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柏拉圖理想國

柏拉圖理想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第1篇

《理想國》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等,與柏拉圖大多數著作一樣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用對話體寫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長僅次于《法律篇》,一般認為屬于柏拉圖中期的作品。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前此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

《理想國》討論的主題是正義問題,首先討論國家的正義。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制、正義這4種德性。

(來源:文章屋網 )

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國家; 教育; 正義【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3-0032-02

1關于國家的教育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一開始就討論“正義”的問題,闡明什么是正義,及其與理想國的關系,進而論述教育與個人和國家的關系,并提出教育工作的總目標是建立適應于人們主持正義需要的國家。柏拉圖認為,所謂正義就是:“友而善當報以善,敵而惡當報以惡;非為己之利,當供人以利;明哲而多智慧地對待一切人和事。”并且,柏拉圖認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治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應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因此,人們應該把“正義”看作是國家和個人的最大利益和固有特性,并自年幼開始加以訓練。

但是,國家要能成為正義的國家,人民要成為正義的人民,關鍵還在于“智慧”、“勇敢”和“節制”三者能否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固有特性”。那么,一個國家如何才能實現正義、智慧、勇敢和節制呢?柏拉圖認為根本的問題是需要良好的國家教育制度作保證。這也就是說要通過教育培養“愛學習和愛智慧”的人,使“一個真正善良的城邦護衛者的天性里,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柏拉圖把教育看作國家正義與否的決定因素。他認為,教育應當以陶冶人民的美德,訓練人民的理性,以適應國家政治統治的需要,實現國家正義,建立理想之國,作為教育工作的總目標。而教育工作,應在于訓練人民具有“正義”、“智慧”、“勇敢”和“節制”的品德。在進行高級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人決不靠使用任何感性事物,而只使用理念,從一個理念到另一個理念,并最后歸結到理念。”柏拉圖把真正掌握理念、接近理念的人稱之為“哲學王”,由這樣的哲學王統治的國家,便可理性之上,成為真正的理想國。由此可見,柏拉圖是從他的理念論的角度和高度來闡述教育對于國家政治起著決定作用的。

2關于人的心靈發展的教育

那么,教育對人的心理發展有何作用呢?對于人的心靈本質及其發展問題的看法,這是一切教育理論家論述教育種種理論問題的基礎。教育問題,歸根結底是如何理解和發展人的心靈的問題。蘇格拉底把“愛智慧”和“認識你自己”相結合,從而揭示了人的心靈的本質,即人通過心靈的存在和發展,能認識自己所能認識的一切。人的心靈之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地位,人的心靈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依據,是人的本質所在,凡是人都要憑著其心靈的發展才能真正成為人。而這種心靈的發展,就是指教育。“任何人間之稱之為美德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增進心靈的發展而實現的。而柏拉圖在蘇格拉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闡述了“知識”和“真理”的看法。柏拉圖認為“學習”就是“回憶”,教育就是使人通過運用思維,回憶心靈中原有的知識,獲得真理,是自身富有理性,以善來行事。

通過教育,人能從可見世界中獲得“意見”,從可知世界中獲得“知識”。但人的心靈的凈化和發展,不能依靠“意見”,而要依靠“知識”。也就是真正適當的教育,要能有效的凈化人的心靈,促進人心靈的發展,就不能使人停留在感性認識中,而應使人進入理念的世界,獲得理性的認識,直至最后掌握真理。

3理性教育與人的和諧發展的教育

所謂的理性教育,就是要注重訓練心靈和啟發智慧的教育。蘇格拉底畢生都在尋找人間的美德,探求如何培養以追求“善”為人生目標的人。他認為,最根本的就是要使人通過教育走上“自我實現”的道路,成為一個有理性的人。這種有理性的人,就是富有品德的人,即具有節制、正義、勇敢、智慧等優秀品質的人。而所有這而優秀的品德,都必須通過合理的理性教育加以訓練才能獲得。不論天賦好的還是天賦壞的人,都必須受到合適的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有理性的人。而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所談到的理性,包括智慧、勇敢和節制,以及在這三個要素的基礎之上形成的公共道德和善良的德性。柏拉圖認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訓練人的心靈和培養人的理性。也就是通過理性教育,是一個人能夠以公正來處世,以勇敢來應對為難,以理性來思考,從而各司其職,為國家盡自己的力量。柏拉圖把理性品質看作是人的心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并且認為要具備這些要素就要學要加以培養和訓練,并且把理性教育看作是發展心靈能力和掌握理性知識的結合的過程。

