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級工程師職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建筑基礎工程勘察、施工加強對基礎工程質量的控制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基礎工程質量的低下,會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狀況,導致建筑工程生產周期長,易受氣候影響。為此,分析了影響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因素,并具體提出了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檢查的具體方法,闡述了盡可能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方案。
關鍵詞:
建筑工程;基礎工程;施工;質量
中圖分類號:
T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4-0214-02
傳統的以工程規范檢驗為主,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產管理內容構成了“工程產品”形成過程中重要的管理體系,但是傳統的施工管理方案很難適應現代工程施工的復雜性與動態性。工程質量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筑工程項目形體龐大、復雜多樣,材料品種眾多,不能移動。質量不合格的工程勢必要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嚴重時還會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由此,施工項目盡可能的避免“后驗”式質量控制管理模式,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 基礎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概述
1.1 質量、安全與生產的關系
在管理方法上質量、安全與生產(施工)有很多共通性。核心內容都包括了為了提高產品的安全性,減少質量責任,識別和重視產品質量的安全問題。并且他們構成三位一體的關系。例如,在ISO9004要求,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異常性因素,力求使質量責任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減少質量責任事故。ISO9000規定的質量體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問題;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的控制管理,應同安全管理與施工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1.2 施工質量的構成與影響因素
工程項目建設則是通過一道道工序來完成的。工程的施工質量是一個重要環節。工程實施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都對工程質量發生影響和作用,那些憑借一定手段或經驗完全可以發現與消除的因素。如施工工藝編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術規程或施工程序施工,原材料材質不合格,尺寸超過允許偏差,施工設備、檢測器具不符合規范要求等,作業環境不符合工藝要求叫做異常性因素,可概括為以下5個方面:施工機具的因素;施工工藝的因素;人的因素;材料、構件、配件的因素;工作環境的因素。異常性因素的構成很復雜,必須要予以避免。采取包括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和檢驗質量等措施。
2 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
根據建筑施工的特點,分部工程質量、單位工程質量的系統控制過程也是一個由對投入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開始,為了確保合同、規范所規定的質量標準的實現。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質量控制即按照計劃和質量改進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檢測、試驗、監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控制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堅持貫徹科學、公正、守法的職業規范;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檢查,一切用數據說話的原則;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的原則的原則。
3 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過程
質量控制是從工序質量到分項工程質量,直到完成工程質量檢驗為止的全過程的系統過程。顯而易見,建筑工程項目是由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所組成的。
4 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4.1 審核有關技術文件、報告或報表
項目經理應負總責主要內容包括:審核有關施工機械設備、檢測試驗儀器的相關合格證件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審核有關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審核有關材料、半成品的質量檢驗報告;審核開工報告,并經現場核實;審核設計變更、修改圖紙和技術核定書;審核有關工序交接檢查,分項、分部工程質量檢查報告及相關證實資料;審核反映工序質量動態的統計資料和控制圖表;審核有關技術資質證明文件對技術文件、報告、報表的審核是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各相關部門應恪守各自的職責做好本項工作,確保控制有效。
4.2 現場質量檢查控制
(1)開工前檢查。
開工前需要檢查工序交接以及是否具備開工條件,應與國家或合同規定的驗收標準、檢驗頻率和檢驗方法應與技術規范規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相協調;巡視檢查對施工操作質量應進行巡視檢查。為了使下道工序能順利展開。凡工序檢查不合格,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達到合格要求后,開工后能否連續正常施工,能否保證工程質量。在自檢、互檢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專職人員進行工序交接檢查,以確保工序合格,與合同圖紙和工程量清單的分項所含內容相一致;工序檢查宜采用框圖的形式,查記錄、報表、證書等相配套。以便直觀并應與相應的檢檢驗相配合;工程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查頻率和方法是否明確;工序交接檢查應建立制度化控制,工程實施計劃和施工方案是否確定;對于關鍵工序或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工序,材料、機械、設備、勞力及現場管控人員是否落實到位;檢測儀器是否備齊并可靠有效。
