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黃瓜栽培技術

黃瓜栽培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黃瓜;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067-02

銅梁區侶俸鎮位于重慶西北部,距區府7 km,幅員面積87.56 km2,轄19個村、3個社區,16 084戶、49 295人,有農業合作社30個。該鎮是重慶市政府三級保供基地建設區縣之一的銅梁區萬畝級核心蔬菜基地鎮之一,黃瓜播種面積在1 000 hm2左右(春、夏、秋),而且近幾年黃瓜種植,因產量高、價格好、經濟效益好,是商品基地廣大菜農喜歡種植的品種之一。為此,在生產中總結出一套高效栽培生產管理技術方案,以適用于蔬菜基地黃瓜大面積種植,保證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1 生產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

蔬研白綠:該品種為極早熟雌性黃瓜雜交種。第一雌花生于主蔓2~4節,以后每節有雌花;瓜白綠色,帶有不規則綠色條紋,圓筒形,瘤稀少,無瓜把,長20~22 cm,粗3~4 cm,單瓜重200~250 g。畸形瓜少,品質好,基本無苦味。較抗霜霉病、白粉病。適合保護地及露地栽培。產量60 t/hm2左右。

津優一號:該品種為青黃瓜雜交種,植株緊湊、長勢強,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3~4節。瓜深綠色,棍棒形,刺白色,棱明顯,瓜把短、有光澤、肉厚質脆、無苦味,長約35 cm,粗約3 cm,單瓜重250 g。畸形瓜少、品質好。較抗霜霉病、白粉病。適合大棚及露地栽培。

1.2 物資準備

準備種子1.875 kg/hm2。有機肥(充分腐熟)45 t/hm2,復合肥(18-18-18)750 kg/hm2,以上2種肥料均作基肥施用。復合肥(15-9-21)600 kg/hm2,用于分期追肥。農膜(0.008 mm厚)180 kg/hm2,其中1 m寬幅45 kg/hm2,2 m寬幅135 kg/hm2,用于地膜+小拱棚覆蓋。竹片6 000片/hm2,用于拱棚支撐。竹3.3萬根/hm2,用于搭架。捆繩75 kg/hm2,用于綁蔓。

2 育苗

2.1 育苗場地準備

在大棚內,挖平底床坑,深、寬分別為10、120 cm,長度按照便于鋪設整條地熱線的標準設定。上鋪保溫材料如稻草或麥稈等[1-9],再鋪2 cm厚的細土,按每1 m2苗床鋪設電熱線100 W的功率計算。電熱線上再覆蓋細土(厚約2 cm)備用。

2.2 營養土的配制與消毒

選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瓜類的表層土、充分腐熟的農家肥(豬、牛糞渣等)、糠灰或草木灰分別按照50%~60%、35%~40%、5%~10%的比例配制成營養土。每1 000 kg培養土加入復合肥、磷肥、石灰、多菌靈的量分別為2~3、3~5、2、1 kg,將其充分混合,徹底消毒,并用薄膜覆蓋堆漚10 d以后使用。

2.3 營養缽的選用及裝土上床

營養缽規格8 cm×8 cm,裝土深度以距缽口1.5~2.0 cm為宜,并分層壓實。在苗床上呈“品”字形擺放,四周用土圍邊護缽[1]。

2.4 確定播種期

小拱棚早熟栽培宜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育苗。

2.5 種子消毒,浸種,催芽

先用潔凈紗布將種子包成小包(裝1/2袋),在常溫清水中預浸15 min,將種子瀝干水后,置于50~55 ℃熱水中,保持恒溫,燙種15 min。再轉入常溫繼續浸種5 h,再用阿米西達1 500倍液+云大120 1 500倍液浸泡2~3 h[1-5]。最后將種子洗凈黏液,晾干水分。將種子用潔凈紗布包好,放入催芽廂內,溫度調至28~30 ℃。黃瓜種子發芽較整齊,一般36 h左右便可發芽。

