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少兒故事

少兒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少兒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少兒故事

少兒故事范文第1篇

There lived a heron by a big lake. He used to catch fish and eat them. But he had become old and could not catch fish like before. He went without food for many days together.

“I have to think of a plan. Otherwise I won't live for long," thought the heron. Soon he came out with a clever plan. The heron sat at the water’s edge looking depressed1 and thoughtful2. In the same lake lived a crab3 who was friendly and thoughtful. As he went past, he noticed how the heron looked and asked him, “Why are you looking depressed my friend?"

“What can I say," said the heron in a sad voice. “Something terrible is going to happen."

“What is that?" asked the crab anxiously.

“When I was on my way here this morning, I heard an astrologer say that there will be no rains in these parts for the next twelve years. The lake will dry up and we will all die. I am quite old. It does not matter if I die. But you all are so young. There is so much for you to see and enjoy," said the heron.

The crab went to the fishes in the lake and told them what the heron had told him. They were all filled with fear. “O no! What do we do? We will all die." they cried.

“There is a very big lake some distance from here. I can take you all there one by one." offered the heron. All the fishes were comforted and they agreed to be carried to the bigger lake one by one.

Every day, the heron would fly the fishes one by one. He would hold one gingerly between his long beak4 and fly away. But instead of taking them to any lake, he would land on a rock some distance away and eat them. Then he would rest till evening and return to the lake.

After some days, the crab went up to the heron. “You have been taking the fishes to the other lake. When will you take me?" he asked.

The heron thought to himself, “I am tired of eating fish. Crab meat should be a pleasant change."

The heron agreed to take the crab to the other lake.

But the crab was too large for the heron to carry in his beak. So the crab climbed on to the heron’s back and they started the journey. After a while, the crab grew impatient5.

“How far is the lake?" he asked the heron.

“You fool," laughed the heron. “I am not taking you to any lake. I am going to dash you against those rocks and eat you like I ate all those fishes."

少兒故事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少兒古箏;古箏教學;國學思想

古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箏教師肩負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在古箏教學中,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同時也影響著傳統古箏藝術的傳承。最近幾年來,以國學經典為基礎的“國學經典融入古箏教學”的古箏教學模式得以建議并逐步得到發展,此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對古箏藝術更深層次的剖析,其不僅能夠更好的將古箏藝術的藝術形式具體化,還對提升少兒古箏教學效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大對“國學經典融入古箏教學”的研究,使其更為系統化、具體化、有效化,無論是對于提升少兒古箏教學效果,還是發揚國學經典思想都能夠產生突破性現實意義。

一、“靜定”與習箏者定性培養的作用

(一)國學經典中的“靜定”思想

“靜定”就是不改變不動搖。中華古圣先賢們明確指出,智慧只有在靜、定的狀態下才能被打開。諸葛亮《誡子書》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定力是保證先前設計好的目標、愿景和追求能夠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有了明確的目標才可以掃除干擾,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方向前進[1]。

(二)定性培養對青少年古箏學習的作用

古箏作為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其獨特的藝術特點與演奏技法是構成其優美旋律的基礎。對青少年習箏者來說,專注與否是習箏效果好壞的關鍵,是獲取箏藝知識、掌握古箏演奏技能的必要條件。而專注的先決要素就是要能夠做到“靜定”,具有定性。

經常讓孩子們誦讀經典,能夠幫助他們提高專注力,保持內心的寧靜狀態,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具有進步意義[2]。誦讀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讀的內容上,誦讀國學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培養他們靜定的心態。最近幾年,以“國學經典誦讀”達到提升學生定性的案例比比皆是,古箏教師也應該很好地運用這種方法,因為對于古箏學習來說,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靜定的心態是幫助學生良好掌握古箏知識的重要內在支持,所以對國學經典的誦讀來實現對習箏者定性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二、國學經典對習箏者技藝的培養

