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甘露寺多景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調歌頭·多景樓①
(宋)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②。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③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注釋】
①多景樓:在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
②徐州:指今鎮江。
③叔子:西晉大將羊祜(hù),字叔子,鎮守襄陽,曾登臨興悲。
【經典背后】
多景樓,宋郡守陳天麟于唐臨江亭故址修建。古名北固樓,亦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它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因米芾題書“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而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的“黃鶴樓”齊名。
公元1163年(孝宗隆興元年),當時39歲的陸游,以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出任鎮江府通判,于次年二月到任所。時金兵方踞淮北,鎮江為江防前線。多景樓下臨大江,三面環水,登樓遙望,淮南草木,歷歷可數。這年十月初,陸游陪同鎮江知府方滋(即詞中提到的“使君”)登樓游宴時,內心感嘆而寫下此詞。
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最佳之地,宋元以來經常為歷代文人雅士聚會賦詩之所。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坡,科學家沈括,書畫家米芾;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陳亮、陸游、劉過;元明清無數文人雅客,都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
宋代坡先后十多次來到鎮江,幾乎每次都要登臨北固山。有一次,坡和好友提壺攜酒,興致盎然地登上北固山。
兩人在多景樓上,憑欄遠眺,滔滔長江滾滾東流,金、焦二山在望,白帆點點,對岸的萬千氣象使坡深感此樓無愧“多景”之稱。他不由得詩興大發,作詩贊道:
古郡山為城,層梯轉朱欄。
樓臺斷崖上,地窄天水寬。
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
【關鍵詞】 鎮江 旅游業
一、鎮江旅游業的概況
鎮江位于中國東部沿海、江蘇南部,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稱“潤州”,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是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鎮江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宋朝書畫第一名家米芾、醫藥學鼻祖葛玄、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抗金英雄岳飛、韓世忠、北宋科學家沈括等等都在鎮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鎮江旅游資源豐富,有一處國家5A級景區,六處國家4A級景區。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鎮江擁有的旅游資源涵蓋了8大主類中的7大主類和22大亞類,擁有155個基本類型中的57個,基本覆蓋率為36.8%。近年來,在鎮江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鎮江市旅游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表1顯示的是2009―2013年鎮江旅游業發展的一些數據。
二、鎮江市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與江蘇其他城市相比,鎮江旅游業發展相對緩慢。從圖1中可以看出,鎮江的旅游收入不僅與南京、無錫等旅游城市存在較大差距,甚至與常州這樣旅游資源并不豐富的城市的差距也在增大,這明顯折現出鎮江旅游業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
1、旅游資源的不可替代性較差
江蘇省大多數城市都依山傍水,且鎮江市毗鄰以瘦西湖聞名天下的揚州市和以悠久歷史著稱的南京市,其尷尬的處境不必贅述。
2、市內景點分散,旅游資源缺乏深加工
鎮江旅游資源呈星羅棋布狀分布,景點比較分散,在旅游規劃中還未提出合理的資源整合方案,且景區的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低,多年來旅游形式就是觀光,定位不明確導致游客體驗感差,覺得鎮江旅游枯燥、單一。
3、旅游基礎設施落后
