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冬至習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北方:要吃餃子。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于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山西:多為餛飩或餃子。山西民間的冬至之食多為餛飩或餃子。一般以羊肉為餡,取陽生之義。餃餡取村牧肥羊,配以桂皮、良姜、肉桂、豆蔻等十余種芳香藥物和調料,用西葫蘆絲拌好,包制籠蒸15分鐘即成,皮薄餡嫩,吃時破皮一口水,咬開餡成丸,佐以老陳醋,鮮而不膩,香味悠長,且有強身健脾、開胃驅寒之功效。山西臨汾襄汾等地,無論山區平川,冬至節仍沿襲古法吃餛飩,舊時富貴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謂之“百味餛飩”。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除吃餛飩、餃子外,山西還有一些地方以糕為食,如和順“迎冬就年”吃油糕、靈石吃黍米糕、平魯“鬧冬”風俗,雞肉蘸素糕配羊湯吃。
蘇州人:吃餛飩憶西施。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后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此外,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潮汕地區:祭祖先、吃甜丸。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
到冬節前一天,吃過晚飯,家中主婦就張羅把一個大笸籮擺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兒揉成搓成團。然后,一家人無論大小都圍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參差不齊的,這叫“父仔公孫”丸,象征歲暮之際,一家人圓圓滿滿。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么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梁、米缸等處。不過到如今,只剩下“吃甜九”的習俗了。
寧夏:吃“頭腦”。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后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粉湯餃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湯圓”的“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一天吃湯圓,也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廈門:排隊買姜母鴨。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鐘,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姜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姜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姜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姜母鴨。
1 祭俗
冬至是漢民族祭天的日子。對天與地的崇拜是漢民族最莊重、最神圣的信仰。祭天是冬至日最重要、最隆重的風俗。對天的祭拜,從天子至庶民都可以進行,其中尤以天子為重。古代帝王親自參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項:天地、社稷、宗廟。皇帝以“天子”自栩,對天的祭祀自然成為皇帝最重要的祭禮。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登基也例須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祭天起源很早,《周禮·大司樂》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
祭天儀式中,最盛大的要算冬至祭天了。每年冬至日,皇帝都要來圜丘壇舉行告祀禮,稟告上天五谷業已豐登,主祭昊天上帝,配祭皇帝列祖列宗及日、月、云、雨、風、雷諸神,這就是祭天大禮。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天壇廟為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的北京天壇。皇帝祭天儀式極其盛大,按照典制規定,皇帝需在祭天的前三日來齋宮齋戒,祭天大典從冬至日的拂曉正式開始,據說冬至這天夜里陽氣開始逐漸增強,而陽氣能使萬物滋生繁衍。祭天大禮分為迎神、奠玉帛、進俎、獻禮等9項程序,在孟冬寒夜初曉、星光微曦的時刻,天子于圜丘之上仰望茫茫宇宙,實現與天的對話。
在民間,出于對天的敬畏和信仰,在冬至日也有各種對天的祭祀儀式。
