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離別的詩詞

離別的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離別的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離別的詩詞

離別的詩詞范文第1篇

巴寶莉手表,2009年春季正式在英國推出。

作為傳統的時裝品牌。使用飾品般的皮革手環環繞并在底端加上令人驚奇的表頭,經典的黑色圓形鏡面造型設計令古典味道加分。造型復古的表盤非常惹人喜愛,多層設計的皮制表帶看上去像是帶手表的同時帶上多條皮制手環。手表常見有金色表帶和棕色表帶兩款,是搭配時尚服飾非常好的配件選擇。

(來源:文章屋網 )

離別的詩詞范文第2篇

關鍵詞: 「を 「から 賓格助詞 補格助詞 離開場所

一、前言

日語作為粘著語,助詞的頻繁使用是其語言特點。日語中,を和から是兩個非常常用的助詞。を按其用法和作用可以被歸類為賓格助詞和補格助詞,から常被認為是補格助詞。作為補格助詞的を,與移動性自動詞搭配使用,可以表示離開的場所,如:

(1)故をれて京に行く。

(2)都心の會社から家まで、を降りてバスにりえて、通勤に片道2以上はかかる。

から可以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起點,如:

(3)バングラデシュは5月から10月にかけて雨季に入る。

(4)成田から國便にる。

在這種用法中,から還有以下的例句:

(5)太はいつまでもから出る。

(6)あの先生は日本からいらっしゃる。

我們注意到から前面是空間(場所),后面是移動性自動詞,因此也可以理解為表示離開的場所。那么(5)和(6)中的から是否可以用表示離開的場所的を互換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上面的兩個例句中只能用から。那么,我們看看可以互換的例句:

(7)がホムをれる。

がホムかられる。

(8)彼女は自で學校を出た。

彼女は自で學校から出た。

通過以上的例句分析,我們會發現を和から都可以用來表示離開的場所,但是它們在使用中卻存在著某些規律或特征。有的情況下兩者可以互換,有的情況下只能用前者或只能用后者。日本的有關學者已經對を和から的這種相似性和特征做過研究,有代表性的如三宅指出,を和から在使用上存在著文法上的限制和運動論上的限制。

二、文法上的限制

1.在表示物理性質的移動時,既可以用を也可以用から。在表示抽象性質的移動時,只能用を。如:

(9)で、太郎は大學(を或から)出た。

分析:表示太郎乘車離開學校這個單純的物理性質的離開。這時可以用を也可以用から。

(10)去年、太郎は大學(只能用を不能用から)出た。

分析:表示太郎離開學校。是指畢業或退學等抽象性質的離開,只能用を。

2.在表示意志能夠控制的移動時,既可以用を也可以用から。在意志不能控制的移動時,只能用から。

(11)太郎が部屋(を或から)出た。

分析:太郎(人)作為行為主體,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可以控制從房間里是否出來這一行為。這時可以用を也可以用から。

(12)が突(只能用から不能用を)出た。

3.同一句子中,如果同時含有有動作的到達點(或歸著點)時,只能用から。

(13)太郎が部屋(を或から)出た。

(14)太郎が部屋(只能用から不能用を)庭に出た。

三、運動論上的限制

如果特別將離開的場所作為起點來強調的時候,一般用から比較適合。

(15)ひかり號は何番からしますか?

(16)これは日本から持ってきた子辭だ。

我們上面提到過的例句(5)(6),之所以只能用から不能用を,也是屬于這種用法。

三宅從格助詞的用法和屬性的區別的宏觀角度,對を和から進行了概括。他指出,から在表示離開場所時,和要表達的起點的意思基本上是直接對應的關系,因此から可以被稱為內在格助詞或意味格助詞。相對地,を在表示離開場所時,與要表達的起點的意思并非是直接對應的關系,因此を可以被稱為構造格助詞或文法格助詞。因此,在特別強調起點的意思的時候,用から更自然。

三宅在對比を和から時,主要將側重點放在了から之上。針對這點,楠木對を重新進行了深入探討,他指出を不但具有構造格助詞的特點,還應從其具有的支配性的意思加以探討。

(17)太郎を毆った。(物理性質力學角度的支配力)

