸痰等操作易引起患者出現嗆咳、屏氣、煩躁、低氧血癥和心血管不良反應等諸多問題[3],如何減少拔管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并使患者能夠在清醒的狀態下呼吸規律和配合指令是擺在麻醉醫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近年來,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氣管導管上的方法在臨床中被應用廣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4-6]。為探討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全身麻醉胃減容術蘇醒中的作用,本研究對進行腹腔鏡胃減容術的病態肥胖患者進行了分組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胃減容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ASA Ⅰ~Ⅱ級,BMI為35~58.5 kg/m2。按照隨機數字表法于術前訪視后將入選患者分為L組(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組)和C組(對照組),各30例。L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1~45歲,平均(32.1±3.5)歲;BMI為35~56.8 kg/m2,平均(41.1±8.9 )g/m2;手術時間為(1.3±0.6)h,拔管時間為(0.42±0.27)h。C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0~46歲,平均(34.1±2.9)歲;BMI為36~58.5 kg/m2,平均(40.2±9.4)kg/m2;手術時間為(1.4±0.5)h;拔管時間為(0.39±0.30)h。麻醉醫師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了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功效,患者及家屬對本次實驗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自愿納入本次研究。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ECG、SpO2、無創血壓,開放靜脈,局部麻醉下行橈動脈穿刺監測有創血壓。L組氣管導管前1/3涂抹1.0~1.5 g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3466),C組氣管導管表面不涂任何藥物。麻醉誘導前30 min靜脈給予東莨菪堿0.3 mg,誘導時氧流量面罩預給氧5 min,氧飭魎儻8 L/min。按照標準體重進行誘導,具體為咪達唑侖0.05 mg/kg、異丙酚1.5 mg/kg、芬太尼4 μg/kg、羅庫溴銨0.6 mg/kg。麻醉維持采用異丙酚、阿曲庫銨和瑞芬太尼,按照1∶1空氧混合吸入。VT:8~10 ml/kg;呼吸頻率:10~12次/min;PEEP:10 mmHg;PetCO2維持在35~45 mmHg。術畢充分吸痰,適當張肺,待患者自主呼吸規律后給予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16 mg/kg,完全清醒后拔除氣管導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麻醉前(T0)、拔管前1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值,記錄兩組蘇醒過程中的嗆咳、屏氣和煩躁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各時間點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各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MAP、HR和SpO2值的比較

C組T1~T5各時間點的MAP和HR值高于T0時間點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拔管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L組的嗆咳、屏氣、躁動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病態肥胖患者由于咽部脂肪組織堆積,舌體肥大,咽腔狹窄,導致軟腭與會厭之間的口咽壁易于塌陷而更易發生氣道梗阻[0]。此外,該類患者頸部和下頜部脂肪較厚,容易壓迫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7-10],故術后需待其肌張力完全恢復、意思清醒后方可拔管,否則極易導致該類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梗阻。拔管指征包括:①患者完全清醒;②肌松藥及阿片類藥殘余作用已完全消失;③吸入40%的氧時,血pH值正常,PaO2>80 mmHg或SpO2>96%,PaCO25 ml/kg;⑤循環功能穩定[11]。隨著肌張力和意識的恢復,氣管導管的刺激越發強烈,易引發屏氣和煩躁,導致SpO2下降,同時激活交感-腎上腺軸,引起心血管系統應激反應,進而出現高血壓性腦病、缺血性心臟病等嚴重并發癥[12]。

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為兩種常用局部的混合物,每克含丙胺卡因25 mg、利多卡因25 mg,能迅速滲透到皮膚和黏膜表面,臨床上主要用于有創穿刺和一些表淺手術中[12-13]。有研究發現,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氣管導管表面,隨著藥物的緩慢滲透,能夠產生并維持4 h左右的氣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可以顯著降低氣道黏膜對氣管導管的敏感性,延長患者耐管時間[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將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氣管導管表面用于胃減容術,可以有效抑制氣管導管的刺激,使患者平穩安全地度過蘇醒期,直至肌張力完全恢復,意識清醒,拔出氣管導管。

綜上所述,復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氣管導管外壁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胃減容術蘇醒期氣管導管的刺激,使患者平穩度過蘇醒拔管期。

[參考文獻]

[1]Bickelmann AG,Burwell CS,Robin ED,et al.Extreme obesity associated with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a pickwickian syndrome[J].Am J Med,1956,21(5):811-818.

