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妊娠并發癥

妊娠并發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妊娠并發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妊娠并發癥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  (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  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  妊娠肝病;并發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1.2  病因分型  見表1。表1  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  主要并發癥  見表2。表2  妊娠肝病主要并發癥(略)

1.4  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  見表3。表3  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  (略)

1.5  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的產后出血率比較  見表4。表4  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產后出血率比較(略) 注:P<0.05,差異有顯著性

2  產婦護理

2.1  產前監護  正常婦女妊娠時,肝臟負擔加重,尤其晚期,這是生理性的。當妊娠出現病理性肝損時,容易發展成重癥肝炎或暴發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院資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為重癥肝炎[2]。本資料顯示重癥肝炎占6.63%(13/196),與護理、治療水平增高有關。乙肝孕婦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于正常產婦[2],見表3。本資料顯示乙肝孕婦的早產、死胎、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69.3%、75.0%、57.0%。因此,產前監護尤為重要。

2.1.1  肝功能輕度受損的患者  應臥床休息,補充足夠的營養,做好心理。據資料報道[3],正常孕婦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癥狀或神經系統癥狀,如焦慮性狀態、抑郁性狀態、強迫性癥狀等。通過對本組患者調查發現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見表3。主要為擔心胎兒發育、疾病的傳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預后。我們在積極治療肝臟疾病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存在具體情況,采用解釋、疏導的方法,告訴患者目前對小兒免疫預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達95%以上。運用心理學知識,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及母體肝病的恢復。

2.1.2  病情危重、黃疸較深以及伴有膽汁淤積的患者  除重視心理護理外,應重點觀察病情變化,監督低蛋白飲食,給予低脂、高糖類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需營養。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消耗。準確測量、記錄血壓、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況,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性報告醫生。

2.1.3  晚期妊娠  預產期前1~2周,常規應用VitK1以預防產后出血,對病情嚴重和并貧血者及時補充凝血藥物,糾正貧血。晚期妊娠伴有宮內窘迫征的孕婦,應每2h監測胎心率,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伴有其他合并癥者應對癥監護。

2.2  產后護理  孕肝患者應嚴格做好消毒隔離護理,分娩時,使用一次性備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墊,使用后打包焚燒,產床用0.5%過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類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處理。產后加強營養,進清淡、易消化、豐富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補充消耗。

2.2.1  產后出血的護理  見表4。本組孕婦伴有肝病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34.18%,明顯高于正常產婦12.7%[4]。經χ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對本組患者臨產前應積極糾正并發癥,改善凝血功能,糾正貧血,常規備血。產后嚴密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及惡露情況,及時給予止血及縮宮劑。對大出血者,應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

2.2.2  剖宮產術后護理  伴發肝病的孕婦提倡實行剖宮產術。本組孕婦剖宮產者106例,占54.08%,所以應做好剖宮護理。孕婦病室每日紫外線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嚴格飲食衛生,手術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規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  合并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征患者  應按肝昏迷及腎衰護理。

妊娠并發癥范文第2篇

1 出血

出血是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般吸宮術手術的出血量約10-50ml,若超過200ml、鉗刮術出血超過300ml、中引術出血超過400ml為流產出血。出血原因多為妊娠物未能迅速完全清出,影響子宮收縮,致出血增多。因此術前必須正確估計妊娠期限,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無論是吸宮術還是鉗刮術,應用合適的吸管,負壓裝置是否達到53.2-66.5kPa。一旦發生出血時,首先注射縮宮素加強宮縮,同時檢查有無損傷,吸管有無阻塞,如宮腔未吸凈,應迅速吸刮,吸凈后,宮縮即好轉,出血也減少。如有損傷,應酌情處理。中引術術中發生出血應盡快查找出血原因,若宮縮乏力,需按摩子宮,應用縮宮素。損傷所致應對癥處理。胎盤、胎膜殘留應及時清除殘留物。

2 流產不全

流產不全也是比較常見的并發癥。術時往往出血較多,術后仍繼續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數周仍未停止,偶有發生大出血者。檢查子宮復舊差,宮口未閉,有時有胎盤阻塞,則診斷明確。因此術時應嚴格掌握宮腔吸凈的標志,仔細檢查吸出物與妊娠月份是否相符,如有吸宮不全伴感染先用抗生素治療后再次進行清宮術,若出血多,應立即鉗出宮內大塊組織,待炎癥控制后再行徹底清宮。

