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們的童話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題記
-------------------------------------------------------
其實童話吧……哦,我知道了——
是還是孩子的期待,
是已經不是孩子卻永遠想做一個孩子的人的夢,
是已經是成年人溫馨的思念……
現在我還沒有到十三歲……
也許,十三歲的那年夏天,
我也得不到兒童節的禮物了……
如果從來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么大了,還要什么兒童節禮 物?!
但是我還是想得到的,我還是想把自己當成個孩子……
------------------------------------------------
我們班(在中國,五年級的時候)的一個女孩老是叫我“孩子啊”,“孩子啊”的~~
當時心里郁悶極了——我不是孩子了!
可現在缺少了這句話——我真的不是孩子了嗎?
心里失落的感覺——是啊,我真的不是孩子了……
我 就即將要成為青少年了……
我 將不能再在星期天的時候鉆爸爸媽媽的被窩,
將不能再在媽媽的懷里撒嬌每天用嗲嗲的聲音說媽媽抱抱……
不是孩子的感覺,心里總少了一樣東西,那種被寵著,愛護著,被當成掌上明珠的感覺,沒有了……
----------------------------------------------
也許,以后我就要自己創世界了……
也許,父母老了,不能再和我玩捉迷藏了……
也許,他們連推我蕩秋千的力氣都沒有了……
也許,他們不能再給我買棒棒糖了……
也許,以后所有的一切都要我自己承擔了……
---------------------------------------------
這些,都是肯定的 現在,真的還很幼稚—— 連這些都會說也許~~
珍惜童年吧……
好好地,舒服地,做一次孩子——
要知道,人這一生,
只有一次做個孩子的機會啊……
---------------------------------------------------------
[后記]
夏天就快要來了,
也許對別人來說還有很長時間呢,
可是我卻覺得這個時間很快。
盡管我還沒有到十三歲,
可我,在遙遠的美國,
也許就收不到老師的兒童節禮物了……
也許,當我向媽媽爭著吵著鬧著又要禮物的時候,媽媽會說:“笑笑,你長大了,兒童節是對于比你小很多的孩子的,乖啊!”
也許,這個兒童節,將不再屬于我
也許,看著比我低年級的小孩收到了一份禮物,心里還會隱隱作痛……
沒關系,不要緊,我們,已經是大人了……
已經不需要兒童節的禮物,已經有能力向大人的禮物挑戰了……
今年,兒童節不再屬于我
將來也是
也許心里還會感到酸酸的
一、立足觀察,指導作文
觀察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先是要求學生觀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只要源于生活,我們就給予鼓勵,然后告訴學生怎樣觀察。寫出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來,養成學生寫真話、抒真情的習慣,同時讓學生明白:寫自己想說的話,要寫出真感情,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這樣的文章,就是成功的作文!
1.觀察生活
語文課上,我們要求學生每天寫一段自己親眼見到的細節或場面,要求留心身邊的每一件事,不能寫同樣的事情,還要求學生把自己的作文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看是否是重復昨天的故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適當鼓勵,學生寫作中的缺點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讓他們具備自我糾錯的功能,進而在作文中再現生活的真實。
2.注重真情的表達
在養成學生觀察習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注重真情的流露,為了照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我們堅守這樣的原則:⑴規定寫作范圍。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想說,表達出自己的真情;⑵注重真情的流露,不限體裁。學生可選擇表達手法和文章體裁,不落俗套就行;⑶不限定字數,表述完整就行;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求真人真事,感情真摯就行。
3.注重個性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我們知道,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對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或許是我們的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小組注意到了這個現象,要求學生要做生活的主人,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對身邊的人和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要表達出來,令人信服。對發生在身邊的事,要多問問為什么,要善于設身處地地想想,要是自己做,將會怎樣,別人會怎么想,等等,這將是開發學生個性的不二法門!這樣就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養成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作文也就絢麗多姿了!
二、立足生活,培養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毕胂笫菍W生作文中不可或缺的,沒有想象的作文,就是白開水,淡而無味。要做到這一點,不妨讓學生多看點童話書,小學生的想象力開發的比較早,我們以童話為藍本,讓學生依據童話的模式,進行再創造,續寫童話、改寫童話等等,這樣既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讓想象力合乎情理!
