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表現手法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手繪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是一種設計想法變現的應用,也是一種結構示意圖和效果展示圖的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利用手繪的表現手法能夠在短時間內使設計師的想法躍然紙上,這種快捷的方式受到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們的好評。同時,手繪的表現手法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展示設計概念和思路,讓顧客除了查看效果圖外還能夠比較準確地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設計中包含的用意。本文就環境藝術設計中常用的手繪表現手法進行探究,分析其表現技法,在探究的過程中闡述手繪表現手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類型及其作用。
【關鍵詞】
環境藝術設計;手繪表現;手法
設計,是指設計人員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運用一定的表現技術把一種產品或者形象以一種載體呈現出來。環境藝術的設計是指在環境的設計中融合藝術的成分,運用一定的技術和表現形式使其設計作品呈現在顧客面前。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表現手法除了運用現代技術所作的效果圖外,還有一種表現手法——手繪。手繪表現手法相比于其他的表現手法在表現效果和表現方式上有著獨特的魅力。
一、環境藝術設計手繪表現手法的發展歷史
(一)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就是通過手繪這種表現手法來進行的,早在中世紀以前,大約距今3-1萬年之間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建筑群和雕刻藝術品以及洞穴壁畫等。這些造型設計雖然不是正式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但是這種形式的表達是手繪表現手法的萌芽。當時的手繪作品大多數偏重于實際應用而非藝術設計。
(二)手繪表現手法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文明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中世紀早期的手繪表現手法在實際運用中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繪圖工具。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進行使得當時的藝術設計有了快速的發展,人們對于空間和造型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手繪這種表現手法也從原來的實用主義轉變為藝術設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的建筑設計已經在手繪這種環境藝術設計表現手法中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的建筑大多承載著宗教和傳統禮教的意義,這種意義在手繪表現的過程中實現了與設計理念的融合,最終把這種設計思維融入到建筑的設計中去。
(三)透視圖的“再發現”開創了手繪表現手法的新局面。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方法在藝術設計的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透視圖的“再發現”是指在原有透視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布景法,在手繪作品呈現景深的手法在被逐漸掌握后,這種方法能夠使得創作的內容更加具有藝術的設計感,而且在空間設計上手繪的表現形式也能夠有助于呈現出更加豐富的表現內容。
(四)17世紀手繪表現形式興盛起來,最典型的就是意大利藝術——巴洛克。這種藝術風格與之前的手繪藝術風格截然不同,在表現上更加華麗、更加具有動感。在設計上要求各種光線和色彩的融合,對手繪表現手法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最終使手繪表現手法得以興盛。
(五)手繪表現手法面臨的第二個新局面是在19世紀的巴黎美術學院,在繼承和發揚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表現手法后形成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筑風格手繪設計,使得手繪表現形式在幾何形狀和比例尺度上有了更加精美的呈現。雖然當時的手繪設計只是在教學中使用并不適用于實際的施工,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并促進了手繪這種表現形式的發展。
(六)我國當今的環境藝術設計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整個手繪表現的系統整理上,其研究水平和造詣水準依然不容樂觀。國內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中手繪表現手法的認識普遍比較籠統和片面。設計師能力和閱歷的缺失也使得設計領域忽略了設計表現手法在設計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大多數從業人員只是從事相關的工作,并沒有太多人去研究這種表現手法。在藝術設計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手繪表現手法就會顯得更加重要,深入地去研究這種古老的手繪表現手法有利于更加宏觀地把握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避免設計理念的單薄、空洞。
二、手繪表現手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特點
(一)便捷高效,工作效率高。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從業人員,在顧客有環境設計層面的要求和建議的時候,手繪表現手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效果展示,能夠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要求上做出及時地調整,并通過手繪的表現手法來進行評定。這種高效率的工作使得環境設計不再需要依靠繁雜的設計軟件,便捷的操作方式也是環境藝術設計者平時記錄自己靈感的一種方法。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手繪有著電腦軟件所不具備的實際體驗,這也是為什么在軟件技術十分發達的當下,環境藝術設計中手繪表現手法依然存在的原因之所在。