在中華國學經典中,我們的古圣先賢給后人總結、概括、保留了很多非常寶貴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如能用于青少年古箏教學,對于習箏者古箏技藝的培養訓練,效果顯著[3]。

(一)“學而時習”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取自《論語》,“學”是接受教育、獲得知識方法的過程,“習”是對已學過的知識方法反復進行實踐練習。對青少年習箏者來說,“學而時習”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當下青少年古箏學習中,學會了新曲子忘記了舊曲子的情況屢見不鮮,歸根結底還是學習方法有問題。在學習演奏古箏的過程中,我們應定期的進行“學而時習”,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標。老曲目的練習能夠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和演奏技法,達到心領神會熟能生巧的目標,從而在演奏的技術層面上、作品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斷提升。

例如,初學者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山東民間樂曲《鳳翔歌》,這是一首只有四十個小節的小練習曲,但是曲中出現的上、下滑音就有三十多處。在古箏演奏中,左手恰到好處的“吟、揉、按、滑”是箏樂表現力的“靈魂”所在[4]。左手按顫技巧運用的好壞,是決定一個古箏演奏者技藝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如果沒有了左手按顫的運用,彈奏出來的箏曲就顯得就淡然無味,沒有了光彩。正因為左手按顫技巧和表現手法比較抽象,又具有美學性質,想要準確的掌握好左手按顫技巧著實是比較不容易的。所以,習箏者在練習中必須認真仔細的琢磨左手按顫技法,反復不停地練習、溫習。怎樣才能使滑音的滑動過程變得自然、順暢,并非是一天兩天就能運用、掌握好的,只能是通過溫故知新才可以得到不斷進步。

(二)“一門深入”法

《弟子規》中有云:“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按照《弟子規》對讀書的要求。習箏也一樣,應該是:“習箏”法,有三到,心眼“手”,信皆要。方“習”此,勿慕彼,此未終,彼末起。也就是引導學生在習箏的時候,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全神貫注,一個指法,一個曲目沒有練好,不要好高騖遠,急于開始新的練習項目。

由于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對演奏者彈奏時的力度、速度、技巧和樂曲表現內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古箏所有的練習曲,一般都具有對不同指法、技術的針對性,通過重復的、專門的進行某種單項練習,能夠從中學會、鞏固或改進某種演奏的技巧和方法[5]。所以,想要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強練習曲的訓練。并且,訓練練習曲時一般都是純技巧的練習,排除了旋律和樂曲表現力方面的包袱,就可以讓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精確地掌握觸弦的力度、方向、角度和音色等技術上,從而在技術訓練層面上能夠得到快速提高。所以說,只有通過專門的練習才能有效地克服高難度技巧的技術負擔。這就需要習箏者心無旁騖,一門深入,專注練習,拿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來,“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三)“學思并重”法

孔老夫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唯有把“學”和“思”辯證地結合起來,在“學”的同時主動地進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我們才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華所學到的內容。

在2011年8月3日,由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辦,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承辦,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協辦的第三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在北京音樂廳開幕。中國知名古箏演奏家吉煒女士帶來了一首專門為國際古箏藝術節開幕創作古箏與管弦樂交響協奏曲《論語》[6],演繹出了千年儒家經典文化,箏曲大氣恢宏、旋律優美,絕妙的表現了古箏的傳統韻味和現代技巧,更是借音樂的魅力弘揚了中華文化中孔子的思想。然而,想要演奏好《論語》這首箏曲,不僅需要演奏者純熟的指法,還需要他們對《論語》非常的熟悉,并且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能夠思考《論語》背后的深刻內涵,才能夠將這首《論語》完美的演繹出來,所以說在古箏學習中“學思并重”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學以致用”法[7]