(2)分項、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檢查。
為了確保控制不發生損壞、變質等問題;檢查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態,以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可使用狀態。應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其控制的具體要求是:匯總各道工序的檢查記錄及測量和抽樣試驗的結果,再提出交工報告。
必要時還應進行追蹤檢查,當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完工后,自檢人員應再進行一次系統的自檢,經檢查認可并簽署驗收記錄后,才允許進行下一工程項目施工。
5 現場質量檢查控制的方法
5.1 測量
為了確保測量的成果符合精度規定要求,必須要取得監理工程師的認可。測量包括的內容很多是質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果測量是現場控制,還需要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工程段落或總體工程項目中的中間交工和竣工驗收時的測量檢查等。如高程、尺寸及其線型的測量,定線控制測量,施工放線測量,控制工程位置。
5.2 試驗
為了對各個工程項目的材料、配合比、強度等進行有效控制,試驗包括的內容很多,如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達到規定要求。各項工程的物理、化學及力學性能。
5.3 分析和觀察
觀察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控制糾正。檢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分析是為了解決問題和偏差控制施工的質量、進度等,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對施工現場所展開的施工活動情況及有關收集得到的數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對施工現場所進行的施工活動進行全過程或部分關鍵過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關鍵環節)進行觀察。
5.4 監督
各部人員應對所屬工作任務負責,施工單位應建立崗位責任制對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在實施中的技術上全面負責,確保層層監督,作為施工單位還應根據合同規定,積極主動配合和支持監理工程工作,對質檢工作應加大力度檢查和監督。總工程師(或主任工程師)應檢查和監督各施工隊、實驗室,技術人員所負責的工作,特別是以確保工程質量。服從政府監督部門的管理。
6 結論
任何偏頗都會帶來質量的隱患,建筑工程現場施工質量控制方法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從施工準備、施工過程中和事后質量控制三個環節加以控制,目的是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和生產管理構成工程施工過程中重要的管理體系。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只要措施得當、方法可行,質量控制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參考文獻
[1]黃輝.建材與裝飾[J].建材與裝飾:下旬,2011,(7):32-33.
[2]郝鴻韜.建筑工程中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措施[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4,(8):143-143.
[3]馬曉武.探析建筑工程樁基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J].大科技,2012,(15):345-346.
[4]李彩英,劉霜菊.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07).
[5]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3).
[6]秦磊.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知識,2010,(S2).
[7]黃衛蘭,林華.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澆帶技術初探[J].價值工程,2010,(19).
[8]蔡志鋒,縱崗,丁偉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01).
[9]劉曉鐘,吳靜,王鵬.我國保障性住房的精細化設計初探[J].住宅產業,2012,(08).
[10]楊萬華.淺談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及應用[J].四川建材,2012,(01).
[11]楊春梅.關于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論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7).
【關鍵詞】路橋工程;路基;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引言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路橋工程路基的施工技術管理主要的目標在于提升路橋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其主要的效益就是節省造價、保證質量。但是在我國路橋工程路基的施工技術管理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工作,使得路橋工程的效益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針對路橋工程中路基的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
1 路橋工程中路基的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1.1 軟基強夯
在強夯操作之前需要對強夯軟基區域及其周圍進行檢查,將下面的樹根等全部清除掉,同時還需要注意周邊建筑高度以及管道深度等,這樣在施工過程中就可以避免因為強夯造成的建筑或者管道破壞。在強夯之前還需要對強夯區域進行平整處理,同時還需要在區域周邊開挖防震邊溝。如果強夯周邊20m范圍之內存在居民區,則取消強夯。通常路橋工程過渡段建造過程中必須使用強夯,這樣才能保證路基不會出現下沉現象,強夯區域選擇需要根據施工地實際情況劃分范圍。