在理性教育的前一個階段,也可以說成是理性教育的準備階段,就是以品格訓練為住的全面和諧教育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學習包括音樂和體育在內的基礎知識。音樂知識包括讀、寫、算的教育,對兒童的性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柏拉圖認為應該嚴格的審查文學作品,甚至對詩人進行了猛烈的批評。而體育教育主要是對身體的訓練,是體格強健,因為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成就的最大保障。教育問題無非在于調整人的身體和精神相互影響的種種因素,使兩者互相和諧、協調發展,為青少年品格的形成和進一步接受理性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他認為人的一生都需要接受教育,從孕育階段的優生和胎教,到早期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年之后擔當社會職務后的繼續教育,都是確保每個人在國家中能各司其職,從而使國家成為真正的“理想國”的必要保障。

總的來說,教育并不想有些人在其職業中宣稱的那樣,把靈魂里沒有的知識灌輸到靈魂中去。因為知識是每個人靈魂里都存在的一種能力,教育的力量在于引導靈魂的發展,使其轉離變動不居的世界,最終實現靈魂從可感世界到可知世界的轉向,即從現象世界向理念世界的轉向。

參考文獻

[1]張法琨選編.《古希臘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第3篇

關鍵詞:理想國 正義 和諧 秩序

一、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網

(一)《理想國》簡述

柏拉圖作為古希臘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其著述頗豐,在他浩瀚的著作中關于政治和法律的對話極其經典,對后世的法律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最能體現柏拉圖法律思想的是他的兩篇對話集:《理想國》、《法律篇》。而這兩篇著作著重體現了他的法律思想發展的歷程。《理想國》可以說是最早的一部探討哲學的著作,是柏拉圖智慧的結晶,也是他最負聲名的作品。

(二)《理想國》中不同的正義觀

《理想國》是從探討“什么是正義”開始的,書中與蘇格拉底討論正義問題的幾個人提出了各自對正義的看法。克法洛斯認為正義就是欠債還錢;玻勒馬霍斯認為正義就是以善待友,以惡對敵;特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柏拉圖否認了那些通常的正義的定義,并闡述了自己的正義觀。他將正義看作是組成城邦的各個部分(即統治者、護衛者、農民及工匠)“按照其本性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強調每個人在城邦都只能承擔一項工作而不得相互僭越,只有這樣,城邦才能穩定。他從國家整體目標的視角出發,提出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德性,而且是國家和個人的共同德性不但是對個人的要求,更是對國家的要求。由此開始了他對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的追求。

(三)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

《理想國》的副標題為論正義,可以從某種角度上說,《理想國》全文都是柏拉圖對正義思想的討論,《理想國》就是一部“正義論”。 從什么不是正義到論述什么是正義,從正義本身是什么到論述正義的結果及正義將帶來的利益,從城邦正義到個人正義,柏拉圖對正義進行了細致的探討。

柏拉圖引用腓尼基神話,提出了人有金、銀、銅、鐵之分的觀點。由于先天的差異,公民存在著金、銀、銅、鐵之區分,一個人在城邦中應居于什么樣的等級,只取決于他身上的金、銀、銅、鐵的比例,也就是他的天性和努力。人們追求各種美德如智慧、勇氣、節制,一個正義的城邦也應該具有這些美德。在一個理想的國家里,智慧、勇敢和節制要有序、合理的加以安排。柏拉圖認為,正義的國家就是智慧、勇敢、節制三者和諧有序的結合,而正義就是社會各個階層周守本分、各盡其責,一個正義的城邦——理想國,就是一個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應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體。

二、對憲法秩序構建的啟示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明確指出不正義的法律不是好法律,并且認為城邦正義與個人正義是相輔相成的,個人如果違法,城邦正義便不存在。在他看來,人性中三部分和諧便是正義、美德,也即是合法的;當不正當欲望占主導地位,打破三者和諧時,便是不正義,一個人便會違法。在柏拉圖看來正義就是有秩序和一種和諧的狀態,不正義則相反,也就是他所說的這樣一種狀態,對于城邦而言就是指各階層之間互相不配合,爭斗,對于個人而言就是靈魂內部的不和諧狀態,相互之間有爭斗。