(二)獨特形式充分展示情感。在電腦設計軟件中進行的環境藝術設計往往受到軟件操作技能和軟件實際功能的影響,而且在屏幕中的展示效果是不能夠和紙質的手繪表現效果進行比較的。紙質的表現載體能夠在自然光的狀態下對內容進行光的漫反射,人眼在接受到這種光線的時候不會覺得突兀。正是由于手繪表現手法在光線傳達和色彩上的自主性,使其在實際使用中能夠最先照顧到設計使用者的實際體驗,真實存在的設計質感也能在表現過程中生動地融入設計者的情感。在色彩的渲染上,電腦軟件即使是經過大量的處理也很難帶來手繪表現手法的那種質感,人類的愛物情節在手繪表現手法中也得以體現。
(三)觀賞性強、藝術性高。手繪表現手法在表現的過程中有很多道具可供使用,這其中有鋼筆淡彩、水粉、水彩、色粉、馬克筆等等。這些繪畫工具的存在使得手繪的設計過程就是一幅藝術品的創作過程。在環境藝術設計之后手繪往往還能充當一件藝術品,這種藝術價值是其他表現手法所無法比擬的。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大批藝術家在沒有電腦設計軟件的時期就進行了很多手繪表現手法的環境藝術設計,那些偉大的建筑和園林在現在和未來都是人類設計的瑰寶,而這些瑰寶都是出自于大師們的手繪設計。
(四)設計師在手繪表現手法過程中參與度高,促進設計師創作風格的形成。手繪的表現手法能夠迅速捕捉設計靈感,若設計師在對設計要求和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和整理之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產生了靈感,就可以通過手繪表現形式將其捕捉和記錄下來。高度的自主性使得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容易形成自身的設計風格,從模糊的設計思維到真實的表現手法,這是手繪給設計師提供的一種最便捷的工具。
三、結語
本文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中手繪表現手法的探究也只能說是泛泛而談,這樣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所以能夠一直流傳至今,一定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索。手繪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發展也依然在進行,促進其發展是每個環境藝術設計者的責任。
作者:孫艷 單位:安徽阜陽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系
參考文獻:
[1]付偉.手繪表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4(23).
關鍵詞:表現手法 復習 語文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幾乎沒有對“表現手法”的系統闡述,新課程標準人教版僅在課前的閱讀提示中出現過“托物言志”“象征”等字眼,但從未專門提及“表現手法”的概念。其他版本如語文版、河大版、蘇教版等,也都沒有對語文知識進行過梳理和總結。然而,試卷中卻經常涉及到“表現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表現手法”,又該如何分析其作用呢?對此,教師一般只能從“教師用書”、教輔資料中尋找答案,獲得片鱗半爪,再轉售給學生。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語文有關“表現手法”的復習工作。
一、明確什么是“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一個很寬泛、很模糊的概念,從來沒有一部權威性的著作給它下一個科學的定義。百度百科的解釋是:“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照此解釋,我的理解是,首先,從現代漢語的角度來看,表現手法屬于修辭學的范疇。通俗的說法,語法就是把話說通,遣詞造句合乎語言的規范;修辭就是把話說好,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姚殿芳在《實用漢語修辭》中說,“修辭學就是研究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門學科”,既包括比喻擬人等積極修辭,也包括句式、語體等消極修辭。因此,表現手法當屬修辭學范疇。其次,從寫作的角度來看,表現手法屬于寫作方法的一種。一般認為,“寫作手法”包含“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敘述手法等”。表達方式即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修辭手法即常用的修辭格,諸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敘述手法即“文章的結構布局手法”,包括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表現手法包括的內容最為龐雜,諸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對比襯托、欲揚先抑、側面烘托、想象聯想、側面烘托、直抒胸臆、間接抒情、象征諷刺等。另外,開門見山、設置懸念、承上啟下、畫龍點睛、前后照應、鋪墊、伏筆、起興等結構方面的手法也往往都被羅列在此。
二、如何復習“表現手法”
理清了表現手法的大概種類,復習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清晰的條理。然而,面對如此龐雜繁多的表現手法,該如何進行有效復習呢?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一)對概念要不求甚解
對于每一種表現手法,我們不必深究它的定義,即使有明確的定義,也無需死記硬背。例如,關于什么是象征,一般解釋為:“借用某種具體的可感的事物暗示特定的抽象的事物或事理,來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征。”這種晦澀的定義,讀來就令人生厭,即使能夠背誦下來,也未必能夠真正理解。所以,最好把“象征”的概念拋之腦后。只從淺顯的例子中獲得對“象征”感性認識。
如文學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堅貞,象征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堅貞”是一種精神,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于是我們就用具體可感的松樹、柏樹來寄寓這種精神,這就是象征。松柏四季常青,傲骨錚錚,“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用松柏象征堅貞,恰如其分。推而廣之,古人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的竹子來象征氣節;用色澤鮮艷、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來象征富貴。當然,高爾基《海燕》中海燕的象征意義要結合語境來分析。
(二)借助例文進行學習探究