孔子認為,要想學有成效就必須堅持“學以致用”。古箏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撥弦樂器,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民風民俗相碰撞,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古箏流派。不同古箏流派有著不同的彈奏技法與表現形式,當習箏者在練習某箏派中的作品時,必須要能夠提煉出這一箏派的旋律、技法特點,再練到下一首同派箏曲時,就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這樣習箏、練琴的效率就會提高很多。比如在練習陜西箏曲《秦桑曲》時,能夠很好的掌握左手的按顫,掌握好其中的音準、韻味,對演奏技巧進行歸納、總結,再去演奏同樣是陜西箏曲的《姜女淚》、《百花引》等曲目,就會容易很多[8]。

三、古箏教學中“國學經典”導入的實踐

(一)國學經典中的“禮樂合一”思想

國學經典中,有很多關于“禮樂合一”的思想,禮儀和音樂都能夠通達才能有德。“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這句話的意思是,音樂由人們的內心所產生得,而禮體現在人的行為舉止,體現在外表上。音樂由人心而生,所以它有靜的特性,能夠潛移默化;禮體現于外在,自外加于人身,它的特征主要是注重形式、外表,從而形成了禮儀制度。因此,最好的音樂一定是平易的,至上的禮節一定是簡樸的。

因此,在教習古箏過程中教師既要學好“樂”,也要遵循“禮”[9]。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生活上都要做到嚴謹認真,凡是恭敬,凡是有禮,尤其是在自己的學生面前,言語行為都不可太隨意。行動上要注意細節。比如,在學生到來之前,已經做好上課的準備,著好裝,戴好指甲;練完琴將指甲收好,放歸固定的地方,將琴罩蓋好,以免落入灰塵等等,這些細節都是有禮的體現,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學生的態度、對教學的態度、對古箏的愛,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禮”也表現在教學語言上,教箏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經過合理的組織,切不可太隨意,張口就來,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性格、領悟程度等進行精心設計。一般應該親切,文雅,要用鼓勵的語言;當然,如果,學生不用功,練習不到位,老師也應該給予批評。但是,批評并非責罵,運用批評的言語也要講究分寸和藝術[10]。

(二)“禮樂并舉”的培養效果

2008年,中國古箏學院將“國學”列入教學范疇,開啟了“國學”全面融入古箏學習的時代。該學院的國學課,有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這些大綱和教材是國學課教師依據古箏課程的教學大綱,根據其曲目內涵、故事背景、人文歷史等內容專門編寫的,國學文化與古箏教學緊密結合,將古箏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中國古箏學院的這些做法,讓古箏學子們能在習箏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是我國古箏教育史上的重要突破!

青年古箏演奏家袁莎老師是中箏學院的主要教師之一,她對古箏作品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她會在古箏作品的教學和詮釋中注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教學和演奏時全心投入,將自己對樂曲的感動與激情傾注其中。例如在進行《臨安遺恨》這部箏曲的教學中,袁莎總是先帶著學生一起體味岳飛《滿江紅》、《小重山》等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領略岳武穆胸懷壯志而難酬的悲愴,領略岳飛對祖國的那種深沉強烈的愛之后,才進行《臨安遺恨》的教學[11]。她認為,沒有對作品的體味與領略,再均勻的長搖技法也難以奏出其蘊含的哀傷之情,再強烈的大幅度刮奏也難以展現那種悲憤的力量。“箏琴之韻,猶如王維的詩,有一種空靈的意境,很靜、很抽象,觀山不現山,觀山但見山,這就是琴箏。”這是袁莎多年演奏教學總結的心得。袁莎在古箏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使她的古箏教學和演奏成果卓著[12]。

(三)“青少年讀經班”的開設

在2012年、2013年暑假,我嘗試開辦過三期公益的“青少年讀經夏令營”,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的每個周日,開設了為期一學期的“兒童讀經班”。2013年9月至今,在每個周日的上午,我們仍然在開設公益的“青少年讀經班”,并且會一直持續辦下去。

讀經班課程的大致安排如下:

1.每天的課程開始之前,須向華夏先祖軒轅黃帝和大成至圣先師孔老夫子的畫像行三鞠躬禮,并向父母、老師問好,且鞠躬行禮。這樣一來,在鞠躬行禮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培養起孩子們謙虛、恭敬的學習態度。

