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制造業科技創新

制造業科技創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第1篇

近5年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研發資金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大小,可以說明該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支持力度。通過對155家裝備制造類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的統計,發現有7家企業由于數據缺失而無法納入統計范圍。因此,對可統計的148家企業進行分析,統計口徑為2008—2012年5年內研發資金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值。這148家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的均值為762%,研發資金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主要集中于048%~2265%,共有145家;此外,有2家企業的研發資金比重在30%以上,分別為沈陽市超高真空應用技術研究所(3733%)和沈陽君威新能科技有限公司(7254%)[1]。對相對集中的145家企業進一步分析,得到圖6,這些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的均值為686%,由圖6的正態分布曲線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分布于均值的右側,即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大于這一均值。主要集中區間為382%~1049%,共計127家企業,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在1049%以上且均勻分布。

近5年研發資金投入比重增長率以2008年和2012年兩年的數據為基礎,計算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的增長率。對于2008年和2012年數據有部分缺失的企業,以可獲取的第一年數據和最后一年數據為依據計算其增長率。其中,研發資金投入比重負增長的企業有66家,正增長的企業有80家[2]。在80家正向增加的企業中,有3家企業的增長率在10倍以上,分別為沈陽昊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和平子午線輪胎制造有限公司和新東北電氣(沈陽)高壓開關有限公司。沈陽昊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2009年的研發資金投入比重分別為008%和005%,從2010年起開始大幅上升,2010—2012年分別為496%、545%和650%;沈陽和平子午線輪胎制造有限公司的情形同昊誠電氣公司相似,2008、2009年的研發資金投入比重分別為005%和007%,2010—2012年大幅增加,分別為305%、313%和317%;新東北電氣(沈陽)高壓開關有限公司2008年的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為018%,2009—2011年增長分別為131%、119%和214%[3]。增長率介于0~10倍之間的企業共77家,這77家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的增長情況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這77家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比重的增長率主要集中于042~084,共計59家企業,其他區間各企業基本均勻分布。

創新要素:技術人員對于技術人員這一創新要素的分析,主要從技術人員數量和比重、高級人員數量和比重這4個方面進行。1技術人員數量裝備制造類企業的技術人員規模情況如圖8所示,統計范圍內的企業平均擁有技術人員247人,其中技術人員數量主要集中于4~296人之間,共有131家企業;此外,有6家企業的技術人員數量在2000人及以上。2技術人員比重如圖9所示,統計范圍內企業技術人員比重的平均值為3251%,各企業的技術人員比重分布在623%~8178%這一區間,比重在50%的企業分布較為集中;此外,技術人員比重在70%以上的企業有5家。3高級人員數量對這155家裝備制造類企業的高級人員情況,由于數據缺失僅統計了73家企業,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以看出,其平均值為278人,高級人員數量主要集中于1~63人之間,共有27家企業;此外,高級人員在36~89人之間的企業有14家,另外有兩家企業高級人員數量超過200人,分別為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260人)和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317人)。4高級人員比重同對高級人員數量的統計,高級人員的比重也僅統計了73家企業的情況,如圖11所示。圖11顯示,其平均值為1006%,高級人員比重分布于019%~3354%之間,有62家企業的高級人員比重集中于019%~18%之間;高級人員比重在20%以上的企業有8家,在30%以上的企業有2家,分別為沈陽東大自動化有限公司和沈陽大興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創新要素:專利申請及授予情況專利情況主要涉及申請和授予兩個方面,企業所申請的專利主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一般不含外觀專利,其中發明專利的數量和比重是衡量一個企業專利申請情況的核心內容。1專利申請情況由于部分數據獲取的缺失,因此僅統計155家裝備制造類企業中67家企業的專利申請情況。這67家企業平均申請專利443項。這些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主要集中于0~64項,共有57家企業;有4家企業的專利申請數超過200項: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請專利572項,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利227項,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專利423項,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申請專利271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如圖13所示,這些企業的發明專利平均申請數量為209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主要集中于0~64項,共64家企業,這64家企業中包含了15家發明專利申請數為0的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在100項以上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72項,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128項,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74項。發明專利占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如圖14所示。這67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比重的平均值為3948%,由于有15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為0,因此這15家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比重也為0;在0~100%的區間上,這67家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比重均勻分布。2專利授權情況統計范圍內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量為319項,如圖15所示。這些企業的專利授權數主要集中于0~110項之間,有6家企業的專利授權數在110項以上。發明專利的授權數量如圖16所示,這些企業的發明專利平均授權數量為43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主要集中于0~7項,共93家企業。這111家企業中包含了33家發明專利授權數為0的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在20項以上的企業有6家。發明專利占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如圖17所示。這111家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比重的平均值為2904%,由于有33家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為0。因此這33家企業的發明專利授權比重也為0;這111家企業的發明專利授權比重主要集中在0~50%的區間內,共有91家。

