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春夜洛城聞笛

春夜洛城聞笛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第1篇

1、《春夜洛城聞笛》原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譯文: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3、創作背景。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來源:文章屋網 )

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第2篇

1、此夜曲中聞折枝的下一句是何人不起故園情。

2、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原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白話譯文: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來源:文章屋網 )

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第3篇

2、相公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朝登劍閣云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征蓋,川柳萬條拂去旌。暫到蜀城應計日,須知明主待持衡。岑參《奉和杜相公發益昌》

3、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唐陳光《長安新柳》

4、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唐李商隱《垂柳》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6、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巨源《城東早春》

7、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8、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春射雕處,千里暮云平。王維《觀獵》

9、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唐李商隱《柳》

10、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11、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唐韓琮《柳》

1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1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翎《寒食》

1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5、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司馬光《客中初夏》

16、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游人傍水行。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鄭思肖《春日登城》

17、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唐韓偓《詠柳》

18、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1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0、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唐崔櫓《柳》

21、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溫庭筠《楊柳枝》

22、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

23、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唐韓偓《柳》

2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5、風煙節物眼中稀,三月人猶戀褚衣。結就客愁云片段,喚回鄉夢云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把酒送春無別語,羨君才到便成歸。朱弁《送春》

2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27、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許渾《咸陽城東樓》

28、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謝枋得《蠶婦吟》

29、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范成大《初歸石湖》

30、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絕句》

31、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32、襄陽樓下樹陰成,荷葉如錢水面平。拂水柳花千萬點,隔樓鶯舌兩三聲。有時水畔看云立,每日樓前信馬行。早晚暫教王粲上,庾公應待月華明。元稹《過襄陽樓》

33、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唐崔櫓《臨川見新柳》

34、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唐杜牧《柳絕句》

35、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六首》

36、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37、折向離亭畔,春光滿手生。群花豈無艷,柔質自多情。夾岸籠溪月,兼風撼野鶯。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唐李中《題柳》

38、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春日偶成》

39、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墻。鶯窗人起未梳妝。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馮延巳《浣溪沙》

40、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唐李嶠《柳》

4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42、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劉克莊《鶯梭》

43、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笛》

44、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如何一攀折,懷友又題詩。唐方干《柳》

45、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么。唐狄煥《題柳》

46、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晏殊《寓意》

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第4篇

一、“楊柳曲”也作“折楊柳”,是古橫吹曲名。晉太康末,京、洛有《折楊柳》之歌,其曲多言軍中辛苦及戰爭斬獲之事。六朝梁、陳及唐人所作大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如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關外,征人看不到青青楊柳,羌笛卻吹著“折楊柳”的曲子,自然就會牽動離愁。

李白詩歌中“折楊柳”的曲調的運用則突破了“懷念征人”這一題材范圍,將它拓展為抒游子的離情別緒或羈旅之思。如《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詩是李白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游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發思鄉之情。其意為“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生呢?”此詩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笛樂飄飄,如此動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原來吹奏的是“折柳”,即《折楊柳》。古人送別時折柳,“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離情別緒。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足見詩人思鄉之切。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幾歲就離家東游,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游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再如:《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首聯極寫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時(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見了。同時,“無花”二字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啟頷聯“笛中聞折柳”,“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句表面看是寫邊地聞笛,實話外有音,意謂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聞”,“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此聯除了烘托出邊地環境的酷寒之外,也暗含征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頸聯緊承前意,極寫軍旅生活的緊張。此二句只就一“曉”一“宵”寫來,并不鋪敘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強。尾聯用西漢傅介子的故事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愿”字與“直為”,語氣砍截,慨當以慷,足以振起全篇。這是一詩點睛結穴之處。

二、《梅花落》,笛曲名,簡稱《落梅》《梅花》,《樂府詩集》此調題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以思鄉懷遠為主題,曲調悲涼。南朝至唐許多文人都有《梅花落》歌詞,大都表現怨愁離緒。如高適的《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風將笛曲《梅花落》吹送到關山處處,好像盛開的梅花在風中散落,表現了征人思鄉、思婦念遠之情。

如李白的《黃鶴樓聞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U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么遙遠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忽然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

