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工智能影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元認知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21-02
英語閱讀屬于一種認知活動,主要是將多種因素有效結合進行多項交流的綜合性過程。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更要讓學生了解各種閱讀技巧,從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增強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認知,進而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效率的目的。
1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
1.1 為學生英語閱讀提供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
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具有步驟性與計劃性的教學策略。將元認知策略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但能夠為老師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比較式教學方法,而且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學習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英語課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2 促進高中課堂教學的改革
高中英語教師若將元認知策略較好的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還能帶動其他學科的教學發展,從而推動高中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2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2.1 閱讀前的計劃策略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元認知策略,需要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應全面了解學生目前的英語水平、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再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前的計劃策略。其中,該階段可使用如下計劃策略:一是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快速思考與主題相關的詞語,借此引發學生進行聯想,使學生在回憶的同時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教師也可借此了解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的相關背景,讓學生自主判斷對該知識背景的熟悉程度,進而明確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以及所需的閱讀資源;三是預測閱讀內容,確定閱讀目標。教師可結合文章特點,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標題后,以想象的方式預測文章的主題、內容與文章結構。再采用提問的方式展開教學,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前明確閱讀的目標,從而促使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2.2 為閱讀做知識準備
經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量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息息相關。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有效運用元認知學習策略,便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語法、文化等知識的儲備,尤其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但是,只有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用元認知策略,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積累詞匯,為之后的閱讀訓練打下基礎。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詞匯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想達到英語七級水平,就必須掌握2500個左右的單詞與400個左右習慣用語的固定搭配和正確的使用方式,級數越高對單詞以及詞匯的掌握量要求更高。當然,學習英語詞匯,本身便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合理的安排時間、持之以恒才能完成。除此之外,要想牢固的記憶詞匯,還需要學生結合有意與無意的記憶,做到學以致用,堅持“音、形、意”并重的原則,在老師的指導和督促下提升英語閱讀水平。
為閱讀做知識準備主要包括下列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為內容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圍繞問題查找相關資料,搜尋更具體的信息,如:When did the story Lake place? Where did it happen? Who was the owner of the banknote? Imagineyou are the two brothers 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Lo make sure that Henry is that right man? Can you get the key point by reading through the lines?通過以上問題,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再讓學生找出閱讀材料中存在的疑問點,并找出閱讀的關鍵問題展開閱讀,從而得出恰當的答案。
第二階段,當學生初步了解了閱讀內容后,老師再引導學生進入正題,指導學生深入挖掘課本教學內容。同時,老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探究。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Henry? Use some adjectives Lo describe and get supporting details. Why do the two brothers choose Henry for their bet? Who will win the bell Roderick or Oliver? Why? Why did Mark Twain design such a bet in his play。這些問題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通過采取這樣的處理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性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2.3 閱讀后的評價策略
高中英語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材料閱讀后,應要求學生評價閱讀材料的內容、主題以及自身的閱讀情況等,如:是否完成了閱讀前預設的目標,能否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使用了何種閱讀策略,以及使用該種閱讀策略是否解決了問題等。通過讓學生評價自身使用閱讀策略的情況、對比預測的內容與評估閱讀目標,能夠更加豐富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為主要基礎內容,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訓練策略為保障條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采用的學習策略直接影響到高中英語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元認知策略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元認知策略的重要性,以便提升學生的閱讀訓練效果,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丙戊酸;卡馬西平;小兒癲癇;療效性;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085-03
