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科??茖I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動畫專業美術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導致美術基礎課不能發揮動畫專業教學的基礎作用,是現階段動畫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除了個別早期成立的動畫專業(如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等),我國高校動畫專業的成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美術學院或設計學院的基礎上創建的,另一種是在計算機系或軟件學院的基礎上創建的,這就是動畫專業美術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的根源。在第一種情況下,由于所有跟美術與設計有關的專業的基礎課都是由素描、色彩和三大構成等組成的,所以一部分學校就想當然地把美術或者其他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照搬過來,再加上近年很多大專院校一哄而上辦動畫,以致動畫專業、動畫系乃至動畫學院遍地開花,但合格的動畫師資還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于是,很多學校就把動畫系的基礎課直接交給以前教美術基礎課的教師去教,中間沒有任何過渡。第二種情況是,在計算機系或者軟件學院基礎上創建的動畫專業,因為本系沒有藝術專業教師,所以就只能借用外系師資甚至直接到社會上聘請教師教基礎課,這就很容易造成教學上的盲目性與不可控性。另外,過去大學的美術課又大多是分階段上課,這樣看起來簡單快捷,但往往容易造成上完基礎課以后的學生直接上動畫專業課倍感突兀與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基礎課對專業沒有作用的誤解。造成以上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述專業基礎課不是真正直接服務于動畫專業教學的,其與動畫專業課是各自分開的。
動畫專業的基礎課,顧名思義,它起到的是基礎性的重要作用,這個基礎為動畫專業的其他教學創造了條件。那么,如何上好這個基礎課呢?這就要涉及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銜接問題,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造型基礎課教學。這里的造型基礎可以與美術專業的素描、速寫課對應來看,傳統的美術基礎課教學解決的同樣是造型上的問題,但更傾向于對事物的結構、透視、光影的靜態感受的再現。寫生教學多以模仿性教學為主,素描教學模式一般表現為對石膏像、靜物、頭像等對象的靜態寫生。對于這些內容,學生在入校前大多已經有過大量的訓練,如果教師仍然以“學前班”的方式教學,學生難免會有疲憊感。高校的動畫專業應該把以往的以靜態再現為主的教學模式變為動態的以表現性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以人體的動態速寫、頭部的轉面寫生練習為主,以表現為主,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對象,并初步了解夸張變形的規律,使寫生與創作對象抽象化與光影化,從而動畫化,在教學中以記錄性速寫、設計過程草圖、成圖階段三段式教學法開展教學,在培養學生美術功底的前提下,強化學生的動畫設計理念。另外,注重在日常學習中收集和整理大量的造型素材,也是日后學習專業課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了以上在造型基礎課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動畫造型思維與理念,基礎課就與動畫專業課形成了關聯,與動畫的本質特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為以后的角色設計與動作設計課程打下造型基礎。
第二,色彩課教學。色彩課教學是動畫基礎課的重要環節,是場景設計、角色服飾設計等專業課的基礎課程。傳統美術專業或設計專業的色彩課教學一般都只遵循色彩的規律性特征,教學方法最常見的是靜物寫生、色彩寫生等,關注的是事物的客觀現象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動畫專業的色彩課教學要關注的更多是對學生主觀色彩審美意識的培養,使色彩課教學與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有機結合起來。傳統的色彩理論認為,畫面的色彩構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間關系去表達,但在許多現代派、后現代派大師的作品中,這種理論已被打破,藝術家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認知,重新分配、安排色彩關系,并根據畫面的需要,把色彩結構上的位置關系、強弱關系重新組合。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觀色彩感知能力。另外,在色彩基礎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色彩氛圍烘托的練習與對色彩情感的培養,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主要為以后的場景設計課程提供感性認識??傊?,色彩教學的根本目的有兩個:一是認識角色的客觀規律;二是提高學生對色彩的主觀能動性感知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為場景設計、角色設計、角色服裝的色彩搭配、人物與場景的融合、色彩的氣氛營造等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三,構成教學。傳統的構成教學分為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統稱“三大構成”。在動畫專業的基礎課教學中,構成教學仍然很有必要,但其教學必須符合動畫的專業特點。如,對于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構成訓練,教師要突破圖案簡單的組織法則和其他專業平面構成純理性幾何形式的局限,把具象形的創作和抽象形的創作融合起來,在具象形的創作中注入較多的理性成分,在抽象形的創作中注入較多的感性因素,使畫面更具設計感。又如,在色彩構成教學中,教師要強調色彩訓練和幾何形態訓練的統一,并將色彩的基本屬性、色彩心理等組織成嚴謹科學的系統理論知識,將物理學方面研究色彩的要素運用到生理學方面,研究色彩的視覺規律,進而從心理學方面研究色彩的感情及象征意義和符號學應用。再如,立體構成對三維動畫的造型設計以及動漫周邊產品的開發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性訓練。另外,場景中隨著光影的變化這樣的視覺認知、鏡頭的視覺語言、對學生“鏡頭感”的培養等,都離不開“三大構成”教學的基礎性訓練的注入。
傳統的美術或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教學一般采用以周為單位的教學方式,如靜物素描若干周,接著是人像寫生若干周,這樣順延下去。這樣的教學方式表面上沒什么錯,但被用到動畫專業的基礎課教學中,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基礎課與專業課不相關聯的錯覺,也不利于課程訓練中對學生能力的強化。所以根據動畫專業的特性,建構交叉融入式課程教學方式,可以解決以上問題。其具體操作方法為:改變以周為單位的階段式教學為以學期為單位的融入式教學,同時在動畫基礎課訓練中融入穿插動畫專業設計課的表現元素,在專業課程中強化基礎課相關內容,使基礎課與專業課相互穿插與貫穿,這樣就可實現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相得益彰和交互強化。如,在第一學年,把基礎課分配在每一個學期的每一周中,也就是說每周都會有4到8個學時的素描課、色彩課或構成課,與專業設計課交叉進行教學,從而形成基礎課與專業課相互交叉和融入,使學生通過專業課訓練挖掘、展示其潛能,并因有了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由于專業課與基礎課的相互交融,學生在基礎造型訓練中的藝術表現綜合設計能力得到提高。#p#分頁標題#e#
