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蘋果樹的故事

蘋果樹的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蘋果樹的故事

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第1篇

有位青年經濟學者曾經說過,“徹底的市場經濟是的”。這話未必盡然,因為從根本上講,人,才是最的,而非經濟制度。某些經濟制度盡管被歷史證明是很(罪惡)的,但其本身卻不應受譴責,因為制度是由人來制定的,當少數人的意志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時,制度就形成了。因此罪惡的根源不在于制度,而在于制定或實施制度的人。

所以,市場經濟盡管被普遍認為是人類所發現的最有效的組織生產和安排分配的方式,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股市也被視為有效配置資本的重要平臺,但在經濟轉軌與制度變遷過程中,基于制度不完善而發生的經濟動蕩并不鮮見。漸進式特征明顯的中國經濟轉軌,其改革的基本點在于對利益格局的“穩健”調整,著眼于各種利益集團之間利益的“磨合”和“協調”。但舊體制的某些弊端具有一定的積累性,放而不改的時間拖的越長,舊體制積累的問題也將越嚴重,從而形成一種改革進程的負反饋效應。而新舊體制并存時間過長,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一系列扭曲和混亂,從而在向新體制過渡的過程中出現的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委托―循環惡性發展,進而造成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屢見不鮮。中國股市的大起大落,某種意義上是轉軌時期的副產品的一種必然表達。

前段時期中國股市的暴跌警示我們,實體經濟的持續走強并不必然帶來虛擬經濟的持續繁榮,在愈來愈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新興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的幾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某種意義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不是改善了而是惡化了。而鑒往知來的反思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愈益開放與聯動的競爭世界中一直作為一個例外繼續免受外來的沖擊。中國亟需檢討長期以來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市場法治建設方面的滯后,亦該嚴懲機構投資者的短進短出、助漲殺跌等惡意炒作之風;中國更應通過股市制度的完善來進一步加強投資者的市場信心,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作為股市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此乃中國股市持續繁榮之根本。

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是制度和技術,無論制度技術孰輕孰重,兩者均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技術的進步往往很明顯甚或是革命性的,但制度尤其是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卻非短時期所能達成。正如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在經過一段漫長的摸索后人們已明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好的股市,但好的股市就像一只難熟的蘋果,盡管最終可能又香又甜,但其成熟期很長,早摘或催熟均食之無味。

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第2篇

【摘要】 基于衛生技術評估的能力視角,提出發展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設想,包括將發展衛生技術評估作為衛生系統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經費和項目保障技術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者的長效多方式培養機制,以及研究者和決策者互相推動,全面提升評估能力和決策水平。

關鍵詞 衛生技術評估;能力;發展

Scheme of Developing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China: Capability Analysis/GENG Jinsong,CHEN Yingyao,LIU Wenbi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65-67

AbstractThe scheme of developing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 in China was proposed from the view of HTA capability. Strategies on HTA development consist of considering HTA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pacity building of health system, sufficient funding and relevant research programs to guarantee the conduction of HTA researches,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and multi-way HTA researcher training mechanisms, and activ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decision-makers to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ability of both HTA research and 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Capability;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衛生技術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是對衛生技術應用或利用所產生的短期及長期的社會效果進行評價的一種研究形式[1]。衛生技術評估從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社會倫理性等多方面提供科學證據,有助于衛生技術的合理選擇、利用和發展。衛生技術評估作為一種科學決策工具,在國際上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和廣泛應用,其理論和方法已經滲透到衛生政策乃至廣泛的社會政策的研制過程中。本文系統分析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的概況,并探討開展技術評估的策略,基于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能力建設的角度提出發展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設想。

1研究機構分類及其能力分析

1.1依托高校的研究機構

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是依托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門機構,是我國首家衛生技術評估機構。實驗室從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歐盟、美國中華醫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衛生部、科技部、上海市衛生局等各種渠道申請到多項科研項目。實驗室利用衛生技術評估為主要研究領域搭建了多學科研究平臺,研究涵蓋臨床醫學技術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評估、重點疾病防治與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干預技術及政策效果評估、衛生技術的生物倫理學評估等,研究成果對我國衛生政策的制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實驗室研究人員于1997~2012年間共發表研究論文364 篇,并出版7本教科書。

2002年6月,復旦大學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成立,中心聯合校內外藥學、臨床、流行病學、統計學與管理學等學科的專家學者組成核心團隊。2006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該機構設有衛生技術評估研究室,整合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學、醫學信息學等學科和人才優勢。此外,原衛生部、教育部共同批準設立了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評估中心,開展技術評估工作。

1.2依托醫療機構的研究機構

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建立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原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999年3月,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獲國際Cochrane協作網批準成立中國Cochrane中心(Cochrane協作網第14個中心,亞洲唯一國家中心)。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并啟動分中心建設[2]。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為世界各國提供中國的臨床研究信息;開展系統評價,為臨床醫生、臨床科研和教學、政府的衛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培訓循證醫學骨干,推動循證醫學在中國的發展。

1.3依托政府部門的研究機構

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是原衛生部的技術咨詢和智囊機構,是亞洲衛生技術評估網絡(HTAsiaLink)的成員單位,其下設有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研究室。研究室共設3個學組,分別是衛生政策評價、衛生技術評估和衛生項目經濟學評價。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研究室開展衛生政策效果評價研究,為決策者提供相關政策效果的科學依據;開展衛生技術適宜性的評價研究,為適宜醫藥技術的決策提供指導意見;開展公共衛生項目效果評價,為利益相關者提供項目實施結果的有效證據[3]。