小兒癲癇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神經系統綜合征,其病因較為復雜,多種刺激容易誘發疾病發作,且發作較為頻繁,多為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所造成,是一種陣發性的腦功能紊亂[1]。目前治療小兒癲癇以藥物為主,其中丙戊酸和卡馬西平作為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已被廣大臨床醫生認可并長期應用,療效較肯定,價格經濟,臨床上單用一種藥物往往難以滿足控制和診斷難治性癲癇,此時往往選擇聯合應用抗癲癇藥物[2],在追求高療效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小兒癲癇患者的認知功能狀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對此方面高度關注,進行了大量研究,多種原因能造成認知功能障礙,持續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往往容易引起腦部器質性病變,造成嚴重的后果[3]。本研究針對聯用藥物和單用藥物的療效進行對比,并對藥物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進行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2年6月~2013年2月就診于本院的小兒癲癇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齡4~11歲,平均(6.8±1.1)歲;病程為10 d~8年,平均(4.9±1.3)年;其中強直發作患兒12例,中強直-陣攣發作患兒31例,陣攣發作患兒11例,其他類型發作患兒44例;病因較為復雜,其中腦外傷13例,新生兒窒息19例,新生兒顱內出血9例,中樞神經感染18例,腦發育不良18例,無病因21例;經腦電圖檢查結果各異,其中局部性棘尖波31例,慢棘尖波25例,棘-慢綜合波15例,彌漫性慢波18例,高度異常9例。三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單用A組給予丙戊酸(上海青平藥業有限公司,H31020694)進行抗癲癇治療;單用B組給予卡馬西平(成都川力制藥有限公司,H51022089)進行抗癲癇治療;聯用C組給予丙戊酸聯合卡馬西平進行抗癲癇治療,療程均為4周,隨訪期1年。對三組療效進行評定,同時對三組認知功能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價標準:患兒經治療后停止發作>1年評定為完全控制;患兒發作頻率明顯減少且低于治療前的75%評定為顯效;患兒發作頻率減少且低于治療前的50%~75%評定為有效;患兒發作頻率較少且低于治療前的25%~50%評定為效果較差;患兒發作頻率沒有明顯減少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三組療效的比較
單用A組總有效率為67.65%,單用B組總有效率為63.64%,聯用C組總有效率為85.71%,三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3,P
表1 三組療效的比較(n)
與單用A組及單用B組比較,*P
2.2 三組認知障礙率的比較
單用A組認知障礙率為29.41%,單用B組認知障礙率為27.27%,聯用C組認知障礙率為4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56,P
表2 三組認知障礙率的比較(n)
與單用A組及單用B組比較,*P
3 討論
癲癇是一種多病因的慢性腦部疾病,是因腦部神經元超同步放電導致,發作性的突然和反復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主要臨床特點為反復發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識障礙,其發作具有反復性和發作性等。癲癇的病因包括兩種:一種是先天性因素,另一種為分娩時因素。臨床上主要的診斷方法為臨床表現和腦電圖等輔助檢查,其中腦電圖為癲癇常規的診斷手法,對各類型癲癇診斷的準確率最高可達80%[4]。小兒癲癇首發往往表現為腦電圖正常,此時無需用藥,但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當再次發作時則必須應用藥物以抗癲癇治療。癲癇一旦應用藥物治療,則需長期、規律地遵照醫囑應用藥物,單一應用藥物如不能良好控制者,則需聯合用藥,同時個體化應用藥物,觀察藥物反應情況,控制不良反應的發生。癲癇患兒認知功能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發作因素和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均有明顯的不良影響,已有報道對傳統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損害進行研究和分析,傳統苯二氮■類藥物能嚴重影響患兒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苯巴比妥能嚴重影響患兒認知速度和記憶功能[5-6]。未成熟的大腦功能受到的損害往往相較于成熟大腦更為顯著,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和智能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癲癇患兒往往因為疾病受到社會活動的限制,可能進一步限制兒童智力發展,應用抗癲癇藥物能影響患兒的學習能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操作能力等,同時還存在較低風險的行為和人格障礙。口服抗癲癇藥物的最終目標是控制癲癇發作,但因服用藥物時間較長,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大腦發育正處于關鍵階段的兒童,因此小兒癲癇的治療受到廣大臨床領域的高度關注。目前認為治療癲癇的主要目標不僅是控制癲癇發作,同時也要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而患兒服藥后對認知功能的損害則成為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7-8]。
本研究入選近年來就診于本院的小兒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根據應用藥物不同分為三組,針對療效及藥物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單用藥物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聯用組,說明聯用丙戊酸和卡馬西平能有效提高療效;單用藥物認知障礙率則明顯低于聯用組,說明聯用丙戊酸和卡馬西平較單用其中任何一種藥物對兒童認知功能有更為嚴重的損害,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9-12]。
總之,丙戊酸聯合卡馬西平較單用兩種藥物療效顯著,但聯用兩種藥物對認知功能的損害較嚴重,臨床應注意合理應用。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等缺點,臨床尚需更多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 張栩.小兒癲癇的治療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3):174-175.
[2] 童光磊.丙戊酸鈉治療兒童癲癇的血藥濃度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雜志,2007,7(3):230.
[3] 王湘慶,郎森陽,毛燕玲,等.癲癇患者認知功能損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6,13(5):273-275.
[4] 蔡木樹.小兒癲癇的診治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1, 15(1):280-281.
[5] Salinsky MC,Storzbach D,Spencer DC,et al.Effects of topiramate and gabapentin on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ealthy volunteers[J].Neurology,2005,64(5):792-798.