(18)良き友を持つ。(抽象性質的心理角度的支配力)

這是を表示動作對象時候的一般屬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家を出る、「大學を卒する、「席を立つ等を表示離開場所的意思的句子,就可以和を表示動作對象時候的一般屬性相統一。を主要是表達一種主體從所屬的狀態中脫離開來,并且隱含著該脫離是作為行為主體本身(或其狀態)的延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同樣表示離開場所的を和から之間,它們要表示的側重點有所不同。から更傾向于起點的意思,を更傾向于離開、脫離的意思。

參考文獻:

[1]楠本也.「を格における他性のスキマ,京外國大學留學生日本教育センタ集(28).京外國大學留學生日本教育センタ,2002.:1-12.

離別的詩詞范文第3篇

關鍵詞:變壓器;微機保護;勵磁涌流;物元分析;可拓學

中圖分類號:TM7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0)01-0022-02

電力變壓器是電力系統的重要電氣設備,關系到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差動保護作為電力變壓器的主保護,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動作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在實際的電流變壓器保護中均使用單一的判據,采用定量的門檻區分勵磁涌流和內部故障,這就造成了在實際測量中的細微區別都可能造成保護誤動。

本方案是在已有的保護判據基礎上,通過綜合多判據判定勵磁涌流,容錯性較好,避免了因為某一單一判據超過閾值造成保護誤動或拒動的情況。同時,可以很好的實現新舊判據的結合和交換。

一、可拓學介紹

可拓學用形式化的工具,從定性與定量兩個角度去研究解決矛盾問題的規律和方法,其理論支柱是物元理論和可拓集合理論,邏輯細胞是物元。本方案的判定方法,涉及了物元理論和關聯函數的概念。

(一)物元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例發現,處理矛盾時,必須將事物、特征及相應的量值一起來考慮,才能更貼切地描述客觀事物變化過程,構思出解決矛盾的方法,把解決矛盾問題的過程形式化。為此可拓學理論引入了有事物、特征和相應量值構成的三元組――物元,作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以給定事物的名稱N,特征c和關于特征的量值v組成有序三元組作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簡稱物元。

R=(N,c,v)

其中,v由N和c確定,記作:

v=c(N)

一個事物有多個特征,如果事物N以n個特征c1,c2,……,cn和相應的量值v1,v2,……,vn描述,則表示為:

(二)關聯函數

建立關聯函數是物元分析法中的重要內容。

關聯函數把論域中的元素映射到實軸上,當關聯函數大于零,表示該元素具有此性質;當關聯函數小于零,表示該元素不具有該性質;當關聯函數等于零,表示該元素既具有該性質,又不具有該性質,為零界元素。通過關聯函數,可以定量地描述任意元素與正域和負域的相關程度,而且對同一域的元素,也可以通過關聯函數的大小區分出不同的層次。

二、基于物元分析和AHP的變壓器勵磁涌流識別方法

本方案中,N0=(短路),N1=(勵磁涌流);c1=(二次諧波含量),c2=(二次諧波分量衰減),c3=(波形不對稱),c4=(低電壓)。

(一)判據的選擇及其可拓域

通過對各判據的原理分析,得到各判據的物元如下:

1.二次諧波含量判據。

經典域物元:

R0=[N0,c1,(0,0.15)]

R1=[N1,c1,(0.15,1)]

節域物元:

R=[N,c1,(0,1)]

2.二次諧波衰減判據。

經典域物元:

R0=[N0,c2,(0.1,1)]

R1=[N1,c2,(0,0.1)]

節域物元:

R=[N,c1,(0,1)]

3.波形不對稱判據。

經典域物元:

R0=[N0,c3,(0,0.25)]

R1=[N1,c3,(0.25,1)]

節域物元:

R=[N,c4,(0,1)]

4.低電壓判據。

經典域物元矩陣:

R0=N0,c1,(0,0.15) c2,(0.1,1) c3,(0,0.25) c4,(0,0.7)

R1=N1,c1,(0.15,1) c2,(0,0.1) c3,(0.25,1) c4,(0.7,1)

節域物元矩陣:

R=N,c1,(0,1)c2,(0,1)c3,(0,1)c4,(0,1)