[2]Iyer US,Koh KF,Chia NC,et al.Perioperative risk factors in obese patients for bariatric surgery:a Singapore experience[J].Singapore Med,2011,52(2):94-99.

[3]程凱軍,沈泳堅,董章利.腦電雙頻指數結合異丙酚靶控輸注在全麻拔管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 5(11):1683.

[4]陳華,姚國華.復方利多卡因預防氣管插管及拔管應激反應的臨床觀察[J].藥物與臨床,2009,6(28):62-64.

[5]罹玻代光莉.恩納乳膏氣管導管表面涂布行表面麻醉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4,20(7):427-429.

[6]魏玉潔, 張衛,呂東東.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氣管插管全麻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8,21(4):327-328.

[7]Leme Silva P,Pelosi P,Rocco PR,et al.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bese patients[J].Minerva Anestesiol,2012,78(10):1136-1145.

[8]Gaszynski T,Szewczyk T.The influence of laparoscopic vs. open gastric bypass on hemodynamic function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J].Wideochir Inne Tech Malo Inwazyjne,2014,9(1):83-88.

[9]Marashi SM,Ghafari MH,Saliminia A.Attenuation of hemodynamic responses following laryngoscopy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clonidine and gabapentin premedication[J].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09, 20(2):233-237.

[10]Larijani GE,Cypel D,Gratz I,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MLA cream for awake fiberoptic endotracheal intubation[J].Anesth Analg,2000,91(8):1024-1026.

[11]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499.

[12]李英,張忠山,張燦英.全身麻醉蘇醒期拔管時心血管的反應及防治[J].海南醫學,2005,16(2):108-109.

[13]Estebe JP,Delahaye S,Le Corre P,et al.Alkal ionization of intracuf lidocaine and use of lubdcation protecta against tracheal tube induced emergence phenomena[J].Br J Anaesth,2004,92(3):361-366.

[14]張國智,王曉,魏新川,等.恩納乳膏氣管導管表面涂布行氣管黏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 23(7):548-550.

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第3篇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探測了太陽系中除冥王星外的所有大行星,加深了對地球、太陽系以及整個宇宙的認識。在行星探測中,探測最多的是火星和金星這兩個地球的近鄰,而又以火星為重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發射的“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和“火星全球勘測者”、“火星探路者”探測器,是最為引人注目的行星探測活動。

1997年10月15日,以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為主研制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升空,標志著這項技術最復雜、耗資巨大的太空探測計劃已經啟動。在茫茫的太空中,“卡西尼”號將進行長達7年的太空飛行,于2004年7月到達土星。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等探測器已為人類近距離觀測這顆神秘的天體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在已發現并命名的18顆土星的衛星中,其中有8顆是70年代以來“先驅者號”和“旅行者號”探測器發現的。

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土星是從太陽向外數的第六個大行星,其大小和質量僅次于木星,直徑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9倍和95倍。土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10倍。如果說太陽光照到地球上要走8分鐘,那么,照到土星上則需要約80分鐘。土星在赤道自轉一周是10小時14分鐘。其構成中間是巖石,外層是液體和氣體。冰晶態微粒組成的閃亮的土星環環繞在星體的赤道附近。目前已知土星有18顆衛星,是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衛星就是稱為“泰坦”的土衛六。

“卡西尼”的土星之旅,采用了復雜的“借力入軌”技術,即利用金星、地球和木星對它的巨大引力作用,獲得多次加速,從而最終進入土星軌道。

“卡西尼”號升空后,先朝金星飛去,兩次飛經金星后,于1999年夏天從地球掠過,2001年1月到達木星附近。從那里,它已經獲得了最后一次加速,義無返顧地向著土星飛去,將于2004年7月飛臨土星。它先隨土衛六“泰坦”繞土星飛行74圈,再于當年11月6日釋放出”惠更斯”號著陸器。“惠更斯”號將在土衛六的大氣層中飄泊22天,通過“卡西尼”號向地球傳送回一大批圖片和數據資料后,再降落到土衛六表面進行探測活動??茖W家希望它能像預期的那樣向地球發回50萬張圖像。對土衛六的研究是“卡西尼”號此次飛行最重要的使命,因為科學家認為,土衛六表面的條件與45億年前的地球極為相似。

