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千足金和足金的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普通黃金;高純黃金;差別
黃金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由于其絢麗的顏色、醒目的金屬光澤、優異的理化性質及稀有的產量,越來越多的將它用作珍貴裝飾品的材料,作為財富的象征。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與更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 ,自2016年5月4日起實施,為了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和市場需求,將貴金屬及其合金的純度范圍去掉最高范疇“千足”,定義只到“足”,即飾品含量不低于990‰的飾品,統稱為足金。
目前,市場上黃金飾品主要以18K金、足金、千足金、萬純金銷售為主,不少消費者認為純度越高價值越高,不惜花重金買高純含量的飾品佩戴,以彰顯尊貴身份。那黃金飾品的純度有哪些差別呢?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詳細解釋。
1 概念差別
從現行的國家標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 中提出:18K的純度千分數最小值750‰;足金的純度千分數最小值990‰;千足金的純度千分數最小值999‰。而萬純金呢?
從網絡搜索萬純金詞條,萬純金與萬足金、萬足純金、萬純至尊、萬純真金等都是用來形容含金量為99.99%的飾品。基本概念是:以金含量999.9‰的黃金為原材料,采用“9999黃金熔接工藝” 加工而成的首飾,按照企業標準④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出廠進行全程跟蹤檢驗,保證整體品質一致,產品成色全部達到999.9‰的黃金飾品。
原材料999.9‰可以從上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簡稱)查證,其1號板料成色含量為999.9‰。未經加工的原材料其成色為999.9‰,而從加工角度來講,其純度也只能是小于等于999.9‰,而非大于等于。
從概念差別得出結論:
用數值表示方法750‰、990‰、999‰是表述其最小值,是一個范圍,其他表示方法依次為18K、足金、千足金;而999.9‰是表述一個數值,用其他表示方法:“萬足金/萬純金”,表述不成立,而只能作為一個品牌。
2 國家標準⑤
現行最新標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中金及其合金純度最高為千足金,純度千分數最小值999‰,即可理解千足金含量≥999‰,那所謂9999或者更高純度均屬于千足金的范疇(24K理論純度為1000‰,實際不存在)。
標準GB/T 28016-2011《金合金首飾 金含量的測定 重量法》其范圍一章中指出:本標準適用于測定金含量700.0‰~999.5‰的金合金首飾及制品。
標準GB/T 21198.4-2007《貴金屬合金首飾中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ICP光譜法 第4部分:999‰貴金屬合金首飾 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差減法》中范圍一章中指出:本部分適用于含量為999‰的貴金屬合金首飾。
標準GB/T 9288-2006《金合金首飾 金含量的測定 灰吹法(火試金法)》被GB 11887-2012指定為金合金首飾中金含量分析的仲裁方法,在其范圍一章中指出:本標準適用于金含量在333.0‰~999.5‰的各種金和K金首飾(不含鉑、銠等不溶于硝酸的成分)金含量的測定。由此可知仲裁方法不能夠區別9999的飾品是否純度真的為999.9‰,已超出了其含量檢測范圍。
從國家標準得出結論:
以上四個標準均屬于國家現行有效的最新標準,其對金及其合金制品中最高純度的范疇均未達到999.9‰。日后,國家標準隨著檢測手段與技術更新而更新,但就目前9999飾品,還沒有真正的國家標準為其指導依據,那9999飾品,所謂的“萬足金/萬純金”也就只能從專業術語里歸為千足金范疇,而非“萬足金/萬純金”。
3 檢測數據
貴金屬檢測從儀器設備可分為波長色散儀器和能量色散儀器,檢測方法可分為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從飾品是否被破壞可分為無損檢測和有損檢測,但無論何種檢測方法及手段,檢測的最高理論數值只達到999.9‰。
就無損檢測中能量色散分析儀器來講,根據檢測儀器出廠標定顯示,其用標準金標定最高檢出值為99.99%。按結果誤差分析可知:儀器誤差及人為操作誤差均不可避免,可經多人次、重復性操作減少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再加上飾品表面的不均勻性等元素,實際結果會比理論上得到儀器測量數值的最高值99.99%要低。
圖1數據來源于江蘇省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能量色散X熒光光譜儀Smart 100。
儀器名稱:天瑞Smart 100
樣品名稱:GBW02751(1992年沈陽冶煉廠生產,貴金屬黃金標準物質之一,編號為GBW02751),其標準值為99.994%,不確定度為0.037%。
儀器經出廠標示最高值為99.99%,測試值讀數0.00%。
按照GB/T18043-2013《首飾 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X射線熒光光譜法》中規定,根據測量結果做不確定度評估,該標片作為普通檢測可得出測量結果范圍為:(999.9±0.4)‰(k=2)(校正曲線:y=0.95136x+4.85852)(測量10次數據得出結論)。即該標片測量結果范圍為999.9‰~999.5‰。(注:每臺儀器及所用黃金標樣根據批次及性能略有差異,導致不確定度略有不同)
從檢測數據得出結論:
此標片的標示值為99.994%,可將其看作是“至尊萬純9999”飾品。有以上檢測數據可知萬足金/萬純金9999的測量結果范圍在999.5‰~999.9‰。而實際樣品表面不確定度要高于標片表面的不確定度,故其測量值會≤999.9‰,而不是恒等于999.9‰。因此,測量結果范圍值仍屬于千足金范疇。
綜上所述,從概念差別、國家標準、檢測數據上可得出結論:高純黃金飾品只是從加工工藝上有所改進更新,而從專業術語上仍隸屬于現行有效國家標準內黃金最高范疇。
注釋
①國家標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自2016年5月4日起實施)中第4章更改為:
4.1 純度以最低值表示,不得有負公差。貴金屬及其合金的純度范圍見表1。
②國家標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4 純度范圍中指出:4.1 純度以最低值表示,不得有負公差。貴金屬及其合金的純度范圍見表2。
③焊接工藝,9999黃金熔接工藝即無焊料焊接法,其原理是材料的高溫自熔,即把溫度加熱到黃金的熔點,材料就會互相熔合在一起,達到焊接的目的。
④企業標準:9999生產是根據Q/CLSS001-2007企業標準,即對于國家來講沒有強制標準或推薦標準的產品,企業要生產時制定的相關規定稱之為企業標準,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備案后,就可以使用了。
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中第二章企業標準的制定:
第六條企業標準有以下幾種:
(1)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的企業產品標準;
(2)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進步,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產品標準;
(3)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選擇或補充的標準;
(4)工藝、工裝、半成品和方法標準;
(5)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
⑤國家標準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1號修改單已正式公布,在實施前的過渡期間,千足金仍屬于現行標準中含量最高范疇。于2016年5月4日后足金將是黃金含量最高范疇。
參考文獻
[1]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Z].
[2]GB 11887-2012.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Z].
[3]GB/T 28016-2011.金合金首飾 金含量的測定 重量法[Z].
[4]GB/T 21198.4-2007.貴金屬合金首飾中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ICP光譜法 第4部分:999‰貴金屬合金首飾 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差減法[Z].
[5]GB/T 9288-2006.金合金首飾 金含量的測定 灰吹法(火試金法)[Z].
[6]GB/T18043-2013.首飾 貴金屬含量的測定 X射線熒光光譜法[Z].
關鍵詞:農村金融體系;需求與供給;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09)01-0038-05
一、新農村建設金融需求綜述
要構建符合農村金融需求的金融體系,首先就要分析目前農村的金融需求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根據目前農村金融需求缺口及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發展,分別從金融產品總量、品種以及實現有效供給的途徑和組織架構方面構建差異化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
(一)我國農村金融需求現狀分析
1、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對金融的需求增加。隨著農村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農村互助組織和“農”字號中小企業已經加快發展,對資金的吸納能力增強。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公司+市場+基地+農戶”這種組織方式將進一步發展壯大,而且會逐步出現各種自發的農戶互助組織,這些新的生產組織的出現與壯大。將不可避免地加大對資金和金融服務的需求。
2、農村金融需求趨向多樣化。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民對外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收入渠道呈多元化發展趨勢,而收入增長的主要源泉也轉向非農產業。因此,在金融服務需求的種類上,已經由過去簡單的存款、貸款需求轉變為對結算、匯兌、金融咨詢、保險、信托、租賃、投資理財、信用卡、有價證券的買賣等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3、農戶信貸需求呈大額化發展趨勢。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特色農業的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將從事特色種養業,生產性資金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部分地區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也由滿足生活需要向滿足經營需要轉變。因此,農戶對貸款的需求不斷增大,同時呈大額化發展趨勢。
4、商業性、流動性資金的需求顯著增加。新農村建設提出了要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要求。加快供銷合作社經營網絡改造,推動城市商業網點向農村延伸,對資金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因此,隨著農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農村流通業迅速發展,對商業性、流動性資金的需求將顯著增加。
(二)農村金融需求差異化分析
一項基于我國金融產品需求的調查表明。農村地區各類主體對銀行業機構的存款、貸款、結算三大傳統業務需求最為強烈。調查中,農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依次為生產貸款、存款、生活貸款、助學貸款、通存通兌業務、扶貧貸款、匯款、銀行卡。由此可以看出。資金需求在現階段農村金融需求中仍然占據絕對的主導作用。因此,現階段構建農村金融體系就是要構建滿足農村資金需求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
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性顯著。中國統計局200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200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可以達到9138.65元,而同期貴州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僅為1984.62元,還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收入差異,使得其對金融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對于收入較高的農村地區而言,農戶在滿足生產、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會產生安全性的需求,這種需求體現在金融需求上就是對保險的需求。例如在生產方面,農民需要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性保險;在生活方面,農民需要醫療、養老以及人身安全保險;而對于一些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他們還需要家庭財產保險,從而保證其所有財產的安全。而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的周邊農村地區較之其他農村地區,農戶已經開始出現了諸如個人理財、住房貸款、個人外匯業務等金融服務需求。對于這些地區的農民而言,金融已經成為提高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有力工具之一。