鎮江只有一條去茅山的旅游專線,對于其他旅游景點都未有專門的公交,這對于外地游客來說是非常不便的。此外,鎮江旅游景點周邊地區餐飲、住宿都不完善,餐館少,住宿條件差。
4、對旅游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
說到鎮江的景點,人們通常只會想到“三山”、香醋,而其他的旅游資源例如宗教資源、名人故居、歷史長街并不為人所知。
5、景區管理不規范
個別導游存在兜售商品的現象,有些景點門票價格偏高,景區內強拉客現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
三、對鎮江旅游業未來發展的對策思考
1、營銷策略
(1)聯合周邊城市,完善旅游一卡通。目前,鎮江已經與南京、揚州聯合發起旅游一卡通項目,市民在這三個地區都可以購一張卡暢游三座城市。但是,政府宣傳不到位,僅在事業單位、政府機構主動開展辦卡業務,普通市民對此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南京、鎮江與揚州知名旅游景點有所重復,鎮江的名氣遜于這兩座城市,使得本來很好的項目并沒有獲得很好的效益。
對此,筆者建議:第一,將一卡通項目延伸至周邊更多的小城市,例如宜興、常州、淮安等地,形成旅游資源的互補,產生集群效應。第二,旅游卡的宣傳方面,可以在鎮江或其他城市的電視節目中滾動播放,在報刊上刊登相關信息,使更多的居民了解到這項政策。第三,完善辦卡點的建設,方便居民快捷、簡易辦卡。一個城市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往往是節假日游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在新生入學之際為他們辦理旅游卡業務,抓住這一重要的旅游客源。
(2)高鐵沿線營銷。中國的鐵路網系已經十分發達,京滬、寧杭、滬漢三條主要的線路都通過鎮江,巨大的客流量為宣傳鎮江的旅游業提供了條件。因此,可以在京滬、寧杭、滬漢沿線城市開展針對性營銷。例如在高鐵進出口懸掛海報,在服務窗口擺放旅游宣傳手冊。鎮江站作為鎮江最大的一個站臺,可以在高鐵出口處集中進行鎮江優勢旅游項目的介紹,形式可以有影片宣傳、圖畫展示、照片展覽,讓外來的游客能夠進一步了解鎮江。
(3)網絡營銷。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普及,微博、微信、人人等即時通訊工具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和社交平臺。因此,加強網絡營銷勢在必行。建議官方正式進駐社交平臺,廣泛關于旅游的各種信息,如景點介紹、周邊小吃、交通路線等等,并解決游客在鎮江旅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形成良好的服務形象。鎮江的景區、餐館、旅館也可以加強與淘寶、美團等網購網站建立合作關系,開展景區門票、飯店客房、餐飲等預訂服務,形成旅游一條龍的服務體系。
2、完善基礎設施
(1)建設美食區,挖掘鎮江美食特色與美食文化。結合鎮江城市的商貿發展規劃,加快建設符合旅游特點,迎合大眾口味的美食區,重點提升“鎮江三怪”,“老字號”傳統小吃以及鎮江香醋的知名度,刺激本土菜系的消費,打造鎮江本土菜系品牌。
(2)特色旅游住宿和商務經濟型酒店統籌兼顧,以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度假需求。建議相關部門在主要的旅游景區發展特色旅游住宿,例如建設符合景區歷史文化特色的主題酒店和度假客棧,以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周到的服務解決游客留宿問題。在鎮江市的商業中心引進國內知名品牌經濟型酒店,滿足自駕出游和商務出游旅客的需要。
(3)加大景點公路建設,提高旅游景點通達度。近年來鎮江市交通建設步伐很快,但通往各個景點的條件略有欠缺。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景點公路建設,在計劃安排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優先修建通往全市各旅游景點的公路,提高旅游景點通達度,使全市旅游景點穿成線、連成片,實現城市景區公共交通的全覆蓋。同時開發特色旅游交通工具,加快水上旅游線路的開發與運營,形成多種類的水上游線,與單一的陸路觀光形成互補格局。
(4)加快旅游企業培育步伐,壯大導游隊伍建設。以提升服務水平為目標,加快引導并積極推動旅行社、旅游景區、飯店等旅游企業形成市場共贏合作機制,提高市場配置旅游資源要素的效率。吸引國際知名旅行社落戶鎮江,鼓勵國內著名旅游戰略投資商落戶鎮江。
3、加強景區的建設
加強景區內部路線規劃的合理性,設立清晰的路標和景點標志圖,使外地的游客明晰景點的全局。加強景區商業管理,整頓景區內外部商販,可以使其統一服裝、統一經營,這樣既能發揮集群的優勢,又能使其與景區環境充分融合。對于景區門票,建議減價或者各個景區統一門票。景點門票的設計要更加合理化,傳達更多的信息,使其更加具有收藏性。
4、開發特色旅游路線