對概念的掌握可以不求甚解,但對于教材中的經典例文,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復習時不可丟掉課本,原因有三:其一,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其二,學生初識某種表現手法,多是通過教材中的例文習得的;其三,學生對教材中的文章非常熟悉,結合教材復習“表現手法”,往往事半功倍。比如,要復習“襯托”的表現手法,不妨深入研讀一下周敦頤的《愛蓮說》。作者為了突出蓮的品質,選用了牡丹和來作陪襯。“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作者為什么單單選用這兩種花呢?這就要從牡丹花和的特征來考慮。牡丹因為花朵豐碩、花枝高大,顯得富麗堂皇,深得到眾人喜愛,寄托著人們對富貴的追求和向往,因此作者用牡丹來比喻追求富貴的人。而開在萬花凋謝后的深秋,一直在默默抗拒寒霜,悠悠釋放清香,因而作者用來比喻陶淵明這樣的隱士。牡丹、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作者用牡丹從反面襯托蓮的潔身自好,這是反襯;而從正面用來襯托蓮的君子風范,這是正襯。由此可見,課文才是學習表現手法的沃土,只有扎根這片沃土,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三)多加訓練,堅持不懈
從經典例文中我們得到了“表現手法”的初步印象,要想真正掌握還需要經常操練,多加運用。一是在平時的作文中要有意嘗試,在課后拓展練習中要多閱讀,多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見多了,練多了,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生根發芽了。“動靜結合”是文學表達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提到“動靜結合”,學生就會聯想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以動襯靜;聯想到李白的詩句“遙看瀑布掛前川”中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神形畢現;聯想到筆下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總之,復習“表現手法”,如果從概念入手,往往得不償失,越學越糊涂;只有從例文入手,才能順應認知規律,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實現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飛躍。以上淺見,來自筆者的教學實踐,未必完全正確,寫下來與大家共享,旨在共同促進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著.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潘兆明.實用漢語修辭[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賞析藝術手法即分析作者通過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切為表達詩人思想情感所運用的方法皆是藝術手法
先來看試卷中的一些古詩詞鑒賞題。
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2010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22題]
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2011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22題]
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2012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22題]
賞析這首詩對比藝術的特色。[2013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22題]
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2014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22題]
這是近五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鑒賞題,題目中“表現情感的手法”“表現手法”“藝術特色”“抒情手法”等發問點用詞不同,指向的卻是同一個考點,考查對詩人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的賞析。而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都屬于藝術手法。
藝術手法多達幾十種。在復習時,老師一般會將它們分為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三類,主要有: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夸張、象征、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通感、互文、用典、疊詞等;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古諷今、寓理于事、聯想、想象、渲染、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總領全篇、點明主旨、奠定基調、卒章顯志、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當題目只籠統地要求賞析詩詞的藝術手法時,可以在不超出答題區域的前提下,將自己認為言之有據的藝術手法多寫上兩三種。
當題目籠統地要求賞析詩詞的藝術手法時
為了突出效果,作者往往會在詩詞中同時運用多種手法。當題目并未指明賞析哪一種藝術手法,只籠統地要求賞析詩詞的藝術手法時,同學們在答題時可以聰明些,不必強求自己辨析清楚詩詞中用的是表達方式、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而是可以在不超出答題區域的前提下,將自己認為言之有據的藝術手法多寫上兩三種。
因為一般而言,簡答題只要書寫清楚,眉目清爽,多寫不會扣分。以簡潔的語言列舉盡量多的可能性,一則增加了寫對得分要點的可能;二則給人感覺態度認真,在閱卷場合又能博得更多的印象分。
當然也要掌握適度原則,如果一寫就是五六種,堆砌術語太多,也會物極而反。
當題目明確要求賞析某一種藝術手法時,只能針對該手法進行分析。
當題目要求賞析詩詞中的一種藝術手法時,挑選詩詞中最主要、體現得最明顯的那種手法進行賞析。
當題目指明了賞析“某一種”或“一種”藝術手法時
如果題目明確要求賞析某一種藝術手法,當然就只能針對該手法進行分析。
如果題目要求賞析詩詞中的一種藝術手法,強調的是“一種”,比如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表現手法、寫作手法)”,也不能多寫,而是要挑選詩詞中最主要、體現得最明顯的那種手法進行賞析。
完整的答題思路是:先說明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再結合具體詞句說明判斷依據,最后談運用該藝術手法產生的作用。
