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第1篇

(一)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對大學生價值觀研究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大學生價值觀基本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另一方面就是根據突顯出的問題,從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方面提出解決的對策。而本文研究如何在建筑工程專業技術教學中進行價值觀教育,通過調查分析、整合教學內容,提出情景式價值觀教育模式,研究專業課堂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方法。

(二)研究意義

1.教育理論改革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對深化教育理論改革,構建的完善教育理論體系具有深遠意義。傳統的價值觀教育模式更重視內容和技能,忽略了發展學習者基于各自的價值觀與信仰進行抉擇和行動的能力。傳統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育者被視為知識和技能的所有者,同時也是價值觀的模范;學生一般處于被動局面,僅僅學習手頭現成的資料以及枯燥無味的理論。同時傳統的價值觀教育多數通過思想品德課向學生傳授,與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相分離,造成學生在工作中無法將課堂學到的正確的價值觀應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處理中。

2.當今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現狀的要求。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價值觀對個人未來的發展、社會的變革與進步至關重要。然而,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價值觀中存在許多消極的因素,因此,研究在校大學生價值觀是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

3.建筑行業規范化對從業人員的要求。

建筑業是國家的重要產業部門,每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巨大。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是建筑業的基本工作方針。在當今建筑行業迅速發展的時代,建筑市場存在大量不規范行為,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每當出現建設的時候,工程的質量就容易出現問題。一些企業為利潤所誘惑,容易忽視質量,有的建筑企業質量管理走下坡路,組織不健全,人員素質低,質量管理名不符實,有的建筑企業故意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國發生工程倒塌事故雖是個別的現象,但性質嚴重,影響惡劣。這就要求企業要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加強管理。對于學校等教育部門來說,要強化學生素質教育,強化價值觀教育,完善相應的教育機制。高職院校在培養施工現場一線的人才方面擔當重任,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建筑類人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工程高質、有序進行。因此,在高職專業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培養專業人才正確的價值觀,對建筑行業良好秩序的形成可以起到舉足重輕的作用。因此,根據學生的內在需要和特點,結合校建筑工程學院各專業所開設的各門專業核心課程,學校要酌情增加價值觀教育內容,為培養技術強、素質高的建筑市場從業人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存在問題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課堂專業技術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難與阻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不足。

專業教師往往認為在專業教學中進行價值觀教育,影響專業技術知識的講解,影響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即使采用一些方法進行結合也是牽強附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也有的教師認為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教學任務,不應該放在專業課程中學習;還有的教師認為教材的編寫中已經穿插了價值觀教育內容,直接按照書上內容進行講解與授課即可,沒必要額外考慮。鑒于這些原因,專業技術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學推進緩慢,流于形式。

2.缺乏計劃性。

隨意性和無準備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滲透效果。在價值觀滲透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缺乏認真研討或計劃,對于具體學科內容和價值觀內容無法做到“無縫對接”,使得價值觀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當講到某部分內容時,無法與價值觀中的具體內容結合,而是中斷專業知識的講解,直接進行價值觀教育,這樣不僅教育效果差,還嚴重影響課堂正常的教學秩序。

3.缺乏系統性。

部分專業課在考慮價值觀滲透教學時,各自獨立制訂教學計劃,各自實現學科中的價值觀教育,忽視整體性特點,抵消了力量。例如“建設工程監理概論課程中講到的人際觀與“建筑結構”實事求是的職業觀之間有不協調的內容,學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專業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內容設計

筆者根據實際,選取了建筑結構、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兩門課程為試點學科進行價值觀教育滲透研究,探討價值觀教育與專業技術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和結合點,研究了各學科教學中價值觀教育滲透的內容,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1“.為他人著想”內容教育。

建筑結構課程中,在“單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計算”一節中,當進行截面設計時,根據已知條件,求出鋼筋面積為As=620mm2。在選配鋼筋時,根據鋼筋面積表格,并滿足施工間距要求時,可取414或者316。在講到鋼筋選取的時候,雖然從理論上講兩種選擇都可以,但從正確價值觀教育的角度出發,應該引導學生“為他人著想”,在選配鋼筋時考慮到現場工人師傅施工的方便,選擇3根直徑16mm的鋼筋可以比4根直徑14mm的鋼筋工作量會大大降低。鋼筋選擇的過程,也是實現“為他人著想”的價值觀教育的過程。