1.2 對過渡段路堤壓實度的質量控制
由于天氣、道路負載等因素都會對路基質量造成影響,路基土基因為長期受到侵蝕和壓迫會出現差異沉降現象,這樣路橋工程過渡段路基的平整度就會被破壞。路橋施工中的重點之一就是路橋工程過渡段,過渡段使用不同的路基和土壤,然后進行相互對比實驗。根據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材料作為路橋工程的路基。選用材料盡量選擇干容積較大同時還擁有較好滲水性的材料,這樣路基水穩定性就可以得到保證,同時路基還能具有很好的壓實性。同時,可采用樁網結構形式,即上部填土和其它荷載通過樁帽上鋪設的土工格柵碎石墊層,均勻地傳遞到下部樁和樁間土上,由樁和樁間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攤和承受上部荷載,以便控制路基的初始穩定和沉降。
比如,渝利線涪陵北站屬丘陵地貌,地形波狀起伏,溝槽及部分坡面為水田。DK103+033.499~DK103+129.453 段為道岔區,本段地表為4.0~6.5m 的流塑~軟塑狀的軟土、軟塑狀的松軟土和硬塑狀粉質粘土互層,軟土多呈透鏡狀,具有高含水量、高壓縮性、低承載力等特點;下伏基巖為紫紅色泥巖夾砂巖。樁網結構樁體材料采用C30混凝土,樁基采用Φ60cm鉆孔灌注施工,正方形布置。樁間距:S=2.2m;樁截面面積:Ap=0.283;樁周長:U=1.885m;樁端嵌入泥巖夾砂巖弱風化層中不小于2.5m;樁頂樁帽大小為1.4×1.4m的正方形,厚0.57m,加筋墊層由0.1m厚土工格室及0.6m厚碎石墊層夾兩層雙向80KN/m土工格柵組成。具體處理如下圖所示。
渝利線涪陵北站道岔區為高填方路基,設計采用樁網結構結合CFG 樁進行地基加固,現承載力試驗表明,設計合理、工程效果良好。
1.3 壓實質量檢測
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土方壓實施工質量進行檢測。檢測時需要先對壓實次數進行控制,然后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施工按照標準施工流程進行,對施工過程中每層厚度以及壓路機參數等進行分層逐次測量。運用灌沙法對細粒土壓實度進行檢測;利用空隙率法對粗粒土以及碎石土的實壓質量進行檢測。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每層的施工質量。其整體施工需按照逐層逐步進行,每個步驟完成之后都需要進行檢查,檢查合格之后才能夠進行下一個步驟。
1.4 對基層平整度的質量控制
路橋工程路基施工過程中需要在針對不同基層選擇不同路基的平整度。通常來說,如果路橋工程的基層使用石灰穩定土,那么路基面層的平整度很容易達到平整標準,施工過程中用平地機刮平至要求的平整度就行,之所以用石灰穩定土時路基面層的平整度較為容易達到要求是因為石灰穩定土對于平整度標準和要求都很低;相對來說水泥穩定碎石平整度要求就比較高,平整過程較為困難。使用水泥穩定碎石作為基層時還可能對面層平整度造成影響。路基面層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到車輛在路橋上行駛體驗,同時還會影響到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使用水泥類材料作為路橋工程的基層是要求非常嚴格,對于施工受壓時間要求非常嚴格,如果施工過程中不能對其受壓時間很好的把握,那么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只有在路橋工程的接口處才會使用水泥類作為基層。同時需要采用緩凝減水劑延長初凝時間。
1.5 對路基面層裂縫的質量控制
路橋工程路基施工過程中路基面層往往會出現裂縫,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就需要考慮選擇不容易收縮、較為穩定的材料作為路基。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路基材料出現裂縫的原理進行研究。通常路基出現裂縫主要是因為路基材料的收縮性造成的,材料收縮性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溫縮,還有一種是干縮。這兩種收縮性都和所使用材料的塑性指標以及含水率有關。所以在施工之前需要對所選用路基材料的塑性指標以及含水率進行測試,符合使用要求和路基使用標準的材料才能夠被采用,堅決不適用劣質材料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材料選擇完畢之后就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注意材料的正確使用,為了保證材料能夠達到標準含水率,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向材料中加入減水性以及緩凝性的外加劑。在施工過程中將這兩個指標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就能夠降低路基裂縫出現的概率甚至不出現裂縫。
1.6 對路基面層水損害的質量控制
造成路橋工程路基面層水損害的原因可以分兩部分,第一是外部原因,即因為車輛超載引起的動水壓力變大,進而造成水損壞,降雨量、交通構成以及車速等都是主要原因;第二是內部原因,即路基面層混合料的穩定性較差,當水滲透時,石料與瀝青逐漸分離,混合料的空隙率逐漸增加,進而使得路基面層的結構遭到破壞,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以分為多方面,比如說結構設計不科學以及壓實度相對較低等。路橋工程路基面層的水損害問題預防與處理方法可以分為下面三點:第一、碎石封層,也就是將乳化瀝青噴灑在路基面層的表面,做完這部分工作后再進行路基混合料的壓實操作,盡管石屑罩面往往被使用在交通量較低的路基面層中,但是石屑罩面的關鍵作用仍是完善路基面層的阻力,也可以是無荷載型路面裂縫的封裝;第二、霧封層,也就是在稀釋慢凝乳化瀝青時,加入一些清水,同時將稀釋液倒進路面的裂縫以及孔隙內,它的作用是預防以及處理路基面層可能出現的問題;第三、砂封層,也就是使用細集料來制作路基面層混合料,它可以有效的增加光滑路基面層的阻力大小,同時解決水和空氣對于路基面層的損壞。
2 結束語
總而言之,路橋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一個任何問題,都會對路基路面施工質量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整個施工質量管理失去控制。對路橋工程路基的施工技術管理是對路橋工程的全過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環節,而現在國內進行的路橋工程路基的施工技術管理往往得到不良好的實施,最終導致路橋工程在建成通車之后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目前國內路橋工程管理人員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科學的進行路橋工程路基的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建中.道路施工過程中的路基路面質量控制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08).
