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雪公主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事情可不是這樣,白雪公主嫁給了王子,卻發現——這是個早已策劃好的陰謀!原來,王子是白雪公主狠毒的后媽的干兒子!
白雪公主知道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后,大吃一驚。于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帶上自己的一大包東西逃跑,沒想到卻被城堡侍衛給抓住了。這下,白雪公主可有得受了。
首先,她被毒打了一頓,然后“光榮”地成為了城堡中唯一的女仆。每天凌晨3點鐘就要起床打掃、做飯,地板要干凈得找不到一粒灰塵,要在10分鐘內磨完一桶豆漿,每天要挑100擔水,還要做飯、給王子王后的寵物洗澡、洗完堆成小山的臟衣服和臭襪子……
沒想到,勞動使白雪公主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她能拿著掃帚飛起來把城堡上上下下打掃得干干凈凈,能指揮寵物們自己用沐浴露洗澡,能用一根手指舉起1頭老母豬,能一刀把魚的內臟和魚刺全剔出來,能用手劈開石柱……反正,白雪公主現在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
一天,白雪公主給王子與王后送早餐,無意中聽到了王子與王后的秘密——害怕淑女的淚水。終于找到他們的弱點了!于是,白雪公主以出去打獵為由,找到了正在做飯的七個小矮人,一齊向城堡進攻。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騎著毛驢,拿著鍋子鏟子沖進城堡。白雪公主一耳光打翻了所有的侍衛,沖向王子與王后。
白雪公主雖然厲害,但王后的魔法可不是蓋的,一下子把這支“軍隊”打出去好遠。這時,白雪公主想起了自己在城堡里所受的委屈和折磨,淚水像噴泉一樣涌了出來,邪惡的王子與王后頓時化作一團黑煙,被風吹散了。
所以,王后就會想著辦法來毒害白雪公主。第一次是假裝成賣梳子的商人,向白雪公主賣毒梳子,白雪公主看到如此精致的梳子,也就買了。用了以后,也就差點把自己給毒死了。最后還是七個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
然后,七個小矮人也囑咐白雪公主說,以后一定要謹防陌生人,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白雪公主雖然答應了,卻沒有做到。
王后以為自己毒死了白雪公主,回去繼續問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漂亮的人?魔鏡說,白雪公主。王后才知道白雪公主沒有死。于是,她再一次裝成賣蘋果的,向白雪公主賣毒蘋果。
白雪公主雖然一開始也有提防之心,但是,后來,當王后吃了蘋果的另一半的時候,她卻徹底的放下防備之心,買了王后的另一半毒蘋果,最后把自己給毒死了。
后來也多虧了王子,把白雪公主給救活了。
但是,聽了這個故事,自己卻感覺白雪公主真的是特別的無語了。要說第一次買梳子是因為自己沒經驗,但是,第二次當七個小矮人叮囑了他之后,還能夠再一次上當。那就真的讓人受不了了。
畢竟,真的是,一個人,無論再怎么善良漂亮,如果在生活中連一顆蘋果的誘惑都禁不住,那么,生活中注定是要吃虧的。
關鍵詞:白雪公主 及物性 語篇分析
一、引言
系統功能語言學因其強大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語篇分析中,但是將該理論用于童話語篇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見,童話語篇讀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獨特的文學特點和語言特征。
本文語料選材于格林兄弟的經典童話《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孩,她的美貌引起了繼母的嫉妒,皇后為此千方百計欲毒死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在獵人和七個小矮人的幫助下,躲過繼母的毒害,但最終白雪公主還是吃下繼母有毒的蘋果,沉睡不醒。童話的結局是白雪公主在一位年輕王子的愛吻中蘇醒過來,獲得了愛情和幸福生活。
依據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及物性理論對童話《白雪公主》進行分析,以揭示語篇的深層涵義和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該理論模式對童話語篇分析的指導作用。
二、及物性系統
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語言承載著各種各樣的功能。Halliday將語言的元功能歸納為三大純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實世界(包括內心世界)中的各種經歷的表達,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所牽涉的人和物以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境因素[1]。作為概念功能的一個語義系統,及物性系統將客觀世界與個人經驗識解體現為易操作的六類過程,并指明各種過程的參與者和環境成分[2],即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這六大過程的具體功能特征如表1所示:
表1:及物性系統[2]
過程 參與者 環境成分
物質過程 動作者、目標 時間、空間、方式、程度、比較、伴隨、因果、身份
心理過程 感知者、現象
關系過程 屬性、載體;被識別者、識別者;被占有者、占有者
行為過程 行為者
言語過程 講話者、受話者、講話內容
存在過程 存在物
三、《白雪公主》的及物性分析
選擇是系統功能語言學里的一個重要概念,選擇即意義,小句中每個成分的選擇都有其特殊的意義[3]。在語言交流中,作者需要對及物性系統作連續的選擇,用以表達人的外部經歷和內心世界,這一選擇通常受到語篇類型和主題的影響[4]。因此,在及物性理論指導下的語篇分析可以揭示語篇主題和特征,筆者將對《白雪公主》中的過程分布進行統計,并依據統計結果探究語言形式選擇背后的深層原因。
