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風景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氣;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后被用為梅花的代稱。
3、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麗。
4、桂子飄香:指中秋前后桂花開放,散發馨香。
5、紛紅駭綠:紛:紛披;紅:指紅花;駭:散亂;綠:指綠葉。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形容花草樹木隨風擺動。
6、奇光異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7、鳥語花香: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8、郁郁蔥蔥: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
9、春暖花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10、火樹銀花: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11、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12、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13、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
14、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美。
15、姚黃魏紫: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16、鶯啼燕語: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17、蒼翠欲滴:蒼翠:深綠。形容草木等綠色植物仿佛飽含水份一樣。
18、草長鶯飛: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19、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1、山清水秀,釋義為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2、湖光山色,釋義為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3、青山綠水,釋義為青色的山,嫩綠的水。
4、奇峰羅列,釋義為指各種各樣的奇特山峰散開地排列著。
春暖花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紅裝素裹:指衣著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關鍵詞:抓作品理解 抓朗讀要求 抓住興奮點 抓關鍵詞語 抓內容重視 抓流利自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0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朗讀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有極密切的關系。朗讀,就是用口語表達書面語。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抓住朗讀教學,就必然會帶動口語和書面語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語言訓練,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徐世榮先生在《朗讀教學》一書中說:“語文教學如不進行示范、指導和練習,也就不能算完整的語文教學;如使朗讀流于形式而沒有發揮其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圓滿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睘榱恕疤岣邔W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圓滿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探索出幾點朗讀方法,現總結說明如下:
1 抓作品理解,準確表情達意
理解作品是朗讀的先決條件和基礎。那種有口無心、和尚念經式的朗讀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對作品缺乏理解。朗讀的正確途徑應該是從理解到表達,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要理解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應該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作朗讀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把作者那欣然命筆和奮筆疾書的創作沖動化作朗讀者自己熱切傾訴的愿望,這樣才能在朗讀中站得高抓得準,表達得深刻。例如朗讀《水調歌頭 游泳》,全詞并不長,但意蘊深刻,寫法奇特。如果不了解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就不可能讀好。《水調歌頭 游泳》寫于1956年,同志巡視南方,6月1日、3日和4日,三次暢游長江,抒發豪情寫下了這首詞。全詞抒發了作者日理萬機、緊張繁忙,今日稍有余暇,得以暢游長江的舒暢與目睹大橋緊張施工的景象,展望大橋落成后的壯麗畫面的興奮、自豪心情。了解了這些,才能在朗讀時正確表達作者在詞中所表現的愉悅心情及英雄氣概。
2 抓朗讀要求,突出朗讀重點
實踐證明:無論什么教學活動,只有先讓學生明確這項教學活動的目的、要求,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朗讀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明確朗讀的要求與任務,突出重點,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如教《荷塘月色》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閱讀“預習提示”,然后提出問題(即朗讀要求):作者對荷塘是怎樣描寫的?對月色是怎樣描寫的?怎樣體現朱自清的文章是美文?學生根據問題、要求朗讀課文,發現文章的四至六段有以上問題的答案,再去朗讀四至六段,自然而然地明白:作者寫荷塘,寫了荷塘中的種種芳姿,風送荷香以及風戲荷葉的風致;寫月色,著重寫了如流水、如輕紗般的月色及月光中的樹影,在一連串的比喻、通感、擬人修辭中,體現了音韻美、樸素美、立體美。這樣有要求有重點,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了解了文章的寫作特色!
3 抓住興奮點,激活滿堂課
即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文片段、知識材料、重點練習穿插其中,引發學生思維中的興奮點,從而激活滿堂課。如《風景談》一課,筆者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分析“風景”一詞,讓學生說出自己接觸過的風景有哪些,學生們七嘴八舌,答案豐富多彩。筆者再問:“你們說的都是風光如畫、游人如織的風景區,可茅盾先生卻把一些微不足道的景物看出了風景,是他不懂得欣賞嗎?不是!是什么樣的風景讓作者這樣難忘?欲知詳情,請讀課文?!睂W生馬上興致勃勃地打開書本,高聲朗讀,很快悟出了文中“風景”的含義。
4 抓關鍵詞語(或句子),重在以點拎線
關鍵詞語在課文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就可以用這些詞語連成一條線,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時,筆者指導學生圈點文中寫“雨”的句子:“下起雨來”、“迎著斜風細雨”、“雨大起來”、“一到雨地”、“雨不知什么時候已經住了”、“細雨打濕了渾身上下”。根據這些詞句,學生更清楚了作者以“雨”為線索,描繪了泰山的風光,再去朗讀課文,感情自然經受了“雨”的熏陶,也就懂得了作者為什么在“雨”中登泰山。
5 抓內容重現,體會文章感情
文章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的重現過程,即是學生發揮想象力,身臨其境,體會文章感情的過程。教《火刑》一文時,筆者先給學生范讀課文片段,然后讓他們在頭腦中勾畫出書中的情景,找一兩個學生進行口頭復述,再讓他們帶著自己對文章理解出的感情去朗讀課文。果然學生們不再是泛泛而讀,他們大都讀出了節奏、快慢、高低和感情!
