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魯迅手抄報

魯迅手抄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魯迅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魯迅手抄報范文第1篇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圖片(2)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圖片(3)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圖片(4)

一年級愛讀書手抄報圖片(5)

讀書手抄報的資料1:讀書伴我成長

1、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鄭板橋

2、知古不知今,謂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王充

3、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鄭玄

4、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 ——錢三強

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丘

6、欲速是讀書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綿密不間斷,不在不速也。 ——陸瓏

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況

8、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孔丘

9、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魯迅

10、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高爾基

愛讀書手抄報的資料2:書香伴我成長

清晨的縷縷陽光從我的發絲筆直地傾瀉下來,我捧起書好似看到很久之前我滿手捧起的美好時光。

想起年幼的時候,總喜愛捧著注音的童話故事。費力的拼讀著,眼神里閃著無比耀人的明亮。我認為那翻開書時嶄新的墨香是那樣的迷人。翻開了,我就翻開了一個美麗的故事。里面只有純潔的美好,所有的結局都是美麗的。無論多費力的讀完一本書,但在最后我都喜歡大聲的告訴母親:白雪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陽光照耀得我的臉龐無比的快樂。那書香就陪伴著我進入每一個夢鄉。

夢醒了,我已告別了做夢的年代。但那書香卻越加濃烈的陪伴著我的少年。我開始思考于夢想與現實。陽光依舊燦爛得炫目。我還是一樣熱愛讀書,從那白紙黑字中我開始學會分辨人間的是是非非,美惡善丑。我看著別人的故事,投入自己的情感,真切的感受著喜怒哀樂。雖然懵懂,但我依舊熱愛著那清新的墨水的香氣。那書本煽動時的香氣,使我陶醉。伴隨著那書香,我開始領悟人世間的美麗。那不僅僅是知識,還是真善美。

時光不留分說的流走,我已經漸漸踏向成熟。夕陽的光彩籠罩著我的房間暖黃。我放下手中握得發熱的鋼筆。房間里充滿著鋼筆水的味道。我依舊熱愛著讀書,成長的時光中我開始懂得了表達,我開始寫著我自己的故事,讓別人感受我的喜怒哀樂。我敘述著屬于我的青春的故事。夕陽如血,交織著云朵,那古老的城墻內敲響了一陣晚鐘。伴隨著那陣陣書香。

多少個年年歲歲,就那樣不經意的從我手中溜走,改變了許多的許多。但是不變的依舊是那對書的熱情。看著自己那成排成排的書柜,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書教會我的不只是知識,還是做人,生活的道理。我閉上眼,最后一縷陽光那樣的燦爛,仿佛在對我微笑。

書香伴我成長。

讀書手抄報的資料3

小九九乘法口訣表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猜你感興趣:

1.一年級小學生讀書手抄報圖片大全

2.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大全

3.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大全圖畫

魯迅手抄報范文第2篇

關鍵詞:語文作業 作業布置 原則 功能 開放性

轉變之一:作業布置的原則

1、變“隨意性”為“針對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而現在教師工作壓力大,大多精力都投入到備課、上課中,對于布置作業更多時候只是信手拈來,隨意性強,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差異。作業布置原則的轉變,首先要強調的是作業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即不僅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學生,還要針對不同心理、不同意識狀態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才是教育中的主體,要使作業布置與學生的生理發展狀態相適應,與學生的接收能力相適應,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相適應。

2、變“封閉性”為“開放性”

成績這把尺子一直在衡量著教師和學生,不少中學生不太關心國家大事、科技的發展動態、社會熱點甚至身邊發生的事情。而是一味地以應試為目的,造成視野狹窄、目光短淺、思想封閉。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開放型的學科,語文作業要以“大語文”觀為先導,要將學生的學習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環境當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學習、靈活學習,學得主動、學得實在,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人。

3、變“機械性”為“趣味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上不源遠不竭的動力。而有的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出題與解題時,刻板機械,鉗制了學生的思維,降低了作業的效果。

轉變之二:作業布置的功能

1、作業布置應是一份自助餐

作業如果是學生課堂之外的一頓大餐的話,那么筆者認為應把舊有的填鴨式的喂養轉變為自助餐式的自主品食,作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給予一定的彈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A.“吃”什么自己挑