關鍵詞:路基施工;質量控制;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U2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筆者有多年的施工和監理經驗,參加了眾多項目的監理或施工,對路基工程施工中的質量通病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提出了路基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處理措施及建議。
承包人應在路基施工前的一定時間內向監理工程師提交路基施工的分項開工報告,該報告一般包括開工的時間和完工的時間,參加的人員,采用的機械組合,使用的材料,工程地點,有關監理簽認的±工實驗資料,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應包括施工放樣表,采用的工藝,可能出現的質量通病的防治,質保體系,采用的有關質量標準。
路基中線的偏移
路基工程開工前,承包人和監埋工程師要對設計部門提供的原始水準點和控制點進行復測。現在原始控制點一般為GPS點,有比GPS低一等級的加密點組成導線。對導線進行復測,有一個GPS點閉合到下一個GPS點,其測量方法和結果(導線的角度和長度)要符合有關測量規范的規定,再有導線放出中線。
GPS點如果遭到破壞,或者放樣計算或者讀數錯誤,就可能導致路線和大中橋的中線出現不一致或者和路線正確位置的中線不一致。
軟弱地基
如果地基承載力太低,達不到設計要求,就可以認為是軟弱地基。軟弱地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含水量很大的過濕土,也可能是土本身的強度太低,也可能是土中含有其它的腐殖土。對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很多,主要有加固和降低地下水的措施:碎石樁,水泥粉噴樁,水泥攪拌樁,塑板排水樁,沙樁,土工合成材料;換填其它材料:主要有片石擠淤,砂墊層或沙礫墊層,灰土墊層;強夯和沖擊碾壓。
碎石柱主要是用振動樁機成孔,在孔中充滿碎石,分層震實。從而起到擠密,降低地下水(形成了水的縱向通路),對軟土固結,置換,從而提高了土的強度。其它樁基大同小異,只不過所用材料不同,對軟土的強度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對于能夠找到持力層的軟基,還是盡量將軟土或淤泥、腐殖土等不適宜材料徹底清除至持力層,然后用砂石等透水性材料和水泥土,石灰土等高強度材料進行置換。筆者認為還是透水性材料較好。因為透水性材料強度高,不因水的浸泡而明顯降低強度,又可以形成水的橫向通路,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地下水。而石灰土和水泥土就不具備以上優點。對于整個路基含水量偏大或者密實度太低,沉降超限,就可以增加土的壓實功,通過機械的方法把土的相態改變,讓土重新固結,把土擠密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強夯對于不宜上壓路機的含水量較大的路基效果尤為明顯,沖擊碾壓對于提前消除地基沉降,提高土的強度,則尤為明顯。
濕陷性黃土的沉陷
濕陷性黃土如果沒有壓實,遇到雨水的浸泡就會出現沉陷,造成路基的破壞。為了防止路基沉陷,黃土路基應分層壓實,大于lOcm的土塊必須打碎,并應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時碾壓,然后每隔1m進行一次沖擊碾壓。在路基的上游應進行攔截、排除地下水措施,并防止地下水下滲。應將路基邊坡上側50m,下側20m的范圍內的陷穴進行徹底處理,一般應用石灰土或水泥土進行分層夯實回填。
對有些不適宜的材料即使壓實功達到,也無法壓實,比如腐殖土,粉砂土等。對于因為壓實功不足和機械組合不合理而造成的壓實度不足.則應該增加機械噸位和強震功能,優化機械組合。壓實機械噸位不足,增加土的壓實邊數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提高壓實度,反而會減低壓實度。沒有強震功能的壓路機壓實效果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強震功能對于提高壓實度有很大的作用。三輪壓路機能提高土層的表面壓實度,振動壓路機則能提高土的深層壓實度,膠輪壓路機則起到穩壓和封面的作用。如果壓路機太少,功能不全,無法完成組合,則土層的壓實度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很難達到高標準的壓實。
對于沙性土和粘性土摻雜在一起的土和含有礫石,姜石,碎石的土,由于土中的礫石等的含量不均勻,土的擊實實驗沒有代表性,所以土的壓實度也就沒有代表性,應該用其它方法,比如沉降量觀測法來檢測土的壓實度。填石路基分層厚度不宜大于50cm,石塊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層厚的2/3。一般石方路基的壓實厚度為20-30cm,也就是說石塊的粒徑不宜大于15-20cm,石塊過大,石塊周圍不宜壓實,貫穿層厚的石塊更嚴重影響了路基的板體效果。一般做法是把大石塊打碎或者是挑出,這種處理方法不是很徹底。選擇強風化巖或者是風化砂,仔細挑選土場是最有效的方法。
路基邊緣壓實不足。施工規范已考慮了施工的誤差,每層壤料鋪設的寬度,應超出路基的設計寬度30cm,已保證修整路基邊坡后的路基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為了防止路基邊緣壓實不足還要考慮準確及時的恢復路基中線,保證路基邊緣的平整度和順直度,路基不虧邊,方便路基邊緣的壓實。