3 損傷

由于術時動作粗暴或未按常規操作,易致子宮損傷。(1)子宮穿孔:因素有:①子宮位置過度前、后傾屈者,若術前未將子宮位置糾正,則易在傾曲的凸面穿孔。②畸形子宮:多見的為雙角子宮或雙子宮單宮頸者,其內側壁較薄弱,容易穿孔。③哺乳期或長期口服避孕藥者:子宮組織菲薄,易在子宮角處穿孔,④有子宮手術史、剖宮產史的子宮疤痕愈合欠佳處易穿孔。為預防子宮穿孔,每次手術都應詳細了解病史,正確估計子宮大小、位置及妊娠期限,子宮有無畸形,切忌用暴力,不宜操之過急。子宮穿孔的現象有:①阻力突然消失。②器械進子宮無底感。③刮出物為脂肪組織。④鉗出物是腸管。⑤受術者突感下腹劇痛,有時可出現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癥狀。如出現上述癥狀之一,即應立即停止手術,進行檢查,如穿孔者,應依據穿孔的大小,有無出血進行不同的處理。如無出血,尚未開始吸刮者,可在嚴密觀察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1周后再次手術。如在負吸過程中穿孔,可換有經驗者,避開穿孔部位進行手術,同時應用縮宮素,術后嚴密觀察。若鉗刮時穿孔,不論出血多少,都應剖腹探查,以免損傷臟器,延誤治療。(2)宮頸撕裂:多發生于子宮頸較差或有疤痕者,宮頸彈性差,若強力擴張,即可引起撕裂。也有不按常規操作,不依次使用擴張器,操作粗暴,造成宮頸裂傷的。預防宮頸撕裂,一是術前婦檢時要注意宮頸的軟硬度,有無疤痕,發育是否良好。而是估計有困難者,不要強行擴張,必要時可在宮頸兩旁注射利多卡因,術前應用卡孕栓等可使宮頸松弛。如輕度撕裂無出血可不必處理,有出血時可壓迫止血,若頸管撕裂,則必須縫合。

4 感染

由于術前消毒不嚴密,術時無菌操作不嚴格所致,或術前體內有潛在感染未經治療。其臨床癥狀與處理原則與一般炎癥相同。

5 心腦綜合癥

是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受術者若情緒緊張,不能耐受手術的機械性刺激,便會使迷走神經興奮而產生一系列的癥狀,如心動過緩、心率不齊、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頭昏胸悶、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甚至昏迷、抽搐等癥狀,稱人流綜合癥,輕者在術后10分鐘內恢復,故為一過性癥狀。若原有心血管疾病,可使癥狀加重,甚至有心搏驟停者。預防主要是術前解除其顧慮,術時操作輕柔,必要時肌注阿托品0.5mg癥狀出現后應立即靜注阿托品0.5~1mg或654--2、山莨菪堿20mg,無效可用異丙腎上腺素。大多數經處理后可迅速恢復,但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嚴密觀察。

妊娠并發癥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妊娠12周內;人工流產;并發癥;臨床分析

人工流產是避孕方法失敗而采用的一種補救措施,是目前國內外最普遍采用的終止早孕的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時間短、效果好、陰道流血量少的優點,是一種安全系數相對較高的手術,多年來一直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和育齡婦女所接受。近幾年來國內外人工流產數逐步增加,據衛生部1986年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 300萬人次人工流產術,特別是我國幾個大城市每年人工流產數有所增加,尤其是未生育的年輕婦女要求人工流產的數目與日俱增[1]。據外國有關資料證實,早期人工流產并發癥約為0.2%~3.6%,感染、不全流產可高達3.3%~4.0%。現分析我院2005~2007年人工流產術2 760例,旨在觀察人工流產并發癥的發生種類、幾率以及與受術者妊周、孕產次及子宮本身條件等因素的關系。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 760例受術者,年齡18~48歲,妊娠12周內,無內分泌、心肺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其中,孕次:1次1 320例,2次以上1 440例(包括有剖宮產史89例);妊娠≤60天1 865例,>60天895例;有子宮不利因素(包括哺乳期子宮、瘢痕子宮、子宮畸形)共136例。

