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國科普日活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精心組織 加強領導
為組織開展好我區2016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結合實際,區科協成立了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由科協黨組書記張有儒、主席歐陽蓓蓓擔任組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科協副主席赫海任活動辦主任,基層協會負責人任辦公室成員。并制定實施方案,要求《綱要》成員單位和全民科學行動計劃獲獎單位和個人組織安排好科普日活動,并設立科普日活動分會場,擴展科普日系列宣傳活動。
二、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1、內容豐富
從科普日活動啟動以來,全面利用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科普圖片、科技咨詢、宣傳資料、宣傳畫冊、科普大篷車等組織科普工作者深入農、社區、學校、街道開展科普日系列宣傳活動和科普日紀念活動,向廣大群眾廣泛宣傳“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低碳生活,注意食品安全,為普及科學小常識,科協把科普資料送進千家萬戶。
2、 形式多樣開展科普日活動
組織各級科協的科技人員、科普志愿者和科技工作者深入農村、社區、學校開展科普日活動,運用科普大篷車、科普掛圖、科技展板 、科普資料、科普圖片、技術咨詢等開展科普日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宣傳效果好,群眾喜聞樂見。科普日主題活動明確,把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作為整個活動的主旋律。
(1)今年區科協申請區委、區政府利用xx區電視站傳播平臺,建立《科普大蓬車》電視科普欄目。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周末是全國科普日活動時間,從今年起科普日活動期間在xx區電視站播放《科普大篷車》電視科普欄目。每期《科普大篷車》播放15分鐘,計劃播放4期,一周兩期,共兩周。《科普大蓬車》是中國科協為充分發揮科協組織的作用,豐富科普宣傳手段,推動科普陣地建設,由中國科協聲像中心組織制作的一個面向基層的電視科普欄目,該欄目擁有正式出版發行刊號,部分內容曾在中央電視臺7套、10套節目中播出。《科普大篷車》電視科普欄目通過生動有趣、切合實際的科普常識為觀眾帶來最及時的生活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科技惠及民生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群眾性科普活動。得到區委區政府的批準,已在xx電視站播放《科普大篷車》電視科普欄目四期,每期《科普大篷車》播放15分鐘,一周兩期,共兩周。《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內容是:第一期:1、《低碳建筑》;2、《健康福音》;3、《科技資訊》。第二期:1、《新車保養——洗車》;2、《科學藝術協奏曲》;3、《科技資訊》。第三期:1、《新車保養——磨合》;2、《科學居家寶典》3、《科技資訊》。第四期:1、《新車保養——輪胎》;2、《機器人時代》;3、《科技資訊》。
(2)8月8日在區府路社區開展“五城聯創”工作,工作中對該社區在門前三包、整臟治亂、“聯鄉駐村”、黨建幫扶和科普工作、科普社區的創建等進行了調研和實地辦公,就如何在“五城聯創”工作中融入科普宣傳,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把科普宣傳欄、科普櫥窗和社區科普學校有效開展活動,將科普宣傳工作與“五城聯創”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社區科普宣傳和“五城聯創”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3)9月8日,在花園路社區廣匯超市門前廣場開展“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xx區政府辦、xx區科協、xx區人民醫院、六盤水市京州口腔醫院等單位參加了宣傳活動。活動突出宣傳“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食品安全”等內容,大力開展節約能源資源等宣傳活動,普及科學的節能知識和方法、樹立節約型社會的意識,大力倡導環保理念,從我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圍繞普及防火、防地震、交通安全、飲食衛生、疾病預防、計劃生育等開展宣傳。此次活動,xx區人民醫院、陽光五官科醫院為轄區居民免費做健康檢查并給居民免費發放環保袋、潔牙宣傳杯、漱口液、藥品、洗衣液、牙膏、牙刷、等宣傳物品物品。展出《食品與健康》專題掛圖20幅,發放科普宣傳資料480份,宣傳畫360余份,參與宣傳活動人員58人,受教育群眾2500人次。
(4)9月14日在松坪北路社區百聯電器廣場開展大型科普宣傳活動暨社區科普學校授牌儀式,六盤水市科協、xx區委、xx區人大、xx區政府、xx區政協領導和xx區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參加活動,活動號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創造更加健康、文明的美好生活。市、區領導向xx區五個社區科普學校授牌。活動為市民免費義診和免費發放藥品。發放科普讀本3000余份。展出專題科普掛圖260幅,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000份、宣傳畫1360余份。發放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宣傳圖片500張,張貼掛圖和發放免費上網閱讀使用手冊和上網卡200張。
(5)大橋蔬菜協會也組織了科普日活動,9月20日,一是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對如何加快我村蔬菜種植協會蔬菜產業現代化迎接全市三化觀摩會展開了大討論。討論會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落實了責任。把大橋蔬菜協會作為該農村社區宣傳科普知識的主要陣地,協會把社區分為十二個規劃小區共930畝。各小區種植不同類型的品種。發放了引進四季西芹100罐;美國文圖臘西芹100罐;荷蘭皇家81菠菜60包;以色列馬瑞亞花菜100罐;江蘇干心甘蘭100包;日本鐵桿大蔥100罐,狀元紅萵筍80包;洋大蒜20包;貴蔬258芫荽70包;日本黑田五寸人參胡蘿卜400包;瑪斯特西蘭花50罐等向群眾宣傳、講解種植技術。二是組織會員到水城縣發那村和xx區農業科技園區考察學習,通過科普宣傳活動的參觀學習,大橋村七組將200畝傳統種植調整為精品水果種植。在種植業方面經過兩天科普活動活動,吸收了很多先進的經驗,使理事會成員和科技示范戶拓寬視野。
(6)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
