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口技教學

口技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技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口技教學

口技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邏輯設計;目標定位;教學內容;模式手段

一、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目標與定位

1.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建立微機系統的整體概念,了解計算機邏輯編程結構及工作原理,理解課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術要點,拓寬計算機應用的領域和范圍的思路和概念;掌握80x86處理器指令系統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熟悉微機接口部件的基本原理,掌握運用主要接口部件進行應用設計的方法。

(2)能力目標:具有運用微機軟、硬件技術開發應用系統的初步能力;掌握運用主要接口部件進行應用設計的方法;知道這門學科的研究范圍、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學科進展和未來方向;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3)素質目標:具有查找、翻譯專業外文文獻,收集和提煉科研信息的能力;撰寫讀書報告或綜述,并提高學員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培養其初步的科研能力。培養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建立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對科學工作的嚴肅態度、富于邏輯性的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課程定位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旨在強化計算機硬件基礎,培養硬件設計與應用開發能力,是學生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常用接口技術的基礎課程。本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硬件設計方面,主要培養學生的硬件設計能力,達到能設計接口電路的水平;在應用開發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能力,達到能編寫接口程序和設備驅動程序的水平。通過課程學習,為學生后續學習《ARM技術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PROTEL版圖設計》、《嵌入式產品制作實踐》等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選取依據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通過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常用接口技術,提高學員微型計算機應用與開發能力。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上掌握現代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接口技術,建立微機系統的整體概念,具有運用現代微機技術進行軟、硬件系統開發的能力。

2.教學具體內容安排

微機系統基本知識,MPU的功能結構與工作模式,存儲器技術,8086 CPU指令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輸入輸出接口技術,常用可編程接口芯片知識,微機總線技術,人機交互設備及接口,微機應用系統。

三、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與手段

1.教材編寫的原則

(1)高質量原則。課程主要教材應選用近三年國家推薦使用的新版優秀教材或規劃教材。教材的章節和內容要編排合理,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應方便學生學習、閱讀和理解。

(2)實用性原則。教材的內容要突出實用性,應具有豐富的實例,章節內應該有配套的練習題。

(3)系統性原則。教材應注重本課程內容的系統性、連貫性和銜接性。

(4)先進性原則。教材內容中應包含體現本學科發展的一些前沿領域和知識。

(5)根據學生的基礎確定教學與教材內容的原則。

2.教學模式

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教學中,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建設知識點和實驗的項目庫,結合項目庫中的項目講解課程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另外,通過“項目驅動”的方式,驅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項目實現過程中學習項目開發的規范,體驗團隊協作過程,積累項目開發的經驗,不斷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支撐課賽結合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3.教學方法

本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課前、課后的答疑輔導,注意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員通過對微機工作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接口技術的理解,樹立微機系統的整體觀念,進而掌握運用現代微機技術進行軟、硬件系統開發的初步能力。

(1)以學員為主體,注重啟發和引導式教學

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且相互之間具有較強的聯系,因此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啟發和引導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和主動構建知識結構。同時在課堂上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側重應用實例的講解,加強教學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優化實驗內容,開展任務驅動型的實驗教學模式

本著培養和提高學員應用能力的原則,在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應通過循序漸進的實驗內容安排,不斷對他們提出更高要求,避免學生在實驗中“淺嘗輒止”。同時實驗教學要符合本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要求;符合學生的技能訓練目標;兼顧學生學習興趣和保證實驗效果。

(3)開展第二課堂

讓學有余力、學習興趣大、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課外課程學習活動,也可以讓學員參與部分初步的科學探討工作。指導教師介紹他們閱讀相關的專業文獻或翻譯英語專業文獻。在整個課外指導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員的科研思維、方法、能力和創新意識。

4.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條件

通過教師生動的表達和對課堂的整體把握,再結合多媒體直觀的展示,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

(2)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優勢

利用學校良好的網絡環境,通過課程網站提供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實驗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習題作業等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3)不斷提高課件制作水平

結合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先進的課件制作技術,發揮多種制作工具的優勢,提高課件的信息量和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計劃和建議

(1)加強《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網絡資源和素材庫的建設。素材庫分為圖片庫、文本庫、視頻庫、動畫庫和音頻庫等。

(2)準備開設個性化的網上教學資源庫或教學網站,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學資源、教學課件等。也可以鼓勵學習興趣大、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教學課件的制作。

