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護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首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比較嚴重時,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而且缺乏治愈的信心,這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患者心理的健康,有的患者還會產生的經濟負擔的顧慮,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這不利于緩解患者的病情,有的患者還會向家人隱瞞病情并且拒絕治療。其次,有的患者存在不遵醫囑的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夠配合,有時還會擅自離院,這增加了護理的風險。最后,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惡意拖欠醫藥費的問題,在手術剛結束后,會逃離醫院,醫護人員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增加了患病的風險。
2.婦科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詳細、耐心地想患者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一般常識,讓患者徹底了解自身的病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多關心,多體貼,安慰患者,鼓勵患者樹立信心。
2.1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本科室為了強化護理安全管理,科室成立以護士長帶頭的監控小組,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譬如授課培訓、講座、考核等,對護理的法律意識進行加強。所有的安全教育可以圍繞何如保護患者的隱私權、知情權以及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幫組護理人員認清護理安全中的危險因素,從意識上是護理人員自覺轉變態度,將安全護理融入工作思維中,從被動教育到主動自覺執行。鼓勵護理人員從細節做起、從自身做起,互相鼓勵、互相監督。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護理。
2.2糾正態度,建立完善的相關制度
針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明文規定,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準確、及時記錄患者的病情,避免隨意性,使護理人員意識到護理記錄是醫療事故、糾紛處理的依據,也是患者救治過程中的真實反映和評價治療效果的科學依據。本科室為了針對這一情況建立了獎懲制度,大概做法如下:護理差錯不影響每月的績效考核,但是堅持每個月進行一次交流大會,會上對護理記錄質量高的護理人員進行鼓勵獎賞,對護理記錄書寫不過關的護理人員進行監督和經驗傳授。不進行懲和批評,做到只對差錯不針對個人。通過這個措施,分析了護理人員工作過程中常發生的錯誤,減少了安全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3加強重點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護理工作雜而繁瑣,這就要求在工作環節中合理安排人員,護士長做好人員的配備和安排。本科室打破以往的排班模式,大膽改革,推行彈性排班,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來動態安排人力資源。這一做法避免了護理人員在交班中遺漏,在醫療高峰、突發事件、危重患者搶救都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堅持護士長一日四查房制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2.4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所以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護士掌握的專業知識越多,技術基礎越扎實,出醫療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技術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業務水平也就提高了,就越能注意到用藥的嚴謹性,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交代患者事后注意事項。只有良好的業務水平,在繁瑣的工作中才可能游刃有余,完美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減少醫療糾紛。