為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進一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增強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9月26日,xx區科協將科普大篷車開進了大灣鎮二塘中心校和大灣中學。為兩所學校1500余名師生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科技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科普大篷車把現有的科普教育資源、校外科技實踐活動、科普展板,向廣大師生展示了“人體導電”、“小鳥進籠”、“翻轉的頭像”、“無弦琴”、“無形的力”、“錐體上滾”、“手眼協調”等20余種科教展品,充分展示了數學、光學、電磁學等方面的科學原理,科普大篷車為同學們帶來了涉及光學、聲學、電學、磁學、力學等領域的20件科普展品,這些科普展品在校園內一擺出,便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活動中,科協的工作人員和學校的理化生老師為學生進行了耐心、細致地講解,并手把手地指導學生們操作,讓學生與展品親密接觸,從直觀的展品和具體的講解中對科普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學們在觀看過程中,細心聆聽講解員的講解,對每一件展品都充滿了極高的興趣。整個活動會場到處都充滿了科技知識的氣息,也使同學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魅力,激發了學生科學的興趣,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堂書本知識的理解。從而能幫助啟發孩子從實際生活勞動中尋找科技,拓寬視野,拓展思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興趣,加快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立體展板上展出的動物世界和海洋世界更讓低年級的同學們大開眼界。在科普展板面前,同學們一邊觀看一邊作筆記,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進一步懂得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為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提供了積極的幫助,給農村學校師生提供了一個走近科學、了解科學、學科學的好機會,科技進校園活動受到了師生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三、活動成效
通過精心組織,我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形成了上下呼應,全區齊動員的科普日活動局面,直接或間接受益者達到20萬人次。我們組織的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公眾喜聞樂見,參與互動性強,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了堅持科學發展、普及了科學知識,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群眾的歡迎,有效地擴大全國科普日的品牌效應,把2016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亮點紛華,進一步加強了“科學普及、你我共參與”普及力度,加大了引導社會各界樹立的科學發展觀,參與共建五城聯創的社會責任感,突出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全國科普日活動品牌的重點。同時通過進一步對開展“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活動的宣傳,使更多的公眾知曉“貴州數字圖書館”,走進“貴州數字圖書館”,享受“貴州數字圖書館”,運用“貴州數字圖書館”。的公共資源,通過對社區科普學校的授牌,進一步整合社區科普資源,完善社區科普設施功能,加強社區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和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科普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同時,農技協和社區科協也以“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注重活動實效,推進科普工作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真正形成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構建和諧涼都、促進我區去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根據省科協、教育廳、科技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關于認真組織實施2017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x科協發〔2017〕x號)和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垃發辦《關于舉辦2017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精神,區科協、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環保局、區農業局決定聯合組織開展2017年xx區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和主題
2017年全國科普日定于9月16日~22日在全區各地展開,主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
二、活動內容
(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圍繞阻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愚昧思想和行為,尤其是針對康養xx、綠色發展、生活垃圾藍色焚燒、五水共治、環境保護等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為公眾解疑釋惑,揭示科學真理,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讓科學“跑”在謠言前面。
(二)大力普及傳播發展理念。圍繞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求,大力普及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普及宣傳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觀念,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著力普及宣傳協調是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觀念,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的意識;著力普及宣傳綠色是永續發展的觀念,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大力倡導創新創造創業。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普及宣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激發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著力宣傳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條件,激發廣大公眾的科技興趣和創新熱情;著力宣傳創業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出路,提升公眾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廣泛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知識宣傳普及,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大力推進“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為核心的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四)大力開展針灸康養知識宣傳普及。圍繞xx康養城建設,加大針灸康養、運動康養、田園康養、森林康養科普知識宣傳,展示我區打造康養之城的美好愿景和成果,讓干部群眾了解區委關于康養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全社會凝聚發展共識,樹立科學生活方式,激發創新熱情。