(1)“宗教一條線”。宗教文化是新興的旅游資源,宗教旅游客源穩定、游客重游率高。鎮江的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五教齊全,具有開發優勢。首先是佛教,鎮江的金山寺、定慧寺、甘露寺以及寶華山都是知名的佛教圣地,當代高僧、臺灣佛光山創始人星云大師曾說過:世界的佛教在中國,中國的佛教在江蘇,江蘇的佛教在鎮江,鎮江佛教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其次是道教,茅山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再次是基督教,鎮江有基督醫院、美國北方衛斯理宗的教會創辦的鎮江私立崇真小學、福音堂和崇德學校、伯先路的內地會教堂舊址和浸禮會教堂舊址等等。此外,伊斯蘭教、天主教也都在鎮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些都是鎮江獨特的旅游資源。
對于宗教資源的開發,筆者建議:第一,重修焦山佛學院,定期舉辦“中國?鎮江佛教文化研討會”等系列活動,加強鎮江佛教在全國的知名度。第二,維護宗教古建筑的風貌,對于毀損的建筑在不影響其古典風貌的情況下加以維護,尤其是茅山道教幾經浩劫,很多珍貴的文物已毀于一旦,對其的保護更是刻不容緩。第三,開發佛像、禮佛用品、佛經和道教雕塑、道教音樂、道教美食、道教茶道等系列旅游商品,這樣既能刺激游客消費,又可以加深游客對于景點的印象。第四,大力支持鎮江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的建設和完善,旅游部門可以與宗教協會合作,舉辦大型宗教活動,弘揚宗教文化。
(2)“歷史一條線”。鎮江歷史文化長街包含西津渡歷史街區、伯先路歷史街區、大龍王巷歷史街區、楊家巷、薛家巷、新河街傳統風貌區,幾乎穿過鎮江歷史上的所有古城:三國鐵甕城、六朝京口城、唐代東西夾城、唐代潤州羅城、南宋鎮江府羅城、明清鎮江府城以及新城;長街一線,自西向東依次分布有10座城門遺址:朝京門、金銀門、南角灣門、高橋門、鐵甕門、欽賢門、鼓角門、定波門、利涉門以及花山灣古城東門。這些古建筑正是鎮江散落的一顆顆明珠,一旦把它們串聯起來,一定能夠為鎮江旅游業的發展添上一筆濃墨重彩。
針對歷史長街的開發,筆者建議如下:第一,楊家巷、薛家巷、新河街傳統風貌街區應保持老城區的整體風貌,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實施就地保護,對主要歷史街區和重要街坊按原貌保護,對于舊城墻在進行修繕、保護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守恢復原狀或者保持現狀的原則,要“修舊如舊”,以維護城墻的原生態,保持其古樸風格。第二,明確各條街區內部的開發主題。如此一來,有利于建立游客的全局意識,避免因景點分散而導致的知名度相對較低的景點被游客忽略。第三,加大宣傳力度。政府可以在長街上舉辦各種民俗活動,邀請民間組織一起參加。例如,根據西津古渡的歷史故事,每月安排一場大型文化創意劇,進一步豐富古渡文化活動。再如,在古渡遺址處利用幻影成像科技,再現當年渡口客來船往的繁華景象。第四,適當引入商業功能,有助于對歷史的重塑。例如,在長街兩側引入更多商業店鋪,經營與歷史相關的紀念品,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增加游客對歷史發展變遷的體會,加大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5、對“三山”進行再定位
(1)金山。金山寺以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而聞名,因此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將金山定位成“愛情之山”。筆者建議做好白蛇傳這個傳說的文章,平時可以排練大型的舞臺劇,在全國各地巡演以加強影響力。對于景區的維護方面,一定要加大對金山湖的保護力度,再現當年“水漫金山寺”的景象。可以仿效其他景區,建立愛情許愿臺、許愿樹等來吸引情侶。在情人節、七夕以及其他節假日大打情人招牌,舉辦如兩人夜游金山湖、七夕廟會等一系列活動,在情侶們的腦海中建立情人節就應該去金山的印象。
(2)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而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因此,北固山可以定位為“歷史名山”。筆者建議對于北固山的開發要和歷史緊密結合,對于北固樓周圍景觀的建設,要能體現辛棄疾所云“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的壯麗景象。可以在北固樓、多景樓內展覽歷史文人的墨跡、故事。甘露寺是劉備招親之地,在這里可以通過影像重現,修建三國長廊的形式重現歷史。
(3)焦山。焦山風景十分秀麗,碧波環抱,林木蓊郁,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游覽島嶼,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有江南“水上公園”之喻,被譽為“江中浮玉”。而焦山的寺廟、樓閣等名勝古跡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蔭云林叢中,也有“山裹寺”之稱。因此,焦山可被定位成“風景之山”。所以,對于焦山的開發重點就在于對其秀美風景的維護,一定要維持其自然風光。同時,宣傳也是十分必要的,可舉辦焦山美景照相展覽、書畫比賽,在公交站臺、大型商場懸掛焦山風景圖等等,使更多的人了解焦山之美,向往焦山。
【參考文獻】
[1] 鎮江市旅游局:鎮江旅游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Z].
