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學實驗操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作為一名在農村學校工作的初中化學教師,如何利用有限的條件做好同樣是一本化學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就顯得尤為關鍵。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吧: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二個單元第一個課題中,有一實驗(檢測空氣中氧氣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鐘罩等儀器,在那個時候,無論我怎樣尋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裝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個大的橡皮塞,可在檢查氣密性的時候,發現這個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氣密性不好,故無法使用。但是,難道實驗就不做的嗎?“不行”!我這樣告訴自己。得想辦法,于是我找來一只礦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鐘罩的一大半,擰開蓋子,把燃燒匙的上端燒紅后直穿礦泉水瓶蓋,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個簡單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儀器(附圖)就做好了,后來在課堂教學上用這個自制的實驗儀器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的時候,效果還蠻好的。
我 以前經常面臨著化學實驗教學儀器及藥品投入不足的問題,有了這次成功,經過認真尋找,我發現完全可以從生活中尋找一些代用品完成實驗。
首先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代替實驗器具。比如用普通廢舊塑料藥瓶代替化學實驗中反應的錐形瓶,舊圓珠筆殼代替玻璃導管等。現在的學生節約觀點比較淡薄,頭腦中沒有多少低碳概念,圓珠筆的筆芯用完后,不買筆芯,把圓珠筆的殼子一扔,重買新的筆。可以及時抓住這一現象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解決了實驗器材短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化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90082
初中化學作為自然科學課程之一,課堂教學包含理論與實驗兩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又要配之以相應的實驗操作,讓學生在實驗中消化理論知識,并通過自身的思維能力分析實驗要點和操作原則,從中補充完善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
受農村學習環境的影響,農村學生實驗能力普遍較差,而中考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卻逐年提高,且化學教師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動手與創新能力。只有在日常學習中,盡可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設計、自我監控等綜合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學生成績,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主動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農村初中化學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很多化學教師沒能正確處理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之間的關系,有人重理論輕實驗,有人輕實驗重理論,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1.基礎知識教學抓不牢,學生沒能很好地掌握入門技巧。初中化學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基礎的化學入門知識以及培養基本的自然科學思維,這要求化學教師要狠抓化學基礎知識教育,穩扎穩打鞏固初中生的根基。就目前農村初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只顧教學進度的推進,教學沒有能夠取得應有的成效,學生化學基礎薄弱,直接影響到了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2.實驗設備不足或過于陳舊,教師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農村初中教學投入有限,進而導致化學實驗設備的不足,老舊的設備沒能及時更換。教學硬件上的弱點是導致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不高的硬傷之一。此外,農村初中教師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仍停留在傳統的課本說教上,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實驗操作的演示。
3.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的關系處理不當,教學效率不高。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學科之一,理論和實驗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農村初中化學教師仍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下,片面追求考試分數的提高,忽略學生探討科學、走近科學的潛質,注重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化學實踐操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之間的關系長期處理不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
只有正確處理好化學課程理論和實驗的教學關系,讓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才能在理論學習時對實驗充滿好奇,在實驗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化學知識水平。筆者結合自身多年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經驗,認為應從以下幾點來改進初中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教學的關系:
1.加強對學生開展基礎知識教學,打好化學學習的根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要立足于淺顯易懂的元素、公式以及化學現象,通過最基礎、最基本的教學來逐步引導學生接觸化學知識,形成初步的化學思維。化學教師要根據農村初中生的具體情況,不要片面追求教學進度,只有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化學課程教學,才能不斷打好農村初中生化學學習的根基。
2.充分發揮實驗操作的教學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化學實驗教學可以活躍教學氛圍,集中學生的學習精力,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化學實驗的每一個細節的操作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課本上的知識點也將會呈現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在有趣的化學實驗中萌發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助于學生主動地接受化學課程。
3.在理論知識教學中滲透實驗操作思維,在實驗操作中深化理論知識。自然科學的教學講究實驗與理論的結合,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將實驗與理論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論教學中灌輸實驗操作的思想,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又要不斷引申到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由表及里、層層推進的教學策略將不斷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給固體物質加熱時,一定要注意:“試管固定鐵架臺,鐵夾離口三分一,受熱試管口下傾,免使回水管炸裂,固體平鋪近管底,移動火焰勻均受熱,用畢待冷再拆卸,洗凈放穩莫著急”;在給液體物質加熱時,要注意:“盛液不過三分一,外壁拭干防燒裂,木夾持管手握柄,45度傾斜來加熱,液面液底勻受熱,管口對空不對人”。只有在實驗操作中不斷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才能及時吸收。