三、主要活動
(一)舉辦2017年xx市全國科普日開幕式
9月17日在xx區舉辦“2017年xx市全國科普日暨綠色xx?藍色焚燒科普知識競賽啟動儀式”,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康養xx、綠色發展、藍色焚燒、五水共治、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助推xx康養城建設。
(二)組織參加“綠色xx?藍色焚燒”科普知識競賽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綠色xx?藍色焚燒”科普知識競賽,競賽以“xx科普”(微信公眾號:xx)為平臺,平臺題庫系統內有50道“綠色xx?藍色焚燒”科普知識選擇題目,競賽系統隨機抽取20道進行答題,每題5分,共計100分。以“小手拉大手”形式,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綠色xx?藍色焚燒”科普知識答題,活動將評選出優秀組織學校和抽取出獲獎學生,并組織優異學生赴外地考察“藍色焚燒”科普行,實地感受科技帶來的改變及魅力。
(三)生態文明科普知識宣傳進鄉村
聯合市科協,組織相關科技工作者深入相關鄉村(社區),以科普講座、咨詢服務、圖板展示、資料發放、科普表演、科普知識問答等形式,與群眾面對面,宣傳普及康養xx、垃圾分類、藍色焚燒、剿滅劣V類水、反對、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等科普知識,開展衛生義診活動,提升群眾保護環境的思想認識,消除群眾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誤解。
(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依托我區悠久的中醫文化資源,緊緊圍繞中醫康養做足文章,我們選擇在區二小籌建中醫藥展館,踐行中醫藥知識進校園,加大對全區青少年鄉土教育的力度,廣泛傳播我區歷代中醫藥人才的動人故事,使我區的康養建設后續有人,也為煅造出我區新時期更多的中醫藥人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五)省級學會科技服務進企入社
組織邀請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省針灸學會等學會專家,走進企業和社區,以科普講座、衛生義診、科技咨詢、科技培訓、教學輔導等方式,為群眾開展科技服務,普及針灸、生態農業等知識,提升群眾科學素質,促企業創新發展。
(六)科普示范基地體驗日
組織動員各類科普示范基地在全國科普活動期間實施開放日、體驗日等活動,積極開展以生態環境保護、藍色焚燒、防災減災、科技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展覽或科普宣傳,組織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參觀體驗,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技實踐能力。
(七)科技專題片展映
圍繞科普日主題,聚焦公眾廣泛關注的針灸康養、五水共治、生態文明建設、藍色焚燒、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播放公眾喜愛、易于傳播的科普影視片,通過《科普之窗》欄目、xx科技網等傳播渠道在全區進行廣泛傳播,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氛圍。
(八)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結合群眾需求,積極組織科技專家和農函大教師,深入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農函大教學點,開展葡萄種植、蔬菜種植、食用菌種植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落實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讓廣大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看得懂、學得會、有成效,提高他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促進農業科技快速進村、入戶、到田。
(九)開展知識產權示范(專利)暨扶持科技項目培訓
舉辦知識產權示范(專利)暨扶持科技項目培訓,通過現場教學、實地考察及討論交流學習活動普及知識產權發展、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科技項目申報與經費管理、科技大市場建設、熱點新技術及應用等知識,提升全區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科技人員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推進省知識產權示范區創建。
四、有關要求
1、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各相關部門根據要求認真謀劃,制定全國科普日工作方案及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全國科普日活動。
2、加強管理,統一規范。圍繞活動主題,采用規范的主標題和靈活的副標題名稱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日活動,提高活動的互動性和吸引力。活動參考名稱為:主標題——2017年×××學會(市、縣、學校、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日活動,副標題——特色活動名稱。
一、優秀組織單位
1、評選對象:省級共同舉辦單位的下屬單位,省科協直屬事業單位、省級學會(含高校科協),設區市科協、縣(市、區)科協,組織開展活動的其它有關單位。
2、各組織開展活動的單位按照有關要求,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序時進度,明確專門人員負責并推進相關工作。
3、按照年初制定的《2017年度設區市科協工作目標考核指標》的要求,以設區市為單位,所轄各縣(市、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組織開展的重點活動不得少于80項;以縣(市、區)為單位,全國科普日期間組織開展的重點活動不少于10項。
4、省級學會中的“綜合示范學會”和“特色學會”均建有科技傳播專家服務團;在省級學會、高校科協的會員中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注冊登記比例達到會員的20%且年動態增長率不低于10%,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正常開展活動的參與率不低于60%。
5、根據各市、縣(市、區)在“xx省科普志愿者”網和“志愿xx”注冊登記科普志愿者人數,志愿者參與服務的比例不得低于50%,每年參與服務的時間不少于20小時的科普志愿者比例不低于60%。
6、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增量科普志愿者的登記注冊工作和存量科普志愿者的管理服務工作。
