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搶凳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師從教室里拿出九條凳子在大廳里按一條直線擺了起來,等老師喊開始,10個人就繞著凳子打起圈來,等時間到了,老師馬上喊停,10個人要馬上坐到凳子上,
其中有一個沒坐到凳子的人就被淘汰下場,而其余的人繼續進行,直到決出誰是第一名位止。
第四組開始了,他們站在凳子的兩旁,準備開始,不一會兒老師喊了開始,他們一個個開始跑了起來,他們有的直著身子跑,有的彎著身子跑還有的翹起屁股跑,好像要坐似的,老師終于喊停了,他們個個找位子坐,鄧慈航沒有坐到凳子,他被淘汰了,接著一個個同學被淘汰了,這一輪的勝利者就是肖晗了。
要到我們這一組了,我的心情十分緊張,我們開始轉了,前幾輪我只是幸運,沒人搶我的位子,到了后幾輪,由于我技術不好,被淘汰了,最終,這一隊是江曾海勝了
“叮叮叮”上課了,同學們迅速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坐好,等待著老師的到來。
老師出現了,笑瞇瞇地走進了教室,對大家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叫‘搶凳子’。”一聽說玩游戲,全班議論紛紛,我也對這個別開生面的比賽產生了好奇。老師接著說:“這個游戲的規則很簡單,擺五個凳子圍一圈兒,選六個參賽者在圈兒的邊上圍著,我擊鼓你們就跑,我一停,你們就坐下,其中肯定有一個人沒有凳子坐,就被淘汰,接著拿走一個凳子,以此類推,堅持到最后的,將是冠軍,頒發獎品一個。為了公平、公正、公開,我們選楊晨卓和劉欣雨做裁判,誰當參賽者呢?”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都想試試這個新奇的游戲。“石宇、杜坤、彭宇、吳靜思、王紫怡”老師選好了比賽馬上開始。
參賽者們看上去個個信心十足,似乎冠軍非他莫屬。彭宇原地小跑,已躍躍欲試,石宇雙手叉腰,面戴笑容,很是開心,杜坤呢?扒著個凳子,仿佛這是他的,要提著凳子跑步。話不多說老師已經開始擊鼓了參賽者們勻速前進,個個精神緊張。其中彭宇最有趣,雖然跑得很慢,可由于太胖,肚子總是一抖一抖的,活像一粒在跑步的果凍。大家都喊著“彭宇,彭宇!”可是,老師鼓一停,參賽選手們坐下了,只有彭宇像發條似的,還在跑,很無奈,他被淘汰了。老師訪問了剩下同學的心情,有的說開心,有的說緊張,還有的說激動,總之都不希望被淘汰。可是,結果王紫怡和吳靜思也在之后的比賽中被淘汰了。最流動人心的一刻要來了,石宇和杜坤之間就會分出一個冠軍,大家都緊張極了,心提到了嗓子眼。比賽開始了,石宇和杜坤都盯著凳子不放,老師故意敲了一分鐘,忽然停下。幸虧其中一個人反應快呀!坐上板凳,他就是!他就是!石宇!他在眾人的歡呼下奪冠,石宇笑瞇了眼,獲得了試卷袋一個。老師說:“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呵呵,重的參與嘛!”他笑著說。并在一陣陣掌聲中下了臺。
這次搶凳子真開心,讓我感到了班級里的溫馨與快樂,以后諸如此類的活動,我也要參加。
四川眉山四川眉山東坡區大北街小學五年級:王虹儒
“轉,轉,轉……停。”這是轉圈圈的游戲嗎?不,這是搶板凳的游戲。
游戲開始了,有的同學用小碎步慢慢的移動,準備隨時坐下來;有的同學用一只手扶著凳子,生怕被別人搶走了;還有的同學看著凳子像兇猛的老虎盯著獵物。轉了兩三圈下來我就暈得東倒西歪,只覺得凳子仿佛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分不清方向,心里想:“轉這么多圈,我一定是轉暈了。”只聽“停”我突然清醒,一下子癱倒在椅子上。坐到椅子上了,我高興極了,可是萬絲雨想把我擠下去,我又使了點勁,用屁股一撅就把她擠下去了。你看萬絲雨唉聲嘆氣,弓著腰,低著頭,眼睛里充滿了“悲傷”,垂頭喪氣的走了。
看來,搶板凳的游戲真是斗智斗勇啊!有趣極了!
搶板凳
陳軼?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天氣
多云
今天,我們在羅老師語文培優班下課的時候玩了個游戲,叫“搶板凳”,我們玩得特別高興。
游戲規則是:先請八位同學隨著敲打的聲音圍著七張板凳轉圈,敲打的聲音一停,每個人馬上就要搶到一張板凳坐下來,誰沒搶到誰就被會淘汰。轉圈的時候不能碰板凳。第一輪是八個人七張板凳,第二輪是七個人六張板凳,依此類推,誰最后一個搶到板凳誰就是勝利者。
文/杜春梅 山東膠州市張應鎮中心幼兒園
黃文龍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病逝,父親長期在外面干活。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內向,不敢說話,不敢交往,和他談話,眼中總噙著淚花,緊閉的雙唇還不時地抽動著。
針對孩子的表現,老師對其進行了重點家訪。從交談中得知,家長對孩子生活“包辦代替”,寵愛有加,想盡量彌補孩子失去母愛的缺陷。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翅膀”底下,無視社會交往的需要,忽視孩子自主活動的“天性”,缺乏為孩子將來自立于社會著想的意識,盲目給予孩子過多的愛,強行施予孩子過多的保護,甚至把孩子禁錮在家庭“保險箱”里面,緊系在家長的“安全帶”上,安置在家長“特等護理”下,致使孩子養尊處優,患上了“社會退縮癥”。
家長自然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家長更要想到孩子的將來,應該“硬硬心腸”,丟掉顧慮,加強對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放開緊抱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大腦、眼睛、手腳,解放孩子的時間、空間,善于指導孩子參與并適應社會生活,鍛煉孩子生活的“雙翅”,給“雛鷹”放行,讓“雛鷹”起飛。
分清童話與現實
文/許麗萍 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
一天中午,我陪三周歲的兒子在床上午睡,已經睡下去了,兒子對我提了一個要求:要把本來天天陪他睡覺、當時正放在床邊凳子上的一只大熊拿上床,那時,我感覺非常累,就用自認為童趣的語言應付他:“寶寶,你睡著了,大熊自己會跑過來的。”兒子也就沒再固執,一副準備入睡的樣子。我還真為我不費力氣的搪塞感到暗自得意,可過了幾分鐘,兒子忽然對我說:“媽媽,大熊是假的,它不會自己過來的。”頓時我呆住了,一時無言以對。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連自己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有效地實行,怎樣教育好班上幾十個孩子呢?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