當對土星和土衛六進行深入研究后,燃料耗盡的“卡西尼”號將同攜帶的一張有81個國家60萬人簽名的光盤一同墜入土星或土衛六,送去地球人對外星生命的呼喚和思念。

美國航空航天局計劃下一步將使用降落裝置在土星星體上直接探測,并把收集到的樣品等實物運回地面,進行研究分析。

在新世紀,人類還將通過“冥王星特快”小型探測器,完成對太陽系中最后一顆未被探測的行星的全面探測,實現太陽系9大行星探測的“大滿貫”。人類還將“光臨”在很多特性方面與地球十分相似的紅色星球――火星。美國計劃在今后大約每26個月左右一次的發射窗口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2005年發射可返回地球的無人采樣火星探測器。該飛船飛臨火星表面并進行探測活動后,將利用再生能源返回地球。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國家和一些國際空間組織制定了中長遠計劃,設想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火星載人飛行,建立火星基地,并在火星表面建立臺站網,進一步探測火星生命和環境,研究火星大氣和水消失的過程。通過對火星環境的探測,有助于研究地球演化的過程和人類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

造訪彗星和小行星

今天,當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的時候,地球人不僅能夠到另一個星球去考察,而且還能從瞬間即逝的小行星和彗星身上“尋寶”,一些國家已著手擬定未來15年的實施計劃。

科學家一直認為,彗星中存在著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留下的物質,因此引起不少國家對研究彗星的興趣。1986年,英國的空間探測器拍攝到了較為清晰的哈雷彗星照片。照片顯示,彗星是太陽系形成的“殘留物”,彗星中包含著塵埃、水結成的冰、冰凍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坦佩爾1號彗星是19世紀德國天文學家坦佩爾發現的,它是一顆短周期彗星。據美國航空航天局披露,他們已經制定了2010年從該彗星上取回第一批彗星物質的計劃。據報道,美國將于2003年4月發射“深空”4號探測器,2005年12月進入坦佩爾1號彗星低軌道,然后進行為期140天的考察,其間還要繪制該彗核的圖形?!吧羁铡?號將發射一個取名為“錢波利昂”的著陸器,這將是人類第一次通過儀器接觸到彗星。因此,彗星著陸器要準備應付彗星表面的任何情況。如果彗星表面松軟的話,“錢波利昂”著陸器將發射出一個像魚叉一樣的錨,使自己與彗星連接起來。著陸器接著采集標本,并進行科學測量活動。在完成使命后,著陸器起飛,與“深空”4號探測器匯合后返回地球。

歐洲空間局計劃將于2012年派“羅澤塔”號著陸器到達彗星。日本打算在2006年從“涅柔斯”小行星取回標本,然后再實施從彗星取回標本的計劃。

向著太陽系以外的宇宙深處挺進

迄為止,人類發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陽系以內航行,只有為數很少的航天器沖出了太陽系的束縛,飛行在日益遙遠的寂寞航程中。在新世紀,人類在對太陽系幾大行星以及彗星和其他小行星探測的同時,還將沖出太陽系,到廣闊的宇宙空間進行星際探測、尋找外星生命的探索。

人類到太陽系以外廣闊的宇宙空間航行,充滿著巨大的困難。

首先,如何跨越宇宙尺度?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知道在宇宙中光速最快,每秒達30萬公里,其它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而不可能達到光速。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離銀河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與我們相距230萬光年。即使宇宙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仍然是無法進行遠距離宇宙航行的。

其次,怎樣獲得高速、輕便、持久的動力?如果依靠目前使用化學燃料的運載火箭,即使它以每秒16.7公里的第三宇宙速度始終不減速地航行,到達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也需要航行8~9萬年的時間。同時,目前的運載火箭需要自身攜帶燃料,并且還不能達到自身在航行途中制造燃料的程度,用完后就失去動力。制造一次性裝載更多燃料的飛船,顯然是不可能的。所有問題的關鍵還是尋找理想的宇宙航行的能源。如核火箭、光子火箭、反物質火箭、激光動力飛船等,還只是停留在設想或研究階段。

再者,怎樣解決遙遠距離的通信聯絡問題?離地球最近的可能擁有行星的恒星系人馬座主星,距離我們就有4.3光年遠,而這還只是與最近的恒星的聯系。在宇宙航行中怎樣解決飛船和地球的聯系問題呢?