(二)確定各判據的權重

在最終判定結果的計算中,需要用到各判據的權重矩陣W=[w1,w2,…wn],確定權重的方法很多,本方案采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經過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以及一致性檢驗后,得權重向量為:

W=[0.4250.2120.1050.258]

(三)算例分析

設有變壓器的仿真試驗結果(采樣頻率1000Hz):

I2/I1=0.134;Δ(I2/I1)=0.07

有7個采樣間隔的波形呈現不對稱性質;電源側電壓保持額定。

經數值計算后得:

P=[-0.3380.249]

該向量中的因子代表了綜合判定結果對不同判定結果的關聯程度。取其中的最大值0.249所隸屬結果為最終判定結果。可以得到最終綜合判定結果為勵磁涌流。

可以看出,如果使用單一判據,如二次諧波判據,在某些情況下將引起識別不出勵磁涌流的情況,如本例中二次諧波含量為13.4,這對于定值為15的二次諧波制動的保護將引起誤動,而使用本算法,經過多判據的綜合判定,即可識別出勵磁涌流。由于使用多判據,使保護有了更高的可靠性,多判據之間更容易做到優勢互補。

三、結論

本文在參考相關論文和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采用多判據識別勵磁涌流的新算法;同時,利用動模實驗得到的數據,運用MATLAB語言對此勵磁涌流識別原理進行了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變壓器空載合閘時保護能可靠閉鎖;變壓器處于故障時及空載合閘于故障時保護能夠可靠不閉鎖。

與傳統的保護相比,本方案綜合多判據,容錯性較好,避免了因為某一單一判據超過閾值造成保護誤動或拒動的情況。同時,可以很好的實現新舊判據的結合和交換。

基于模糊理論的勵磁涌流識別技術,也是一種典型的綜合多判據的識別方法,與之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1.現有的模糊識別原理對各個判據的權重的確定一直是一個難點。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是在這方面的一個嘗試。作為一種能綜合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證模型的系統性、合理性,又能讓決策人員充分運用其有價值的經驗與判斷能力,為權重的確定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思路。

2.模糊識別原理在各個判據的隸屬度及其權重的基礎上,得到一個綜合權重,通過判斷綜合權重與門檻值的關系判斷是否是勵磁涌流,固定的門檻值很難適應電力系統的復雜性。本方案采用比較關聯函數K0與K1的關系的方法確定最終的判定結果,回避了門檻值的確定,使得判定結果能夠更好的反映實際情況。

本文所做的工作只是這方面的一個嘗試,仍有一些問題尚需解決,如優化判據的選擇、物元經典域的調整,以及其他形式關聯函數的嘗試等。希望此研究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蔡文.物元分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問題[J].科學探索學報,1983,(1).

[3]蔡文.物元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

離別的詩詞范文第4篇

《雜詩(二)》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憶東山二首》李白: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云。

《流鶯》李商隱: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放言五收(其三)》白居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絕句二首(二)》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寄夫》陳玉蘭: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首先看王維的雜詩,作者純用白描記言,簡潔的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態,口吻等表現地十分生動,顯示出我急欲知道故鄉人事的心情。寫的十分傳神。二末兩句看似突兀,怎么不說親人,而單單談起一株梅花呢?其實,窗前的寒梅已然成為作者心中的故鄉的象征。因此,“寒梅”即成了對故鄉思念的寄托。然而,特殊之處在于,作者以這一問,全部寄托了心中那對故鄉的思念,這一問,實則省去千言,而又勝似千言,把作者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王詩《相思》也屬于這一類,以富于情致的事物寄托情思,而寄語設問又親切,令人神遠。此外,從另一方面看。這種以發問表現詩人內心復雜強烈情感的還有如《詠蟬》《寄夫》《絕句》(杜甫)等。

以王建詩為例。詩人寫“秋思”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直抒心切,而用疑問語氣。可是明明是詩人懷人,詩人卻用“秋思落誰家..”,仿佛“秋思”唯有詩人才有。這看似無理,卻表現出了詩人的情癡。這種“似放實收”的手法,還有禮李白的《憶東山二首》。那么,從另一種角度看,這種由眼前景以發問形式將讀者引向更廣闊地方的,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也是屬于類似