3.結語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56例和對照組56例。試驗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4~49歲,平均33歲;手術類型:行普外科手術者19例,行骨外科手術者16例,行婦產科手術者11例,行其他科手術者1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23~48歲,平均32歲;手術類型:行普外科手術者18例,行骨外科手術者18例,行婦產科手術者11例,行其他科手術者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患者均于術前完善常規檢查,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根據分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而試驗組患者將安全管理應用于常規護理中,具體措施如下:(1)改善工作環境:合理分配工作,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緩解其高度緊張的情緒。降低各種設備應用中的危害,如減少X線輻射對人體的損害,出現被器械誤傷的情況應及時處理,如迅速擠出足夠多的血液后用流水沖洗,再應用碘伏消毒傷口,必要時注射相應疫苗,以降低感染率。(2)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培養其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減少護理工作中出現差錯的概率。(3)認真制定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對于年輕的新進護士加強培訓,同時由高年資護師領導、監督,保證手術室護理工作可以安全開展。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進行護理質量評分觀察應用安全管理后的護理效果。
1.4滿意度評定本研究滿意度調查問卷選用本院護理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相關責任護士發放,并向患者說明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在問卷填寫完畢后按時收回交予護理部相關負責人員進行統計。調查問卷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項,賦予1~4分,總分≥80分為非常滿意,70~79分為滿意,55~69分為基本滿意,<5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之和。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差錯率比較試驗組患者中出現護理差錯2例,護理差錯率為3.6%;對照組患者出現護理差錯8例,護理差錯率為14.3%。兩組患者護理差錯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5,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比較試驗組患者發生護理糾紛1例,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8%;對照組患者發生護理糾紛7例,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2.5%。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P<0.05)。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中非常滿意者25例,滿意者18例,基本滿意者9例,不滿意者4例,總滿意度為92.9%;對照組中非常滿意者8例,滿意者15例,基本滿意者21例,不滿意者12例,總滿意度為78.6%。兩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29,P<0.05)。
2.4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8.1±2.0)分,對照組為(94.8±2.3)分;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11,P<0.05)。
3討論
1.1管道標識材料的選擇
管道標識材料的選擇一定要慎重,符合實際應用中的要求,標識紙的選擇一定要韌性高、防水效果好等特點,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易被撕破,揭下后能繼續使用,用記號筆在上面進行標注后,字跡要清晰可見,而且記號筆的選擇也很重要,其寫出的字跡能夠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掉色,使得字跡消失或模糊不清。
1.2管道的種類
醫學上,一般根據管道的作用將管道分為出路管道和入路管道兩大類,出路管道有腦室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各類空腔腔器引流管等,入路管道有PICC及其他部位靜脈留置針管、鎖骨下靜脈穿刺留置管、經鼻飼管、胃腸營養管、吸氧管、尿管、氣道濕化管、各種沖洗管道等。
1.3管道標識的顏色
管道標識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顏色要與管道相對應,色彩鮮明,對不同功能的管道進行不同的標記,這樣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比較容易辨識。一般來說,中心靜脈置管和外周靜脈留置針管的管道標識顏色為紅色;鼻飼管及胃腸營養管的管道標識顏色為綠色;持續吸氧管的管道標識顏色為白色;尿管及各種外殼引流管的管道標識顏色為黃色;氣道濕化管的管道標識顏色為藍色等。
1.4管道標識的使用要求
管道標識大多適用于護理重病患者多管道的管理;在護理中,護士長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正確的使用管道標識,加強管道安全標識的管理;管道標識要統一設計、制作,護理單元要按需領??;管道標識使用說明要落實到位,確保每個護理人員手中有一份詳細的管道標識說明文件,并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好管道標識的使用方法。
2管道標識在管道安全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管道標識不清
有些醫院在管道標志使用的時候使用白色的膠布進行區分不同的管道,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標識不清楚、重復使用、字跡模糊的問題。