此外,對于博大的宇宙空間來講,太陽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目前,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認識還不多,僅憑人類掌握的宇宙知識,進行宇宙航行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現在來談實現宇宙航行還顯得為時過早。眼下,人類首要任務還是努力開展太陽系內的航行活動,集中精力搞清楚太陽系的奧秘,使人類的許多未知得到突破。如在空間站上建成自給自足的生物圈、有效地防止太空骨質疏松癥、在太空中生產新材料、在月球和火星上解決水的問題、找到太陽系外的行星、證明冥王星上甲烷火山的存在、在天王星海洋里找到氨基酸、在彗星冰塊中尋找到超新星碎片、探索到爆發星系中的高能能源,找到適合宇宙航行的能源,進行宇宙航行的技術探討等等。

尋找地外文明

21世紀人類行星際探測還有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尋找地球以外的智能生物,也就是“外星人”。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相繼實施了“奧茲瑪”計劃、“米塔”計劃、“尋找外層空間智慧生物計劃”等計劃,幾乎用盡了所有能運用的先進手段,大規模地來搜索監測“外星人”,結果連任何反應也沒有。于是,人類開始向“外星人”發信息,讓“外星人”找我們。

1974年11月16日13時30分,在阿雷西博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落成典禮上,主持者別出心裁地向外星人拍發了一封電報,電文由1679個字的二進制數碼組成,介紹了地球和地球人類的主要情況。主要發送方向是距地球25000光年的武仙座梅西爾13號星團。然而,即便那里真的有“外星人”存在,而且“外星人”收到電報后能夠看懂并且立即回電的話,人類也要在5萬年后才能收到。

1972年12月3日和1973年4月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探測器上,都攜帶了一張地球人類的“名片”。這張“名片”是鍍金的,上邊刻滿了各種圖案,圖的上部為氫原子符號,右部為一對男女人像,人像背面是按比例繪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了人體的高度 、太陽和9大行星組成的太陽系以及飛船的飛行途徑、地球的位置等等。這張“名片”可以在太空中保留幾萬年之久。“先驅者”10號于1983年6月脫離太陽系后,繼續向宇宙深空飛去。

1977年8月和9月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各自攜帶了有關地球人類的聲音制品――“地球之聲”特制聲像片,作為地球人類送給外星人的禮物。這張聲像片直徑30.5厘米,由鍍金的銅版制成。“旅行者”1號和2號在探測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后,分別于1988年11月和1989年10月越過冥王星軌道,飛出太陽系,向更廣闊的宇宙深處飛去。這張聲像片上有表現人類起源和文明發展、介紹太陽系的概況和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面貌、社會狀況、社會發展等信息的圖片;有用世界上多種語言,其中包括中國的普通話、粵語、廈門話和江浙話帶給“外星人”的問候語;有風聲、雨聲、各種蟲鳥獸、火箭發射、嬰兒啼哭等聲音;有包括貝多芬、巴赫和中國的“高山流水”等名曲在內的多種樂曲;還有表現中國長城和中國人用餐的兩張照片和中國的京劇和古琴演奏等。如遇到“外星人”他們可以通過唱片對地球和地球人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根據介紹的資料與地球人類取得聯系。

科學家們估計,僅在銀河系就有3000億顆恒星,其中很多恒星都可能有各自的行星,而這些行星中有一些可能也會像我們的地球一樣適宜于高等生物的發展。

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第4篇

伽利略望遠鏡,口徑0.037米,意大利,1609年。

一種能“把遠處物體拉近看”的裝置最早于1608年出現于荷蘭,并很快傳播到法國和意大利。1609年,意大利天文學、物理學家伽利略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百だ蕴煳耐h鏡”使這名意大利科學家看到了月球上的隕石坑,以及木星的最大的4顆衛星和在太陽表面移動的斑點。