2.6 播種

按1 875 g/hm2計算用種量。播種前1 d營養缽土淋足藥水,用甲氰菊酯2 000倍液+多福1 000倍液+中生菌素1 000倍液,或亮盾1 000倍液+阿立卡1 500倍液淋澆營養缽土。將出芽的種子平放于營養缽內,每缽1粒,播后上蓋培養土或細石谷子約1 cm后,澆足水,蓋地膜,插竹片,再蓋小拱棚,通電升溫。

2.7 苗床管理

出芽前注意保溫保濕,白天、夜間溫度分別控制在25~30、20 ℃,并經常檢查苗床緱縝榭觥5庇1/2左右的種子出土時,揭去地膜。若天氣晴好,可灑水1次。從子葉微展到第1片真葉露心,適當控水降溫。晴好天氣適時澆水、通風、煉苗[1-2]。隨外界氣溫升高,應逐漸加大通風量,移栽前晝夜大通風。

2.8 苗期病蟲害防治

蚜蟲:用70%吡蟲啉15 g/hm2加水225 kg/hm2噴霧。猝倒病、立枯病:苗出齊后用惡霉靈原粉3 500倍液+多菌靈750倍液(或亮盾1 000倍液)噴霧防治[1-4],隔3~4 d再噴1次。

3 定植前準備

黃瓜喜溫暖、陽光充足和空氣濕度較大的環境和水分充足的土壤。于定植前30 d深耕炕土15 d以上。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機肥45 t/hm2、復合肥750 kg/hm2,翻耕入泥。按每1.5 m包溝開廂面寬約80 cm的小壟廂,欠細約成瓦背形,蓋膜前1 d廂面澆透水,噴施金都爾芽前除草劑750 mL/hm2,翌日(有條件的在廂面中間鋪1條滴灌帶)蓋1 m寬幅地膜,拉直放平四周用土壓實[1-5],5 d后定植。

4 定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苗齡30 d左右,選冷尾暖頭天氣定植。拉線打窩,按每40 cm(即窩距)在線上扎一蝴蝶節,把線拉在廂面中間,用開窩器在線兩邊各打一定植孔,深度10~12 cm,種植3.3萬株/hm2(結合綜合防治病蟲害,適當稀植)。選下胚軸短壯,具2~3片真葉,無病蟲害,大小基本相當的壯苗單株定植。黃瓜根系淺,不宜深栽,將營養缽苗倒置,取下營養缽將苗坨放在孔內按緊即成。栽植深度以苗坨上平面略低于田廂土面為宜,淋足定根水,用土把定植孔封嚴,蓋上小拱棚,四周用土壓實。

5 田間管理

定植至發棵前以保溫保濕為主,一般不通風[1-3],期間如遇旱情較重選晴天適時澆施淡糞水1~2次。發棵后連晴天氣適當通風煉苗,4月上、中旬植株抽蔓后揭去小拱棚,并及時上、綁蔓,以后每隔4~6節綁蔓1次。適時打除側蔓,只保留主蔓。植株滿時摘除基部離地面30~40 cm的病、老腳葉,以利通風透光。追肥,打施肥孔,在每2株黃瓜的中間用開窩器打一個深15~20 cm的施肥孔,當植株幼瓜坐住、開始快速膨大時,用高氮高鉀復合肥75.0~112.5 kg/hm2,丟入施肥孔內,再用清淡糞水或清水15.0~22.5 t/hm2淋施于孔內。一般每10 d左右往施肥孔內施肥1次。進入收盛期適當增加施用量,按前輕后重的原則,逐漸增加施用量,最多一次不宜超過225 kg/hm2。土壤潮濕及雨天不澆施清糞水或清水。

病蟲害防治,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行2~3年輪作或水旱輪作,深溝高廂栽培,清潔田園,妥善處理田間生產廢棄物,不過度超量使用化肥、農藥等,給作物創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減少發病幾率。提倡定植前噴施1次嘧菌酯(阿米西達)1 500倍液+益施幫600倍液,初花期再噴1次。