該語篇共有211個小句,六種過程類型均出現在語篇中,其中物質過程占據了50%的篇幅,共出現105次;其次是關系過程,共有48個,占總數的23%;言語過程共出現30次,占過程總數的14%;心理過程共有20個,占總數的9%;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出現次數較少,僅占過程總數的2%和1%,如表二所示。筆者僅對出現比例較大的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和心理過程進行分析。
表2:及物過程分布結果
過程 數量 百分比
物質過程 105 ≈50%
心理過程 20 ≈9%
關系過程 48 ≈23%
行為過程 5 ≈2%
言語過程 30 ≈14%
存在過程 3 ≈1%
總計 211 ≈100%
物質過程是用來描述客觀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情,包括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5],一般由動態動詞表示,過程的參與者有動作者和目標。童話故事總是描寫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反映在過程類型上則是物質過程占多數。該語篇中物質過程共出現105次,其中過程參與者是白雪公主和皇后的小句共有46個。由于白雪公主的美貌引起了皇后嫉妒,被迫穿破舊衣服做苦力活,例如:Day after day she washed and swept and scrubbed;So she forced the princess to dress in rags and work from dawn to dusk;遭受到皇后的追殺而四處逃亡居無定所,she said,“…,you will kill her.”;fled;ran on and on;直到遇見小矮人才有短暫的歡樂時光,而此時故事并未就此結束反而進入了,皇后扮成老婆婆施計將白雪公主毒死,“She held the poisoned apple out to Snow White”;最終白雪公主得到了幸福,“live happily”,而皇后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fell to her doom below”。
從中可以看出,物質過程能夠客觀真實地展現故事中的動作場景,作者通過對這些動作細致入微地刻畫,使讀者真切地體會故事的跌宕起伏。這一系列動作的生動描寫真實再現了惡毒的皇后是如何對白雪公主進行殘害的,將白雪公主的善良美麗與皇后的邪惡兇險作了鮮明對比,使讀者能夠清楚地感受故事發展和主人公的善與惡。同時也從側面傳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意圖,間接表達了對白雪公主遭遇的同情以及對皇后的厭惡,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對故事人物的看法和態度。另外,動態動詞本身具有時間性,可以將動作情景按照先后順序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發展,同時這也符合童話故事的語場特點。
關系過程是反映事物之間處于何種關系的過程[6],是進行評價或判定的最直接的方式[7],一般由表示關系的系動詞表示,過程的參與者有屬性和載體。語篇中作者共使用了48個關系過程,其中參與者是白雪公主和皇后的有28個。
作者用關系過程對白雪公主的外貌和內心進行了直接地描寫,其態度是肯定的、積極的和贊美的,同時用皇后的丑陋再次襯托了白雪公主的美麗純潔,從而讓讀者對故事人物有了直觀的判斷,對故事發展產生了心理預期。通過這些關系過程,作者毫不吝惜地表達了對白雪公主的同情和喜愛,“None is so fair as Snow White”“she is so beautiful”;盡管白雪公主長期受到皇后的欺辱,也保持著一顆平靜溫暖的心,“Snow White stayed sweet, gentle,and cheerful”。相反地,作者對皇后的描寫則是消極的、否定的和批判的,用一系列的關系過程對皇后的丑惡和嫉妒進行直接描述,“Her stepmother,the Queen,was cruel and vain;Snow White grew more and more beautiful-and the Queen grew more and more envious;She is jealous of you”;雖然作者也用了“beautiful”一詞來描寫魔鏡對皇后的贊美,但其中流露出的反諷意味濃厚,與皇后丑陋的內心形成強烈反差。利用關系過程對人物性格外貌進行直接的闡述,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對白雪公主的憐憫和對皇后的批判,從而與讀者產生共鳴分享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同時,這種直接陳述也符合童話故事的文體風格,突出了其面對讀者的特殊性。
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反應和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一般由表示感覺、反應和認知的動詞表示,如“see、look、like、know、believe”等,過程的參與者有感知者和現象。作者能夠通過心理過程向讀者直接表達個人的觀點和看法,語篇中心理過程雖然只有20個,其中以白雪公主和皇后為參與者的有12個,但是其在語篇中的文體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