藝術類本科(文化/專業)
美術統考
音樂統考(聲樂)
音樂統考(器樂)
編導聯考
公辦
民辦
公辦
民辦
公辦
民辦
公辦
民辦
245/180
215/170
195/150
188/140
195/150
188/140
260/195
240/190
注:
一、藝術類??急究茖I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1.29所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和清華大學等13所院校藝術類本科專業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由各校自行劃定。
2.除29所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和清華大學等13所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本科??紝I的省最低控制分數線:公辦、民辦均為文化188分/專業合格。其中,取得音樂學、繪畫、中國畫、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己细窨忌?,還須參加相應專業省統考,且美術省統考成績須達到150分,音樂省統考成績須達到115分。
二、第一階段填報志愿資格線: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以生物技術為基礎多方向發展的生物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專業技能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在農業、醫藥、化工、食品、環保等行業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特別強調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技能,而且要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開闊的知識視野,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2]。圍繞上述人才培養目標,在培養方案建設時特別強調“加強基礎,注重實踐,分流培養”。加強基礎主要是加強人文社科類綜合基礎、理科平臺基礎和生物技術相關基礎課的教育。注重實踐主要是強調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整個實踐教學的比重大大增強,實踐教學學時數占到總學時數的42%;實踐教學環節不僅包括了基礎實驗課程、綜合實驗課程、畢業論文設計,而且還強調到企業進行實訓和實習,以滿足學生在產學研結構鏈上的鍛煉。分流培養是發揮四川大學理、工、醫交叉融合辦學的特點與優勢,在統一的基礎教育基礎上,實行專業分流培養。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生物技術人才的具體需求,我院在生物技術專業設立了3個培養方向:生物技術基礎方向、生物制藥方向及生物化工方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上三年級時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方向進入專業課的學習階段。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指導下我們重建了課程體系,力求體現出以下特點:基礎課程板塊,突出“寬”的特征,使學生有堅實的數理化基礎及寬厚的生物學基礎、藥學基礎、化工基礎;專業必修課板塊則要考慮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不僅開設了生物技術的相關基礎課,還增設了生物化工、生物制藥、天然藥物化學等課程。此外還開設豐富多樣的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生物醫藥類、化工類、管理類等課程,以此拓寬學生的學識范圍,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見圖1)。
以學科建設為支撐,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科教融合的教學方式
以生命學院、藥學院、化工學院為依托的生物技術專業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遺傳學、藥劑學,以及一個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研究交叉學科建設點。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I期:資源生物學;II期: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的保護及利用。在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學科優勢與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改革與整合。我們要求所有任課教師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既要專注本學科領域內知識的掌握運用與發展,又要放寬視野,關注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及發展的趨勢,力求教學內容符合新世紀對生物技術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要求。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討,開展具有特色與創新性的教學改革思路與舉措的探索。學院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各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并給予相應的經費配套支持。近幾年本專業教師圍繞生物技術專業建設成功申報了20余項國家與省部級教研教改課題,如“生物技術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范區建設”,“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等,發表了近40篇教學研究論文,其中植物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普通生物學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另有省級精品課程10門。生物技術是實驗科學,通過實驗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高質量生物技術人才的關鍵之一,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本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我們淘汰了落后的實驗,適量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設了綜合性、研究性、設計性實驗。同時我們還強調將成熟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內容,如油菜Toc33基因的克隆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引入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通過該實驗學生掌握了分子生物學的質粒提取、基因組DNA制備、PCR、電泳、DNA分子重組、遺傳轉化、重組子篩選鑒定、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基本技術。再如以高原植物狼毒為研究對象的天然生物殺蟲劑的研究是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該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引入到天然產物分離制備技術實驗課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天然產物從分離制備到純度鑒定及性質分析所涉及的一系列實驗技術,這種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比單個的驗證實驗更能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獲得了近似于科研工作的綜合性訓練。