1.2 終止妊娠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婦科常規檢查,超聲檢查明確宮內妊娠<12周,用自動控制人工流產吸引器行人工流產術,以負壓瓶內容量統計出血量,術后7天、1個月、6個月復查及隨訪,認真記錄復查及隨訪情況。

2 結果

2.1 并發癥與妊娠時間的關系 見表1。

2.2 并發癥與孕產次的關系 見表2。

2.3 并發癥與子宮本身條件不利(包括哺乳期子宮、瘢痕子宮、子宮畸形等)的關系 見表3。

3 討論

3.1 人工流產并發癥防治措施

3.1.1 術前防治措施 (1)積極做好孕齡夫婦的避孕指導工作,減少受孕率特別是計劃外受孕的發生率,一旦懷孕,盡早終止妊娠。(2)準備術中的一切用物及搶救措施,以便手術順利進行,即使發生出血、宮頸裂傷、子宮穿孔等較嚴重的并發癥,也可以及時搶救治療。(3)選擇手術時間最好在45~55天為宜,妊娠時間過早操作時宮頸擴張困難,過晚出血多。(4)強化術前教育,消除受術者精神緊張及顧慮,使其術前充分放松。特別是對初孕者,因思想緊張、宮口緊,擴張宮口時不能用暴力,必要時在宮頸注射利多卡因5~10 mg,或阿托品0.5 mg做宮頸封閉,以達到軟化宮頸、松弛宮口的目的,從而減輕疼痛、人流綜合征及宮頸撕裂傷的發生。

3.1.2 術中防治措施 (1)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手術步驟,手術要輕、快、準。對妊娠月份大、胎產次多,體質弱及有哺乳期子宮、瘢痕子宮、近期流產、子宮肌瘤等受術者,一定要查清子宮位置、形狀大小,也可在擴張宮口后,手術即將完成時,宮頸注射10~20u表1 并發癥與妊娠時間的關系 表2 并發癥與孕產次的關系表3 并發癥與子宮不利條件的關系 縮宮素,增強子宮收縮。術后給予適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減少術中出血、穿孔、感染并發癥的發生。(2)找準著床位置,子宮前位時胎盤常附著在前壁,子宮后位時胎盤常附著在后壁,找準位置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3)充分擴張宮頸,尤以孕10周以上者,要能使卵圓鉗進入宮腔迅速取出胎兒胎盤為宜。(4)孕10周以上妊娠,先鉗破羊膜囊,排盡羊水,使妊娠宮腔縮小,以提高手術時宮內操作安全性,預防羊水栓塞。(5)吸宮時隨著宮腔內容物吸出,應逐漸減少壓力,進出宮頸不帶負壓,以防宮頸粘連。

3.1.3 術后防治措施 進行吸出組織檢查,當吸宮完畢,應仔細檢查吸出物中有無絨毛組織,胎盤組織與妊娠周數是否符合,避免吸宮不全,必要時做超聲輔助診斷。

3.2 近期并發癥 以人工流產綜合征(3.7%)居多,人流綜合征又稱人流綜合反應或心腦綜合征,特征是受術者本無心血管系統疾病,在人工流產時,突然出現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頭暈、嘔吐、胸悶等一系列癥狀,嚴重者甚至發生暈厥和抽搐,造成該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人工流產時,對子宮或宮頸的局部刺激引起迷走神經自身反射,從而出現迷走神經興奮的典型癥狀。這可能與孕婦的情緒緊張、宮頸擴張困難或負壓過高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初孕婦女發病率高于經產婦。為避免此綜合征的出現,患者應注意避免精神緊張,不要有思想顧慮;手術醫生在手術中也一定要穩、準及輕柔操作。上述癥狀一旦出現,應馬上給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癥狀會很快消失。如癥狀仍不好轉,可采用針刺人中穴,吸氧或靜脈給予地塞米松5 mg,患者很快便會好轉。其次為出血(3.5%),多為術后患者不能及時休息,過早體力勞動,宮縮不良所致,給予止血藥物及子宮收縮劑后血止。第三是吸宮不全或漏吸,原因有患者不配合、子宮畸形、可疑子宮穿孔停止操作、技術水平不夠等,故術后一定及時復查,以期早日發現宮內殘留物,早日二次刮宮。第四為感染(0.5%),多于術后1~7天以內出現發熱、腹痛、分泌物增多及帶臭味等,這是由于細菌感染或過早性生活所致。致病菌的種類很多,主要是厭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多數患者為幾種細菌的混合感染。疾病的輕重和發展也不同,輕者陰道局部感染;重則引起子宮內膜、盆腔結締組織炎,如不及時控制,會導致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子宮穿孔(0.3%)為發生率最低的一個,人工流產術是一種盲目的手術,全憑醫生手的感覺。如子宮過度傾屈(重度前傾屈或后傾屈),或宮頸發育不良、子宮瘢痕、年齡50歲(子宮頸和陰道彈性差,子宮收縮力較弱)、哺乳期、子宮畸形等,會給手術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者可能發生子宮穿孔。本組病例均為單純性子宮穿孔,未并發其他臟器損傷,經處理后預后很好。

