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奔跑的蝸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過,慢也應該適度。如果真的“牽著蝸牛去旅行”,那么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再美,也不過只是眼前的風景,你不會領略到遠方的無限風光。蝸牛太慢了,慢得只剩下原地徘徊,然后自我陶醉,還夜郎自大地以為“慢”出了境界,“慢”出了哲學味道。的確,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之美不該忽略,我們需要停下來對著一朵花微笑,向著白云抒情。但是,別忘了,最美的風景在前方。如果你太慢了,會因為一朵花而錯過整個春天,會因為一片白云而錯過整個天空。所以,別總“牽著蝸牛生活”,往前去,走走,停停,跑跑,追追,旅途才會豐富多彩,妙趣橫生。
有人說,有些時間是用來浪費的。他們以為用大把的時間牽著蝸牛去散步,生活就會詩意美好,生活質量就會提高。但是別忘了,人生有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珍惜的。與其“牽著蝸牛去散步”,不如把蝸牛丟在身后,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生活的經緯。只要散步讓我們得到了及時的休息,那么散完步后,別像蝸牛一樣磨蹭在無謂的事上了。我們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份子,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為社會奉獻屬于自己的時間和智慧。工作中,有時會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甚至奔跑起來,只要不是身心疲憊,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回到生活軌道上,走走,停停,跑跑,追追,生活才會充實而有價值。
偶爾牽一次蝸牛可以,如果總讓你牽著蝸牛,恐怕你自己都會被蝸牛折磨得發瘋,恨不得一腳踩上去才罷休;如果人人都牽著蝸牛,恐怕生活就會如同被按下慢放鍵一樣,出現一種不正常的狀態,社會也會停滯不前,呈現病態。
生活需要的是快慢結合,適當調整。不要被“快”所累,學會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為自己留下慢的時間;也不要被“慢”迷惑,以為慢下來生活質量就能提高。做到收放自如,把握好生活節奏,別在奔跑中迷失自己,更別讓一只蝸牛牽著鼻子走。我們常常說,走得太快了,把靈魂弄丟了。走得太快的時候,慢下來,讓心靈回歸平靜,然后帶著飽滿的熱情上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一班 佟睿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暑假,是在河北農村的姥姥家度過的。那里到處是大片大片碧綠的玉米地,還要青磚紅瓦的平房。一場大雨過后的傍晚,天放晴了。玉米葉被雨水沖刷后閃著油亮亮的光,株株健壯,隨風舞動。我們幾個孩子沖出家門,奔跑在鄉間的小路上。伴著我們的還有小路上緩緩前行的蝸牛大軍。你瞧它們,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有黑的。他們互不理睬,只顧向前爬。真沉著啊,我們看著都著急,真想給他們安上兩只腳,讓他們跑步前進。于是我提議:“咱們為蝸牛舉辦一次運動會吧?”大家積極響應并商量好規則,看!比賽馬上開始了。