[關鍵詞] 運河長江交匯 SWOT分析 對策
運河長江交匯于江蘇中部,其交匯點在揚州六圩港、瓜洲古渡和鎮江諫壁船閘以及這三點附近的潤揚大橋。就廣義而言,其交匯處可涵蓋蘇北、蘇南及皖北等地區。本文所論為其狹義概念,設定以潤揚大橋為中心,15公里左右為半徑的區域,所涉及城市主要是鎮江和揚州。
一、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資源開發整合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資源優勢。揚州和鎮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風景名勝。截至2009年底,揚州市共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家;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300余處。鎮江市共有國家4A級景區6家;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豐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為整合創造了十分優越的資源條件。揚州擅園林與水,鎮江擅山,相互補充,相互借勢。
(2)交通優勢。運河長江交匯處交通基礎設施優良。兩地城際公交的開通方便兩市居民的出行。京杭大運河和鎮揚汽渡溝通著兩個城市,潤揚大橋的通車使兩座城市天塹變通途。滬寧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的開通也為兩地的旅游助力。
(3)客源市場優勢。鎮江和揚州位于長江三角洲。這里城鎮集中,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國內市場主要是江蘇省內其它城市及華東地區,居民具備出游的前提條件,各城市地理距離也較近。
(4)政府重視。兩地積極參與寧鎮揚合作,正從自發性發展成組織化、制度化。從2004年開始,寧鎮揚每年共同召開寧鎮揚區域旅游論壇,三市旅游局相繼簽訂了《寧鎮揚金三角旅游區域聯合合作意向書》、《寧鎮揚區域旅游合作揚州宣言》和《鎮江宣言》。
2.劣勢分析
(1)景區開發不平衡,深度開發和整合不足。
區域內景區開發不平衡,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整合不夠。鎮江的旅游資源整合比揚州要好,鎮江三山已形成一個有知名度的品牌,而揚州在旅游資源的整合上缺乏創新,各旅游景點未形成整合。長江南岸三山風景區中,金山和焦山開發較快,地位比較突出,而北固山的吳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應有開發,在三山中顯得相對遜色。征潤洲、世業洲開發嚴重缺乏,雖已作了一些規劃,但付諸實施方面有待加強。長江北岸傳統景區如蜀崗瘦西湖名勝已開發到成熟階段。揚州和鎮江景區(點)沒有實行統一管理,所有權分散。如瘦西湖風景區屬園林局管理,瓜洲古渡公園屬邗江區,高寺屬宗教局,三山風景區沒有實現統一管理,有的目前仍是多頭管理模式,極大地制約著旅游資源的整合和深度開發。
(2)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缺乏有新意的系列產品,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個性缺失是一種靈魂性危機。揚鎮一體化旅游趨于產品同式化、線路同質化。旅游景點多為靜物,缺乏參與性,觀光型旅游產品一家獨大。旅游產品不注重“主次”、“長短”、“同異”、“冷熱”等搭配。
(3)城市配套設施不完備。
城市引導系統不完善,無法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揚州和鎮江雖然在這方面作了大量改進,但總體上仍不能完全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如揚州某4A級景區曾聘大學生為游客指路,原因竟是旅游交通指示牌不夠完善,讓此旅游景點無奈出此下策。
3.機遇分析
(1)南京都市圈的形成為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構架》于2002年3月出臺,強調要加強旅游業和新興工業兩大產業的合作。作為江蘇省首位核心都市圈,要優勢互補、各具特色、協調發展,它的形成為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為揚州和鎮江的旅游合作提供了平臺。