2.職業道德觀念教育。

在建筑工程建設監理概論教學中,當講到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三方關系的時候,加強監理人員職業道德觀念的教育。監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做到公正、科學、獨立。公正即以事實為依據,以有關法律為準則,站在第三方立場上,公正的處理爭端,既要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又不能損害和侵犯承建單位的合法權益;科學即建設工程監理是為業主提供的一種高智能的技術服務,這就要求從事的建設監理活動應當遵循科學的準則;獨立性是公正性的基礎和前提,工程監理企業如果沒有獨立性,公正性便無從談起。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實現價值觀的滲透教學。

四、課堂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評價

將價值觀教育效果納入考核體系,完善考核制度,由原來的期末考試為主的評價改革為過程性評價,建立“全過程”課程考核體系,“考講”相結合有利于專業教學中價值觀教育有效進行。在過程性評價中,增加學生“正確價值觀接受度”的評價,即在教師對價值觀的教育后,給出蘊含相同價值觀內容的案例,通過提問、討論、答題、情景模擬等形式考核學生處理同類問題的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當然此項評價應建立在融洽課堂氣氛基礎之上,這樣能啟發學生表達出內在的真實想法,使得教育深入化而非停留在表面。

五、結語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第2篇

工程識圖分為建筑工程識圖和安裝工程識圖兩門課程分別講授。建筑工程識圖要求學生掌握建筑施工圖與結構施工圖的識讀。教師在介紹基本識圖理論與制圖規范后,可選取規模較小(6層左右的磚混結構或框架結構民用建筑)、平面較規整(如一梯兩戶,左右對稱,房間數4-5個)的建筑實例,采用啟發式方法,引導學生識讀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建筑詳圖,讓學生體會平、立、剖之間的關系。該課程教學的關鍵是要達到使學生能將構件在相關圖紙中一一對應起來的目的,為工程量計算做好準備。在講授過程中,不妨按照基礎工程、主體結構、鋼筋工程、砌體工程、門窗工程、屋面工程、裝飾工程的講授順序,先講理論后讓學生看圖,理論講解與案例教學交叉進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將整套建施圖與結施圖完整而詳盡地識讀完畢。在學生學習了建筑工程識圖的案例課程后,學校還開設了安裝工程識圖。教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仍然可采用上述案例教學的思路,并且要注意安裝工程識圖引入的案例與建筑工程識圖的案例應為同一建筑,即安裝工程識圖課程要講授的是同一建筑的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電氣工程等單位工程的安裝工程施工圖的識讀。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理論課程階段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理論課程開設的時間是在第5、6學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裝飾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安裝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市政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四門課程,其主要的教學手段是講授與板書。在此階段,案例教學穿插于教學之中,主要應用于工程量計算規則和綜合單價組價及費用構成的講解過程中。在此階段,案例教學中的實例可采用識圖課中的案例,因為學生已完成了識讀,因此他們會很有興趣去完成該建筑的工程量計算與計價。在講解工程量計算規則時,可以按照分部分項工程分解講解。在工程量計算(如安裝工程中管道的計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板書方式,首先選取案例中的部分內容(如J/1給水系統)做示范,然后再選取部分內容(如P/1排水系統)讓學生完成,接著針對完成的工程量進行計價方面的講解,并讓學生進行練習。對學生在實踐過程發現的問題或出現的錯誤,教師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改正錯誤。這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就可基本掌握計量與計價的內容。

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軟件應用階段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軟件應用可分為工程量計算電算化和工程計價電算化兩門課程。該階段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給學生展示的是電算化的步驟和過程。在工程量計算電算化教學中,教師首先以識圖課中的案例為例子來講解軟件計量原理,并親自操作演示軟件。然后讓學生完成剩余構件的設置與輸入,得到計量結果。同學們可對照彼此的計算結果,并探討誤差產生的原因,必要時由教師予以指導,待學生對該構件計量不存在問題時可進入下一類構件的教學。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循環往復的案例教學過程。當學生完成軟件計量后,將軟件計量結果與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理論課程階段完成的手算結果進行對照,既可加深學生對計量與計價原理的理解,又可使學生掌握快速而高效的電算手段。工程計價電算化教學以案例實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這階段案例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工程計價過程中的細節操作,如人工費的調差、材料價格的錄入調整、措施費的計取、規費稅金的費率調用、編制說明的編寫等等。同時,要通過此階段的案例教學使學生注意掌握計價成果的完整性。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課程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課程開設的時間是在第6、7學期,主要包括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價案例分析、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建設工程監理概論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案例教學仍具有漸進性。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兩門課程選擇的案例比較多,而且多為小型經典案例,案例選擇表現出的漸進性較弱。在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的案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別站在招標人和投標人的角度,對電算化完成的單項工程進行招標、開標、評標、決標的模擬教學,要讓學生在掌握招投標程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控制價與投標報價的區別。工程造價案例分析要根據工程造價的階段性、多次性,讓學生按照工程進展各階段(報價階段、進度款支付、價款結算等)完成全部工程造價文件的融合、匯總、分析和總結,從而達到使學生融會貫通、提高學生認知層次的教學效果。上述案例教學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多門課程運用同一個典型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漸進式案例教學的漸進性正是體現在工程造價系列專業課程的連貫性教學中。結合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相互聯系及課程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把一個典型案例貫穿于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四個階段的多門課程中,就能完成各個知識點的傳授和訓練,把工程全貌展示給學生。