另外一類――借外物之口,寫自己之心。以駱賓王《詠蟬》為例,詩人以比喻說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他不是人間煙火呢?這句詩人自喻高潔品性卻不為時人了解。須交待一點,這首詩是高宗儀鳳三年(678),詩人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解忤武后,遭誣以貪贓之罪下獄后寫的。詩人借蟬之口,表達了不被人理解的悲慨。詩人這一問,似與蟬渾然一體,而又明明地表現詩人自己的內心。李商隱的《流鶯》屬類似。

另外一類,以問發人深思。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詩是想說:對人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需要時間的考驗,需要用漫長的歷史去衡量判斷,否則極易出現錯誤。末句一句既警醒了人們,也啟示了人們,這正是問句使人深思的作用。

總之以例概全,雖失偏頗,但也能大概的概括問句在詩中的作用:更深入的表現詩人內心,更廣闊的轉移視線,更委婉的表達道理。這一深入一廣闊既可以將詩句進入讀者的內心,也可以將讀者引向更廣闊的視野,而讀詩的韻味其實全在這一進一出中。

離別的詩詞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寫作緣由;意境賞析;教學方式;詩歌主旨

近來,筆者觀摩了一節以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為課題的公開課。課中,教者要求學生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通過逐句翻譯的方法,揣摩詞人融入詞中的情感,并進而賞析詞作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很明顯,在教學理念上,教者的詩詞教學以翻譯為切入點,并以此為詩詞內容理解的重心。事實上,從平時的大量課例來看,不少語文教師是這種做法的堅定擁護者和自覺踐行者。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多限于字面含義,繼而對詞人情感的解析也多浮于淺表層面。例如,對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賞析,不少學生對其直接翻譯“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為傷心之事就是離別,又哪能經受得了這蕭瑟凄冷的清秋季節?”由此,學生得出結論:詞人抒發的情感是離愁別緒。很明顯,學生對詩詞的把握是走了“捷徑”,僅滿足于對語句的翻譯。但穿過這個“捷徑”的代價也很明顯,學生并沒有從路途中觀賞到隱匿于詞作豐茂枝葉下的繁花,對于詞作的意境領悟不足,對于詞人借以抒發的情感分析不夠細膩和全面。

從日常教學以及學生習題作答情況來看,以上所述問題可謂通病。我認為應從詩歌創作發生的源頭和文本的深層解析兩個角度,突破“譯”的局限,借助“悟”的方式,全面而準確地賞鑒詞作。

一、解析事件,明了創作緣由

俗話說,有因才有果,一切皆是因果,沒有偶然和巧合的事。對于詩人而言,他也不會進行無病式的詩詞創作。為此,在學生不太知情的情況下,教者自身必須先行明了事件在詩詞創作中所體現出的無可替代的作用,繼而引導學生細加解析這些事件。

首先談外顯的事件。只要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基礎,即使是運用翻譯的方式,學生也可以輕易判斷出作者情感的類型及情感取向,進而分析出具體的情感。這是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做到的,但大多又僅僅局限于此,總給人以解析得浮光掠影之感。

除此之外還有內隱的事件。從創作心理學來看,詩人的創作都有動因,它包括內部根本和外在誘因兩個部分。正因如此,詩詞呈現的情感往往具有內蘊和多元的特點。因其內蘊,僅靠對詩詞的翻譯,難以深入而全面地領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就如前文所述,學生最多從翻譯中把握詩人因離別而產生的愁緒,至于其深層的情感,學生們往往是無法透徹領悟的。與此相關的是,因其多元,僅靠字面的翻譯,學生也很難從這首詞作中解析出柳永更多的情感。

對作者創作根本動因的探求,應該成為學生詩歌鑒賞的重中之重。就這首《雨霖鈴?寒蟬凄切》而言,柳永的創作也是有其深層原因的。這首詞寫作于詞人離開北宋都城汴京之時,在此之前,詞人一直處于仕途失意之中。對于一個志在有為的士子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人生打擊。在此情境中,戀人在郊外為他送行這一行動直接誘發了詞人情感的噴薄而出。在中國古典詩歌領域,有著“男子作閨音”的獨特傳統。就這首詞而言,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明晰柳永政治失意的基礎上,對詞人生發的“多情自古傷離別”產生全新的理解。這里經由與戀人的不舍與離別,融入其個人的政治遭遇,自然生發對當政者的政治依戀,就像戀人對他的依戀一樣。當產生這種認識時,對詩歌的解析就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了。