參考文獻

口技教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微機原理;多媒體;比喻;C語言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是職業院校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任務是使學生建立微機系統的整體概念,具有應用接口芯片進行軟硬件開發的初步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學生入學門檻有所放低,學生總體素質也有所下降,所以如何上好《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這門課程,已成為職業院校教師必須深思的課題。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反饋信息,并結合該課程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微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這門課程內容抽象,知識點多,并具有理論與實踐、硬件與軟件相結合等特點,再加上計劃課時有限,導致教師很難在有限課時內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這門課程教學難度大,學生學習興趣差,普遍感到這門課難學、難懂,多數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總體概念建立不起來,思路不清晰,學習這門課的角度掌握不準確。

二、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針對該門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狀況,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 明確學習的側重點

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我們可以演示規范的電子表格,播放一段幻燈片作引導;學習《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我們也可通過多媒體演示微機應用的例子開始。如多點數據采集系統,通過傳感器A/D轉換電路采集溫度、壓力等;利用8255A芯片控制LED數碼管的亮和滅,模擬十字路口的交通燈控制系統等。通過這些演示,一方面能使學生明確該課程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了解人們是怎樣用微機進行控制的,知道應用微機操作的具體過程。比如在對紅綠燈的演示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有意通過鍵盤改變程序的內容,使燈亮的盞數發生變化,延時時間加長或縮短,并且在操作中我們也可有意將程序改錯,觀察數碼或屏幕顯示的錯誤信息,然后再改正過來正確顯示,從而使學生了解人機是怎樣會話的、人們的意圖是怎樣通過編寫程序控制微機實現的。這樣,就能使學生加深理解該課程的側重點,掌握編程和接口連接的方法,并能向微機發出命令進行控制操作。

2. 明確從應用的角度學習微機原理,將微機作為一種工具使用

要使學生具有計算機的應用技能,我們就應先從使用的角度、而不是從維修的角度詳細講整個系統的工作過程。如汽車是人的代步工具,從使用角度來說應學習駕駛技術、考駕照,而不是學一定難度的維修;同樣電腦代替不了人腦,但其作為一種工具,可幫助人們實現工業、交通的自動控制。所以,按照心理學上認知規律,要先從應用角度學會如何操作微機,實現其控制功能,而不是一開始就要對整體微機系統和工作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對微機故障進行維修。因此,對于編程序要著重學習CPU的寄存器、中斷方式、存儲器的地址分配、端口地址等,對于接口的連接要熟悉典型接口芯片的功能、各個引腳特性、工作方式等。

三、改進教學方法,突破難點

1. 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內容形象化

由于微機內部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其工作原理講解起來比較抽象,工作過程難于理解。特別像寄存器、存儲單元內容看不見、摸不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效果不理想。為此,我們可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復雜的內容采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材中各種圖比較多,如原理圖、時序圖以及流程圖等,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既費時又不規范。而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很快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對重點內容可用不同的顏色標注,需強調的內容可用閃爍方式顯示,使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既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又以整齊、美觀和可重現等方式展現課程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實踐證明,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把原本枯燥的硬件課程講解得生動易懂,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形象比喻,深入淺出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該課程內容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困難較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拿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來作比喻,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如尋址方式,指令操作首先要尋找操作對象的操作數,為提高CPU的運行速度,CPU中設有寄存器可暫存數據,而數據主要存在存儲器中。若操作數在寄存器中可直接找到,就是直接尋址;若操作數在存儲器中不能直接找到,可通過寄存器中的有關信息找到,即寄存器間接尋址。我們可用去宿舍找學生作比喻,若知道學生的具體房間號,可以直接去找(直接尋址),不知道可以去宿舍值班室詢問,得知學生房間號后再找到學生,這就類似于寄存器的間接尋址。

又如中斷引入解決了高速CPU與低速外設信息的交換問題,CPU由被動變為主動,采用分時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如何使學生理解中斷的執行過程,我們可用優秀售貨員或以教學講課中學生有問題舉手提問作比喻,教師允許學生提問并作出回答,即為響應中斷和執行教學中斷服務的程序過程。