案例的選擇案例的選擇首先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選擇案例的標準是:所選案例要能體現理論知識和系統原理的應用,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舉一反三;案例的內容要具有內在聯系性,以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其次,用于教學的案例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采用的案例具有綜合、完整、真實、典型性是實施漸進式案例教學的基礎。由于案例教學是對課堂理論的補充和具體化,因此案例需要結合實際工程實踐來選取,真題真做才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案例的選擇還要考慮工程實例的規模及難度水平。如果選取的工程實例規模過大,一方面會加大教學成本(如案例的復印、打印、曬圖等費用),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能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緊張。如果選取的工程實例太過復雜,如包含地下室、玻璃幕墻等建筑裝飾設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難完成如此復雜的案例講解,并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與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重復,也需要簡化實際工程案例,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可基本與實際工程實踐吻合。為了配合案例教學,在編寫相關專業課程教材時,可將實際案例列為教材內容的組成部分。由于多門課程的案例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在編寫系列教材時,同樣的案例出現一次即可。因此,教師的教學也需要大量的配合與溝通。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傳統的課堂教學容易使學生停留在被動接受的狀態,并形成依賴習慣。案例教學則強調學生的自我導向型學習,重視學生個人的想法和意見,提倡學生的協作與創新,培養學生新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換為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廣泛討論的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組成合作性“學習團隊”,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課堂案例講解要為課后訓練留下思考空間和余地,問題的解決可能需要學生課后大量查閱資料、圖集及相關案例;案例的背景條件可能并不完整,例如施工工藝、施工現場的條件、材料暫估價、材料單價等,需要學生來確定和具體化案例的背景條件,讓學生感受工程計量計價的真實過程。授課教師應具備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講課時要根據自己經驗和體會講解案例。案例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也促使教師深入實踐、加強學習,從而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

案例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和強化。運用案例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案例教學可以獲得如下效果:(1)有效改善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工程造價計量與計價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具備工程造價管理的相關能力,適應工程造價專業本科教學的定位方向。(2)案例教學實踐中取得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可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循環應用,并不斷完善。(3)教學效果的改善是一個實踐、總結、提高的循環往復的過程,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不斷探索與創新,課程建設才能與不斷更新的理論和工程實踐保持同步,才能促進學科和專業發展。

作者:李海凌 陶學明 劉克劍 單位:西華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西華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課程體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 資源勘查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6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HENG Xianfeng[1], HE Ping[2]

([1]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2501;

[2]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

Abstract Unlike mainly students 'motor skills" based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resource exploration is the main professional training class students' ment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work on a systematic curriculum more difficult. Taking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research, analysis by occupational status, typical tasks and work process analysis, building on the work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atic process, designed to high specialty grade resource exploration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refere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resource exploration majors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育課程理念與設計方法由德國菲利克斯?勞耐爾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2003年我國教育部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目前,在加工制造類、建筑類甚至農業類、服務類專業中,已經較好地體現和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不同于主要以培養學生“動作技能”為主的專業,高職資源勘查類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心智技能”,在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時困難較多。

1 專業概況及課程體系構建背景

我國地質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而我國正處于向工業化和城鎮化轉型發展時期,基礎建設和資源開發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調查、礦產勘探開發等項目開展初期和進行中都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水資源、地質災害條件的評價和調查工作。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工程建設引起地質環境條件的強烈改變,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在各類基礎工程建設、資源及自然環境評價等工程的開展過程中,懂專業、會管理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也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別是生產第一線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施工管理人員普遍不足。