冬至時還有一種“迎日”的風俗,當屬于一種特殊的祭天方式。《易通卦驗》曰:“冬至之日,見云送迎從下向來,歲大美,人民知不疾疫,無云送迎,德薄歲惡,故其云赤者,旱黑者,水白者為兵。黃者,有土功諸,從日氣送迎其效也。”又曰:“冬至之日,立八神樹,八尺表,日中視其晷如度者,則歲美人和,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一尺則日食,退一尺則月食。”又曰:“冬至之始,人主與羣臣左右縱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縱樂五日,為迎日至之禮。”
除了祭天,冬至節也是先民感懷祖先之德、祭祀祖先的日子。
2 食俗
冬至節是一個食俗非常豐富多彩的節日。冬至日正值隆冬,節日食俗以“進補”為主題。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節日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傳統冬至節,各地的主要食俗有(舉例):
①冬至餃子:民諺云,“冬至不端餃子碗,凍壞耳朵沒人管”。傳說女媧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扎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里,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后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致于凍掉。另一種傳說則與醫圣張仲景有關。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②冬至肉: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干,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
③熱豆腐:常州人則吃一種隔夜的熱豆腐,有句話說"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
④赤豆糯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⑤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⑥分臘肉:是南方冬至掃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胙肉”的古老食俗。肉有生、熟兩種,分時有許多規矩。加區別學歷高低,清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以示鼓勵;優先照顧老人,在50、60、70、80、90年齡段,數量依次遞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積金或富家捐款購置,族長主理其事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⑦冬至團:也見于江南。冬至團是以糯米粉為面團,內包肉、萊、糖、果、豇豆、赤豆沙、蘿卜絲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⑧冬至圓:全家團圓的時候吃,最有意義。用糯米粉做“冬至圓”,一般做成紅、白兩色,粒粒小如魚目珠子,還可應孩子們的要求捏成牛馬羊雞犬豬等小動物。
⑨年糕: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⑩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團,里面包上糖、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⑾蕎麥面: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面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⑿姜母鴨:廈門人喜歡在冬至吃姜母鴨進補。姜母鴨是用整塊老生姜(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說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參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認為,棗能補氣、補腎。
⒀餛飩: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另有民間傳說,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而能過上太平歲月。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后來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考,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3 禮俗
冬至節禮俗主要有拜師和贈鞋襪等。