另外,刷新可用慢撒氣的自行車作比喻,中斷擴展電路8259A可比作經理的秘書等。課本中許多枯燥抽象的問題,多能與生活中的事情聯系起來,通過恰當的比喻會使它們變得生動形象,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四、結合C語言學習匯編語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刺激的過程,而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于學習新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多數學生已有了高級語言的基礎,如C語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熟知的事物恰當地運用類比,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很濃,更重要的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容易遺忘,而且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如兩種語言設計中相似之處較多:(1)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分析題目確定算法、畫程序流程圖、編寫源程序、上機調試。(2)程序的四種基本結構:順序、選擇(分支)、循環、函數(子程序)。(3)典型程序的算法:找最大值、最小值,冒泡排序,對分查找等。

又如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在輸入、輸出部分中,C語言是高級語言,輸入、輸出分別由賦值語句、輸入函數(scanf)、輸出函數(printf)實現,如X=3對于數據放在哪不用考慮;而匯編語言是面向機器的語言,因此編程應了解對應微型機的結構,如存儲區的地址分配、外設端口地址分配,然后分配程序所要使用的存儲器、寄存器,規定數據輸入、輸出的方式等。因此,用匯編語言要考慮數據放在存儲器哪個單元,如何找到即用什么尋址方式取出操作數,數據處理完后還要考慮放回到哪個存儲單元,或通過哪個端口輸出等。

這樣,結合C語言學習匯編語言,既便于學生對匯編語言的理解,又加深了學生對C語言內容的掌握。

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中,我們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深入淺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教學質量在不斷提高。總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職業學校的教師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榮標.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

社,2005.

[2]陳裕國.類比法、關聯法在微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

口技教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微機原理;接口技術;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王昊(1985-),男,江蘇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助教。(江蘇 泰州 225300)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1-0084-02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涉及8086CPU工作原理及匯編語言設計、存儲器工作原理及擴展設計、接口電路工作原理及應用設計三大方面,是一門兼有軟件設計與硬件電路設計的綜合應用性課程。[1]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微機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課程的教學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畢業就業。因此,如何把握學生學習現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挖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成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現狀

依據筆者所在學院“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大綱安排,設定學分數為3,學時數為48,其中理論教學40學時,實驗教學8學時。教材選用彭虎、周佩玲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并配以其編著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學習指導》作為參考書。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匯編語言、8086微處理器與接口電路,目的旨在培養學生軟硬件開發能力。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并結合兩屆學生的教學效果分析,發現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學習動力匱乏

現今微處理器已發展至64位,而本課程主講16位的8086/8088微處理器。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學習16位微處理器缺少實際意義,沒有實際用處,從而導致學習能動性薄弱。

2.課程概念性強,記憶量大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概念多、專用名詞多、接口芯片多、內容抽象,相互之間缺少必要的關聯和體系。學生面對大量的抽象概念,難以記牢,從而增加學習畏難情緒。

3.課程涉及軟硬件,難度較高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學生學習的第一門涵蓋軟件設計與硬件設計兩大方面的課程,其中軟件設計采用匯編語言。匯編語言與C語言風格差異較大,編程復雜。硬件設計電路接口豐富,對數電、模電相關知識應用要求較高。學生往往很難真正掌握微機與其接口電路的內部結構,很難形成匯編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對教學內容似懂非懂,更不用說軟硬件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也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存在學生基礎差異大的問題,教師很難把握教學的進度與深度。

4.課程實驗缺乏挑戰性

課程實驗基本為驗證性實驗。由教師給出匯編程序,給出電路接線圖,學生只需要將程序燒入微處理器,按照接線圖連接好各種線路,點擊調試運行按鈕,記錄實驗現象并撰寫實驗報告就可。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處于一個低級的操作工角色,很難激發學生的動手熱情。

二、“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改革

針對上述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以及考核評價體系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1.理論教學改革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內容比較枯燥難懂,講課過程中經常出現學生聽課精神萎靡的現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講課內容和講課方法上進行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講解課程體系,提升學生課程認識。微機課程既是數電、模電的后續課程,又是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數字信號處理及嵌入式系統等課程的學習基礎,具有極強的承接作用。課堂教學中,講述微處理器從16位到64位的發展過程,梳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嵌入式系統的脈絡關系。例如,講述8086處理器結構,強調對單片機等處理器架構的影響;講述8086匯編語言,強調匯編語言在單片機、嵌入式課程中的應用;講述接口電路,復習數電、模電相關知識,同時涉及相同接口電路在單片機、嵌入式課程中的使用。通過對課程體系的講解,加強學生對課程意義的認識,改變認為微機課程無用的錯誤觀念。

