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名言警句學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
2、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么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
3、松軟的沙灘上最容易留下腳印。鉭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4、根兒向縱深處延伸一寸,小樹被狂風推倒的危險就減弱了一分。
5、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6、自古成功在嘗試。
7、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
8、苦想沒盼頭,苦干有奔頭。
9、生命力的意義在于拚搏,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競技場。
10、馬行軟地易失蹄,人貪安逸易失志。
1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2、誰把安逸當成幸福的花朵,那么等到結果時節,他只能望著空枝嘆息。
13、望洋興嘆的人,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彼岸。
14、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6、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17、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沒味的。你可以勝利,也可以失敗,但你不能屈服。
18、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19、勤奮可以彌補聰明的不足,但聰明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
20、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21、山路不象坦途那樣匍匐在人們足下。
22、行動是成功的階梯,行動越多,登得越高。
23、在你內心深處,還有無窮的潛力,有一天當你回首看時,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真的。
24、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不付出,卻一定不會有收獲,不要奢望出現奇跡。
25、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樁高尚的行動。
26、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
27、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28、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29、上游,是勇士劈風破浪的終點,下游,是懦夫一帆風順的歸宿。
30、智者的夢再美,也不如愚人實干的腳印。
31、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
32、生命力頑強的種子,從不對瘠土唱詛咒的歌。
33、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與風雪拚搏的勇氣,種子的前途并不比落葉美妙一分。
34、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35、在懶漢的眼里,汗是苦的,臟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36、岸邊的奇花異草,是留不住奔騰向前的江水的。
37、如果圓規的兩只腳都動,永遠也畫不出一個圓。
38、讓刻苦成為習慣,用汗水澆灌未來。
39、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40、在懶漢的眼里,汗是苦的,臟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41、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42、不是成功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堅持的太少。
43、如果刀刃怕傷了自己而不與磨刀石接觸,就永遠不會鋒利。
44、沙漠里的腳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奮進歌卻在跋涉者的心中長久激蕩。
45、當你懈怠的時候,請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46、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并不代表容易。
47、“人”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眾”人的事業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48、自己打敗自己的遠遠多于比別人打敗的。
49、松馳的琴弦,永遠奏不出時代的強音。
50、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51、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52、對于攀登者來說,失掉往昔的足跡并不可惜,迷失了繼續前時的方向卻很危險。
53、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54、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決心;創意、樂意。
55、山澗的泉水經過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56、做自己的決定。然后準備好承擔后果。從一開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后悔藥吃。
57、撒進奮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顆孕育希望的良種。
58、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廣闊原野里,到處都可以找到蜜源。
59、遇到困難時不要抱怨,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么就努力改變未來。
60、愚蠢的人總是為昨天悔恨,為明天祈禱,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61、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
62、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6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64、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65、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66、勤奮是你生命的密碼,能譯出你一部壯麗的史詩。
67、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為。——魯迅
68、如果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69、這個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受得住,嘲笑與批評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1、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2、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3、知識是智慧的火炬,勤奮是智慧的鑰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創新是智慧的結晶。
4、求學無笨者,努力就成功;讀書沒捷徑,盡力能高分。
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6、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7、讀書長知,思考長智,虛心長識,應用長技。
8、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9、寫作要多讀、多看;做題要多練、多思;鞏固要多記、多用;運用要多想、多試。
1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2、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13、勤奮是探求知識的舟楫,思維是探索知識的方法,請教是學習知識的妙招,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途徑。
14、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寫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啟迪智慧。
1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6、不要等待運氣降臨,應該去努力掌握知識。
17、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
18、勤奮出聰明,博學出智慧,多練出技巧,巧思出碩果。
19、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歌德
20、如果說學習有捷徑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奮;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實踐。
21、提出問題,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害怕提問者牢記。
22、學習前要帶上幾個問題,學習中要思考幾個問題,學習后要能提出幾個問題,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23、倘不學習,再美好的理想也會化成泡影;倘不勤奮,再美妙的也會付之東流;倘不實踐,再廣博的知識也會束之高閣。
24、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6、學習中要蕩起“樂學”和“巧思”的雙槳,倡導“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這樣才能學得生動活潑、融會貫通。
27、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28、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
29、有教無類。
30、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3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3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35、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36、讀書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釀蜜,只有既采又釀,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識蜂蜜”。
