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制小燈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你一定看過手提燈籠吧!古代的時候夜晚人們用來照明的。今天,我就來教大家制作一個微縮版的手提燈籠。需要準備的材料和工具有:一根木棍、一根繩子、一個鐵勾、一個厚點的橘子皮、一根蠟燭和一個打火機、一個膠布、還有一個鐵圓板。好了,現在需要準備的東西都以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制作吧!
制作開始了,我先把繩子的一頭系在木棍的上方,再把鐵鉤系在繩子的另一頭。當你做到這的時候,肯定認為這是一個魚鉤吧?沒錯!我們做的上一部分就是魚鉤狀的。我們開始做下一部分。我們把鉤子鉤在橘子皮上(沒有開口的那邊)。這樣,一個手提小燈籠的外套就做好了。然后在用膠把蠟燭粘在圓版上。最后,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用橘子皮把蠟燭套住,粘在圓板上。注意:一定不要把蠟燭熄滅哦!現在,一個手提小燈籠就完成了!怎么樣?很漂亮吧?
新奇的小制作,不但可以培養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拓展我們的想象力,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小制作,另我永遠高興快樂!
【關鍵詞】 音樂實踐能力 自主 合作 探究 創造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音樂課應著重培養學生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那么,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
1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樂實踐活動
1.1 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
《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的學,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1.2 合作性音樂實踐活動
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互相合作,揚長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其資源得到共享。
葉圣陶學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奔热皇呛献?,就是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與己無關的想法。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增強小組合作的效果,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例如二年級音樂欣賞《龜兔賽跑》。教師講課時會安排音樂故事表演,這時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課本中給出了幾個角色:小兔,烏龜,小熊,小猴子,小貓。除了這幾個角色,教師還可以添加幾個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組分工時,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優生學困生綜合在一起,給每個人都留有機會。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發揮其作用,達到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支持,配合,促進了情感的交流。
1.3 探究性音樂實踐活動
探究性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學生以學習的自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它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后,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么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時,可以教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誰學的好,看誰合作的好。歌曲學到一定時候,教師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后,歌曲圓滿結束后,可以提問學生你都有哪些體會,可以說一說嗎,孩子們會說出許多你想不到的話來,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2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強調發揮創造性
2.1 讓學生自主感受,自主參與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傾聽,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寫畫.在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樂,去創造音樂,這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音樂課,只是識譜,唱歌,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束縛了學生的能力.音樂課應該是孩子的世界,音樂課堂應該是孩子自主學習的課堂,學生應該成為一個主動參與者,而不能僅僅只是一個聆聽者.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只關注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注重音樂的實踐,關注音樂技能以外的藝術實踐。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實踐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通過學習音樂,并把音樂融入生活實踐,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音樂教學目標的延續。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實踐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知識觀察分析的過程中,教給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并在指導學生自己模仿、重新編排、自唱旋律等創作過程中,讓學生們在體驗美妙音樂的同時,在實踐中提高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體驗音樂活動、音樂游戲、音樂競賽等形式,豐富學生的音樂實踐經驗,從而教會學生將音樂融匯到生活當中,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
2.2 開展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去美化人生的前提?!?/p>
從“游戲”入手,開展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讓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在不經意的玩游戲中,植入孩子們的心田,從中掌握音樂知識。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具有創造性,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并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掌握音樂。例如二年級有一課《螢火蟲》,描寫螢火蟲打著小燈籠快樂的飛來飛去的情景.歌詞簡單易懂.課前,老師先讓學生了解螢火蟲,請學生自制能表現螢火蟲發光的教具教學,在教學時,老師采用了做游戲的教學方法,當老師提問學生:“螢火蟲像什么?”“請你來做一只螢火蟲”學生紛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具(有熒光棒、小電珠、小燈籠等)模仿螢火蟲飛來飛去, 這時,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氣球當成小燈籠,與學生一起表演起來,唱到“螢火蟲,螢火蟲,點起一盞小燈籠”,學生就可以舉起自制教具,“飛到東,飛到西,”時,學生就可以向不同方向飛去?!昂孟笮切菨M天空”時,學生就舉起教具,特別好看。在小朋友們表演興奮時老師把歌詞有節奏的朗讀出來,同學們很快就可以記住。老師加上旋律,這樣一首歌就在同學們做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也順利完成了。同學們在游戲的快樂中學習了音樂,加強了對音樂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鄒開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南》.