冬至這天是學生向老師表達敬意的日子,據說,此日,小學學生衣新衣,攜酒脯,各赴業拜師。冬至節,舊俗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贈鞋襪的習俗則是因為這天日影最長,所以古俗以鞋襪獻給尊長慶賀冬至,表示足履最長之日影祝禱長壽。另有資料認為,贈鞋于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于甥侄了。但我們覺得,此說可能是對舅姑一詞望文生義而致,古漢語中的舅姑指的是公婆而非后世理解的舅姑親屬。后魏北涼司徒崔浩〈女儀〉曰,“近古婦常以冬至日進履韈于舅姑,皆其事也。”當然,不管是贈尊長還是贈孩童,都是一種感懷生命的美好習俗。
4 娛俗
冬至節,民間娛俗主要有唱“九九歌”和繪“九九消寒圖”
①九九歌
關鍵詞:速度;素質;耐力;運動
前言
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應高度具備的運動素質有: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平衡能力、協調性、運動感覺。以上運動素質的好壞直接或間接的決定足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2011年9月,西班牙某科研機構對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了名為《挑戰極限C羅》測試。測試圍繞其身體力量、心智能力、技巧、技術四個層面展開。本文秉承“向最優秀運動員學習”的思想,分析研究此次測試數據,探尋優秀足球運動員的運動素質。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的運動素質。
1.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為錄像分析法、文獻法。
2.研究內容
2.1身體結構分析
此項測試通過高科技儀器,對C羅全身進行掃描,分析其身體結構。分析的結果為C羅身高185.1厘米,體重78千克,體脂含量僅為8%左右,胸圍109厘米,大腿圍61.7厘米,小腿中慢肌纖維的含量為66%。C羅優秀的身體形態成為其馳騁綠茵場的重要保證。
2.2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
速度素質是指單位時間內人體移動的距離;單位時間內完成動作的次數;接受信號刺激后的動作反應。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運動是肌肉收縮產生的力。力量素質是使物體移動的動因,也是人體運動的動因。力量素質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2.1 25米直線跑
此次測試在力量素質方面安排了西班牙百米飛人羅德里格斯與C羅同場競技,比較二人在長度為25米的直線跑道上直線跑動的能力。測試的結果如圖2.1所示:圖2.1
實驗表明,在25米直線跑的測試中C羅用時3.61秒,羅德里格斯用時3.31秒。通過慢鏡頭分析,羅德里格斯在12.5米時已經完成了加速,跑動姿勢無不必要損耗,此時羅德里格斯的步間距達到了2.5米。反觀C羅在25米直線跑時,左右擺臂無謂地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且在最快速度時,步間距僅為1.7米。這是因為作為職業的運動員,C羅在足球場上帶球跑時需不斷防止對手的阻截,而足球比賽中真正的無球加速跑動距離大多集中在10米只內,以上兩點使其形成了跑步時左右擺臂以及步間距小的習慣。
2.2.2變向靈敏素質、平衡能力、柔韌素質及協調性
變向靈敏素質包括有規律變向與無規律變向,對運動員 變向靈敏素質要求不同。球類運動員的變向動作一般是無規律變向,采用變向手段測試運動員的靈敏測試時一般不允許事先練習。變向靈敏與判斷能力有關,與動作靈敏有關,與人體移動靈活性有關。
平衡能力作為人類的一種本能,受“前庭分析器”的控制,是一種無意識的控制。作為運動能力,平衡能力是一種支配、調控和利用力學原理完成非平衡動作的能力。平衡分為動態平衡和靜態平衡;有支撐平衡和無支撐平衡。
柔韌素質是指關節活動的靈活性。柔韌性含有柔性和韌性兩種特質。柔性指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和軟組織的柔軟與松弛程度,它決定著關節及軟組織的活動幅度;韌性指關節輔助裝置和組織的彈性與張力力度,它決定著關機及相關組織的結實度和彈性力度。不同項目需要不同性質的柔韌性素質。
協調性是一種綜合運動能力。包括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肌肉與肌肉間的工作協調,肌纖維與肌纖維間的工作協調等。協調性負責調控神經支配肌肉工作的強度、準確性、靈活性;協調原動肌與對抗肌之前的合作程度;動員最多肌纖維參與工作(內協調)。
2.3運動感覺
運動感覺是本體感覺、位置感、時空感覺、速度感覺、節湊感、空間感覺、環境感覺、氛圍感覺、器材、場地感覺、水感、冰感等。但是不能將感覺歸類在任何運動素質之內,但感覺的確是一種運動能力或素質。
2.3.1運動感覺測試
此測試的內容是,由測試人員開角球,在角球開始出后C羅與球接觸前,測試場地突然黑暗下來,測試C羅是否能在此環境中判斷傳球路線并準確破網。此實驗隨機選取一名不會踢球的工作人員與C羅進行比較。兩人共接受十次測試。結果如圖2.3所示:圖2.3