7、針對未成年人(分小學組和中學組)、成年人(中國科協已聯合其它四部門開展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競賽活動)不同群體,聚焦當今科技熱點、公眾普遍關注的話題以及公民科學素養應知應會基本知識,圍繞“讓大眾愛上科學,讓科學服務大眾”主題,科學編制題本,通過信息化平臺等形式,充分發揮全省各級各類科普志愿者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開展科學傳播的作用,廣泛宣傳發動,全省公民科學素養大賽線上活動參與率達到60%或參與人數排在全省前列,線下現場比賽有選手參加。
8、在省主場活動舉辦的科普資源展覽展示中,獲獎產品(作品、展教品)數量多、質量高、效果好。
9、扎實開展“百城千校萬村行動”,南京、徐州、蘇州、南通4個市,南京市鼓樓區、江寧區2個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百城千校萬村行動”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其它市、縣(市、區)要完成“科普中國”、“科普云”優質科普資源在城鎮社區的落地應用。
10、積極參加省、市、縣(市、區)主場活動,能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且宣傳效果良好,受到公眾歡迎、得到媒體肯定。
二、優秀活動
1、評選對象:活動期間省、市、縣(市、區)組織開展的各項科普活動。
2、開展的活動針對性強,公眾能積極參與,單項活動線下參與人數達到1000人。
3、根據社區、學校、農村不同類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活動實效明顯,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強。
3、開展的活動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當地新聞媒體或省市新聞媒體(含新媒體)宣傳報道2篇(次)以上。
三、表彰激勵措施
1、省科協成立2017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工作考核委員會,具體負責考核工作。
2、結合年度開展的省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對活動組織工作扎實、成績突出的單位以“2017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的名義予以表揚。
3、對特色鮮明、實效顯著的活動授予“2017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
倡議魅力科學,引導新生力量
9月20日,全國“科學星榜樣”校園選拔活動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拉開帷幕。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秦大河,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徐延豪,以及數十位關注中國科普事業發展的科學界、科普界、教育界、文藝界知名人士,和來自北京、江蘇、山東、福建等地的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儀式上,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藝術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曹燦老師與學生代表共同宣讀了《全球少年兒童科普閱讀倡議書》,代表活動組委會向全世界的青少年們發出倡議,希望同學們行動起來,從閱讀中獲取科學知識,在科普閱讀中張開思想的翅膀,飛向最美的未來。
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未來科學人才,讓熱愛科學的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自己的科學魅力影響更多的同齡人,更有效地在校園中傳播科學正能量,2015年度全國“科學星榜樣”校園選拔活動組委會特別邀請了有關科學專家以及朗誦主持、美術創作、文學創作、戲劇教育等各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了科學星榜樣專家顧問團,這些資深專家與顧問將從各個專業角度,為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兒童提供指導和幫助,使他們的科學文化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全國“科學星榜樣”活動能更好地成為新一代高素質科學人才的孵化平臺。
在儀式現場,學生代表為到場的輔導員代表頒發了由孩子們親手繪制的全國“科學星榜樣”輔導員聘書,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各位輔導員老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與藝術碰撞,點燃科技之光
在全國“科學星榜樣”的活動現場,部分師生代表進行了精彩演出。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師生帶來的校園科普劇《小狐貍進城》,讓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環境改變帶給自然界的影響。指導老師郭伯慈在接受采訪時說:“這部劇反映的正是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內容貼近生活,學生們也能更好地了解到劇中含義,對于環保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平日的課堂里,當講到一些與動植物有關的知識,孩子們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時也會讓他們去分配角色表演短劇。”
總政話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劉紀宏、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宇紅以及劉怡多、劉展成同學的配樂科普詩朗誦《蜜蜂與科學種子》,積極引導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王宇紅教授說:“科技實踐活動是一種傳播行為,但也不要忘了語言傳播和科技實踐活動同樣重要。現如今,我們需要一批既懂科學又會宣講的人,讓更多人意識到語言藝術對科學傳播的助力。所以,我認為這個活動十分值得提倡。”
啟動儀式上,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秦大河,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徐延豪的共同帶領下,《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社長、主編郭晶與各主辦單位代表一同播種澆水,充分表達了共育科學新苗的美好心愿。 曹燦老師(左一)帶領學生代表們在全國“科學星榜樣”活動現場共同宣讀《全球少年兒童科普閱讀倡議書》
科技成就夢想,擁抱智慧生活
活動當天,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的活動也正式開放。今年的活動以“科技成就夢想,擁抱智慧生活”為主題,規模比往年大很多,整個活動占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分別設置了“科技托起中國夢、感觸互聯網+、樂享E生活、成就萬眾創新”4個板塊。
動手能力,是培養青少年科學能力的重要方面,全國科普日給了孩子們諸多參與的機會,也讓他們找到了培養興趣的方向。不論是全國“科學星榜樣”活動還是全國科普日的其他活動,小科技迷們紛紛感受著創造的快樂,感知著科技的力量!