但是我們也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一方面,勘察行業用人單位人才需求量較大;另一方面卻是大量高職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就業困難,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嫌應屆畢業生動手能力差、上手慢、基本技能掌握不夠。造成社會對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其中專業課程體系的不合理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具體表現有:(1)以往專業課程體系重理論,輕實踐,不能有效培養高等技能,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具備“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的“雙師”能力;(2)以往重知識的系統性,忽視了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這就要求時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新開發課程;(3)以往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的機械分段排列之間越來越缺乏內在的有機銜接與靈活配合,這就要求專業學習領域的課程應“理論實踐一體化”。

2 課題體系開發流程

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可以用圖1表示:

圖1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圖

3 職業崗位分析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職業(群)從事的是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勘察與防治、地質環境評價、地質災害監測與預報等方面工作。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入職崗位有工程地質技術員、水文地質技術員和災害地質技術員。

工程地質技術員崗位:從事工程地質編錄、采樣,巖土體參數統計分析、工程地質資料整理、工程地質圖件編繪和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的編寫等業務。

水文地質技術員崗位:從事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觀測與編錄,水文地質資料整理,水文地質圖編繪,水文地質勘察報告編制等業務。

災害地質技術員崗位:從事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監測,地質災害勘察及防治施工監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業務。

通過上述崗位分析可知,該專業是以地質學與災害學的理論和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地質災害調查、勘察與評價等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適應21世紀工程建設發展需要,愛崗敬業,能在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評價、基礎設施勘查設計等單位從事地質災害調查、勘察與評價、地質災害監測與預報防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高職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應以上述職業崗位作為課程開發的平臺,其中,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技術員崗位業務是專業基礎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地質災害技術員崗位業務是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的主要載體。

4 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分析

各職業(群)崗位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及總結出的工作過程見表1。

5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歸納為行動領域

行動領域是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基礎,是與職業緊密相關的職業能力的工作任務的總和。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行動領域可歸納為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水文地質勘察報告編制、區域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報告編制、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報告編制、地質災害專項勘察報告編制等六大行動領域。

表1 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

6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構建

與多家企業聯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結合崗位群特征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將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由兩類三塊構成:兩類即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三塊即專業學習領域、基礎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

以“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思路,構建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地質災害勘察)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該體系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是符合該專業職業崗位要求具備的能力、知識、素質要求的課程體系。

6.1 首先開發專業學習領域課程

通過調研,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共同論證,確定職業崗位,分析各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總結完成相應典型工作任務必備的職業能力,將典型工作任務歸納提煉為行動領域,再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開發專業學習領域課程共計14門課程。

專業學習領域包括理實一體課程、仿真實訓、野外實習、校外頂崗實習。

理實一體課程(7門):(1)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2)地質災害勘察;(3)地質災害治理;(4)地質災害監測;(5)地質災害災情評估;(6)地基勘察與基礎選型;(7)水文地質勘察與評價。

仿真實訓(4門):(8)巖土工程勘察;(9)地質災害勘察;(10)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野外實習課程(2門):(12)地質認識實習;(13)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校外頂崗實習(1門):(14)校外頂崗實習。

6.2 其次開發基礎學習領域課程

專業學習領域課程直接面向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該領域課程的實施需要基礎學習領域等課程的支撐。根據專業學習領域課程學習的需要,來開發基礎學習領域課程,包括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文化基礎學習領域課程和思想政治學習領域課程,共計19門。其中,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是為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而開發的、學生完成學習性工作任務的課程,計9門;文化基礎學習領域課程根據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和知識開發,培養的是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計5門;思想政治學習領域課程嚴格按國家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廳的精神和相關規定,結合學院實際情況設置,計5門。

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9門):(1)地質學基礎;(2)測量與地圖;(3)礦物巖石肉眼鑒定;(4)地質構造識別與分析;(5)地貌與第四系識別;(6)地質信息處理;(7)工程巖土鑒別與評價;(8)工程地質分析與應用;(9)水文地質分析與計算。

文化基礎學習領域課程(5門):(10)交流與表達;(11)高職英語;(12)高等應用數學;(13)計算機文化基礎;(14)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思想政治學習領域課程(5門):(15)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1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17)形勢與政策;(18)入學教育;(19)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

6.3 最后開發拓展學習領域課程

根據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主要是職業拓展能力的培養要求和職業目標的實現需具備的能力。最后開發拓展學習領域課程共計4門,設為選修課。