2.靜定訓練,幫孩子找回心靈寧靜的角落。大約五分鐘的時間,我們會播放輕柔寧靜的音樂,比如古琴曲《寒山僧蹤》,要求孩子們靜坐、冥想,不動、不笑、不鬧、不說話。老師通過輕柔的語言引導孩子調整呼吸,讓他們的身心與自然處于非常和諧的狀態。讓孩子們在誦讀經典之前降服自己內心的浮躁與不安。

3.經典誦讀,誦讀《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孝經》、《大學》、《中庸》、《道德經》等中華經典。誦讀的方法有:聽讀,聽老師或其他同學讀;跟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指讀,左手扶書右手指字讀;還有齊讀、男女同學分開比賽誦讀等等。這樣一來,誦讀顯得非常有趣,孩子們讀得非常喜悅,正如《論語》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觀看《中華弟子規》、《中華德育故事》等動畫片或德育視頻,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什么是“知行合一”。經典不只是拿來誦讀、背誦的,而是要根據經典的內容實際做出來的,正所謂《中庸》里的“力行近乎仁”,《弟子規》中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孩子通過觀看生動的德育故事、視頻,直觀地學到了怎樣通過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長輩,學到了什么才是做人的根本。

5.中華才藝熏習。我們還請來了中華武術老師、圓式太極傳人、書畫院書畫家、禮儀老師、德音雅樂老師等等,來讓孩子們碰觸到中華優秀的傳統才藝,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孝經》上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我在教導孩子們讀經的同時,還帶孩子們學習孝親感恩的歌曲,并教他們學習手語舞,孩子們在這中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步非常顯著。

少兒故事范文第3篇

懷孕38周胎兒肱骨長標準是6士0.4cm,所以做檢查的時候,媽媽們無需擔心,如果寶寶肱骨發育不正常,醫生是會告知的,而且要知道醫生通過看寶寶的上臂以及其它部位的長度,可以判斷寶寶的發育狀況,但國內有很多檢查都是沒有看肱骨的。

懷孕第38周,胎兒體重約3100克重,身長47.5厘米左右。胎兒的頭在孕婦的骨盆腔內搖擺,周圍有骨盆的骨架保護非常很安全。胎兒的身體各部位繼續生長,很多胎兒這時頭發較長較多,約有1~3厘米長,有的直發,有的卷發,有的胎兒頭發黑,有的胎兒頭發黃,有些胎兒一點頭發都沒長。這些差異即有營養因素,也有遺傳原因。

(來源:文章屋網 )

少兒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古籍保護;保護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4)03-04504

1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的意義

地方古籍文獻是地方圖書館收藏的具有較大參考價值、保存價值和版本價值 的文獻,它大都是線裝本。有的是古籍善本書,有的是反映地方歷史與發展的文獻,有的是拓印本或有的是手抄本,它的版本形式多樣,內容復雜。因此,認真保護好這些地方古籍文獻,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可以為研究地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歷史發展的讀者提供第一手詳實的資料。特別是我們這些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很多資料是在國家圖書館均無法查閱的。如:《諾葉》、《洪水連天》手抄本,帶有較為濃重的地方色彩,是其它地區無法查到的,它對研究彝族民風民俗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和使用價值。又如光緒年間成書的《普洱府志》,《思茅廳志》等歷史典籍,詳細記載了普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沿革等等資料線索,它是研究我市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及其歷史沿革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資料。在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作為文獻信息的收藏、管理、開發和利用的圖書館來說,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那些被稱為“老古董”的古籍文獻,并高度重視和加強其開發和利用的力度,對我們進行文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古籍文獻資源現狀