(2)世博經濟為揚州和鎮江的旅游合作帶來巨大推動力。
2010年上海世博的舉辦為上海和長三角區內其它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上海世博會的目標是吸引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可見,7000萬的參觀者不可能只在上海消費,潛在的消費者必然會去鄰近地區。所以,揚州、鎮江應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整合資源,錯位發展,擴大國際影響。
4.挑戰分析
(1)周邊城市競爭的挑戰。
無論是在長三角旅游區,還是在南京都市圈內,全國優秀旅游城市都很多。從江蘇省內來說,除去揚州和鎮江兩市,還有11個城市(含縣級市)榮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這種局面加劇了江蘇省各旅游城市之間的競爭,業內競爭威脅與業外競爭威脅并存,尤其是有些區域已經形成了先發優勢。
(2)資源利用挑戰。
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文物古跡多,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與旅游業加快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城市化及沿江沿河工業開發與旅游資源保護利用之間的關系問題。
二、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資源開發整合的對策研究
運河與長江交匯處雖然有一批優質旅游資源,已形成京口三山、瘦西湖風景區等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但缺乏像黃山、九寨溝那樣的世界級頂級旅游資源。交匯處旅游資源整合應凸現水體旅游、歷史人文、自然風光、宗教文化等特色,實現1+1>2的效果。
1.旅游產品整合
旅游產品是旅游經濟的核心內容,是大旅游的支撐。當前,單一觀光旅游產品的簡單組合很難滿足旅游需求,這一現狀要求鎮揚兩市改變現有旅游產品結構,在整合兩地旅游資源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補,對不同檔次的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對旅游線路進行各層次的整合,推出定位準確、反映區域特色的精品聯游形式。
觀光旅游產品整合:觀光旅游是旅游的基本層次,也是運河長江交匯處旅游資源的優勢。這個區域內有山水,園林、古寺、現代建設等。運河觀光游、仿古游都是旅游觀光的對象。在旅游線路設計上,應盡量在有限時間里讓游客盡可能參觀交匯處的代表性景觀,領略富有特色的社會民俗風情;在一條線路上,合理搭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創新觀光項目和參與性項目,同時也要不斷完善休閑類項目。如設計鎮江三山――瓜洲――普哈丁墓的旅游線路,游客既能欣賞山水風光,也能領略墓葬文化。瓜洲古渡、西津渡古街歷史悠久,可以開發仿古活動,如瓜洲古渡內開發古代皇帝出游儀式等活動。
度假旅游產品整合:鎮江和揚州圍繞山和園林的旅游產品開發較完善,但水景開發不足。發展運河和長江的度假旅游,沿岸開辟江濱浴場,開展游泳、游船等水上游樂項目以及水上垂釣項目。溫泉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度假旅游資源。揚州和鎮江雖不以溫泉資源出名,但目前已開發出御溫泉和韋崗溫泉等。依托溫泉開發會議中心、療養中心、嬉水樂園、溫泉飯店、溫泉度假村等娛樂旅游項目。
文化旅游產品整合:揚州和鎮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內涵豐富,所以開展文化旅游有深厚基礎。定期可以開展揚州八怪、揚州學派、昭明文選等歷史研究、文化交流等活動。
宗教旅游產品整合:設計江天禪寺、定慧寺、甘露寺、高寺、大明寺的宗教文化游,使兩地宗教文化交相輝映。
農業旅游產品整合:以鎮江世業洲、征潤州為主,吸引游客參與生產活動,品嘗土產。
其他還可結合實際進行生態旅游產品整合、美食旅游產品整合和節慶活動產品整合等。
2.旅游產品空間結構優化