構建卓有成效的師資培訓與人才引進機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也是專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師資隊伍的水平高低、學緣結構、學歷結構等因素都極大地影響著教學質量。在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政策保障,讓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走上講臺為學生講授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另一方面注重發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素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指導,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學院陸續出臺一系列保障師資培訓的措施:如提倡和鼓勵中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對于在職攻讀學位的教師給予工作量的適當減免;實施教師研修計劃,選派拔尖人才、骨干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進行短期和中長期研修,擴大國內國際交流規模,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會議等等。完善而有保障的師資培訓措施,使得中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大幅度提高,成為本專業教學中堅力量。近幾年,本專業教師中有兩人獲得國家教學名師獎,1人獲得四川省教學名師稱號,3人獲得校級教學名師稱號,另有8人獲得校教學優秀獎。在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同時,學院還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國內外引進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做到人才培養與引進的有機結合。近幾年先后從國外引進了20余位優秀人才,這些高層次人才引進后均承擔了多門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并開設多個前沿講座,將學科前沿與專業基礎有機地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為滿足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要求,還特別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引進與培養。我們選擇具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的優秀、成功企業家和創業者作為“雙師型”教師為學生開設實踐環節教學課和創業實踐課。如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發明家梁朋博士、四川三葉草生物制藥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為本科生講授生物制藥,同時指導本科生科研訓練。李伯剛博士,成都地奧集團董事長,為本科生講授制藥企業經營管理,同時指導學生在地奧集團的生產實習。此外,瀘州老窖酒業集團總經理張良以及水井坊集團副總經理賴登燡均作為我院兼職教授指導學生的生產實習。
以雄厚而獨具特色的科研優勢加強實踐訓練,促進生物技術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西南地區重要植物的資源生物學及可持續利用研究為重點,特別在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方向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近5年,學院年科研經費平均4000余萬元,承擔了多項“973”“863”以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學院的科研優勢對于學生的實踐訓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實踐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我們充分利用學校雄厚的科研條件和完備的科研平臺,如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學院),靶向藥物及釋藥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和四川省制藥工程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等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采取科研立項制或科研參與制對學生開展科研訓練。同時,依托上述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11”“985”科技創新平臺以及國家生物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實施。形式多樣的實踐訓練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成效,多名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在本科階段與他人合作發表科研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8篇,并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多項賽事中獲獎。
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現行的課程結構,在進入新世紀之后做出的調整幅度不大,可能各院校之間在細節方面有所差異,但是整體結構差異不大。就目前來看,課程結構按模塊化劃分主要有公共課程、專業理論、應用理論、專業常識以及實踐模塊。其中專業理論課程主要包括了旅游業相關的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旅游學的相關知識,原理性的知識較多,為以后專業課學習其他知識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其次應用理論學包括了心理學、旅游文化學、市場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多為應用性的內容和理論知識,指向性明顯。專業常識的內容包括了旅游業中設計到的民俗知識、傳統禮儀以及關于旅游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從整體來看,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結構的設計相對比較合理,不論從理論知識的全面性以及實用性方面,還是從專業的應用型方面,都有相關的課程設置,體系結構幾乎涵蓋了旅游業能夠涉及到的全部知識和內容,不過從我們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性和資源利用方面來看,還有需要改進和調整的地方。
2.探微現行的旅游管理課程結構