白粉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綠妃1 500倍液或50%醚菌酯(翠貝)2 000倍液噴霧,10~15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或用40%氟哇唑(星)8 000倍液,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角斑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12%中生菌素(母藥)3 000倍液或可殺得三千1 500倍液噴霧防治。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霜霉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幾丁聚糖800倍液(金雷500倍液)+瑞凡1 500倍液噴施,或69%烯酰嗎啉猛鋅600倍液,交替用藥,隔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瓜蚜、黃守瓜:用20%啶蟲脒5 000倍液,或阿立卡1 500倍液防冶。

6 采收

正常年份4月中旬開始至6月下旬收結束。根瓜要盡量提早采收,以免影響植株的后續生長和開花結瓜。適宜的收標準是大小適中,粗細均勻,頂花帶刺,脆嫩。以保證豐產及上市黃瓜產品的優質。

7 參考文獻

[1] 文娟,何雍琴,張有正.苦瓜嫁接集成新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86-87.

[2] 盧懷明,洪忠明.嫁接茄子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5(10):103.

[3] 張有正,甘擁軍,柏興偉,等.重慶地區蔬菜冬季育苗實用技術[J].長江蔬菜,2015(5):43-45.

[4] 裴淑萍.無公害黃瓜栽培管理技術[J].科研,2015(38):151.

[5] 楊樹廷.日光溫室黃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34-135.

[6] 牛全根,崔衛國.秋黃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10):41-42.

[7] 李艷梅.冬春大棚黃瓜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2016(1):31-32.

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第2篇

一般以春季斷霜前一個多月開始浸種催芽,苗令以30~40天為宜。

品種

各地應根據當地生產栽培技術水平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來選擇抗病、早熟、豐產,質優的品種,如露地二號、津研四號、津春四號、春豐二號等品種。

播種

露地黃瓜育苗一般在冷床中進行。

播前準備 苗床應在頭年秋做成。在播種前15天左右,先在床底鋪一層干草,再鋪上一薄層園田土,然后放進配制好的營養土并耙平,床土厚8—10cm。再扣上玻璃扇或塑料拱棚烤土。播前將床土耙平踏實,打足底水,濕透床土,隨即將已濕潤的床土切成8—10cm見方的營養土塊,在土塊中心扎一個小坑,即可準備播種。當營養土的有機質含量占混合土的50%,以上時,可采用合泥法,即將營養土(床土)合成泥狀,平攤在苗床內,抹平后再按一定規格切成土塊。如有條件,最好采用營養缽育苗,可將營養土放在營養缽內,然后依次擺放在苗床內準備播種。但營養缽裝土不宜滿,裝土要實。 (營養土的配制和浸種催芽的方法與大棚育苗相同,略。)

播種前,先將床上打足熱水,待水滲下后,將已催好芽的種子乎放于營養土塊(營養缽)的上,種子芽朝下,并復蓋篩過的細沙土1cm厚。注意:①種子擺放的方向要一致,以東西向為好,這樣便于苗子均勻接受陽光,減少互相遮蔽,也便于苗期的人工管理。②覆土不宜薄或厚。覆土薄了,或復土過松,或種子立播入播種穴,均易使種苗產生“代帽”現象,小苗易徒長。覆土厚了,則出苗不利,不便于苗期管理。

播種后,在苗床上覆蓋一層地膜,然后蓋好玻璃扇或塑料薄膜,并將苗床四周封嚴。播后苗床應保持25—30℃高溫,以利快速出苗。在寒冷地區,苗床上要覆蓋草苫等覆蓋物。出苗前,草苫要早揭,使陽光盡早照射到苗床上。要早蓋,即在太陽落前2小時蓋苫子。當出苗率達到60%時,應及時撤除苗床上的地膜。當苗出齊后,要降溫,通過適當放風使苗床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0—24℃,夜間14— 16℃。每天都要揭蓋苫子,使苗床見光,保證8—10小時的日照。注意防止夜溫過高。隨著幼苗不斷生長和天氣的逐漸轉暖,應逐步加大苗床的放風量。

水分管理應堅持底水要充足,避免多次澆水,見干再澆水的原則,以防止幼苗徒長,培育壯苗。但對早熟品種或節成性很強的品種不宜蹲苗,應采用控溫不控水的原則,以防止幼苗老化,形成“花打頂”植株。如育苗初期發現干旱現象,可片1—2次細土。育苗中后期,可根據苗床濕度情況,澆1—2次水,但每次水量不宜大。