3.3 遠期并發癥 以月經失調(4.3%)居多,這可能與人工流產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系調節功能失調有關,妊娠以后,與生殖有關的各種激素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人工流產后,這種抑制還是持續一段時間,且軸系功能恢復如青春期的發育過程易發生正負反饋失調,而出現暫時的月經失調、閉經或不排卵等,本組這類并發癥約占同期并發癥的70%,這類并發癥多可逐漸恢復正常,故一般不需治療,若3個月后仍不正常,應分清原因分別進行治療。流產后感染所致子宮內膜炎是引起閉經的原因之一[2]。其次為繼發性不孕癥(0.9%),有資料表明由此引起的不孕癥占繼發性不孕癥的60%,婦女人工流產后妊娠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人工流產后盆腔炎所致。手術創傷使宮腔自然防御功能下降,易導致生殖道感染、宮頸口宮腔粘連、輸卵管管腔粘連,形成輸卵管阻塞造成不孕,同時感染使局部發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抗抗體陽性,也造成不孕。第三為慢性盆腔炎、宮頸粘連(0.2%)的發生,多與手術操作有關,由于吸刮過度,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宮頸管內膜損傷過度等造成感染,愈合后形成宮頸管或宮腔粘連,輕度的感染未經及時治療,或因治療不徹底,使癥狀體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而形成慢性盆腔炎。

參考文獻

妊娠并發癥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人工流產;妊娠并發癥;異位妊娠;胎盤

【中圖分類號】R169.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496-01

人工流產作為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因其安全、簡便廣泛應用于臨床。[1] 隨著此術的廣泛應用,人們不僅關心其并發癥、后遺癥,對其再次妊娠、分娩有無影響等問題也十分關注。本文收集了近3年在我院人流后再次妊娠并在我院分娩的產婦120例;與無人流史的初產婦120例對比,以評價人流手術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就診檢查孕婦中,通過病史詢問等方法,選出本次妊娠前有過一次或一次以上人工流產史而無其他高危因素的初產婦120例為人流組,而隨機抽取本次妊娠無人流史及高危因素的初產婦120例作為對照組,她們在年齡、身高、骨盆外測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條件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有關定義說明:(1)有人工流產史是指本次妊娠前有過一次或多次孕12周以內終止妊娠者,不包括自然流產及不全流產,無人流并發癥如出血、感染、子宮穿孔等。(2)兩組妊娠結局指孕滿28周后的胎盤位置異常及分娩結局,均于我院婦產科收治。

1.3 統計學處理:組間差異采用x2檢驗和t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人工流產組中20-29歲者占92.62%,對照組中20-29歲者占94.56%。人工流產組內均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人工流產史。兩組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相近,差別不顯著。

2.2 妊娠病理發生情況:兩組妊娠病理發生情況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病理發生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p

(1) 本表1所示說明兩組自然流產、異位妊娠的發生率比較差別極顯著(p

(2) 兩組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的發生率比較差別無顯著(p>0.05)。

2.3 分娩期并發癥情況:兩組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p

(1)表2所示說明:在人工流產所致的分娩期并發癥中,胎盤因素為主要原因,其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將兩組的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殘留、胎盤不全發生率作統計學分析,結果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2)將兩組的胎膜早破、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作統計學分析,結果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3 討論