選修課(4門):(1)工程建筑概論;(2)工程力學;(3)遙感地質解譯;(4)氣象與水文。

另外,通過選修課、專題課、講座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設置體育課、三生教育、地質安全規程等課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見圖2。

7 結語

本文以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為例,嘗試構建該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以期為高職資源勘查類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的課程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趙飛,曾憲均,侯江麗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研究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6):120-122.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力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優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牢固確立了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明確高校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要培養出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增強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首先必須要有完整的、適合時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工程造價作為我院的特色專業,專業定位是服務于電力建設行業,從2009年開設至今,教研室為了制定具有電力特色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對連續幾年的課程結構和畢業生就業崗位做了大量調查分析,并且到電力建設企業進行調研,請專家診斷課程設置及課程教學內容,目前教研室已經對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設置。

1優化高職院校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的意義

電力工程屬于基礎設施工程,電力建設工程項目具有投資大、專業面廣、對工程質量要求高、工程進度的控制和工程的經濟效益評估十分重要,要求工程造價人員業務能力要強、綜合素質要高。工程造價是一個實踐性的專業崗位,很多從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滿足工程造價崗位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不科學、不能滿足實際需要[1]。

1.1背景

我院2009年開設工程造價專業,方向是電力工程造價方向,當時全國只有一家電力專科學校設置電力工程造價課程,電力造價員很多是從電氣類專業畢業的,課程體系的設置沒有參考性,我院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的,當時構建課程體系的時候對這種理念理解還不深刻,很多地方存在不足,通過幾年的實踐,發現有很多地方需要進行改進。

1.2意義

立足于企業需求,優化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制定出適合我院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體系,將專業教學與行業崗位需求緊密結合,提高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業務活動的熟練程度,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這樣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專業辦學質量,為社會輸送電力建設行業需要的工程造價人才。

2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構建與優化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

電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電力建設對社會經濟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目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而電力供應相對緊張。《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加強城鎮配電網建設,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正在加快電力建設步伐和力度。電力建設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機遇,迫切需要大量的電力建設行業人才,更需要高素質懂技術會管理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對工程造價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制定滿足電力行業及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與優化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是電力類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之一。

2.1構建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目標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術研究不是高職教育的目的,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是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文化培養同時,強調以知識為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達到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構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具有鮮明電力特色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

2.2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優化

為了完善高職電力工程造價課程體系,我院工程造價專業教師通過企業調研、參加電力定額站的學習研討會議、回訪畢業生,分析多年的數據,不斷修改人才培養方案,重點對專業課程進行重新組合,構建模塊化項目課程體系,最終將電力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設置確定為職業通用能力模塊、職業特定能力模塊、職業拓展能力模塊。根據對職業崗位及崗位能力的分析,確定各能力模塊需開設的相應課程。具體分析總結如下。1)職業崗位分析。我院原隸屬國家電力工業部,由省電力工業局直接管理,2004年經政府批準升格為高等職業學校,有很深的行業背景及歷史,因此我院的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在電力施工企業、電力設計單位、電力監理公司就業,還有部分學生在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工程項目管理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單位和政府管理機構就業,職業崗位包括電力造價員、電力資料員、施工員、安全員、監理員。經過一定年限的工作實踐后,可以成長為造價工程師、建造師、項目管理師等,從事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2)崗位能力分析。不同的職業崗位有不同的工作內容,但是都要求有相同的社會能力,包括具有符合崗位要求的操作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專業通用能力上都熟練掌握工程建設基本程序,能正確識讀建筑、結構、安裝工程、變電站電氣設備工程、輸電線路工程、配電網工程等基本施工圖紙,懂得土建與裝飾、安裝工程施工工藝,熟練掌握工程建設法律法規。在職業特定能力上,工程造價人員還必須掌握工程量計算規則和相關計算規定,根據施工圖紙,能利用算量與計價軟件進行工程造價的編制和審核,熟練運用算量與計價軟件。3)職業通用能力模塊課程構建與優化。專業基礎知識是建筑行業各專業的職業通用能力知識,是為學習本專業而開設的基礎理論課程,是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前必須掌握和學習的課程。課程包括建筑構造與識圖、建筑結構基礎與識圖、建筑與裝飾材料、施工工藝、建筑法規等課程。與原課程設置相比,刪除了應用數學、電力生產概論這兩門課,將其放在素質拓展模塊相關課程教學內容里。4)職業特定能力模塊課程構建與優化。職業特定能力是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職業特定能力模塊課程為學生以后工作提供主要知識及技能的課程。課程包括建筑與裝飾工程清單計價、建筑水暖電安裝工程計價、電力建設各專業工程計價、算量軟件應用、計價軟件應用等課程。與別的高職院校的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相比,增加了變電、配電工程計價課程。職業特定能力課程對學生今后就業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模塊課程設置主要考慮工程造價人員的技能要求,注重知識的掌握和實踐。5)職業拓展能力模塊課程構建與優化。高職院校培養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應面向市場需要,滿足企業需求,不僅要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工程造價人員不僅要懂計價,還要熟悉建筑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包括房屋與線路工程測量、輸電線路施工、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與我院原人才培養方案相比,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刪除了電氣設備安裝工程實訓課程,減少了發電廠及變電站電氣設備課程的課時。改后的職業拓展能力模塊課程更適應社會及職業需要。高職電力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過每年的專業調研,與社會、企業不斷融合,我們將繼續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不斷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不斷的持續改進才是高職院校工程造價課程體系建設的根本所在[2]。