原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下設咨詢評估處,協助政府進行衛生技術準入工作,對現有及引進的衛生技術進行評估;對國際衛生技術評估結果進行傳播;為政府、國內外機構和企業提供評估、咨詢、培訓、調查等服務。

此外,各地區也相繼成立了依托政府部門的研究機構。上海市衛生技術評估研究中心是2011年11月上海市衛生局批準成立的專業性衛生技術評估及研究機構,中心組織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教育培訓、開展交流合作活動以及提供相關技術服務。浙江省和廣東省正在籌建衛生技術評估機構。

1.4不同類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的能力分析

何種形式更優,從當前的情況看,是各有優勢。依靠政府的機構和決策聯系更緊密,但是面臨機構的人才儲備、學科背景等挑戰;依靠醫院的機構和臨床決策有機融合,在有效、安全性評價方面優勢明顯,但是缺乏經濟學和社會影響評價,評價視角偏重臨床而輕人群;依靠高校的機構學科、人才梯隊齊整、研究方法規范、國際合作較多,但不足之處是和政策決策疏遠,評估項目相對較少。因此,不同類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對于機構間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基于循證視角的衛生技術評估能力建設分析

2.1提供高質量證據需求

近年來,新興的衛生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和高成本技術數量增長迅速。如何對新興衛生技術進行早期、及時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成本效益不合理新技術可能導致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例如抗生素的濫用[4],以及不同地區CT和MRI的過度使用與使用不足[5]。衛生技術與衛生服務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問題也值得關注,如迅速增長的公共衛生經費并未顯著減少個人現金衛生支出[6]。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不公平有可能導致貧困人口無法負擔醫療保健費用[7]。為了緩解不公平現象并提高可及性,需要基于衛生技術評估的研究證據,循證優化醫療保險的福利包[8]。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需要基于最佳的研究證據因地制宜制定控制策略,多方聯動有效遏制此類疾病[9]。衛生技術評估為世界各國緩解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和科學化決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10]。

2.2推動循證衛生決策

目前,我國藥物目錄和醫療技術評估主要以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為主,并未設立專業、獨立的遴選機構。在評估方法上,主要依靠專家,而專家評估的依據主要來自于臨床經驗[11]。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開展和向政策轉化明顯滯后于衛生改革的進程及其對衛生技術評估活動的需要[12]。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和組織分布不集中,開展的研究工作未形成協調一致的總體,零散的技術評估研究難以迅速推動衛生技術評估事業。有限的衛生技術評估證據和衛生技術評估服務能力尚不能滿足衛生決策的需求[13]。衛生技術評估的能力建設對于循證衛生決策、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發展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構想

3.1將發展衛生技術評估作為衛生系統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有效提升衛生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以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面臨的問題。國際經驗表明,衛生技術評估為應用與管理衛生技術提供科學信息和決策依據,并為衛生技術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學和有效的方法。為了深化醫改,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將發展衛生技術評估作為衛生系統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機構、醫藥生產企業及相關組織機構把拓寬工作人員的衛生技術評估知識面、培養基于高質量的技術評估研究作為組織機構能力建設的關鍵要素。

3.2經費和項目保障技術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經費投入和科研項目立項較少。衛生技術評估人才的培養、衛生技術評估研究的開展、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的發展均離不開經費支持。建議通過優選衛生技術評估課題的方式,委托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和研究團隊進行評估。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醫學學會和協會等機構組織提出亟待解決的衛生技術評估問題,并設立衛生技術評估相關研究項目,通過對優選項目投入科研經費,確保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不斷提升評估機構的研究能力。

3.3建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者的長效培養機制

建立衛生技術評估機構研究者的長效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衛生技術評估研究者。鼓勵研究者參加衛生技術評估學術會議,支持研究者赴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機構深造,鼓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支持研究者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研究能力。確立衛生技術評估創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機制,通過學術骨干帶動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機構的發展。同時建立衛生技術評估研究者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對于考核優秀的研究者給予獎勵。通過長效培養機制提升研究隊伍的研究能力和整體素質,推動衛生技術評估的發展[14]。

3.4全面提升評估能力和決策水平

決策者應結合人民群眾的衛生需求和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提出衛生技術評估問題,依據衛生技術評估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合理使用高精尖技術,淘汰無價值的設備和落后技術,降低醫療服務成本,重視衛生技術評估的傳播和執行[15]。衛生技術評估過程中研究者與決策者通力合作,研究者基于決策問題開展技術評估;決策者基于衛生技術評估證據、經濟水平、資源狀況和群眾的服務需求進行循證決策。通過上述過程實現研究者、決策者和人民衛生需求的互動,逐步形成衛生技術評估研究者和決策者的交流合作和溝通反饋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研究者的評估能力和決策者的科學決策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英耀.復旦大學組建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12(2):10.

[2]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循證醫學平臺介紹:網合中心分中心概況[EB/OL].(2013-07-10)[2013-09-10].http://ebm.org.cn/about.php?id=9&module_id=1.

[3]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 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研究室[EB/OL].(2013-07-15)[2013-09-10].http://nhei.cn/KS_4/ks_004/ksjs/index.html.

[4]Dong L, Yan H, Wang D. Drug prescribing indicators in village health clinics across 10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J].Fam Pract, 2011, 28(1): 63-67.

[5]He D, Yu H, Chen Y. Equ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 and MRI in China: a panel analysis[J].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39.

[6]Long Q, Xu L, Bekedam H, et al. Changes in health expenditures in China in 2000s: has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improved affordability[J].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40.