牛頓望遠鏡,口徑0.03米,英國,1672年。

伽利略設計的望遠鏡依賴于玻璃透鏡來聚焦不同顏色的光線,并形成模糊的圖像。1672年,艾薩克?牛頓向英國皇家學會展示了他自己設計的望遠鏡。他的望遠鏡沒有使用透鏡,而是使用反射鏡,這就解決了圖像模糊的問題。牛頓的設計為現代科研望遠鏡鋪平了道路,它們全都采用反射鏡來聚焦光線。

W?M凱克望遠鏡,口徑10米,夏威夷,1994和1996年。

這一對坐落在茂納開亞山頂上的雙子星天文望遠鏡是地球上科學成果最多的天文望遠鏡。它們研究過彗星的揮發性化合物,圍繞其他恒星作軌道運行的行星,以及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的黑洞。它們的自適應光學技術消除了地球大氣層造成的光線畸變,使其地面觀測圖片的清晰度甚至高于哈勃望遠鏡。

哈勃太空望遠鏡,口徑2.4米,美國,1990年。

在地球大氣層570千米上空沿軌道運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已出沒于深度太空,致力于見證新行星的組成,星系的演化和宇宙的老化。

歐洲特大型天文望遠鏡,口徑39米,智利,2020年(預計)。

這座世界最大的可見光近紅外天文望遠鏡將建立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3000米高的山頂上。該望遠鏡的800塊50毫米厚的發射鏡塊所形成的匯集光線的能力,使天文學家們可以探測其他恒星周圍的類似地球的行星,測量宇宙中最早恒星和星系的屬性,并探測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

30米口徑天文望遠鏡,口徑30米,夏威夷,2021年(預計)。

該望遠鏡將捕獲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成像,由492塊反射鏡片拼合,發射面積比哈勃望遠鏡大二個數量級。這意味著,它可以探測到哈勃太空望遠鏡無法看見的微弱光線,實現對早期恒星的觀測,并探索早期恒星如何影響宇宙的演化。

巨型麥哲倫望遠鏡,口徑24.5米,智利,2021年(預計)。

美國、韓國和澳大利亞共同建造的巨型麥哲倫望遠鏡將利用其位于南半球的位置優勢,研究銀河系中離我們最近的兩個星系,大麥哲倫星云和小麥哲倫星云,以及銀河系中心的黑洞。

衛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第5篇

但是,我們錯了,宇宙總是讓人捉摸不透。目前發現的1900多顆(數字還在增加中)系外行星,許多與我們太陽系內行星很不一樣,比方說2011年發現了圍繞兩顆恒星運行的行星。它就像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圍繞雙星運動的行星塔圖因,主人公盧克在這顆行星上,可以凝望“雙日同落”。天文學的新發現,讓科幻故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尋找“生命行星”

但系外行星給我們的最大驚喜,或許是“超級地球”,也被稱作“超級類地行星”。這一類的行星,廣義上是指那些環境可能與地球類似,而質量通常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

1992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而且一次就發現了兩顆,它們每一顆幾乎都是地球質量的3倍,一般來說,行星都會繞著恒星來運轉,就像我們的地球繞著太陽一樣,但是這兩顆系外行星卻特別另類,因為它們是繞著一顆叫做PSR B1257+12的脈沖星(位于室女座,距離地球大約980光年)運轉。

這個發現令研究人員目瞪口呆,因為當時天文學家一般認為,只有主序星周圍才可能存在行星,而所觀察到的第一批系外行星竟然是在脈沖星周圍找到的,為什么有這么奇怪的事情?

