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游子吟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誦讀是一種審美欣賞性的閱讀。新課標對第三學段誦讀的要求是: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它關注了詩歌的音律節奏,把感受詩歌的情感,并通過誦讀傳達出來作為重點?;谝陨险J識,筆者以古詩《游子吟》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對第三學段詩歌誦讀有效性的認識。
一、創設情境,營造“美”的氛圍
師:最近,我聽了一首歌叫《兒行千里母擔憂》,很受感動,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細聽聽,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生1:慈祥的母親。
生2:關愛孩子的母親。
師:是呀,母愛是偉大的。因此,古往今來,人們對母愛的贊頌從未停止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游子吟》也是如此。
根據古詩的特點,創設情境是古詩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詩的特點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美”。因此,只有創設出美的課堂情境,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好的效果。本課一開始就播放歌曲《兒行千里母擔憂》,把學生帶到母子離別的情境中,找到了古詩教學的切入點。
二、有效誦讀,體味古詩的“美”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闭f明學習古詩的有效方法是讀。誦讀能體會古詩的句式整齊、節奏明快、音韻優美的特點;還可以品味出古詩詩中有畫、寓情于景、思想深刻的特點??梢?,古詩教學以誦讀為主的做法,遵循了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規律。如何有效誦讀呢?
第一,明確讀的目標。
師:詩人孟郊吟誦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把古詩讀通順,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
指名學生讀。教師相機點評:
①你的字音讀得真準,如果你把節奏放慢就更好了。
②你讀得字正腔圓,節奏也把握得很好。
③你不但讀得有板有眼,還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豐富讀的形式。
師:老師也很想把這首動情的詩歌讀給大家聽聽。(教師范讀)
師:想像老師這樣美美地讀一讀嗎?(教師領讀)
師:我們一起合作讀一讀吧。(師生對讀)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邊讀邊根據你的初步理解,想象畫面。(全班齊讀)
本片段通過教師范讀,把握情感基調;師生分層對讀,讀準節奏;全班想畫面齊讀,整體感知。這樣既豐富了讀的形式,又達到把握音韻節奏和情感基調的目的。
第三,理清讀的層次。
從讀的層次來看,可以分為初讀、品讀、誦讀。初讀要求讀正確,即讀準字音,不讀破詞語;品讀要創設情境,抓住重點詞句,讀出畫面感;誦讀要讀出詩情,熟讀成誦。在品讀《游子吟》中,我通過反復的創設情境引讀,達到誦讀的目的。
師:是啊,兒子走多遠,母親的視線便走多遠。沐浴著母愛的陽光,讓我們一同道出游子的心聲——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用心感受溫情,用愛傳遞感激,讓我們傾聽心中的愛,高聲誦讀——
以上教學雖然整個過程都是“讀”,但是講究讀的有效性,做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表達。
三、自主創造,再現古詩的“美”
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詩教學也一樣,要想讓學生理解古詩,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對古詩進行再創造。如,給古詩配上合適的音樂和畫面。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畫、一段樂曲。學生能找到相應的樂曲和畫面就說明他已經充分理解了詩的“情”和“境”。如,在把握詩歌的情感后,播放不同的樂曲,讓學生選擇一首為本詩配樂。《游子吟》是一首表現母子情深的詩歌,學生對詩進行了再創作,就會對詩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入情入境也就水到渠成了。還可要求學生創作插圖,詮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這些創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了古詩的意境和情感。
四、豐富積累,鑒賞古詩的“美”
古詩固然美,但是如果離開了人們的欣賞,它的美便無從談起。第三學段必須培養學生的初步欣賞能力。在《游子吟》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透過景物悟情”的環節,就是借助插圖中小草無法報答陽光的情景來感受詩人那種無法報答母親的愧疚情懷,效果很好。提高學生古詩鑒賞能力要從兩個方面下工夫。
一是豐富古文化的積累。如,在課后拓展孟郊的其他詩歌,如《游子》《別老母》,使《游子吟》的詩畫得到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并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母愛詩篇,詩情得到升華。
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他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小事中受到啟發。
有一次,他要把墻上的一幅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爬上去,他這時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就沉思起來,忘記了自己是在半空中,結果他一下子從梯子上摔下來,他竟不覺得疼,他還在思考:人為什么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路線運動的。
通過讀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得了啟發,無論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認真思考,當我們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更要認真思考。如果我們克服了困難,成功也就在前方召手了。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的話: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說廢話。只要我們努力學生,遇事多動腦筋,我們就是最棒的。
關鍵詞:自主學習;古詩;興趣