[7]Chen M, Chen W, Zhao Y. New evidence on financing equity in 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 a case study on Gansu province, China[J].BMC Health Serv Res, 2012(12): 466.

[8]Zhou Z, Su Y, Gao J, et al. Assessing equity of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rural China: results from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from 1993 to 2008[J]. Int J Equity Health, 2013(12): 34.

[9]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3, 381(9):1987-2015.

[10]趙琨, 隋賓艷, 郭武棟, 等. 衛生技術評估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 2012, 31(2): 87-89.

[1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 藥品和醫療技術評估制度亟待完善[EB/OL]. (2010-07-19)[2013-10-10].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version=edu&docid=2294163&leafid=3056&chnid=1027.

[12]陳英耀, 劉文彬, 唐檬, 等. 我國衛生技術評估與決策轉化研究概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3, 6(7): 1-6.

[13]胡苑之, 林海, 陳潔. 水平掃描在新興衛生技術評估中的發展及啟示[J].中國衛生資源, 2013,16 (1): 39-40.

[14]衛萍, 任建萍, 顏丹丹, 等. 衛生技術評估認知與需求現況調查[J].中國醫院管理, 2013, 33(3): 23-25.

[15]徐文煜, 薛迪. 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衛生技術評估[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11, 18(1): 8-10.

通信作者:

陳英耀: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E-mail:yychen@shmu.edu.cn

收稿日期:2014-06-06

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第3篇

關鍵詞:食品;不確定度;菌落總數;檢測

測量不確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測量結果的完整表示中應包括測量不確定度。因此,正確評定測量不確定度對客觀分析測量結果,進行實驗室質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1】在ISO\IEC 17025:2005中明確指出:“檢測實驗室應具有并應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程序”。【2】

食品的衛生狀況與人們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是評價食品質量的重要衛生指標之一,而食品中菌落總數是反映食品污染度的重要指標。

在食品微生物學中,基質對測量不確定度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文以同樣基質的10個樣品進行分析。依據:ISO\TS 19036:2006《食品微生物學 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指南》,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探討食品中菌落總數檢測結果不確定度的評估方法。

1 實驗部分

1.1 基質:10分相同基質的涼菜,分別設為樣品S1、S2、S3、S4、S5、S6、S7、S8、S9、S10。

1.2操作:操作A和操作B:分別代表測試員A和測試員B的操作,而且操作A與操作B不在同一日期進行。

1.3檢測依據: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1.4培養基:由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提供的平板計數瓊脂。

1.5檢測儀器:賓得生化培養箱、壓力蒸汽滅菌器、冰箱、拍打式均質器、渦旋振蕩器、1ml移液器。

1.6檢測過程:分別進行無菌操作,將25g樣品剪碎到無菌均質袋中,加入225ml滅菌生理鹽水,根據樣本的污染情況,選擇2~3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做2個平皿。及時將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混勻,置36度培養箱內培養48h±2h,計數后,按標準規定的方法計算菌落總數結果。【3】

1.7檢測結果:

2 數學模型及不確定度來源

2.1根據GB 4789.2-2010,建立菌落總數的計算公式為:

(N為菌落總數,d為第一稀釋度,C為可計數平板菌落數之和,n1和n2為可計數稀釋倍數的平板數。當僅一個稀釋倍數的平板菌落數在計數范圍內時,n2=0。)

2.2不確定度分量的主要來源

菌落總數的不確定度主要由系統性效應和隨機效應引起。本實驗的不確定度與樣品稀釋、操作者、時間、溫度、培養基和人員計數有關。

2.3評估原理

ISO/TS 19036:2006標準采用整體法評估測量不確定度。它以影響測試結果的分析程序的總變量為基礎進行評估,其中,總變量包括可觀察到的精密度(任意成分)和偏差(系統成分)。在食品微生物領域的實際應用中,通常僅考慮精密度。測量不確定度的整體法評估,是對全部測量程序最終結果可再現性的標準偏差進行實驗性評估得到的。該標準偏差相當于合成標準不確定度。【4】

2.4計算

依照慣例,在計算之前,數據(微生物計數結果)單位應從CFU/g或CFU/ml轉換為log10(CFU/g)或log10(CFU/ml)。

計算n個給定基質樣品的再現性標準差SR的方法見式:

式中:

yij--對數轉換值,單位為log10(CFU/g)或log10(CFU/ml)

i--樣品的序號, =1-n(n≥10)

j--再現性條件的編號,j=A或j=B

3 測量不確定度報告

3.1測量不確定度的標示

不確定度表述的方法可以為log10為單位的區間、自然值(每克或每毫升的CFU值)或百分比。

按照《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導》的定義,擴展不確定度U為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y)和包含因子k的乘積。取k值為2(大約對應95%的置信水平)。

測試結果可按照以下形式進行報告:

(1) ;

(2) ;

(3)xCFU/g或xCFU/ml ;

(4)xCFU/g或xCFU/ml

3.2不確定度的計算

根據表1計算再現性標準偏差:

以1號樣品A操作為例(7.0×105CFU/g),測試結果可報告為:(5.85-0.14)log10~(5.85+0.14)log10,查反對數表,結果為512861CFU/g~977237CFU/g。

4 小結

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是實驗室質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菌落總數檢測結果不確定度的報道也越來越多,有人提出對同一樣品進行多次重復測試來評估;有人提出合并樣品方差來評估;也有人采用了Seppo I Niemela提出的根據菌落泊松分布特點去評估不確定度。【4】本文通過整體法評估了菌落總數檢測的不確定度,用實驗室內的再現性標準偏差來獲取測量不確定度。在日常工作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比較適宜用于菌落計數的不確定度評估。