3.1 本文人工流產組全部采用國內電動人工流產吸引器完成人工流產手術。人工流產手術過程中,由于多次負壓吸宮或手術操作不當,很可能損傷子宮內膜。有的術者操作技術不嫻熟,抱著“寧可多刮,切勿不全”的思想,從而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甚至子宮肌層,同時由于人工流產后子宮內膜創面可使細菌侵入,易致子宮內膜炎,使基底層受損,以后妊娠蛻膜發育不良,發生自身衰亡而致流產增高。本文討論結果證實了這一點。

3.2 人工流產損傷子宮內膜,導致子宮內膜功能受損,進而使其后妊娠時底蛻膜發育不健全、供血不足。一方面胎盤為獲得在足夠的營養擴大其面積,延伸至子宮下段或覆蓋于子宮頸內口形成前置胎盤;另一方面絨毛侵入子宮內膜基底層甚至肌層,形成胎盤粘連、胎盤殘留、胎盤不全、甚至植入,使胎盤剝離困難,造成一系列的并發癥。 另有學者認為,前置胎盤在人工流產術后立即受孕者中最易發生。[2]

3.3 引起早產的因素較多,其中宮頸因素為一重要方面;人工流產時被動擴張宮頸可致宮頸不同程度損傷及內口的粗糙、松弛,尤為初孕婦頸管細緊,擴宮時易損傷宮頸,易致宮頸內口功能不全而導致早產,[3]人流次數越多,對宮頸的損傷越大,本文也證實了這一點。

3.4 不少研究認為人工流產與異位妊娠沒有直接聯系,但有作者認為人工流產后合并感染,不全流產及再次清宮時可使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增高,其危險性比無這些并發癥者高5倍。[4]本文人工流產組發生2例異位妊娠,其人工流產后均無明顯感染征象。其中1例于人工流產后立即受孕,術后50天確診為異位妊娠而行手術治療,大概是人工流產后過早性生活而增加婦女子宮、輸卵管感染機會,導致異位妊娠的發生。

3.5 從本次調查看,人工流產對其后再次妊娠有一定的影響。人工流產組自然流產、早產、異位妊娠、胎盤粘連、前置胎盤、胎盤不全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人工流產作為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在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方面確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不少研究證明人工流產術后再次分娩基本上是安全的,但作為一種宮腔手術,有可能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故應強調作好計劃生育宣教,使廣大青少年端正思想觀念,提倡安全、健康和負責任的,適時適度地提供生育、避孕等生殖健康知識,以降底手術率。同時手術醫生要提高技術水平,手術時盡量減輕對子宮內膜的損傷,吸引時負壓不宜超過500mmHg,避免重復、多次搔刮,使手術損傷程度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減少對其后妊娠分娩的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73―375

[2]葉娉婷.手術流產造成再次妊娠和分娩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4):70.

[3]陳林海.人工流產對再次妊娠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4)c:4950.

妊娠并發癥范文第5篇

【摘要】:總結28例中晚期妊娠胎盤植入的原因及并發癥護理。胎盤植入原因為既往有子宮手術史及合并前置胎盤。胎盤植入主要并發癥有產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繼發性貧血、產褥感染。護理重點為加強對患者出血及生命體征的觀察,監測血常規及凝血酶原時間,按醫囑及時實施各種治療。28例均搶救成功。

【關鍵詞】:妊娠;胎盤植入;原因;并發癥;護理

胎盤植入是指胎盤絨毛因子宮內膜發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宮肌層。胎盤植入在妊娠期可能無任何自覺癥狀,對胎兒的發育也無明顯影響,但在分娩時因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以及胎盤滯留,發生致命性的產后大出血,由此引發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繼發性貧血及產褥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輕者需子宮切除,重者死亡。因此,對B超檢查提示胎盤位于子宮下段有胎盤植入潛在可能的孕婦,早期識別,分娩時給予針對性處理,以降低胎盤植入孕產婦的死亡率。