挑選出自己滿意的蝸牛后,我們來到姥姥家的院子外的一堵矮墻邊。一聲令下,其他人的蝸牛都上了墻,只有我的蝸牛粘在我的手上不肯下來,我生氣地對它說:“快點,你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啦!”蝸牛似乎聽懂了我的話,順著我的手指爬到墻上,頭朝上爬起來。再看看表妹的蝸牛,爬得倒是不慢,可是卻頭朝下在爬著。我們的規則是蝸牛放到墻上后誰也不能再用手直接觸碰蝸牛,否則成績無效。表妹急啊,跺著小腳丫,可是蝸牛絲毫沒理會,它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呢。表哥的蝸牛爬得很賣力,表哥也沒閑著,手里舉著一片樹葉朝著他自己的蝸牛扇著風,蝸牛似乎對順風爬行很受用,爬得那個歡啊!表哥臉上也露出得意的笑。我也照貓畫虎撿起一片樹葉想幫自己的蝸牛加加油,可是我扇的風有點猛,對蝸牛而言類似“龍卷風”,我的蝸牛停下腳步,縮進殼里,再不肯出來。我急了,臉漲紅了,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小白兔摘了幾朵色彩斑斕的野花戴在頭上,飛似的在草地上奔跑著。“唉,我要是能有小白兔一半的靈活就好了。”蝸牛萬般無奈地瞥了一眼身上那帶有深褐色條紋的殼。
毛茸茸的小袋鼠跳出媽媽的育兒袋,繞著一排枝葉茂盛并綴有幾朵暗紫色小花的果樹又蹦又跳,驚得那些漂亮的蝴蝶和蜜蜂四處飛舞。“它玩得多痛快啊!隨意那么一跳,夠我爬上好幾個小時的了……”蝸牛煩躁地抖動了一下那沉甸甸的殼,像要擺脫它似的。
“撲通”,野鴨跳到小河里,悠閑自得地浮在淡藍色的水面上,那對小巧玲瓏的腳掌有節奏地擺動著,那綠得發亮的羽毛與波光粼粼的河面組成了一幅和諧、安寧的美景。“野鴨真幸福,能在水中戲水玩樂……”蝸牛向往地凝視著那偶爾泛起圓暈的河面。隨后它發瘋似的在大石塊上拼命撞自己的殼。“這個該死的累贅。”它罵道。
這時,上帝從天而降。他身材高大,全身閃著金光,蝸牛只在夢中見過。
“我能滿足你一個半愿望,記住是一個半。”上帝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蝸牛,但語氣很嚴肅。
“我,我不想要我身上那討厭的殼。”蝸牛激動得連聲音都顫抖了。
“好吧。那還有半個愿望呢?”
“以后再說吧。”蝸牛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倏地,蝸牛的殼消失了。它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興奮地跳下石塊。它那富有彈性的身軀在接觸到泥土的那一刻又高高地彈起,跌在松軟舒適、香噴噴的青草上。
蝸牛不斷地打滾、跳躍,東走西走,時而和香蕉樹下的蒲公英拉家常,時而坐在金龜子背上聽它唱歌,再不就是邊曬太陽邊為螳螂和蟋蟀的拔河比賽加油。
蝸牛跳入小河,浮起又沉下,一群銀白色的小魚圍著它嬉戲打鬧。它仰天躺在浮蓮上,愜意地享受著夕陽余暉的。
夜幕降臨,蝸牛睡在冰涼的大石塊的縫隙中,頓感寒氣刺骨,直打哆嗦。這時,它才第一次感到原來身上的殼有多么重要,它為自己的無知與魯莽悔恨不已。
“對,我還有半個愿望呢。”蝸牛正自言自語著,那嚴肅而慈愛的上帝又一次出現在它面前。
“是的,我還能滿足你半個愿望。”
“我要我原來那個殼。”蝸牛毫不猶豫地說。
“那你只能得到半個。”上帝遺憾地說。
“那……”蝸牛沉思著,頭上兩對觸角不時地抖動著,“對了,我要兩個和我原來一模一樣的殼。”
“好吧!”上帝說完,悄然離去……
第二天,蝸牛果然如愿以償了,它趴在大石塊上,看著草地上玩耍的動物們。此時,它心情很平靜,不時地回頭看一看背上那帶有深褐色條紋、沉甸甸的,昨天還被它認為是累贅的殼。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奈何橋、孟婆湯、彼岸花、三生石深深地印在腦子里,感念著一份執著、唯美的愛戀,在紛亂的塵世里,做著真實的自己。又不知什么時候起,做了一個厚重的殼,包裹著那一點卑微的靈魂,把自己緊緊地蜷縮在那里,微眼看世界,用敏銳的觸角感受陽光,浸潤雨露,品味悲喜,嘗試疼痛,點點滴滴,組合了生活的味道,沉淀著心底的情感。