(2)弱化抽象概念,突出重點、難點。微機課程只有40理論學時。在如此短的學時之內,要將各個知識點都講到,做到面面俱到,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將概念進行篩選,舍去抽象、較冷僻的概念,只求學生重點掌握核心概念,從而消減其記憶量,將較多的課時安排到匯編程序編寫、接口電路的設計章節中。

(3)運用多媒體動畫,豐富講課形式。講課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將圖形、文字、動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豐富講課形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8086尋址方式的教學過程中,8086的尋址方式共有8種,并且每種尋址方式都涉及到8086內部存儲器的相應操作,包括存儲器地址的形成和存儲器的讀寫,學生對此較難理解。為此,課堂上,利用FLASH,將存儲器地址的形成以及數據在存儲器中存入與取出的過程做成動畫,動態演示,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視覺與聽覺的刺激,加速知識理解的過程。

口技教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組織;課程設計

一、引言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續課程、畢業設計乃至今后工作的重要技術基礎。但該課程內容繁多,概念抽象,歷來為教師和學生公認的一門難啃的骨頭。如何教、怎樣教好該課程是所有講授該課程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引進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圍繞如何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教學改革探討。[1]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其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不僅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還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思想引導等方面的組織。[2]

(一)撥云見日,點醒夢中人

(二)激勵學生,讓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

1.站在學生的角度激勵學生。年輕的大學生個個爭強好勝,自學能力強,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再難的電子游戲不教就會;再先進的便攜式電子產品,不看說明書很快就玩轉;那么,既然本課程只是一本說明書,只要同學們努力學習,跟著老師的教學進度,課前多預習,課后多復習,實驗多動手,平時多練習,沒有學不會的。希望同學們把此課程當一本說明書來看,來學習,相信同學們完全可以攻克難關。通過此番激勵,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2.列舉恰當例子,吸引學生的興趣。匯編語言指令及其編程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它是一種面向機器的程序設計語言,是計算機能提供給用戶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語言,也是能夠利用計算機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語言。但相對于計算機高級編程語言,匯編語言指令多,注意事項多,規則多,概念多且抽象,學生學起來很快會感到比較困難和枯燥。為此,在講解匯編語言指令時,列舉一個完全用機器語言指令編寫的程序(匯編語言編譯之后產生的機器碼),該程序所占字節不多,但運行后呈現3D游戲迷宮視頻效果,具有音樂背景、顏色鮮艷、畫面清晰、動態滾動的3D效果,從視覺上給學生強烈震撼。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無需多言,學生就能明白匯編語言指令相對機器語言好學多了,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三)讓死的知識立體化、可視化

通過采用各種新的教學手段,使難學難懂的知識生動化、立體化、可視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1.采用多媒體課件、flas演示。《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概念多,且非常抽象。學生見不到實物,看不到現象,就不知道書本講的是什么,老師說的又是什么。別的電子類課程,學生通過自學,很多能學懂的。但此課程,從筆者迄今為止的調查來看,幾乎沒有同學能夠無師自通的。大都提到,看課本幾遍,不知道書本在講些什么。該課程的抽象難懂,由此可見一斑。

筆者在教學中,將許多抽象的概念,用flash展現出來。CPU的內部結構知識點多,專業術語多,各種寄存器同時出現在此,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使用注意事項,沒有實物和現象可看,學生學習時常常感覺枯燥、困難,但這些知識點又是后續課程內容的基礎,不容錯過。筆者在講解CPU內部結構時,用一個flash圖生動展示CPU在執行一條指令MOVDI],AX時,CPU內部機構是如何運作的。該指令的機器碼為8904H,其中(AX)=3456H,(DI)=3000H,(DS)=2000H。就這樣一個flash演示圖,可以生動形象地解釋和說明CPU內部運行機制,解釋什么是機器碼,它與匯編語言指令是什么關系,機器碼存放在什么位置,CPU是如何取得該機器碼的,還可以解釋內存的作用等等抽象知識和概念。

2。采用仿真軟件輔助教學。《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尋址方式是該課程的教學難點和重點。筆者采用Emu8086軟件輔助教學,課堂現場演示、現場仿真,對每一種尋址方式都采用具體指令仿真演示,讓學生看清數據是如何傳送的。在講授時,首先,利用尋址方式的理論進行分析,數據應該傳送到哪里?傳送后的結果是什么?然后利用軟件仿真驗證,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百聞不如一見,通過仿真,加深學生對尋址方式的理解,使抽象、看不見的知識可視化、結果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3]