完整的答題思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要注意的是,作為鑒賞題,答題時只寫出什么手法是不夠的。比較完整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先說明“是什么”,即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再闡述“為什么”,即結合詩詞中的具體詞句,說說你的判斷依據;最后談“怎么樣”,即作者運用了該藝術手法后產生的作用。
比如2014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第22題,要求簡要分析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詩歌如下: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
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三峽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楓林: 《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及千里兮傷春心”句。
要分析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首先應逐句分析兩首詩,盡可能齊全地找出詩中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抒情。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一詩先寓情于景,將愁融入日落昏山和細雨之中,“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的情緒;然后直抒胸臆,通過“那堪”一詞唱嘆抒情,強烈地抒發了愁的情緒;同時,借助“猿聲”這一典型的意象,表達心中的憂愁。
《三峽吟》一詩先借典抒情,化用《楚辭》中青楓林的句子,表達詩人心中的愁緒;然后也借助“猿聲”這一典型的意象表達心中的憂愁;與此同時,以理寫愁,理性分析愁其實并非源自猿聲,而是源自人的內心。
這樣就將兩首詩的手法都找齊了,接著來答題。因為題目要求分析兩首詩手法的差異,所以通過“猿聲”這一意象寫愁這個共同點就不需要分析了,只分析其他手法的差異即可。
參考答案為: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
談到這里,相信同學們都明白了賞析古詩詞藝術手法的要訣――盡可能找準找齊詩詞中所運用的藝術手法,然后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展開分析。
小編提醒
關鍵詞:初中 散文 表現手法 細節描寫 聯想 想象 對比 襯托 比喻 擬人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分類號】G633.33
會分析散文表現手法是鑒賞、評價、探究作品的基本能力。它包括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分析表現手法,就是教會學生分析文章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等方面,作者采取了那些藝術手段,這些藝術手段的運用,對表情達意有什么好處等。閱讀過程中,透徹地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不但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提高閱讀鑒賞能力,而且能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一、細節描寫
【手法特征】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優秀的細節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效果。
【解題技巧】從細節描寫中來探求人物的事件的流程、性格、心理,分析對文章主題的作用,烘托環境氣氛、把握對情節發展、表現作者的情感態度作用等。
【示例】請簡要賞析劃線句的表達效果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魯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技巧運用】按照這個流程,似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依葫蘆畫瓢的去捕鳥了,隱約的也透出出捕鳥少年的心情。因為沒有深刻的記憶是不會寫出如此細膩的捕鳥全過程的。
【答案要點】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 這些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中寫出兒童的興奮、驚喜之情,表達了“我”對這個地方的喜愛、留戀.
二、聯想 想象
【手法特征】聯想就是有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有關的事物,或由眼前事物回憶起以前的有關事物。想象就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聯想與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語言更生動,更有內涵,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增添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示例一】下面劃線的文字可以刪去嗎?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技巧運用】春天天的繁花“閉了眼”“仿佛”就可以看見秋天的果實,這是明顯的想象,可從這個累累的果實推測出作者的心情。
【答案要點】作者由繁茂的春花想到累累的秋實,“閉了眼”“仿佛”告訴讀者,這是想象,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作者已深深陶醉在這花香中。
三、對比 襯托
【手法特征】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有密切關聯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襯托。用相似的作陪襯叫“正襯”,用相反的作陪襯叫“反襯”。
【解題技巧】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時,寫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從對比、襯托的角度思考、分析。分析時,先要指出對比、襯托的對象(是襯托的,要分清主次),弄清對比點,最后,還要指出對比、襯托的目的,即對比、襯托的表達效果。
【示例】文中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表現對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海鷗在大海上飛竄,轟隆隆的雷聲把海鴨嚇壞了,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軀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沒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高爾基《海燕》