結論

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第2篇

珍奧集團是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這個獎項將給珍奧人帶來莫大鼓勵,在“立足生命科學,造福人類健康”的道路上,科技創新是珍奧人永恒的主題。在剛剛出臺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我們再次高興地看到,中國“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這很令人激動,國家已經把科技創新提到“實現科學發展,推動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讓人們看到了科技改變生活的美好未來。而珍奧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早已自覺踐行。

1996年,珍奧集團董事長陳玉松先生以超前而敏銳的眼光,戰略性的選擇了“提取核酸應用到人類健康”這一在當時還不被人們了解的世界科技前沿課題,最終研制出我國首代核酸系列保健品,其科技含量與功效作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14年來,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珍奧飽受爭議,歷經磨難,但始終沒有放棄。因為珍奧人相信“有科學的選擇、預測,就一定會有成功的結果”。現在,珍奧不但建立了包括核酸原料、核酸保健品、5'核苷酸食品添加劑和醫藥中間體的全核酸產業鏈,珍奧的5'核苷酸產業化基地還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項目;珍奧核酸系列產品經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醫療機構兩年、隨機雙盲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功效確切,在國內外擁有眾多消費人群,市場占有率達85%以上;而珍奧以核糖核酸(RNA)為原料,用酶解法生產的5'單核苷酸,比化學合成法更天然優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取得美國食品協會(GMA-SAFE)認證的、中國目前唯一符合美國食品化學品法典(FCC)最新版關于嬰幼兒配方奶粉使用核苷酸生產工藝和產品標準的,通過了美歐等幾大食品預混商審核,已進入世界頂級乳業,如雅培、雀巢、美贊臣等的產品之中;珍奧還是世界上唯一整合了從生產純天然酵母RNA到由RNA降解生產單核苷酸的生產商,2012年8月份,企業受邀參與世界上第一個食品用核糖核酸國際標準的制定,讓中國的核酸產業在世界上擁有了話語權。可以說,珍奧不但是中國最大的核酸產業化基地,在國內外核酸產業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十多年前,珍奧就因核酸提取技術的突破,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而中國的核酸產業也是從那時開始蓬勃發展。珍奧核酸1998年上市以后的兩年間,全國共有近30多個相似品種如雨后春筍相繼問世,整個行業欣欣向榮,并頂住了日美歐等一大批國外同類產品的涌入,使得民族核酸產業方興未艾。但是,2001年,眾所周知的核酸媒體風波,給了行業致命一擊,很多核酸類產品相繼倒下,可以說在當時是珍奧沖在第一線,迎風矗立,扛起了中國核酸產業的大旗。最后,衛生部召開新聞會,聲明“沒有證據證明核酸類產品無效,衛生部審批的核酸類產品功效不容置疑,”使得這場鬧劇得以定論收場。但是,對于珍奧的發展來說,那次是一個重創,市場至今還受到影響。談“核酸媒體風波”有點跑題,跟科技創新似乎無關,但這件事情非常有力地證明了珍奧對于中國核酸產業的貢獻,雖然說是企業歷史上最傷心的痛楚,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挺過了“風波”,也是珍奧人最值得自豪的貢獻。