2002年1月至20010年12月,本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產婦1023例,發生胎盤植28例。現將原因分析及并發癥護理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1 本組28例,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8歲;初產婦7例,經產婦21例;孕周:29~36周4例,≥37周24例;既往有剖宮產史5例、刮宮史13例,1例曾行子宮肌瘤剔除術,9例前置胎盤。28例中,1例產前B超檢查發現胎盤植入行剖宮產術;9例陰道分娩后大出血行子宮次全切除;18例剖宮產時發現胎盤部分植入。因搶救及時,無l例孕產婦死亡。

2 胎盤植入的原因分析有文獻報道,胎盤植入的發生隨剖宮產率增加而增加。剖宮產、刮宮術及其他宮腔操作可引起子宮內膜機械性損傷,或并發子宮內膜感染,導致子宮內膜血供減少,再次妊娠時子宮蛻膜發育不良、底蛻膜變薄或部分缺損,為了胎兒生長需要,胎盤必須增加血流的供應,除了擴大胎盤面積以外,常會發生絨毛向子宮縱深發展,因而直接侵入子宮肌層,甚至達漿膜層,導致胎盤植入發生;前置胎盤與胎盤植入有著相同的病理基礎,前置胎盤是胎盤植入的獨立高危因素。

3 【并發癥護理】

3.1 產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 由于植入胎盤造成胎盤剝離不完全,胎盤血竇開放引起產后出血,一旦出現失代償很快進入休克,此時良好監測與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的關鍵。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和意識變化,注意皮膚、黏膜及口唇、指甲顏色,觀察四肢溫濕度及尿量;準確收集并記錄血量、顏色、氣味及有無凝血塊;給予持續心電監護,監測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每15-30分鐘記錄1次;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5~6 L/min的氧氣吸入;注意保暖;準確記錄出入量;做好配血、輸血準備,快速建立2~3條靜脈通路,迅速補充血容量,遵醫囑應用止血藥或宮縮劑;積極做好手術相關準備后,送手術室行子宮次全切除術。本組出現失血性休克10例,出血量達1500--一3200 ml,經上述治療及護理后,癥狀在I-2d內緩解。

3.2 DIC 大出血造成大量凝血因子丟失,可發生DIC。動態監測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等,盡量采用大靜脈通路抽取血標本,避免多處采樣;專人觀察出血量,嚴密觀察血液、尿液性狀,同時觀察注射部位皮膚有無淤斑、淤點,所有穿刺部位按壓3~5分鐘。本組6例在術中及術后2天內發生DIC,主要表現為術中切口滲血不止及靜脈注射部位、子宮切除殘端部位出血,經及時糾正凝血功能、局部加壓包扎、宮頸用腎上腺素紗布壓迫止血,使癥狀控制。

3.3 繼發性貧血 大出血可發生繼發性貧血,臨床上以血紅蛋白

3.4 產褥感染 大出血、繼發貧血患者身體虛弱,加之行子宮次全切除術,使身體抵抗力更低,易發生產褥感染。將患者安置于安靜環境,取半臥位,保證充足的休息;嚴密監測體溫和血常規的變化,減少探視人員,防止交叉感染;對高熱者做好物理降溫、口腔護理,加強會陰護理;遵醫囑使用有效抗生素,予菌必治2·0g、替硝唑100ml每天2次靜脈滴注,持續7~10天。本組產褥感染5例,發生在術后2~12 d,體溫38至40℃,經上述處理后體溫均在3-5天內恢復正常范圍,感染得到控制。

4 【小結】

中晚期妊娠胎盤植入的原因為既往有子宮手術史及合并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的并發癥有失血性休克、DIC、繼發貧血及產褥感染。護理重點是加強對患者出血及生命體征的觀察,動態監測血常規及凝血酶原時間,按醫囑實施輸血、輸液、用藥等治療,重視基礎護理,以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呼和浩特市| 西充县| 汾西县| 光山县| 巴中市| 维西| 东海县| 蓬溪县| 甘泉县| 巍山| 个旧市| 潼关县| 达孜县| 高台县| 刚察县| 台湾省| 克拉玛依市| 凌海市| 英超| 彰化县| 长宁县| 仁化县| 蒙山县| 阳东县| 荥阳市| 同江市| 霸州市| 秦安县| 岳池县| 扎赉特旗| 长阳| 清丰县| 舟曲县| 咸丰县| 依兰县| 花莲县| 夏邑县| 额敏县| 洱源县|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