總之,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細致、全面地考量教學的目標,以學生為本,提出適應于課堂教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農村初中學校綜合教學條件比較薄弱,在化學實驗教學上的投入也相對較少,這就要求農村化學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運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將最多的知識教授給學生,讓理論知識教學和實驗操作高度融合,不斷促進農村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賈翠平.初中化學情境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3(23)
[關健詞] 化學實驗操作 出錯點 糾錯方法
學習化學重視要實驗,通過實驗加深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因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因而,化學實驗的學習始終是化學學習的重點。化學實驗對其操作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實驗操作的對錯決定著實驗的成敗。有些同學不重視實驗操作中的細節,錯誤操作帶來的后果是實驗失敗甚至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學習化學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操作是否正確。
我在幾年的化學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下幾點供參考:
一、藥品的取用
出錯點:1、取粉末狀藥品,由于藥匙大,加藥品時不能深入容器內致使撒落或附著在容器內壁,而不知用V形紙槽代替藥匙送藥品入容器內。2、傾倒液體藥品時,試劑瓶口沒緊挨接受器口致使藥品外流,標簽沒向著手心,造成標簽被腐蝕。
正確方法:(1)取用粉末狀或細粒狀固體,通常用藥匙或紙槽。操作時,做到“一送、二豎、三彈”(即藥品平送入試管底部,試管豎直起來,手指輕彈藥匙柄或紙槽),使藥品全部落入試管底部。(2)取用塊狀或大顆粒狀固體常用攝子,操作要領上“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向試管里加塊狀藥品時應先把試管橫放,把藥品放入試管口后,再把試管慢慢豎起來,使藥品沿著管壁滑到試管底部。(3)使用細口瓶傾倒液體藥品,操作要領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試劑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挨著試管口讓液體沒試管內壁慢慢地流入試管底部。
二、振蕩盛有液體的試管
出錯點:手握試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動。
正確方法:手指應“三握兩拳”,握持試管的中上部,留出試管中下部便于觀察試管現象。振蕩試管時,用手腕力量擺動,手臂不搖,試管底部畫弧線運動,使管內溶液振蕩,不可上下顛,以防液體濺出。
三、使用托盤天平
出錯點:(1)直接用手拔游碼。(2)托盤上不放或少放紙片。(3)藥品放錯托盤(右盤)。(4)在托盤上放多了藥品取出又放回原瓶。(5)稱量完畢忘記把游碼拔回原點。
正確方法:要領是“托盤天平稱量前,先把游碼拔零點,觀察天平是否平,不平應把螺母旋;相同紙片放兩邊,潮、腐藥品皿盛放,左放稱物右放碼,鑷子先夾質量大,最后游碼來替補,稱量完畢作記錄,砝碼回盒游碼零,希望大家要記住”。
四、膠頭滴管的使用
出錯點:是指與無名指沒夾住橡皮膠頭和玻璃管的連接處;將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內。
正確方法:用無名指和中指夾在橡皮膠頭和玻璃管的連接處,不能用母指和食指(或中指)夾持,這樣可防止膠頭脫落。吸液時,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擠壓橡皮膠頭,趕走滴管中的空氣后,再將玻璃尖嘴伸入試液中,放開拇指和食指,液體試劑便被吸入,然后將滴管提起,禁止在試劑內擠壓膠頭,以免試劑被空氣污染而含雜質。吸完液體后,膠頭必須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開口向上,以免膠頭被腐蝕,也不能把吸完液體后的滴管放在實驗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五、量筒的使用
出錯點:(1)不能依據需量取液體體積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2)液體加多了,又用滴管向處吸。(3)手拿著量筒讀數;讀數時有的俯視有的仰視。
正確方法:使用量筒時應根據需量取的液體體積,選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規格的量筒。操作要領是“量液體,筒平穩;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讀數時,視線與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體的量超過刻度,應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處。
六、儀器的連接
出錯點:把玻璃管使勁往橡皮塞或膠皮管中按;拆的時候使勁拉;手握彎管處使勁用力將管拆斷,手被刺破。
正確方法:“左手持大口,右手持插入,先潤濕,稍用力轉動插入就可以。”即左手持大口的儀器,右手握在靠近待插入儀器的那部分,先將其潤濕,然后稍稍用力轉動,使其插入。將橡皮塞塞進試管口時,應慢慢轉動塞子使其塞緊,塞子大小以塞進管口的部分為塞子的1/3為合適。拆時應按與安裝時和相反方向稍用力轉動拔出。
七、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關鍵詞:趣味化學實驗;初中化學;問題;措施
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化學能力的提高影響巨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僵硬,致使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較差,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基于此,在積極提倡素質教育的新環境下,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初中化學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趣味化學實驗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落后
化學屬于一門科學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出現一點錯誤,因此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都很認真、嚴肅地對待化學實驗,致使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同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化學教師過度強調操作的規范性和實驗成果的準確性,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致使學生缺乏進行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缺乏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初中化學教師會很嚴肅地看待化學實驗,很少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活動,致使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很多初中化學教師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全接受趣味化學實驗,并且無法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活動,從而導致趣味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較差。
(三)學生實驗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方式來傳授化學知識,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低。另外,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一味要求學生根據教材進行操作,沒有合理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因而降低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措施
(一)設計趣味性的化學實驗