科技創造財富,科技引領未來。只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永遠掌握競爭的主動,獲得未來長久發展。珍奧從創業之初,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科技創新方面,除了建立科學的科技創新體系、注重科研人員培養及科研經費的投入、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建立以“生命、健康、和諧”為主題的多功能科普文化基地外,珍奧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堅持高位起步、高位跨越的科研戰略。在自主創新過程中,珍奧始終把科技選項范圍放在國際科技的大環境中,用前瞻性的思維掃描國際科研大趨勢。瞄準那些在前沿領域從事科研的科學家和那些最前沿、最先進、最成熟、最易轉化的項目。14年來,珍奧先后與諾貝爾獎科學家瑞士蘇黎士醫學院免疫實驗與病理研究所青克納格爾博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藥物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哈醫大等國內外15所頂級科研院所及科學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系,先后有12位諾貝爾獎科學家、近百位國內外科學家相繼走進珍奧,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使珍奧建成了“自主研發平臺”和“國際合作研發平臺”兩大科研平臺,為珍奧在科技創新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平臺,珍奧投入巨資、歷經18年研發的創新型國家一類新藥——珍奧注射用心肌肽,先后被列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計劃和“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課題。2006年,珍奧又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科技部《輔助改善老年記憶功能食品研究與產業化》課題;同時,珍奧還擁有全國獨家生產的芩膽止咳片等。在國際科研合作原則上,珍奧堅持知識產權自主性,堅決讓利不讓權。目前,珍奧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和正在申請的專利百余個。科技創新讓每個珍奧人都感受到了科技給珍奧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也給每個人帶來了實惠。當然,中國的環境下,珍奧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的點滴成績,要感謝各級政府的支持、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也要感謝媒介的宣傳,沒有宣傳,再好的健康類科技項目也實現不了產業化,因為消費者無法認知。

如果說我們中國在前四次技術革命中沒有搶到先機,那在未來的第五波健康產業中確實應拔得頭籌,因為我們有五千年優秀的傳統養生文化。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比較領先的健康品原材料生產國,如果再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平臺的搭建、企業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是健康產品技術的領先大國。

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第3篇

默克爾與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理念一致:應對危機,首先要緊縮財政。但奧朗德卻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另外一種思路——靠增長戰勝經濟危機,用中國俗話說就是“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剛爆發時,人們對這場危機的認識遠沒有現在這么清晰深刻,大家采取以史為鑒的方法。工業革命以來,戰勝經濟危機的方法很多,包括緊縮財政、推動消費、開拓新的市場、投資拉動和調整勞資關系等,但最根本的,還是科技創新——以電氣革命為核心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使世界擺脫了1857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以電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術突破為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戰勝了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包括互聯網在內的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幫助全球渡過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危機。

科技創新能夠帶來產業革命,繼而創造大量的新經濟增長點和新就業崗位,汽車、能源、航空、信息等各產業的誕生都大大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最終戰勝經濟危機做出了重大貢獻。

歷史的輪回告訴我們,重大科技創新往往是經濟危機催生的。原因何在?因為在經濟危機時,社會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創新,背水一戰,催生新技術從而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回到現在,自金融危機波及歐洲后,歐洲經濟漸呈頹態,至2012年經濟預計負增長。盡管歐盟一直聲稱采取穩定和增長兩大措施,但在過去4年中基本以穩定為主。

今年,反對緊縮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認為僅靠緊縮會將歐洲經濟帶入死胡同,以增長應對危機才是硬道理。5月28-29日召開的歐盟峰會將主要議題定為增長,要求各國提出自己的增長計劃。

怎樣促增長,歐盟的意見正趨于統一,即注重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制造業,正是歐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突破口。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負責工業和企業事務的委員安東尼奧·塔加尼(Antonio Tajani)5月8日在歐洲議會上很直白地說:歐洲需要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由美國未來學家杰瑞米·里夫金等人最早提出。今年2月,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認為,2008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走向終結。為了救助這次經濟危機,需要新的模式和能源通信之間的新交匯。這次將是新能源和互聯網之間的結合。今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封面文章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來到。制造業正在走向數字化,新軟件、新工藝、機器人和網絡服務在逐步普及,這些技術使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盡管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尚存爭論,但新能源技術特別是綠色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特別是節能環保材料技術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

