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看圖寫話春天來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陳馳宇 (二年級)
早上,太陽從天邊升起來了,太陽像一個紅紅的大火球。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變成了烏龜。地上的小草綠綠的,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條綠色的毯子。柳樹的枝條長長的,像一條條長長的辮子。柳樹下是一條小河,河里的水藍藍的,許多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有的像在做迷藏,有的小魚在吹泡泡。
關鍵詞 看圖寫話;觀察思維;暢所欲言
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起步階段的訓練,是培養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看圖寫話能力可以說是作文的基本功。我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途徑,幫助他們入門,提高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通過平時的摸索和實踐,我積累了一些方法。
一、注重觀察――看一看
平日里的生活場景,周圍環境無疑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奧妙無窮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低年級孩子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向往。多多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孩子們會從中獵取到許多感興趣的內容。文學大師魯迅也曾說:“如要創作,第一是觀察。”春天來臨了,我會帶他們去田野里觀賞金燦燦的油菜花;到校園中看看那競相開放的花朵,長滿綠葉的樹木,聆聽那清脆的鳥鳴……面對這美妙的世界,孩子們不可能無動于衷。在我上完《找春天》這篇課文后,我帶著孩子們到校園中觀察,讓他們摸一摸小草,聞一聞花香,聽一聽鳥叫……自己去校園 中找找春天。下面是我們班學生文君寫的一段話:春天來了,我們唱著《春天在哪里》這首歌跟著老師去校園中觀賞美麗的景色。我發現春天在那五顏六色的花朵里,春天在那嫩綠的小草里,春天在那小鳥的叫聲里。我高興地叫著:“我找到春天啦!”你瞧,生活是孩子創作的源泉,外面的世界是孩子最好的課堂,觀察體驗是孩子最真的感受。
二、大膽思維――想一想
有的學生在觀察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低年級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在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出現不完整的圖畫,要求學生自己創作添畫,推前測后,更能激發學生去大膽想象。記得一次交流課上,我出示了一張畫,畫中只畫了半個圓,我要求學生在這個半圓上添上幾筆,變成一樣東西,然后展開想象,寫幾句話。后來發現,學生畫的圖有“太陽”、“刺猬”、“烏龜”、“蘑菇”、“小汽車”、“雨傘”……形形的東西,奇思妙想的話語,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和時間賽跑》中,不是也有與太陽比賽的場景嗎?這場景與小女孩所描寫的畫面多么相像!
三、興趣入手――畫一畫
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時,你會發現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有的圖畫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無從下手;有的圖畫學生不喜歡,觀察的時候就會缺乏主動性;有的圖畫有人物,有景物,學生在寫話時,往往寫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我想到了畫圖畫是低年級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美術課上,他們充滿畫畫的熱情,紛紛用畫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課間,也經常看到他們三五成群在一起交流自己得意的圖畫作品,可見他們是多么地喜歡畫畫,在他們心中畫畫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何不先把看圖寫話改成畫圖寫話呢?畫畫是孩子們體驗畫畫樂趣的過程,又是孩子們思考的過程,他要構思畫什么,為什么畫,怎樣畫更漂亮,這又是個觀察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會急于表達自己的作品,此時再讓孩子們寫話,一定會生動又有感情。
四、暢所欲言――說一說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工具,是寫話的有力基礎,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們不難發現低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練習都有說話訓練的安排。可見“說”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級孩子好奇、天真,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說起話來有時前言不搭后語或重復。這就要求老師要耐心引導,注重細節。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他們在今后看到一些關于班級或同學故事的圖片時,有話可寫。此外,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這樣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課標中指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在閱讀時,認認生字,劃劃優美詞句,并鼓勵記下來,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能促使學生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作文起步訓練,教師要注重觀察引導,善于利用資源,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帶領學生實踐,積累寫話材料,讓學生愿說樂寫,使他們能順利地邁上中年級作文的新臺階。我堅信:給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們一 定會像小鳥一樣快樂飛翔,一定會用五光十色的筆來描繪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
許舒彤
春天來了,榕樹發芽了。過了幾天,榕樹爺爺身上爬上了好幾條小害蟲,榕樹爺爺很疼痛。一天早上,啄木鳥醫生來了,一條、兩條、三條……把害蟲全都用尖尖的嘴巴捉下來了,榕樹爺爺笑了起來。
從此,它又成了一棵茁壯的榕樹。
1.這是什么季節,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河岸上有什么?你在河里和天空中都看到了什么?它們在做什么?