定植前一周,要進行秧田低溫鍛煉,以達到增強秧苗的抗逆性,適應露地定植后的環境條件,緩苗快,成熟早,的目的。其方法是,除白天加大放風量外,逐漸加大夜間放風量,直至在定植前3—4天夜間無霜時,可全部揭去復蓋物,人為創造與露地相似的環境條件。營養土塊育苗的,后期還可以進行割坨與囤苗。

定植

應選擇具有排灌條件的園田土,施優質農肥為主,配合適當磷鉀肥。每畝施優質農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60公斤作基肥。可畦作或垅作,最好是覆地膜。

一般是在晚霜過后定植。選擇3天內天氣晴好的上午進行。于定植前1天將苗床打透水,以利于定植起苗時不散坨,少傷根。定植深度應淺,以土塊與地面相平為宜。定植密度因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畝保苗在3500—4000株左右。因早春風大且時有霜凍,所以為了防霜凍和大風,定植后應及時封坡、插架和綁蔓。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要抓緊鏟趟,以提高地溫,促進早發根,快緩苗。根瓜坐住后,開始給大水和追肥。到了瓜蔓生長茂盛的結果期,耗水量增大,再加上氣溫也增高,澆水次數隨之增多,間隔時間亦縮短。當夏季高溫時節,灌水應在早晚進行,下暴雨之后要及時灌井水,即“澇澆園”,以利降低地溫,防止根系受害和減少病害發生。

追肥一般與灌水結合進行。隨水施入腐熟人糞尿和速效性化肥。人糞尿和化肥最好是交替進行追肥。

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第3篇

一、選擇適宜品種

黃瓜原產于印度熱帶森林潮濕地區,性喜濕暖,不耐寒冷,以幼嫩果實為食,連續結果能力強。根據夏秋氣候特點,選擇耐熱、抗病、耐澇、高產的優良品種,以及在長日照條件下能正常結瓜、生長勢強的中晚熟豐產品種,如夏圓2號、津研系列、京旭2號等。

津研4號:較耐瘠薄,較早熟,抗霜霉病和白粉病,畝產2500kg。主蔓結瓜,基本上沒有側蔓,瓜長35~40cm,重250g左右,瓜條深綠色,無棱無瘤,刺較稀。適于我國華北、東北、華中、華東等地栽培。

津研2號:生長勢強,莖粗葉大,葉色深綠。主側蔓均可結瓜,側蔓結瓜多。夏秋栽培,主蔓10~12節開始結瓜。瓜條棒狀,長40~50cm,重250~500g,瓜皮綠色較厚,無棱,瓜頂有黃色條紋,刺瘤較稀,白刺,品質中等。適應性強,耐熱,抗霜霉病、白粉病,不抗枯萎病。已推廣多年。

京旭2號:適于夏季小高廂栽培,注意排水防澇,6月下旬播種,畝播種200~300g,畝栽4000~4500株。秋季大棚栽培,7月中旬播種,畝栽4500~5000株。

二、種子處理

為避免種子帶菌,在播種前一天用溫水泡種子4~5h,28℃左右恒溫下催芽16~17h,待70%種子露白,一般催芽2d即可播種。

三、播種育苗

適宜播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因秋黃瓜苗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故一般采取育苗移栽方式。苗床應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的沙土。播種前將苗床消毒噴透水,均勻撒播后覆蓋1cm細土,再噴600倍多菌靈液。為了保墑、提高出苗率、降低土壤溫度,蓋上黑色遮陽網;3~5d后苗子出土揭起升高做成矮平棚,既能保證有效的光合作用、減少徒長,又能防止中午強光高溫和暴雨侵襲;陰天和晴天下午6時揭網。夏秋黃瓜播種要特別注意水分營養,也就是說從播種到出苗這段時間的水分管理尤為重要。看土壤干濕澆水,土不干不要澆水,澆水要在清晨或傍晚水涼、土涼時進行,嚴防在高溫條件下,因水分過多而造成“蒸芽”。幼苗出土后可用毒斯本噴灑地面(不要直接噴灑瓜苗),以防治地老虎。此外,在幼苗長至2葉1心和3葉1心時還應用100mg/升的乙烯利溶液噴施1次,以增加雌花數量。待20d左右2~3葉、苗高8~10cm即可定植。