深陷泥潭,歐盟愈加對制造業科技創新寄予期望。2011年10月14日,歐盟委員會公報要求著重制造業科技創新,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蘇。公告指出,歐盟75%的出口額來自制造業領域的公司,這些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整個工業研發投入的80%。

如何扶持制造業科技創新?歐盟要求改善企業運營環境,減少企業的行政負擔;發揮歐盟統一市場的優勢,創新服務方式,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扶植中小企業,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給予其幫助。

另外,歐盟提出調整經濟結構,向創新型知識經濟轉型;研發環保技術,促進資源節約型經濟增長。歐盟篩選出幾大重點領域,包括電動汽車、航空工業、機器人、納米技術、先進材料技術和工業用生物技術等。這些高潛力技術未來的市場規模巨大,可創造大量工作崗位。

推動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必不可少。2011年底提出有關制定實施風險投資計劃的建議;2012年,消除在全歐盟開展風險投資的法律和管理障礙;2013年以后,將在歐盟層面上啟用新一代金融工具,以吸引更多的私人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不過,目前歐元區及其重要成員國的制造業全面陷入萎縮狀態。今年4月,歐元區制造業PMI終值為45.9,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其中制造業強國德國這一指標為46.2,為2009年7月以來最低。

第三次工業革命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并展開激烈的競爭。在先進制造業領域,歐盟具有傳統優勢,但其劣勢除了債務危機之外,還存在研發投入不足和教育水平不高的痼疾。歐盟研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足2%;25-34歲的人群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1/3,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比例分別為40%和50%。

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科技創新;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關鍵

中圖分類號:G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069-02

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中國人均國國民總收入已達到4 000多美元,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3 000美元關口后,都會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至今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 3 000美元~5 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并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一、日本以“科技立國”戰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其中日本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972年接近3 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 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 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十二年時間,韓國只用了八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經驗,一是轉變增長方式:從20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日本實現輕工業重工業第三產業的轉換升級,完成由“貿易立國”到“技術立國”再到“文化立國”的戰略轉變;二是實施“科技立國”戰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20世紀90年代,日本在技術模仿的基礎上重視自主技術創新和開拓性研究,提出“科學技術創造立國”戰略,專門制定法律促進“創新中心”,大力培育高新產業,從而迅速實現科學技術的趕超;三是實施收入倍增計劃: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吸取歐美收入分配和福利制度經驗,構建適合本國國情的收入均衡和社會福利體系。

日本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表明,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的必然選擇。日本從輕工業重工業第三產業的轉換升級,從以“模仿”為主的“貿易立國”到自主創新“科技立國”的戰略轉換,靠的是科技創新理念和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這是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最值得借鑒的經驗。

二、科技創新是中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

目前中國已出現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貧富分化、腐敗多發等“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主要特征。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必須以日本“科技立國”的成功經驗為鑒,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技創新發展上來,研發自己的科技創新產品和核心技術,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才能真正走向強國之路。

1.產品研發創新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經過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今天的中國已享有“世界工廠”美譽,中國制造的產品憑借價廉物美優勢在世界每個角落幾乎隨處可見,“中國制造”已行銷全球。然而,建立在廉價勞動力、資源消耗、土地占用和優惠政策等優勢之上的“中國制造”,不但出口產品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一直處于低端位置,而且日益面臨國際貿易磨擦、能源原料短缺、環境惡化及民工荒等諸多壓力。近兩年出現的“用工荒”和珠三角、長三角等實體企業紛紛停工倒閉現象說明,中國“以模仿為主”的產品制造業正舉步維艱,“中國制造”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