2.2管道標識雜亂
當重病患者帶有多種管道的時候,管道交錯,管道標識采用多種不同樣式的標識,十分的雜亂使得護理人員在反復牽拉確認管道的時候,容易混淆。
2.3管道標識遺失
由于管道標識在使用的時候粘度不夠,護理人員貼上的管道標識滑落,造成標識的遺失,當發現后又得重新進行粘貼,耗時耗力。
2.4管道標識填寫不規范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帶有的管道貼標識并且要填寫相關的內容,但是在填寫的時候,不按照規范來填寫,并且使用的記號筆顏色多種,看起來十分的費力。
2.5管道標識位置不統一
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的習慣有所不同,在進行管道標識粘貼時,其粘貼的位置很隨意,使得管道標識粘貼位置得不到統一,在進行管道確認的時候費時費力。
3管道標識在管道安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3.1進行統一管理
對重病患者的管道管理要使用統一、規范的管道標識。醫院的護理部門要對管道標識進行統一的設計,包括其材料的選擇、樣式的制定、粘貼的位置、內容的標注等,各個護理單元要按需領取,同時下發管道標識使用說明文件,確保每位護理人員能夠熟練的掌握其使用方法,正確的標注管道名稱、置管人名、置管日期等。在粘貼管道標識前,要向患者的家屬說明管道標識的作用,讓其在日常照顧患者的時候,要注意保護,避免管道標識受到污損、破壞。管道標識的統一管理有利于護理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識別各種管道,尤其是帶有多種管道的重病患者的管道安全護理,避免了反復牽拉確認管道的現象,既準確、迅速又安全。
3.2管道標識管理制度化
要制定完善的管道標識管理制度,明確責任。護士長要監督護理人員對管道標識的使用情況,對其進行指導,對于發現的使用不規范或者管道標識存在問題等情況,要及時的進行糾正,確保管道的安全。安全護理管理部門要定期的對管道安全護理工作進行檢查,采納多方面的意見,結合實際情況們不斷地完善管道標識管理制度。
3.3加強管道安全護理管理
醫院的護士長要同護理人員進行交流,對于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同時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檢查,查看患者帶有的管道上的管道標識粘貼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對其護理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進行強化,提高護理能力,正確的使用管道標識,提高管道安全護理的質量。
3.4使用一次性管道標識
管道是臨床上治療患者疾病的重要工具,其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重病患者的治療中。管道可以作為主要的治療工具,也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其類型十分的多,管道應用與護理是醫護人員工作中重要的內容。在管道安全護理中使用一次性管道標識可以讓護理人員更加快速的判斷各種管道的名稱及作用,有利于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其護理質量,同時通過及時、準確的對管道進行觀察可以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
3.5規避護理風險,樹立風險意識
護理工作中存在著許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責任性因素,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不按日常制度執行;技術性因素,護理人員水平低,缺乏經驗等。在管道安全護理管理中,要加強護理人員管道標識的有效使用,讓護理人員樹立風險意識,使護理人員在管道護理工作中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則,規范化護理,從而從源頭上有效的規避管道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4小結
1.1電灼傷:術中單極電切的使用,需經患者身體形成回路,若回路連接不暢,常出現電灼傷。電灼傷屬于事故,一旦發生不僅增加了患者痛苦,還易引起醫療糾紛。對宮腔鏡護士進行電外科知識培訓,護理中針對其安全隱患因素采取下述防范措施,效果理想。本組手術患者均安全度過手術期。
1.1.1常見原因:患者局部皮膚潮濕或與金屬接觸,負極板粘貼不牢固、位置不恰當、負極板被浸濕、術中意外回路形成等[4]。
1.1.2防范及處理措施:(1)術前應詳細了解患者心臟有無起搏器、體內有無金屬植入物(如鋼板、克氏針等),如有則選用雙極電切,同時術中加強病情觀察,如安置起搏器患者心律有異常應及時處置,必要時停止手術。(2)負極板應選擇在肌肉豐滿處,避開易出汗及毛發多、有疤痕部位,如大腿外側。(3)一次性負極板應避免重復使用,同時防止消毒液、沖洗液浸濕負極板,建議避免貼臀部。(4)術中當電切或電凝不工作時,切不可盲目加大功率,應立即暫停操作,仔細檢查回路的各個環節無故障方可調節。⑤術前應嚴格檢查手控或腳控的彈簧功能,保證各環節性能良好,避免電灼傷發生。雙極電切或等離子系統在工作時,電流在切割電極部產生回路,相鄰器官和組織無電流通過,不產生組織損傷,對人體電生理影響小,有限熱穿透。在條件允許下建議優先選擇雙極宮腔鏡。
1.2水污染:術野敷料潮濕應視為污染[5]。術中因經鏡鞘外溢的膨宮液浸濕及污染術野敷料、手術床、地面、儀器甚至術者等即造成水污染。使用電切時還易引起骶尾部電灼傷,也影響精確記錄膨宮液出量,尤其是患者有血源性傳染性疾病時更是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組手術患者均使用3L腦科手術巾后,術野敷料干燥,有效解決了水污染。膨宮液經排液管有效引流入容器后便于精確記錄其出量,也減少了導致感染及電灼傷的隱患因素。
