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明家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愛迪生發明電燈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電燈燈絲的材料。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后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于發明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故事二: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故事三:
罪犯:顧稚敏,男,40歲,漢族,江蘇省常熟縣人。因犯盜竊罪被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于1978年3月30日判處有期徒刑七年。顧稚敏在寧夏服刑期間,因犯盜竊罪、脫逃罪被服刑所在地的寧夏平羅縣人民法院于1981年2月25日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后又犯故意殺人罪被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于1982年5月3日判處有期徒刑六年。1983年又犯流氓罪被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1日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經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于1984年1月5日改判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顧稚敏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之后,在管教人員的教育幫助下,思想開始轉變,努力按照罪犯改造行為規范要求自己,遵守監規,主動做后進服刑人員的思想轉化工作,并積極學習文化。1987年參加成人自學考試,獲得大專文憑,成為服刑人員中第一個獲得大專文憑的人。1991年參加司法部舉辦的新生之路法律知識競賽獲得三等獎。顧稚敏在勞動中服從調配,踏實肯干,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鉆研技術,發明了躺臥式水陸兩用三輪自行車,此車美觀大方,平穩舒適,造價低廉,獲國家專利。1993年和1994年在全國專利技術大賽,全國專利會議上,被分別評為優秀成果獎、科技成果銀質獎。顧稚敏因此被吸收為中國愛迪生發明家協會會員,其技術成果被收錄入中國科技協會實用成果大辭典。顧稚敏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1994年他又發明了“無極離合變速器”,此項發明較進口的同類產品變速范圍大,傳遞的扭矩大,而且造價低廉,對國內發展汽車工業是一個重大革新,已經獲得國家專利。目前已有國內數十家科研部門和企業來函表示愿同顧稚敏共同開發這兩項發明,使之造福于人民。
由于顧稚敏在勞改中表現很好,幾年來兩次立功,4次受表揚,15次被評為勞改優秀個人,連續8年被評為勞改積極分子。1986年6月6日,寧夏高級人民法院將他減刑為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九年。1988年8月、1991年11月和1993年4月,經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后3次減刑五年八個月,剝奪政治權利減為五年。
「審判
寧夏回族自治區監獄以罪犯顧稚敏在服刑期間確有悔改和重大立功表現為理由,提出假釋意見,于1994年4月18日報請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核。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審核。經審核確認:罪犯顧稚敏入獄初期抗拒改造,因先后犯數罪被三次加刑,終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顧稚敏吸取了教訓,在管教人員的教育幫助下,思想有了轉變,能認罪服法,接受改造,多次受到表揚,并兩次發明創造獲得國家專利,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確有悔改和重大立功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經審判委員會討論,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三條、七十四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于1994年5月24日作出裁定:對罪犯顧稚敏準予假釋,假釋考驗期自假釋之日起至2000年10月4日止。
「評析
你近來怎么樣?
從你轉學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學期了,大家都很想你,你什么時候能回來?對了,上次你問我,我的夢想是什么?今天,我將毫不保留地跟你慢慢道來。
我的夢想是當一位發明家,你可能會問:“為什么?”其實,在我小時候看《喜羊羊與灰太狼》時,我就夢想著像喜羊羊那樣發明“四季轉換儀”。當一些地區的溫度太高時,可以按需要暫時把當地的季節轉換為秋天或冬天,使人們不用忍受一出門就被陽光暴曬的痛苦;當一些地區太冷,導致人們正常生活受到阻礙時,可以把當地季節暫時轉換為春天,使人們不再被寒冷所包圍……如果夢想變成事實,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上了小學,我從課本里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也知道了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于是,我想當發明家的夢想更加堅定了!我夢想著發明一種“環保節能燈”——這種節能燈可以根據你的意愿來調節亮度。在室內,只要開啟節能燈,就可以在白天吸收光亮,不讓房間里太過燥熱;在夜晚,節能燈還會把白天吸收的光釋放出來,使黑夜變得像白天一樣明亮,還能節約電源……如果這個夢想能實現,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不管怎么樣,科技將變得越來越發達,會有更多高科技產品問世,希望我的夢想也能成真。為人類造福,為社會造福。就寫到這吧!有空請來信談談你的看法。
祝
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你的朋友:黃龍濱
林清玄在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中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兒的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人生如花,堅守自我,堅守人生的方向,在人生中不迷失自我,做最好的自己,開好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花。
一只燈泡為何能亮百年
黃小平
那是1901年,電燈剛發明不久,美國電氣公司在廣場中央組織了一場電燈實驗競賽,愛迪生等一批發明家都參加了這場比賽。當舉辦人將電壓逐漸提高時,一只只燈泡都相繼炸了,最后唯獨留下一只燈泡還亮著。這只燈泡是誰研制的呢?大發明家愛迪生嗎?結果,這只燈泡的研制者,竟是當時并沒有什么名氣的發明家柴萊特。
比賽結束后,愛迪生出于對柴萊特的欣賞,邀請他一起參加堿性電池研究。面對大發明家的邀請,柴萊特卻拒絕了與名人合作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時光推移到2010年1月,一位記者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有一只燈泡,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消防站度過了它的109歲生日。也就是說,這只燈泡的使用壽命已達到了109年!在109年前,誰有這么神奇的技術,使一只燈泡的光亮穿越了一個多世紀?這消息一報道,就引起了世界的轟動,人們紛紛追究這只神奇的“百年燈泡”到底是誰發明的?