3.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實物化。如:課程中提到總線的概念,這個概念聽起來好像很神秘,但筆者告訴學生,其實平常大家用到的U盤、手機數據口等等,就是一種USB總線。總線通俗地講就是一種接線方式,其實物就是各種引腳,以及其上傳輸數據的協議或規則。課程中提到的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及控制總線,其實就是CPU芯片傳輸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的引腳。通過這些通俗的講解,使同學們產生感性認識,從而比較容易接受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講解CPU操作時序時,同學們常常難以理解,為什么要講這個內容,看似好像對整個課程無用。筆者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時間概念,我們的生活將是怎樣的?不難想象,必定雜亂無章,混亂一片。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不再贅述。

4.充分利用網絡,實現課堂教學時空立體化。如今高校的教師不似從前的教師——住在校園里,而是分散在全市各地,教師須趕校車或公車上下班。因此,筆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后輔導。學生有問題可以通過博客留言、問問題;可以通過QQ與老師互動,還可以通過飛信向老師提問,達到課堂教學時空延續和立體化。

不僅如此,筆者還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先進的影像視頻等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跟進科技發展前沿,使課程教學具有先進性、新穎性、可組合性和可擴充性等特點,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課程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4]

三、改革教學方法

1.追本溯源法。在教學時,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講授知識。而是帶領學生跳出圈外看本質,采用追本溯源法,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講授尋址方式時,首先提問學生,為什么在學習匯編語言時要學習尋址方式?其實質是什么?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告訴學生:其實同學們在課程中看到的匯編語言指令,除立即數外,指令中的操作數,表面上看到的都是地址,實際參與運算和傳遞的是地址單元里的數據或內容,為了要知道是什么數據參與運算或傳遞到哪里去了,必須學會計算地址,即學尋址方式。這就是尋址方式的實質。

在講存儲器為什么分段時,筆者從CPU內部結構及地址總線數與尋址空間大小的關系等幾個方面講存儲器分段的本質,并假設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能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尋找答案。通過思考后,同學們更能深刻理解《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各種解決方法,促進其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2.課堂師生互動法。除了上文筆者提到的課堂假設提問與學生互動外。筆者還會精心設計與課程講授內容息息相關的問答題,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提高學生掌握效果。允許學生大膽假設,大膽提問,鼓勵他們不要怕說錯,失敗乃成功之母,錯了糾正了更能學到知識。堵不如疏導,這種課堂互動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營造了質疑老師、質疑權威的氛圍,更能使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

3.理論—實踐—理論法。《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要想真正學好并和掌握該課程,最好方式是對它進行充分的實踐。一方面,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清、講透理論知識和各芯片各部分原理,設置合理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根據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做好實驗預習報告,并上機調試。另一方面,實驗過后,教師應在課堂上對實驗過程的碰到的問題、現象和實驗結果與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掌握實驗驗證理論的分析過程和方法,加深理解理論指導實踐、實驗驗證理論的過程。

4.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法。在課程教學中,筆者經常教授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從紛繁復雜的知識中找規律,找方法。如,剛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名詞多、概念多、知識點一下子全涌現出來,而這些知識學生又必須掌握,但一時又無法完全掌握時,筆者告訴學生,其實不需要馬上死記硬背這些知識點,只要心中對這些知識點有個大概的印象,在后續課程內容中用到這些知識點時,應及時向前翻看相關知識點,在應用中學習,不僅加深認識和理解,而且掌握得更牢固,學起來更輕松。再比如學習匯編語言指令時,告訴學生用英文記指令,因為匯編語言指令是英語單詞的縮寫,所以記其英語單詞,從實質上記住了指令的操作意義。通過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難度大大降低。

四、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實驗考核更注重實踐,注重實驗過程,實驗報告考核其次。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內容,使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并早早將實驗內容發給學生,以便學生提前預習。其次,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馬上通過上機實驗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在上機調試時不要怕出錯,出了錯,解決了問題,這樣一個反復的過程才更能學到東西。第三,教師在實驗前提出合理要求,如要求理論指導實踐,先理論分析,后實驗驗證,或理論分析實驗結果的對錯等等。第四,改革以往以實驗報告定實驗成績的方式,注重實踐,注重實驗過程。每次實驗考核主要以實驗現場過程表現和實驗結果打分,并現場提問理論分析情況考核打分。第五,實驗報告考核層次,要求實驗報告中主觀的東西多一些,如多寫寫實驗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及實驗心得體會。總之,實驗考核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玩虛的,并提高實驗在期末考試總成績中的比例。