1.2.1常見原因:術前過多的消毒液浸濕骶尾部敷料,術中外溢的膨宮液未得到及時引流從而造成術野敷料、手術床甚至儀器等被浸濕污染。
1.2.2防范及處理措施:采用江西3L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腦科手術巾,環氧乙烷滅菌,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為普通手術貼膜,規格45cm×30cm,下部分由手術貼膜延伸制成收集袋和排水管,收集袋外側有可供塑型的金屬條?;颊呷“螂捉厥弧⑾句伣砗?,在其骶尾部加鋪一次性無菌巾隔離被消毒液浸濕的敷料,再由助手和洗手護士將手術貼膜粘貼于會,收集袋及排水管朝下,用剪刀在手術野剪1小孔供操作,將收集袋金屬條向外彎曲以撐開袋口,最后將排水管末端置于有刻度的容器以便精確計量。
2術中安全隱患的護理措施
2.1水中毒:水中毒是大量的膨宮液經手術創面、子宮內膜、腹腔大量吸收進入體循環引起的、以稀釋性低鈉血癥及容量過多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是宮腔鏡手術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水中毒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進展主要表現為血壓上升、脈搏下降、顔面部和球結膜水腫,甚至出現肺水腫和腦水腫,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昏迷或死亡。本組2例水中毒患者發生與手術時間長、病情監測不及時、膨宮液出入量差超過閾值未及時統計并報告術者有關,術中發現后立即對癥采取相應措施處理后轉ICU繼續治病,病情穩定轉回病房,術后隨訪均恢復良好。
2.1.1水中毒原因:常見于手術過程中因宮腔壓力保持在110~130mmHg、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致大量的膨宮液經手術創面、宮腔、甚至腹腔吸收入循環引起。
2.1.2防范及處理措施:(1)巡回護士根據圖像清晰度隨時調控膨宮壓力,堅持由低到高的原則,其壓力設定低于使灌流液大量經輸卵管進入腹腔所需壓力或低于患者平均動脈壓,適宜膨宮壓力為80~100mmHg[6],從而減小了灌注壓力,降低宮腔壓力,減少水吸收。(2)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尿量,準確記錄膨宮液灌注量、排出量及其出入量差值等,可以及早發現并避免水中毒的發生。(3)一般手術時間1~2h宮腔鏡手術膨宮液用量為6000~8000ml[7]。當手術時間≥1h或膨宮液的差值(入量-出量)≥1000ml,手術復雜應及時提醒術者控制手術時間,同時動態監測血清電解質,預防性靜脈滴注利尿劑,并限制液體入量[8],避免過量的液體吸收。(4)一旦監測到水中毒,首先停止手術,檢測血清電解質,Na+在120~130mmol/L,靜脈給予呋塞米10~20mg,同時限制液體入量。動態監測Na+,至Na+≥130mmol/L為止;若Na+<120mmol/或出現明顯腦病癥狀者,給予3%或5%的高滲氯化鈉溶液,補給量按以下公式計算:所需補鈉量=(血鈉正常值-檢測血鈉值)×52%×體質量(kg)。開始補給總量的1/3或1/2,然后根據血鈉值變化決定余量的補充。切忌快速、高濃度靜脈補鈉,快速糾正低鈉血癥可引起腦橋髓鞘溶解,其發病機制尚不明了,臨床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假性大腦半球癱瘓、吞咽功能不全和聲音變啞。
2.2空氣栓塞:雖然少見,但因靜脈空氣栓塞發病十分突然和嚴重,因此空氣栓塞也是宮腔鏡手術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處理亦較困難,經常導致死亡與重度傷殘。巡回護士配合手術時,密切關注病情和膨宮液使用情況,嚴禁氣體經膨宮導管進入宮腔,膨宮壓設定堅持由低到高原則且不超過患者平均動脈,于擺放后再將背板搖高10°。本組手術無1例發生空氣栓塞。
2.2.1發生原因:多數是由于宮腔鏡手術中灌注液中混有氣泡,在膨宮加壓狀態下,氣泡很快進入開放的靜脈引起空氣栓塞[9]。另外擴宮頸管時血管撕裂、宮內壓力過高及頭低臀高位也會導致空氣栓塞的發生。
2.2.2防范及處理措施:(1)嚴密觀察病情:若患者術中突然發生胸悶、憋氣、嗆咳,面色青紫,血壓下降等癥狀,應高度懷疑發生空氣栓塞;(2)一旦懷疑患者發生空氣栓塞,應立即停止手術操作,協助患者取頭低腳高左側臥位,正壓給氧,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10mg;(3)如果出現心肺功能衰竭時進行復蘇搶救,必要時轉入高壓氧艙;(4)宮腔鏡護士須經規范培訓合格后方可操作膨宮機,術中及時更換膨宮液時,嚴禁空氣經灌注液管道進入宮腔;(5)術前晚酌情放置米索前列醇;(6)先行宮頸預處理,減少擴宮困難引起的宮頸管裂傷;(7)設定膨宮機的灌注壓力在適宜膨宮壓力為80~100mmHg或低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避免過高的灌注壓力;(8)避免患者取單純頭低臀高位。擺放時臀部移出床緣8~10cm,采取先搖床至頭低腳高20度后再將背板搖高10度。此可使腹腔臟器上移,使盆腔顯露良好,有利于手術操作,同時對心、肺血流動力影響小且減少頭部充血[10]。
2.3子宮穿孔:子宮穿孔是宮腔鏡手術嚴重而且最常見的并發癥。本組發生子宮穿孔2例,1例是由于宮腔粘連在擴宮時困難進入宮腔時出血較多懷疑子宮穿孔;1例是在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過大切割過深懷疑子宮穿孔。護理配合時密切關注手術進程,發現穿孔后立即配合術者給予對癥處理,對保守治療者術后加強觀察傷口引流情況。術后隨訪患者無特殊不適,恢復良好。
2.3.1常見原因:宮腔內粘連明顯;病灶過大;視野不清時盲目操作等。
2.3.2防范和處理措施:(1)手術操作時,須保持視野清楚、動作輕柔。可在手術前晚放置米索前列醇減少擴宮困難,懷疑子宮穿孔時應停止宮腔操作;(2)宮底部小穿孔出血不多,可用宮縮劑和抗生素,常可保守成功;(3)穿孔大、出血多,位于峽部、側壁,應立即開腹或腹腔鏡下確定穿孔部位情況后電凝止血或縫合;(4)修復子宮穿孔時,應檢查有無其他臟器損傷,并給以相應正確處理,必要時請相關外科協助手術治療。