測試的結果為,C羅在十次測試中,成功了九次,而工作人員在十次測試中只成功了一次,失敗了九次。從這一結果中不難看出,C羅作為一名世界上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之一,對球的飛行軌跡的判斷也是超乎常人的。這得益于多年的專業訓練和無數的比賽經驗。此測試說明C羅優秀的運動感覺與其9400萬歐元的身價十分相符。
結論
《挑戰極限C羅》的測試揭示了C羅在綠茵場上所向披靡的秘密。在一間高規格實驗室中,他接受了眾多世界一流體育運動研究人員使用最前沿技術進行的測試:與西班牙短跑名將百米冠軍羅德里格斯展開速度和靈敏度的較量,在突然黑暗下來的環境中判斷傳球路線并準確破網。葡萄牙人的身體、心理素質和球場技藝經受住了高科技手段的檢驗。從另一個側面說明,C羅作為一名世界頂級的足球運動員,在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平衡能力、協調性、運動感覺等方面實力超群。
參考文獻
【關鍵詞】速度自動控制;恒速控制開關;停車燈開關;離合器開關;繼電器;速度傳感器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原來用在高檔汽車上的一些配置逐漸運用在了低端汽車上,比如巡航定速系統。
巡航定速系統又叫車速自動控制系統,即控制車輛以恒定速度行駛的系統。在高速公路上長時間行駛時,駕駛員只要一打開速度自動控制系統的開關,車速自動控制系統就會根據行駛阻力的變化,自動增減節氣門開度,使車速保持一定。無須駕駛員踩加速踏板,并且可保證汽車以預先設定的速度行駛,駕駛員只要把住方向盤就可以了,從而大大減輕了駕駛員的疲勞強度,同時還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一、系統的組成及原理
速度自動控制系統根據控制節氣門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真空控制式和電機控制式兩種。前者主要依賴于機械部件和轉動零件,因而精度和靈活性較差;而這些正是電子控制系統所具有的優點,因而目前車速電子自動控制裝置得到廣泛的應用。
1.電控真空控制式
電控真空控制式速度自動控制系統是根據設置的車速傳感器,將車速信號輸入電子控制裝置,由電子控制裝置發出控制。真空系統由真空調節器、節氣門驅動伺服膜盒、車速控制開關和制動踏板上的真空解除開關等部分組成。根據電控單元的輸出信號,經電磁滑閥可調節控制進入該系統的新鮮空氣量,從而能控制作用于伺服膜盒內的真空度。通過膜片的移動,使節氣門的位置產生變化,從而控制節氣門開大、開小或保持不變的目的。
2.電控電子控制式
電控電子控制式速度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車速傳感器、電控單元、執行器、主開關和控制開關、駐車制動開關、制動燈開關、離合器開關(手動變速車型)和空擋啟動開關(自動變速車型)以及自診斷裝置等組成。
二、系統控制元件的檢查
1.恒速控制開關電路
恒速控制開關連接情況的檢查見圖1所示,當3、4腳在主開關斷開時不導通;3、4腳在開關接通時導通。
當測量2、4腳的電阻時,其阻值應符合規定,否則,應更換恒速控制開關。
2.停車燈開關
3.離合器開關
離合器開關插接器見圖3所示。當踩下離合器踏板(開關放松),1、2腳導通;松開離合器踏板(開關壓入),1、2腳應斷開。
4.空擋啟動開關
空擋啟動開關插接器見圖4,其在不同選擋桿位置的導通情況見表2。當不符合要求時,應調整或更換空擋啟動開關。
5.啟動繼電器
啟動繼電器插接器及電氣原理圖見圖5所示。1、3腳應導通,其電阻值約為60Ω;2、4腳斷開,當在1、3腳接上電源(12V)后,2、4腳應導通。
6.速度傳感器
速度傳感器的檢查圖如圖6所示。1腳接電源正極;2腳接負極。轉動速度傳感器芯軸,2、3腳應接通4次(芯軸每轉一周)。如果不符合要求,應更換速度傳感器。
7.調節器
拔下調節器線束接頭,分別檢查電磁離合器、馬達和位置傳感器。
(1)電磁離合器的檢查
用手能平滑地移動搖臂,如圖7所示。當其插座接觸點通電時,電磁離合器應能接通,如圖8所示。當電磁離合器不正常時,應予以更換。
(2)馬達檢查
當接通電磁離合器時,6腳接電源正極,7腳接負極,搖臂移動到開的位置(反時針轉動)。搖臂全開后,處在如圖5所示的垂直位置時馬達應斷電,停止轉動。相反,當接通電磁離合器,7腳接電源正極,6腳接負極,搖臂移動到關的位置(順時針轉動)。搖臂全關時,當處于圖8所示的位置時,馬達應斷電停止轉動。
(3)位置傳感器
測量位置傳感器的電阻,1、3腳之間的電阻約為1.6~2.4kΩ。當搖臂從關轉至全關全開時,檢查2、3腳電阻,其阻值應是:全關時,200~800Ω;全開時,1.2~2.4kΩ。若阻值不符合規定,應予以更換。
小結:
巡航定速系統主要組成也是傳感器、ECU、執行器,當出現故障后,通過解碼器調碼,大概確定故障點,再用萬用表等常用工具檢測出故障,視情進行更換或修理。
【參考文獻】
[1]《汽車維修知識》
[2]《汽車維修指南》
【摘 要】2005年《公司法》修訂的一大亮點即是賦予了股東派生訴訟的合法權利,該制度對于股東利益保護具突破性意義。然而,我國《公司法》僅對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對于公司在案件中的訴訟地位、訴訟擔保、訴訟費用、法院管轄等實體和程序內容均未有具體規定。
【關鍵詞】派生訴訟;股東利益;公司
一、股東派生訴訟制度概述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又名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起源于英國的衡平法。詹金斯法官在愛德華茲訴哈利厄爾一案中,確立了Foss規則例外,標志著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初步確立。[1]