直到1995年,天文學家在一顆典型的類日恒星周圍發現了一顆所謂的“熱木星”(即公轉軌道極為接近其母恒星的類木行星),才輕舒一口氣。這個星球的發現,使天文學家們受到鼓舞,并開始計劃尋找系外超級地球的“獵星任務”。

2009年,專門用于探測系外行星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后,掃描了其視野范圍內的15萬顆恒星。從此,發現超級地球的喜訊就不斷傳來,太空望遠鏡得到的一系列圖片令人驚奇:它們有的是氣態的球體,更像是迷你海王星;有的則是巖石類的超級地球,可以完全被海水或熔巖覆蓋。

密度很重要

欣喜若狂的行星獵人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并添加到超級地球的名單中。然而直到現在,除了它們的質量,科學家們對這些星球一無所知,沒有人能猜測出:這些新奇的行星是屬于巖石類的(類似于地球)、氣態的(類似于海王星),或者介于兩者之間?又或者以上的類型都有涉及?

因此,關于超級地球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它們由什么構成?想要深入了解行星的基本物質,天文學家需要找到一個“凌日”――即行星經過主恒星時,遮擋了主恒星的部分光線,從而讓我們可以估算行星的大小。一旦天文學家知道了某顆行星的大小和質量,根據高中所學的物理,我們就能算出該行星的密度(密度等于質量除以體積)。有了密度,科學家就可以判斷超級地球為松散球還是實心球,是“死亡的世界”,還是可能的“活的世界”。因此密度十分重要,它能告訴我們關于星球的特征。

尋找系外行星“凌日”的過程并不容易,但這樣的等待,終于在2009年有了進展,那一年天文學家推算出了兩顆超級地球的密度。首先,宇宙飛船看見了一顆正在“凌日”的行星,后來被命名為CoRoT-7b,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5倍,質量則是地球的5倍。這意味著CoRoT-7b是第一顆被發現的系外巖石行星,不過它跟它的母恒星距離特別接近,其表面肯定會融化――可能更類似水星。

第二顆是GJ 1214 b,它是被研究得最多的超級地球,其直徑約為地球的5倍,但質量只有地球的6.5倍,密度遠小于之前發現的CoRoT-7b。GJ 1214 b行星距離地球40光年,它上面富含豐富的水資源:星球四分之三的表面都被深海覆蓋。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飽含液態水的行星,但與此并存的卻是常年190℃的高溫,因此,GJ 1214 b上充滿著灼熱而濃厚的水蒸氣,這樣的環境也許并不適合地球形態的生命存在,但有可能發現其他形態的生命。

據統計,已知密度的超級地球數量,大約在40個左右。一般來說,直徑在地球3.2倍以下的系外行星,其密度就很高,很可能是巖石行星;而當直徑超過地球直徑的3.2倍時,行星的密度會開始下降,那么就可能是由較輕的物體,如水、冰和氣體等組成的氣態行星。

如何揭秘行星大氣

在地球上,大氣對動物、植物、人類來說,必不可少,所以超級地球的大氣層也是天文學家下一步的研究目標。

我們之前提到了,在“凌日”穿越過程中,主星的光穿過系外行星的大氣后,一些波段的光會被特定的大氣分子吸收。這時科學家通過分析光譜,就可以檢測到行星大氣的特定分子。如果獲得足夠多的數據,科學家就可以在理論上分析出行星大氣層的基本組成成分。

假設能觀察到氣體的組成成分,那么或許就能提供一種線索:超級地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或者生命是否已經存在于超級地球上?因為根據大氣中有什么樣的氣體,就可以推測某些生命是否存在。

到目前為止,在大氣氣體種類分析上,有很多令人激動的發現,其中就包括了“超級木星”的大氣組成??茖W家發現“超級木星”龐大的大氣層中,主要是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甲烷,與木星的大氣成分非常相似。而超級地球的研究,還在進展之中。

但是太空望遠鏡對巖石類超級地球上的大氣成分的檢測效果非常弱,比如在GJ 1214 b和另一個超級地球HD 97658 b附近收集到的星光,通過光譜分析所發現的特定分子的數量很少。天文學家給出的解釋是,這兩個星球可能像金星一樣,被云氣包裹住了,厚云層顯然阻擋了來自低層大氣分子的特定光線,使其難以識別。

天文學家仍在努力解開云層的特征??偟膩碚f,系外行星大氣的分子結構,將是下一代望遠鏡(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目標。