每一個學生的愛好、興趣、知識結構、能力水平都不相同,在布置作業時,要想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愿意做作業、喜歡做作業,教師就不能搞“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考慮作業的難度,并讓作業有一定的彈性,給學生留下一定的主動空間,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挑選。比如教完新課后,不要急著讓學生“生字抄5次,詞語抄3次”,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選擇自己認為難寫或容易寫錯的幾個字詞,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這樣,學生就會用心去寫、用心去記,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再如,比如在學完《詩四首?歸園田居/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登岳陽樓》四首古詩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首,把自己的讀完詩后的感受描寫出來。學生一定會選擇自己最喜歡最熟悉最有感觸的一首詩歌來寫,從而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B.“吃”多少自己定

作業的多與少是一個量的問題,太少不利于知識的鞏固,太多又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并且從實際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個體水平、能力的不同,也導致同樣的作業,不同的學生來完成,用時上也相關甚遠。

C.怎樣“吃”自己選

在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中,不僅是作業的內容、作業量可以自己選,而且以什么形式來完成也可以自選。新型的語文作業觀要求教師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個性在作業中的充分發揮。比如在上完《五柳先生傳》后,我要求學生就這一課題做一份綜合性的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角度自選。

2、作業布置應是一個大舞臺

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語文作業設計要興趣化,要符合學生心理的特點,又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把作業完成看作是學生展示作業、展示自我的大舞臺。

A、朗誦。朗誦是很重要的閱讀手段,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語感,使朗誦者和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比如,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雪》、《海燕》、《岳陽樓記》等文章,可以讓學生事先做好預習準備工作,然后讓學生當堂朗誦。

B、辦報。手抄報是能使學生綜合能力得以體現的一個有效作業,也是學生展示自己的一個舞臺。如上文提到的學習《五柳先生傳》后的手抄報作業。另外,在筆者的班級中,實行一周一次的小小手抄報作業,切合課本,內容豐富,有:韓愈及其作品、談懷才不遇、魯迅和他的老師、我的母親等等。

C、表演。對于課本當中,故事情節較強的文章或是場景,可以布置學生進行一定的創作和表演一。比如學完《皇帝的新裝》一文,可讓學生分組編排課本劇,學生們不僅能根據課文生動表演,而且還有一些組能將課本進行改編,融入很多現代因素,形成《新編皇帝的新裝》。

我想,如果每位語文老師都能對自己的作業布置方式進行切實的轉變,那么,語文的作業真的會“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讓小作業大有作為――談中學語文作業布置的切實改變》王璇

魯迅手抄報范文第3篇

論文關鍵詞:實踐活動,自主,主動,主導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這里的“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必須是“自主”的;學生的“主動探究”是實踐活動的靈魂。

那么,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究”的主人翁地位呢?

一、堅持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原則,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

語文實踐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為核心,是一個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是一項實踐性強,靈活、開放的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是其顯著的特點,它強調學生的親歷親為,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生活,發現和探究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

1、全體參與,親歷親為

洪宗禮老師在《試論語文的工具性》一文中說過,“語文是個工具,必須在反復的使用中才能掌握”。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做“動天君”(葉圣陶語),要特別關注那些語文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想方設法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通過活動來提高自己。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最大限度地為

學生自主發揮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中獲得樂趣,得到鍛煉,“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放開一點,放手一點,放心一點,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包括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制定活動計劃,自主決定活動方式和自主設計展示成果的形式等。只有讓學生親歷親為,才能獲得對于實踐的真實感受,而這種內心感受正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為能力的原動力,也是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活動中親歷親為,才能養成“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積極主動,自主發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重視學生個人的觀點和行為,要鼓勵學生勇于自主選擇,獨立創造。活動時,學生既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自主制定活動的具體目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知識、能力水平自主選定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他們有權決定學什么和怎樣學,教師可以提建議,作指導,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學習和發展負責。例如,在開展“我愛文學”實踐活動時(《七年級語文教科書》上)時,首先,我們可以根據課本的提示要求,結合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文學作品的書目,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社戲》,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供學生選擇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教益,在閱讀中融進自己的情感,通過閱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我們要指導學生自主分工,團結合作,編寫小小文學手抄報,讓學生自主設計小報名稱,自主開設欄目。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方向發展,使每一位學生都為自己的手抄報感到驕傲,因為這其中凝聚著自己的勞動和心血。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根據要求進行的自主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根據教材的要求進行組織安排,幫助學生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新課標的這段話,明確指出了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1、明確目的,交給方法

魯迅手抄報范文第4篇

一、充分利用語文課堂,讓學生大膽質疑,重視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的愿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作為農村的孩子來說,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創新的愿望。這就要求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不受教師的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照本宣科,把教參的理解強硬地灌輸給學生,在考試中,用既定的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回答,這些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學生的求異思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教參上明確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現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學生可能認為愚公搬家是更省事,現代移民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如果學生有這種認識又未嘗不可呢?