作為一項至今發展較為成熟的救濟制度,派生訴訟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稱謂。但就其內涵而言,大體達成了共識。即公司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怠于行使或不行使訴訟權利時,符合法定要件的公司股東為了公司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對侵害主體提訟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救濟制度。派生訴權發展為股東的一項重要權利是有其法理基礎的。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東與經營管理者之間以及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內部管理人員往往有攫取公司利益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而對于力量弱小的中小股東而言,事前和事中的監督成本過大,最理想的控制方式是依靠事后的懲罰措施,賦予股東派生訴訟權就是這樣的一個機制路徑。[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暴露了一些嚴重的公司治理問題,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必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力武器。然而,我國《公司法》僅對原告股東資格、被告范圍、前置程序等做了概括規定,對于公司在案件中的訴訟地位、訴訟擔保、法院管轄等實體和程序內容均未有具體規定,導致其操作性大打折扣。本文著重對我國《公司法》和相關司法解釋進行探析,對比美國、日本的成熟立法經驗,并以法經濟學為主要方法,設計更為完善的派生訴訟制度。
二、立法漏洞和司法困惑
(一)原告股東資格界定問題
派生訴訟是以保護股東和公司利益為目的,因此派生訴訟的原告只限于該公司的股東。我國《公司法》第152條規定了原告股東的條件: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看出股東派生訴權在我國具有雙重屬性: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而言是單獨股東權,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則是少數股東權。這種針對不同類型公司的股東進行雙重標準的限定有一定合理性。因為股份有限公司不像有限責任公司那樣封閉,其股份流動性較強,尤其是資合性強的公眾公司,因此對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有必要對持股份額和時間進行適當的限定。但是該規定仍有不妥,并導致一些司法困惑。
情形1
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間本身不滿一百八十日,其股東有效持股時間則不可能達到連續一百八十日的條件。此時,該公司股東是否因未達持股時間標準而絕對地不能提起派生訴訟?
情形2
派生訴訟進行過程中,公司合并導致原告股東的持股比例低于1%,是否因此失去原告資格?
針對第一種情況,我們似乎有必要附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間不滿180天情形下的特殊規定。而在情形2中,股東持股比例的下降并不是由其股份轉讓等個人行為造成,而恰恰是因為公司合并的公司組織行為導致,因此承認股東的原告資格更妥當。[3]
此外,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持股比重和期限限定存在過嚴之嫌,門檻過高。[4]
(二)公司在派生訴訟中的地位模糊
我國《公司法》已明確了股東是以自己的名義作為原告提起派生訴訟的,侵害公司利益行為人則是被告,但是對于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并沒有規定。對此各國有不同的立法例。
1、公司是派生訴訟真正的原告
這主要是美國的立法主張,即公司在派生訴訟中是真正的原告。
對此,我認為派生訴訟是股東代表公司為公司利益提起的獨立訴訟,公司的訴權和股東的派生訴權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而且公司和原告股東的訴訟標的和訴訟請求是一致的,股東派生訴權行使后,公司便不再享有獨立的請求權。
2、公司作為名義被告參與訴訟
典型代表是英國,規定公司以被告身份參與股東派生訴訟。
但是,在派生訴訟中,原告針對的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不法行為人,而不是公司。如將公司定位為被告,則勝訴的結果是由真正侵權的被告人向名義被告人公司進行損害賠償。這多此一舉的設定不僅使公司限于尷尬地位,且立法邏輯不當。而且如果允許公司作為被告應訴,可能發生公司幫助侵權人掩蓋侵害行為的偽證行為。[5]在法院難以有效約束公司行為的情況下,會大大增加原告股東的舉證難度,這樣如何能保證程序和實體公正?