但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而言,農戶對于金融的需求則僅限于一般性的存款、貸款等資金需求。而且由于這些地區多以典型的小農經濟為基礎,傳統、分散、低效的天然屬性自然會反映到其所產生的金融需求上,因此呈現出與其他農村地區金融需求截然不同的特點。首先,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經濟決策主體高度分散,這就決定了農村金融需求呈現出規模小、頻率高、隨意性大、時間緊的特征。其次。這些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需求呈現出與農民的傳統與保守相隨的被動性和抑制性。第三,由于這些地區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經濟組織運作不規范,因此往往缺少有效的履約擔保手續,使得農村會面臨一定的金融風險。最后,農戶之間的差異化取向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特征。
二、差異化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構建
在分析農村金融需求現狀和差異的基礎上,我們開始構建差異化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所謂差異化,就是針對農村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構建符合其需求現狀和需求發展的金融供給體系。根據國外研究經驗,金融需求很大程度取決于收入水平。因此,我們以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為依據對我國農村地區進行劃分。
我們將農村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農村地區劃分為較發達農村地區,年人均收入在3000-5000元的農村地區劃分為中等發達農村地區,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劃分為欠發達農村地區,表1是相應的劃分結果:
(一)發達農村地區金融供給體系構建
運用Hugh T.Patrick提出的兩種模式理論,我國發達農村金融實際上是“需求追隨”模式。由于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經濟主體會產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作為對這種金融需求的反應,金融體系應該不斷地發展,從而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構建滿足發達農村地區需求的金融供給體系時,應該考慮到需求的發展變化。不僅應滿足當前發展水平下的金融需求,更應該關注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潛在需求提供相應的供給。具體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如圖1所示: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明確了存款、貸款、匯款及結算仍然是農村地區主要的現實需求。但針對發達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對現實金融需求也存在著其特點。比如存款服務供給上,我們提供教育儲蓄產品的供給;貸款供給上,消費貸款可以滿足個體農戶多種消費的融資需求;而在匯票和結算供給方面,我們提供委托收款、銀行本票、銀行匯票等金融產品和服務。
同時在這些發達農村地區,農業在GDP中占的份額很低,其中農民收入80%以上來自于非農業收
入,表明這些地區農民的收入來源和就業已經非農化。因此資金需求方面表現為資金需求額度大,投資回報期長,還款來源明確和期限穩定的特點。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們構建的發達地區農村金融供給體系中應該相應提供資金額度大、期限較長的金融產品。
區別于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收入較高,且收入增長較快。以上海農村為例,2005年上海農村家庭人均收入為8247.77元,到2006年,這一收入已經達到9138.65元,年增長率達到10.8%。假設家庭成員4人,照此增速,上海農村2011年家庭年收入就可以超過6萬元。而按照世行制定的標準換算,國家統計局將年收入在6萬到50萬元之間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疇。也就是說2011年上海農村家庭就已進入中等收入家庭行列,相應的農村金融需求也會更多表現出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因此在發達地區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中,我們強調對潛在需求的供給,針對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個人理財、個人外匯業務、住房貸款,以及如保管箱業務的其他個人金融服務。
上面我們主要針對發達農村地區金融需求呈現的特點。構建了滿足其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體系。在文本的研究中,我們認為供給的本質是提供滿足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但同時金融機構的組織架構是實現有效供給的載體。因此,我們同樣關注農村金融體系的組織架構,即究竟由誰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是誰。從目前的現狀看,對農村金融提供供給的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業銀行和農信社。基于網點設置的限制,到達村鎮的金融機構實際上只有農信社,且目前多存在資金外流、只存不貸的局面。反而是民間金融成為了農村地區、特別是在江浙一帶的發達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的主要供給者之一。
《2004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各個地區直接融資比重較低,民間融資趨于活躍,該年度中國民間融資總量在14億元左右,相當于當年貸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農戶中也只有不到50%的借貸來自銀行、信用社等正規金融機構,同時,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地下借貸的依賴性越強。
但是隨著民間金融的發展,法律風險、欺詐風險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地區金融穩定的風險不斷凸顯。因此。如果將民間金融合法化,同時為了滿足鄉鎮地區農戶的金融需求,成立相應的貸款公司,既可以規避非正規化所帶來的風險,又可以極大地提高資金運營效率,使其成為真正提供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的供給主體。在貸款公司的運作上,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公認的四種小額信貸模式,以連帶責任替代抵押擔保,以市場化利率取代貼息利率,同時采用動態貸款激勵,從而提高貸款公司的還款率和績效。