橋頭跳車。路基和橋涵由于所用材料差別太大,剛性不同,沉降量不同,導致了路基和橋涵的結合部產生了不均勻沉降,反射到路面,引起了路面的沉降和斷裂,最終造成了橋頭跳車。為了防止橋頭跳車的出現,首先要對橋頭路基基底進行徹底的處理。軟基的要進行特別處理,使基底壓實度和承載力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其次,要對橋頭路基填料進行選擇。常規填料為8-12%石灰土(或2-3%水泥土),石灰土容易夯實(壓實),最大干密度較小,有一定的強度。但是石灰土遇水強度降低太多,水穩定性太差,經不起水的長期浸泡。根據筆者的施工經驗,最好還是用砂礫或中粗砂等透水性材料,中粗砂一般要摻入不少于30%的碎石進行改良。透水性材料降低了地下水,遇水強度降低很少,也不容易產生沉降,是比較理想的臺背回填材料。
總之,路基的土質變化很大,質量通病很多,情況也千差萬別,但質量通病的出現給我們的路基質量和財產的造成了損失。我們無法杜絕它的出現,但只要引起大眾的足夠注意,事前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措施,通過建立健全質檢體系,加強技術交底,嚴格工序驗收程序,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質量通病的出現機會就會減少很多,我們的工程質量就會大有提高,路基工程的耐久性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國建設監理協會,《建設工程質量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基質量;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8-0059-02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地加快深入,人們就把更多的的目光放在了城市道路所應該具有的運營和服務上面。在對公路進行施工的這一過程中,路基工程的最后質量對公路的平整度以及其品質、使用年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對道路進行管理的工作中,路基工程無疑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就城市現在的發展狀況來說,投資巨大,工程量多等的問題都是會在公路的路基工程中行出現的。
1 在施工時,對使用材料的控制
所有的企業都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和所建工程的特點等方面,科學合理的對運送、混拌以及壓實機器等的工作進行安排,最終能夠達到施工時所需要的材料在供應方面充足,在質量方面符合標準,還要能夠連續且經濟的運轉。與此同時,想要在公路路基中的基礎性工作打造一個堅實穩定的基礎,在設計要求與施工技術方面就要滿足其要求。一方面,相關的工作人員不僅僅要對施工時會用到的材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規劃,還需要和相關的材料供貨商簽訂合同,確保施工中會用到材料的質量、供應等。另一方面,相關的檢察人員要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對施工時會用到材料的質量上面,在相關材料進入工地之前,檢查其是否滿足施工標準;在其進入工地之后,還要對其施工工藝是否過關進行檢查以及對其科學合理的管理。
2 在施工時,對采用技術的控制
如果一個路基工程想要在施工質量方面符合標準,那么其地面在承受強度、結構穩定性和水溫的穩定性等方面都會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公路路基的承受強度就需要不能超出其承受范圍;公路路基的結構穩定性就會要求其在自然因素和行駛車輛等荷載的聯合作用下,依舊能夠維持穩定狀態;水溫所要達到的穩定性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最不利的水溫情況下,公路路基的強度特征依然能夠維持不變化。想要讓公路的路基工程正常安全的施工,以下工作必須要做好:在技術管理體制與現場組織的管理體系方面要有所提高;在工程施工的發展程序方面要進行優化;將所有的構成要素都考慮在內,并制定合理的、周全的、周密的施工工藝。
就目前而言,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市場比較狹小、管線的交叉現象很常見、對交通力量甚至是別的設施有著復雜的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其具體的施工環境條件進行充分的考慮,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計劃,并對所有的資源和設備進行優化調配,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方面的工作。要能夠憑借優秀的公路路基工程策劃,并在能夠提高路基的耐久程度的同時,最終達到交通具備良好的運營能力的目標。如果相關企業能夠在路基工程中所采用的技術進行很好地控制,就能夠幫助施工企業的綜合控制水平更上一個臺階,也可以提高企業的利益,并對路基工程中所使用技術的控制工作有所幫助。對于現在的公路路基工程來說,對其施工技術進行控制,也就是說對其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技術方案、工藝的流程、組織方式、檢測方法等的方面進行控制。