如果中國企業總是不能掌握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我們拿什么來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新時期產業經濟的發展需要“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通常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包括研究開發創新、產品設計創新、工藝創新、制造創新、管理創新和市場開拓創新等環節。各行業產業鏈通常都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加工制造、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環節。據統計,在工業制成品中,中國已有超過13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實際上,由于中國產品研發和創新設計能力低,缺乏競爭力,產業鏈里最有價值的環節被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所壟斷,“中國制造”得到的只不過是國際產業鏈分工里利潤最薄的一環。以iPhone為例,其核心是產品設計和渠道物流,生產一臺iPhone手機,美國蘋果公司可以拿到360美元,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和美國部分廠商可以拿到187美元,而我們中國大陸只拿到6.54美元!再如像汽車這樣的工業制成品,通常包括結構件、功能件及系統集成控制件三部分,前兩部分中國通過中外合資、合作業務運轉模式早已實現中國制造,唯獨系統集成控制件部分,也就是工業制成品核心部分即技術和知識含量較高部分,凸顯中國創造力的不足。中國制造企業要想獲得此項能力,需要進行人才、知識、技能的長期積累,才有可能實現工業制成品關鍵部件的自主創新,實現在新產品鏈分配上從低端走向高端,使新產品價值最大化。

2.制造技術創新是提高“中國制造”生產率的關鍵。中國制造業的主要優勢是利用了勞動力成本優勢和犧牲了大量可再生資源。制造業產品產業鏈大部分屬于加工企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效率問題實際上是很大的問題。為此,我們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低、生產效率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制造業科技創新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進生產技術和提高產品質量,最終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富士康是典型的制造企業代表,工廠工人總數高達150萬人,在經歷“聘用童工”、“跳樓事件”和“停工大騷亂”等事件后,面對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漲、工人不滿單調工作等問題,富士康選擇用機器人手臂取代工人的現代制造技術創新戰略,專門成立“自動化機器人產品處”負責機器人手臂研發工作,規劃到2014年研發生產100萬臺機器人手臂應用于自動化生產線,未來五至十年將推出首批全自動化工廠。富士康自主研發的制造技術創新可提高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和培育基于人力資本的新優勢。

由于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轉變可有效培育基于人力資本的新優勢,包括“亞洲四小龍”在內的歐美等發達國家開始重新認識到制造業的價值,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大力促進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發展,增加了中國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的難度。為此,中國必須盡快大力加強制造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瞄準國內外前沿技術進行高起點規劃,大力推進核心制造能力建設,使中國制造水平和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從而增強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中國科技創新需要相關政策扶持與企業資金投入

為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一是制定國家科技長遠發展規劃;二是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切實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自主開發和再創新,高度重視原始性創新和集成創新;三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四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等。

中國在創新研發領域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如2009年中國研發總經費為5 802.1億元,是2000年的6.5倍,年平均增長23%。然而,中國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僅占6.5%,研發經費支出僅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0.61%,2012年中國五百強企業僅有5家企業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平均研發強度為僅1.33%,有76家企業研發投入出現負增長。相比之下,國外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在20世紀80年代就達到3%以上,跨國公司多在5%以上。

數據表明,中國科技研發投入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比重小,科技創新理念和科技創新人才匱乏是中國科技創新遭遇的瓶頸。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要大幅度提升,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才可以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創新型人才不論是在新產品研發、新行業崛起、新管理理念上都將會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更是與創新教育息息相關。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他即將離世前曾說過:“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才是很大的問題。”中國大學生創造力的高低,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中國能否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為此,各級各類學校應加大創新教育的發展力度,切實把創新創業教育做為各類學校的必修課來推行,尤其是從小學到大學一貫制的創新教育。

四、結束語

中國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發和擁有自主品牌的科技創新產品和核心技術,進行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的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必然的戰略選擇。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事實證明,中國現行的應試教育阻礙了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向美國和日本學習,改革應試教育模式,在中小學教育中全面融入創新教育,才能有效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走上富國強國之路。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概念及世界銀行國別收入分組標準[EB/OL].2009-09-11.

[2] 舒紹福.日本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學習時報,2012-08-06(02).

制造業科技創新范文第5篇

一、貴公司是否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工業互聯網試點、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是()否()

項目具體名稱            

二、貴公司是否設立研發機構?是()否()

貴公司是否擁有國家級或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

具體為:                    

三、貴公司近5年來募集資金用于研發的金額、比例各是多少?