參考文獻

【1】雷質文.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質量管理手冊[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ISO\IEC 1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S]

【3】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S]

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第4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國政府在2010年頒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在2011年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指出:兒童發展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培養兒童閱讀習慣,增加閱讀時間和閱讀量。90%以上的兒童每年至少閱讀一本圖書”,保證兒童發展的一項有效“策略措施”是“為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廣泛開展圖書閱讀活動,鼓勵和引導兒童主動讀書。”可見,倡導閱讀已經成為政府行為,并由此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關注和研究。

圖畫故事書是通過一系列有(或無)文字的圖畫,為兒童講述故事或傳遞信息的一種書。《饑餓的毛毛蟲》這本圖畫故事書是美國作者艾瑞克,卡爾專門為兒童創作的。1969年出版之后,被譯成47種語言,全球銷量已超過3000萬冊。2008年該書被譯成漢語,在我國出版發行。為了解我國幼教工作者對這本圖畫故事書的喜好傾向和價值判斷,以便為今后“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優化幼兒園的課程與教材,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提供科學的依據,筆者開展了這項研究。

二、研究的過程

1 制作評價資料。把《饑餓的毛毛蟲》這本圖畫故事書,翻拍成13張照片。編成PPTl-13;把這本書的文字內容制成PPT14。

2 設計評價表格。針對這本圖畫故事書的內容,編制評價表,共有6個封閉式的單項選擇題,每題由5個備選答案;把評價表制成PPTl5。

3 選擇研究對象。隨機向G省、H省、J省、S1省(市)、S2省、Z省的幼教工作者發放評價表:依次向他們播放PPTl-15;要求他們在看完這些PPT以后,完成評價表上的各個問題;分別對這些省(市)的幼教工作者進行集體訪談,交流各自的觀感。

4 統計評價表。共發放評價表72份(各省12份),回收6l份,回收率為85%;去除未完全作答的評價表,獲得有效評價表56份(其中教師16份、園長25份、教研員和科研員及師訓員15份),有效回收率為78%;閣上機處理有效評價表,得出各項研究結果(見圖1)。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 教師對該圖畫故事書的喜好程度。從圖1可知:我國98%的幼教工作者是喜歡這本圖畫故事書的,其中“很喜歡”的占63%,“較喜歡”的占35%,“一般”的占2%。“較不喜歡”和“很不喜歡”的均為0%。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喜歡該書,主要是因為:“書的設計獨特”“制作新穎”:“圖畫書的顏色很鮮艷”“很美麗”“十分養眼”;“圖畫很精美”“亮麗”;“故事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很有創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毛毛蟲很可愛”“很好看”:“蝴蝶很漂亮”“惹人喜愛”。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主要是從圖書的外表和設計、色彩和形式、內容和情節這幾個方面來說明自己的喜好的。教師對優秀童書的喜好是沒有國界的。2007年,“美國教育協會”(NEA)所做的一項調查也表明,這本圖畫故事書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被推薦列入100本最佳童書之中。翻

2 兒童對該圖畫故事書的喜好程度。從圖1可知:我國96%的幼教工作者推測兒童也會喜歡這本圖畫故事書,其中認為兒童會“很喜歡”的占73%、“較喜歡”的占23%、“一般”的占4%、“較不喜歡”和“很不喜歡”的均為0%。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認為兒童也會喜歡該書,主要是因為:“絢麗的色彩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新穎的圖畫能吸引小朋友”;“故事很有童趣”:“一些畫頁按階梯狀排列。小朋友很容易翻動書頁”:“每個水果上都有一個小圓洞,太神奇了,小朋友肯定會喜歡的”“會把自己的小手指頭伸到小洞洞里去摳一摳的”“會用手去挖的”:“毛毛蟲從洞里面鉆出來,小朋友看了會感到新奇的”“會開心的”:“許多食品也都是小朋友喜歡吃的”。“好吃的食物會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的”;“毛毛蟲胖乎乎的,很可愛的”,“紅紅的腦袋”“碧綠的身體”,“小朋友都會喜歡看的”。“毛毛蟲后來變成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小朋友肯定會喜歡的”。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不僅意識到艷麗的色彩、新異的繪畫能引發兒童的好奇心、注意力,而且還認識到別具一格的蟲洞、多種多樣的食物能激發兒童的探索欲望、創造行為。這本老少皆“愛”的經典童書也受到英國人的推崇。早在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所進行的一項閱讀民意調查就表明,該書被公眾投票評為英國人最喜愛的書籍。在英國人看來,這本書是一個深受喜歡的經典形象,精彩故事吸引著一代代的兒童,延綿不斷。

3 該圖畫故事書對兒童的教育效果。從圖1可知:我國91%的幼教工作者認為這本圖畫故事書會對兒童產生極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認為會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的占55%、“較好”的教育效果的占36%,“一般”的教育效果的占9%,“較差”和“很差”的教育效果的均為O%。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認同該書對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為:“它是一本可以看也可以玩的好書”:“圖文并茂”“簡單易懂”:“能教給幼兒許多東西”,例如,能幫助幼兒認識“顏色”“數字”“食物”“昆蟲”:“寓教于樂”,“采用了生動有趣的方式來描述自然現象:小毛毛蟲怎么樣變成了一只大蝴蝶。”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能從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上,來全面認識這本書對兒童成長發展的表層價值,這是令人欣喜的。但還沒有能從教育的核心和實質上,來深刻理解這本書對兒童生命教育的潛在價值。這是令人遺憾的。這本構思巧妙的圖畫書能把兒童帶到童話般的世界里,兒童通過跟隨毛毛蟲自由自在地去旅行,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命的美麗和珍貴。生命。實際上就是一段旅程。幼教工作者可以透過蝴蝶的生命周期(如從小小的卵到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再到又肥又大的毛毛蟲,再到繭,最后再到漂亮的蝴蝶),來唱響對兒童進行生命啟蒙教育的贊歌。