3.小女孩在做什么?
【詞句錦囊】
微風 蘇醒 絢麗 柔軟 舞姿 樂趣 花香 氣息 暖和
雪化冰消 大地回春 春暖花開 美不勝收萬物復蘇
1.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上面綴滿了淡黃色的嫩葉;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鉆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鳥們從家里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2.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3.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寫話秘笈】
想前:通過圖畫上景的變化,人和物的活動,引出“春天來了”。
想細:按照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河岸到河里),把春天景物的美麗之處寫出來。此外,還要寫一寫小動物及人物的活動,但要注意詳略喲。
想后:生活在暖意融融的春天里,你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寫出你對春天的熱愛。
河邊放“蝴蝶”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桃花開了,柳樹姑娘又跳起了草裙舞。看著美麗的景色,我再也坐不住了,就跑到河邊放風箏去了。
河里的鴨子看到我來了,就嘎嘎地叫了起來,好像說:“你這小姑娘,會放風箏嗎?”哼,小瞧我了。我一手拿著我的蝴蝶風箏,一手拿著線軸,先快跑了幾步,然后一松手,風箏真的飛了起來。瞧,它越飛越高了。飛過的燕子看見了,都在夸我呢!連那太陽都向我露出勝利的微笑了呢!
看,我的“蝴蝶”多漂亮,它也為春天增添了一份美麗呀!
作者系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耿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指導教師 李 云
快樂的春天
一只只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叫醒了沉睡一冬的小河。
河水嘩啦啦地流,水中黑溜溜的小蝌蚪,好似一個個音符,在水中跳動,也許正在彈奏一曲美妙的音樂吧。小鴨子在水中悠閑地游來游去,有時還捉弄一下淘氣的小魚呢。
岸邊,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的野花開了,紅的、粉的、紫的,五顏六色,十分鮮艷。那棵垂柳的柳絲長長的,被風吹得東搖西擺,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秀發,又好像在和大家打招呼。
草地上,一個小女孩兒在開心地放風箏,她手拉著風箏(zheng)線,一邊跑,一邊喊:“風箏,快飛吧!”
望著這春天的美景,太陽公公笑了,笑得那么美,那么甜……
作者系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清泉作文學校二年級學生
指導教師 李清泉
有聲有色的春天
春天邁著腳步悄悄地來了。你看:柳枝吐出了新葉,在微風中飄拂,好像在向我們招手。桃花開了,淡淡的粉色,散發著陣陣的芳香。河岸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在小草的陪伴下左右搖晃,像一個個小朋友在跳搖擺舞。最乍眼的是那棵茂盛的大樹,葉子綠得鮮亮,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
低下頭你會發現:鴨子在水中嬉戲,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讓我出了一身冷汗,它們險些成為鴨子的美食了!抬頭仰望天空,你會發現春天的信使――小燕子也唱著歌從南方趕回來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也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河邊放風箏,我一拽線,大蝴蝶(dié)風箏慢慢地飛上了天,都快碰到太陽公公了,太陽公公連忙笑著說:“不要靠近我,小心我傷著你……”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真想說:“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有聲有色的。”
作者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方金字塔潛能培訓學校二年級學生
指導教師 木 子
【暢所欲言】
蔣婷同學:劉艷雨同學的寫話題目編得真有意思,其實“蝴蝶”就是“風箏”啊!原來是為了引起大家閱讀的興趣啊!這點值得我學習。
趙洋同學:申璐源同學對河中小蝌蚪游動情景的描寫十分生動形象,還有對小鴨捉弄小魚的描寫,我覺得很好玩兒。如果是我,我就得寫成小魚被小鴨子吃了,那多慘啊!