控制好施工技術,對工程最后的質量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相關的施工企業就需要將路基地址的具體情況進行結合,站在現代化的控制理念上,對施工工藝、管理控制、公路養護、現場組織等的方面進行考慮分析,保證施工技術可以滿足實際的需要,并能夠滿足一下幾個方面:工程的經濟型、工藝的先進性、預防質量通病以及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等。在公路路橋的建設過程中,施工技術進行質量控制,可以做到對工程質量的有效提高,并且在能夠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管理水平做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能夠做到在工程建設完成之后,所需要的維護費用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降低,對公路運輸的安全做到了有效的保障,另外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
3 在施工時,對花費成本的控制
在整個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施工的成本進行控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直接決定了所建工程所獲得的利益。那么,只有具備了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的成本控制制度,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工程的經濟效益。現在,筆者會以二灰土路基工程的施工作為例子,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對工程施工過程中會用到的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審查,在確保數量的基礎上還要對質量有所保障。而且,由于施工時間因素的影響,存放的材料也會在在成本中占據一些地位,這就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充分的考慮工程的施工進度之后,再對材料進行采購。
4 在施工時,對施工質量的控制
對于施工項目進行建設的過程來說,其重點和中心就是施工工程的質量,施工工程的質量是否達標,不僅僅決定著交通的好壞與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還關乎著相關部門的信譽。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施工工程的質量控制的關鍵點進行分析研究:(1)要對施工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在所有的施工方法中,最好的要數綜合機械化這一施工方式了。在現場的施工過程中,采用配套的機械設備不僅僅能夠在勞動強度方面有所緩解、在施工進度方面有所提高,還可以保證工程的最后質量與勞動生產率有進一步的提高,在工程造價方面更加的經濟適用,在施工安全方面有所保障。(2)要對施工程序進行嚴格把關。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對如下的四個方面進行嚴格的檢查:組織情況、物質情況、技術情況以及現場情況。小橋涵、盲溝與擋土墻等的比較小型的構造要能夠和公路路基施工一起進行;相關的技術工作人員要和組織、監察人員積極配合,服從相關指令,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5 結語
對于公路的路基工程質量的控制來說,我們要堅持以施工時使用材料的質量符合相關標準作為前提;合理、有效的技術管理作為保障;經濟、系統、科學的成本控制管理作為依托,從始至終堅持相關的技術標準,加強對施工工程的管理,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在工程質量方面的意識,漸漸地將公路路基的施工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獲得更好地質量,最終實現公路相關建設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國飛.公路施工中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分析
[J].企業導報,2013,(1).
成本的最佳匹配,指導項目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關鍵詞:深基坑施工價值分析施工成本
An Analysis of Value Engineering on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hi Luhui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16th Division Group, 4th Engineering Co., Ltd.)