3、公司以輔助被告的身份參與訴訟
這在日本學界較為主流,其國內學者伊藤真所持的公司與董事利益一體說解釋了該主張。①
該觀點對日本本土的派生訴訟也許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因為日本的派生訴訟主要適用于經營者責任方面,對于他人尤其是大股東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不太涉及。然而,我國派生訴訟很多是針對濫用控股地位侵害公司利益的大股東。因此被告侵害公司利益行為是出于公司意思的理論假設在我國是不大成立的。[6]
我國《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征求意見稿》第50條規定 “人民法院受理股東代表訴訟案件后,應通知公司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按照民事訴訟法的原理,第三人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司法解釋應進一步明確公司的第三人地位屬性。
(三)訴訟擔保和訴訟費用補償制度缺失
1、訴訟費用擔保制度
我國《公司法》第22條規定了股東請求撤銷公司決議的直接訴訟下的擔保情況,沒有規定關于派生訴訟費用擔保問題。訴訟費用擔保制度是一項運用經濟手段約束股東惡意訴訟的制度安排,是指法院根據被告的申請要求某些派生訴訟中的原告股東向公司交存公司或者被告為應對派生訴訟所可能支付的合理費用的保證金,以便在原告股東敗訴時,被告能從原告所提供擔保的金額中獲得補償的制度。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證券化水平不斷提高,公司參與程度日益廣泛分散,經營活動也隨之復雜專業化。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公司治理環境下,股東必須依賴具有專業水平的經營者管理經營公司。當前公司內部機關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權逐漸強化,并有“股東會中心主義”向“董事中心主義”轉化的傾向。[7]但是當前市場風云變幻,內部管理人員即使完全按照公司章程和信義善管義務等履行職責,也可能會因為不可避免的商業風險而使公司受損。公司法在規定派生訴訟時應該在保護中小股東利益與防止訴權濫用中尋找平衡點。作為制衡機制,我國只規定了前置程序,卻沒有規定訴訟費用擔保制度,容易導致派生訴權的濫用。
2、訴訟費用補償制度
我國《公司法》未對派生訴訟定性,是將其認定為財產訴訟還是非財產訴訟?派生訴訟案件受理費收取標準如何?這些問題在實踐中引起適用混亂的現象,有待于公司立法統一明確。再者,《民事訴訟法》關于原告花費的合理費用除受理費外不能請求敗訴被告補償是否同樣適用股東派生訴訟?我國訴訟費用補償制度的缺失十分不利于廣大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派生訴訟的勝訴利益直接歸于公司,股東只能基于其持股份額而間接享有利益,而且其他股東可能因搭便車而實質上獲得更多的“意外好處”。中小股東所享受到的利益可能遠遠低于其訴訟所花去的合理費用,這無疑會大大降低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積極性。因此,在派生訴訟中建立訴訟費用補償制度是勢在必行的。[8]
(四)股東派生訴訟的審判管轄問題
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普通民事案件的法院管轄遵循的是“原告就被告”原則。該原則是否當然適用于股東派生訴訟案件?我國公司法在該重要問題上是空白的。目前學界主要存在以下兩種主張:
1、被告所在地或公司所在地共同管轄
股東派生訴訟是針對被告的侵權行為提起的,應適用“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的規定。[9]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在派生訴訟中,侵權行為和結果往往發生在公司,因此被告所在地和公司所在地法院均有權管轄,原告股東享有選擇權。
2、由公司所在地的法院專屬管轄
與前述觀點不同,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公司與派生訴訟案件的處理結果息息相關,公司才是勝訴利益的請求權人。而且不論被告是公司內部的管理人員還是外部的第三人,派生訴訟案件一般要涉及到公司章程、股東協議、管理人員行為的審查,在公司所在地審理派生訴訟案件有利于調取證據。
三、制度完善和立法建議
1、進一步界定原告股東的主體資格
建議附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間不滿180天情形下的特殊規定;其次明確股東派生訴權不受其持股性質影響,即無論是記名股抑或是不記名股,普通股還是優先股,只要其符合派生訴訟的其他程序和條件規定均可以提起,這是股權平等和平等保護股東利益原則的內在要求;最后,適當放松持股比重的標準,降低門檻。
2、明確公司在派生訴訟中的地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依據派生訴訟的前置程序,股東是在公司怠于行使或拒絕行使訴訟救濟權利的前提下才可提起派生訴訟,公司的訴權和股東的派生訴權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但勝訴利益歸為公司所有又決定公司與作為被告的侵害利益行為人是有區別的。另外,根據我國民訴法,公司在派生訴訟中也是不可能成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因為在派生訴訟中,公司對原告和被告的爭議標的不享有獨立的實體權利。相反,公司參與派生訴訟是因為案件結果與其有利益關系,即若原告股東勝訴了則公司可獲得被告的損害賠償,若股東敗訴了則判決的既判力決定了公司不得再以同一事由提訟。我國公司法應明確公司在派生訴訟中的地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10]
3、建立訴訟費用擔保制度