[6] Lee HW,Jung DK,Suh CK,et al.Cognitive effects of low-dose topiramate monotherapy in epilepsy patients:a 1-year follow-up[J].Epilepsy Behav,2006,8(4):736-741.
[7] 李冠慧,施榮富.新型抗癲癇藥對兒童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07,1(9):75-78.
[8] 陳偉鵬,練小蘭.張勝佳丙戊酸鈉用于臨床治療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134-135,138.
[9] 陸兵勛,劉中華.不同抗癲癇藥物對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8):1394-1397.
[10] 楊云飛.丙戊酸單用及聯用卡馬西平治療小兒癲癇療效分析[J].江西醫藥,2013,48(7):620-621.
[11] 劉萍,鮑永峰.不同丙戊酸鈉制劑治療繼發性癲癇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1):37.
關鍵詞:腦卒中;下肢康復機器人;平衡功能
平衡功能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功能障礙,也是影響患者獲得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關系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重新步行和回歸社會的信心,因此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中,恢復其平衡功能是主要的康復目標之一[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2月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并經頭顱CT、MRI檢查證實為首發的,單一病灶的腦出血或腦梗死恢復期患者60例,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齡36~78;平均(56.26±7.82)歲;腦梗死52例,腦出血8例;病程2個月,下肢肌力≥Ⅲ級,坐位平衡、立位平衡≥Ⅱ級,有一定的步行能力,如可借助行器具移動。排除以下情況:冠心病;呼吸系統疾?。恢橇φ系K(MMSE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①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②橋式訓練③坐位平衡訓練;④患側負重訓練;⑤重心轉移訓練;⑥起立訓練;⑦步態訓練:平衡杠內行走,向前行走、向后行走、轉身、側方行走、上下樓梯等。物理因子治療:低頻脈沖電治療、生物反饋等;
1.2.2觀察組 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患者在進行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時,手盡量離開扶手保持平衡,30min/d,6次/w。
1.3評價方法 康復訓練前及訓練6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評測平衡功能;用Motricity指數中下肢肌力積分來評價下肢肌力[3];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測下肢運動功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評分情況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結果P
2結果
兩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遠動功能治療前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較治療前改善(P
注:a:與治療前比較,P
3討論
腦卒中偏癱患者發病后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平衡功能障礙,容易引起運動功能失調和跌倒,使患者害怕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步行[4],嚴重影響其運動功能及神經恢復[5]。平衡功能的維持有賴于感覺器官如視覺[6]對人體所處位置信息的正確接受,中樞系統對這些信息的整合,運功能系統對中樞系統的正確反饋;此外,維持靜態、動態平衡還必須有充分的骨關節功能、下肢肌力及肌張力[7]。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在感覺無障礙的情況下,下肢肌力是影響平衡功能主要因素之一,對患側肢體進行肌力訓練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8,9]。有文獻報導[10,11],腦卒中患者偏癱側下肢肌力明顯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功能。
現代腦損傷恢復理論認為,患側肢體反復進行有目標指向性的訓練,可引起接受訓練的身體部位在皮層的支配區域擴大,傳導興奮的神經回路傳遞率明顯提高[12]。因此強化訓練有利于新的神經回路和正確動程序的建立,另一方面,下肢康復機器人可以增強下肢各個關節的穩定性與協調性,為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步行能力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ADL)改善。因此,偏癱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除了采用神經促通技術之外,進行肢體的強化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陳立典,郭曉琳,陶靜。針刺治療結合肌力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2):136-139.
[2]中華神經內科學會,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6):381.
[3]Demeurisse G.,Demol O,Robaye E.Motor evaluation in vascular hemiplegia[J].Eur Neurol,1980.19(6):382---389.
[4]張建,早期平衡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9):795-796.
[5]張靜,陳靜,陳新武,等Frenkel訓練法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復效果觀察[J].武警醫學,2006,17(3):209-211.
[6]朱琪,喬蕾,楊堅,等.視覺代償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2):143-144.
[7]汪霞,人體平衡能力的評定及應用現狀(綜述)[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分冊,1992,12:45.
[8]Pohl PS.Startzell JK,Duncan PW,et al.Reliability of lower extremity isokinetic strength testing in adults with stroke[J].Clin Rehabil,2000,14(6):601-607.
[9]Duncan PW.Richards L,Wallace D,er al.A randonmized,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a home-based exercise program for individual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stroke[J],Sroke,1998,29(10):2055-2060.
[10]翁長水,畢勝,田哲,等.腦卒中患者偏癱下肢肌力與運動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ADL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10(11):694-696.