旅游產品的空間結構可以理解為點狀(景區、景點)、線狀(主題線路)、網絡狀(由中心城市及其周圍的景區、景點組成)。空間結構優化就是點狀、線狀、網絡狀旅游產品的合理搭配,即能以網展線、以線串點。從運河長江交匯處的實際情況來看,點狀、線狀、網絡狀旅游產品空間結構還不十分完善。點狀旅游產品分布較廣,線狀旅游產品主要是圍繞運河為中心向外延伸,至于網絡產品空間上尚未形成。為此,應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開發重點旅游線路作為帶動雙水交匯處旅游的拳頭產品。以水為靈魂,實現點狀產品向線狀產品的轉化,以熱點帶動溫點和冷點,不斷增強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除著名的旅游景區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節慶文化等是組線的可選主題。積極培育瓜洲等重要節點,在線狀產品優化的基礎上逐漸向網絡型產品過渡。
3.重點開發江河共有景點
重點開發一批江河共有的景點,發揮運河和長江的整合效應,使游客既游長江又觀運河。對在歷史長河中湮沒的卻有標志性意義的景點要予以重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嬴政為了加強古吳地的政治、經濟、軍事,用三千囚徒開鑿徒陽運河。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煬帝在徒陽運河的基礎上,大規模浚深和拓寬為江南運河。我們在江南運河的入江口上筑秦始皇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游客在入江口看著滾滾長江水及秦始皇像,思及秦始皇在北方筑長城、在南方鑿徒陽河的偉大工程,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萬里長江一古渡”的瓜洲資源豐富,美名遠播。杜十娘的沉箱亭、康乾南巡行宮錦春園、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鑒真東渡、馬可波羅、鄭成功無一不與此有關。以唐代的歷史文化為背景、“春江花月夜”為品牌、江河交匯的自然景色和潤揚大橋為背景、瓜洲古渡為核心,開發一些參與性旅游項目。在瓜洲古渡公園內開辟一個觀景樓,向南遙望金山、焦山,向西遠眺潤揚大橋;在金山北望瓜洲,凸現“京口瓜洲一水間”的旅游主題和意境。
4.旅游購物街整合
旅游購物街是現代旅游城市豐富旅游活動的形式,能完善旅游產品結構,創造良好的旅游購物環境,擴大旅游購物消費。鎮揚兩市可借鑒南京夫子廟、蘇州觀前街、上海城隍廟的成功經驗,把旅游購物與城市原有的商業核心區緊密相連。揚州市旅游局推動建立專門的旅游商品展銷中心,將展與銷融為一體,能夠讓游客在短時間內購到有地方特色的各種旅游商品。鎮江西津古渡的文化街非常有名,可以構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觀光、美食一條街,擴大餐飲業和旅游業開發范圍。
5.有關配套設施的整合
(1)交通設施。現在一部分旅游者尚無力購買私人汽車,而且很少參與旅行社組織的活動,出游主要依靠公共交通。鎮揚兩地已開通旅游城際公交,還可以開通一些兩地之間的租車業務,如在鎮江租車,旅游后在揚州還車。
(2)信息系統。兩市要加強旅游信息的交流,建立一個區域內通暢的旅游信息平臺。跨區域的旅游產品信息應該放在同一信息平臺上,使旅游者能方便地獲取區域內的旅游產品信息,激發旅游者到這個區域的旅游動機。信息平臺應采取多語言版本,以便國外旅游主要客源地的游客能便捷地提取旅游信息。
(3)指示牌。完善城市導引系統,擴充指示牌的內容,中英文配套。在主干道上樹立規范的中英文路牌,改進各景點的導游圖景點引導牌和景區進入指引牌,以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
三、結語
運河長江交匯處是寧鎮揚旅游板塊及長三角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將緩解揚州旅游資源城鄉分布不均、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延伸鎮江傳統旅游線路,促進鎮江與揚州區域旅游合作,大大推動兩市旅游業的發展。我們希望以江河為媒,以江河交匯處為點,延伸到寧鎮揚的其它景點,通過突破行政區域加強與其他周邊城市的空間合作,提高兩個旅游地的核心競爭力與整體旅游形象。
參考文獻:
[1]王雯雯 郭尋 吳忠軍: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整合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6.1
[2]楊新軍 牛棟 吳必虎:旅游行為空間模式及其評價[J].經濟地理,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