憲法秩序是通過憲法規范確認和保護的社會秩序,是憲法規范指導、約束人們行為之后形成的和諧、有序的社會關系狀態,是“現實憲法、觀念憲法、和成文憲法的協調與和諧”。 它包括憲法規范和制度本身的科學合理與人們的憲法行為及憲法關系的和諧一致。憲法秩序在內容上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成文憲法所確認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等能夠有效地運行,即各種憲法主體在以政治、經濟、文化為內容的社會交往中,按照憲法實體性與程序性的規定,各盡其責,各得其所;二是公民基本權利得到憲法的切實確認,并得到尊重與保障和為公民所實際享有。憲法秩序是在憲法的指導下形成的一種和諧、有序的秩序,而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一種由各階層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的一種和諧、有序的國家。因此,柏拉圖的正義觀對今天憲法秩序的構建有重大的啟示。主要包括一下方面:實現憲法秩序要努力做到實現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在國家權力之間實現和諧和實現社會成員和國家權力機關的和諧。

(一)保障公民的憲法權利,實現市民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

柏拉圖看來,在一個理想的社會里,各個階級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是一個正義的國家,而要實現這一城邦的正義,必須重視個人的正義,在他看來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是相互對照,相輔相成的。個人如果違法,城邦正義便不存在。所以要實現城邦的正義就必須先實現個人的正義。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必須首先對公民權利予以保障,對公民的利益給予確認,使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其次,憲法還要通過對國家權力機關的規范來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近代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它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列寧曾經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

(二)在國家權力之間實現和諧

理想國中關于城邦正義的定義他將正義看作是組成城邦的各個部分(即統治者、護衛者、農民及工匠)“按照其本性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強調每個人在城邦都只能承擔一項工作而不得相互僭越,只有這樣,城邦才能穩定。同樣,憲法秩序的構建也要求合理的來配置國家機關的公共權力,實現國家權力的優化配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憲法對各類國家機關的設置及各自職權作出詳細規定,一方面使國家機關的存在具有憲法依據,同時,使各個國家機關各司其職、分工負責互不僭越。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 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使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 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所以,使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憲法的規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每一國家權力機關承擔自己本職的工作,互不僭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構建良好的憲法秩序。

參考文獻:

[1]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57頁.

[2]陳金全、陳鵬飛《對柏拉圖法律思想的重新解讀》載《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第6期.

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教育洞穴喻社會分工東方理想國

柏拉圖是古希臘的哲學大家,《理想國》是體現他哲學思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國》一書則以對話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藍圖。書中柏拉圖通過嚴密的邏輯和精彩的思辨為我們論述了正義、城邦的建立、教育、靈魂、政體等方面,并為我們一步步建立起理想的城邦。

公共教育是柏拉圖建立理想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個人正義和維持國家正義的重要保障,柏拉圖用了大量篇幅來談教育及其重要性。另外,柏拉圖所構想的理想國是由既有智慧又有能力的哲學家統治的,即哲學王統治,而哲學王是通過一系列的考驗而選的精英,這就體現出柏拉圖倡導的教育還是一種終身的教育,對后世的教育理念有很深遠的影響。

運用比喻進行論證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一個特點。在《理想國》第七卷中,柏拉圖運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洞穴喻給我們展現了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的本質。這是教育的一個高級階段,涉及到了靈魂的轉向,“靈魂本身有視力,但認為它不能正確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該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設法努力使它轉向。”柏拉圖設想有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讓和洞穴一樣寬的一路亮光照進來。”一群從小就住在洞穴里的囚禁者“頭頸和腿腳都被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洞穴后壁。”他們能看到的事物只是一堆火前面的物體投射到墻上的影子。當一名囚禁者從桎梏中逃了出來以及被拉出洞穴見到外面的世界時,這個過程是讓他感到痛苦的,他看原來在墻上成影子的東西非常痛苦,無法適應光的存在。但經過一個逐漸習慣的過程之后,他開始認識這個陽光下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他開始替自己感到慶幸,替同伴們感到遺憾。那些被囚禁的人是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被啟蒙的,他們沉浸在感性世界的生活,而那個逃出洞穴的人則是受過教育的。然而如果他再回到洞穴并想解放他的同伴,他們是一定會殺掉他的。這讓我們想到了,偉大的哲學家都是孤獨的,甚至不被理解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而被殺害以及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被害就是很好的例證。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強調的社會分工思想也讓我們深有感觸――“我們大家并不是生下來都一樣的。個人性格不同,適合不同的工作。”“只要每個人在恰當的時候干適合他性格的工作,專搞一行,這樣就會每種東西都生產得又多又好。”我認為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通過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天賦,所有的人就進行了自然的分工,整個城邦就會有條不紊地運轉。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三卷中運用了四類金屬的比喻來為我們闡釋了人的天賦對各自進行了科學自然的分類:統治者身上加入了黃金,輔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銀,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鐵和銅。而如果農民和技工的后代中天賦有金銀者,就要“把他們提升到護衛者或輔助者中間去。”這個關于四種金屬的故事雖然有些荒誕,但其所反映出的柏拉圖通過天賦來分類的科學的思想。他在《理想國》中將公民分為三類――統治者、輔助者和生產者。這三類人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通過層層選拔產生的。護衛者是從生產者里面分化出的,而統治者和輔助者是從護衛者里面分出的。這種通過天賦而選的統治者是智慧和能力并存的,因此讓他們來統治城邦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這種通過天賦選拔統治者來治國的思想是很科學的,因為這樣能保證城邦的統治者是智慧和能力并存的哲學王。