一、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苯處熢诠旁娊虒W過程中,只有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學生對學習古詩的態度才會變成“樂學”和“愿學”了。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美的語言,營造樂學古詩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教學《所見》這首古詩時,曾有位老師在開課時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瞧,一眨眼,春姐姐就吹紅了桃花,點綠了柳芽,把整個大地打扮得如詩如畫。看,桃花是那樣紅!草兒是那樣綠!看到風景這么美,夏爺爺笑吟吟地,和大家一起嬉戲、玩耍?!蓖ㄟ^散文詩似的語言既能把學生的思緒從春天過渡到夏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熏陶。接著,教師用興奮的語氣說:“過去的夏天里,你最喜歡做什么?把你的快樂給大家分享。”在尋找生活的快樂中,孩子們的思緒飛揚:“游泳池中戲水、捉螢火蟲、看美麗的荷花……”聽了學生的發言,教師邊走邊說:“一天,詩人袁枚爺爺出來游玩,被一個可愛的孩子給迷住了,還把他看到的情景寫成了一首詩?!眱灻赖慕虒W語言使學生的求知需要不斷地得到滿足,同時將伴隨著產生精神上的“愉悅”反應,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反復誦讀吟詠,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反復吟誦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擺正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學習方式。古羅馬著名美學家朗吉弩斯講:“美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苯處熞龑W生反復誦讀吟詠,才能讓所有學生都沐浴在“思想的光輝里”。在古詩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講代讀,應把誦讀吟詠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古詩節奏音樂之美,讀出詩韻;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誦讀方法,讀出詩趣。如,在起始階段齊聲讀,同桌互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讀,男女生賽讀,配動作讀;學完全詩后讓學生反復吟詠,或配樂朗讀,或教師引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葉圣陶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比?,上《詠柳》一課時,先讓學生對照注釋自由讀,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解決詞義的問題,再讓學生邊讀邊畫句子節奏,然后教師范讀或聽配樂詩朗誦,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教師范讀后讓學生找出朗讀時要變化的語氣,“不知細葉誰裁出?”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二月春風似剪刀?!币x出神奇的語氣等。一問一答,由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一個個搖頭晃腦地讀起來。最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形成“樂讀”的氛圍。在反復誦讀中,教師引導學生品味碧玉般的柳樹,如綠絲的柳條,好像是二月春風這位能工巧匠裁剪出的珍品,令人愛不釋手,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三、展開想象、聯想,引導學生自主創造
乙:中華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 , 為了讓華人兒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教育部特意頒發了《語文新課標小學必讀古詩160首》。 甲:意在讓我們重拾古詩興趣,在古詩抒情言志的韻文形式下,陶冶情操,校園《古詩欣賞驛站》廣播稿
甲:老師們
乙:同學們,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們的《古詩欣賞驛站》正式跟大家見面了!
乙:中華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 , 為了讓華人兒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教育部特意頒發了《語文新課標小學必讀古詩160首》。
甲:意在讓我們重拾古詩興趣,在古詩抒情言志的韻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將祖國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乙:現在就讓我們隨著音樂的旋律,誦讀古詩,歌唱古詩,將中華古典詩詞唱響校園,唱響神州吧!
甲:下面請欣賞唐代著名苦吟詩人孟郊寫的古詩《游子吟》
(播放《試聽 》 兩遍)
乙:老師們、同學們,你們聽了這首古詩歌,是不是有一種想掉眼淚的感覺?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
甲:古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相連,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
甲:這種骨肉之情通過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唯恐兒子遲遲難歸的心情,
以及作者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謳歌:女兒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從而寄托了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乙:是啊,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下面請同學們跟著我們把這首古詩朗誦一遍吧!
甲:領讀:(主持人教一句,學生們跟著讀一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乙:同學們讀得真動情呀!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首古詩歌吧,大家可以跟著學唱喲!相信在一遍遍的跟唱之中,你一定就會對這首《游子吟》心領神會的,也期待著你在校園的古詩歌唱比賽中,一展你的歌喉,欣賞你的風采!
(欣賞《試聽 》 播多少遍,根據所剩時間而定)
甲:老師們,同學們,在一遍遍的古詩歌曲唱誦中,我們深深陶醉在這陽光般的母愛中了,讓我們也放聲跟著唱起來,在歌聲中來結束我們的這次廣播,《古詩欣賞驛站》下周一再跟大家見面了!