[關鍵詞] 部分性癲癇;奧卡西平;認知功能;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 R7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b)-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xcarbazepine single drug treatmen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encephlogram ofpatients with partial epilepsia.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6 cases ofpatients with partial epileps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rbamazep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oxcarbazepine single drug,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encephlogram and epileptiform discharge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9.78±10.40)scores vs (80.03±9.44)scores](P>0.05),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86.31±10.95) scores vs (80.62±10.19) scor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artial epilepsy; Oxcarbazepine; Cognitive function; Encephlogram
癲癇屬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病情復雜,患者認知功能均存在一定障礙[1]。奧卡西平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可阻斷神經細胞離子通道而發揮抗癲癇作用,主要用于4歲以上部分性癲癇患者的治療[2-3]。該研究分組給予2014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56例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奧卡西平單藥治療和卡馬西平單藥治療,以探究二者對癲癇患者認知功能及腦電圖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依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2~69歲,平均(38.43±11.92)歲;額葉癲癇10例,顳葉癲癇9例,枕葉癲癇5例,頂葉癲癇4例。觀察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20~71歲,平均(39.07±12.04)歲;額葉癲癇8例,顳葉癲癇12例,針葉癲癇6例,頂葉癲癇2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長程視頻腦電圖及臨床確診為部分性癲癇;體重≥50 kg,年齡≥18周歲。
1.2.2 排除標準 合并神經系統變形性或進行性疾病,智力低下;原發性心、肝、腎嚴重疾病;治療依從性差。
1.3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卡馬西平(國藥準字H32024726),1次/d,以100 mg為起始劑量,服用1周后依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劑量調整,最高2次/d,單次劑量不得超過400 mg。給予觀察組患者奧卡西平(國藥準字H201531 24)起始劑量150 mg/(d?次),1周后以300 mg/次,2次/d為目標劑量,依據患者臨床表現予以調整,最高劑量600 mg/次,2次/d。
1.4 觀察指標
使用韋克斯勒編制的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測定兩組患者操作智商和語言智商,以二者分數之和評定患者認知功能,得分與認知功能呈正相關[4]。選取患者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安靜、清醒、臥位、閉目、基線平穩狀態20 min的腦電圖計算θ、α、β 3個頻段的功率比值。由醫師監測全程腦電活動,對包括棘慢復合波、尖波、尖慢復合波等在內的癲癇波進行識別。以治療后癇樣放電完全消失為正常;降低水平≤25%為無變化。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認知功能、θ、α、β相對功率,行t檢驗,以(%)表示癇樣放電變化,行χ2 檢驗,P
2 結果
2.1 認知功能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為(79.78±10.40)分、(80.62±10.19)分;觀察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評分為(80.03±9.44)分、(86.31±10.95)分。兩組患者治療前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94,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有提高,觀察組提高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13,P
2.2 腦電圖
勺榛頰咧瘟魄唉取α、β相對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θ功率均明顯增加,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癇樣放電
對照組癇樣放電正常、減少50.00%以上、減少26.00%~49.00%、無變化分別為5例(17.86%)、12例(42.86%)、5例(17.86%)、6例(21.43%);觀察組分別為12例(42.86%)、12例(42.86%)、1例(3.57%)、3例(10.71%)。對比兩組癇樣放電減少50.00%以上與正常例數之和,觀察組24例(85.71%)明顯優于對照組17例(60.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62,P
3 討論
部分性發作癲癇與大腦半球神經元異常激活有關,會出現同步快速放電并迅速擴散至正常腦區現象,進而引發一系列神經化學和電生理變化,導致短暫性大腦功能障礙的發生,不僅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且容易導致其產生自卑等不良情緒,不利于預后[5]。
該研究中,兩組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分別接受奧卡西平或卡馬西平治療前認知功能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相應藥物治療6個月后,單用奧卡西平患者認知功能(86.31±10.95)分顯著優于卡馬西平的(80.62±10.19)分;使用卡馬西平的對照組患者θ功率值增加明顯,α功率則顯著降低,使用奧卡西平的觀察組患者其腦電功率的受影響幅度則較小,提示認知功能的改善可能與奧卡西平減少臨床癇樣放電、抑制癲癇發作有關,與孫朝輝等學者[6]認為抗癲癇藥物可通過減少臨床下癲癇樣放電、抑制癲癇發作以提高患者認知功能10.00%以上相似。臨床實踐表明,若患者臨床發作可由抗癲癇藥物較好控制,其癇樣放電降低顯著[7]。該研究使用癇樣放電減少幅度以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后腦電圖的變化情況,治療后觀察組癇樣放電正常及減少50.00%以上共24例,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7例,表明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接受奧卡西平治療可有效改善降低癇樣放電治療效果,有效控制病情。等[8]研究結果證實,奧卡西平及其代謝產物如羥基衍生物等均具有良好抗驚厥活性。其可通過改變神經元興奮介質即腦電壓與神經介質離子通道活性,以達到穩定神經元細胞膜,降低突觸沖動的釋放和神經元的重復放電發生可能的目的,從而更好抑制癇樣放電現象的發生[9-10]。
綜上所述,成人部分性癲癇患者使用奧卡西平單藥治療后θ波功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α、β功率改變不明顯,證明其可通過有效降低癇樣放電的發生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且對腦電背景波的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 王天成,凡振玉,宋文B,等.特發性癲癇綜合征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122-125.