2.1 數量、質量和價值

普洱市位于云南西南部,轄九縣一市,14個勤勞智慧的世居少數民族很早就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各族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傳承下來了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記載了幾個世紀,幾朝幾代以來普洱府、思茅廳、他郎廳、車里宣慰司、銀生城等普洱市古代各族人民的歷史沿革、地理概貌、經濟狀況,古跡名勝、民族文化、茶文化。體現了資治、存史、教化的作用和意義,為今天各少數民族建設妙曼普洱、養生天堂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和寶貴的借鑒。

少數民族文獻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知識資源。普洱市14個少數民族中近半數有自己的文字,在各縣圖書館都收藏有各個民族的文獻。文種上有拉祜、彝、傣、布朗、苗等。從版本上看,既有貝葉經寫本、草紙毛筆寫本、線裝本。

彝族有傳統文字,俗稱老彝文,普洱市尚存的彝文古籍手抄本有《諾葉》、《洪水連天》、《作泊布》、《無常》、《買常》、《彝族情歌》、《擇日歷書》、《彝族醫藥書》等70多卷。這些文獻,內容涉及天文、歷史、哲學、倫理道德、地理、醫藥、民族等,是研究彝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寶貴材料。

為了發掘彝族文化遺產,從1982年開始,市、縣民委和有關部門聘請彝族畢摩,對彝族古籍進行編目,翻譯和整理。目前已翻譯整理出《諾葉》、《洪水連天》、《彝族醫藥書》、《指路經》、《作泊布》、《作齋篇》、《六祖史》等近10部史書,約30萬字。《彝族醫藥書》成書時間為清康熙三年(1664年),全年共9000余字,完全用彝文寫成,經普洱市中草藥研究所驗證,確認是一部有重要價值的醫藥書。《諾葉》一書漢語可譯為“教育”主要宣揚彝族的倫理道德。《指路經》是為之者舉行蔡祀活動時念誦的經文,內容是為之靈指路,使之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和祖先團聚,它從一個側面概述了彝族先民的遷徒路線。

拉祜族,有語言和文字,影響較深的文學作品有200多篇,代表作品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別》、《古搓戛搓》和《古根》等,拉祜文獻有《拉祜族史詩》。

佤族,有語言和文字,口頭文學作品中,尤以“司崗里”、“三木落”等最為流行。“司崗里”所代表的事實已遠遠超過文學范疇,成為研究佤族社會歷史的驗證史料。在膾灸人口的“三木落”長詩中,成功地塑造了佤族青年英雄“三木落”的形象。

2.2普洱市縣圖書館工作者對古籍文獻的保護與管理

2.2.1普洱市圖書館。2008年開始,云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組織云南省各市州圖書館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義》(圖辦發〔2007〕6號)文件要求,依據這些精神,普洱市圖書館領導重視并認真落實。古籍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古籍屬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料,一旦破壞就不能再現。為抓好這項工作,普洱市圖書館于2008年8月成立了普洱市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劃撥了必需的經費,加強制度建設與管理,幾年來先后舉辦多次古籍講座和培訓班,保障古籍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領導小組成員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總的指導原則,先后對全市進行多次古籍的普查、收藏、管理工作。

2.2.1.1對私家藏書進行普查。2008年11月,先后到景谷,在景谷縣圖書館同仁的帶領配合下,到景谷永平鎮芒東村謝榮衛家考察征集古籍。由于主人保管不善,古籍出現了蟲蛀、鼠嚙、火煙烤過的味道,古籍受損十分嚴重,工作人員耐心宣傳古籍保護的知識,給他們送去經濟上的補償,使普洱市圖書館購賣到這批古籍文獻,填補了普洱市圖書館無古籍的空白,這批古書內容為四書五經和教科書。有55種、205冊(其中古籍有100冊、民國的書有34冊、手抄本75冊、破損書22冊.)