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登錄知力網 .cn
全國“科學星榜樣”校園選拔活動組委會執行辦公室
一、認真實施《科普法》,結合區情積極推進科普宣傳工作。
科普宣傳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公益性很強的工作。要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為載體,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
結合我區實際,重點向公眾宣傳生態環保、海洋經濟、智慧城市等科普知識。重點面向青少年、社區居民普及化工知識,開展“青少年、社區居民進大型化工企業”等活動,讓他們感知化工;組織公眾參觀污染源監控系統、公安視頻監控平臺、警用地理信息系統,智慧城管平臺等信息系統或平臺,普網工程把智慧城市知識列入重要內容;邀請專家開展海洋經濟、智慧城市等專題講座。
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鎮(街道)科協、區級各學會(協會)、企業科協都要根據各自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實效明顯的科普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二、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增強科普宣傳能力。
一是全區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完成“站、欄、員”(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員)建設任務;50%以上企業科協要在各自企業內建立“一所、一廊、一刊”(科技人員活動場所、科普畫廊、科普刊物)。
二是全區所有村、社區科普畫廊有專人負責設施維護和內容更新,展示內容至少每兩個月更新一次。
三是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鎮(街道)科協、區級各學會(協會)、企業科協都要建立培訓隊伍,開展對“五大人群”的素質培訓。
四是科普短信平臺向全區機關公務員、農業種養殖大戶、企業科技人員、科普志愿者等3000余人每周一條發送科普短信,并不斷充實內容,改進形式。
五是開展“科普宣傳進社區LED”,將在招寶山街道40個社區LED每周一次科普信息,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增加頻次和內容。
六是編印《生態環境科普知識》、《2011—2012年區青少年優秀科普征文集》、《2011—2012年度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集》等科普宣傳資料,為全區所有村、社區免費訂閱《科普報》。
三、充分發揮各類傳媒的重要作用,營造科普宣傳的濃厚氛圍。
《今日》“科普視窗”專欄要加大科技科普宣傳力度,在全國“防震減災日”、“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開辟專版,傳播最新科技動態和科技知識。
電臺要在重要時段安排播出一定比例的科普節目和科普公益廣告。
電視臺“科技探秘”專欄以及深度10分等欄目加強科普宣傳。區科協將聯合電視臺制作科普宣傳片,全面反映我區近年來省級科普示范區的創建情況。
新聞網安排專欄報道科普動態,宣傳科普知識。
四、建立健全激勵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進一步加強對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和作用發揮,建立健全激勵監督機制。
一是開展“優秀科普教育基地”評選,設置參評條件、評選辦法和獎勵措施,一改以往“人人有獎”,變“普惠制”為“推優制”。
二是區科協將面向社區居民、中小學生推出科普游一號線(參觀市級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游二號線(參觀農村科普教育基地),起到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科普教育基地“走出去”,區科協將組織海防館、邦博物館、圖書館聯合開展“流動博物館、圖書分館進企業”活動,全年組織4次以上,提高科普教育的受眾率。
三是發揮院士風采館作用,2013年將把院士風采館搬遷到邦博物館。
五、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擴大科普宣傳的社會影響。
1、主題科普活動。區科協牽頭組織“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普日”活動,在活動期間,通過科普資料發放、科普圖板展示、科普知識競賽、科普示范基地參觀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科普知識。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鎮(街道)科協、區級各學會(協會)、企業科協各學會、協會要利用地球日、能源日、環境日、氣象日、人口日、戒煙日、諾貝爾科學獎公布日等時機,開展主題科普宣傳。
2、科普知識講座。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各類科普知識巡回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