參考文獻

[1]邊晶梅,白泉.工程管理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實踐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74-77.

監理概論課程總結范文第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and specialty's integration,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ode is advocat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s projectized reform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itiatively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

關鍵詞: 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項目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ilding architecture;course;projectized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5-0230-03

1 課程和專業一體化發展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以《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0]8號)、《關于確定“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號)、《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文件精神為指導,主動適應建筑業發展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培養生產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以行業標準為依據”的原則,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引入建筑行業企業標準開發專業課程和相應的教學資源,指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改革與實踐,輻射和帶動相關專業的建設,為社會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2 推行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我學院自2011年以來,逐步推進整體性教育教學改革,專業教師均通過了“項目教學法”能力測試。本人主講的《房屋建筑學》等課程實施了“項目教學法”,開展“項目載體、任務驅動、學生主體、素質滲透、工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推廣到專業核心技能培養階段的其它課程。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結合實際工作過程,以任務或項目設置教學情景,做到一個教學情景就是一項真實的工作任務和系統的工作過程,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校內和校外兩個實訓場所,做到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一體化,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明確任務、制定計劃、任務實施、評估成果”等學習活動,獲得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由學生自己設計及實施工作過程,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

生存。

3 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項目化中的保持

《房屋建筑學》課程項目化改造后稱《房屋建筑設計與構造》,新課程保持著舊課程的幾個方面:

①前導課程:《建筑受力分析與計算》、《建筑材料及性能檢測》、《施工圖識讀》。

②后續課程:《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鋼結構工程施工》、《屋面與防水工程施工》、《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等。

③課程地位:《房屋建筑設計與構造》是建筑類專業的縮影,是一門專業技能基礎課程,是所有建筑行業人員都應該掌握的專業入門課程,課程地位顯要。

④知識能力要求: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使學生具備從事建筑工程實踐所必須的房屋建筑設計和房屋構造設計技能,并為學習建筑結構設計及施工打下一定的基礎。學生學完本課程后要求:初步掌握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構造及設計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般建筑構造設計基本能力;具有一般建筑設計的初步能力;提高識圖及繪畫技能,能看懂與繪制建筑施工圖。根據所了解和掌握的民用建筑設計原理和建筑構造知識,能進行建筑初步設計如單元式住宅樓設計、學校教學樓設計、學校辦公樓設計、單層工業廠房平剖設計,以及建筑構造設計。

4 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項目化中的創新

4.1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4.1.1 學生特點 學生從小到大看房屋建筑都是“瞎看”,對沒有具體成果的“被動盲目學習”普遍缺乏興趣。而他們思想活躍、參與熱情高。

4.1.2 原來的情況 ①課程名稱:《房屋建筑學》;②內容:建筑設計概論、建筑平面設計、建筑體型與立面、建筑剖面設計、民用建筑構造概述、樓電梯與坡道、基礎與地下室、墻體、門窗與遮陽、樓地面、屋頂、變形縫、建筑防火、建筑節能、工業建筑概述;③教法:以理論教學為主,先理論后實踐,完成教學任務后考核,結束課程教學;④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理論時感覺枯燥無味、昏昏欲睡,教學互動效果差,學生在學習理論時沒有目的。無法達到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的;⑤存在的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好。