2.2.1.2對宗教寺廟藏書進行普查。2009年至2012年先后幾次到孟連宣撫司置學習、普查、了解傣族貝葉典籍,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是中國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貝葉典籍是傣族創制,使用時間較早的文字,它是用特殊的葉子貝葉上刻字制作成一捆捆的。內容為佛經、民間故事、歌遙、詩歌等描寫本鄉土的山山水水,使民族文化遺產自古傳承至今,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共普查登記貝葉經28件(冊),近代古籍文獻385件(冊)。

2.2.1.3對全縣藏有古籍的單位機關進行普查。

①2012年在思茅區檔案局普查到2種3冊,分別是清時期《思茅廳志》上下冊原稿,清時期《思普志稿》一冊。并做圖片拍攝。

②2012年在江城縣檔案館普查到彝文稿1件,并做圖片拍攝。

③2012年在孟連縣檔案館普查到傣族貝葉經《侈啥》集卷之五1件。

④2012年在普洱市檔案館普查到3種21冊,分別為:光緒十三年丁西重修《普洱府志》原稿13冊。乾隆元年《云南通志》二十八卷、7冊。清朝乾隆四十五年《欽定歷代職官表(文淵闊)四庫全書》1冊。

⑤2012年在景谷縣檔案館普查到景谷傣族貝葉經棉紙稿1冊,景谷縣傣文檔案1份,并做圖片拍攝。

⑥2012年在景東縣檔案館普查到彝文檔案10冊,并做圖片拍攝。

2.2.2墨江縣圖書館:漢文古籍59種、175冊,少數民族古籍16冊。

2.2.3江城縣圖書館:漢文古籍2種、2冊,謠族經書8種、14冊。

2.2.4景東縣圖書館:漢文古籍3種、4冊。

截止2012年11月,普洱市圖書館對本轄區內古籍登記聯合目錄總是數為494種,722冊。

3 少數民族古籍要搶救保護與傳承

3.1加強領導對保護古籍文獻的認識

無論什么工作,領導的重視與否,是這項工作能否順利而有效地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們要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東風,向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們大力宣傳加強古籍保護和弘揚本地地方古代文化的重要意義,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要讓他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重視此項工作,才能使這項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起來 。

3.2 加強對工作人員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和培訓

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古籍文獻和整個圖書館的管理。因此,首先要加強工作人員文化素質的培訓。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工作的開展。其次,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思想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可以說是做好工作的動力。思想素質高的人,無論工作難度有多大,總是想方設法的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們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無論什么工作都能認真的做好。再次,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業務素質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強弱 ,直接影響到業務工作的開展和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標準化。

3.3 積極改善環境條件,加強古籍文獻的保護與管理

環境條件對古籍文獻的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大力弘揚我國古代傳統的優秀文化。在改善管理條件方面,首先要改善館舍 ,讓那些破舊的館舍和書架告別古籍圖書的收藏室;其次古籍圖書長期以來由于管理不善,有的已經發霉、變黃;有的被蟲蛀;有的因紙張變脆,在過去的搬動中出現了嚴重的破損現象;有的缺張少頁;有的文字模糊不清。發霉、變黃的古籍文獻 ,是由于庫房空氣潮濕,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紙張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在溫度過高時所致。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古籍管理和保護的標準,在庫房內安裝溫度計和濕度計和空詞,隨時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避免古籍文獻的再次發霉、變黃。被蟲蛀的古籍文獻,一定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殺蟲、防蟲措施。紙張變脆的古籍文獻,是由于紙張嚴重脫水而產生的。因此,我們在具體管理時,一定要經常觀察室內的空氣濕度,凡是溫度高或低都要盡快調整。缺張少頁、被蟲蛀壞的古籍文獻,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如:對缺頁的古籍,要請教有關專家學者,讓他們根據上下內容將該古籍補充完整,也可以向其他圖書館求助,請求他們幫助補齊、補全,使資料具有較全面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對被蟲蛀的古籍,我們也要進行修復,將被蟲蛀掉的字仿照書中字體補齊補全,將其修復完整齊全。文獻能具有較強的完整性和內容上的連貫性。總之,我們只有在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在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工作下,積極改變原來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我們普洱優秀的古代文獻、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4 加強西部地區古籍文獻的開發,提高古籍文獻利用率