Abstract: This theory is based on value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makes a function and value
analysis on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to seek the optimal matching of construction cost and function, to dir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o increas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to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
Key words:deep foundation pitvalue analysisconstruction cost
1 引言
近年來,由于城市土地相對短缺,為了節約用地,充分利用空間,高層建筑、地下大型車站不斷涌現,深基坑施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因此,深基坑施工成為我國建筑施工的熱點問題之一,受到充分重視。主要是由于城市建筑的地基地質一般較復雜,而且城市地下管線穿插、基坑周邊建筑物一般較多,深基坑施工技術和管理急需進一步完善。本文將從深基坑的價值管理入手,探討如何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益效率。
2 基本原理
價值工程是以最低的總成本為可靠地實現產品或作業的必要功能所進行的著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組織的活動。在價值工程中,功能、成本、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價值=功能/成本,即V=F/C,為完成或實現必要的功能,當成本最低時,其價值達到最大。價值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以投入最少的資源,輸出必要的功能,以獲取最大利潤。價值工程既不單純地追求利潤,忽視投入較少的資源,也不片面地追求功能,而是尋求投入與產出、成本與功能之間的最佳匹配。
根據V=F/C,提高價值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功能不變,成本降低;成本不變,功能提高: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功能略有降低,成本大幅度降低。
價值工程就要圍繞這些有利于提高價值的途徑,采取有利措施,更好地發揮單位成本功效,實現最大價值。
3深基坑施工的價值分析
以昆明某地鐵站基坑施工為例,基坑長約290m,標準段寬度45.7m,最深約為19m;基坑地質為中硬土,位于白云質灰巖夾砂巖的全、強風化帶內;地下水埋較深,位于基坑以下;設計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基坑變形控制保護等級為二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
3.1 功能分析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分部工程分為:開挖作業、排水降水、邊坡支護和基底處理。深基坑施工的功能要求達到邊坡穩定、環境穩定、地下水穩定、承壓承重等效果。
3.1.1 系統功能圖
根據深基坑施工特點,繪制出系統功能圖,如圖1所示。
3.1.2 功能分析
將每項功能設定為1,根據上述功能在深基坑施工各分部工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確定其在各分部工程的比重,以此編制出功能分析表。
3.1.3 功能評價
采用強制評分法,即兩項功能比較,重要者為1分,次要者為0分,對深基坑施工的四項功能進行打分,作為計算功能系數的主要依據,見表2。
3.1.4 計算功能系數
根據深基坑施工分部工程功能分析表(表1)和功能評價得分表(表2)中各項數據,計算分部工程功能系數,如表3所示。
3.2計算成本系數
在此深基坑施工中,根據設計圖紙數量和計劃成本單價,確定各分部工程預算成本,然后計算出各分部工程成本系數,見表4。
3.4價值系數的理論分析
對價值系數計算結果的理論分析如下:
V=1。此時評價對象的功能比重與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認為功能的現實成本是比較合理的。
V<1。此時評價對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對于系統內其他對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從而會導致該對象的功能過剩。應將評價對象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
V>l。此時評價對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三種:第一,由于現實成本偏低,不能滿足評價對象實現其應具有的功能要求,致使對象功能偏低,這種情況應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第二,對象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經超過其應該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過剩功能,這種情況也應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第三,對象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具有某些特征,在客觀上存在著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卻很少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不列為改進對象。
4深基坑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根據上述價值分析,本工程擬采取降低基坑開挖作業施工成本、適當提高邊坡支護和基底處理的施工成本,來優化深基坑施工方案。采取措施如下:
措施1:研究適當的放坡系數。大的放坡系數適用于周圍場地開闊,周圍無重要建筑物,只要求穩定,位移控制無嚴格要求,但回填土方較大。而分析本項目基坑的土質條件和水文條件,以及工程所在位置周圍存在民用永久性高層建筑以及地下管線的情況,所以減小放坡、增加邊坡支護投入成為工程優化的重點。
措施2:提高基底換填用料的質量。在開挖作業時,嚴格按施工方案和規程挖土,不得超挖、破壞基底土層的結構。同時更換質量更好的基底換填用料,達到提高基底承載力的作用,為結構工程的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措施3:提高開挖作業的效率。通過對基坑分層分塊的開挖作業面研究,事先設計好挖土線路,計劃好挖機如何進退、土方車怎樣配合,計算好挖機和土方車的最佳效率配比,減少無負荷和低負荷的工作時間,有效的提高基坑開挖作業的效率。
5結語
通過對此項目的基坑施工運用價值分析進行方案優化和成本控制,最終施工成本整體得到了大幅降低,下降了13.7%,而且開挖作業、邊坡防護、基底處理的價值系數修正為0.381、2.909、2.333,施工項目管理水平得到可觀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