除了對外在活動和人物外貌性格進行描寫外,作者還用心理過程形象地刻畫了白雪公主和皇后的內心世界。皇后自不允許有人比她美麗,因此,白雪公主的美貌激起了皇后的嫉妒,從而屢遭殘害,“She hated anyone whose beauty rivaled her own”。相反,白雪公主不僅外貌美,內心更美,盡管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最終獲得幸福生活,“She dreamed of a handsome prince who would come and carry her off to his castle”“Never suspecting that she was in danger;she felt safe at last”“he fell in love with her”。由此看出,作者通過對主人公心理狀態的著力描寫,為讀者構畫了一個簡單易懂的童話世界,將白雪公主的悲慘經歷和對未來的憧憬與皇后的惡毒和嫉妒之心形成強烈對比,從而讓讀者置身于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白雪公主的痛苦和歡樂以及皇后的兇險惡毒。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間接地明確了自己對白雪公主的喜愛和對皇后的厭惡,更容易與讀者形成共鳴。
四、結語
筆者運用及物性理論分析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物質過程客觀真實地再現了故事中的動作場景,直接描述了皇后對白雪公主的迫害;關系過程直觀地對白雪公主和皇后的外貌和內心進行闡述,將白雪公主的美麗善良與皇后的丑陋惡毒形成強烈對比;心理過程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突顯了作者對白雪公主的喜愛和同情,以及對皇后的厭惡和痛恨。同時,語篇中的言語過程、存在過程和行為過程的穿插使用也豐富了故事內容,共同表達了故事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由此可見,將及物性理論運用于語篇分析中能夠有效地揭示語篇內涵和作者觀點,為語篇分析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
注釋: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年版。
[2]Halliday,M.A.K.,Matthiessen,C.M.I.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London:Edward Arnold,2004年版。
[3]范文芳:《試論語法隱喻的綜合模式》,外語教學,2007年,第4期。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王欣:《系統功能視域中語篇分析的文體觀》,外語學刊,2009年,第4期。
[6]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當我倆手拉手來到劇場,映入眼簾的是很漂亮的舞臺,我們找到座位,等待著童話劇的開始。沒過一會開始了,首先是由幾個士兵展開了劇情,白雪公主頭戴皇冠,披著卷發,穿著雪白的裙子,手中拿著一個花籃,非常的漂亮,唱著一首歌慢慢步入舞臺,她的繼母很丑,魔鏡不離手,七個小矮人勤勞、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白雪公主的故事我們并不陌生,從小聽這些小公主的故事長大的,非常喜歡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演出當中的故事情節有些變動,但一點也不影響我們對白雪公主的熱愛,我們隨著故事為白雪公主難過、高興,最后的結局都是那么的圓滿,那么的精彩。
演出結束了,我倆走出劇場,看見兩位媽媽在門口等著我們,我們給她們講故事的情節,看著她倆高興的樣子,仿佛她們也看了似的。
喜歡白雪公主,喜歡七小矮人,喜歡這個經典的故事,媽媽說有機會還帶我來看其他的經典故事。
到了那里,早了半個小時,小家伙還沒有下課呢,于是我們站在走廊上等。這時,看到一隊孩子在禮堂蹦蹦跳跳,我知道他們在排練《白雪公主》舞蹈節目,就拉了朋友一起來看。
這位朋友看了半天,卻很是迷惑,忍了半天才向我問道:“這個,是《白雪公主》?”
我湊過去看看,矮人在,公主也在,老師是巫婆,沒錯啊。
“可是,這人數有點兒不對啊,我們讀過的,一個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對吧?這兒怎么出來了七個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呢?”
往場里一看,哦,明白了,是有點兒不對,里面的確有七個“白雪公主”在又蹦又跳呢。
七個小矮人回家,看到七個白雪公主倒在家里睡著了。
我一拍那兄弟的肩膀,老外了不是?現在全日本小學和幼兒園的白雪公主,都是七個,林沖還能娶扈三娘呢,什么東西到日本,都不免得到某種“改進”。
那……理由呢?這七個公主和七個矮人的故事怎么寫?格林兄弟活著也得抓狂吧。
其實,這件事我最初也是蠻疑惑的,是第一次看了孩子們的排練,向幼兒園的園長咨詢,才得了答案。
原來,《白雪公主》改出七個公主的版本,原因竟然要歸功于日本的政治家們。
自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泡沫經濟破產,日本社會一直比較蕭條,老百姓對政府普遍不滿,首相換得跟走馬燈似的。
怎么能讓老百姓對政府恢復信心呢?病急亂投醫,頭腦聰穎的議員發現鄰居――中國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不禁有了想法。小澤提出拯救日本的方法只有一個――改革!
白雪公主變成了七個,就是改革的成果之一。
據說這個修改的起因是外國人經常批評日本的教育缺乏平等觀念。于是,日本的教育部門對此進行了深刻反思,就想方設法進行“改革”。
有一個東京的“兒童委員”提出,應該在小學和幼兒園禁演《白雪公主》。理由是這個故事里面,矮人有七個,公主卻只有一個,容易讓演公主的孩子產生優越感,造成等級觀念。這個提議居然被很認真地討論了一番,結果是沒有被接受,因為《白雪公主》是大家都很喜歡的童話,日本人叫做《白雪姬》,很多小學和幼兒園都有表演這個童話歌舞的傳統。
但是,難得一向以僵硬著稱的日本人想出了一個折衷的主意:修改劇本,把一個公主改成七個公主!
七個公主對七個矮人,這下子不用禁止了,大家也平等了。
于是……現在日本的《白雪公主》,就變成了這個模樣。
七個白雪公主,都吃了毒蘋果一起倒下(一個,還可以解釋是意外,貪嘴或者輕信,七個……我對王子與公主后代的智力深表憂慮)。
朋友一邊聽,一邊嘬牙花,最后說幸好啊幸好。
我問:幸好什么呢?
他答道:幸好《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不是日本幼兒園的傳統節目,不然的話這一改革,芝麻開門就得改大合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