有趣的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化學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設計趣味性的化學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進而提升化學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講解氧氣的相關知識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設計鐵絲與氧氣反應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化學教師把鐵絲放入火柴即將燃盡的氧氣瓶內,讓學生觀察鐵絲發生的變化,以此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二)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
目前,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通常會采用“教師操作,學生觀看”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致使學生的實驗興趣不濃,學習效率較低,基于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安排適當的實驗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實驗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裝置,并且把石灰石裝入錐形瓶中,注入鹽酸,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錐形瓶中石灰石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時所產生的現象。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和分析錐形瓶中出現很多氣泡的原因,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化學學習能力。
(三)布置趣味性的實驗作業
課后練習作業可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布置課后練習作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初中化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學情況,按照教材的實驗步驟自行在課后進行實驗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自然界的水”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根據水的特點,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燒水時水的特征、溫度的不同,引導學生猜想將水繼續加熱時所發生的變化,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結語
趣味化學實驗可以增加化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根據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應用趣味化學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化學教學的質量,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作者:孫麗 單位:貴州省盤縣保田鎮保田中學
參考文獻:
[1]周玉蓮.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3(04):77-79.
在傳統初中化學教學中,通常采用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此模式并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學生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學教學中,導致化學教學效率相對較低。通過將趣味化學實驗引入到初中化學教學中,能夠真正的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可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許多化學教師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水平相對較低。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提高學生參與化學教學的興趣,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學生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化學實驗,并能參與到化學試驗中,親自動手操作,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參與化學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其二,變抽象為具體,趣味化學實驗能夠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變成具體、形象的化學實驗,讓學生親眼觀察實驗過程的各種反應,同時可以加入到化學操作中,讓抽象的課本知識“活躍”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有效的提高化學教學水平和效率。其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實際案例和理論知識,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二、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
實驗方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多樣化的實驗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通過創新實驗方法,能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看到化學實驗神奇的一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前主動的查找和實驗相關的內容,查找和探索多樣化的實驗方法,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種實驗方法,然后再由學生自己進行實驗。例如,在氧氣制備實驗中,由教師向學生們展示采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的方法,讓學生們仔細的觀察整個實驗過程,也可參與到教學中。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其他的實驗方法制備氧氣,例如,用二氧化錳和雙氧水反應制備氧氣。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獲得相同的實驗結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采用現代技術和設備,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
現代技術和設備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通過現代技術和設備給學生們展示實驗,具有將動畫、視頻、圖片、聲音、文字集合為一體的優勢,特別是在進行危險性相對較大的實驗教學中,不僅能避免危險性,還能豐富教學方式,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彰顯化學實驗的獨特魅力。例如,在進行氫氣燃燒實驗教學時,由于氫氣在燃燒時很容易發生爆炸,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氫氣燃燒的過程,學生們可以看到氫氣呈淡藍色火焰,同時還可以播放氫氣和氯氣混合物燃燒的爆炸過程,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不僅能展示化學實驗的整個過程,還能避免學生們操作失誤導致的危?U事故。
3.聯系生活,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
化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將化學實驗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轉變觀念,立足實際,探索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現象,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能有效的提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例如,在進行溶液知識教學時,可以從實際生活中取材進行實驗,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化學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