如若說,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那么我的城里早已堆滿了你的愛和記憶。帶著這些,我鎖閉了城門,而這把鎖,也再也沒有了鑰匙。如果注定是你的逃離,那么這里將是一座空城,騰起的,只是那一丈青煙,散去了無痕。其實,我也知道,也許放開了你,才會有你的幸福,可是我卻寧愿化作你的影子,伴你浪跡天涯。這樣的日子,會很苦。我想起了三毛和荷西,真摯的愛,擋不過輪回,也為了愛,三毛在孤獨中老去。曾經一位朋友說:“為什么要做蝸牛,你好傻”。而我,只有淡淡的一笑,付諸東風流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無論風雨,即便做一世的蝸牛,我也從來沒有后悔過。
如若說,愛是一場修行,那么就讓我在這個靜默長久的打坐里,帶著一顆朝圣者的凈心,虔誠的膜拜吧!心甘情愿匍匐在紅塵的路上,不問因和果,不問悲傷或圓滿,不問孤獨和幸福。因為這場愛情,是前世的緣,延續了今世的相遇。從此,我將和你把萬水千山走遍,了結一段塵緣,完成一世夙愿。當繁華過后,我想,你還是我身邊那個簡單、真愛的你,沒有風干的記憶,時刻溫暖著你和我。。。。。
如若說,毛毛蟲化作蝴蝶的飛翔,是天空的恩賜,如若說,蚯蚓鉆進泥土的巢穴,是大地的厚禮,那么蝸牛的殼,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救贖。雖然厚重,卻可以遮蔽風雨,抵擋傷害。于是,這硬硬的殼,變成了奔跑在流年里的天堂,天堂里,洋溢著愛的芬芳,續寫著愛的故事,沒有離別的哀傷,亦沒有失去的痛苦。只為,追尋那份刻在三生石上的契約,聊度殘生。。。。
于是,總會悄悄地躲在厚重的殼里,舔著歲月留下的傷,梳理著愛的情結,默默地擦干淚痕,迎向你。微笑,是最溫馨的語言,盡管回過臉去,是晶瑩的淚花。因為,我也想把最美好的情結,送給你,讓記憶的門扉上,永遠鐫刻著那份最美的相遇,延續著那份無言的默契,跨越流年的苦楚,停歇在你的心海。
就像春天里頭奮力綻放的一朵花,一夜的霜露之后,看起來和昨日沒有區別,然而花它自己知道,今日的這一朵已不與昨日相同,現在的它,又綻放了些許,明艷了幾分。
很多年以后,如果你回頭看一看走過的路,會發現,那個無數次被你輪回經過的平面上的一點,已經在無數次盤旋向上中,達到了也許你最初從來也想不到的高度。
貝殼JOJO,你要明白。那一點。不曾改變。那高度。正逐漸增長。那高考。只是這盤旋向上的流程中的某一高度。只是這軌跡流程中需跨越的眾多高度中的一個。僅此而已。高考,并不可怕。再堅持,就能開花結果。
蝸牛的夢想---到達金字塔頂。
都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的動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我們自視并無雄鷹的展翅便可高飛的灑脫,于是,我們便選擇了做一只蝸牛。隨著努力的奔跑,身后的印跡越來越長,身上的殼也慢慢變大,殼里的東西也漸漸變多,但不變的或許只有前行的速度,緩慢但很堅定。我想我們天生就適合這樣一種普通卻不平凡的角色,選擇了遠方,絕不輕易(言)放棄。
有時蝸牛上爬時或許不小心向下滑了很遠,但它很快又抓牢了命運的金字塔,繼續它上爬的高度。
如果相信自己,就堅持到底,就努力去追去拼去搏。蝸牛也有爬到金字塔頂的時候。
很多人都知道備戰高考就是在黑夜中前行,周遭被黑暗埋沒,與同伴匍匐前進,三年的時光,或者更長時間。可是很多人卻忘記了:白天黑夜是互相交替的,黑夜過后就是黎明。其實,此時,前面不遠處就是黑暗與黎明的交界處。可是有的人這時放棄倒下了,有人在做最后的沖刺沖出黑暗;可是有人笑了,有人哭了;可是……
高考,黎明前的黑暗。你要懂得。
貝殼JOJO,隨想小朋友站在中國的最南,想伏在你耳邊輕輕地告訴你我一直堅信著的囈語:
平靜地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