判斷宜居的3個屬性

對于一顆巖石類超級地球來說,是否適合生命居住,涉及到3個與生命攸關的行星屬性:海洋的調節、氣候“空調器”、磁場。

以地球為例,在其從熔融狀態開始冷卻的最初幾億年的時間里,其最外層固化成為地殼,然后分裂成板塊,這些板塊在一個熾熱、高密度的地幔區域上面,相互碰撞和磨碎,而在它們之下藏著一個堅固的地核,地核噴出的熱氣不斷攪動著地幔,就像是一個冒熱氣的火鍋。地殼板塊可能會向下俯沖,重新跑到地幔中(觸發地震),接著被熔化掉,同樣地,海水也通過地幔來循環,如此持續了億萬年時間。通過地球板塊之間的火山裂縫,巖石和水返回地球的表面,這樣周而復始地運作。

那么,在超級地球上,這3個屬性會是怎樣的呢?

首先討論一下海洋。超級地球可能是笨重的藍色行星,它們保留的海洋已經有數十億年,可能與地球上的海洋一樣,甚至更好,因為超級地球可能會有充足的水,供應給地幔循環利用。而地幔循環啟動了星球的板塊運動,在很長的時期,會影響超級地球是否有宜居的氣候,而影響的關鍵點,就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是一種很有用的氣體。一方面,它能捕獲空氣中的熱量,維持地球表面溫度。另一方面,巖石和海水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封存起來,而二氧化碳的減少,就說明熱量減少,那么星球就會冷卻下來。由于巖石和海水這些地表物質會進入地幔,碳就會被轉換回二氧化碳氣體,并通過火山噴發返回到大氣中,而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又能使行星變暖,這樣循環的最終結果就是:地球能自我調節溫度。

那么,超級地球也擁有這個“溫度自動調節器”嗎?2007年就有一項研究,表明了超級地球有較高的內部熱量,能產生更快的對流,類似于地球地幔環流,但其對流更具活力,而且力量更大,所以與地球相比,它似乎更容易創造出板塊構造,這樣的“超級”板塊可以保持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水平,這意味著這些星球比地球更能平衡氣候。

然而,同時又有相反的觀點:在超級地球上,引力占主導地位,地殼上的不同板塊就會被引力牢牢固定住,而不能產生板塊漂移和碰撞。沒有了板塊活動,二氧化碳就不能內外循環,就沒有“溫度自動調節器”功能,這樣的話,生命就很難誕生了。隨后的研究都各自支持這兩種觀點,好幾年過去了,這件事仍然懸而未決。

此外,超級地球的宜居還面臨一個大問題:行星內部需要一個磁場。假設地球沒有磁場來抵擋太陽風的沖擊,生命即使出現也難以立足,但我們地球內部晃動的液態鐵層,會產生磁場這個“盾牌”,保護著生命。

根據一項研究,超級地球的內部結構可能是固體,而不是像地球一樣有不同層次。沒有液態金屬層,就相當于沒有磁場,生命也就難以存在。然而,我們不要絕望,也有研究指出了另一種可能:超級地球內部的高熱量可能會融化氧化鎂,當這種礦物液化和翻騰后,就可以產生磁場。

顯然,我們還是需要更好地掌握超級地球的內部運作,進一步研究它們是否宜居。

星際移民或成現實

目前,已經發現的超級地球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現代觀測手段的進步和新一代技術革新,發現超級地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將來,人類可能找到圍繞著類似太陽這樣的恒星公轉、并且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而一旦發現了這樣的行星,星際移民也可能會變成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称多县| 辉南县| 双江| 孟津县| 武宁县| 忻州市| 宜阳县| 霞浦县| 德格县| 红安县| 洪雅县| 临夏市| 高清| 金坛市| 灵宝市| 镇康县| 玛纳斯县| 友谊县| 永定县| 蓝山县| 永川市| 太白县| 丹凤县| 兴业县| 忻城县| 茌平县| 即墨市| 莲花县| 阿拉尔市| 无极县| 邢台市| 罗平县| 宜宾县| 南昌市| 葵青区| 汉中市| 井冈山市| 金秀| 西充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