4.2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簡要思路

主要依據本課程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將本課程改造成3個大項目。這3個項目相互結合形成綜合項目。

4.2.1 課程面向的崗位 畢業生經過初次及晉升崗位(如圖1所示)之后可以遷移崗位,遷移崗位有:房地產估價師、監理工程師、注冊建筑師、造價工程師、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房地產經紀人、建造師。

4.2.2 課程教學目標 ①能力目標:具有教學樓、住宅樓、辦公樓建筑設計的能力;具有房屋構造設計的能力;具有基礎構造設計的能力;具有墻體構造設計的能力;具有樓梯間構造設計的能力;具有屋面排水及節點設計的能力。②知識目標: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設計基本原理;掌握房屋構造方法和設計基本原理;③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利用各種資料,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

4.2.3 項目設計的理念 房屋建造過程簡單表述為: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工程裝飾工程。我們構建基于房屋建造過程導向的課程,進行課程項目化改造,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房屋建筑設計與構造》3個項目的過程中掌握建筑設計與構造設計的方法和技能。

4.3 課程項目設計

4.3.1 課程項目設計概況 在構建課程內容體系的過程中,根據本課程對應的工作崗位,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專業核心技術技能為主線,依據工作任務標準以及崗位能力要求,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將原課程知識點整合于3個項目中(見表1),將相關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具體的訓練內容。以項目載體、任務驅動為原則選取教學內容,設計出以項目為驅動、以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確保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

表1中,項目1體現選擇的多樣性。講解內容以教學樓項目為主,在實訓內容中提供多個實訓項目的任務書,供選擇,學生可以選擇最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教學樓設計”作為項目比較容易做。選擇“單元式住宅樓設計”、“行政辦公樓設計”等作為“項目”也可以。

4.3.2 典型項目設計舉例(表2)

4.4 典型項目實施舉例

4.4.1 典型項目的教學設計(表3)

4.4.2 典型項目的教學實施過程

第一步:教師布置項目內容。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規范,將本課程中的指標進行歸類,確定本項目需要測定的所有指標。學生分組,確定組長。

第二步:各小組分組現場考查討論。通過“分組考查討論法”學習與項目直接相關的知識,研究、選定工作方法。討論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

第三步:各小組分組設計與計算。

第四步:對計算的數據分析。對所獲得的數據分析其合理性,對不合理的數據分析存在原因,及時發現錯誤,得到正確的數據。

在第三、第四過程中,教師全程跟蹤檢查、指導學生計算與設計的情況,隨時答疑解難,隨機提問考核,將考核情況作為小組或學生個人成績評定的依據。

第五步:考核評價(見表4、表5、表6)。各小組提交計算書,分組討論總結,每小組派代表集中匯報工作情況,教師集中逐一點評項目實施情況。

這種教學方法直接以項目為載體,目標明確。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全程參與,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學互動,教學效果好。

4.5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預期效果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預期效果:課程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以設計任務為驅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掘和提高。最終將提高學生在后續畢業設計的獨立性,增強在工作崗位中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以學生為本的活動實踐,學習項目貼近生活化、學習情境仿真化、練習真實化、任務案例化。能夠讓學生發現、探究、學習新知識,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及個體差異,鼓勵合作學習。

這個新的教學方法不會出現老師費勁去講學生卻昏昏欲睡、意見很大的現象;將理念滲透到實踐中使學生的理論學習目標明確、有動力。一體化教學方法解決了理論教學難點,突出實踐教學,強化專業技能。

4.6 課程項目化改造實施的可能性

目前已經有理論和實訓教材,可以整合成理實一體化的教材。如果配置教學做一體化教室,并且設備與項目教學內容相匹配,那么課程項目化改造是可以實施的。

注:獲2013年廣西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參考文獻:

[1]楊博,張選平,邵利平.基于PDDL的Web服務組合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张家口市| 松阳县| 卢氏县| 福安市| 札达县| 忻城县| 喀喇| 南汇区| 鹤峰县| 嘉义县| 饶河县| 肇庆市| 大理市| 朝阳区| 平潭县| 石首市| 息烽县| 平凉市| 济阳县| 遵义县| 宜阳县| 乐昌市| 大足县| 三原县| 朔州市| 呼和浩特市| 盘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龙门县| 衡阳市| 惠东县| 高邮市| 泽库县| 平昌县| 会泽县| 岑溪市| 招远市| 平山县| 敦煌市|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