【技巧運用】從他們與海燕在暴風雨來臨前截然不同的表現可以知道,主角是海燕,其它都是反襯。
【答案要點】以海鷗、海鴨及企鵝的懦弱襯托出海燕的英勇無畏,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比喻 擬人
【手法特征】比喻,描寫事物(或人)闡述事理時,用與之相似的事物來打比方。擬人,根據想象,把事物當作人物來寫,賦予事物人的言行、思想、情感等。
【解題技巧】比喻句的分析,要緊緊把握喻體與本體之間的相似點,借此概括事物的特性、闡述事物的道理,還要指出比喻之法在使事物生動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擬人句的分析,要抓住人格化過程中的動詞,把握事物特性、作者情感以及擬人手法在使事物生動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示例】簡要分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① 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技巧運用】①雪后的矮松頭頂的白雪,被比作白花,頂著一髻白花的矮松也和看護婦相似,靜止的雪、樹似乎一下子有了生命,而且能給人以溫暖。②傍晚時分,被夕陽暖調的陽光照射的山腰上的白雪,有了夕陽的粉色,和害羞的少女相似,表現出雪后小山的可愛,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也流露無遺。
【答案要點】這兩句運用比喻和擬人,寫出濟南冬天的溫情和雪后小山秀麗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
關鍵詞:藝術的感染力;藝術傳達;表現力;創意與生活
當人們面對一個美好愿望的源泉時,只是屈服與它,并希望當他們睜開雙眼時他們的愿望已經實現。但荒唐的是,有時他們僅用了金錢所買到的,便信以為是他們所擁有的,這是絕對真實的,他們卻并未意識到那僅僅是本應發生的。
我們選擇了一條以滿足于大眾為目的的道路,而不是去相信自己所做的。
完美是因有不完美而存在,就完美而言,一切都是可完美化的。但是當一個人固執的一直想將一件事情完美化的時候,在他周圍的一切都凝固在了完美化的過程當中了;這時候他早已失去了初衷。今日的平面設計不幸的失去了他的初衷,也是唯一的目的,那就是――交流與溝通。這是對周圍環境的一個快速解讀;如今造型與信息學似乎高于交流與傳達的功能。[1]
感染力是個美麗的詞,基于人與人的印象中,也可以用在人與作品當中。當你嘖嘖稱贊某位設計師的作品時候,你就已被他(她)的設計思想感染了。古人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那么,設計師的作品也應如其人。一個人的感染力來源于他的笑容,爽朗真誠;來源于他對空間設計人性化的理解;來源于他渴望有長久生命力的設計的那份執著與熱情。設計也同樣道理,科學地把握主題的思想性,追求卓越的設計構思,不斷地探索新的藝術形式,豐富藝術傳達的多種表現手法,提高設計的藝術表現力,這就匯成了感染力。[2]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城市文化很多都是約定俗成的東西,沉淀下來的才算是文化。一件好的設計作品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是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完美的統一。設計主題越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與藝術形式越完美并富于創造性,藝術的感染力就越強。內容與形式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作品的價值與生命力。內容與形式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并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形式也不是被動的,它具有反作用,會反過來影響內容。設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決定設計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與審美價值,因為作品的感染力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在設計中我們既反對脫離內容追求形式的形式主義,又反對無視形式的重要作用的形而上學的觀點。形式主義脫離設計主題與需求對象,為形式而形式,必將導致設計的公式化、概念化、單一化傾向的發展,會大大削弱設計作品的感染力與審美價值。[3]
藝術的形式,可以簡單地說就是藝術表現,是一定內容的表現。在設計中用以表達構思、塑造形象、反映產品和勞務本質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法,就是設計的表現手法。現代廣告十分注重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以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表達設計的內容,提高藝術性與表現力,喚起觀眾的注意與興趣,來引導消費,同時也使人們在獲得信息時得到藝術美的享受。現代廣告設計在發展上有兩個最顯著特點,一是在設計構思上著力于情趣美的追求,二是注重表現手法的多樣化。
經過長期的設計實踐及客觀環境變化的影響,現代廣告設計的藝術表現手法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許多令人難忘具有高尚審美情趣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設計作品,正是設計師們別具匠心地運用精妙的設計構思,對美的意境的著力追求,采用對比、抒情、夸張、比喻、聯想、幽默等表現手法,造成生氣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喚起觀眾的興趣與共鳴,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設計作品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在給人以美好的享受中達到銷的目的。
如果世界少了創意,那真是個很可怕的事。世界之所以生動有趣,也是與意外相關的。無論是后現代風潮的興起還是中式古典主義的回歸,創意在設計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類好奇的天性和挑剔的味覺促使設計師不斷萌發靈感,創造出更富人性化和標新立異的作品。
創意其實是個泛泛而談的概念,它可能在煙霧裊繞中誕生,也可能發生在你絞盡腦汁考慮為你喜歡的人送上一件生日禮物的時候。為什么老是羨慕老外的創意?真的不必,因為你也可以,只要你有一顆靈動的心,一顆對生活熱愛的心。那么設計的感染力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成功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設計者的心里流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