四、您認為有的制造業企業投資理財產品、房地產等,卻沒有增加制造業投資、研發投入的主要原因是()

A.制造業凈資產收益率低,增加投資還不如購買理財產品;

B.市場規模已難以再擴大;

C.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D.其他:                                     

五、貴公司近5年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有   項;

制造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含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設計版權)  件,年均增長  %,制造業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

件,年均增長  %。

六、您認為目前對制造業科技創新最大的制約因素是()

A.難以獲得研發所需資金;

B.缺少核心發明專利、核心技術;

C.難以吸引高端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D.其他:                                     

七、目前貴公司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請選擇最重要的3項并排序)

A.銀行貸款     B.股票融資      C.債券融資          

D.信托貸款     E.委托貸款      F.資管產品

G.民間借貸     H.其他,請列明

八、貴公司在未來6個月是否有融資計劃?是()否()

融資是否投入技術研發?是()否()

募集資金擬用于研發的金額、比例各是多少?

九、請選擇貴公司最優先考慮的3個再融資品種并排序

A.公開增發     B.配股          C.優先股          

D.定向增發     E.可轉換公司債  F.公司債

G.短期融資券   H.中期票據      I.銀行貸款

J.其他,請列明

十、您認為上市公司再融資支持科技創新有哪些問題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A.公開增發條件較高,導致非公開增發占大多數;

B.再融資沒有設立一次核準、多次發行的儲架發行制度;

C.定價約束較多、缺乏彈性;

D.鎖定時間較長;

E.其他:                                     

十一、您認為通過直接融資加大研發投入的難點、痛點、堵點在于()(請選擇最重要的5項并排序)

A.發行股票、債券審核標準仍較高;

B.發行股票、債券審核時間較長,

C.定價約束較多、缺乏彈性;

D.發行股票、債券費用較高;

E.募集資金金額、募投項目審核及資金管理過于嚴格,缺乏靈活性,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環境的過快變化;

F.鎖定時間較長,退出難;

G.缺乏市場化的信用增信手段,較難發行公司信用債券;

H.股票、債券品種不夠豐富;

I.其他:                                     

十二、制造業并購重組中存在哪些問題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A.標的資產估值虛高,形成高估值、高商譽;

B.少數公司偏離主業、脫實向虛,熱衷于編故事、炒概念、搞不切實際的跨界并購,進一步推高標的資產估值;

C.支付手段不夠豐富,過分依賴發行股份支付對價,重組置入資產規模大、占比高時容易攤薄股份,出現控制權之爭;

D.中介盡調不到位,置入資產業績變臉,業績承諾難以實現甚至出現糾紛;

E.其他:                                      

十三、貴公司是否引進海外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創新團隊?

具體情況:引進創新團隊    個   人

海外科技人才   人

領軍人才    人 

十四、目前股權激勵在吸引制造業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團隊方面的不足或需改進的地方()

A.擴大激勵對象范圍;

B.擴展股權激勵的比例上限;

C.放寬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登記等限制;

D.改變行權時繳納個稅的做法,減輕激勵對象稅負壓力;

E.其他:                                      

十五、您認為資本市場可從哪些方面加大對制造業創新驅動的支持()(請選擇最重要的3項并排序)

A.適當降低發行股票、債券審核標準;

B.加快審核,縮短發行股票、債券時間較長;

C.設立一次核準、多次發行的儲架發行制度;

D.降低發行股票、債券費用,增加財政補貼獎勵;

E.在發行股票、債券方面給予創新制造業企業更加靈活的安排,如為符合一定條件的高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綠色通道;

F.增加股票、債券品種供給,比如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四会市| 明水县| 武隆县| 沁源县| 福建省| 陇南市| 淮南市| 汶川县| 乌拉特中旗| 汤阴县| 永平县| 黑水县| 佛山市| 丹巴县| 莫力| 阿拉善右旗| 博客| 庄浪县| 谢通门县| 白沙| 宁城县| 永嘉县| 湘乡市| 富裕县| 普兰店市| 遂昌县| 海盐县| 宜丰县| 金溪县| 廊坊市| 锡林郭勒盟| 明星| 时尚| 崇信县| 札达县| 自贡市| 郑州市| 星座| 湘阴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