當一位中國古代女性將各色頭飾裝點上云髻之時,步搖幾乎是絕對不可缺席的主演明星。東漢劉熙《釋名》如此定義:“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币驗轸㈩^垂有珠子串成的掛絡——或稱流蘇、挑牌,會隨著插簪人的行動不停輕搖,于是名之為“步搖”。歷代藝術表現與出土文物中,帶有串珠流蘇的花簪現影的頻率極高,這些步搖在造型、紋樣組合乃至寓意上的繽紛多變,靈活無定,顯示出中國古人無與倫比的想象力以及高度自由、不受拘束的創造力。
步搖中,最常見的造型為釵頭嵌接一只金、玉、水晶做的鳳、鸞、雁等飛禽,呈展翅翱翔之姿,鳥喙里垂下珠串流蘇。金或玉的花朵、云頭昂起在釵端,其下懸吊墜飾,也是廣受喜愛的流行款式。不過,古代的簪釵取材廣泛,簡直沒有任何約束,匠人們興之所至,幾乎能將一切物件轉化成釵花的主題。其中,采用戟、鉞、錘等兵器造型的花簪,大約尤其襯出我們今人在飾物設計上的缺乏膽量,如《兒女英雄傳》里就寫道,安太太“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顆大東珠的、大腰節墜角的小挑(即小珠串)”。此外,僧人使用的帶環錫杖,儀仗中使用的挑桿,甚至龍頭拐杖、竹杖,也——化成秀簪,飛上女性們的烏髻。明代定陵甚至出土了以金鑄、玉琢的烏龜為釵頭花飾的步搖,顯然是寓意長壽,烏龜的龜甲以寶石或圓珠嵌就,口內銜著寶石串成的短掛絡,憨態可掬。
至于吊在這些千姿百態的步搖釵下的流蘇,那就愈加地隨心所欲、活潑多趣,成了人們盡情揮灑才氣的舞臺。突出佳例為現藏首都博物館的一件清代螺絲鳳鳥紋步搖,鳳喙所銜竟是一只金質鸚鵡籠,籠架上立有鸚鵡一只,足扣金鏈,甚至不忘將一對鳥食罐分置兩旁。試想一位女性的髻側始終有個袖珍的鸚鵡籠不安分地悄晃,任誰看到眼里,也要不禁莞爾。
同樣迷人的還有朱家溍《故宮退食錄》中所記往事:他的夫人趙仲巽有一位被下人呼為“五老爺”的女性長輩,善于培種袖珍葫蘆。有一次結得了一個長僅三分多的小葫蘆,趙仲巽就出主意,到玉作坊定制一根竹杖形的碧玉簪,然后由金店打一條赤金絳帶,一端以圓環套在小葫蘆的腰處,另一端掛于碧玉簪頭,由此形成個帶小葫蘆墜的獨特玉步搖,將坡“杖頭惟掛一葫蘆”的詩句予以形象化的再現。這則記載可謂顯示了傳統“高級定制”的雅與奢,顧客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讓玉作坊、金店打造只此一件、別無重復的首飾。店家也會有各種現成主題提供給顧客,如以飛雁為釵頭花,意味著“雁塔題名”,適合夫或子參加科舉考試的女性主顧。不過,文化修養高、富有藝術才華的人士往往自行設計步搖的紋樣與寓意,然后交由珠寶工匠依式巧造。
并且,女性們也不肯完全地依賴匠人。她們擅長女紅,心靈手巧,所以時常利用各種成本低廉、宜于操作的材料,自己動手串制吊墜,纏掛在簪、釵頭上,這樣讓鬢邊風光不斷更新,永不呆板。如果一位女性祈求早日生子,往往會將金、玉乃至犀角、玳瑁材質的花錢掛在釵頭,據說這種花錢有“宜男”之兆。清時,北京的花市出售一種紅絲球,茶杯大小的球體內藏有一個小鈴,女性們就非常喜歡買入這種紅絲球,然后親手將其吊在釵頭。于是,艷紅的球兒在半空晃蕩,映得粉面愈加嬌艷,同時球中的小鈴輕輕發出清響,女性那樣行來的時候,一定別有一番風韻。
實際上,隨著季節的變化、節日的輪轉,女性們需按習俗在釵頭纏吊各種帶有相應主題的墜飾,這使得她們的髻畔鬢邊一點不會單調,新穎的小飾物依次顯影,韻味悠悠。
正月十五元宵節,吊墜應由“燈球”即小燈籠組成。女性把這些小燈籠挑在釵頭,形成獨特的上元節??畈綋u。
立春時,則懸掛金箔、銀箔或彩帛、彩紙剪成的小幡條,成簇飄在釵梁下的幡信隨輕風舞動,讓大家更能產生春意將至之感。
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此際時興在釵頭挑戴小花籃,以此應和當前季節的特點。