2006年中國金融業的全面對外開放以及巴塞爾協議Ⅲ的出臺,中國商業銀行不僅要面臨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而且還需要滿足新型銀行業監管標準。中國商業銀行在內外雙重硬約束下,如果僅僅采取一系列應急措施,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本文通過對我國四大上市國有控股銀行資產回報率的比較,分析了各銀行盈利之間的差異,最后就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Bashir(2000)以8個國家1993—1998年銀行數據為樣本,認為較高的資產負債比、貸款資產比與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能增強盈利能力。Angbazo(1997)以1989-1993年間銀行數據作為樣本,發現非生息資產的機會成本、杠桿率、有效資產占比與銀行盈利能力顯著正相關,流動性風險與盈利能力負相關。劉渝東(1999)以國有銀行1991-1997年間數據為樣本對ROA分析研究,得出非利息支出增加過多、利差縮小等使得國有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付強(2004)將國有銀行與11家股份制銀行1998-2002年間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利差資產比、固定資產比率、存款比率與盈利能力正相關,資產費用率、呆賬準備金比率、貸款比率與盈利能力負相關。王麗、滕曉龍(2011)運用因子分析法,對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從規模因子、效率與潛力因子兩方面進行比較研究,股份制銀行具有較好的盈利潛力。趙旭、蔣振聲、周軍民(2001)研究發現中國銀行的市場份額和集中度與盈利能力不顯著負相關,銀行的效率與盈利能力顯著正相關。
三、盈利能力指標選取
以往文獻中常用來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通常有凈資產平均收益率ROAE、資產回報率ROA和凈利息收益率NIM。但是ROAE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常用來作為反映銀行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的指標;NIM的計算公式為為凈利息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的比值,常用來作為反映的是撥備前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均不能很好的客觀反映一個銀行的盈利能力。ROA計算公式為凈利潤與平均總資產的比值,是用來衡量每單位資產創造多少凈利潤的指標,因此選擇ROA作為反映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指標。
四、ROA數據分析以及盈利能力比較
本文收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上市公司年報報表以及bankscope數據庫相關數據,包括四大國有控股銀行2006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數據,如下表所示:
1.中國工商銀行ROA分析:工商銀行資產回報率在四大國有控股銀行一直處于領先位置,反應了其較好的盈利能力和較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2006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0.71,1.01,1.21,1.2,1.32,1.44;2007年至2011年資產回報率增長率分別為42.25%,19.80%,-0.83%,10.00%,9.09%。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中國工商銀行資產回撥率相對于2006年資產回報率同比增長了42.7%,這么大增長幅度應該歸功于中國工商銀行于2006年10月27日,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時上市。同時2009年其資產回報率相對于2008年同比增長了-0.83%,為負值,這很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致。但是中國工商銀行從整體上仍保持領先的資產回報率比率。
2.中國建設銀行ROA分析:通過對建設銀行2007年到2011年間資產回報率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建設銀行的ROA值一直處于最高位置,反應了建設銀行很好的盈利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建設銀行2006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0.92,1.15,1.31,1.24,1.32,1.47;2007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增長率分別為25.00%,13.91%,-5.34%,6.45%,11.36%。每一年增長率的波動性較大,其中2009年其資產回報率相對于2008年同比增長了-5.34%,為負值,這很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致,導致銀行不良貸款上升,貸款回收困難,貸款質量下降,盈利能力較上年有所下降。但是中國建設銀行從整體上盈利能力仍處于四大國有控股銀行之首。
3.中國農業銀行ROA分析:通過對農業銀行資產回報率數據研究發現,農行ROA在四大國有控股銀行中數值最低。2006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0.1,0.82,0.84,0.82,0.99,1.11;2007年至2011年資產回報率增長率分別為720%,2.44%,-2.38%,20.73%,12.12%。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國內部分中小企業倒閉、破產連續發生,更多的工商企業陷入在經營困境掙扎,銀行不良貸款也進一步暴露出來,結果盈利能力下降。
4.中國銀行ROA分析:中國銀行資產回報率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1年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1.02,0.98,1.39,1.01,1.14,1.19;2007年至2011年資產回報率增長率分別為-3.92%,41.84%,-27.34%,12.87%,4.39%。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工作銀行資產回報率增長率高達41.84%,這是由于中國銀行在2006年先后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同時2009年其資產回報率相對于2008年同比增長了-27.34%,為負值,這很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致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