二、賞析意境,揣摩詞人心境

詩歌的最大魅力應在于意境的營設與領悟,但翻譯式解析無疑使其喪失了韻味,也成為學生疏遠詩歌、不能從中汲取營養的重要緣由。在由表及里地解析詩歌事件的基礎上,教者很有必要,也很需要用心地幫助學生融入詩歌,合乎意境,進入作者的心靈世界。

首先,引導學生張開思維之羽翼馳騁詩歌海洋。詩歌是凝練的語言藝術,內蘊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必須跨越翻譯的藩籬,進入詩歌靈動的世界,想象是學生必須倚仗的“法寶”。可以講,不少學生拘泥于現實的存在,他們難以將現實之物與意念之物有機關聯起來。即如對“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賞析,學生們習慣于將其理解為前路之遙遠,云霧之繚繞。此時,教者需要幫助學生將“煙波”與“暮靄”對應為比喻之物,想象為充滿曲折和眾多變數的個人前程。如此,詩歌的境界頓出,韻味驟生,魅力無限。

其次,學生需具備共情意識。詩歌的解讀本來就是一種情感碰撞的過程,需要讀者由語言融入詩境,由詩境揣摩作者外顯和內隱的情感。例如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賞析,學生需要進入離別的情境,需要領會詞人與戀人彼此不舍與珍惜的情感,需要剖析出詞人少有人懂而又與懂他之人離別的痛楚。只有達到這種情感共鳴,詞作的真意與深意才會真正顯現。

三、全盤領悟,掌握創作主旨

詩歌雖然簡短,但它全然是個整體。既然是整體,就需要站在全詩的高度,全盤領悟詞作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的創作主旨。

就柳永的這首詞而言,教者需要站在闊大的背景下,在大腦里還原事件的來龍去脈,明晰事件的緣起――仕途失意,被迫離開京城。帶著這樣的心境,在凄涼急促的秋蟬鳴叫聲中,急雨驟停的傍晚,戀人為柳永送別。在這種倍加讓人感動而珍惜的時刻,詞人珍惜戀人的摯誠情誼,感嘆船夫不解風情的催促,反思自身在京都的種種坎坷遭遇,進而迸發無盡的愁思。他想象自身在酒醒之時的情境,“楊柳岸曉風殘月”,自己孤身一人,無人相識,也無從認知所在何處,充分表白他對前途的迷惘與困惑。于是乎,“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在這竭盡心力的表達中,詞人恰當表白了自己的一腔哀怨之情:不管自身怎樣表達對統治階層的忠誠之心,但是又有什么人接受自己的表白呢?于是,在這滿腔哀怨之中,哀無人理會,但怨有學生的領會,學生對詞作的理解也自然超越對離別的認知,進而升華至對政治“分手”的深層認知。在此基礎上,詞人的創作主旨自然顯現。

詩詞賞鑒是一大難點,但只要掌握方法,一切皆有可能。筆者建議教者引導學生以事件的起因及詞作發展的動因,以想象的方法融入詩歌意境,突破翻譯的局限,以心靈的感悟為宗旨,以詩詞的整體賞鑒為出發點,全面而透徹地把握住作者的創作主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更多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外國語學院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社科院

駿馬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呼倫貝爾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磐石市| 招远市| 新安县| 翁牛特旗| 上高县| 岱山县| 赫章县| 郓城县| 台中县| 罗山县| 嘉义县| 双辽市| 吉安市| 赤城县| 乐安县| 武平县| 江达县| 中超| 体育| 库伦旗| 济宁市| 那曲县| 迁安市| 乌拉特前旗| 玛多县| 平陆县| 二连浩特市| 柘荣县| 霍山县| 阿坝县| 石屏县| 宜良县| 江北区| 河池市| 永善县| 广安市| 筠连县| 宁波市| 通化市|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