2.4術中出血:出血是宮腔鏡手術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和安全隱患。
2.4.1常見原因:電切操作時切割器移動速度過快;切割肌層過深;未充分電凝止血。
2.4.2防范及處理措施:(1)先電凝被切除組織表面大血管后再切割;(2)小動脈出血針狀電極止血;(3)廣泛滲血:有齒滾筒狀電極止血或藥物加強子宮收縮;(4)出血量多或停止操作后觀察仍有持續流血,可宮腔內放置Foley導管液體壓迫止血,術后保留時間根據引流液的性、量而定,一般6~18h。(5)開腹或腹腔鏡下對相應出血點進行血管縫扎止血,如效果不佳最后切除子宮止血。
3術后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
3.1傷:膀胱截石位是婦產科常用手術之一,具有充分暴露會陰,便于手術操作等優點,但在臨床應用中極易造成損傷。膀胱截石術后易出現皮膚軟組織損傷、腰部酸痛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出現腓總神經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低血壓、小腿筋膜室高壓綜合征等[11],即傷。對腔鏡護士進行安全知識和助力型馬鐙性新型腿架的操作規范培訓,考核合格方可操作。本組手術患者均取改良膀胱截石位,術后隨訪患者均無活動障礙和受壓癥狀,無傷發生。
3.1.1傷:常與長時間的截石位易引起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髕骨損傷有關,也與手術固定不牢、下肢意外滑落有關。
3.1.2防范及處理措施:(1)膀胱截石位。麻醉前與患者溝通,于清醒狀態下使其屈髖屈膝,兩腿夾角<120度,詢問患者無不適后固定好腳架,腘窩部襯軟墊使患者腿部舒適、牢固地安置在支腿架上。(2)改良膀胱截石位。本院采用產自德國的助力型馬鐙性新型腿架,將腿架靴頂部滑至患者小腿中部固定,輕輕彎曲膝關節將雙腿放入靴子中,確認患者腳后跟完全置于靴子腳后跟處,小腿無壓迫點且于靴子中央以避免壓迫腓側神經,腘窩處懸空避免了托腿架對其直接壓迫而損傷腓總神經,使小腿呈水平位或稍高位,安置后患者踝部、膝關節及對側肩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此小腿抬高,有助于小腿血液回流和防止腓總神經受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畢恢復平臥位時采用單腿慢放,輕拍小腿肌肉,做被動屈膝運動后,再換另一側肢體,尤其是對高齡患者可有效防止性低血壓的發生。擺時動作輕柔、平穩。輸液上肢外展≤90度,防止臂叢神經麻痹發生。(3)安置后檢查確定腿、腿架固定牢靠,防止肢體意外滑落造成損傷。
3.2異物遺留:在侵入性操作時將非植入性材料非計劃性地遺留在人體內即異物遺留。屬于事故。本組手術發生電切環斷裂4例,器械護士及時發現,均完整取出。
3.2.1電切環斷裂常見的原因:電切環的多次使用、切割較硬的肌瘤組織、操作不當、電切的能量使用不當。
3.2.2防范和處理措施:(1)器械護士上臺后應檢查器械的完整性及性能,常規緊固器械軸節的螺帽,確認導管及電凝線是否連接好,更換可能斷裂的電切環;(2)在沒有膨宮液的環境下提醒術者禁止使用電切環;(3)器械護士密切觀察手術進程及步驟,及時整理使用后的器械并查看其完整性,一旦發現有斷裂或缺失立即告知醫師并取出異物,杜絕異物遺留事故的發生。
4小結
1.1醫院規章制度不規范
據統計,婦產科護理的大多安全隱患事故的發生,是因為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相關操作流程執行,導致了不合理操作的發生,進而引發了醫療事故。因此,嚴格規范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是減少甚至避免醫療事故發生的根本。
1.2環境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生活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水污染,空氣污染等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疾病開始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婦產科的醫護人員會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患者的體液和血液,以及X光線和各種化學消毒劑等,同時要長期與患者及其家屬打交道,處于這種環境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護理安全隱患。例如,吸入高濃度的麻醉廢氣有可能會導致妊娠期婦女的自然流產,而且可能會引起氟化物中毒,增加了不孕率。另外,婦產科的患者比較多,陪護人員也多,人流量大,出入頻繁,病床間隔距離小,病室內沒有進行定時的通風消毒,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感染發生的原因。病區的安全防護措施的不完善也是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之一。
1.3護士的原因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患者對護理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醫患之間若缺少溝通會造成患者和護理人員關系矛盾重重,不利于患者的修養和康復,同時也給護理人員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現代醫護管理要求護士應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在工作中,不僅具備醫療的基礎知識,而要有一定的應急和社交知識,以便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消除其顧慮和緊張。有的護士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對患者冷淡,解釋不到位,回答問題語氣生硬也是導致糾紛之一;操作環節中忽視患者的監督,不注重將操作關鍵環節完全展示在患者面前,使患者認為無菌操作不嚴格,容易發生護理糾紛事件。個別護士缺乏安全意識,如對緊張暈針的患者,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無法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