端午節時,綻放在釵頭的小飾物更是熱鬧。其中最不可少的是符袋兒,袋內盛有道士施過法咒的符錄與朱砂,據說可以避邪。宋代的高檔符袋為珠袋,用金絲或銀絲串系珍珠編成,實為精美的工藝品。非常珍貴的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中真的出土了一枚宋代珠袋,袋內有朱砂包,用銀絲掛在一支金釵上,就插在墓主周氏的頭部。明代萬歷皇帝的皇后即孝靖皇后入葬時,發髻上插有根梅花頭銀簪,簪頭也掛有一個紗袋,內盛朱砂,考古出土時紗袋依然完好。
就在這一“隨手自制主題型步搖”的傳統中,聰慧的女性們開創了將小巧果實吊上釵頭的做法——明代宮中,正月時,講究以豌豆大的小葫蘆吊在釵頭。
宋人侯寘作有《清平樂》詞一首,題為“詠橄欖燈球兒”,從詞中可知,當時的女性把金箔、彩帛、彩紙等剪碎,貼在橄欖果的表面上形成花紋,這樣讓橄欖果轉變成小彩燈籠的形象。然后用絨線吊住,系掛到簪釵頭,在烏鬢邊晃蕩,為女性添媚,也為元宵燈節增添狂歡的喜氣。
唐宋時代,女性還時興把些小巧的鮮果直接掛到釵頭,包括梅子、青杏,以此方式慶祝春去夏來,果實成熟。當時荔枝屬于高檔水果,于是荔枝上市之時,釵頭掛荔枝也成了時尚。有個閨中約定俗成的規律是,無論是掛哪種果子,一定要取并蒂的小果作為吊墜,以此祈愿美滿和諧的婚姻歸宿。
酷熱的太陽把我們曬到了夏天
池塘里的水早已干枯
我們光著腳丫
踏在淤泥里捏泥鰍
穿著短褲衩
在那收割了的田里玩著老鷹捉小雞
歡樂的笑聲回蕩在小村莊
雖已滿頭大汗
卻沒有一個人有停下的意愿
樹枝上響亮的蟬鳴聲
勾起了大伙的趣欲
抄起長長的竹竿網
不惜跑上樹丫
為了那耍樂的心
哼著歌拿著網
溪里的魚兒似乎察覺他們的到來
漫無方向地亂竄
激起的水花灑在同伴的身上
大伙或忘了來此的目的
盞盞閃閃的燈光
提者自制的小燈籠
蹦蹦跳跳地在村莊掃蕩
天真里的純潔
活潑伶俐的孩童
這就是兒時的童真
<<輕狂時代>>
下課鐘聲的響起
解救了同學們早已空空的肚子
也解放了水深火熱的球手
抱在懷里的球
開始慢慢地掉淚了
被折磨的時光來臨了
汗水已模糊了眼睛
停止沒有出現在腦海
直到黑暗的降臨
才穿著那濕透的衣服歸家
漆黑的天空
與幾點閃閃的星光
燈火通明的課室
一堆堆聊天的人群
有談不盡的話題
就如賣菜的市場
"情書"猶如鵝毛大雪般
在空中盡情地舞蹈
夜晚本該清凈的操場
十指緊筘的隨處可見
當宿舍已黑燈瞎火
臥談會驅走了寂寞的芳心
老師站在窗口之時
仿佛一個鬼影飄過
棉被卻要充當保護神
這就是年少的輕狂
<<流年時代>>
當新學期步入中年
站在中間看前后
在宿舍躺著的我們
猶如同在一片菜地里的茄子
復制+粘貼時代的降臨
讓我們的動作如出一撤
幾度風雨幾度春
沉溺在虛擬的網絡里
當逃課已成為理所當然時
出現了全班打球的壯觀場面
老師重復著經典的話語
為什么來上課就要躲貓貓
每天都在掉錢
而父母會忘記流過多少汗
墊著石頭摘月亮的日子
有按奈不住的了
開始東奔西跑地尋找著
那個自己心儀的異性
對于像鮮花一樣盛開的女生
我卻無從入手
當所謂的愛情珊珊來遲時
已經絕望得措手不及
當新買的一同純凈水
因為斗地主而喝光的時候
別人還在埋怨水向東流
我們卻要在宿舍與廁所間徘徊
四年的光陰
我們居然眼睜睜它流逝
似乎沒人有后悔的表現
春講水暖鴨先知
這就是青春的流年
《彷徨時代》
當昔日的黃花已成大閨女
出嫁似乎成了父母最為煩心的事
學校把我們推出了門外
求生的本能使我們走向人才市場
太陽公公依舊發著脾氣
“菜”市場的人卻水泄不通
把招聘單位圍得密密實實
我們捧著自己厚厚的簡歷
卻只有看人家的份
直到失望而歸
生活把我們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呆呆地站在原地不敢向前走
看不清前方的路
沒有人指點迷津
還是一樣要走
卻少了堅強與勇敢
生活把我們圍在一個圈子里
里面什么都有
又似乎什么都沒有
可你始終走不出這個圈
生活選擇了我們
我們卻不得不遵盾它的規則
害怕會令我們失去
直到失去到我們害怕
眼下的萬家燈火
希望有一盞是屬于自己的
馬路上奔馳的車
希望自己也會擁有一輛
現實讓我們鎖定它為目標
晚會時間 :大四下學期
晚會參與者: 播音班全體同學
晚會地點: 暫定于學校 3 教 408
晚會整體氛圍: 溫馨、感動