[2] 李龍寬,謝娟,張玲敏,等.左乙拉西坦及奧卡西平對癲癇患兒丙戊酸鈉及其代謝產物2-丙基-2-戊烯酸血藥濃度的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1):41-45.
[3] 鐘小燕,馮碧敏,楊旭平,等.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添加治療成人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有效性與安全性的 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8):946-950.
[4] 孔娣,胡峻梅.不同類型精神損傷評定的影響因素[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6,16(1):16-20.
[5] 張小房,關濤,權鑫.腦出血繼發性癲癇的臨床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6,23(1):57-58.
[6] 孫朝暉,周文靜,王思瑜,等.難治性額葉癲癇患者的認知功能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6,32(4):399-404.
[7] 劉占利,黃先玫,蔣春明,等.兒童額葉癲癇臨床和長程視頻腦電圖特征[J].浙江醫學,2016,38(3):175-179.
[8] ,張華年,陳渝軍,等.奧卡西平活性代謝物血清濃度與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關系[J].醫藥導報,2016,35(9):955-959.
【關鍵詞】 老年患者; 全憑靜脈麻醉; 吸入麻醉; 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7-0058-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27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并發癥,主要是在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上發生變化,臨床表現為記憶受損、精神錯亂、焦慮抑郁等[1]。該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發生率較高,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增加治療時間和費用[2]。為了進一步探究該疾病與麻醉方式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老年手術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在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5~83歲,平均(74.5±2.3)歲;疾病類型:普通外科21例,泌尿科11例,胸科3例,骨科5例。在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6~85歲,平均(75.0±2.7)歲;疾病類型:普通外科19例,泌尿科12例,胸科4例,骨科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診斷標準
(1)患者均需要手術治療,年齡在55歲以上;(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長期服用鎮靜藥物和抗抑郁藥物患者、有酗酒史患者;(3)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3]。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30 min口服安定5 mg,注射阿托品0.5 mg。對照組采用吸入麻醉方案,患者使用濃度為1%~2.5%異氟烷吸入麻醉;觀察組采用全憑靜脈麻醉方案,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靜脈泵注維持麻醉,其中丙泊酚劑量按照5 mg/(kg?h)計算,瑞芬太尼按照0.05~0.2μg/(kg?min)計算。觀察患者的病情、血壓、HR等指標,對物和補液速度進行調整。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蘇醒時間。(2)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簡易精神狀態評分(MMSE)情況,總分為30分,根據文化程度分為文盲、小學、中學以上三個等級,評分分別小于17、20、24分,說明患者認知功能缺損。(3)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MMSE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12 h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1 d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大腦是發生麻醉作用的目標器官,研究表明,腦細胞經過麻醉,會減少腦部血液流量,使腦部代謝發生異常,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改變[4]。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代謝能力下降,對物的敏感度上升,所以在麻醉后容易出現蘇醒延遲、呼吸不暢等不良反應[5]。有研究表明,全憑靜脈麻醉使用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能夠被血液中的非特異性脂鍵水解,因此不會產生蓄積作用,而且混合用藥能夠減少丙泊酚的用量,從而防止延遲蘇醒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前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 、12 h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1 d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選擇全憑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全憑靜脈麻醉患者術后蘇醒時間短,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促進了精神狀態的恢復,如無禁忌可優先采用。
參考文獻
[1]許艷淑,陳琦,王英偉.全憑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影響的比較[J].上海醫學,2011,12(1):50-53.
[2] Cao Guohui.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The Utility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3,4(9):1218-1219.
[3]李應清.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醫學綜述,2014,7(20):1304-1305.
[4] Yang parison of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inhalation anesthesia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Contemporary Medical Journal,2014,17(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