余閑來無事,取《新概念作文選》品讀,見《感染真誠》一文于其中,甚趣,有感而發,故作此篇,兼升作文水平。——題記
某個校園里的花圃里,有一顆令全校師生引以為榮的大玫瑰。一天,一個小男孩摘了一朵最大最美的玫瑰給他重病的奶奶,校長知道后,問他為什么這樣做,男孩天真地看著校長說祖母看完后,一定會把花還回來。校長一聽有摘了兩朵,一朵給他,一朵給他的母親。
不知為什么,在春日最普通的午后,一個陽光中透著奇寶消化餅的味道的午后,我無端的被這個故事打動了。一種久違的溫暖溢上心頭。我一直固執的以為這是個童話,一個很有安徒生味道的童話,而使我固執的原因很簡單:真誠。僅此而已。我在這個故事中讀到了真誠。男孩為了讓重病的奶奶最后見到這美麗的玫瑰花,真誠地向校長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并承諾說會把花還回來,而校長又出于真誠,又摘了兩朵花給男孩。在這個童話中(請允許我稱之為童話),男孩因真誠而可愛,校長因真誠而可敬。真誠是可以感染的呀!不煩做個假設,如果男孩沒有老實告訴校長摘了花或摘花的原因,那么結果就不同了。
上帝在每個小生命的降臨之前,公平的給他們每個人相同的真誠,而為何我們的真誠愈來愈少了呢?是有人偷走了吧,還是我們一點一滴把他吞噬了呢?在我們第一次說謊后,在我們第一次抵賴后,一種叫欺騙的東西就跟上了我們,我們也習慣了用假面具來看世界,我們正以自己的小聰明一點點扼殺我們的原本不多的真誠,甚至自已為安的活在一個充滿欺騙的世界里。
我們需要真誠,需要那童話中透明的真誠。我羨慕那些在這個故事中因真誠而快樂的人,也感激那些被傳播的真誠。讓他們去吧,去感受那水一般純凈的真誠。
窗外,天空很藍,陽光正好。
袁 勇:王老師,孩子們都想了解一下,您是怎么開始寫童話的,這里面有什么故事嗎?能給孩子們說說您寫童話時有趣的一兩件事嗎?
王一梅:我曾經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很多孩子纏著我要聽故事,我就開始給孩子們編故事了。后來,我調到了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工作,很多教授都愿意讀我的童話,并且他們都會“對號入座”,有的說我寫的大灰狼就是他本人,有的說我寫的兔子媽媽就是她本人。總之,我寫的是動物,他們看的都是人物。哈哈。
袁 勇:您的作品獲得了很多的榮譽,您是怎樣看待這些榮譽的?
王一梅:每一次獲獎,都凝聚著評委對我的肯定和更高期待,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以后要好好寫,因為有人在看著你的。但榮譽已經成為過去。如今,許多小讀者給我寫信,談讀我作品的感受,他們那么信任我,每一封信都是一顆純真的心,這些是更高的榮譽,影響了我的生活,讓我安靜和快樂。
袁 勇:我和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您小時候喜歡閱讀哪些圖書,或者說您有過比較難忘的閱讀經歷嗎?
王一梅:我小時候沒有書可以閱讀,尤其是沒有專門針對孩子們寫的兒童圖書。幸運的是我可以收聽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天傍晚響起一個清脆的童聲:小喇叭開始廣播啦――這便可以說是開始了我的兒童文學“閱讀”,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收聽的系列童話故事《小蛋殼歷險記》。
袁 勇:您最喜歡自己筆下的哪篇作品或是哪一個文學形象?
王一梅:我最喜歡童話《雨街的貓》。雨街寫的就是我童年時候每天走過的小街,故事中的人物,根據童年生活中觀察過的人物加工創作,他們淡淡的哀傷、纏繞著的愛以及美好的心地……我在寫這篇童話的時候,就沉浸在童年的回憶和想像中,流暢傾訴的感覺讓我忘記了時間和空間,我穿越到了自己的童年,仿佛走在那條江南的雨街。
袁 勇:據我所知,您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多場講座,深受孩子們歡迎。在這些活動中,給您最深的感觸是什么?
王一梅:和孩子們交流,我感到童心的純真,也看孩子身后那么多那么多家長、老師對童年的呵護以及對成長的期待。我非常感謝她們對我的信任,所以,我會盡自己所有的力氣去書寫。我也希望和他們一起閱讀。通過文學閱讀來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和愛,讓文學充滿我們的生活,安慰我們的心靈。
袁 勇:您能給我們廣大的小讀者一些關于寫作文的建議嗎?
王一梅:作文不是從“寫”開始的,而是從觀察開始,觀察大自然和生活,在此基礎上,多多閱讀書本。學會記錄生活中那些“比麻雀鼻子還短的東西”,多積累對寫作有好處。
袁 勇:您覺得孩子們應該看哪些書會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
我認為對成長有利的書有國內作家金波的散文和詩歌,冰波的童話,曹文軒、秦文君、林彥的小說,張之路老師的科幻作品,國外的圖書是新蕾出版社全套70多本的國際大獎小說。
袁 勇:童話創作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您是怎么展開想象的?