晚會現場道具: 每一個人的獎品(有節目制作組商量決定)、 21 盞小燈籠(可以自制也可以買)、氣球、彩花(舞臺設置用的)晚會負責小組:節目策劃負責人(主要負責節目安排),舞臺設計負責人(搭建布置舞臺,以及現場燈光控制),晚會現場負責人(節目流程安排、布置),多媒體制作負責人(主要收集播音班四年來的影像、視頻資料并制作)
晚會目的: 大學四年即將結束,告別成了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潛臺詞,告別不僅僅是為了紀念、珍惜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更是為了祝福彼此將來擁有更美好的故事,因此晚會題目取為“用祝福去告別”,播音班一直是以各具個性的團結為班風,每一個都有其自己的特點,長處, 21 個具有個性的人因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播音家族,走到了一起,四年多時間里,一起瘋、一起無奈、一起失望、一起埋怨、一起高興、一起快樂、一起。。。。。最后需要有一個時間點來一起告別,一起祝福,告別我們永遠純真的友情,告別我們彼此熟悉繼而轉為回憶中的陌生,祝福我們彼此美好的未來,祝福我們永遠年輕的夢想。
晚會特別環節簡介: 1 ,“ 播音班特別頒獎典禮”:即在播音班所有成員中根據每一個同學的優點或者四年多時間來在同學中的印象給她頒一個特別的獎,獎的名稱設置由班里成員決定,每一個同學寫一個你想頒給那些同學什么樣的獎,并注明其頒獎詞,然后由晚會組委會成員收集整理,最后確定每一個同學的獎項,并選擇一個合適實惠的獎品給每一位同學。舉個例子:比如我想頒給吉中杰頒個獎,比如最佳男主持人獎吧?。ㄏ龟?!切勿模仿!),那我就寫他的頒獎詞,每個人可以寫多個人,最后由組委會綜合整理。希望通過這個環節去幫助每一個播音班的同學找到他的優點,找到他的魅力,同時這也是一種祝福,一種用鼓勵的方式去祝福。
2 , “播音家族個人告別演說”:每一個播音班的成員上臺做告別演說,自由、真實即可內容形式不限。演說可根據自己喜好配上自己喜歡的音樂,在演講的最后選一盞祝福的燈送給自己,同時也祝福班里同學。
3 , “點一盞許愿燈送給自己”:每一個播音班的成員都有一盞燈,選擇這盞燈并親自點亮它,燈的名字由自己選,晚會組委會成員提前制作一些小卡片上面寫著燈的名字,諸如:堅強、快樂、幸福、自信、開朗等等,待上臺演講同學選擇之后將其貼在許愿燈上,最后又該名同學自己點亮。“點亮一盞燈送給自己”是晚會三個環節最有詩意和哲理氣息的環節,也許在每一個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坎坷,挫折希望這盞燈可以照亮他的人生,他的夢想,伴著他一路前行。
晚會流程安排:一, 晚會開始前的暖場,在晚會舞臺布置之時,用曲調緩慢,簡單的鋼琴或小提琴曲暖場,以增加溫馨氣息。
二,晚會開始,主持人上場。
開幕詞: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如果把時間比作一個魔術師,那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他總能在你我不經意間幻化出無限的奇跡,而當幕布拉開,一切魔術的秘密都被揭曉的時侯,當沒有任何虛幻夢境的現實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所擁有的可能只是對魔術奇跡產生時的過去的一種懷念,于是回首過去并且期待、展望下一個魔術奇跡的誕生便成了你享受現在的最好方式,而今晚我們用祝福這一種特別的方式去告別,只是為了再一次的享受時間這個最偉大的魔術師帶給我們的驚喜和希望。用祝福去告別,就讓我們從回首過去開始。
三,幻燈片播放,主要是過去我們的一些照片、視頻再配上一些文字,音樂,以勾起同學們的回憶。
四,頒獎開始(頒七個人),每一個同學逐一上場,主持人讀頒獎詞,獲獎者感言、點燃一盞燈(簡短)
五,節目表演
六,頒獎,重復四
七,節目表演
八,頒獎,重復四
九,節目表演
十,頒獎,重復四
十一,節目表演
十二,播放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