4.1古籍文獻之所以利用率低,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宣傳力度不夠,讀者根本不知道圖書館里有哪些古籍圖書,于是使得這些古籍圖書長期積壓無人問津;②由于古籍圖書大都用古字體,大部分讀者群對古字體閱讀困難,即使是研究歷史的讀者,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困難和問題;③開發的力度不夠。在這些地方古籍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撰寫地方史志、制定地方發展規劃和研究地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等方面最有價值的資料,但由于資料分散,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收集齊全,大部分讀者由于缺乏耐心,使得這些資料也無法用上。

4.2加大對古籍文獻的開發,提高其利用率

一是利用圖書館的墻報和在顯要位置對本館的地方古籍進行宣傳、介紹,讓讀者進圖書館就看到本館有那些古籍文獻。還可 以通過廣播、電視進行宣傳 ,擴大影響和宣傳面 ,讓更多人知道、了解 、認識并利用圖書館的古籍文獻;二是加大古籍文獻開發的力度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①編制古籍文獻專題索引,將館藏古籍 中的各種資料按專題進行集 中,并利用宣傳櫥窗向廣大讀者進行推薦和介紹。②對古籍文獻 中的生僻字和不常用字用拼音字母進行注音,方便讀者閱讀。讓更多的讀者能夠讀懂它、理解它,并進一步利用它;③對古籍文獻進行全面介紹,主要是對館藏古籍文獻的結構、內容、編排體例進行全面介紹,讓讀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 ,有選擇地利用現有館藏古籍文獻。

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館藏古籍文獻的功能,為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服務,為更廣大的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施廷鏞著。中國古籍版本概要 [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2 廖廷唐等編著.圖書館古籍整理 [M ].武漢:湖北省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湖北高校圖書館》雜志社,1986.。

少兒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少年兒童;閱讀特征;閱讀興趣

“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無不飽覽群書,嗜書如命。例如:愛迪生、魯迅、華羅庚等人無不是從小酷愛讀書,從書籍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使自己的腦子變得日益聰明起來的。為此,培養少兒的讀書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1.少兒閱讀的特征

1.1少兒的生心特點

少兒的生理和心理大致有如下特點:0-3歲:生存環境適應期,來者不拒,接受成本最低。3-5歲:母語語言成熟完善期,性格養成期,語言反復運用,爛熟于心。5-8歲:身心成長期,社會認知力培育期,求知欲旺盛。8-10歲:理解力成長期,海綿狀吸收期,學習能力固化期,艱苦跨越,挑戰自我。10-15歲:自我意識不斷強化期,自控能力不斷增強。

1.2少兒閱讀興趣的特點

我國圖書館學者將少兒閱讀興趣特點大致劃分為:2-4歲是幼兒閱讀期――幼兒故事期,大多不掌握識讀能力,5-6歲學期閱讀期――神話期,可看懂以圖為主的畫冊和連環畫;6-10歲轉換閱讀期――童話期,開始識字;12-15歲深入閱讀期――傳記期,閱讀目的開始明確;15歲以后,高級閱讀期――文學、思索期,閱讀時并進行思索。

2.阻礙少兒閱讀的因素

2.1學業壓力太大

在對待少兒閱讀的問題上,家長和老師也并非全部給予充分支持。有7.2%的少兒表示,爸爸媽媽不讓他們看課外書,16.1%的少兒反映說學校老師不支持他們看課外書。問題最集中的就是學業負擔太重,少兒普遍反映,由于學業負擔重,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更別說花心思去讀一些需要更多時間精力的經典名著了,而他們一般只會偏向選擇一些娛樂性的讀物,來放松緊張的心情。