通過此番實驗改革,學生實驗前預習和實驗過程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一改往常實驗不預習、實驗時拖沓懶散的學習風氣。同學們個個都積極預習,不懂的還主動找老師詢問,實驗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實驗效率大大提高,達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五、課程設計改革

課程設計是最考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的手段之一。此時學生須將所有已學知識融會貫通,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自學等手段,達到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目的。筆者的課程設計是在平時實驗的基礎上,綜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中的各章節知識,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做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系統(如交通燈、定時器、計時器等)或作品,或定一個作品方向讓學生自由發揮做作品。最后,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每組或每人提交一個作品(包括實物作品或仿真作品)。筆者設定課程設計部分的成績占期末考試總成績的10%,不完成課程設計的將沒有此部分成績。

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須加大引導。畢竟課程設計對學生來講,比平時實驗難度大很多,學生常常有畏難情緒,常感到難以入手。此時,教師一方面給予更多的提示和指導外,另一方面讓先進帶動后進,讓學習掌握知識好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多指導其他學生。最后,對已經做出作品的隊伍或學生加大宣傳和鼓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快班里其他作品也會像雨后春筍一樣一個個破土而出,使得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最終真正掌握并靈活運用本課程所學知識。

六、考試考核改革

通過上文中的實驗考核改革、課程設計改革,加大了平時考核分值,降低期末理論考試比重。其目的就是強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東西,理解和掌握知識,而期末考試也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種檢驗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效果的手段而已。這種以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的,可以克服傳統以標準化客觀命題為主的考試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積極性和能動性。[5]

七、結束語

通過以上各環節全方位的教學改革,提高了課程教學的生動性和立體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上課時敢大膽提問了,課后也大有問題可問了;實驗過程中提問的人明顯增多了,預習實驗的也增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了。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達到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目前,我們的改革只是初步的,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將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5]

參考文獻:

[1]王佑湖.“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2):127-128.

[2]范喆.匯編語言課程的教學設計探討[J].高教論壇,2008,(4):140-141.

[3]谷兆麟,趙杰,沈怡麟.基于EMU8086的虛擬微機系統實驗的設計[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1,21(1):54-56.

[4]黃雪菊,王笑梅.《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7,(9):143-144.

[5]葛志輝,李陶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3(增刊):209-211.

口技教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類專業;教學;C語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8-7042-02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for Machine Specialty

WANG L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aim at the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machine specialty students, analyze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re put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computer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and good results is obtained.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machine specialty; teaching; C language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是大學工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16位微型計算機基本原理、接口電路,建立微機工作的整體概念,同時具備初步的程序設計能力,為應用微型計算機解決工程技術領域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微機技術發展異常迅猛,出現了很多應用廣泛的新技術,如多核處理器、PCI-Express總線、SATA 接口等[1],而這些新技術在原有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實踐中卻沒有反映出來。因此,有必要在課程內容中加入這些新技術并應用于教學實踐。

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電類基礎課程較少,后續相關課程及畢業設計中涉及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內容的也較少,因而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微機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重點突出與融入新技術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好理解。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首先要加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在講課過程中,先指出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重點部分精講,配合圖片、動畫,便于學生記憶。比如在講CPU組成時,在PPT上給學生展示出一幅CPU組成框圖,對照圖片講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時指令和數據的流向用箭頭動態的顯示出來,使學生一提到CPU,腦海中就能反映出這樣一張圖,幫助學生記憶。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而現有的教材在新知識方面體現不足。以CPU為例,現在的教材多以Intel公司生產的8086/8088系列16位的微處理器為例來進行講解,而我們在實際中使用的微處理器是32位或64位機。在課堂講解過程中,以Intel8086為主講解CPU的基礎特點和工作原理,80286/386微處理器注重講解相對8086的改進。然后講解CPU的64位技術和多核技術概念和特點,讓學生了解CPU的發展趨勢。

例如在講解總線知識模塊時融合PCI-Express總線知識。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體系中,總線知識模塊的主線是ISA、EISA、PCI、AGP,但是即使是AGP總線,也已經被PCI-Express總線所取代,PCI-Express基于串行技術,采用4根信號:2根差分信號用于接收,另2根差分信號用于發送。總線的帶寬能達到8GB/S,支持熱拔插和即插即用。因此在課程體系中融合PCI-Express總線是必要的。