6 抓流利與自然,鍛煉朗讀語言
朗讀時的流利,是要把語句讀得明白自然、干凈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掉字、顛倒、中斷、不講節奏,任意破壞作品語言的完整性。我們的很多學生,讀書結結巴巴、拖泥帶水,破壞了文章的完整性和表現力,還造成了文章語意的費解和誤解。如《威尼斯》一課描寫夜曲一段中有一句“曲詞自然是意大利詞,意大利的語言據說最純粹、最清朗。聽起來似乎的確斬截些?!庇行W生在“的”后停頓,且把“的”讀成“de”,使人費解。
語調自然是朗讀表情達意的重要條件。在朗讀中選擇和運用語調,必須從語言實際出發,注意語調形式和表達內容的自然結合。語調應是說話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應該做到自然樸實,以聲傳情,不可矯揉造作。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緊緊抓住桂林的山和水,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整個內容都洋溢著作者喜愛桂林山水的愉悅心情。通過課堂學習,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愛國主義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文本中的圖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本課,逐步培養我們民族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掌握課本中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中描寫桂林的“山”和“水”的特點及課文中的觀察和表達的寫作手法。
4.教學準備:收集圖片、音樂、文字等,制作有關桂林山水的課件。
5.教與學: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通解全文生字、新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流程
(一)充滿激情,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時,我是這樣提問學生的:在我們國家,有名的游覽景點非常多,你們知道的都有哪些?你們去過桂林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去欣賞它的美景。
出示課題——桂林山水(板書)
(設計意圖:激情導入,引領學生走入風光秀麗的桂林山水。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旅程。)
(二)初步感知課文
我利用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同時播放課前準備好的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對課文進行初步的理解。
我說:同學們,欣賞完優美的風景,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當學生回答完后,我引讀文本的第一小節,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真實的感受。)
接著,我問學生:有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對學生回答出色的,我給予了表揚。)
(設計意圖:在聽朗讀和教師提問的過程中,讓學生欣賞桂林優美的山水風景圖片,可以使他們初步領略和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三)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課堂教學活動: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大聲誦讀課文,同時,利用字典、成語字典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查找出課本中不懂的字、詞、語。
2.要求學生在朗讀時,將把不認識的生字、詞語勾畫出來。
3.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效果,點名學生讀課文。
(設計意圖:以上一個教學小環節中,我鎖定重難點,采用多種手法,引導學生多元化閱讀課文,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掌握字詞,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四)細讀課文,品味情感
1.學習描寫桂林“水”的部分。
我說:課文的題目突出了“山和水”。那么,在課文中哪一節是描寫山的呢?哪一節是描寫水的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
我范讀了描寫桂林“水”的部分,并提問:桂林的水如此美麗,都是因為它有三個特色,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來。(停頓3分鐘)
我檢查學生的思考結果并板書水的三個特色(水:靜、清、綠),然后提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呢?(提示:美)
然后,我說:桂林的水真美?。‖F在,我們再一起聽聽音頻朗讀吧,再一次感受漓江水的美。
2.進一步學習桂林“山”的部分。
我說:漓江的水太美了,但我們說到水時自然會想起山。在這篇課文中,請大家注意一下這篇課文的題目,說的是桂林的山和水,因此,我們應該去看看桂林的山又有哪些美?它的美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話,讓學生的注意轉移到桂林的山上,起著過渡作用。)
我說:我們已經學習了桂林“水”的部分,現在同學們可否自學描寫桂林“山”的部分呢?(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自學,可同桌一起學習;交流:奇、秀、險。)
課件演示桂林的“山”,讓學生直觀感受其特點。同時,我引導提示:這么的多奇形怪狀的山排列著叫“奇峰羅列”。再讓我們聽讀這段,感受一下“奇、秀、險”的特點。
我說:同學們,原來桂林的山也是如此之美,難怪桂林山水甲天下呀!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讀“我攀登過……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樣的山”這一句,然后提問:難道峰巒雄偉的泰山不夠壯美嗎?難道紅葉似火的香山不夠迷人嗎?(出示課件,對比桂林、泰山、香山等,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桂林的山和水,桂林的山水兼有山與水之美,當然是甲天下的。)我總結說:所以我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布置作業
1.熟練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