相對于西方的理想國,我們東方也有我們自己的理想國。中國古代大哲學家孔子提出了大同社會的構想,這個構想就是東方的理想國。《禮記》的《禮運》篇為大同社會做出了生動形象的描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東西方理想國在很多地方都具有相似之處。東方大同社會中的“天下為公”與《理想國》中的公有思想不謀而合,即孔子和柏拉圖所想要構建的理想社會都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在城邦里實行婦女公有制度,則“任何人都不得與任何人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這就意味著沒有了家庭的概念。這樣一來,男女就不會受家庭的束縛了,男子外出打仗沒有內顧之憂,女子也可以投身于自己的訓練中而沒有家庭事務的煩惱。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沒有家庭的概念,那他們就會把國家的概念一直放在首位,這樣就有利于國家的團結。在孔子提出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公民也是發揮自己的天賦從事自己的職業從而達到一種理想社會狀態。這些相似之處讓我們感受到兩位大哲學家思想的相通之處。

對我們而言,還有一個理想國,那就是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陶淵明所構想的理想國是不同于上述的柏拉圖和孔子所構想的理想國的。在“桃花源”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為我們描繪的這個理想國是不受外界干擾的。通過《理想國》這一書,柏拉圖為我們詮釋了政治意義上的理想城邦,帶領我們經歷了他的詭辯,讓我們體驗了他的嚴密的邏輯思維。他的偉大的哲學思想在《理想國》這本書里有了充分的體現。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說“整個西方哲學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腳注”,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雖然柏拉圖構想的理想國是“烏托邦”,無法實現,但他在《理想國》里面所提出的關于正義、教育、靈魂等的重要理念卻對后世有深遠積極的影響。

注釋:

柏拉圖:《理想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禮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陶淵明:《桃花源記》,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1年。

參考文獻:

[1] 柏拉圖:《理想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2] 嚴群:《柏拉圖及其思想》,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3] 余紀元:《\講演錄》,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柏拉圖理想國范文第5篇

【關鍵詞】柏拉圖;《理想國》

拿到書,快速地翻閱著書,聞著新書墨汁淡淡的香味。于是我懷著欣喜讀這本著作,可是我每讀一頁,我的心就像從山峰開始一步一步地走向山谷。我有點灰心了,文章句詞有點難懂,但我遇到不懂的地方重新閱讀。半年的時間,我只讀到了第三卷。但是,當我讀到第三卷的末尾、第四卷開篇的時候,我漸漸地懂了。重復閱讀的次數越來越少,漸漸地理解很多。

1、柏拉圖與《理想國》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巨著,是通過柏拉圖之筆,蘇格拉底之語,闡述了“理想國”。我在想,《理想國》中的“理想國”是柏拉圖的還是蘇格拉底的?于是我就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這本書,似乎里面沒有任何痕跡,那我姑且認為這是他們共同的“理想國”。想要更好地理解一本書,那么就得了解作者。柏拉圖我們都非常地熟悉,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出身于雅典一個大奴隸主家庭,柏拉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數學、文學、音樂的基礎尤其厚實。柏拉圖20歲時,就學于蘇格拉底,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倫理哲學及其概念辯證法。蘇格拉底死后,他游歷四方,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柏拉圖生活在雅典奴隸制城邦日趨沒落與衰亡的時期。亂世出英雄,面對當時“禮崩樂壞”、動蕩混亂的社會現實,柏拉圖借著蘇格拉底之語描繪了重振雅典雄風的理想藍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一個理想王國的構架,設計了一套理想的社會制度,并指出該社會的統治者和護衛者必須通過教育培養才能具備相應的才能和品質,從而論述了教育在“理想國”構造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出了其豐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2、什么是正義