4 該圖畫故事書對兒童數學教育的作用。從圖1可知:我國86%的幼教工作者認為這本圖畫故事書對兒童數學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認為作用“很大”的占39%。“較大”的占47%,“一般”的占14%,“較小”和“很小”的均為0%。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認可該書對兒童數學教育具有極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它講到了“星期的概念”和“數字”,“巧妙地包含了一周七天,1-7的數字”,例如,“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從一到五”。還有“兩個多星期”:它還“提到了一一對應的關

系”,例如,“星期一吃了一個、星期二吃了二個、星期三吃了三個、星期四吃了四個、星期五吃了五個”;此外它還“說到了許多量詞”。例如,在星期六吃的許多東西中,就有“一顆”“一條”“一個”“一塊”“一根”“一片”“一間”“一只”,等等。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能比較全面地認知這本書對兒童數學教育的具體作用:既能幫助兒童認識10以內的數字、各種各樣的量詞,使兒童理解“1”和“許多”及其相互關系,又能幫助兒童掌握星期的概念、時間的順序,使兒童能知道一周有七天。哪天在哪一天的后面。數學概念雖然是兒童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這本書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兒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為生動有趣,事半功倍。

5 該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從圖1可知:我國80%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了這本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認為“很大”的占32%。“較大”的占48%,“一般”的占20%,“較小”和“很小”的均為0%。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認可該書對兒童健康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因為它列出了毛毛蟲一周的食譜:“毛毛蟲每天都在吃水果”“每天吃的水果都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因為它畫出了毛毛蟲的成長變化:“毛毛蟲慢慢長大了”“越長越大”:再次是因為它寫出了毛毛蟲肚子痛的原因:“毛毛蟲吃得太多了,肚子就痛了”,這樣就會使幼兒明白“吃東西要適量”“要有節制”“不能吃個不停”“不能暴飲暴食”的道理;最后是因為它還開出了治愈肚子痛的藥方:“要少吃一點”“要吃點蔬菜”“要吃一片樹葉子,這樣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已發現了蘊藏在這本書中的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的多種因子,既有助于兒童理解生長發育與進食水果之間的密切的因果關系,又有助于兒童形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類甜食的健康的飲食習慣。

6 該圖畫故事書對兒童科學教育的作用。從圖1可知:我國80%的幼教工作者認為這本圖畫故事書對兒童科學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認為作用“很大”的占43%,“較大”的占37%,“一般”的占20%。“較小”和“很小”的均為0%。

訪談得知:我國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認同該書對兒童科學教育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為:它“畫了蘋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有助于幼兒認識不同種類的水果”;還“畫出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黃瓜、乳酪、火腿、棒棒糖、櫻桃派、香腸、杯子蛋糕、西瓜”“能幫助幼兒了解不同的食物”:此外它還“寫了由卵到蟲、再由繭到蝶的進化過程”“能豐富幼兒關于昆蟲的知識”。然而,也有幾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質疑,“‘蝴蝶’不是從‘蛹’里出來的嗎”?“怎么會是從‘繭’里出來的呢”?“是不是被作者寫錯了呀?”由此可見,我國幼教工作者已認識到了這本書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的鮮明價值,例如,能擴展兒童關于食物和動物的知識;與此同時,還彰顯了我國幼教工作者勇于質疑的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其實,早有讀者對該書中“從繭到蝶”的說法提出過疑問,作者也給予了回應:我曾請教過昆蟲學家。大多數蝴蝶的確都是由“蛹”變來的,但有一種罕見的帕納塞斯絹蝶,則是由“繭”而來的。此外,作者還自嘲道:我有一個不科學的解釋就是我的蝴蝶是獨一無二的。我的毛毛蟲是舉世無雙的,因為毛毛蟲實際上是不吃冰淇淋等食物的。

四、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饑餓的毛毛蟲》這本圖畫故事書得到了我國幼教工作者的高度評價,其中:教師對該書的“喜好程度”高于其他五個方面,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兒童”對該書的“喜好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該書對兒童的“總體教育效果”是頗佳的;排在第四位的是該書對兒童的“數學教育作用”是很大的:排在第五位的是這本書對兒童的“健康教育作用”和“科學教育作用”是較大的。

(二)討論

1 優秀圖畫故事書的選購與閱讀。《饑餓的毛毛蟲》這條從美國爬出來的奇妙無比的毛毛蟲,一路暢通無阻地從一個國家爬到了另一個國家,已經“吞噬”了世界上無數個兒童的心。但訪談發現。我國幼兒園大多沒有購置這本世界公認的優秀童書。圖畫故事書是兒童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受到教師和兒童喜愛的且教育價值極高的讀物選購來,擺放在幼兒園圖書館或班級圖書區的書架上。那么兒童就有機會打開圖書,在知識的書本上爬行,在閱讀中體驗快樂。在“悅讀”中獲得成長。