此外,我國發達農村地區網點的布設已經較為完善,大多數金融機構已經在鄉鎮一級設置了專業網點。因此網點及機構設置并不是發達農村地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應該更關注“質”的問題,在已有的網點推行適合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金融產品,其中首先要培養掌握相關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同時掃除推行各環節中的障礙,實現農村金融供給的渠道暢通。
(二)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供給體系的構建
在2006年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安徽、廣西、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2006年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均低于3000元。這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資本形成能力不足,生產力較低,農民的家庭生活水平也較低。而且這些地區大多自然條件差,基礎落后,特別是一些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業仍處于靠天吃飯的境地,抗風險能力弱。細致分析這些地區農村的金融需求,我們發現欠發達農村地區主要的金融需求還是資金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因為較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較低的生產水平,欠發達農村地區對金融保險的需求也較為強烈。在組織架構方面,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覆蓋率較低。綜合分析,圖2是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體系框架:
在資金供給方面,由于欠發達地區的農民處于傳統農業階段,不足以應付大項和臨時性支出,他們的金融需求主要體現在消費性需求上,對應的金融產品主要有醫療貸款、助學貸款、生活貸款等。同時,欠發達農村地區的資金需求表現出金額大小不定,需求較分散,臨時應急性強等特點。我們在提供相對應的農村金融產品時也應該注意到這些特點,針對性地給予供給。
我國欠發達農村地區自然條件一般都較差,農作物在種植和生產中面臨較大風險,基于這樣的原因與需求,欠發達農村地區金融強調提供生產性的農業保險產品。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這些地區農民生活水平較低,生病是很多農民陷入貧窮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可以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提供農民相應的金融保險產品。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欠發達地區農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從長遠的角度看,更可以確保欠發達地區農村不再進一步走向貧困。
根據HughT.Patrick理論,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是“供給領先”模式,這意味著該地區農村金融需求決定于供給。在研究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時,我們同樣應該重點關注欠發達農村地區金融供給的組織架構。從目前的現狀看,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無論是從量上看。還是從質上看,都遠遠落后于發達農村地區及中等發達農村地區。因此從量的角度出發,欠發達農村地區應該加大金融網點的建設,應在縣城一級金融網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到鄉鎮一級,最后進入村一級。而從金融供給的結構上,也應該逐步改變目前供給主體單一的格局,加強村鎮銀行、專業貸款公司以及信托投資公司等在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發展。
針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我們同樣希望推行小額貸款公司的建設,從而實現農村金融需求,特別是資金需求的有效供給。事實上,小額貸款公司在我國欠發達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政策的傾向以及現實農村的金融需求,小額貸款空間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三)中等發達農村地區金融供給體系構建
根據人均年收入這一劃分標準,我國中等發達農村地區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四川。相比發達農村地區,中等發達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戶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不及發達農村地區。但相比欠發達農村地區,中等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明顯優于欠發達農村地區。這不僅表現在網點的建設上,同時體現在金融產品的供給上。因此。筆者認為,中等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需實際上就是發達農村地區和欠發達農村地區之間的過渡。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中等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體系可以充分借鑒前兩個體系,因此不再贅述。
(四)農村金融供給體系的產品種類與數量分析
以上我們分別構建了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發達農村金融供給體系、欠發達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和中等發達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體系。我們主要側重從產品和服務種類這一角度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不同地區農村的金融供給體系。但在數量上,農村金融體系到底提供多大的供給,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農村金融需求呢?下面我們也分別從資金需求和金融服務需求這兩方面進行分析。
在資金的供給量上,目前我國農村金融信貸資金總量只有5萬億元。也就是說有近20萬億元的資金缺口。可見在我國農村金融的資金供給上,除了提供滿足金融需求的產品外,新農村金融體系更要在資金供給數量上填補缺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