二、利用農村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想象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農村學生的生活體驗也是豐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許多涉及農村題材的文章,我們要善于抓住這部分內容,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發散思維與想象思維。為了創新,必須強調發散思維與想象思維,沒有發散思維和想象思維就不會有任何創造性的萌芽和創造性的成果。可以說一切創造都起源于發散思維與想象思維。例如,我們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進行發散思維,想想自己小時候有沒有與魯迅類似的經歷,有沒有與魯迅類似的體驗。也可大膽想象,如果你是當時的魯迅,你會怎樣做?再如,我們教學《孤獨之旅》時,我們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背景,讓學生體會小主人公失學放鴨的經歷,大膽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會怎樣。當然,對于其他文學名著,我們仍然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與大膽想象。如教學《孔乙己》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聯想到當今大學生中的“孔乙己”,他們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現象。也可以大膽想象,孔乙己斷腿之后會怎樣。再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可讓學生作假設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萬富翁的于勒,文章情節會怎樣。通過這樣的發散與想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然就會培養起來。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魯迅手抄報范文第5篇

一、延伸閱讀

這是一種以拓寬學生閱讀面為目的的閱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以個人為中心,也可以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還可以以整個班級、年級為單位。如在學習《社戲》時,我們開展了關于魯迅先生的閱讀活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完成幾項任務:閱讀關于魯迅先生個人簡歷方面的資料;閱讀《吶喊》小說集,再選擇幾段描寫得精彩的語段以備進行誦讀欣賞;閱讀一些魯迅先生語言風格的介紹資料;每一小組以魯迅先生的一部小說為主進行閱讀賞析,如《故鄉》《祝福》《孔乙己》《藥》《風波》等;搜集周國平等人對魯迅先生的回憶資料。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小組成員可以將搜集到的資料在全班交流,形成資源共享。我認為這樣的閱讀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展示才華,又能讓整個班級在資源共享中一起進步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二、研究閱讀

這是一種以設計問題和尋找答案為目的的閱讀,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其實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學生總會有一些問題提出,它們可能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連,也可能與課本無關,不管是哪一類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閱讀的對象,指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在研究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在無形中解決問題、增長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悟。研究閱讀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頻率很高的,如學習專題“荷”時,我組織的一組學生搜集有關“荷”的詩歌,這個小組學生非常積極,速度快得驚人,效果也很不錯,如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詩歌;另外的一組搜集關于“荷”的散文雖然有點困難,但是他們經過不懈的努力,也有所收獲,找到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等散文。

三、分析閱讀

這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為目的的閱讀。我們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要讓他們由讀懂故事情節到讀懂作品的深刻內涵,從而進一步上升到讀透作者的內心,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達到提高他們賞析能力的目的。如學習專題“西游記”時,我讓學生在假期閱讀原著,并觀看電視,使他們對《西游記》有個大概的了解。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了解,要激發學生的賞析意識。于是我圍繞《西游記》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指導他們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做好批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還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整理好批注,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我認為這樣的名著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全面地了解作者、作品,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學生掌握鑒賞作品的一些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四、泛覽閱讀

這是一種對文學作品進行整體性的了解而不求精通的閱讀。我認為這對提高一個人的整體閱讀水平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讓學生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精讀訓練,對泛讀卻不加重視,那么學生的知識面就比較狹窄了,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所以,我們可以結合課本內容,有目的地提供閱讀資料,從而來刺激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在課后積極主動去尋找文學作品、閱讀文學作品。其實這種方式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不但要有極高的文學素養、高超的引導水平,還要能提供好的指導方法,如有的地方只需要讀懂大意就好了;有的地方只要能記一些要點就行了,最關鍵是要培養他們泛讀的習慣,讓他們愛上閱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讀得非常輕松、自由,從而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設置一個書架,陳列一些中外名著、雜志報紙等,讓學生課后可以隨時進行閱讀,從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我們平時也可以在那看看,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黎平县| 吉林省| 洛隆县| 上虞市| 建德市| 延川县| 泽普县| 花莲市| 北票市| 胶南市| 岐山县| 左云县| 安阳市| 静海县| 安国市| 邯郸县| 阿图什市| 桦川县| 承德县| 射洪县| 丹阳市| 沈丘县| 嘉定区| 仁寿县| 班玛县| 通城县| 岫岩| 黔江区| 大庆市| 兴化市| 琼海市| 赫章县| 玛沁县| 炎陵县| 临湘市| 南华县| 齐齐哈尔市| 庆阳市| 成安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