王一梅:童話靈感常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情感、邏輯方式等等,再依靠想象加工創作。脫離了生活的作品沒有生命力。因此,想象力應該在善于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再突破時間和空間去自由思維,展開求異思維。優秀的童話應該具有智慧的想象、開闊的思路,想生活中看不的時空,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延伸讀者的思考,
袁 勇:您認為怎么才能讀好一本童話書?
王一梅:讀童話會讀到完整的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去理解作品中的角色,體會作品的情感,感受想像的樂趣,結合生活結合個人體驗去閱讀。
袁 勇:有不少童話作品被改編成了動畫片,不少家長認為,看電影、電視比看書更能讓孩子了解童話作品的內容,您能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王一梅:國內作家創作的童話作品被改編為動畫片的很少,國家有關部門很重視國產動畫片的質量和產量,比如冰波的《阿笨貓》、葛冰的《大臉貓》、鄭春華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優秀的文學作品,已經以動畫的方式呈現給孩子,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而那些缺少童趣和文學品位的動畫片必將被淘汰,優秀的動畫片,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喜歡,優秀動畫片同名圖書也才會得到孩子們的喜愛。我個人也參與了動畫片《快樂心心》的創作,但仍然向孩子們建議,最好還是選擇圖書閱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和益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事情敘述清楚、完整;正確使用動詞;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2.過程與方法:教會學生讀題目,理解作文題目的要求;鞏固思維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想象,熱愛大自然,喜歡春天,并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別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次作文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單元的“小筆頭”。自己認真讀一下題目的要求和例文,看看這次的“小筆頭”要求我們寫什么。(學生回答)
這次作文要寫春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寫:寫一首小詩;寫一件有關春天的事情;編寫一個關于春天的童話故事;畫一幅關于春天的畫,在畫的下面寫上文字。
二、找素材,選素材
1.找素材
春天來到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你在春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關于春天的信息說出來。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畫思維圖。)
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聞到的春天味道、想要在春天做的事情,按照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思維圖的樣子,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的思維圖畫出來。
2.選素材
在你畫的關于春天的思維圖中,你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呢?為什么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把它選出來。一會兒我們就寫我們最想告訴別人的事情或者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三、結構安排
我們每個同學都選擇好了自己想要寫的內容。你們都想怎么寫呀?是寫一首小詩,寫一件事情,一個童話故事,還是畫一幅畫,在下面配上文字呢?(指名學生回答)
1.寫一首小詩
就要按照詩的格式來寫,請看第一課《春的消息》。
風,搖綠了樹的紙條;
水,漂白了鴨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
你看,春天已經來到!
……
句子都比較短,一個內容寫一個段落。
2.寫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寫關于春天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是怎么開始的,經過是怎樣的,有什么結果寫清楚。
3.寫一個童話
童話中的人可以是真實的人,也可以是小動物、花草,他們都會說話。比如:
小刺猬學唱歌
一天,刺猬媽媽讓小刺猬出去學唱歌。
小刺猬走到公雞音樂房。公雞老師說:“你是來學唱歌的嗎?我來教你吧”,說完就喔喔喔的唱了起來。小刺猬怎么學也學不會,就去喜鵲音樂房了。小刺猬說:“喜鵲,你能教我唱歌嗎?”喜鵲很高興答應了,并喳喳喳的唱了起來,小刺猬還是學不會。又去小貓音樂房,小貓又教他喵喵喵地唱歌,小刺猬還是學不會……
4.畫一幅畫
可以在我們的作文本上用彩筆畫一幅關于春天的圖畫,一定要寫上畫的是什么呀,要不別人會看不懂的。把你想寫的畫成思維圖吧。
(找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思維圖,教師指導:怎樣安排結構,給別的學生示范。)
四、指導寫具體
根據學生畫的思維圖,具體指導。注意使用上學到的作文知識。
1.注意動作描寫
如:春天,我們折下一枝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齊整,然后搓一搓,使綠色的樹皮略略熟軟,猛一下抽出樹枝,一管柳笛就溫順地呈現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作者是怎么制作柳笛的:折下柳枝——拿小刀切割整齊——搓一搓,使樹皮熟軟——猛地抽出樹枝。)
在自己的作文里,如果有動作,一定要把動作寫明白。
2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如,“當柳樹的長發披散開來,在春風里沐浴時,榆樹常常把身子探出墻頭,向我們招手。”這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扒宄浚端€浸潤著榆錢的時候,它們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边@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寫春天的景物的時候,如果用上一兩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你的作文就非常棒了。
五、自主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