2 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與維護。在訪談會上,許多教師抱怨,他們雖然喜歡這本圖畫故事書,但是他們卻沒有權利購買,因為只有園長才能決定幼兒園和班級圖書的選購事宜。一些教師反映,他們不可能在課堂上把這個故事講給兒童聽,因為在指定的“教材”和“教參”里都沒有要求講這個故事。他們不能自說白話,增加這個故事,同時他們也沒有時間去講這個故事,因為規定的教學內容已占滿了每天的日程。有些教師表示,他們會向家長推薦這本書,請家長購買后。讀給孩子聽。還有幾個青年教師說道,這本書讓他們愛不釋手,他們會自己去買,在家里講給孩子聽。如果這種現象繼續下去,不及時地加以糾正,那么勢必會泯滅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導致幼兒園教育滯后于家庭教育的“怪象”出現。

蘋果樹的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金融經營模式,金融控股集團,發展趨勢,前景。

加入WTO意味著我國體系與國際經濟的進一步融合,金融業作為經濟體系的核心,也將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中,加快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應采取何種路徑就成為亟需解決的,因此,關于金融分業、混業經營的爭論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金融控股集團(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正以務實的姿態進入我國金融體系。如已經存在的中信、光大、平安等金融企業直接控股金融企業的公司,及不被關注的通過各種形式控股證券、保險、城市信用社等金融企業的工商企業。

一、當前我國金融管理體制下金融控股集團發展的現實可能性

1金融控股集團的概念

金融控股集團是指在同一控制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金融行業大規模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公司①。

在西方,金融控股集團又可稱為金融控股公司,一般可分為純粹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mpany)和經營性控股公司(Operating Holding Company)兩種類型。純粹控股公司的設立是為了掌握子公司的股份,是擁有若干家從事不同金融業務的獨立金融子公司控制權的金融集團(Financial Conglomerates),自身不經營業務。經營性控股公司是指既從事股權控制,又從事實際業務經營的母公司,經營性控股公司又稱混合控股公司(Mixed Holding Company)或全能型銀行(Universal banking)。

在我國,所謂金融控股集團通常是指母公司以金融為主導行業并通過控股兼營、服務業的控股公司。從現有金融控股集團的組織架構上看,是在相關的金融機構之上建立一家金融控股集團,在各金融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之間形成一個塔式結構。各金融機構相對獨立運作,但在諸如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等方面以控股公司為中心,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以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進行業務滲透。

2金融混業、分業經營孰優孰劣尚無定論

我國金融業1993年以前是"稀里糊涂的混業",全部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涌向外匯、房地產、股票、期貨等從事投機買賣,導致金融秩序混亂。199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確立了嚴格的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原則,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金融體制(Separate fragmented banking)。面對國外金融集團的強有力競爭,目前關于我國金融業應該分業還是混業經營的爭論非常熱烈,在此僅作初步比較。

首先,分業下機構規模發展受到某些限制,但不妨礙其金融調節職能的發揮。金融機構規模大小不是目的,能否有效的調節實體經濟才是最具意義的。在嚴格的分業經營下,美國的金融機構一直在全球同行業內名列前茅。因此,不能說分業經營體制會對金融機構的限制會對金融體系功能的發揮形成不良。

其次,分業經營下存在較多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在嚴格的法規限制之下,大量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不但不能經營其他行業,而且不能跨州設置分支機構,但這些金融機構給當地經濟發展籌集了大量的發展資金,有力的支持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混業經營體制下,會吸引一些在分業條件下一心經營單一業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開展多業經營,對于這些機構而言,多業經營并不必然是福音,反而可能喪失在單一行業下主業突出的優勢,對地方經濟的特殊支持作用也就難以體現。

再次,金融混業經營可能增強單個金融企業的競爭力。混業經營的金融企業所可以運用的金融工具比分業經營下的金融機構多,其進行金融創新能力也相應較強,因此混業應更有利于單個金融企業的發展。分業體制下,金融機構發展受限就相對較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與單個金融機構的成長。

第四,混業經營下金融企業經營管理難度可能增加。在金融行業內,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大金融部門的技術規程、業務流程存在一些關鍵性差別,在經營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將三個部門置于同一企業下,顯然存在使企業管理復雜化、綜合化的可能。

最后,混業經營可能對監管機構提出更高要求,引發監管的復雜化。在法規不健全條件下,分業經營機構分立,無資本聯系,存在天然的風險隔離帶,因而監管難度較低。但在監管未能到位的前提下,同一企業內多業協作可能帶來風險,難以把握合規、違規的界線,有時也存在有意踩線的灰色行為。

因此,從效率、風險因素來判斷,分業、混業各有局限。在監管制度完善、到位的歐洲、美國,混業、分業經營的實踐也未能證明哪一種形式更有效率、更有利于防范風險。但中國目前監管不能充分到位,分業可能更有利于金融體系的風險控制與健康發展;但對單個金融機構而言,發展空間受到限制較多,不利于其快速成長。

3我國金融控股集團定位模糊,應界定為跨業經營

目前,由于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業不得兼營,盡管金融控股集團的母公司并不直接兼營各金融業務,但從法律意義上講,金融控股集團只是準金融機構,在我國尚不具備清晰的法律地位。本文認為,金融控股集團仍屬分業經營,但由于多個行業的多家金融機構的最終控制人可能是同一企業,也不能認定其為規范的分業經營,而應是跨業經營,是分業條件下的業務交叉經營。

首先,金融控股集團分業經營不違反分業經營原則。我國目前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分業的標準明確要求同一家金融企業不能經營多個金融行業,但并不包括存在資本控制關系的多家金融機構。目前我國在法律上對金融機構之間交叉持股和以子公司形式進行金融業務適度交叉經營并沒有明確的禁止性條款,也未明確金融控股集團的法律地位。