四、選地整地施肥

夏秋季雨水多,一定要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且宜采用小高廂,廂高10~20cm,廂面最好呈拱圓形,便于排水防洪。深翻整地前結合施肥,讓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一般畝施腐熟的雞糞3~4m3、廄肥4~5m3、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kg、過磷酸鈣50kg。

五、合理密植

一般株行距25×60cm,應在陰天或下午帶土定植,以防烈日暴曬,覆土后澆定根水。

六、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一般情況下,夏秋黃瓜要保持土壤濕潤。定苗后適當中耕,促進根系生長和養分積累,以利雌花分化。土壤干旱時應澆小水,按要求施底肥的一般不再追肥,5~6片葉時可澆一次大水。根瓜坐穩后加強水肥管理,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3kg,采收2~3次追1次肥。葉面追肥用0.3%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氫鉀混施,也可用0.5%的尿素和有關農藥混施,采收期不施葉面肥。黃瓜進入結果盛期后,可按農諺說的“一天一水,賽過牛腿;一清一渾,黃瓜成群”進行肥水管理。澆水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最好,最忌在中午高溫時澆水。雨后要及時排水防澇。

植株調整。植株調整包括綁蔓、打杈、打卷須、去掉老葉等,其目的是為了使黃瓜葉片和莖蔓的分布更合理,以利通風透光,平衡瓜秧生長,提高產量。當植株6~8葉、蔓長25~30cm即可上蔓,并及時綁蔓。3~4節綁一道,呈“之”形,即將蔓在相鄰兩個占上斜向上綁蔓,使葉片分布均勻、合理,充分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當黃瓜第一個雌花開放時,去掉其下所有側枝,以后側枝可留一葉片摘心,因為側枝上下面第一節出現的花為雌花,可結回頭瓜,又可改善通風透光減少營養消耗。當莖離架頂15~20cm時打頂,刺激側蔓萌發結瓜。同時摘去下部病、老、黃時。

保溫防寒。大棚秋黃瓜要在早霜前20d注意保溫,逐漸少放風到不放風,下午5時以后到早晨8時以前要加蓋草苫防寒,夜間溫度低于15℃時應加溫,且應控制澆水,以防降低地溫。

病蟲害防治。夏秋黃瓜的蟲害主要有菜青蟲、蚜蟲、潛葉蠅、斜紋夜蛾、小菜蛾等,可用蟲螨立克、吡蟲啉、殺蟲素、樂果等防治,用藥時間以傍晚時分為佳。早上應經常到田間觀察,發現害蟲應立即弄死。夏秋黃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病毒病、疫病等,可用克露、百菌清、多菌靈、疫霜靈等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每6~7d一次,連續用藥4~5次。可結合蟲害配制混合液兼治。

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第4篇

1、選地、選茬口 選擇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避免與葫蘆科蔬菜連作,實行3~4年輪作。

2、選擇適宜品種:按不同栽培方式,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可選燕白黃瓜、津優1號、津優4號、津優5號、津春4號等品種。

3、育苗

3.1、育苗環境:選背風向陽、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前茬不是瓜類的地塊作苗床。

3.2、培育壯苗

3.2.1育苗方式:選擇苗床土育苗和營養缽育苗。配制營養土:播前按堆肥5份+稻田土5份+0.3~0.5%的過磷酸鈣與適量草木灰配制營養土,并對床土進行消毒處理。

3.2.2、用種量:每畝用發芽率85%以上的種子100克左右。

3.2.3、浸種:用多菌靈加55~60℃溫熱水消毒15~20分鐘,再在溫水中浸種5~6小時。

3.2.4、催芽:種子先用溫湯浸種15分鐘,并不斷攪動,然后撈出洗凈在25℃左右水中浸種3-4小時,浸種后在25-30℃條件下催芽2-3天,胚根長2-3毫米時停止催芽。