整本書一開始就討論“什么是正義?”。讓我糾結最多的也是“正義”。本想只寫教育思想的,但是書中大篇幅的講述了“什么是正義”,所以就先講講正義吧!在柏拉圖看來,蘇格拉底是最正義的人的典范。可是,即使是這樣正義的人也免不了現實社會對他的排除和抹殺。為此,柏拉圖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統治的理想城邦的藍圖。在不同人的心里,對“正義”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第一卷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等智者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蘇格拉底對他們的回答進行一一駁斥。文章并沒有僅僅在關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在第二卷中,柏拉圖著眼于城邦的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個人是縮小的城邦,城邦是擴大的個人。既然個人與城邦只是擴大與縮小的關系,那么,城邦的制度也必然與個人的靈魂存在著同構關系。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由于在進入肉體之前“觀照”真實世界的時間小同,從而產生了素質上的優劣。那么,雖然人的靈魂都擁有理智、激情、欲望的沖動,但是,各人的沖動有所側重,各不相同。蘇格拉底最終并沒有給正義一個真正的概念。留給人們無限的思考空間。

3、《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

柏拉圖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更是一名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我可能讀不懂,但是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影響著現代很多人的教育觀點。盧梭就把《理想國》看成是論教育的專著。在《理想國》中,柏拉圖用對話的形式,蘇格拉底的說話方式,描繪了自己的理想國。在“理想國”中,教育是培養不同人才的手段,沒有教育,理想國也就難以存在。

書中講述了很多關于“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以下是一些摘抄與感觸。

(1)“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的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一個受過適當教育的兒童,對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點也最為敏感,因而對丑惡的東西會非常反感,對優美的東兩會非常贊賞,感受其鼓舞,并從中吸收營養,使自己的心靈成長得既美且善。……因為他所受的教養,使他同氣相求,這是很自然的。”教育想要有好的成果就必須得從小的時候開始教育。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對身邊的事物都比較好奇,也容易接受身邊的事物以及想法。所以說,在這個時候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像柏拉圖所說的一樣,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就會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

(2)“孩子必須參加符臺法律精神的正當游戲。因為,如果游戲是不符合法律的游戲,孩子們也會成為違犯法律的孩了,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了。”“孩子們從一開始就能借助于音樂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而這種守法精神又反過來反對不法的娛樂,那么這種守法精神就會處處支配孩了們的行為,使他們健康成長。”從這里可以看到,其實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好的。現在中國的孩子只能在家做做作業、上上補習班、學個興趣班,這些都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天性,直接灌輸著大人們的思想與做法。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們會在玩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像柏拉圖所說的一樣,給予孩子們正當的游戲,孩子們就能學到好的東西,就能夠健康的成長。所以說,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他們不會泯滅孩子們的天性,這樣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3)“生下來的孩子將由管理這些事情的官員帶去撫養。這些官員或男或女,或男女都有。因為這些官職對女人男人同樣開放。”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偉大的,但是對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不是很贊同。孩子都放在一起教育,會存在弊端的。孩子應該要和父母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孝順等道德觀念。但這也是柏拉圖“理想國”中的一種教育方式,并未到得真正的實踐。也許這種教育方式會成功,但也許會失敗。

……

在《理想國》中還有很多很多關于教育的想法,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點點的想法,書中還有許多優美的、令人深思的句子,我不能一一列舉出來。細細的讀這本書,好好的理解這本書,會讓自己有很多收獲的。

4、所思所想

相關期刊更多

民族文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作家協會

實踐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人與生物圈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东兰县| 仁寿县| 博爱县| 内乡县| 棋牌| 凤凰县| 西城区| 开封县| 卫辉市| 崇明县| 皋兰县| 贵德县| 观塘区| 玉山县| 涿鹿县| 广河县| 永和县| 七台河市| 云安县| 栖霞市| 利川市| 古田县| 治多县| 怀仁县| 雷州市| 高青县| 开平市| 锦州市| 塘沽区| 莒南县| 江华| 东光县| 界首市| 大安市| 临潭县| 军事| 沙雅县| 齐河县| 万荣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