2護患糾紛發生的原因
2.1病人的因素
近年來醫療體制的改革,以及醫療費用的不斷增長,導致病人經濟意識的加強。再加上個別病人缺乏相關知識,出現了大量因為醫療收費問題誘發的護理糾紛。病人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醫務人員的服務要求日益提高,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缺乏應有的認同,對醫療衛生職業具有的分險水平高、風險復雜、風險不確定和風險后果嚴重的特點不夠了解。疾病轉歸的復雜性及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性決定了醫療不可能包治百病,病人及家屬治病心切,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對實際醫療結果不滿時,就會產生各種猜測即對醫護人員不再信任,投訴與不滿隨之而產生。而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醫方服務觀念、服務行為沒有因為當前社會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期望的提升而改變,也有少數病人及家屬道德水平低下,不講就醫道德,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找各種理由造成糾紛。
2.2護理人員因素
護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換位思考和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疏忽大意。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及超負荷、高風險工作使得護士對病人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或詳盡解答,這些都有可能在情緒上引起病人及家屬的不滿,成為護患糾紛的隱患。另一方面,護士法制觀念淡薄,忽視病人權益。病人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把自己看成是醫療過程中一個特殊的消費者,要求享有公民應有的知情權和同意權,對自己的病情、檢查、用藥、治療費用等都要十分了解的,一旦這些權益得不到保障或解答不滿意時,就會引起糾紛。而與之相比,護士的法律意識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護理的要求,對一些可能容易引起的護患糾紛認識不足,特別是面對新形勢下的舉證倒置,又認識不清,對由違規行為引起的嚴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認識,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所以護患糾紛也日趨上升。
3采取相應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護理工作制度同時加大執行力度
完善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實施科學管理,確保規章制度的執行能夠保證護理質量。同時應當大力加強相關的教育宣傳工作,運用報刊、宣傳欄等進行規章制度的知識普及,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意識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護士要有高度責任心,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護理查對制度防止操作有誤。如執行口頭遺囑時,護士必須復誦一遍,醫生確定無誤后方能執行。妥善正確的安置,防止摔傷、壓傷病人,合適的保證病人安全舒適,對使用止血帶的病人,要嚴格記錄并控制使用時間。3.2環境衛生的管理對醫院感染進行管理已經成為重要的內容,減少醫院感染率、縮短病程、減少醫源性傷害,已經成為廣泛關注的問題。制定嚴格消毒隔離制度,污物、污水、醫療廢棄物等管理制度,防范醫院有害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婦產科病房要求環境清潔,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寬敞,陳設簡單實用,地面光滑,不吸塵,排水系統良好,每周清潔消毒,徹底終末消毒或滅菌。對探視的人員進行管理,只許一個健康人探視,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樹立個人的良好的衛生習慣,了解探視、陪伴與疾病的關系,防范醫院感染的發生。
3.3推行人性化護理,有效溝通
護士用禮貌、親切的語言與病人交流,正確引導病人認識病情,及時主動了解病人心愿,用微笑向病人傳達關愛,同情,友情之心,“您好,請坐下”等禮貌用語就讓患者暖到心窩,能減輕患者的緊張或恐懼感,給與鼓勵或支持,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對語言不通聽力障礙的病人采取手勢等身體語言促使病人合作,活動受限的病人不能強拉搬以免增加疼痛;意識不清需專人守護以免墜床。產后要及時回訪以了解護理效果,關心病人的康復情況,使病人及家屬感覺到處處有親人關心的溫暖。
3.4注重素質的培養,造就合格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