經過多方考證,結果出來了,這只“百年燈泡”,就是在109年前,在那場電燈實驗競賽中獲得冠軍的那只燈泡,它的發明者就是柴萊特!
在那電燈還剛發明不久的年代,為什么柴萊特就研制出如此高質量的燈泡呢?我們還是先回到109年前那場電燈實驗競賽中去吧,當比賽結束后,大發明家愛迪生邀請柴萊特參加電池研究時,他卻拒絕了,為什么拒絕呢?當時他指著手中的燈泡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只適合研究它。”
后來,人們又在柴萊特的日記中找到了相同的佐證,他在日記中寫道:“人生只亮一盞燈!”
人生只亮一盞燈,人生只做“一件事”,也許,這就是柴萊特研制的燈泡,為什么能穿越歷史的塵埃,光照百年的根源吧。
摘自《心靈驛站》 【簡評】
不管燈泡之外有多少難得的機會,有多少美麗的誘惑,柴萊特都不為所動,一生只研究燈泡,守住了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所長與所愛,堅持自我,才能收獲成功、幸福的人生。
找到屬于自己的傘
李良旭
家里門口柜子里有好幾把傘,每個人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傘。每當下雨家人外出時,就會找出屬于自己的傘。如果誰拿錯了傘,別人就會發出埋怨聲:“是誰又拿錯了傘?”
每次拿傘時,老母親就會叮囑道:“找到屬于自己的傘,不要拿錯了。”
不過,雖然有時我拿錯傘,但我從來沒有拿錯過母親的傘。母親的傘很好認,這是一把街頭很少有人用的油紙傘。這把油紙傘母親用了幾十年了,從我有記憶起,母親一直用的是這把雨傘,幾乎沒有換過。
上大學時,母親還撐著這把油紙傘,到大學里來看過我。女同學麗麗見我母親到現在還在用這種油紙傘,就將自己的一把小巧玲瓏的杭州“天堂”傘送給母親用。母親連連擺手,說道:“你們這種時尚的自動傘我用不慣,我還是用我這把油紙傘,用起來順手。”
天氣好的時候,母親還在這傘布上仔細地抹上一層桐油。抹好后,將傘放在陽光下曬干。母親說,抹上桐油,對這傘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大學畢業后,我興沖沖地對母親說:“我要去做生意,許多人做生意都發了財了。”
母親聽了,皺了皺眉頭,好像有什么話要說,臉上并沒有顯示出一種很興奮的樣子。
過了一段時間,我回到家,悶聲悶氣地對母親說道:“我要在家里開網店,我們有許多同學開網店都發了財。”
母親聽了,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沒有言語,轉身走開了。
又一段時間后,我激動地對母親說:“我要去考公務員,我有許多同學考上了公務員,他們過得很瀟灑。”
母親望著我,輕輕地說了句:“你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傘,不是每把傘都適合你。”母親一句話,讓我一愣,心里開始一遍遍地回味著母親說的這句話……
一年后,我興沖沖地回到家,對母親說道:“我現在在一家民營企業里干得很好,雖然工資不太高,但心情很舒暢。”
母親坐在燈光下,正在認真地往那把油紙傘上抹桐油,空氣中,彌漫著一縷淡淡馨香。母親臉上平和淡定,她像是對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需找到屬于自己的傘,不管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傘,只要適合自己,就能遮風擋雨,哪怕被雨水淋濕了衣袖,也不會淋成落湯雞。”
我輕輕地擁住母親,對母親說道:“謝謝您!讓我找到了一把屬于自己的傘。”
閑看《半生素衣:陸小曼傳》,看到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和母親說的話不謀而合,我記下了這句話,要記住一輩子:“不必討好所有的人,正如不必銘記所有的‘昨天’,時光如雨,我們都是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傘,建造小天地,朝前走,一直走到風停雨住,美好晴天。”
摘自《意林?作文素材》2013年第11期, 有刪節
【簡評】
文章講述了兩個故事:一是母親對自己的油紙傘特別愛惜;二是母親借傘說理,教育“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傘。前一個故事為后一個故事做鋪墊,后一個故事就事說理。結尾引用《半生素衣:陸小曼傳》中的話語進一步闡釋人生道理,啟發讀者思考。本文雖短,卻富含哲理,能給讀者有益的人生啟示。
我們不必羨慕他人,不要受他人影響,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人生路,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不要跑丟了自己的靈魂
段奇清
為了探索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一個探險家來到南美。