在對一個專業的課程結構進行剖析的過程就是對整個專業做全面了解的過程,從培養的意義、目的到課程的方法等。對于一門專業來說,課程結構的設置是為培養人才所服務的,因此在對課程結構的評價中一定要抓住服務程度,也就是說課程的設置是不是在實質中高效地在為我們培養專業人才,有沒有無關緊要的課程設置或者說“性價比”不高的課程是否在課時安排中過多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對此,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研,相較于旅游管理學建立之初的混亂現象,當前形成的基本框架已經比較全面,但是與國外優秀的旅游管理專業相比較,我們培養的人才與市場的需求還有比較大的出入,教學的效率也較低。所以我們需要對課程結構體系有一個改進。
2.1不重視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
現行的專業課程結構所包含的知識量而言,能夠滿足從業人員的要求,但是沒有在培養學生職業意識方面做太多工作。從市場的需求角度來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畢業之后需要迅速融入到自己的職務角色之中去,行業的緩沖期較短,也就是說我們培養的專業人才是直接對口的技能型人才。對于從業者的要求來看,要求知識橫向發展,不需要縱向發展,所以涉及到的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地理學、生態學等等學科知識都要有,但除此之外,在我們調查的這些高校的專業課程中,幾乎沒有從傳統的學科式教學方法中解放出來,變為實踐性的教學。溯源而上我們可以看到,旅游管理學最初就是對一線的在職人員進行培訓而來的,我們不能完全拋棄這種教育方式包含的一些精髓,也就是說要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
2.2重應用培養方式變為紙上談兵
面對我們培養的目標,在現行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結構中,輕基礎、重應用的傾向比較嚴重。從某個角度看上去,大量的應用性理論似乎是順應了我們培養人才的方向,但仔細思考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國的旅游管理專業還是在學歷制的教育體制下來運行的,與職業培養的方式有較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了我們雖然在一味給學生灌輸一些應用性理論知識,但由于體制的限制導致大多數學校都無法提供相應的實踐場所,“重應用”成為一句空話,雖然部分院校會安排學生進行校外的實習,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脫離了體制而受不到控制的實習,實際上讓學生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2.3內容重復現象嚴重
在課程結構的建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而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由于課程比較多而雜,所以內容重復更為明顯。我們隨便拿來旅游地理學、旅游文化學以及旅游經濟學的內容來做對比,就能發現其中重復的內容所占比例非常之大,這就直接造成了培養學生效率的直線下降,學生在寶貴的時間中不斷在學習重復的知識。而深入探究我們能夠發現,這些都是由于旅游相關專業理論研究比較薄弱,管理專業課程不夠成熟的表現,在這些看似“高大上”的各類課程教材中,幾乎都是淺顯的內容介紹,是沒有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而來,沒有形成概念體系。許多從業很多年的教師都說部分課程沒有開設的必要,基本就是其他課程內容的拼湊版。
3.關于探微內容的思考
盡管針對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的課程結構調研以及評價并不完善,但反應出的問題還是比較全面和嚴重的。在梳理之后我們發現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更深的矛盾并沒有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得到有效的解決,也可以說我們對于旅游管理在教育體制內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不知道怎樣建起一座“大樓”。首先,我們需要思考關于旅游管理專業的道路,到底是走高等教育模式比較好還是職業教育道路比較好。就從國際上來看,走前者的比較多,但是我國的高等教育教育體制對于這類專業的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制約。并且,就目前我國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重視程度來看,生源素質在短時間內無法提升。其次,我們還要思考我們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以能力為導向還是以學科為導向。從目前來看,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這樣的模式體系主要強調理論知識,但是對于旅游管理專業這種職業導向比較明顯的專業來看,學科式的導向有著明顯的缺陷,但是能力導向的教學方式在實施中會不會遇到新的困難我們暫時還不得而知。
4.結語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高血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已超過1億人[1]。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進行轉變,人們開始逐漸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社會環境應激因素、心理因素與不良行為對其發病的影響已為現代心身醫學所證明。高血壓患者近幾年有增多趨勢,而且已向年輕化發展?,F在很多學者也充分認識到,在治療高血壓患者時,不能單靠藥物治療,心理護理的干預治療也尤為重要。因此,心理護理在高血壓的防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診斷標準[2],全部病例排除繼發性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無法堅持治療或不愿參與心理干預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治療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6.3±3.3)歲,收縮壓(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103±5)mmHg;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2±4.1)歲;收縮壓(165±5)mmHg,舒張壓(104±3)mmHg。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給予降壓藥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對照組常規給予降壓藥。治療組心理護理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導患者掌握和學會應對、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F代醫學研究證明心理壓力過大會降低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虛而入,而致機體罹患疾病。因此,應指導患者做到正確面對壓力;避免在同一時間內做多件事情;目標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樂”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娛樂,會使心情舒暢;學會主動宣泄不良情緒。
保持樂觀情緒心理學研究顯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積極的信念及頑強的意志是保持樂觀情緒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廣交朋友,積極參加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