為了引導股東理性行使派生訴權,我國公司立法有必要建立訴訟費用擔保配套機制。日本對股東派生訴訟費用擔保制度做出了規定:如果被告能夠證明原告出于惡意,法院可以應其請求,命令原告提供擔保。若原告在給定的期限內未能提供擔保,其訴訟將被駁回。在設計擔保制度時,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立法經驗。首先從主觀上將原告股東區分為善意與惡意,力求在約束惡意訴訟的同時又切實保障善意股東的合法權益。對于善意股東,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免除訴訟擔保費用;而對于濫用派生訴權的惡意股東則可要求其繳納足額的訴訟擔保費用。[11]其次,除了被告申請啟動外還應該承認法院可以依職權做出。至于善意惡意的界定,應該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即被告申請時應證明原告存在惡意的事由,如原告主張的侵害行為實際上并不存在損害公司利益的合理可能性。
4、明確派生訴訟為非財產訴訟,建立費用補償制度
依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原告提訟時應預繳案件受理費,而且如若是財產案件,則受理費是按照請求標的額的一定比例收取的。股東派生訴訟目的是請求侵害公司利益行為人賠償損失,看似性質歸為財產訴訟更為合理。可如果是這樣的話,受理費應該是筆不小的經濟負擔,這將導致股東在權衡費用承擔和潛在訴訟利益下放棄派生訴訟。因此應借鑒日本的規定,明確股東派生訴訟為非財產訴訟,并收取固定訴訟受理費。建立訴訟費用補償制度,不能機械地將《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直接生搬硬套用于股東派生訴訟。只要訴訟結果給公司帶來了實質性的利益,原告股東即有權從公司處獲得一定補償。
5、明確派生訴訟雙重審判管轄標準
公司立法應根據被告的不同身份建立雙重管轄標準。被告是董事、監事、大股東公司內部人員時,派生訴訟則由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轄。這種情形下被告的侵害行為往往是掠奪公司利益的自利行為,事實的認定需要審查股東之間的協議、公司章程等內部文件。由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轄方便就近采集證據,提高審判效率。若是外部第三人侵犯公司利益,則應遵循原告就被告的管轄原則。既能保持與民事訴訟法的體系一致性,又能防止地方保護主義,維護審判公正。最后,股東派生訴訟在我國尚屬新型案件,專業性較強,應由中級人民法院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基層法院作為一審法院。
四、結語
秘魯著名經濟學家赫爾南多曾在《資本的秘密》中說過,發展中國家最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讓資金變成資本的制度。② [12]股東派生訴訟制度一定意義上解決了股東對其資本安全的后顧之憂,因此可以說股東派生訴訟制度就是一項推動資金變成資本的制度。該制度健全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股東利益能否切實得到保護的問題。同時,股東派生訴訟是把雙刃劍,既要確保中小股東利益,又要防止股東派生訴權的濫用。當前在處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與防止股東濫用派生訴權之間的關系時,應適當側重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降低訴訟的門檻,激勵股東維護其合法權益,畢竟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建立初衷即是保護股東利益。我國公司法彌補了過去長期以來在派生訴訟上的立法空白,可以說是重大突破,但是針對當前的諸多立法漏洞應予以填補。我國公司立法應該盡快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成熟制度經驗,構建相應的配套機制,改善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注釋:
①公司與董事利益一體說認為被告對公司利益受損負有責任的行為可能是在董事會授權或執行董事會決議下實施的,是表達公司決策和自治意思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股東派生訴訟的爭議實質上已經轉化為被告行為下蘊藏的公司意思決策是否合法的問題,因此公司可以輔助被告參加訴訟。
②作者認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無法從資本主義制度中獲益的經濟性原因在于他們缺乏關鍵性的提供創造資本途徑的機制,因此資本不足,資產只是一種“僵化”的資本。
【參考文獻】
[1][英]A.J.博伊爾.少數派股東救濟措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1-25.
[2][美]弗蘭克·伊斯特布魯克、丹尼爾·費希爾.公司法的經濟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7.
[3]趙旭東.國際視野下公司法改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342.
[4]鄭松山.我國上市公司股東代表訴訟制度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建議.海南金融,2009(8).
[5]王麗嫻、巫慶華.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兼評中的相關法條.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6(1).
[6]孫光焰.中日股東代表訴訟激勵與約束制度安排立法比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4).
[7]劉桂清.公司治理視角中的股東訴訟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42.
[8]趙旭東.公司法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115.
[9]劉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解釋難點.法律出版社,2006 .213.
[10]劉凱湘.股東代表訴訟的司法適用與立法完善.中國法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