三、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也稱“關山”,《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多寫征戍離別之情。如王昌齡的《從軍行》“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戍邊將士耳中揮之不去的是《關山月》的曲聲,他不由想起萬里之外的妻子,于是愁緒縈懷,這如泣如訴的笛聲,傳達出戍邊將士強烈的思鄉懷遠之情。

如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婦的愁苦。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這兩句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體會到了。中間四句在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描述出征戰的景象。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末四句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

春夜洛城聞笛范文第5篇

關鍵詞:笛;唐詩;意象;美學意義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和樂演唱的傳統外,還不乏專門寫樂器的詩文。傳聞宋玉曾作《笛賦》,賦中寫道:“宋意將送荊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乃使王爾、公輸之徒,合妙意,角較手,遂以為笛。……廷長頸,奮玉手,摛朱唇,曜皓齒,赪顏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激叫入青云,慷慨切窮士。”用笛子吹奏《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最有代表性的詩篇,強烈傳達出一種怨恨之情,聲之慷慨悲愴,令人愴然涕下。透過宋玉描寫的笛聲,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這種樂器應該是現在所說的“簫”。在唐代以前,詩歌中出現的樂器以琴瑟為主,如《詩經·關雎》中即為“窈窕淑女,琴瑟有之”,《詩·小雅·常棣》中寫道“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嵇康的《琴賦》,通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古琴,使人贊嘆。相比于琴瑟這一類傳統的中國樂器,笛作為意象出現在詩文中則相對罕見。當然,這與笛子自身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原始時期的舞陽賈湖骨笛到浙江河姆渡的骨哨、從戰國時期的“篪”到漢魏時期的“橫吹”,中國笛子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演變,到了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劉長卿的《聽彈琴》這樣寫道:“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這首詩的背景正是唐朝當時發生的音樂變革。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燕樂”成為一代新聲。白居易《廢琴》:“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也說明了這一點。除了琵琶外,笛子也在社會中廣為流傳。中國笛子的形制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得到進一步的改革,其音色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笛子演奏已經遍及社會上各個階層。“虢國潛行韓國隨,宜春深院映花枝。金輿遠幸無人見,偷把邠王小管吹。” 張祜的這首《邠王小管》寫的就是他曾目睹的一段逸事: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由于偷吹邠王玉笛而被逐出宮,可見笛子在唐朝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現在看來,笛子一般是橫吹的,且聲音清脆響亮。其實不然。“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過三種不同的含義。我國還沒有橫笛的時候, 簫的前身名笛、篴。直到簫的名字確定后, 笛才成為橫笛的專名,其實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張騫通西域后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從唐代起,笛子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在橫吹之笛中,又可以分為是否貼了笛膜。豎吹之笛聲音低沉,其悲惻程度最甚。橫吹之笛又可以根據是否加了笛膜進行區別,加了笛膜的橫吹之笛一般聲音高亢響亮,樂調也顯得較高。 故笛子的形制直接影響到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的詩歌中,最常見的笛應該就是羌笛了。它常常吟響在在塞北邊疆,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戰士在傍晚趕著牧馬而回,開篇即渲染了一種和平寧謐的氛圍。蒼茫又澄凈的夜色里,不知是哪座城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類似的風傳笛曲,也在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出現過,“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境界非常動人,“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相通的是那一份故園情,然而這種思鄉的情緒并不低沉,透過那嘹亮的笛聲,傳來的是信心與希冀。羌笛在這里成為了戰角,鼓舞著健兒們勇奪功名。雖然唐代已經將橫吹之笛和豎吹之簫分開,但是在文人圈中的情形大不一樣,在文學著作中,他們常常喜歡用羌笛一詞,以表示他們對充滿異國情調的這一外來樂器的認可 。還有一些直接提到橫吹之笛的詩句,如李白在《司馬將軍歌》中寫道:“羌笛橫吹阿亸回,向月樓中吹落梅。” 自“羌笛橫吹”以下六句為第三段,寫勝利歸來,歌舞慶賀,天子表彰,名垂后世。王昌齡《江上聞笛》“橫笛怨江月,扁舟何處尋。聲長楚山外,曲繞明關深。” 一個“怨”字包含了無盡的蒼涼,游子思鄉之情趁著笛聲躍然紙上。唐朝中期, 詩歌中對“笛” 已開始注意區別,方法之一是運用限制詞。橫吹的笛也常用“橫笛” 來表示。張巡在詩中寫的橫笛音,寄托著對家鄉的思念,但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將領,他在悲嘆的同時又要鼓足自己的勇氣,橫笛蒼涼悲壯的聲音恰好可以作為他的寄托。