3.2.5、播期:春黃瓜可1月下旬~2月上旬,秋黃瓜在6月上旬~7月播種。

3.2.6、播種:播種前一天將苗床澆透底水,按6厘米見方播種,均勻薄蓋細土。采用營養杯育苗,每杯播種2粒,播后在溫室或大棚中保溫防寒育苗。

3.3、苗床管理

3.3.1、控制溫度:出苗期床溫白天控制在28~32℃,夜間不低于20℃。出苗后及時放風降溫,白天25~30℃,夜間15~18℃。

3.3.2、排除濕害: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后掌握土面不干不澆、干時小澆的原則,并注意防止濕害和病害蔓延。

3.3.3、通風煉苗:出苗后選晴天揭膜通風,調節溫度和濕度,有利培育壯苗。

3.3.4壯苗標準:葉片肥厚、深綠舒展,5~6片葉,莖粗節短,株高9~13.5厘米,根系發達,葉腋已現瓜紐,苗齡40天左右,無病蟲危害。

4、整地施底肥:冬季將土壤深翻21~27厘米,定植前畝施腐熟農家肥4~5噸,并通過深耕與土壤充分混勻。

5、移栽帶泥起苗:移栽前一天,澆足起苗水,帶土移栽。夏秋播種移栽要遮陰、防暴雨,苗齡20-30天。定植前7天進行煉苗。

6、定植時期:大田露地栽培一般要比地膜栽培推遲一個季節(15~20天)后育苗,苗齡40天左右,4月上中旬定植。

7、施基肥:結合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農家肥2.5-3噸、三元復合肥60-100公斤作基肥,將肥料與窩內土壤混勻并及時覆蓋地膜后定植。

8、定植規格:起壟,溝深18厘米,種雙行,單株24~27厘米,雙株 39.6-49.5厘米。

9、田間管理

9.1追肥:苗期及初花期每畝各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糞水1噸,在主蔓瓜生長期間葉面噴肥,用0.2%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5-7天噴1次。采收末期,可促使側蔓結瓜,在主蔓結瓜數量減少時,減少澆水量,一般每10-15天澆1次水促進側蔓瓜生長,同時及時澆水,側蔓瓜坐住后,每畝追施尿素20公斤,每3-4天澆1次水。在側蔓瓜上方留2片葉后摘心,當主蔓達到棚室頂部時,及時將主蔓摘心,促進側蔓瓜生長。

9.2、留蔓:黃瓜除主蔓外,一般保留2~3條健壯側蔓,多余者去掉,藤蔓在田間可朝同一方向均勻擺布,減少重疊陰蔽。

9.3搭架、綁蔓、摘心:黃瓜落蔓后,為提高早期產量,多采用露地搭架、大棚綁蔓的辦法,實現高密度種植。抽蔓后立即搭架綁蔓,以后每隔3~5節捆綁一次,也可采用尼繩吊蔓。以主蔓結瓜的品種,可不摘心或滿架后摘心;以側蔓結瓜的品種,于4~5葉時摘心,留2~3根側蔓結瓜,滿架后摘心;主蔓側蔓都結瓜的品種,在主蔓滿架后摘心,側蔓上見瓜后留一葉摘心,過多的雄花、卷須和植株下部老黃葉要及時打掉。植株下部瓜采收后,要及時降繩,摘除基部的病葉、殘葉、老黃葉,增強通風透光性。

10、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對象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

10.1、霜霉病 可選用60%氟嗎啉?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氟嗎啉?乙膦鋁可濕性粉劑,每畝稀釋600~75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或選用霜脲氰、霜霉威、代森錳鋅、甲霜?錳鋅、惡霜?錳鋅、霜脲?錳鋅、嘧菌酯、烯酰嗎啉、氟嗎啉等藥劑噴霧防治;保護地還可用煙霧法進行防治,常用的煙劑有:乙磷鋁、百菌清等。為避免產生抗藥性,殺菌劑要交替使用。

10.2、白粉病 發病初期可噴施嘧菌酯、氟菌唑、噻菌靈、抗霉菌素、武夷霉素、多硫懸浮劑、氟硅唑、Bo-10、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或采用百菌清或三唑酮煙熏劑熏蒸。