37、學生聽老師的話并非有錯,但是不能盲從,否則,不但會去去主見,還會失去創新能力。
38、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
39、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40、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41、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學習!學習!——高爾基
42、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43、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44、聰明的秘訣在于勤奮好學,博學的秘訣在于博覽群書,巧學的秘訣在于舉一反三,成功的秘訣在于推陳出新。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6、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7、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48、學問靠點滴積累,聰明靠思考練就;博學靠學習成就,創造靠實踐成功。
49、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50、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51、學習靠積累,記憶靠理解,經驗靠反思,熟練靠練習。
52、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
53、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54、經驗是最好的教師。
55、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56、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57、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58、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名
59、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60、沒有永遠的博學,只有永遠的學習;沒有永遠的聰明,只有永遠的思考;沒有永遠的智者,只有永遠的學者。
6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62、思則睿,睿則圣。
63、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64、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65、說明學習要善于思考。
6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67、學好靠信心,求教靠虛心,探求靠專心,長進靠恒心。
6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69、藏書再多,倘不閱讀,就是一堆廢紙;讀書再多,倘不應用,就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蕾。
70、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71、人生中三種東西最寶貴信心、健康和知識;學習中三種品質最可貴好學、好問和好思。
72、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73、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恒心。
74、治學有三大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驗。
75、死記硬背得不到真知識,投機取巧學不到真本領;紙上談兵學不到真本事,閉門造車結不出好碩果。
76、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77、約束不了自己是自己無能的一種表現。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難免要滑入深淵。
78、學習既要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又要有舉一反三的;讀書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氣,又要有樂于思考的精神。
79、知識如金礦,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識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遠。
80、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8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8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8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4、巧思妙想出靈感,實踐探索出成果。
85、學習不能好高騖遠,須一步一個腳印;進步不能一步登天,須一步一級臺階。
86、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7、假設始終先于知識。
88、懷疑是知識之鑰。
8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0、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91、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9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94、勤奮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思考是理解知識的利器,讀書是掌握知識的捷徑,練習是鞏固知識的方法,討論是理解知識的妙招,探求是創新知識的途徑。
95、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96、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學習學習,又學又習。
97、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
98、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9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指出:青年一代正在跨入一個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都在日新月異的世界。隨著世界的飛速變化,教育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以教育者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教給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以知識為核心”向“以創造為核心”轉變,“以封閉教育”向“開放教育”轉變。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實踐環節,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確立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觀念,迎著新世紀的曙光,站在時代的潮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21世紀教育的振興奉獻青春。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的。
一、講解
通過對教材中名言警句的講解,讓學生懂得意思,學會知識,并悟出學習方法,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還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荀子的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當講到這個內容的時候,在普通班授課時我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解釋“跬步”“不積”“江海”“鍥而”“朽木”“鏤”的意思各是什么;第二步:解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意思各是什么;第三步:解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意思是什么;第四步:把荀子的四句名言連起來再做解釋,讓學生把它抄好,然后自己默默復述。通過反復進行,直至多數學生能夠解釋,這樣這一內容才算結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情開展教學,如接受能力好的學生只需做到第一步和第三步就可以了。
在解釋名言警句的時候,我會經常穿插一些故事。例如,講到貝多芬的名言“在不利與艱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撓”的時候,我就向學生們介紹貝多芬的事跡:德國偉大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遇了數不清的磨難。貧困,幾乎逼迫他行乞;失戀,簡直使他絕望;雙耳失聰,對他的打擊更加沉重,他痛苦地把自己關在房子里不愿與外人見面。然而種種不幸、挫折磨練了他的意志,激發了他的進取精神。他最終發出了要扼住命運咽喉的堅強呼聲,創作出《第九交響曲》等經典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經過我對課文名言警句的多次解釋,學生普遍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再遇到名言警句的時候,我就讓學生自己完成,從結果來看,他們完成得很好。這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添了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政治課,對他們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二、朗讀
講課接近結束時,我會讓學生們朗讀名言警句,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初讀的時候,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知道字的讀音,這時,我把拼音注在黑板上,讓他們把它標注在自己的課本上,然后再讓他們自己讀,只要遇到不會讀的字就舉手。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他們識字難的問題,最后進行全班齊讀。這一方式,讓學生們感到這不僅是一門有趣的思想品德課,也是一門藝術課,他們能從中學到很多的語文知識。例如,巴爾扎克有句名言:“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萬丈深淵。”學生們在讀這句名言時非常用情,很多學生在讀完之后都不由得思考:苦難到底是什么?通過思考、討論,他們深受啟發,紛紛表態說:苦難是人生一筆財富!