其實一些唐代文人筆下的笛,有時指的就是簫。杜甫的《秋笛》:“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 詩中典故出于宋玉的《笛賦》:“吹清商,追流徵。” 清徵和清商都是中國古代悲凄的調子,非常低沉,這樣的效果只有豎吹之笛才能奏出。孟郊的《楚竹吟酬盧虔端公見和湘弦怨》寫道:“握中有新聲,楚竹人未聞。識音者謂誰,清夜吹贈君。……一掬靈均淚,千年湘水文。”詩人對未聞的楚聲作出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在詩的最后,他不禁留下了眼淚。明代的朱載堉經過仔細考察,斷言這就是古笛的遺存。簫笛被詩人利用,寄寓一些思歸的情感,在夜晚聽到悠悠的笛聲,或者晚上獨自一人前往江邊吹笛的詩境常常出現,毫無疑問,這樣的感覺是凄清落寞的。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對洞簫有深刻地描述: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遷客騷人,無不聽簫笛聲而落淚失眠。借笛子那清脆嘹亮的聲音表現輕松歡快的情緒在唐詩中也出現較多,例如牧童在山野之中吹奏的牧笛,“臥牛吹短笛, 耕卻傍溪田”,小牧童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碰到生人顯得神氣傲慢。放牧時躺在牛背吹短笛,耕地時他等在水田旁邊。簡單而且快樂,詩境較為清新。

有些詩歌雖然不直接出現笛、簫這些字眼,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知道詩中出現了笛的意象,那就是用一些有名的笛曲來指代。許渾在《聽吹鷓鴣》中說:“金谷歌傳第一流,鷓鴣清怨碧云愁。夜來省得曾聞處,萬里月明湘水流。”用簫吹奏的《鷓鴣飛》,回環曲折,幽深低沉,襯托了詩人在月明之夜惆悵傷感的意境。“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梅花落》是漢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它和《折楊柳》一起成為笛曲的代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笛曲寄托的情感也有變化。但多數情況下,笛曲抒發的是征戍之人、游子的思鄉情感。“它非特是一個新形式, 新事物, 而且正是一個新感情。它出現的時候, 往往也便是詩意出現的時候, 它與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它所以正是詩的一個原質。笛成為了‘詩的一個原質’。”從林庚先生的論述來看,笛在唐詩中已經根本上拓展了唐詩的表現能力, 并帶給唐詩以嶄新的活力。這種新的活力因素對后世的詩歌有較大的影響,在宋元時期的詩歌中出現了簫笛這個意象。如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者,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一氣呵成,酣暢淋漓。此外,范仲淹、柳永等人也曾在詩中描寫過簫笛,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由此可見,笛這件樂器在唐詩中確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成為一個特定的意象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其具有特殊的文學意味。笛子獨特的形制、音色、曲調等被利用,拓寬了唐代詩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為后世詩文的發展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高文.全唐詩簡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蕭滌非.唐詩鑒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3]林克仁. 中國簫笛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相關期刊更多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北京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

草地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阿壩州委宣傳部

出版發行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张家川| 阿鲁科尔沁旗| 玉山县| 东丰县| 扎兰屯市| 淮南市| 喜德县| 安图县| 南郑县| 五指山市| 潼关县| 光泽县| 山丹县| 郴州市| 耒阳市| 呈贡县| 台安县| 汝南县| 贡山| 天门市| 昭苏县| 无棣县| 宁河县| 富川| 黄骅市| 滦南县| 洪洞县| 乐至县| 临颍县| 瑞安市| 无棣县| 蕲春县| 剑河县| 贡觉县| 南和县| 行唐县| 临沧市| 吴旗县| 武宣县|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