其次,金融控股集團會產生類似于混業條件下的經濟效果。控股母公司能運用組合、協同理論和能力理論對公司進行戰略協調和管理,子公司作為經營實體獨立從事經營活動,這樣金融控股集團既能在整體上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又能適應分業管理的要求。集團內各金融機構在法律框架內互相支持,從多業結合的邊緣尋求盈利與產品創新的機會。金融控股集團各子企業共同努力經營,在品牌塑造方面會產生協同效應,當然也可能因某一企業的問題影響集團內其他企業品牌形象。

再次,金融控股集團基本不存在完全混業可能帶來的問題。全能銀行制下,各金融業務由分公司開展,或控股公司也經營金融業務特別是銀行業務,分公司為縱向組織架構,權力、風險、盈利均向總部集中,控股公司經營業務就存在風險控制難度增加的可能。金融控股集團,在子公司間調撥資金等手段因產權制約難以為繼,可有效的防范風險蔓延,效果與分業近似,少有混業下的失控現象。

4金融企業資產的弱專用性

相對于資產專用性(Williamson,1985)而言,金融企業資產存在弱專用性,或者稱之為資產同質化。金融機構涉及的資產(要素)主要有有形資產、資金、信息和人力資本。有形資產中以房產和商用設備為主,在金融行業內部,此類固定資產具有較強的通用性。資金中,流動資金從M0到M2其流動性逐漸下降,專用性有所增強,但資金從根本上是同質的。從信息經濟學角度來看,金融業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減少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對于各類金融機構而言,其所需的信息具有較大程度的重疊,特別是宏觀經濟信息與行業信息。企業與投資者信息差異多一些,但在多業協同條件下,正好利用信息從不同業務部門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人力資本所處的經營管理層次越高,其通用性越強,作為一種要素而言,企業家才能越來越具有通用性。在金融行業內,由于金融行業客戶群、業務對象的高度交叉,即使基層的業務人員,也能快速、低成本的轉換角色。 二、我國控股集團的趨勢

我國現有政策和允許中資境外金融機構按照當地法律(如果法律允許)開展多元化金融業務,也默許了信托整頓后的信托公司控股券商的現狀,金融控股集團的發展存在如下趨勢:

1金融控股集團的發展存在過熱跡象

首先,各類機構都在積極構建自己的金融控股集團。中信、光大等特殊想建立金融控股集團自不必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早已繪就各自金融控股集團的藍圖,雄心勃勃要打造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出于產融結合的考慮,以海爾、寶鋼、魯能集團、中遠集團等大型國企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也抓住機會紛紛介入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積極構架金融控股集團。一批民營資本如新希望、東方集團、德隆等也在為自己爭得一片天地。在信托業分業經營、清理整頓中,新組建的證券公司和保留下來的信托公司交叉持股成為新的趨勢,以信托公司或者信托公司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團將成為資本市場新興的機構群。

其次,相對忽視單一產業發展潛力。金融機構的發展,應是先強后大,而不是先大后強。美國執行了幾十年的嚴格分業,其國內金融機構在單一產業內良好發展,具有了很強的競爭能力,規模也隨之快速擴張。如果金融機構在單一產業發展不夠理想,多產業也未必能取得好的發展效果。退一步講,金融體系效率高低取決于其對實體的拉動效果,即使多業經營有利于提高個體金融機構效益,也不能證明有必然利于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

2可獲得金融管制下的壟斷利潤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服務業一直以國有獨資銀行為主體,壟斷程度相當高,而來自外部的競爭受到政策的嚴格限制。非金融業企業進入限制嚴格,特別是新建金融企業審批極為嚴格。金融機構的股權變動、持股比例和股東資格等必須經過管理機關審核同意。對于民營資本特別是中小民營資本來說,進入門檻極高。這時的金融部門不能徹底參與利潤平均化過程,形成壟斷利潤。

中國金融業內各行業利潤率差異巨大,②利潤率較低部門就具備進入其他金融行業的強烈愿望。同時,在中國的金融管理體制下,金融業相互進入壁壘較小;由于金融企業資產的高流動性,退出某一金融企業或金融行業成本也較小。

3金融創新的空間增加

金融業各行業創新管制嚴格,空間匱乏。我國金融產品創新的次序為:先政策許可的范圍,然后研究市場需要,再報管理機關批準,才能進入試驗階段,最后進行營銷與市場推廣。而國外金融產品創新次序:先研究市場,再試驗,進行營銷與市場推廣;顯然國內步驟要復雜得多,而且在報批階段不確定風險極大,進一步抑制了金融機構創新的積極性。在單一金融行業內創新容易越過業務范圍要求,產品本身難以界定屬于某一具體產業時情況更為復雜,造成創新空間的極度匱乏。

金融業內各行業結合部有創新機會。近幾年國內銀行在業務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如消費信貸業務規模逐步擴大、網上銀行業務已經啟動、財務顧問業務開始進入探索階段、銀證合作正在全方位鋪開。但總的來說,業務創新步伐邁得不大。在行業結合部,可通過同業拆借、證券抵押融資、保證金集中保管清算、銀證轉賬、代銷保險基金、客戶資料共享及過橋貸款等業務來探索創新的途徑。

4取得金融業的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與協同經濟

在經營上達到其“最低效率的規模”的大企業比沒有達到那種規模的較小企業有著明顯的成倍優勢(Chandler,1999)。目前我國金融業單一行業內人員和機構規模龐大,資金運用規模較小,未充分獲取規模經濟。但是由于經濟體系的特殊性,單一行業內擴展空間受限,難度增加,競爭烈度提高,依靠同一行業而缺乏其他行業支持的前提下,獲取規模經濟的難度相應提高。