10.3、炭疽病 發病初期在清除病葉的基礎上,及時噴藥保護。使用藥劑有: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百菌清、代森錳鋅、福美雙、甲基硫菌靈,多福合劑、炭疽福美等。

10.4蚜蟲、白粉虱 發生初期用5%啶蟲脒1500~2000倍液,或10%吡蟲啉1500~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氟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也可選用蚜虱凈、噻蟲嗪等藥劑進行防治。

黃瓜栽培技術范文第5篇

品種的選擇是黃瓜高產、高效、優質的基礎,選用抗病強的品種,可減少噴藥2--4次,因此抗病品種的選擇致關重要。

二、播種前準備

(一)營養土配制

選用前茬沒種瓜類的菜園土,加上腐熟曬干粉碎篩細的豬糞,按7:3的比例拌和。再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公斤土壤用各取2兩左右)混合均勻成藥土,進行土壤消毒,堆制待用。

(二)種子處理

黃瓜種子用55度溫水浸泡15分鐘,并不斷攪拌,使其受溫均勻。然后撈起用清水清洗,也可用0.1%—0.5%的高錳酸鉀浸種消毒,同時撈去癟籽和雜質等。黃瓜種浸三小時后撈起用清水清洗,瀝干待用。

三、播種育苗

(一)做好苗床:做1.4米的墑,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1混合均勻(每平方米各用8克)噴施,進行土壤消毒。把育苗穴盤或營養缽放在消毒好的苗床上,再把準備好的營養土裝入育苗穴盤或營養缽,裝2/3即可。

(二)育苗:在育苗穴盤或營養缽里,每穴一粒。再將1/3的藥土蓋在種子上,澆透水。再把2米長的竹片每隔50cm插在苗床上做成拱架,蓋上2米寬的地膜,把地膜的四周壓實。一般四天出苗,出苗后,有1個完全葉時開始煉苗,前3天,在晴天早上的時候把拱架兩頭的地膜打開,晚上又關起來,后起3天到晚上的時候拱架兩頭的地膜就不關了,通風透氣,讓苗適應外界環境。

(三)壯苗標準

株高10-12厘米,莖粗0.5-0.6厘米,四葉一心,子葉平展,葉色深綠,無病蟲害。苗齡15天左右。

四、定植

(一)定植前的準備

1、整地

黃瓜需水量大但又怕澇,應選干燥,排灌方便的肥沃砂壤土地塊栽培為好。定植前深耕曬垡,搗碎田垡,精細整地。

2、施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加入適量化肥。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4000公斤,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鉀肥30---35公斤,有機肥和化肥混合后結合耕地深施。

3、開溝理墑

墑寬60厘米,溝寬30厘米,深25厘米。

4、覆蓋地膜

墑面用0.008毫米厚、80厘米幅寬的地膜覆蓋,地膜四邊需完全切人泥土中,膜面與墑面貼平,每畝用量約4.5--5公斤。

(二)定植

定植密度為每畝2500-3000株。每墑定植2行,株行距40×40cm,定植要注意,先澆水,后定植;保持育苗缽土完整。定植后地膜穴洞口要封嚴,并且立即澆定根水,使幼苗活得快,利于根系發展。

五、田間管理

(一)水肥管理:定植后3-4天澆一次較小的緩苗水。緩苗水后再澆水時,每水帶肥,每畝沖施尿素10公斤,隔5-7天澆一次水。結果期要每周葉面噴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苗期的水分管理要看苗的長勢而定,當子葉小而向上豎起,說明缺水,要及時澆水;如子葉平展、嫩綠、肥大,說明水分適當。澆水應在晴天中午時澆。如秧苗有缺肥現象,則在澆水時可加少量尿素(每100公斤水加尿素100-200克)以補充養分。肥水管理宜勤,每5-7天一次(或每采收1次果實追一次肥)。肥量由小到大,每畝每次用尿素2公斤一7公斤。同時要注意及時補水,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搭架后及時扎藤引蔓。黃瓜采收要及時,帶小上市,不僅有利于上部瓜的膨大,也有利于提高產量和質量。