三、摘錄
讓學生摘錄名言這一步并不難。很多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做了。只要老師要求,學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只要讓他們堅持下去,形成習慣,日積月累就會獲益匪淺。
四、引用
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引用名言警句,把名言警句用到論述題和小論文中做論點和論據,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有很多學生怕做論述題和寫政治小論文、作文。當他們拿到題目的時候,總是不知如何下筆。考試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的論述題和政治小論文部分都是空白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何在?我認為,這其中的關鍵是他們缺乏知識的積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們在做論述題和寫政治小論文時有話可說,即把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們每個人準備一個小本子,把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現的名言警句記下來,并弄懂它的意思。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針對作業“如何克服困難”學生們會這樣闡述:做每一件事,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困難面前我們應該想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努力克服困難,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這樣做學生既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又把名言警句用到了作業題中。又如,針對作業:“怎樣培養良好的情趣,保持樂觀的心態?”學生們首先想到的是“人的胸懷是寬廣的”。一個人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做到不因點滴成功而沾沾自喜,不為區區小事而煩惱。一個人只有把目標放在遠大的事業上,才會有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度量。再如,講解積累的重要性,學生們就會列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細流,匯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句子。
名言警句是學生普遍熟悉的句子,將其用于引導新課,不僅能讓學生從自己熟知的知識向未知知識過渡,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抵觸心理,而且能讓教師更加輕松地構建全新課堂。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使用名言警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善于交往》中的“眾人劃槳開大船”時,想要給學生引入團結的課題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中國古代名言“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人心齊,泰山移”“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來講述。事實上,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過這些名言,也能簡單理解其意思。通過這些名言,學生自然能聯系到團結的主題,再接觸課本上的知識自然就輕松很多。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課堂引入方式更加自然流暢,不用講過多道理就能讓學生理解團結的內涵,也能根據這些名言中所提及的內容進行課程知識的擴充,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的內容。
名言警句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教師在利用名言警句導入新課時,一方面應注意選取初中生聽過的名言,易于學生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選取貼近課程主題和內容的名言,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最貼切的意思。
二、思維培養,名言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思考。學生思維的培養,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學生對名言警句比較信服,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中可以充分利用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為學生指引方向。
比如,在講述《分清是非》單元中的“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時,教師可以利用名言警句來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例如,孟子曾說:“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莎士比亞曾說:“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名人為什么這樣說,生活中有哪些誘惑,面對誘惑應該怎么做等問題,循循善誘,層層深入,讓學生逐漸理解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是指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小小一句名言卻蘊含著大大的道理,教師要利用這些淺顯易懂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啟發學生思考,推動學生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結論,對思想品德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逐漸形成良性思維。在利用名言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精選名言,選取的名言要有討論的余地,讓學生能從簡單幾句話中思考多維問題,從而拓展思維的寬度,加大思考的深度。
三、做人培育,名言助力
學習思想品德課表面上是在學習知識,實質上是在學習做人的道理。而名言警句表面上是在講生活生產實際中的經驗教訓,實質上是在教人避開雷區,正確做事。二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因此,若能引名言警句之“石”攻思想品德之“玉”,必能事半功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做首先能讓學生在名言警句的學習中深化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其次能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
比如,在講述《學會負責》中的“有肩就得挑擔子”時,其教學要求是讓初中生不僅要有負責的態度,更要有負責的行動。關于負責任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例如,梁啟超曾經說過:“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這句話告訴學生雖然承擔責任不易,但我們還是要有負責任之心,并將之付諸行動。這些名言警句蘊含的意思與課堂知識有異曲同工之妙,與課堂新知結合,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
在領導干部競爭上崗中,有些地方可能沒有筆試和結構化面試答辯,而演講成為唯一的考察形式。因此,考生必須重視演講,善于演講,提前構思并寫出符合競崗演講內容,達到文情并茂要求的演講稿,才能正確推介自己,也讓評委和聽眾了解自己。如果演講者能夠善于引用、巧用、妙用、化用名言警句,顯然有利于達到這樣的目標。
并非所有
名言警句都適合