如果由于經濟組織的生產或經營的范圍的擴大,導致平均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則存在范圍經濟。中國金融行業目前狀況下,多業協同可能創造更高利潤,屬于典型的可獲取范圍經濟的環境。但如果一家金融機構的每一項業務都達不到有效的經濟規模,缺乏競爭優勢,或者實行無關聯的多元化經營,進入不太熟悉的領域去獲得范圍經濟優勢,反而可能加大風險。如金融控股公司既從事股權投資,又從事實際業務經營,就可通過對內部所有子公司的經營業務進行整合,從而取得了規模效應、范圍效應和協同效應。

5跨國集團進入與邊緣化趨勢

在國內金融控股集團發展漸趨高漲的同時,集團核心企業不斷有外資進入③,目前外資一般均以低姿態進入,由于目前我國金融管制較為嚴格,外資進入的目的多時搶占有利地位,“跨國金融集團的競爭是定位的競爭”(田仁燦語)④。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外資持股比例限度逐步放寬,跨國金融集團會不會進一步謀求控股? 這種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合資對方本身就是跨國金融控股集團,其與國內企業組建合資金融企業也是進行過戰略布局考慮的,由于中外金融控集團實力的非對稱性,隨著外方股權比例的增加,中國的金融控股集團就有可能日趨邊緣化,利用政策空間所辛苦得來的競爭優勢就可能是為人作嫁。

6核心企業上市融資和并購趨勢

通過上市籌資藉以擴大核心產業規模,降低跨國金融集團的威脅性。2001年初,證監會向各大券商和銀行下發了有關金融證券類企業上市信息披露原則,表明監管層傾向于讓銀行和券商上市,以改善其治理結構,打通其融資渠道,這對于金融控股集團奪取未來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意義深遠。金融機構通過自身上市或買殼上市,實現資產資本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從而大大拓寬融資渠道,將各項業務推廣縱深,同時樹立金融機構的品牌,這對金融機構在成為金融控股集團之前先奠定其在本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通過以大吃小,集小成大,形成一些更具較強實力的單一產業金融機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整個金融業內的兼并重組,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在金融機構的并購過程中,應盡量以增強其核心業務競爭力,追求自身業務與并購方業務的協同效應,不可盲目為規模而并購。

7金融控股集團治理的復雜化趨勢

由單一產業金融機構發展成為金融控股集團,組織形式趨向復雜化,如何合理確定核心與外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關系成為必須解決的。如果金融集團缺乏完善的內控機制,就會面臨由于各種不良關聯交易產生的風險傳遞、信息不透明和其金融子公司缺乏自主性的風險。而集團內部一定要有合理內控機制,這樣金融控股集團才會在健康的軌道中獲得發展。

金融控股集團的產品質量和產品規模方面的矛盾將會更多。在多業協同條件下開展業務創新、金融產品創新不僅是一種概念,而且應有嶄新的、運行良好的盈利模式。在目前我國經濟主體需求多樣化,金融企業市場細分、針對不足的情況下,多業混同相當于反細分策略。面對幅度擴充的客戶群落,要找到既能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又能在現有執行能力下獲得很好實施效果的產品的可能性很低。 三、結論:控股集團盈利前景不明確

我們認為,在監管制度完善、到位的前提下,分業與混業經營難分優劣,但在監管不能充分到位的情況下,分業可能更為有利,因此推行全面混業經營的環境尚不成熟。在我國的市場發育條件和分業經營的金融制度框架下,金融控股集團這一組織形式可最大限度發揮金融集團類似混業的綜合經營優勢,探索分業條件下的業務交叉經營,又能在不同金融業務之間形成"防火墻",可以象分業一樣降低、控制風險,具有深厚的制度潛力,是我國金融創新的合理選擇之一。金融控股集團目前存在的過熱,推動并購和上市,獲得金融管制下的壟斷利潤,金融創新的空間增加,獲得行業發展的規模、范圍經濟和協同經濟,外資進入帶來邊緣化趨勢,集團治理復雜化等趨勢;其前景因受上述趨勢的而難以確定。

金融業如實行綜合化經營,并不是簡單地回歸到以前的混業經營,而是需要具備金融主體產權明晰、自律能力強、金融法制完善和金融監管有力等一系列前提條件。如果金融改革不觸動產權,那么這些國家兜底的金融機構,無論是叫做銀行還是金融集團,一定會在表面化的創新后,走到惡性競爭卻無敗者出局的慘烈狀況。因此,金融控股集團作為組織形式創新的方向值得肯定,但需冷靜思考、審慎發展,不能一擁而上。

〔1〕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企業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M〕,中國出版社,1999年2月版。

〔2〕王常柏、紀敏,金融資產同質性:關于全能銀行的一個〔J〕.金融,2002,(6)。

題目:Separate or Mixed Banking: One Commen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深泽县| 靖宇县| 易门县| 凤台县| 乐陵市| 道真| 大连市| 长沙市| 华蓥市| 福贡县| 阿拉尔市| 碌曲县| 荃湾区| 龙胜| 刚察县| 石棉县| 个旧市| 萨嘎县| 湘潭县| 延吉市| 乐昌市| 衡东县| 讷河市| 白沙| 泸州市| 黔江区| 郓城县| 萝北县| 周至县| 丰城市| 抚宁县| 牟定县| 华安县| 霍城县| 新兴县| 峨边| 莱西市| 白河县| 邹城市|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