(二)后期管理:黃瓜后期注意防止功能葉早衰,主蔓長到25節左右摘心,促進側蔓生長,側蔓在長出第一雌花后及時打頂,促使養分向果實輸送

六、病蟲害防治

我們當地最常見的黃瓜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和病毒病。

(一)黃瓜猝倒病與立枯病:

兩種癥狀識別的要點:

1、猝倒病多發生苗前期2--4片葉,而立枯病多發生中期或中后期,4片葉以上;

2、發生嚴重時,猝倒病的病苗是倒伏枯死,而立枯病是直立枯死,不倒伏;

3、拔起病苗,潮濕時,猝倒病的病苗根部可以見到白色棉絮狀霉,而立枯病是淡褐色蛛絲霉。

黃瓜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不要澆跑馬水,用桶提水澆灌;發現病苗時及時拔出并帶出田外;用含福美雙成份的農藥加多菌靈灌根;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如果嚴重時,灌根噴藥一起用。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用33.5%霜霉威水劑400倍液,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二)黃瓜霜霉病

黃瓜霜霉病一般只危害葉子。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呈多角形的黃褐色病斑,不穿孔;二是葉子背面長有一層灰黑色或紫黑色的霉,這是區別于黃瓜其它病害最主要的癥狀。

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如病地與茄科蔬菜或豆科蔬菜輪作2--3年;

3、化學農藥防治

如果已經開始發病可采用下列藥液交替使用、均勻噴灑植株:72%杜邦克露1000倍液,69%的烯酰嗎琳1000倍液,72%的霜霉疫凈lOOO---15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每5--7天1次。

黃瓜霜霉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癥狀很相似,都是呈多角形的斑病,兩種病癥容易混淆,老百姓由于辨認不清,常錯把角斑病當作霜霉病防治,結果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反使危害越來越重,耽誤防治時機。現在作重介紹兩種病害的不同點:

1、斑病的大小: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斑病比較小,只有4--8毫米,顏色比較淺,呈灰白色,后期斑病往往穿孔,而霜霉病的斑病比較大,有10--16毫米。斑病不穿孔。

2、葉片透光性:把病葉摘下來,對著太陽光透視,由于細菌性角斑的病斑比較薄,有透光的感覺,而霜霉病的病斑比較厚,沒有透光的感覺。

3、葉背癥狀:葉子背面,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斑病周圍油漬狀明顯,有時還能見到分泌出來的細菌黏液;而黃瓜霜霉病的斑病上長有紫黑色的霉層,這是最主要的識別點。

4、危害部位: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子,嚴重時也危害葉柄、莖稈、瓜條等;黃瓜霜霉病一般只危害葉子。

(三)細菌性角斑的病斑防治方法

1、病地與非瓜類蔬菜輪作2年以上;

2、化學農藥防治: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6--7天噴一次,連噴3--4次,使用方法按說明書上使用,噴藥要選在晴天的上午,噴時要細心,葉子的正反面都要均勻噴。

(四)黃瓜白粉病

最主要的癥狀一是病斑為白色;二是病斑上有一層白色霉,類似白色粉筆灰。

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用15%三唑銅(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銅乳油1200~1500倍液或10%的百菌清錳鋅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五)黃瓜病毒病

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花葉型,葉子皺縮畸型。象耳朵一樣展不開。防治方法就是先防治蚜蟲,只有1--2個病株時,及時噴20%的病毒先鋒或菌素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天噴一次,連噴3—4次。

(六)黃瓜蟲害主要有潛葉蠅和蚜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凉城县| 永德县| 阳东县| 巴彦淖尔市| 长沙市| 大名县| 乐至县| 紫阳县| 郎溪县| 靖边县| 大洼县| 广河县| 吉首市| 简阳市| 抚顺县| 贵溪市| 文成县| 惠水县| 清原| 兴山县| 农安县| 武宣县| 专栏| 天峻县| 阜康市| 永德县| 三穗县| 夹江县| 宜宾市| 襄城县| 盱眙县| 塔河县| 通道| 浦江县| 无极县| 喀喇| 诸城市| 金坛市| 陕西省|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