一、指導學生看圖
在低年級看圖說話與寫話中,“看”與“說”及“寫”的前提,要想讓學生能記且會寫,就得讓學生會“看”,為此,作為教師在教學時要先指導學生了解看圖方法,并讓他們掌握一點觀察順序,如:從整體到部分,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里到外,或者由人到事有層次的觀察,從而抓住圖片的主要內容,有目的地進行訓練,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適當的給寫話“潤色。”
比如在教學中,我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張圖,名叫《春天來了》。其要求讓學生寫一下關于圖片中春天來了的內容。只見圖片上有山,有水,有柳樹,有小河,有風箏等等。比如二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動,但是由于年齡尚小,語言表達能力有些不足,當看到這樣的圖片時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說,也不知道從何說起,所以很多孩子絞盡腦汁也沒有說出來。這個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就引導學生先認真看圖,然后讓孩子們分別告訴老師圖片上有什么?孩子們一個個精靈古怪地爭先恐后地告訴我圖片上的見聞,然后我又趁機引導孩子哪些東西遠?近處又有些什么呢?順勢引導孩子們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抓住了圖片的主要內容。于是看似很難的看圖說話就這樣慢慢變簡單了。
二、在“看懂圖”的基礎上指導“表達”
在學生學會全面地,細致地看圖的基礎上,我首先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圖意,先要求學生完整的說一句話,然后要求學生把幾句話連成一段有條理的話。學生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前言不搭后語,老師這時候要耐心的指導學生要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說話的同時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對這些關鍵詞形成第一印象,恰當地進行表達,力求語言通順。此外,還要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加強“大面”訓練。
面對全體學生,也可以采用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采用比賽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練習,有機會展示自己。為盡快提升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的能力,我每天早上利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口頭說一說昨天晚上看到的新聞或者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一天一個人,其他同學聽后,再認真地寫一寫。除此以外,我在教學中每周組織學生舉行一次講故事比賽,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增加課堂氛圍。
如我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講到“開心,高興”等詞語時,我鼓勵他們說出它們的近義詞,有的同學很聰明,立刻就答出了: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等。這樣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提升了,而且不再僅僅局限于二字詞語中,開拓了思路,豐富了內容。
三、能說不等于會寫,巧妙培養學生的“會寫”
讓學生會寫,首先得選對圖。選出的圖,既要有明確的思想內容,也要簡單明了。在寫之前,作為教師引導學生的時候首先要對這幅圖有足夠的了解,引導學生對其細致的觀察,觀察是口述和筆述的前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觀察中,教師要對學生提一些帶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對那些對于講話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應重點關注,教育他們慢慢來,要自信。
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條不紊地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猶如第一個環節中我們提到的“從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等,讓學生都能在說的基礎上再寫。
耐心地指導學生把剛才說的話,納入到作文格式中。我們任課教師都有切身的體會,讓低年級的學生寫作文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師要細致地帶領學生逐圖進行觀察與分析,逐圖進行口述,逐圖進行寫話。最后手把手地帶領學生把寫出的三段話連在一起,納入作文的通常格式中。要告訴他們,題目寫在哪里?第一段開頭要空兩個格,標點符號把它們放在方格里。單單靠講述還不行,應該多多培養學生的動手寫作能力,將習慣成自然。
如此細致地講解以及學生的反復練習,學生最終體會了,這就是作文了。但是這只是作文的輪廓,在作文中,依然會有很多的障礙。比如字詞障礙,分段的障礙,標點符號不會很好的運用等。教師要耐心地為其更正,爭取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