公選競崗演講是針對特定事項、特定聽眾,具有特定目的的演講,一般只能以描述性語言自我陳述,不是像平時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些演講進行情感性教化,也不能像半結構化面試中的演講進行論證性闡釋。這樣,競崗演講中引用名言警句,在內容和數量上就要受到一定限制,一些意義深邃、觀點鮮明、語言朗朗上口、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卻不大適合用于競崗演講。
公選競崗演講要善于引用名言警句,是由競崗演講特點決定的。從競崗演講時間上看,一般只有6—10分鐘,給15分鐘的很少,演講稿的總字數有限,如能恰當地引用名言警句,就能化繁為簡、節省時間。
從內容上看,公選競崗演講需要講的內容較多,一般要從個人基本情況、本人的競爭優勢、如果競爭成功后怎樣工作,三個方面作介紹,沒有充足時間全部用通俗的現實語言講完,而引用義理高度濃縮,聽眾又易于理解的名言警句,則能借前賢之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為,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從競崗演講考察目的看,評委和聽眾可以從演講中獲得演講者的基本文化素養等信息。演講內容既體現了演講者的政治素質、理論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也要反映演講者的文化底蘊、表達能力。假如演講者在引用合適的名言警句,自然會讓人覺得競爭者的文化素養較高。而具有科舉傳統的中國,向來要求從政為官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
從競崗演講效果看,演講者期待自己能夠打動評委,感染聽眾,獲得掌聲,“設計制造”良好的現場效果。在包括競崗演講在內的各類演講中,引用名言警句被公認為是能夠產生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手段。從語言特征看,經常被引用的名言警句、詩詞對聯,多是對偶句排比句或四六字句,呈現了漢語雙音節表達的音樂性美感,較易獲得聽眾的聽覺共鳴,進而為自己贏得加分的效果。
五種不同語境下
如何選用
選用哪些名言警句,不是依據名言警句價值的大小,而是要看是否和競崗演講想要表達的內容觀點及思想情感具有高度關聯。筆者自1999年機構改革以來,指導副廳級以下領導干部競崗演講 15年,認為競崗演講引用名言警句時需要注意五種語境條件。
表達自己參加競崗的動機。競崗演講首先需要了解演講者的競職動機,評價演講者的目的是為公還是為私、為民還是為己。所以,演講者一般都應該先談到自己的競職動機。
如:“支撐我參加這次競爭上崗的信念,是啟蒙思想家顧炎武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人推崇‘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爵’,鼓勵人們為國建功立業。今天我參加競爭上崗,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夢,尋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表達自己的優勢或條件。一般地說,參加競崗的演講者,都有了多年的工作經歷,積累了較多的管理經驗,具備了相當的工作能力,無不想介紹得全面、仔細、有針對性。但囿于時間限制和職位勝任要素,演講者又不能巨細無遺。如果善于引用名言警句,演講者無需冗言贅述,就達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比如:介紹自己能夠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可引孔子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介紹自己能夠正確認識官民(干群)關系,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可引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名言。介紹自己懂得團結的重要性,善于共事合作時,可引明儒呂坤的話:“舉大事,動眾情,必協眾心而后濟。不能盡協者,須以誠意格之,懇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須委曲以求濟事”;也可引世俗名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介紹自己能夠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執政為民時,可引先秦管仲之語“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介紹自己能夠發揚民主、從善如流、科學決策時,可引魏征之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或明人謝榛說過的“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介紹自己善于調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時,可引總理曾經引用過的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介紹自己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時,可引宋代胡瑗所說“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介紹自己能夠依法辦事、重視制度建設時,可引唐周曇的詩句“理國無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遵行”。
總之,演講者介紹自己優勢時只要抓住“人崗匹配”這把鑰匙,在演講稿中有意選用名言警句,就能夠在海量的名言警句里找到自己需要的那幾句。
表達自己競爭成功后的工作設想。當演講時間在8分鐘以上,如果沒有明確規定,演講者就不能不談到自己競職成功后的工作打算、履職設想。演講者應在有限的幾分鐘內,清晰地說明自己競爭成功后如何保持領導品質,如何做好領導工作等問題。巧妙引用名言警句、詩詞聯語,有利于在很短時間內坦陳自己的心跡,展現自己的胸襟,讓評委和聽眾透過名言警句了解演講者的內心世界。
如:表示自己競崗成功后還要加強學習,可引荀子《勸學》中的名言“學不可以已”;“君子之學美其身,小人之學為禽犢”;以及唐代文豪韓愈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表示自己競崗成功后要愛黨愛國,無私奉獻,可引林則徐的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表示自己競崗成功后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時,可引鄭板橋的名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表示自己競崗成功后要繼續保持艱苦奮斗、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可引先儒孟子的豪邁之語“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或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詞名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表示自己競崗成功后要立德修身、廉潔自律時,可引清人“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臠之味,能敗十世之德”;或引用古代楹聯“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聲華忘政本;養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養廉隅”。
表達自己參加競崗的心態。在競崗演講中,不論組織上是否明確要求,演講者都應當向評委和聽眾坦陳自己的心態。即使演講者主觀上渴望勝出,甚至充滿了勝出的信心和把握,也得表現出有面對兩種可能,接受最終結果的正確心態。表達這種有點矛盾但在這種場合又不得不說的復雜心情時,最恰當的語言,莫過于巧用化用古代的名言警句,它們能夠把這種復雜矛盾的心情,以既可意會又可言傳的形式傳遞給評委和聽眾。
筆者曾經向競崗演講者推薦過,一些頗能表達這種心態的名言警句,如:“我對這次競爭上崗的態度是:勝固可喜,敗亦欣然,成敗皆可,重在參與”;借用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還可以“仿造”古代名句,如筆者曾建議用“浮沉等閑事,進退兩安然”,來表達自己參加競崗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