2 用C語言教學

目前,微機原理及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匯編語言作為編程語言。匯編語言是最接近機器碼的一種語言,其主要優點是占用資源少、程序執行效率高。但是學習匯編語言需要記憶大量的助記符,編寫的程序不易讀,學習起來需要較長時間。

而C語言是一種編譯型程序設計語言,它兼顧了多種高級語言的特點,并具備匯編語言的功能。C語言有功能豐富的庫函數、運算速度快、編譯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實現對系統硬件的控制。目前常用的單片機、DSP、ARM等廠家一般都能提供C編譯器。因此,使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已成為軟件開發的一個主流。

學生們在大一時已經開設了C語言課程,具有一定的C語言編程基礎。在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課程中,需要講的內容就是I/O接口語句(包括inportb和outportb兩條語句)和中斷語句。

例如8位A/D轉換芯片ADC0809應用電路如圖1所示,通過分析可知ADC0809的數據端口地址為78H,狀態端口地址為79H,通道選擇端口地址為7AH,采用C語言編寫的查詢方式數據采集程序如下:

int ad_data_read( unsigned char ch_num)

{

unsigned char data, ch_st;

outpotrb(0x7a,ch_num);//選擇通道

ch_st = ch_num | 0x80;

outpotrb(0x7a,(ch_st));//構造ALE上升沿

outpotrb(0x7a,ch_num);//啟動AD轉換

while(!(inportb(0x79)&0x01);//等待轉換結束

data=inportb(0x78);//讀轉換結果

return(data);//返回

}

程序只有8條語句,很清晰的反映出查詢方式下A/D轉換過程,程序簡單、易懂,而這段程序采用匯編語言來寫的話,大概需要30條語句[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C語言編程的優勢,尤其是對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們在大一學習C語言課程后,繼續使用C語言編程,提高C語言的應用能力,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單片機課程、畢業設計,以及今后讀研究生、工作打下良好的編程基礎。

3 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把知識點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在講解I/O接口芯片時,在講清芯片工作原理、引腳定義、初始化編程后,重點講芯片的應用,同時加強實驗課與課堂知識的結合,在課堂上講解芯片的應用例子,并給學生留有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實驗課中解決,提高學生接口設計、編程的能力。例如并行接口8255A是一個應用較多的芯片。在講解8255A時,首先要講清芯片的編程結構、功能、寄存器和初始化編程,然后結合實際講應用舉例。

如圖2所示8255鍵控燈電路圖,圖中有3個按鍵接在8255端口A的PA0~PA2引腳,3個發光二級管接在8255端口B的PB0~PB2引腳,要求編程實現3個按鈕分別控制3個發光二極管的亮滅。在講解電路圖時要講清按鍵和發光二極管的連接電路:不但要講清楚按鍵的狀態與PA0~PA2引腳的對應關系、PB0~PB2引腳電平與發光二極管亮滅的對應關系,還要講清楚電路中電阻上拉、限流的作用,由此分析出8255的工作方式,進而給出8255的控制字。根據題目要求畫出程序流程圖、寫出程序。

給學生布置實驗課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用8個按鈕分別控制8個燈,也可以讓學生模擬雙控開關功能、模擬霓虹燈等等,通過實際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4 結論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針對機械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探討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方面,在尊重原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增添了微機技術的新知識,將C語言引入本課程,課程中的程序例程均采用C語言講解,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驗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馮康,姚南生,聞國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與新技術的融合[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1,30(1):85-88.

[2] 楊斌.從知識點掌握到應用系統構建的微機接口課程設計規劃及實現[J].計算機教育,2009(13).

[3] 楊居義.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項目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相關期刊更多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教育廳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

寧波化工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安泰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青龙| 永年县| 呈贡县| 喀什市| 泾川县| 崇州市| 利辛县| 阳原县| 安徽省| 融水| 宣恩县| 岳池县| 盐津县| 类乌齐县| 恭城| 广南县| 昭通市| 兴仁县| 石屏县| 商城县| 大英县| 北流市| 巩义市| 济源市| 如皋市| 东台市| 台中市| 静宁县| 荔浦县| 济宁市| 文成县| 凤台县| 太谷县| 温宿县| 邓州市| 涟水县| 西充县| 齐齐哈尔市| 贺州市|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