探險家雇用了幾人當向導。盡管當地土著人肩負著沉重的背囊,可在茂密的叢林中或者陡峭狹窄的山路上,一個個仍然健步如飛。
這樣一直飛奔了3天。第4天早晨,當探險家一覺醒來時,發現宿營帳篷內沒有一點兒動靜。前3天的每天清晨,都是他們鬧哄哄地吵醒自己,可今天是怎么啦?探險家催促他們快點兒起床上路,卻發現他們拒絕行動。
探險家惱了,大聲說:“你們這樣做會打亂我的計劃的!”可是那些土著人依然不動身。
滿腹狐疑的探險家連連追問為什么,經過反復溝通,總算弄明白了――原來這里流傳著一個獨特的習俗:在3天的趕路時間內每一個人都會盡力往前趕,但每走3天,便要雷打不動地休息一天。
探險家對于這一習俗深感奇怪。后來,土著人的一個翻譯人員十分莊重地告訴他:“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會隨著過度的奔跑操勞而飛走,他們每隔三天便休息一天,為的就是不跑丟自己的靈魂。”
有時候,我們為了追求目標而一味加速前進,但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應該保持一份淡定和從容,不能只為一己私利,而不顧一切地往前跑。如果真的跑丟了自己的靈魂,即便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那我們跟一具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區別?
摘自《感悟》2013年第1期
使學生懂得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師,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教育學生要聽父母的話,接受父母的正確教導。
二、教學要點
1.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培育。
2.要聽父母的話,接受父母的正確教導。
三、教材分析
《母親培育我成長》一課是屬于六年制小學思品第五冊教材第二單元中"熱愛人民"這一教育范疇里的內容。是貫徹《教學大綱》中年級教學要點第八條關于"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培育",要"接受他們的正確教導"的要求。可結合《小學生守則》第八條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四條進行教學。本課的教育內容是在低年級的要愛爸爸、媽媽,心里想著他們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要求使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點滴的進步都凝聚著父母的心血,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從而激發孩子們要熱愛父母,聽父母的話,接受父母的正確教導的道德情感。
本課教材選取美國發明家愛迪生(1847-1931年)少年時期在母親培育下成長的故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不只是給課文開個頭,而是對全課文的高度概括。最后一個自然段與文章的開頭相呼應,有說服力地做出:"是母親培育我成長起來"的結論。第二自然段敘述母親特別重視引導愛迪生思考,對愛迪生提出的問題總是耐心解答,促進思維的發展,使他的求知欲望更強。第三、四自然段敘述了愛迪生的母親無論春夏秋冬總是耐心地給愛迪生上課;講歷史故事;指導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共同討論化學和物理方面的問題;引導他做實驗以及在愛迪生做實驗遇到危險時,曾引起母親的憂慮,但她并沒有因此禁止愛迪生做實驗,而是熱心幫助支持著自己的兒子繼續做實驗。
教學這篇課文要緊緊抓住愛迪生的母親是如何對待愛迪生提出的問題,如何讓他拓寬知識面,讓他對實驗產生濃厚興趣的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受到愛迪生的母親不僅僅教給他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用自己偉大的母愛培養出了愛迪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興趣和鉆研精神,愛迪生才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要實現本課的教學目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就必須把這種興趣和鉆研精神的意思,滲透到本課的全部教學過程,尤其是二、三、四自然段。
本課的教材內容分插圖、故事、練習三部分。
課文配有三幅插圖:
1.母親在耐心地解答愛迪生提出的問題。表現出愛迪生善于思考,母親善于啟發愛迪生的積極思維。