2.2家長幫助缺乏

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有24.1%的學生家長自己會經常閱讀書報,67.2%的家長只是有時閱讀書報,家長為孩子購買的課外書籍中,大多數都是教輔類書籍,很難激起孩子的閱讀熱情,在學生被問及“看書受誰的影響最大”時,42.2%和25.6%選擇了老師和同學,只有21.1%的學生選擇了家長。衢州市實驗小學的小婕感慨地說:“如果爸爸媽媽能陪我一起看書,那就太好了,還能討論一下書里的內容,只可惜他們都不喜歡看書。”雖然我們鼓勵少兒在閱讀方面體現自主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引導、幫助顯得尤為重要。

2.3網絡環境因素

隨著網絡環境的形成,紙質書刊已不再是少兒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調查顯示:89%的少兒經常玩網絡游戲:50%的少兒每天玩電腦游戲;36%的人每周至少有3天玩電腦游戲。2013年4月衢州圖書館對其中4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課余時間你最愛做什么”的調查訪問.在回答“如果在你沒有作業、沒有人約束的時間里,你最想做什么?是讀書,還是上網、看電視?”問題時,有89%的學生選擇了上網、看電視。

3.提高閱讀興趣的建議與對策

3.1聽故事誘趣

對于不喜歡讀書或少讀書的少兒來說,聽故事是沒有負擔的。圖書館可以經常聘請有名的老師組織學生給他們講故事,一說有故事聽,個個都會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老師聲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之際,老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讀物,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閱讀該讀物的興趣。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

3.2名人榜樣保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世界上的一些偉人、名人及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的學者等,無不是從大量閱讀引起的閱讀興趣,遷移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圖書館需經常組織少兒講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故事,讓少兒真正的懂得讀書的重要性。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張廣厚、楊樂,科普作家葉永烈都是由于他們在少先隊員時,參加了讀書活動,引起了專業的興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學成才的。革命導師列寧的一生都在書中度過,他在被捕入獄的三個月中,也天天在監獄圖書館里看書……無不激勵著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功讀,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這樣,一個個名人和榜樣的力量,讓少兒們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樂趣,從而激起對書的渴望,產生與書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3.3多彩活動樂趣

課外閱讀不能僅僅滿足于讀書,更重要的是要少兒在實踐活動中反復感受領會。因此,衢州館堅持在假期舉辦少兒走進圖書館讀書系列活動,活動內容主要有猜謎語、征文比賽、知識競賽、講故事比賽、親子閱讀會、好書連連看益智游戲比賽等。另外衢州館還開展了一些新的活動內容,如:讓少兒參與“社會實踐”,有興趣的少兒可以通過報名形式,到圖書館當小小圖書管理員,口號是“讓我帶你去找書”,活動是每年的寒署假,深受孩子和家長歡迎,正如新世紀學校六年級學生周恩起深有體會說:“做小小管理員,不僅能看到更多好書,同時還能幫助到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舉辦一些知識講座,激發少兒的閱讀熱情,同時也為他們提供展示個人才藝的平臺。為更好地形成少兒的閱讀風氣衢州館還連續舉辦了“家庭讀書讀報知識競賽”活動,讓家長幫助孩子找資料、翻雜志、借報刊、回答問題,讓家長學會為孩子選書,學會指導孩子閱讀,此活動深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豐富多彩的各種讀書活動展現著書的魅力,少兒在充滿自娛的讀書活動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楊柳.對少年兒童閱讀調查及測評工作的研究與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3)106-109

[2]劉松梅.淺談少兒圖書館讀書活動的開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5)118-1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乌兰察布市| 镶黄旗| 吴忠市| 平舆县| 顺昌县| 镇雄县| 金沙县| 镶黄旗| 南和县| 修水县| 得荣县| 二连浩特市| 方正县| 龙南县| 蓬安县| 乐都县| 柏乡县| 宣城市| 北安市| 青州市| 仪陇县| 安阳市| 灵宝市| 连州市| 临高县| 三台县| 青铜峡市| 吕梁市| 孙吴县| 佛学| 吉林省| 内黄县| 怀柔区| 平昌县| 称多县| 三原县| 望谟县| 建平县| 泗洪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